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在中國人的觀念裡,“朋友之道”特別重要,“朋友”被看成是五種基本的人倫關係的“五倫”之一

《左傳》中說“天子有公,諸侯有卿,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宗,士有朋友。”;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朋友間互相解答疑難問題,分享對經典和道義的理解,以及藝術作品、審美體驗等,能夠帶來極大的快樂!

所以《論語·學而》中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在中國人的觀念裡,“朋友之道”特別重要,“朋友”被看成是五種基本的人倫關係的“五倫”之一

《左傳》中說“天子有公,諸侯有卿,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宗,士有朋友。”;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朋友間互相解答疑難問題,分享對經典和道義的理解,以及藝術作品、審美體驗等,能夠帶來極大的快樂!

所以《論語·學而》中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山東臨沂王羲之故居《蘭亭集序》碑刻

歷史上留下了難以計數的尊友、尚友的典故:管鮑知心、季札掛劍、伯牙摔琴、殺雞作黍、雪夜訪戴、千里尋嵇、阮嵇青眼、竹林痛飲、蘭亭歡會、隴頭贈梅、灞橋折柳、西園雅集……

這些與朋友分享快樂的文化基因,至今仍然流淌在我們的血脈中!這些故事和體驗本身,足以支撐起一個偉大的情感、精神和藝術、文化的傳統。

遊宴之樂

早在西周時代,遊宴歡會就已經非常流行了。《詩經》中有許多記載周朝貴族們“高會構歡娛”的詩,如《小雅》之《天保》、《常棣》、《鹿鳴》等。我們只須看《小雅 • 鹿鳴》就能一目瞭然: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鼓瑟鼓琴,和樂且湛。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這分明是說,鹿在悠悠地唱著歌兒,悠閒地吃著野地裡的青草;我家來了好朋友,趕緊大張筵席、吹彈作樂;彈瑟的彈瑟,鼓琴的鼓琴,吹笙的吹笙,聽起來真歡快;拿出我的美酒來,讓我的朋友在宴會上一醉方休,徹底盡興!

"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在中國人的觀念裡,“朋友之道”特別重要,“朋友”被看成是五種基本的人倫關係的“五倫”之一

《左傳》中說“天子有公,諸侯有卿,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宗,士有朋友。”;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朋友間互相解答疑難問題,分享對經典和道義的理解,以及藝術作品、審美體驗等,能夠帶來極大的快樂!

所以《論語·學而》中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山東臨沂王羲之故居《蘭亭集序》碑刻

歷史上留下了難以計數的尊友、尚友的典故:管鮑知心、季札掛劍、伯牙摔琴、殺雞作黍、雪夜訪戴、千里尋嵇、阮嵇青眼、竹林痛飲、蘭亭歡會、隴頭贈梅、灞橋折柳、西園雅集……

這些與朋友分享快樂的文化基因,至今仍然流淌在我們的血脈中!這些故事和體驗本身,足以支撐起一個偉大的情感、精神和藝術、文化的傳統。

遊宴之樂

早在西周時代,遊宴歡會就已經非常流行了。《詩經》中有許多記載周朝貴族們“高會構歡娛”的詩,如《小雅》之《天保》、《常棣》、《鹿鳴》等。我們只須看《小雅 • 鹿鳴》就能一目瞭然: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鼓瑟鼓琴,和樂且湛。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這分明是說,鹿在悠悠地唱著歌兒,悠閒地吃著野地裡的青草;我家來了好朋友,趕緊大張筵席、吹彈作樂;彈瑟的彈瑟,鼓琴的鼓琴,吹笙的吹笙,聽起來真歡快;拿出我的美酒來,讓我的朋友在宴會上一醉方休,徹底盡興!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浙江紹興蘭亭康熙手跡

而對於那些深陷現實苦悶中的難兄難弟而言,宴飲之樂就顯得有些“苦中作樂”了——這種快樂,是為了消解在銅牆鐵壁一般黑暗、堅硬的現實中屢屢碰壁、受挫而沉澱下來的積鬱,即所謂“澆胸中壘塊”是也。《世說新語 • 任誕篇》中說:

陳留阮籍,譙國嵇康,河內山濤,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亞之。預此契者:沛國劉伶,陳留阮咸,河南向秀,琅琊王戎。七人常居於竹林之下,肆意酣飲,故世稱“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是魏晉名士中的翹楚,他們相聚“肆意酣飲”,實際上是知心好友聚在一起,分擔生命中的苦悶,一同發洩對於現實、社會和政治的不滿。阮籍縱飲,是以一種戕害自己生命健康的方式,來發洩胸中的凜坎不平之氣,而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也是如此。

"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在中國人的觀念裡,“朋友之道”特別重要,“朋友”被看成是五種基本的人倫關係的“五倫”之一

《左傳》中說“天子有公,諸侯有卿,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宗,士有朋友。”;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朋友間互相解答疑難問題,分享對經典和道義的理解,以及藝術作品、審美體驗等,能夠帶來極大的快樂!

所以《論語·學而》中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山東臨沂王羲之故居《蘭亭集序》碑刻

歷史上留下了難以計數的尊友、尚友的典故:管鮑知心、季札掛劍、伯牙摔琴、殺雞作黍、雪夜訪戴、千里尋嵇、阮嵇青眼、竹林痛飲、蘭亭歡會、隴頭贈梅、灞橋折柳、西園雅集……

這些與朋友分享快樂的文化基因,至今仍然流淌在我們的血脈中!這些故事和體驗本身,足以支撐起一個偉大的情感、精神和藝術、文化的傳統。

遊宴之樂

早在西周時代,遊宴歡會就已經非常流行了。《詩經》中有許多記載周朝貴族們“高會構歡娛”的詩,如《小雅》之《天保》、《常棣》、《鹿鳴》等。我們只須看《小雅 • 鹿鳴》就能一目瞭然: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鼓瑟鼓琴,和樂且湛。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這分明是說,鹿在悠悠地唱著歌兒,悠閒地吃著野地裡的青草;我家來了好朋友,趕緊大張筵席、吹彈作樂;彈瑟的彈瑟,鼓琴的鼓琴,吹笙的吹笙,聽起來真歡快;拿出我的美酒來,讓我的朋友在宴會上一醉方休,徹底盡興!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浙江紹興蘭亭康熙手跡

而對於那些深陷現實苦悶中的難兄難弟而言,宴飲之樂就顯得有些“苦中作樂”了——這種快樂,是為了消解在銅牆鐵壁一般黑暗、堅硬的現實中屢屢碰壁、受挫而沉澱下來的積鬱,即所謂“澆胸中壘塊”是也。《世說新語 • 任誕篇》中說:

陳留阮籍,譙國嵇康,河內山濤,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亞之。預此契者:沛國劉伶,陳留阮咸,河南向秀,琅琊王戎。七人常居於竹林之下,肆意酣飲,故世稱“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是魏晉名士中的翹楚,他們相聚“肆意酣飲”,實際上是知心好友聚在一起,分擔生命中的苦悶,一同發洩對於現實、社會和政治的不滿。阮籍縱飲,是以一種戕害自己生命健康的方式,來發洩胸中的凜坎不平之氣,而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也是如此。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據說王戎投靠司馬氏後,做了尚書令的要職,穿著華麗的官服,乘坐軒車,途徑黃公酒壚時,想起昔日的竹林之遊,不僅感慨萬端:

