'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文章 體育 猴子 讀書 冰淇淋 蔬菜 健身教練Ason 2019-09-08
"

健身圈有一句名言叫做“健身先健腦”,意思就是說,想要練出好身材,你得先學習健身知識(健腦),這樣才不會走彎路。

"

健身圈有一句名言叫做“健身先健腦”,意思就是說,想要練出好身材,你得先學習健身知識(健腦),這樣才不會走彎路。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當然,有良好的知識儲備對於我們的健身道路是非常有幫助的。但是,由於國內外健身信息的不對稱以及人們的思維方式問題,導致很多人就算想健腦,方法也不一定是對的。

我在網上分享健身知識已經有一年左右的時間了,這期間不乏有很多不友善言論。當一篇文章的閱讀量越高(特別是當閱讀量超過10萬+)時,在評論區就越能看到五花八門的留言,無論是肯定我的還是否定我的。可有些人的思維方式讓我感到很無奈,這一點從TA們的言論中就能看出來。

"

健身圈有一句名言叫做“健身先健腦”,意思就是說,想要練出好身材,你得先學習健身知識(健腦),這樣才不會走彎路。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當然,有良好的知識儲備對於我們的健身道路是非常有幫助的。但是,由於國內外健身信息的不對稱以及人們的思維方式問題,導致很多人就算想健腦,方法也不一定是對的。

我在網上分享健身知識已經有一年左右的時間了,這期間不乏有很多不友善言論。當一篇文章的閱讀量越高(特別是當閱讀量超過10萬+)時,在評論區就越能看到五花八門的留言,無論是肯定我的還是否定我的。可有些人的思維方式讓我感到很無奈,這一點從TA們的言論中就能看出來。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因此,本篇文章打算跟大家聊聊人們思維中的一些誤區。通過了解我們自己思維中的誤區,我們就能更加接近真相和科學詢證的方法,而不是聽信基於教條和觀點的方法。通過認識到別人的誤區,我們就不太可能交智商稅或者被當成韭菜任人宰割。

假兩難推理(False Dichotomy)

假兩難推理的意思就是,本來有很多選擇可以考慮時,你卻只面臨了兩種選擇。

"

健身圈有一句名言叫做“健身先健腦”,意思就是說,想要練出好身材,你得先學習健身知識(健腦),這樣才不會走彎路。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當然,有良好的知識儲備對於我們的健身道路是非常有幫助的。但是,由於國內外健身信息的不對稱以及人們的思維方式問題,導致很多人就算想健腦,方法也不一定是對的。

我在網上分享健身知識已經有一年左右的時間了,這期間不乏有很多不友善言論。當一篇文章的閱讀量越高(特別是當閱讀量超過10萬+)時,在評論區就越能看到五花八門的留言,無論是肯定我的還是否定我的。可有些人的思維方式讓我感到很無奈,這一點從TA們的言論中就能看出來。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因此,本篇文章打算跟大家聊聊人們思維中的一些誤區。通過了解我們自己思維中的誤區,我們就能更加接近真相和科學詢證的方法,而不是聽信基於教條和觀點的方法。通過認識到別人的誤區,我們就不太可能交智商稅或者被當成韭菜任人宰割。

假兩難推理(False Dichotomy)

假兩難推理的意思就是,本來有很多選擇可以考慮時,你卻只面臨了兩種選擇。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舉個例子,A贊同卡路里盈餘讓我們胖,B贊同激素讓我們胖,而此時A和你說,你要麼同意我,要麼同意他(B)。

但你並不是只有這兩個選擇,你的觀點可能處於中立,或者你還有其他的觀點。其他的例子還有:

  • 如果你不吃某種飲食,那麼你就不會瘦。
  • 如果你不做深蹲硬拉,那麼你就無法高效增肌。
  • 這個食物要麼對我不好,要麼對我很好,所以告訴我到底好不好!
  • 人要麼是上帝創造的,要麼是猴子進化來的。

總的來說,當你面臨著有限的選擇,但實際上有更多的選擇時,你可能就面臨著這種謬誤。

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

"

健身圈有一句名言叫做“健身先健腦”,意思就是說,想要練出好身材,你得先學習健身知識(健腦),這樣才不會走彎路。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當然,有良好的知識儲備對於我們的健身道路是非常有幫助的。但是,由於國內外健身信息的不對稱以及人們的思維方式問題,導致很多人就算想健腦,方法也不一定是對的。

我在網上分享健身知識已經有一年左右的時間了,這期間不乏有很多不友善言論。當一篇文章的閱讀量越高(特別是當閱讀量超過10萬+)時,在評論區就越能看到五花八門的留言,無論是肯定我的還是否定我的。可有些人的思維方式讓我感到很無奈,這一點從TA們的言論中就能看出來。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因此,本篇文章打算跟大家聊聊人們思維中的一些誤區。通過了解我們自己思維中的誤區,我們就能更加接近真相和科學詢證的方法,而不是聽信基於教條和觀點的方法。通過認識到別人的誤區,我們就不太可能交智商稅或者被當成韭菜任人宰割。

假兩難推理(False Dichotomy)

假兩難推理的意思就是,本來有很多選擇可以考慮時,你卻只面臨了兩種選擇。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舉個例子,A贊同卡路里盈餘讓我們胖,B贊同激素讓我們胖,而此時A和你說,你要麼同意我,要麼同意他(B)。

但你並不是只有這兩個選擇,你的觀點可能處於中立,或者你還有其他的觀點。其他的例子還有:

  • 如果你不吃某種飲食,那麼你就不會瘦。
  • 如果你不做深蹲硬拉,那麼你就無法高效增肌。
  • 這個食物要麼對我不好,要麼對我很好,所以告訴我到底好不好!
  • 人要麼是上帝創造的,要麼是猴子進化來的。

總的來說,當你面臨著有限的選擇,但實際上有更多的選擇時,你可能就面臨著這種謬誤。

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確認偏誤指的就是人們往往喜歡用自己相信的東西去解讀新的信息,而避免與我們認知相反的信息。再通俗一點說,就是人們總傾向於尋找證據來支持自己相信的事情,而抵制不同的看法。

我還是以健身相關來舉例子。以下是我一篇文章下面的留言截圖,文章主要說的是碳水化合物不會讓你胖,是總熱量攝入高讓你胖。

"

