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釋道,中國人的三種文化性格'

文化 儒家 南懷瑾 佛教 道德經 周易 孔子 尼古拉斯憶心 2019-08-16
"

幾千年的中華文化,最後沉澱出儒、釋、道這三家。南懷瑾在《論語別裁》中曾說:

儒家的孔孟思想則是糧食店,是天天要吃的。道家則像藥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則非去不可。

佛學像百貨店,裡面百貨雜陳,樣樣俱全,有錢有時間,就可去逛逛。逛了買東西也可,不買東西也可,根本不去逛也可以,但是社會需要它。

南懷瑾先生的比喻風趣而貼切,其實隨著儒釋道的發展,他們早已經成了我們中國人最終的三種文化性格,這種文化性格不僅是我們中國人的文化性格,也是我們安身立命、走向幸福生活所必備的品質。

儒家:修身進取

儒家是最積極的。儒家所提倡的仁義、孝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觀念已經成為了中國人的文化性格中最根本的東西。

儒家的教我們怎樣修身,怎樣做事,告訴中國人如何處理各種社會關係。所以,儒家的思想已經內化道每個中國人的性格中。

南懷瑾說,儒家是糧食店,道出了儒家在中國文化中的重要性。修身之道、孝悌之道,進取之道,這是我們中國人數千年所奉行的鐵律。

儒家文化,就如《周易》中的乾卦,乾卦勇猛精進、自強不息,從孔子開始,儒學的基本精神就是積極奮鬥、積極參與、剛健不息。

道家:虛靜自守

道家文化是與儒家互補的。經常有人說,儒道兩家互為乾卦和坤卦。道家崇尚柔弱,主張虛靜的智慧。

道家強調的是虛靜的智慧。我們也可以說,虛靜是道家在做人方面的最高境界。《道德經》上說,“致虛極,守靜篤”,意思就是要把虛、和靜的功夫做到家。

在道家看來,虛靜能生出無限智慧,靜養生命,虛靜才能真正做到以柔克剛,也只有通過虛靜,我們才能體悟大道。所以,虛靜是修道第一法、是養生第一法、是提升我們精神境界的第一法。

虛靜是人生的大智慧,一個人只知道向前衝,只知道前進,很可能給自己帶來災殃。虛靜是自守之道,一個懂得虛靜之道的人,就懂得清心寡慾,通過節制慾望品味幸福生活。

佛家:隨緣安然

對於一般人來說,佛教給我們最大的益處就是教我們看破和擺脫人生的煩惱。

人的煩惱都來自我們自身,來自我們身上的貪、嗔、痴。生氣,是因為你不夠大度;鬱悶,是因為你不夠豁達;焦慮,是因為你不夠從容;悲傷,是因為你不夠堅強;惆悵,是因為你不夠陽光;嫉妒,是因為你不夠優秀……凡此種種煩惱的根源都在自己這裡,所以,每一次煩惱的出現,都是一個給我們尋找自己缺點的機會。

緣起性空是佛教最根本的教義。世間上的事事物物既非憑空而有,也不能單獨存在,必須依靠種種因緣條件和合才能成立,一旦組成的因緣散失,事物本身也就歸於烏有。世間上沒有獨存性的東西,也沒有常住不變的東西,一切都是因緣和合所生起。

所以隨緣最重要,很難得。人生隨緣而行,隨遇而安。萬事皆有緣,人生當隨緣。隨不是跟隨,是順其自然,不怨憂,不躁進,不強求,隨不是隨便,是把握機緣,不悲觀,不刻板,不慌亂。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