吾昔與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飲於此壚,竹林之遊,亦預其末。自嵇生夭、阮公亡以來,便為時所羈紲。今日視此雖近,邈若山河。

這是觸景生情、睹物思人的真情流露。他眼前浮現的不僅是當年七賢在竹林中酣飲高歌、旁若無人的自由自在,更是身不由己而又不便言說的恐懼、憂慮——嵇康對抗司馬氏,堅決不合作,被砍了腦袋;阮籍雖然沒有這麼激烈,但也只能靠頹廢放縱來獲得司馬氏的容忍,最終鬱鬱而終……這樣的悲慘下場,有幾人願意親身嘗試?王戎說的“為時所羈紲”實則暗藏著生於亂世汙穢之中,出處之間都危機四伏的人生體驗!

流觴曲水

嵇康被殺,給放蕩不羈、對抗權貴的名士當頭一棒:要個性、自由、尊嚴還是要生存?《世說新語》中引用了一段《向秀別傳》中的話:

後康被誅,秀遂失圖,乃應歲舉到京師,詣大將軍司馬文王。文王問曰:“聞君有箕山之志,何能自屈?”秀曰:“嘗謂彼人不達堯意,本非所慕也。”一坐皆悅……

"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在中國人的觀念裡,“朋友之道”特別重要,“朋友”被看成是五種基本的人倫關係的“五倫”之一

《左傳》中說“天子有公,諸侯有卿,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宗,士有朋友。”;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朋友間互相解答疑難問題,分享對經典和道義的理解,以及藝術作品、審美體驗等,能夠帶來極大的快樂!

所以《論語·學而》中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山東臨沂王羲之故居《蘭亭集序》碑刻

歷史上留下了難以計數的尊友、尚友的典故:管鮑知心、季札掛劍、伯牙摔琴、殺雞作黍、雪夜訪戴、千里尋嵇、阮嵇青眼、竹林痛飲、蘭亭歡會、隴頭贈梅、灞橋折柳、西園雅集……

這些與朋友分享快樂的文化基因,至今仍然流淌在我們的血脈中!這些故事和體驗本身,足以支撐起一個偉大的情感、精神和藝術、文化的傳統。

遊宴之樂

早在西周時代,遊宴歡會就已經非常流行了。《詩經》中有許多記載周朝貴族們“高會構歡娛”的詩,如《小雅》之《天保》、《常棣》、《鹿鳴》等。我們只須看《小雅 • 鹿鳴》就能一目瞭然: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鼓瑟鼓琴,和樂且湛。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這分明是說,鹿在悠悠地唱著歌兒,悠閒地吃著野地裡的青草;我家來了好朋友,趕緊大張筵席、吹彈作樂;彈瑟的彈瑟,鼓琴的鼓琴,吹笙的吹笙,聽起來真歡快;拿出我的美酒來,讓我的朋友在宴會上一醉方休,徹底盡興!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浙江紹興蘭亭康熙手跡

而對於那些深陷現實苦悶中的難兄難弟而言,宴飲之樂就顯得有些“苦中作樂”了——這種快樂,是為了消解在銅牆鐵壁一般黑暗、堅硬的現實中屢屢碰壁、受挫而沉澱下來的積鬱,即所謂“澆胸中壘塊”是也。《世說新語 • 任誕篇》中說:

陳留阮籍,譙國嵇康,河內山濤,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亞之。預此契者:沛國劉伶,陳留阮咸,河南向秀,琅琊王戎。七人常居於竹林之下,肆意酣飲,故世稱“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是魏晉名士中的翹楚,他們相聚“肆意酣飲”,實際上是知心好友聚在一起,分擔生命中的苦悶,一同發洩對於現實、社會和政治的不滿。阮籍縱飲,是以一種戕害自己生命健康的方式,來發洩胸中的凜坎不平之氣,而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也是如此。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據說王戎投靠司馬氏後,做了尚書令的要職,穿著華麗的官服,乘坐軒車,途徑黃公酒壚時,想起昔日的竹林之遊,不僅感慨萬端:

吾昔與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飲於此壚,竹林之遊,亦預其末。自嵇生夭、阮公亡以來,便為時所羈紲。今日視此雖近,邈若山河。

這是觸景生情、睹物思人的真情流露。他眼前浮現的不僅是當年七賢在竹林中酣飲高歌、旁若無人的自由自在,更是身不由己而又不便言說的恐懼、憂慮——嵇康對抗司馬氏,堅決不合作,被砍了腦袋;阮籍雖然沒有這麼激烈,但也只能靠頹廢放縱來獲得司馬氏的容忍,最終鬱鬱而終……這樣的悲慘下場,有幾人願意親身嘗試?王戎說的“為時所羈紲”實則暗藏著生於亂世汙穢之中,出處之間都危機四伏的人生體驗!

流觴曲水

嵇康被殺,給放蕩不羈、對抗權貴的名士當頭一棒:要個性、自由、尊嚴還是要生存?《世說新語》中引用了一段《向秀別傳》中的話:

後康被誅,秀遂失圖,乃應歲舉到京師,詣大將軍司馬文王。文王問曰:“聞君有箕山之志,何能自屈?”秀曰:“嘗謂彼人不達堯意,本非所慕也。”一坐皆悅……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流觴曲水圖景

嵇康被誅殺後,向秀看到了拒不合作的慘痛結局,就不再堅持隱居不仕了——“一坐皆悅”,其樂融融,這是用暴力和殺戮經營出來的和諧景象!不出仕、拒絕為當權者粉飾太平就要被剷除;入仕又是違心之舉,所以當時許多人採取了折衷的辦法:出仕但不務實,不做當權者的幫凶,而是口不議論時政、手不離麈尾酒樽,乾脆悠遊自在地享受人生。三五好友相聚時,或揮麈談玄,辯論一些虛無縹緲的話題,要不就是大張筵席,品美酒、觀聲伎、賦新詩……總之是與現實的政治和社會保持著距離。這樣的聚會,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雅集”的濫觴。

“雅集”之“雅”,是與世俗相對而言的,是一種生活的品位與審美的趣味。儘管雅集也逃不出世俗的時空畛域,但人們總試圖在世俗人生、日常生活、名利世界之外,開闢出一片寧靜、高雅、絕塵的審美空間。

"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在中國人的觀念裡,“朋友之道”特別重要,“朋友”被看成是五種基本的人倫關係的“五倫”之一

《左傳》中說“天子有公,諸侯有卿,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宗,士有朋友。”;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朋友間互相解答疑難問題,分享對經典和道義的理解,以及藝術作品、審美體驗等,能夠帶來極大的快樂!