健身圈有一句名言叫做“健身先健腦”,意思就是說,想要練出好身材,你得先學習健身知識(健腦),這樣才不會走彎路。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當然,有良好的知識儲備對於我們的健身道路是非常有幫助的。但是,由於國內外健身信息的不對稱以及人們的思維方式問題,導致很多人就算想健腦,方法也不一定是對的。

我在網上分享健身知識已經有一年左右的時間了,這期間不乏有很多不友善言論。當一篇文章的閱讀量越高(特別是當閱讀量超過10萬+)時,在評論區就越能看到五花八門的留言,無論是肯定我的還是否定我的。可有些人的思維方式讓我感到很無奈,這一點從TA們的言論中就能看出來。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因此,本篇文章打算跟大家聊聊人們思維中的一些誤區。通過了解我們自己思維中的誤區,我們就能更加接近真相和科學詢證的方法,而不是聽信基於教條和觀點的方法。通過認識到別人的誤區,我們就不太可能交智商稅或者被當成韭菜任人宰割。

假兩難推理(False Dichotomy)

假兩難推理的意思就是,本來有很多選擇可以考慮時,你卻只面臨了兩種選擇。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舉個例子,A贊同卡路里盈餘讓我們胖,B贊同激素讓我們胖,而此時A和你說,你要麼同意我,要麼同意他(B)。

但你並不是只有這兩個選擇,你的觀點可能處於中立,或者你還有其他的觀點。其他的例子還有:

  • 如果你不吃某種飲食,那麼你就不會瘦。
  • 如果你不做深蹲硬拉,那麼你就無法高效增肌。
  • 這個食物要麼對我不好,要麼對我很好,所以告訴我到底好不好!
  • 人要麼是上帝創造的,要麼是猴子進化來的。

總的來說,當你面臨著有限的選擇,但實際上有更多的選擇時,你可能就面臨著這種謬誤。

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確認偏誤指的就是人們往往喜歡用自己相信的東西去解讀新的信息,而避免與我們認知相反的信息。再通俗一點說,就是人們總傾向於尋找證據來支持自己相信的事情,而抵制不同的看法。

我還是以健身相關來舉例子。以下是我一篇文章下面的留言截圖,文章主要說的是碳水化合物不會讓你胖,是總熱量攝入高讓你胖。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

健身圈有一句名言叫做“健身先健腦”,意思就是說,想要練出好身材,你得先學習健身知識(健腦),這樣才不會走彎路。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當然,有良好的知識儲備對於我們的健身道路是非常有幫助的。但是,由於國內外健身信息的不對稱以及人們的思維方式問題,導致很多人就算想健腦,方法也不一定是對的。

我在網上分享健身知識已經有一年左右的時間了,這期間不乏有很多不友善言論。當一篇文章的閱讀量越高(特別是當閱讀量超過10萬+)時,在評論區就越能看到五花八門的留言,無論是肯定我的還是否定我的。可有些人的思維方式讓我感到很無奈,這一點從TA們的言論中就能看出來。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因此,本篇文章打算跟大家聊聊人們思維中的一些誤區。通過了解我們自己思維中的誤區,我們就能更加接近真相和科學詢證的方法,而不是聽信基於教條和觀點的方法。通過認識到別人的誤區,我們就不太可能交智商稅或者被當成韭菜任人宰割。

假兩難推理(False Dichotomy)

假兩難推理的意思就是,本來有很多選擇可以考慮時,你卻只面臨了兩種選擇。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舉個例子,A贊同卡路里盈餘讓我們胖,B贊同激素讓我們胖,而此時A和你說,你要麼同意我,要麼同意他(B)。

但你並不是只有這兩個選擇,你的觀點可能處於中立,或者你還有其他的觀點。其他的例子還有:

  • 如果你不吃某種飲食,那麼你就不會瘦。
  • 如果你不做深蹲硬拉,那麼你就無法高效增肌。
  • 這個食物要麼對我不好,要麼對我很好,所以告訴我到底好不好!
  • 人要麼是上帝創造的,要麼是猴子進化來的。

總的來說,當你面臨著有限的選擇,但實際上有更多的選擇時,你可能就面臨著這種謬誤。

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確認偏誤指的就是人們往往喜歡用自己相信的東西去解讀新的信息,而避免與我們認知相反的信息。再通俗一點說,就是人們總傾向於尋找證據來支持自己相信的事情,而抵制不同的看法。

我還是以健身相關來舉例子。以下是我一篇文章下面的留言截圖,文章主要說的是碳水化合物不會讓你胖,是總熱量攝入高讓你胖。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大家可以看下,當有人認為碳水化合物會讓你發胖時,TA就會找一些觀點去支持TA的說法。比如,沒有碳水身體無法合成脂肪(很顯然是不對的),或者只有高脂+高蛋白才能不餓,低碳低熱量容易餓。但實際上,只要你處於熱量缺口下,你很大程度上都會感覺到餓。如果你覺得高脂+高蛋白不餓,那可能是因為相應地提高了蛋白質的攝入,蛋白質的飽腹感才是最強的。

再舉個例子,比如一個人認為拉伸可以緩解肌肉痠痛,而當TA看到我呈現出拉伸並不能緩解肌肉痠痛的研究證據時,TA就會說“我訓練後拉伸了,肌肉痠痛感確實降低了!”、“那麼多人訓練後都在拉伸,你憑什麼說沒用?就是在博眼球!”