所以《論語·學而》中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山東臨沂王羲之故居《蘭亭集序》碑刻

歷史上留下了難以計數的尊友、尚友的典故:管鮑知心、季札掛劍、伯牙摔琴、殺雞作黍、雪夜訪戴、千里尋嵇、阮嵇青眼、竹林痛飲、蘭亭歡會、隴頭贈梅、灞橋折柳、西園雅集……

這些與朋友分享快樂的文化基因,至今仍然流淌在我們的血脈中!這些故事和體驗本身,足以支撐起一個偉大的情感、精神和藝術、文化的傳統。

遊宴之樂

早在西周時代,遊宴歡會就已經非常流行了。《詩經》中有許多記載周朝貴族們“高會構歡娛”的詩,如《小雅》之《天保》、《常棣》、《鹿鳴》等。我們只須看《小雅 • 鹿鳴》就能一目瞭然: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鼓瑟鼓琴,和樂且湛。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這分明是說,鹿在悠悠地唱著歌兒,悠閒地吃著野地裡的青草;我家來了好朋友,趕緊大張筵席、吹彈作樂;彈瑟的彈瑟,鼓琴的鼓琴,吹笙的吹笙,聽起來真歡快;拿出我的美酒來,讓我的朋友在宴會上一醉方休,徹底盡興!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浙江紹興蘭亭康熙手跡

而對於那些深陷現實苦悶中的難兄難弟而言,宴飲之樂就顯得有些“苦中作樂”了——這種快樂,是為了消解在銅牆鐵壁一般黑暗、堅硬的現實中屢屢碰壁、受挫而沉澱下來的積鬱,即所謂“澆胸中壘塊”是也。《世說新語 • 任誕篇》中說:

陳留阮籍,譙國嵇康,河內山濤,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亞之。預此契者:沛國劉伶,陳留阮咸,河南向秀,琅琊王戎。七人常居於竹林之下,肆意酣飲,故世稱“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是魏晉名士中的翹楚,他們相聚“肆意酣飲”,實際上是知心好友聚在一起,分擔生命中的苦悶,一同發洩對於現實、社會和政治的不滿。阮籍縱飲,是以一種戕害自己生命健康的方式,來發洩胸中的凜坎不平之氣,而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也是如此。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據說王戎投靠司馬氏後,做了尚書令的要職,穿著華麗的官服,乘坐軒車,途徑黃公酒壚時,想起昔日的竹林之遊,不僅感慨萬端:

吾昔與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飲於此壚,竹林之遊,亦預其末。自嵇生夭、阮公亡以來,便為時所羈紲。今日視此雖近,邈若山河。

這是觸景生情、睹物思人的真情流露。他眼前浮現的不僅是當年七賢在竹林中酣飲高歌、旁若無人的自由自在,更是身不由己而又不便言說的恐懼、憂慮——嵇康對抗司馬氏,堅決不合作,被砍了腦袋;阮籍雖然沒有這麼激烈,但也只能靠頹廢放縱來獲得司馬氏的容忍,最終鬱鬱而終……這樣的悲慘下場,有幾人願意親身嘗試?王戎說的“為時所羈紲”實則暗藏著生於亂世汙穢之中,出處之間都危機四伏的人生體驗!

流觴曲水

嵇康被殺,給放蕩不羈、對抗權貴的名士當頭一棒:要個性、自由、尊嚴還是要生存?《世說新語》中引用了一段《向秀別傳》中的話:

後康被誅,秀遂失圖,乃應歲舉到京師,詣大將軍司馬文王。文王問曰:“聞君有箕山之志,何能自屈?”秀曰:“嘗謂彼人不達堯意,本非所慕也。”一坐皆悅……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流觴曲水圖景

嵇康被誅殺後,向秀看到了拒不合作的慘痛結局,就不再堅持隱居不仕了——“一坐皆悅”,其樂融融,這是用暴力和殺戮經營出來的和諧景象!不出仕、拒絕為當權者粉飾太平就要被剷除;入仕又是違心之舉,所以當時許多人採取了折衷的辦法:出仕但不務實,不做當權者的幫凶,而是口不議論時政、手不離麈尾酒樽,乾脆悠遊自在地享受人生。三五好友相聚時,或揮麈談玄,辯論一些虛無縹緲的話題,要不就是大張筵席,品美酒、觀聲伎、賦新詩……總之是與現實的政治和社會保持著距離。這樣的聚會,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雅集”的濫觴。

“雅集”之“雅”,是與世俗相對而言的,是一種生活的品位與審美的趣味。儘管雅集也逃不出世俗的時空畛域,但人們總試圖在世俗人生、日常生活、名利世界之外,開闢出一片寧靜、高雅、絕塵的審美空間。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明文徵明《蘭亭修禊圖》

這一審美空間,大都安放在遠離城市喧囂、人群噪雜的山水或園林中;有資格參加雅集的人,都是高蹈絕俗、不慕榮利的,至少在此時此地,要暫時放下名利之圖;飲酒自然是雅集必不可少的內容,但酒就像是先行的鋪墊,飲酒、聲伎之歡的目的,是為了激發人的雅興,醞釀靈感,最終為雅集者所推崇的往往是詩文或書畫作品。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與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沒錯,這就是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作者是“書聖”王羲之。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與謝安、謝萬、王獻之、王凝之、王徽之、孫統、孫綽、華茂等四十多位東晉名士在會稽山陰的蘭亭聚會。聚會的名義是“修禊事”,也就是在水邊祭祀、祈福,這是先秦時代流傳下來的習俗。

"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在中國人的觀念裡,“朋友之道”特別重要,“朋友”被看成是五種基本的人倫關係的“五倫”之一

《左傳》中說“天子有公,諸侯有卿,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宗,士有朋友。”;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朋友間互相解答疑難問題,分享對經典和道義的理解,以及藝術作品、審美體驗等,能夠帶來極大的快樂!

所以《論語·學而》中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山東臨沂王羲之故居《蘭亭集序》碑刻

歷史上留下了難以計數的尊友、尚友的典故:管鮑知心、季札掛劍、伯牙摔琴、殺雞作黍、雪夜訪戴、千里尋嵇、阮嵇青眼、竹林痛飲、蘭亭歡會、隴頭贈梅、灞橋折柳、西園雅集……

這些與朋友分享快樂的文化基因,至今仍然流淌在我們的血脈中!這些故事和體驗本身,足以支撐起一個偉大的情感、精神和藝術、文化的傳統。

遊宴之樂

早在西周時代,遊宴歡會就已經非常流行了。《詩經》中有許多記載周朝貴族們“高會構歡娛”的詩,如《小雅》之《天保》、《常棣》、《鹿鳴》等。我們只須看《小雅 • 鹿鳴》就能一目瞭然: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鼓瑟鼓琴,和樂且湛。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這分明是說,鹿在悠悠地唱著歌兒,悠閒地吃著野地裡的青草;我家來了好朋友,趕緊大張筵席、吹彈作樂;彈瑟的彈瑟,鼓琴的鼓琴,吹笙的吹笙,聽起來真歡快;拿出我的美酒來,讓我的朋友在宴會上一醉方休,徹底盡興!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浙江紹興蘭亭康熙手跡

而對於那些深陷現實苦悶中的難兄難弟而言,宴飲之樂就顯得有些“苦中作樂”了——這種快樂,是為了消解在銅牆鐵壁一般黑暗、堅硬的現實中屢屢碰壁、受挫而沉澱下來的積鬱,即所謂“澆胸中壘塊”是也。《世說新語 • 任誕篇》中說:

陳留阮籍,譙國嵇康,河內山濤,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亞之。預此契者:沛國劉伶,陳留阮咸,河南向秀,琅琊王戎。七人常居於竹林之下,肆意酣飲,故世稱“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是魏晉名士中的翹楚,他們相聚“肆意酣飲”,實際上是知心好友聚在一起,分擔生命中的苦悶,一同發洩對於現實、社會和政治的不滿。阮籍縱飲,是以一種戕害自己生命健康的方式,來發洩胸中的凜坎不平之氣,而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也是如此。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據說王戎投靠司馬氏後,做了尚書令的要職,穿著華麗的官服,乘坐軒車,途徑黃公酒壚時,想起昔日的竹林之遊,不僅感慨萬端:

吾昔與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飲於此壚,竹林之遊,亦預其末。自嵇生夭、阮公亡以來,便為時所羈紲。今日視此雖近,邈若山河。

這是觸景生情、睹物思人的真情流露。他眼前浮現的不僅是當年七賢在竹林中酣飲高歌、旁若無人的自由自在,更是身不由己而又不便言說的恐懼、憂慮——嵇康對抗司馬氏,堅決不合作,被砍了腦袋;阮籍雖然沒有這麼激烈,但也只能靠頹廢放縱來獲得司馬氏的容忍,最終鬱鬱而終……這樣的悲慘下場,有幾人願意親身嘗試?王戎說的“為時所羈紲”實則暗藏著生於亂世汙穢之中,出處之間都危機四伏的人生體驗!

流觴曲水

嵇康被殺,給放蕩不羈、對抗權貴的名士當頭一棒:要個性、自由、尊嚴還是要生存?《世說新語》中引用了一段《向秀別傳》中的話:

後康被誅,秀遂失圖,乃應歲舉到京師,詣大將軍司馬文王。文王問曰:“聞君有箕山之志,何能自屈?”秀曰:“嘗謂彼人不達堯意,本非所慕也。”一坐皆悅……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流觴曲水圖景

嵇康被誅殺後,向秀看到了拒不合作的慘痛結局,就不再堅持隱居不仕了——“一坐皆悅”,其樂融融,這是用暴力和殺戮經營出來的和諧景象!不出仕、拒絕為當權者粉飾太平就要被剷除;入仕又是違心之舉,所以當時許多人採取了折衷的辦法:出仕但不務實,不做當權者的幫凶,而是口不議論時政、手不離麈尾酒樽,乾脆悠遊自在地享受人生。三五好友相聚時,或揮麈談玄,辯論一些虛無縹緲的話題,要不就是大張筵席,品美酒、觀聲伎、賦新詩……總之是與現實的政治和社會保持著距離。這樣的聚會,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雅集”的濫觴。

“雅集”之“雅”,是與世俗相對而言的,是一種生活的品位與審美的趣味。儘管雅集也逃不出世俗的時空畛域,但人們總試圖在世俗人生、日常生活、名利世界之外,開闢出一片寧靜、高雅、絕塵的審美空間。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明文徵明《蘭亭修禊圖》

這一審美空間,大都安放在遠離城市喧囂、人群噪雜的山水或園林中;有資格參加雅集的人,都是高蹈絕俗、不慕榮利的,至少在此時此地,要暫時放下名利之圖;飲酒自然是雅集必不可少的內容,但酒就像是先行的鋪墊,飲酒、聲伎之歡的目的,是為了激發人的雅興,醞釀靈感,最終為雅集者所推崇的往往是詩文或書畫作品。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與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沒錯,這就是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作者是“書聖”王羲之。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與謝安、謝萬、王獻之、王凝之、王徽之、孫統、孫綽、華茂等四十多位東晉名士在會稽山陰的蘭亭聚會。聚會的名義是“修禊事”,也就是在水邊祭祀、祈福,這是先秦時代流傳下來的習俗。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王羲之《蘭亭集序》

蘭亭遠離都市,背靠崇山峻嶺,前臨清澈溪流,四周長滿了綠樹修篁,實在是踏青消閒的好去處。王羲之等人就在亭邊溪畔席地而坐。“引以為流觴曲水”,就是開掘“流杯池”,引來溪流,順著流水的走勢設好席位,把酒杯放在水流中,任其漂流。人坐在水邊,酒杯漂過來就取而飲之。因為“流杯池”大都形狀蜿蜒曲折,所以稱之為“流觴曲水”。“一觴一詠”就是說一邊飲酒,一邊作詩——這次聚會,對與會者的要求之一就是要作詩,因為有十五人沒完成任務,各被罰酒三鬥。

王羲之特別強調說,這一天“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正所謂山水之美,可以滌盪胸中塵滓,令人忘卻世俗煩惱。

不過樂極往往生悲,他筆峰一轉,就開始渲染濃郁的悲情:我們雖然今日在此地極盡歡快,可這快樂究竟是短暫的;況且人生天地間,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在中國人的觀念裡,“朋友之道”特別重要,“朋友”被看成是五種基本的人倫關係的“五倫”之一

《左傳》中說“天子有公,諸侯有卿,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宗,士有朋友。”;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朋友間互相解答疑難問題,分享對經典和道義的理解,以及藝術作品、審美體驗等,能夠帶來極大的快樂!

所以《論語·學而》中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山東臨沂王羲之故居《蘭亭集序》碑刻

歷史上留下了難以計數的尊友、尚友的典故:管鮑知心、季札掛劍、伯牙摔琴、殺雞作黍、雪夜訪戴、千里尋嵇、阮嵇青眼、竹林痛飲、蘭亭歡會、隴頭贈梅、灞橋折柳、西園雅集……

這些與朋友分享快樂的文化基因,至今仍然流淌在我們的血脈中!這些故事和體驗本身,足以支撐起一個偉大的情感、精神和藝術、文化的傳統。

遊宴之樂

早在西周時代,遊宴歡會就已經非常流行了。《詩經》中有許多記載周朝貴族們“高會構歡娛”的詩,如《小雅》之《天保》、《常棣》、《鹿鳴》等。我們只須看《小雅 • 鹿鳴》就能一目瞭然: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鼓瑟鼓琴,和樂且湛。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這分明是說,鹿在悠悠地唱著歌兒,悠閒地吃著野地裡的青草;我家來了好朋友,趕緊大張筵席、吹彈作樂;彈瑟的彈瑟,鼓琴的鼓琴,吹笙的吹笙,聽起來真歡快;拿出我的美酒來,讓我的朋友在宴會上一醉方休,徹底盡興!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浙江紹興蘭亭康熙手跡