"

健身圈有一句名言叫做“健身先健腦”,意思就是說,想要練出好身材,你得先學習健身知識(健腦),這樣才不會走彎路。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當然,有良好的知識儲備對於我們的健身道路是非常有幫助的。但是,由於國內外健身信息的不對稱以及人們的思維方式問題,導致很多人就算想健腦,方法也不一定是對的。

我在網上分享健身知識已經有一年左右的時間了,這期間不乏有很多不友善言論。當一篇文章的閱讀量越高(特別是當閱讀量超過10萬+)時,在評論區就越能看到五花八門的留言,無論是肯定我的還是否定我的。可有些人的思維方式讓我感到很無奈,這一點從TA們的言論中就能看出來。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因此,本篇文章打算跟大家聊聊人們思維中的一些誤區。通過了解我們自己思維中的誤區,我們就能更加接近真相和科學詢證的方法,而不是聽信基於教條和觀點的方法。通過認識到別人的誤區,我們就不太可能交智商稅或者被當成韭菜任人宰割。

假兩難推理(False Dichotomy)

假兩難推理的意思就是,本來有很多選擇可以考慮時,你卻只面臨了兩種選擇。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舉個例子,A贊同卡路里盈餘讓我們胖,B贊同激素讓我們胖,而此時A和你說,你要麼同意我,要麼同意他(B)。

但你並不是只有這兩個選擇,你的觀點可能處於中立,或者你還有其他的觀點。其他的例子還有:

  • 如果你不吃某種飲食,那麼你就不會瘦。
  • 如果你不做深蹲硬拉,那麼你就無法高效增肌。
  • 這個食物要麼對我不好,要麼對我很好,所以告訴我到底好不好!
  • 人要麼是上帝創造的,要麼是猴子進化來的。

總的來說,當你面臨著有限的選擇,但實際上有更多的選擇時,你可能就面臨著這種謬誤。

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確認偏誤指的就是人們往往喜歡用自己相信的東西去解讀新的信息,而避免與我們認知相反的信息。再通俗一點說,就是人們總傾向於尋找證據來支持自己相信的事情,而抵制不同的看法。

我還是以健身相關來舉例子。以下是我一篇文章下面的留言截圖,文章主要說的是碳水化合物不會讓你胖,是總熱量攝入高讓你胖。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大家可以看下,當有人認為碳水化合物會讓你發胖時,TA就會找一些觀點去支持TA的說法。比如,沒有碳水身體無法合成脂肪(很顯然是不對的),或者只有高脂+高蛋白才能不餓,低碳低熱量容易餓。但實際上,只要你處於熱量缺口下,你很大程度上都會感覺到餓。如果你覺得高脂+高蛋白不餓,那可能是因為相應地提高了蛋白質的攝入,蛋白質的飽腹感才是最強的。

再舉個例子,比如一個人認為拉伸可以緩解肌肉痠痛,而當TA看到我呈現出拉伸並不能緩解肌肉痠痛的研究證據時,TA就會說“我訓練後拉伸了,肌肉痠痛感確實降低了!”、“那麼多人訓練後都在拉伸,你憑什麼說沒用?就是在博眼球!”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總之,當人們看到與TA認知相反的信息時,TA就會想辦法去找一些民間證據或者一些人的說法去證明自己的觀點,而選擇忽略當前的科學證據。

避免這種思維,對於我們尋找真理是非常重要的。

非因果關係(Non causa Pro causa)

人們思維中最常見的錯誤之一就是混亂因果關係。在這種思維下,如果兩個事件同時發生,那麼肯定是一件事導致了另外一件事。

"

健身圈有一句名言叫做“健身先健腦”,意思就是說,想要練出好身材,你得先學習健身知識(健腦),這樣才不會走彎路。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當然,有良好的知識儲備對於我們的健身道路是非常有幫助的。但是,由於國內外健身信息的不對稱以及人們的思維方式問題,導致很多人就算想健腦,方法也不一定是對的。

我在網上分享健身知識已經有一年左右的時間了,這期間不乏有很多不友善言論。當一篇文章的閱讀量越高(特別是當閱讀量超過10萬+)時,在評論區就越能看到五花八門的留言,無論是肯定我的還是否定我的。可有些人的思維方式讓我感到很無奈,這一點從TA們的言論中就能看出來。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因此,本篇文章打算跟大家聊聊人們思維中的一些誤區。通過了解我們自己思維中的誤區,我們就能更加接近真相和科學詢證的方法,而不是聽信基於教條和觀點的方法。通過認識到別人的誤區,我們就不太可能交智商稅或者被當成韭菜任人宰割。

假兩難推理(False Dichotomy)

假兩難推理的意思就是,本來有很多選擇可以考慮時,你卻只面臨了兩種選擇。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舉個例子,A贊同卡路里盈餘讓我們胖,B贊同激素讓我們胖,而此時A和你說,你要麼同意我,要麼同意他(B)。

但你並不是只有這兩個選擇,你的觀點可能處於中立,或者你還有其他的觀點。其他的例子還有:

  • 如果你不吃某種飲食,那麼你就不會瘦。
  • 如果你不做深蹲硬拉,那麼你就無法高效增肌。
  • 這個食物要麼對我不好,要麼對我很好,所以告訴我到底好不好!
  • 人要麼是上帝創造的,要麼是猴子進化來的。

總的來說,當你面臨著有限的選擇,但實際上有更多的選擇時,你可能就面臨著這種謬誤。

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確認偏誤指的就是人們往往喜歡用自己相信的東西去解讀新的信息,而避免與我們認知相反的信息。再通俗一點說,就是人們總傾向於尋找證據來支持自己相信的事情,而抵制不同的看法。

我還是以健身相關來舉例子。以下是我一篇文章下面的留言截圖,文章主要說的是碳水化合物不會讓你胖,是總熱量攝入高讓你胖。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大家可以看下,當有人認為碳水化合物會讓你發胖時,TA就會找一些觀點去支持TA的說法。比如,沒有碳水身體無法合成脂肪(很顯然是不對的),或者只有高脂+高蛋白才能不餓,低碳低熱量容易餓。但實際上,只要你處於熱量缺口下,你很大程度上都會感覺到餓。如果你覺得高脂+高蛋白不餓,那可能是因為相應地提高了蛋白質的攝入,蛋白質的飽腹感才是最強的。

再舉個例子,比如一個人認為拉伸可以緩解肌肉痠痛,而當TA看到我呈現出拉伸並不能緩解肌肉痠痛的研究證據時,TA就會說“我訓練後拉伸了,肌肉痠痛感確實降低了!”、“那麼多人訓練後都在拉伸,你憑什麼說沒用?就是在博眼球!”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總之,當人們看到與TA認知相反的信息時,TA就會想辦法去找一些民間證據或者一些人的說法去證明自己的觀點,而選擇忽略當前的科學證據。

避免這種思維,對於我們尋找真理是非常重要的。

非因果關係(Non causa Pro causa)

人們思維中最常見的錯誤之一就是混亂因果關係。在這種思維下,如果兩個事件同時發生,那麼肯定是一件事導致了另外一件事。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其實這個思維謬誤非常好反駁:在夏天冰淇淋的銷售量會提高,溺水身亡的人也會增多,那麼是不是冰淇淋銷售量的提高導致了溺水身亡的人數增多?