而對於那些深陷現實苦悶中的難兄難弟而言,宴飲之樂就顯得有些“苦中作樂”了——這種快樂,是為了消解在銅牆鐵壁一般黑暗、堅硬的現實中屢屢碰壁、受挫而沉澱下來的積鬱,即所謂“澆胸中壘塊”是也。《世說新語 • 任誕篇》中說:

陳留阮籍,譙國嵇康,河內山濤,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亞之。預此契者:沛國劉伶,陳留阮咸,河南向秀,琅琊王戎。七人常居於竹林之下,肆意酣飲,故世稱“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是魏晉名士中的翹楚,他們相聚“肆意酣飲”,實際上是知心好友聚在一起,分擔生命中的苦悶,一同發洩對於現實、社會和政治的不滿。阮籍縱飲,是以一種戕害自己生命健康的方式,來發洩胸中的凜坎不平之氣,而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也是如此。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據說王戎投靠司馬氏後,做了尚書令的要職,穿著華麗的官服,乘坐軒車,途徑黃公酒壚時,想起昔日的竹林之遊,不僅感慨萬端:

吾昔與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飲於此壚,竹林之遊,亦預其末。自嵇生夭、阮公亡以來,便為時所羈紲。今日視此雖近,邈若山河。

這是觸景生情、睹物思人的真情流露。他眼前浮現的不僅是當年七賢在竹林中酣飲高歌、旁若無人的自由自在,更是身不由己而又不便言說的恐懼、憂慮——嵇康對抗司馬氏,堅決不合作,被砍了腦袋;阮籍雖然沒有這麼激烈,但也只能靠頹廢放縱來獲得司馬氏的容忍,最終鬱鬱而終……這樣的悲慘下場,有幾人願意親身嘗試?王戎說的“為時所羈紲”實則暗藏著生於亂世汙穢之中,出處之間都危機四伏的人生體驗!

流觴曲水

嵇康被殺,給放蕩不羈、對抗權貴的名士當頭一棒:要個性、自由、尊嚴還是要生存?《世說新語》中引用了一段《向秀別傳》中的話:

後康被誅,秀遂失圖,乃應歲舉到京師,詣大將軍司馬文王。文王問曰:“聞君有箕山之志,何能自屈?”秀曰:“嘗謂彼人不達堯意,本非所慕也。”一坐皆悅……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流觴曲水圖景

嵇康被誅殺後,向秀看到了拒不合作的慘痛結局,就不再堅持隱居不仕了——“一坐皆悅”,其樂融融,這是用暴力和殺戮經營出來的和諧景象!不出仕、拒絕為當權者粉飾太平就要被剷除;入仕又是違心之舉,所以當時許多人採取了折衷的辦法:出仕但不務實,不做當權者的幫凶,而是口不議論時政、手不離麈尾酒樽,乾脆悠遊自在地享受人生。三五好友相聚時,或揮麈談玄,辯論一些虛無縹緲的話題,要不就是大張筵席,品美酒、觀聲伎、賦新詩……總之是與現實的政治和社會保持著距離。這樣的聚會,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雅集”的濫觴。

“雅集”之“雅”,是與世俗相對而言的,是一種生活的品位與審美的趣味。儘管雅集也逃不出世俗的時空畛域,但人們總試圖在世俗人生、日常生活、名利世界之外,開闢出一片寧靜、高雅、絕塵的審美空間。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明文徵明《蘭亭修禊圖》

這一審美空間,大都安放在遠離城市喧囂、人群噪雜的山水或園林中;有資格參加雅集的人,都是高蹈絕俗、不慕榮利的,至少在此時此地,要暫時放下名利之圖;飲酒自然是雅集必不可少的內容,但酒就像是先行的鋪墊,飲酒、聲伎之歡的目的,是為了激發人的雅興,醞釀靈感,最終為雅集者所推崇的往往是詩文或書畫作品。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與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沒錯,這就是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作者是“書聖”王羲之。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與謝安、謝萬、王獻之、王凝之、王徽之、孫統、孫綽、華茂等四十多位東晉名士在會稽山陰的蘭亭聚會。聚會的名義是“修禊事”,也就是在水邊祭祀、祈福,這是先秦時代流傳下來的習俗。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王羲之《蘭亭集序》

蘭亭遠離都市,背靠崇山峻嶺,前臨清澈溪流,四周長滿了綠樹修篁,實在是踏青消閒的好去處。王羲之等人就在亭邊溪畔席地而坐。“引以為流觴曲水”,就是開掘“流杯池”,引來溪流,順著流水的走勢設好席位,把酒杯放在水流中,任其漂流。人坐在水邊,酒杯漂過來就取而飲之。因為“流杯池”大都形狀蜿蜒曲折,所以稱之為“流觴曲水”。“一觴一詠”就是說一邊飲酒,一邊作詩——這次聚會,對與會者的要求之一就是要作詩,因為有十五人沒完成任務,各被罰酒三鬥。

王羲之特別強調說,這一天“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正所謂山水之美,可以滌盪胸中塵滓,令人忘卻世俗煩惱。

不過樂極往往生悲,他筆峰一轉,就開始渲染濃郁的悲情:我們雖然今日在此地極盡歡快,可這快樂究竟是短暫的;況且人生天地間,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蘭亭雅集圖景

王羲之說書法是“玄妙之伎”,如果不是胸懷曠達、見解高妙的人,是學不好的;朋友交遊,又何嘗不是如此?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取捨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俛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

在人際交往中,人的目的、好惡是千差萬別的,所袒露出的情趣、性格也各異,但不論哪種情形,只要人與人一拍即合,暫時滿足了內心的渴求,就會獲得莫大的快樂!人生苦短的煩惱也就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待到雙方熟而生厭之後,感受和心情又會有一番變化,不由生出無端的感慨!經王羲之這麼一說,執著於友情的人,難免會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交友之樂真的如此短暫、虛幻、偶然麼?

"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在中國人的觀念裡,“朋友之道”特別重要,“朋友”被看成是五種基本的人倫關係的“五倫”之一

《左傳》中說“天子有公,諸侯有卿,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宗,士有朋友。”;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朋友間互相解答疑難問題,分享對經典和道義的理解,以及藝術作品、審美體驗等,能夠帶來極大的快樂!

所以《論語·學而》中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山東臨沂王羲之故居《蘭亭集序》碑刻

歷史上留下了難以計數的尊友、尚友的典故:管鮑知心、季札掛劍、伯牙摔琴、殺雞作黍、雪夜訪戴、千里尋嵇、阮嵇青眼、竹林痛飲、蘭亭歡會、隴頭贈梅、灞橋折柳、西園雅集……

這些與朋友分享快樂的文化基因,至今仍然流淌在我們的血脈中!這些故事和體驗本身,足以支撐起一個偉大的情感、精神和藝術、文化的傳統。

遊宴之樂

早在西周時代,遊宴歡會就已經非常流行了。《詩經》中有許多記載周朝貴族們“高會構歡娛”的詩,如《小雅》之《天保》、《常棣》、《鹿鳴》等。我們只須看《小雅 • 鹿鳴》就能一目瞭然: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鼓瑟鼓琴,和樂且湛。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這分明是說,鹿在悠悠地唱著歌兒,悠閒地吃著野地裡的青草;我家來了好朋友,趕緊大張筵席、吹彈作樂;彈瑟的彈瑟,鼓琴的鼓琴,吹笙的吹笙,聽起來真歡快;拿出我的美酒來,讓我的朋友在宴會上一醉方休,徹底盡興!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浙江紹興蘭亭康熙手跡

而對於那些深陷現實苦悶中的難兄難弟而言,宴飲之樂就顯得有些“苦中作樂”了——這種快樂,是為了消解在銅牆鐵壁一般黑暗、堅硬的現實中屢屢碰壁、受挫而沉澱下來的積鬱,即所謂“澆胸中壘塊”是也。《世說新語 • 任誕篇》中說:

陳留阮籍,譙國嵇康,河內山濤,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亞之。預此契者:沛國劉伶,陳留阮咸,河南向秀,琅琊王戎。七人常居於竹林之下,肆意酣飲,故世稱“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是魏晉名士中的翹楚,他們相聚“肆意酣飲”,實際上是知心好友聚在一起,分擔生命中的苦悶,一同發洩對於現實、社會和政治的不滿。阮籍縱飲,是以一種戕害自己生命健康的方式,來發洩胸中的凜坎不平之氣,而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也是如此。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據說王戎投靠司馬氏後,做了尚書令的要職,穿著華麗的官服,乘坐軒車,途徑黃公酒壚時,想起昔日的竹林之遊,不僅感慨萬端:

吾昔與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飲於此壚,竹林之遊,亦預其末。自嵇生夭、阮公亡以來,便為時所羈紲。今日視此雖近,邈若山河。

這是觸景生情、睹物思人的真情流露。他眼前浮現的不僅是當年七賢在竹林中酣飲高歌、旁若無人的自由自在,更是身不由己而又不便言說的恐懼、憂慮——嵇康對抗司馬氏,堅決不合作,被砍了腦袋;阮籍雖然沒有這麼激烈,但也只能靠頹廢放縱來獲得司馬氏的容忍,最終鬱鬱而終……這樣的悲慘下場,有幾人願意親身嘗試?王戎說的“為時所羈紲”實則暗藏著生於亂世汙穢之中,出處之間都危機四伏的人生體驗!

流觴曲水

嵇康被殺,給放蕩不羈、對抗權貴的名士當頭一棒:要個性、自由、尊嚴還是要生存?《世說新語》中引用了一段《向秀別傳》中的話:

後康被誅,秀遂失圖,乃應歲舉到京師,詣大將軍司馬文王。文王問曰:“聞君有箕山之志,何能自屈?”秀曰:“嘗謂彼人不達堯意,本非所慕也。”一坐皆悅……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流觴曲水圖景

嵇康被誅殺後,向秀看到了拒不合作的慘痛結局,就不再堅持隱居不仕了——“一坐皆悅”,其樂融融,這是用暴力和殺戮經營出來的和諧景象!不出仕、拒絕為當權者粉飾太平就要被剷除;入仕又是違心之舉,所以當時許多人採取了折衷的辦法:出仕但不務實,不做當權者的幫凶,而是口不議論時政、手不離麈尾酒樽,乾脆悠遊自在地享受人生。三五好友相聚時,或揮麈談玄,辯論一些虛無縹緲的話題,要不就是大張筵席,品美酒、觀聲伎、賦新詩……總之是與現實的政治和社會保持著距離。這樣的聚會,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雅集”的濫觴。

“雅集”之“雅”,是與世俗相對而言的,是一種生活的品位與審美的趣味。儘管雅集也逃不出世俗的時空畛域,但人們總試圖在世俗人生、日常生活、名利世界之外,開闢出一片寧靜、高雅、絕塵的審美空間。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明文徵明《蘭亭修禊圖》

這一審美空間,大都安放在遠離城市喧囂、人群噪雜的山水或園林中;有資格參加雅集的人,都是高蹈絕俗、不慕榮利的,至少在此時此地,要暫時放下名利之圖;飲酒自然是雅集必不可少的內容,但酒就像是先行的鋪墊,飲酒、聲伎之歡的目的,是為了激發人的雅興,醞釀靈感,最終為雅集者所推崇的往往是詩文或書畫作品。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與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沒錯,這就是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作者是“書聖”王羲之。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與謝安、謝萬、王獻之、王凝之、王徽之、孫統、孫綽、華茂等四十多位東晉名士在會稽山陰的蘭亭聚會。聚會的名義是“修禊事”,也就是在水邊祭祀、祈福,這是先秦時代流傳下來的習俗。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王羲之《蘭亭集序》

蘭亭遠離都市,背靠崇山峻嶺,前臨清澈溪流,四周長滿了綠樹修篁,實在是踏青消閒的好去處。王羲之等人就在亭邊溪畔席地而坐。“引以為流觴曲水”,就是開掘“流杯池”,引來溪流,順著流水的走勢設好席位,把酒杯放在水流中,任其漂流。人坐在水邊,酒杯漂過來就取而飲之。因為“流杯池”大都形狀蜿蜒曲折,所以稱之為“流觴曲水”。“一觴一詠”就是說一邊飲酒,一邊作詩——這次聚會,對與會者的要求之一就是要作詩,因為有十五人沒完成任務,各被罰酒三鬥。

王羲之特別強調說,這一天“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正所謂山水之美,可以滌盪胸中塵滓,令人忘卻世俗煩惱。

不過樂極往往生悲,他筆峰一轉,就開始渲染濃郁的悲情:我們雖然今日在此地極盡歡快,可這快樂究竟是短暫的;況且人生天地間,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蘭亭雅集圖景

王羲之說書法是“玄妙之伎”,如果不是胸懷曠達、見解高妙的人,是學不好的;朋友交遊,又何嘗不是如此?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取捨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俛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

在人際交往中,人的目的、好惡是千差萬別的,所袒露出的情趣、性格也各異,但不論哪種情形,只要人與人一拍即合,暫時滿足了內心的渴求,就會獲得莫大的快樂!人生苦短的煩惱也就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待到雙方熟而生厭之後,感受和心情又會有一番變化,不由生出無端的感慨!經王羲之這麼一說,執著於友情的人,難免會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交友之樂真的如此短暫、虛幻、偶然麼?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流觴曲水圖景

王羲之沒有給出確切的答案。執著的人未免要擦一把辛酸淚,通達的人則會有蘇軾在《和子由澠池懷古》詩中所流露出的心境: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人生世間,如同南來北往的鴻雁一般。鴻雁踏雪留痕,不過是必然之偶然,也就是說,它要落腳停歇,就必然會在某地留下蛛絲馬跡,然而,具體到哪裡歇腳,不過是偶然的無心之舉罷了!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不過就是這“雪泥鴻爪”,又何必斤斤計較呢?儘管享受這偶然的快樂就是了!