媒體則非常擅長犯這個錯誤,這也是他們報道科學研究的方式。比如,一個研究發現了A和B之間存在關係,那麼媒體則會報道A導致了B的發生。

這種謬誤在很多人解讀流行病學研究和觀察性研究中非常普遍,因為這些研究只能顯示出相關性,然而相關性並不能表示因果性。

"

健身圈有一句名言叫做“健身先健腦”,意思就是說,想要練出好身材,你得先學習健身知識(健腦),這樣才不會走彎路。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當然,有良好的知識儲備對於我們的健身道路是非常有幫助的。但是,由於國內外健身信息的不對稱以及人們的思維方式問題,導致很多人就算想健腦,方法也不一定是對的。

我在網上分享健身知識已經有一年左右的時間了,這期間不乏有很多不友善言論。當一篇文章的閱讀量越高(特別是當閱讀量超過10萬+)時,在評論區就越能看到五花八門的留言,無論是肯定我的還是否定我的。可有些人的思維方式讓我感到很無奈,這一點從TA們的言論中就能看出來。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因此,本篇文章打算跟大家聊聊人們思維中的一些誤區。通過了解我們自己思維中的誤區,我們就能更加接近真相和科學詢證的方法,而不是聽信基於教條和觀點的方法。通過認識到別人的誤區,我們就不太可能交智商稅或者被當成韭菜任人宰割。

假兩難推理(False Dichotomy)

假兩難推理的意思就是,本來有很多選擇可以考慮時,你卻只面臨了兩種選擇。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舉個例子,A贊同卡路里盈餘讓我們胖,B贊同激素讓我們胖,而此時A和你說,你要麼同意我,要麼同意他(B)。

但你並不是只有這兩個選擇,你的觀點可能處於中立,或者你還有其他的觀點。其他的例子還有:

  • 如果你不吃某種飲食,那麼你就不會瘦。
  • 如果你不做深蹲硬拉,那麼你就無法高效增肌。
  • 這個食物要麼對我不好,要麼對我很好,所以告訴我到底好不好!
  • 人要麼是上帝創造的,要麼是猴子進化來的。

總的來說,當你面臨著有限的選擇,但實際上有更多的選擇時,你可能就面臨著這種謬誤。

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確認偏誤指的就是人們往往喜歡用自己相信的東西去解讀新的信息,而避免與我們認知相反的信息。再通俗一點說,就是人們總傾向於尋找證據來支持自己相信的事情,而抵制不同的看法。

我還是以健身相關來舉例子。以下是我一篇文章下面的留言截圖,文章主要說的是碳水化合物不會讓你胖,是總熱量攝入高讓你胖。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大家可以看下,當有人認為碳水化合物會讓你發胖時,TA就會找一些觀點去支持TA的說法。比如,沒有碳水身體無法合成脂肪(很顯然是不對的),或者只有高脂+高蛋白才能不餓,低碳低熱量容易餓。但實際上,只要你處於熱量缺口下,你很大程度上都會感覺到餓。如果你覺得高脂+高蛋白不餓,那可能是因為相應地提高了蛋白質的攝入,蛋白質的飽腹感才是最強的。

再舉個例子,比如一個人認為拉伸可以緩解肌肉痠痛,而當TA看到我呈現出拉伸並不能緩解肌肉痠痛的研究證據時,TA就會說“我訓練後拉伸了,肌肉痠痛感確實降低了!”、“那麼多人訓練後都在拉伸,你憑什麼說沒用?就是在博眼球!”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總之,當人們看到與TA認知相反的信息時,TA就會想辦法去找一些民間證據或者一些人的說法去證明自己的觀點,而選擇忽略當前的科學證據。

避免這種思維,對於我們尋找真理是非常重要的。

非因果關係(Non causa Pro causa)

人們思維中最常見的錯誤之一就是混亂因果關係。在這種思維下,如果兩個事件同時發生,那麼肯定是一件事導致了另外一件事。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其實這個思維謬誤非常好反駁:在夏天冰淇淋的銷售量會提高,溺水身亡的人也會增多,那麼是不是冰淇淋銷售量的提高導致了溺水身亡的人數增多?

媒體則非常擅長犯這個錯誤,這也是他們報道科學研究的方式。比如,一個研究發現了A和B之間存在關係,那麼媒體則會報道A導致了B的發生。

這種謬誤在很多人解讀流行病學研究和觀察性研究中非常普遍,因為這些研究只能顯示出相關性,然而相關性並不能表示因果性。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我還是給大家舉個例子,方便理解。比如,有觀察性研究發現人工甜味劑和肥胖之間有一定的關係。那麼媒體可能就會報道攝入人工甜味劑會導致肥胖。而實際上,即使人工甜味劑與肥胖之間有關係,也不能表示就是人工甜味劑導致了肥胖。其他的因素也會導致肥胖,比如進食過量或者缺乏運動,而這些因素都與人工甜味劑沒有關係。

再比如,有觀察性研究發現,吃早餐的人一般比不吃早餐的人要更加健康一點。這是否意味著吃早餐的人就一定更健康?不是。這些人並不一定是因為吃了早餐就更健康,而是傾向於吃早餐的人可能總體飲食質量會更高或者他們會過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

"

健身圈有一句名言叫做“健身先健腦”,意思就是說,想要練出好身材,你得先學習健身知識(健腦),這樣才不會走彎路。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當然,有良好的知識儲備對於我們的健身道路是非常有幫助的。但是,由於國內外健身信息的不對稱以及人們的思維方式問題,導致很多人就算想健腦,方法也不一定是對的。

我在網上分享健身知識已經有一年左右的時間了,這期間不乏有很多不友善言論。當一篇文章的閱讀量越高(特別是當閱讀量超過10萬+)時,在評論區就越能看到五花八門的留言,無論是肯定我的還是否定我的。可有些人的思維方式讓我感到很無奈,這一點從TA們的言論中就能看出來。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因此,本篇文章打算跟大家聊聊人們思維中的一些誤區。通過了解我們自己思維中的誤區,我們就能更加接近真相和科學詢證的方法,而不是聽信基於教條和觀點的方法。通過認識到別人的誤區,我們就不太可能交智商稅或者被當成韭菜任人宰割。

假兩難推理(False Dichotomy)

假兩難推理的意思就是,本來有很多選擇可以考慮時,你卻只面臨了兩種選擇。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舉個例子,A贊同卡路里盈餘讓我們胖,B贊同激素讓我們胖,而此時A和你說,你要麼同意我,要麼同意他(B)。

但你並不是只有這兩個選擇,你的觀點可能處於中立,或者你還有其他的觀點。其他的例子還有:

  • 如果你不吃某種飲食,那麼你就不會瘦。
  • 如果你不做深蹲硬拉,那麼你就無法高效增肌。
  • 這個食物要麼對我不好,要麼對我很好,所以告訴我到底好不好!
  • 人要麼是上帝創造的,要麼是猴子進化來的。

總的來說,當你面臨著有限的選擇,但實際上有更多的選擇時,你可能就面臨著這種謬誤。

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確認偏誤指的就是人們往往喜歡用自己相信的東西去解讀新的信息,而避免與我們認知相反的信息。再通俗一點說,就是人們總傾向於尋找證據來支持自己相信的事情,而抵制不同的看法。

我還是以健身相關來舉例子。以下是我一篇文章下面的留言截圖,文章主要說的是碳水化合物不會讓你胖,是總熱量攝入高讓你胖。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大家可以看下,當有人認為碳水化合物會讓你發胖時,TA就會找一些觀點去支持TA的說法。比如,沒有碳水身體無法合成脂肪(很顯然是不對的),或者只有高脂+高蛋白才能不餓,低碳低熱量容易餓。但實際上,只要你處於熱量缺口下,你很大程度上都會感覺到餓。如果你覺得高脂+高蛋白不餓,那可能是因為相應地提高了蛋白質的攝入,蛋白質的飽腹感才是最強的。

再舉個例子,比如一個人認為拉伸可以緩解肌肉痠痛,而當TA看到我呈現出拉伸並不能緩解肌肉痠痛的研究證據時,TA就會說“我訓練後拉伸了,肌肉痠痛感確實降低了!”、“那麼多人訓練後都在拉伸,你憑什麼說沒用?就是在博眼球!”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總之,當人們看到與TA認知相反的信息時,TA就會想辦法去找一些民間證據或者一些人的說法去證明自己的觀點,而選擇忽略當前的科學證據。

避免這種思維,對於我們尋找真理是非常重要的。

非因果關係(Non causa Pro causa)

人們思維中最常見的錯誤之一就是混亂因果關係。在這種思維下,如果兩個事件同時發生,那麼肯定是一件事導致了另外一件事。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其實這個思維謬誤非常好反駁:在夏天冰淇淋的銷售量會提高,溺水身亡的人也會增多,那麼是不是冰淇淋銷售量的提高導致了溺水身亡的人數增多?

媒體則非常擅長犯這個錯誤,這也是他們報道科學研究的方式。比如,一個研究發現了A和B之間存在關係,那麼媒體則會報道A導致了B的發生。

這種謬誤在很多人解讀流行病學研究和觀察性研究中非常普遍,因為這些研究只能顯示出相關性,然而相關性並不能表示因果性。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我還是給大家舉個例子,方便理解。比如,有觀察性研究發現人工甜味劑和肥胖之間有一定的關係。那麼媒體可能就會報道攝入人工甜味劑會導致肥胖。而實際上,即使人工甜味劑與肥胖之間有關係,也不能表示就是人工甜味劑導致了肥胖。其他的因素也會導致肥胖,比如進食過量或者缺乏運動,而這些因素都與人工甜味劑沒有關係。

再比如,有觀察性研究發現,吃早餐的人一般比不吃早餐的人要更加健康一點。這是否意味著吃早餐的人就一定更健康?不是。這些人並不一定是因為吃了早餐就更健康,而是傾向於吃早餐的人可能總體飲食質量會更高或者他們會過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此外,與不吃早餐的人相比,吃早餐的人也更可能遵循“傳統”的健康建議,比如多運動、吃水果和蔬菜。所以,這些人之所以更健康,並不完全是因為吃了早餐,而也可能是其他的一些原因。

與之相似的一個思維謬誤就是,如果事件B發生在事件A之後,那麼肯定是A導致了B的發生。

還是以拉伸來舉例。如果你今天訓練後,做了靜態拉伸,然後第二天肌肉痠痛感降低了,你會覺得是因為做了拉伸,肌肉痠痛感才降低了。

"

健身圈有一句名言叫做“健身先健腦”,意思就是說,想要練出好身材,你得先學習健身知識(健腦),這樣才不會走彎路。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當然,有良好的知識儲備對於我們的健身道路是非常有幫助的。但是,由於國內外健身信息的不對稱以及人們的思維方式問題,導致很多人就算想健腦,方法也不一定是對的。

我在網上分享健身知識已經有一年左右的時間了,這期間不乏有很多不友善言論。當一篇文章的閱讀量越高(特別是當閱讀量超過10萬+)時,在評論區就越能看到五花八門的留言,無論是肯定我的還是否定我的。可有些人的思維方式讓我感到很無奈,這一點從TA們的言論中就能看出來。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因此,本篇文章打算跟大家聊聊人們思維中的一些誤區。通過了解我們自己思維中的誤區,我們就能更加接近真相和科學詢證的方法,而不是聽信基於教條和觀點的方法。通過認識到別人的誤區,我們就不太可能交智商稅或者被當成韭菜任人宰割。

假兩難推理(False Dichotomy)

假兩難推理的意思就是,本來有很多選擇可以考慮時,你卻只面臨了兩種選擇。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舉個例子,A贊同卡路里盈餘讓我們胖,B贊同激素讓我們胖,而此時A和你說,你要麼同意我,要麼同意他(B)。

但你並不是只有這兩個選擇,你的觀點可能處於中立,或者你還有其他的觀點。其他的例子還有:

  • 如果你不吃某種飲食,那麼你就不會瘦。
  • 如果你不做深蹲硬拉,那麼你就無法高效增肌。
  • 這個食物要麼對我不好,要麼對我很好,所以告訴我到底好不好!
  • 人要麼是上帝創造的,要麼是猴子進化來的。