這就是王羲之的蘭亭逸趣。他洞穿了人生之不真實、不可靠、不值得執著和留戀的真相,繼而能以一種豁達的、絕俗的、擺脫了情慾物累的姿態來接人待物,用審美的方法來處理人際關係,不苛求盡善盡美、不妄圖天長地久。這種心態貌似頹喪,實則是獲得自由與解脫的大智慧!

西園雅集

中國文化史上另一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上演於北宋時代。宋代文人雅集更講究形式之雅。而最能體現出這種形式之雅的,就是北宋大畫家李公麟《西園雅集圖》中所刻繪的西園雅集”了。

西園是東京(今河南開封)的一處園林,園子的主人王詵,是宋英宗的駙馬,出身名門,喜歡收藏書畫、古董。他與蘇軾、蘇轍和黃庭堅、米芾等著名文人來往密切,常常在府邸或園林中舉辦宴會,一起吟詩作賦、鑑賞古董、撫琴揮毫、談禪論道……

"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在中國人的觀念裡,“朋友之道”特別重要,“朋友”被看成是五種基本的人倫關係的“五倫”之一

《左傳》中說“天子有公,諸侯有卿,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宗,士有朋友。”;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朋友間互相解答疑難問題,分享對經典和道義的理解,以及藝術作品、審美體驗等,能夠帶來極大的快樂!

所以《論語·學而》中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山東臨沂王羲之故居《蘭亭集序》碑刻

歷史上留下了難以計數的尊友、尚友的典故:管鮑知心、季札掛劍、伯牙摔琴、殺雞作黍、雪夜訪戴、千里尋嵇、阮嵇青眼、竹林痛飲、蘭亭歡會、隴頭贈梅、灞橋折柳、西園雅集……

這些與朋友分享快樂的文化基因,至今仍然流淌在我們的血脈中!這些故事和體驗本身,足以支撐起一個偉大的情感、精神和藝術、文化的傳統。

遊宴之樂

早在西周時代,遊宴歡會就已經非常流行了。《詩經》中有許多記載周朝貴族們“高會構歡娛”的詩,如《小雅》之《天保》、《常棣》、《鹿鳴》等。我們只須看《小雅 • 鹿鳴》就能一目瞭然: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鼓瑟鼓琴,和樂且湛。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這分明是說,鹿在悠悠地唱著歌兒,悠閒地吃著野地裡的青草;我家來了好朋友,趕緊大張筵席、吹彈作樂;彈瑟的彈瑟,鼓琴的鼓琴,吹笙的吹笙,聽起來真歡快;拿出我的美酒來,讓我的朋友在宴會上一醉方休,徹底盡興!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浙江紹興蘭亭康熙手跡

而對於那些深陷現實苦悶中的難兄難弟而言,宴飲之樂就顯得有些“苦中作樂”了——這種快樂,是為了消解在銅牆鐵壁一般黑暗、堅硬的現實中屢屢碰壁、受挫而沉澱下來的積鬱,即所謂“澆胸中壘塊”是也。《世說新語 • 任誕篇》中說:

陳留阮籍,譙國嵇康,河內山濤,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亞之。預此契者:沛國劉伶,陳留阮咸,河南向秀,琅琊王戎。七人常居於竹林之下,肆意酣飲,故世稱“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是魏晉名士中的翹楚,他們相聚“肆意酣飲”,實際上是知心好友聚在一起,分擔生命中的苦悶,一同發洩對於現實、社會和政治的不滿。阮籍縱飲,是以一種戕害自己生命健康的方式,來發洩胸中的凜坎不平之氣,而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也是如此。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據說王戎投靠司馬氏後,做了尚書令的要職,穿著華麗的官服,乘坐軒車,途徑黃公酒壚時,想起昔日的竹林之遊,不僅感慨萬端:

吾昔與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飲於此壚,竹林之遊,亦預其末。自嵇生夭、阮公亡以來,便為時所羈紲。今日視此雖近,邈若山河。

這是觸景生情、睹物思人的真情流露。他眼前浮現的不僅是當年七賢在竹林中酣飲高歌、旁若無人的自由自在,更是身不由己而又不便言說的恐懼、憂慮——嵇康對抗司馬氏,堅決不合作,被砍了腦袋;阮籍雖然沒有這麼激烈,但也只能靠頹廢放縱來獲得司馬氏的容忍,最終鬱鬱而終……這樣的悲慘下場,有幾人願意親身嘗試?王戎說的“為時所羈紲”實則暗藏著生於亂世汙穢之中,出處之間都危機四伏的人生體驗!

流觴曲水

嵇康被殺,給放蕩不羈、對抗權貴的名士當頭一棒:要個性、自由、尊嚴還是要生存?《世說新語》中引用了一段《向秀別傳》中的話:

後康被誅,秀遂失圖,乃應歲舉到京師,詣大將軍司馬文王。文王問曰:“聞君有箕山之志,何能自屈?”秀曰:“嘗謂彼人不達堯意,本非所慕也。”一坐皆悅……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流觴曲水圖景

嵇康被誅殺後,向秀看到了拒不合作的慘痛結局,就不再堅持隱居不仕了——“一坐皆悅”,其樂融融,這是用暴力和殺戮經營出來的和諧景象!不出仕、拒絕為當權者粉飾太平就要被剷除;入仕又是違心之舉,所以當時許多人採取了折衷的辦法:出仕但不務實,不做當權者的幫凶,而是口不議論時政、手不離麈尾酒樽,乾脆悠遊自在地享受人生。三五好友相聚時,或揮麈談玄,辯論一些虛無縹緲的話題,要不就是大張筵席,品美酒、觀聲伎、賦新詩……總之是與現實的政治和社會保持著距離。這樣的聚會,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雅集”的濫觴。

“雅集”之“雅”,是與世俗相對而言的,是一種生活的品位與審美的趣味。儘管雅集也逃不出世俗的時空畛域,但人們總試圖在世俗人生、日常生活、名利世界之外,開闢出一片寧靜、高雅、絕塵的審美空間。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明文徵明《蘭亭修禊圖》

這一審美空間,大都安放在遠離城市喧囂、人群噪雜的山水或園林中;有資格參加雅集的人,都是高蹈絕俗、不慕榮利的,至少在此時此地,要暫時放下名利之圖;飲酒自然是雅集必不可少的內容,但酒就像是先行的鋪墊,飲酒、聲伎之歡的目的,是為了激發人的雅興,醞釀靈感,最終為雅集者所推崇的往往是詩文或書畫作品。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與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沒錯,這就是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作者是“書聖”王羲之。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與謝安、謝萬、王獻之、王凝之、王徽之、孫統、孫綽、華茂等四十多位東晉名士在會稽山陰的蘭亭聚會。聚會的名義是“修禊事”,也就是在水邊祭祀、祈福,這是先秦時代流傳下來的習俗。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王羲之《蘭亭集序》