總的來說,當你面臨著有限的選擇,但實際上有更多的選擇時,你可能就面臨著這種謬誤。

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確認偏誤指的就是人們往往喜歡用自己相信的東西去解讀新的信息,而避免與我們認知相反的信息。再通俗一點說,就是人們總傾向於尋找證據來支持自己相信的事情,而抵制不同的看法。

我還是以健身相關來舉例子。以下是我一篇文章下面的留言截圖,文章主要說的是碳水化合物不會讓你胖,是總熱量攝入高讓你胖。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大家可以看下,當有人認為碳水化合物會讓你發胖時,TA就會找一些觀點去支持TA的說法。比如,沒有碳水身體無法合成脂肪(很顯然是不對的),或者只有高脂+高蛋白才能不餓,低碳低熱量容易餓。但實際上,只要你處於熱量缺口下,你很大程度上都會感覺到餓。如果你覺得高脂+高蛋白不餓,那可能是因為相應地提高了蛋白質的攝入,蛋白質的飽腹感才是最強的。

再舉個例子,比如一個人認為拉伸可以緩解肌肉痠痛,而當TA看到我呈現出拉伸並不能緩解肌肉痠痛的研究證據時,TA就會說“我訓練後拉伸了,肌肉痠痛感確實降低了!”、“那麼多人訓練後都在拉伸,你憑什麼說沒用?就是在博眼球!”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總之,當人們看到與TA認知相反的信息時,TA就會想辦法去找一些民間證據或者一些人的說法去證明自己的觀點,而選擇忽略當前的科學證據。

避免這種思維,對於我們尋找真理是非常重要的。

非因果關係(Non causa Pro causa)

人們思維中最常見的錯誤之一就是混亂因果關係。在這種思維下,如果兩個事件同時發生,那麼肯定是一件事導致了另外一件事。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其實這個思維謬誤非常好反駁:在夏天冰淇淋的銷售量會提高,溺水身亡的人也會增多,那麼是不是冰淇淋銷售量的提高導致了溺水身亡的人數增多?

媒體則非常擅長犯這個錯誤,這也是他們報道科學研究的方式。比如,一個研究發現了A和B之間存在關係,那麼媒體則會報道A導致了B的發生。

這種謬誤在很多人解讀流行病學研究和觀察性研究中非常普遍,因為這些研究只能顯示出相關性,然而相關性並不能表示因果性。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我還是給大家舉個例子,方便理解。比如,有觀察性研究發現人工甜味劑和肥胖之間有一定的關係。那麼媒體可能就會報道攝入人工甜味劑會導致肥胖。而實際上,即使人工甜味劑與肥胖之間有關係,也不能表示就是人工甜味劑導致了肥胖。其他的因素也會導致肥胖,比如進食過量或者缺乏運動,而這些因素都與人工甜味劑沒有關係。

再比如,有觀察性研究發現,吃早餐的人一般比不吃早餐的人要更加健康一點。這是否意味著吃早餐的人就一定更健康?不是。這些人並不一定是因為吃了早餐就更健康,而是傾向於吃早餐的人可能總體飲食質量會更高或者他們會過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此外,與不吃早餐的人相比,吃早餐的人也更可能遵循“傳統”的健康建議,比如多運動、吃水果和蔬菜。所以,這些人之所以更健康,並不完全是因為吃了早餐,而也可能是其他的一些原因。

與之相似的一個思維謬誤就是,如果事件B發生在事件A之後,那麼肯定是A導致了B的發生。

還是以拉伸來舉例。如果你今天訓練後,做了靜態拉伸,然後第二天肌肉痠痛感降低了,你會覺得是因為做了拉伸,肌肉痠痛感才降低了。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還有一個非常經典的例子:當人們感冒後,就會回想之前有受涼的情況,於是覺得是著涼導致了感冒(實際上感冒是病毒引起的)。

總之,我們並不能因為兩件事同時發生或者一件事發生在另一件事之後就認為兩者有因果關係。雖然相關性的存在可以暗示因果關係的可能性,但有許多相關性是完全錯誤的,或者與其他因素相關。在我上面提到的冰淇淋和溺水例子上,還有第三個因素,那就是外面的天氣太熱了。

稻草人(The Straw Man)

在健身與健康產業中,沒有什麼比“稻草人”更普遍的謬論了。

"

健身圈有一句名言叫做“健身先健腦”,意思就是說,想要練出好身材,你得先學習健身知識(健腦),這樣才不會走彎路。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當然,有良好的知識儲備對於我們的健身道路是非常有幫助的。但是,由於國內外健身信息的不對稱以及人們的思維方式問題,導致很多人就算想健腦,方法也不一定是對的。

我在網上分享健身知識已經有一年左右的時間了,這期間不乏有很多不友善言論。當一篇文章的閱讀量越高(特別是當閱讀量超過10萬+)時,在評論區就越能看到五花八門的留言,無論是肯定我的還是否定我的。可有些人的思維方式讓我感到很無奈,這一點從TA們的言論中就能看出來。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因此,本篇文章打算跟大家聊聊人們思維中的一些誤區。通過了解我們自己思維中的誤區,我們就能更加接近真相和科學詢證的方法,而不是聽信基於教條和觀點的方法。通過認識到別人的誤區,我們就不太可能交智商稅或者被當成韭菜任人宰割。

假兩難推理(False Dichotomy)

假兩難推理的意思就是,本來有很多選擇可以考慮時,你卻只面臨了兩種選擇。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舉個例子,A贊同卡路里盈餘讓我們胖,B贊同激素讓我們胖,而此時A和你說,你要麼同意我,要麼同意他(B)。

但你並不是只有這兩個選擇,你的觀點可能處於中立,或者你還有其他的觀點。其他的例子還有:

  • 如果你不吃某種飲食,那麼你就不會瘦。
  • 如果你不做深蹲硬拉,那麼你就無法高效增肌。
  • 這個食物要麼對我不好,要麼對我很好,所以告訴我到底好不好!
  • 人要麼是上帝創造的,要麼是猴子進化來的。

總的來說,當你面臨著有限的選擇,但實際上有更多的選擇時,你可能就面臨著這種謬誤。

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確認偏誤指的就是人們往往喜歡用自己相信的東西去解讀新的信息,而避免與我們認知相反的信息。再通俗一點說,就是人們總傾向於尋找證據來支持自己相信的事情,而抵制不同的看法。

我還是以健身相關來舉例子。以下是我一篇文章下面的留言截圖,文章主要說的是碳水化合物不會讓你胖,是總熱量攝入高讓你胖。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大家可以看下,當有人認為碳水化合物會讓你發胖時,TA就會找一些觀點去支持TA的說法。比如,沒有碳水身體無法合成脂肪(很顯然是不對的),或者只有高脂+高蛋白才能不餓,低碳低熱量容易餓。但實際上,只要你處於熱量缺口下,你很大程度上都會感覺到餓。如果你覺得高脂+高蛋白不餓,那可能是因為相應地提高了蛋白質的攝入,蛋白質的飽腹感才是最強的。

再舉個例子,比如一個人認為拉伸可以緩解肌肉痠痛,而當TA看到我呈現出拉伸並不能緩解肌肉痠痛的研究證據時,TA就會說“我訓練後拉伸了,肌肉痠痛感確實降低了!”、“那麼多人訓練後都在拉伸,你憑什麼說沒用?就是在博眼球!”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總之,當人們看到與TA認知相反的信息時,TA就會想辦法去找一些民間證據或者一些人的說法去證明自己的觀點,而選擇忽略當前的科學證據。

避免這種思維,對於我們尋找真理是非常重要的。

非因果關係(Non causa Pro causa)

人們思維中最常見的錯誤之一就是混亂因果關係。在這種思維下,如果兩個事件同時發生,那麼肯定是一件事導致了另外一件事。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其實這個思維謬誤非常好反駁:在夏天冰淇淋的銷售量會提高,溺水身亡的人也會增多,那麼是不是冰淇淋銷售量的提高導致了溺水身亡的人數增多?

媒體則非常擅長犯這個錯誤,這也是他們報道科學研究的方式。比如,一個研究發現了A和B之間存在關係,那麼媒體則會報道A導致了B的發生。

這種謬誤在很多人解讀流行病學研究和觀察性研究中非常普遍,因為這些研究只能顯示出相關性,然而相關性並不能表示因果性。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我還是給大家舉個例子,方便理解。比如,有觀察性研究發現人工甜味劑和肥胖之間有一定的關係。那麼媒體可能就會報道攝入人工甜味劑會導致肥胖。而實際上,即使人工甜味劑與肥胖之間有關係,也不能表示就是人工甜味劑導致了肥胖。其他的因素也會導致肥胖,比如進食過量或者缺乏運動,而這些因素都與人工甜味劑沒有關係。

再比如,有觀察性研究發現,吃早餐的人一般比不吃早餐的人要更加健康一點。這是否意味著吃早餐的人就一定更健康?不是。這些人並不一定是因為吃了早餐就更健康,而是傾向於吃早餐的人可能總體飲食質量會更高或者他們會過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此外,與不吃早餐的人相比,吃早餐的人也更可能遵循“傳統”的健康建議,比如多運動、吃水果和蔬菜。所以,這些人之所以更健康,並不完全是因為吃了早餐,而也可能是其他的一些原因。

與之相似的一個思維謬誤就是,如果事件B發生在事件A之後,那麼肯定是A導致了B的發生。

還是以拉伸來舉例。如果你今天訓練後,做了靜態拉伸,然後第二天肌肉痠痛感降低了,你會覺得是因為做了拉伸,肌肉痠痛感才降低了。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還有一個非常經典的例子:當人們感冒後,就會回想之前有受涼的情況,於是覺得是著涼導致了感冒(實際上感冒是病毒引起的)。

總之,我們並不能因為兩件事同時發生或者一件事發生在另一件事之後就認為兩者有因果關係。雖然相關性的存在可以暗示因果關係的可能性,但有許多相關性是完全錯誤的,或者與其他因素相關。在我上面提到的冰淇淋和溺水例子上,還有第三個因素,那就是外面的天氣太熱了。

稻草人(The Straw Man)

在健身與健康產業中,沒有什麼比“稻草人”更普遍的謬論了。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稻草人謬誤”就是歪解對方的意思,斷章取義,因為你創造了一個比較容易反駁的位置,然後讓對方處於你的這個位置。然而,這是一種邏輯謬誤,因為你沒有去反駁對方的真實立場。

舉個例子,我說空腹有氧並不會加快脂肪的流失。而有的人則就會認為我反對空腹有氧,而實際上我只是說它並沒有什麼優勢,你想做可以,不想做也沒問題,我從沒有說我不建議做空腹有氧,相反我會說選擇你喜歡的方式。

再比如,我說小重量也可以增肌。而有的人就會認為增肌就要用小重量,而實際上我的意思是無論你是用大重量還是小重量,都可以達到增肌的效果。

稻草人謬誤可以說是我碰到的最多的,很多讀者都喜歡斷章取義,文章沒有仔細看完就直接留言。

人身攻擊(Argumentum ad hominem)

“練成這樣還教人增肌?”

“長成這樣還教人穿搭?”

"

健身圈有一句名言叫做“健身先健腦”,意思就是說,想要練出好身材,你得先學習健身知識(健腦),這樣才不會走彎路。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當然,有良好的知識儲備對於我們的健身道路是非常有幫助的。但是,由於國內外健身信息的不對稱以及人們的思維方式問題,導致很多人就算想健腦,方法也不一定是對的。

我在網上分享健身知識已經有一年左右的時間了,這期間不乏有很多不友善言論。當一篇文章的閱讀量越高(特別是當閱讀量超過10萬+)時,在評論區就越能看到五花八門的留言,無論是肯定我的還是否定我的。可有些人的思維方式讓我感到很無奈,這一點從TA們的言論中就能看出來。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因此,本篇文章打算跟大家聊聊人們思維中的一些誤區。通過了解我們自己思維中的誤區,我們就能更加接近真相和科學詢證的方法,而不是聽信基於教條和觀點的方法。通過認識到別人的誤區,我們就不太可能交智商稅或者被當成韭菜任人宰割。

假兩難推理(False Dichotomy)

假兩難推理的意思就是,本來有很多選擇可以考慮時,你卻只面臨了兩種選擇。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舉個例子,A贊同卡路里盈餘讓我們胖,B贊同激素讓我們胖,而此時A和你說,你要麼同意我,要麼同意他(B)。

但你並不是只有這兩個選擇,你的觀點可能處於中立,或者你還有其他的觀點。其他的例子還有:

  • 如果你不吃某種飲食,那麼你就不會瘦。
  • 如果你不做深蹲硬拉,那麼你就無法高效增肌。
  • 這個食物要麼對我不好,要麼對我很好,所以告訴我到底好不好!
  • 人要麼是上帝創造的,要麼是猴子進化來的。

總的來說,當你面臨著有限的選擇,但實際上有更多的選擇時,你可能就面臨著這種謬誤。

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確認偏誤指的就是人們往往喜歡用自己相信的東西去解讀新的信息,而避免與我們認知相反的信息。再通俗一點說,就是人們總傾向於尋找證據來支持自己相信的事情,而抵制不同的看法。

我還是以健身相關來舉例子。以下是我一篇文章下面的留言截圖,文章主要說的是碳水化合物不會讓你胖,是總熱量攝入高讓你胖。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大家可以看下,當有人認為碳水化合物會讓你發胖時,TA就會找一些觀點去支持TA的說法。比如,沒有碳水身體無法合成脂肪(很顯然是不對的),或者只有高脂+高蛋白才能不餓,低碳低熱量容易餓。但實際上,只要你處於熱量缺口下,你很大程度上都會感覺到餓。如果你覺得高脂+高蛋白不餓,那可能是因為相應地提高了蛋白質的攝入,蛋白質的飽腹感才是最強的。

再舉個例子,比如一個人認為拉伸可以緩解肌肉痠痛,而當TA看到我呈現出拉伸並不能緩解肌肉痠痛的研究證據時,TA就會說“我訓練後拉伸了,肌肉痠痛感確實降低了!”、“那麼多人訓練後都在拉伸,你憑什麼說沒用?就是在博眼球!”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總之,當人們看到與TA認知相反的信息時,TA就會想辦法去找一些民間證據或者一些人的說法去證明自己的觀點,而選擇忽略當前的科學證據。

避免這種思維,對於我們尋找真理是非常重要的。

非因果關係(Non causa Pro causa)

人們思維中最常見的錯誤之一就是混亂因果關係。在這種思維下,如果兩個事件同時發生,那麼肯定是一件事導致了另外一件事。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其實這個思維謬誤非常好反駁:在夏天冰淇淋的銷售量會提高,溺水身亡的人也會增多,那麼是不是冰淇淋銷售量的提高導致了溺水身亡的人數增多?

媒體則非常擅長犯這個錯誤,這也是他們報道科學研究的方式。比如,一個研究發現了A和B之間存在關係,那麼媒體則會報道A導致了B的發生。

這種謬誤在很多人解讀流行病學研究和觀察性研究中非常普遍,因為這些研究只能顯示出相關性,然而相關性並不能表示因果性。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我還是給大家舉個例子,方便理解。比如,有觀察性研究發現人工甜味劑和肥胖之間有一定的關係。那麼媒體可能就會報道攝入人工甜味劑會導致肥胖。而實際上,即使人工甜味劑與肥胖之間有關係,也不能表示就是人工甜味劑導致了肥胖。其他的因素也會導致肥胖,比如進食過量或者缺乏運動,而這些因素都與人工甜味劑沒有關係。

再比如,有觀察性研究發現,吃早餐的人一般比不吃早餐的人要更加健康一點。這是否意味著吃早餐的人就一定更健康?不是。這些人並不一定是因為吃了早餐就更健康,而是傾向於吃早餐的人可能總體飲食質量會更高或者他們會過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此外,與不吃早餐的人相比,吃早餐的人也更可能遵循“傳統”的健康建議,比如多運動、吃水果和蔬菜。所以,這些人之所以更健康,並不完全是因為吃了早餐,而也可能是其他的一些原因。

與之相似的一個思維謬誤就是,如果事件B發生在事件A之後,那麼肯定是A導致了B的發生。

還是以拉伸來舉例。如果你今天訓練後,做了靜態拉伸,然後第二天肌肉痠痛感降低了,你會覺得是因為做了拉伸,肌肉痠痛感才降低了。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還有一個非常經典的例子:當人們感冒後,就會回想之前有受涼的情況,於是覺得是著涼導致了感冒(實際上感冒是病毒引起的)。

總之,我們並不能因為兩件事同時發生或者一件事發生在另一件事之後就認為兩者有因果關係。雖然相關性的存在可以暗示因果關係的可能性,但有許多相關性是完全錯誤的,或者與其他因素相關。在我上面提到的冰淇淋和溺水例子上,還有第三個因素,那就是外面的天氣太熱了。

稻草人(The Straw Man)

在健身與健康產業中,沒有什麼比“稻草人”更普遍的謬論了。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稻草人謬誤”就是歪解對方的意思,斷章取義,因為你創造了一個比較容易反駁的位置,然後讓對方處於你的這個位置。然而,這是一種邏輯謬誤,因為你沒有去反駁對方的真實立場。

舉個例子,我說空腹有氧並不會加快脂肪的流失。而有的人則就會認為我反對空腹有氧,而實際上我只是說它並沒有什麼優勢,你想做可以,不想做也沒問題,我從沒有說我不建議做空腹有氧,相反我會說選擇你喜歡的方式。

再比如,我說小重量也可以增肌。而有的人就會認為增肌就要用小重量,而實際上我的意思是無論你是用大重量還是小重量,都可以達到增肌的效果。

稻草人謬誤可以說是我碰到的最多的,很多讀者都喜歡斷章取義,文章沒有仔細看完就直接留言。

人身攻擊(Argumentum ad hominem)

“練成這樣還教人增肌?”

“長成這樣還教人穿搭?”

都說健身先健腦,但是你真的“健腦”了嗎?

當A陳述了一個觀點時,而B對A的人格、地位、外貌或者處境進行評論或者攻擊,因此A說的話是錯的。此時的對話就並不是一種“討論”了,而是一種人身攻擊或者單純的情緒發洩。這樣對於溝通交流是沒有任何幫助的。

總結

本文給大家介紹了五種常見的思維謬誤:假兩難推理、確認偏誤、非因果關係、稻草人以及人身攻擊。明白並且理解這些常見的思維謬誤,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思考,改善批判性思維的技巧。

我們對於常見的思維謬誤瞭解的越多,我們就能更好地分辨出好的信息和壞的信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