蘭亭遠離都市,背靠崇山峻嶺,前臨清澈溪流,四周長滿了綠樹修篁,實在是踏青消閒的好去處。王羲之等人就在亭邊溪畔席地而坐。“引以為流觴曲水”,就是開掘“流杯池”,引來溪流,順著流水的走勢設好席位,把酒杯放在水流中,任其漂流。人坐在水邊,酒杯漂過來就取而飲之。因為“流杯池”大都形狀蜿蜒曲折,所以稱之為“流觴曲水”。“一觴一詠”就是說一邊飲酒,一邊作詩——這次聚會,對與會者的要求之一就是要作詩,因為有十五人沒完成任務,各被罰酒三鬥。

王羲之特別強調說,這一天“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正所謂山水之美,可以滌盪胸中塵滓,令人忘卻世俗煩惱。

不過樂極往往生悲,他筆峰一轉,就開始渲染濃郁的悲情:我們雖然今日在此地極盡歡快,可這快樂究竟是短暫的;況且人生天地間,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蘭亭雅集圖景

王羲之說書法是“玄妙之伎”,如果不是胸懷曠達、見解高妙的人,是學不好的;朋友交遊,又何嘗不是如此?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取捨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俛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

在人際交往中,人的目的、好惡是千差萬別的,所袒露出的情趣、性格也各異,但不論哪種情形,只要人與人一拍即合,暫時滿足了內心的渴求,就會獲得莫大的快樂!人生苦短的煩惱也就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待到雙方熟而生厭之後,感受和心情又會有一番變化,不由生出無端的感慨!經王羲之這麼一說,執著於友情的人,難免會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交友之樂真的如此短暫、虛幻、偶然麼?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流觴曲水圖景

王羲之沒有給出確切的答案。執著的人未免要擦一把辛酸淚,通達的人則會有蘇軾在《和子由澠池懷古》詩中所流露出的心境: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人生世間,如同南來北往的鴻雁一般。鴻雁踏雪留痕,不過是必然之偶然,也就是說,它要落腳停歇,就必然會在某地留下蛛絲馬跡,然而,具體到哪裡歇腳,不過是偶然的無心之舉罷了!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不過就是這“雪泥鴻爪”,又何必斤斤計較呢?儘管享受這偶然的快樂就是了!

這就是王羲之的蘭亭逸趣。他洞穿了人生之不真實、不可靠、不值得執著和留戀的真相,繼而能以一種豁達的、絕俗的、擺脫了情慾物累的姿態來接人待物,用審美的方法來處理人際關係,不苛求盡善盡美、不妄圖天長地久。這種心態貌似頹喪,實則是獲得自由與解脫的大智慧!

西園雅集

中國文化史上另一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上演於北宋時代。宋代文人雅集更講究形式之雅。而最能體現出這種形式之雅的,就是北宋大畫家李公麟《西園雅集圖》中所刻繪的西園雅集”了。

西園是東京(今河南開封)的一處園林,園子的主人王詵,是宋英宗的駙馬,出身名門,喜歡收藏書畫、古董。他與蘇軾、蘇轍和黃庭堅、米芾等著名文人來往密切,常常在府邸或園林中舉辦宴會,一起吟詩作賦、鑑賞古董、撫琴揮毫、談禪論道……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北宋李公麟《西園雅集圖》

王詵請善畫人物的李公麟,把自己和友人蘇軾、蘇轍、黃魯直、秦觀、李公麟、米芾、蔡襄、李之儀、鄭靖老、張耒、王欽臣、劉涇、晃補之以及僧圓通、道士陳碧虛畫在一起,取名《西園雅集圖》。主友16人,加上侍姬、書僮,共22人。鬆檜梧竹,小橋流水,極園林之勝。賓主風雅,或寫詩、或作畫、或題石、或撥阮、或看書、或說經,極宴遊之樂。

李公麟以他創造的白描手法,用寫實的方式,描繪當時16位社會名流,在駙馬都尉王詵府邸做客聚會的情景。畫中,這些文人雅士風雲際會,揮毫用墨,吟詩賦詞,撫琴唱和,打坐問禪,衣著得體,動靜自然,書童侍女,舉止斯文,落落大方。不僅表現出不同階層人物的共同特點,還畫出了尊卑貴賤不同人物的個性和情態。

"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在中國人的觀念裡,“朋友之道”特別重要,“朋友”被看成是五種基本的人倫關係的“五倫”之一

《左傳》中說“天子有公,諸侯有卿,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宗,士有朋友。”;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朋友間互相解答疑難問題,分享對經典和道義的理解,以及藝術作品、審美體驗等,能夠帶來極大的快樂!

所以《論語·學而》中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山東臨沂王羲之故居《蘭亭集序》碑刻

歷史上留下了難以計數的尊友、尚友的典故:管鮑知心、季札掛劍、伯牙摔琴、殺雞作黍、雪夜訪戴、千里尋嵇、阮嵇青眼、竹林痛飲、蘭亭歡會、隴頭贈梅、灞橋折柳、西園雅集……

這些與朋友分享快樂的文化基因,至今仍然流淌在我們的血脈中!這些故事和體驗本身,足以支撐起一個偉大的情感、精神和藝術、文化的傳統。

遊宴之樂

早在西周時代,遊宴歡會就已經非常流行了。《詩經》中有許多記載周朝貴族們“高會構歡娛”的詩,如《小雅》之《天保》、《常棣》、《鹿鳴》等。我們只須看《小雅 • 鹿鳴》就能一目瞭然: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鼓瑟鼓琴,和樂且湛。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這分明是說,鹿在悠悠地唱著歌兒,悠閒地吃著野地裡的青草;我家來了好朋友,趕緊大張筵席、吹彈作樂;彈瑟的彈瑟,鼓琴的鼓琴,吹笙的吹笙,聽起來真歡快;拿出我的美酒來,讓我的朋友在宴會上一醉方休,徹底盡興!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浙江紹興蘭亭康熙手跡

而對於那些深陷現實苦悶中的難兄難弟而言,宴飲之樂就顯得有些“苦中作樂”了——這種快樂,是為了消解在銅牆鐵壁一般黑暗、堅硬的現實中屢屢碰壁、受挫而沉澱下來的積鬱,即所謂“澆胸中壘塊”是也。《世說新語 • 任誕篇》中說:

陳留阮籍,譙國嵇康,河內山濤,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亞之。預此契者:沛國劉伶,陳留阮咸,河南向秀,琅琊王戎。七人常居於竹林之下,肆意酣飲,故世稱“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是魏晉名士中的翹楚,他們相聚“肆意酣飲”,實際上是知心好友聚在一起,分擔生命中的苦悶,一同發洩對於現實、社會和政治的不滿。阮籍縱飲,是以一種戕害自己生命健康的方式,來發洩胸中的凜坎不平之氣,而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也是如此。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據說王戎投靠司馬氏後,做了尚書令的要職,穿著華麗的官服,乘坐軒車,途徑黃公酒壚時,想起昔日的竹林之遊,不僅感慨萬端:

吾昔與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飲於此壚,竹林之遊,亦預其末。自嵇生夭、阮公亡以來,便為時所羈紲。今日視此雖近,邈若山河。

這是觸景生情、睹物思人的真情流露。他眼前浮現的不僅是當年七賢在竹林中酣飲高歌、旁若無人的自由自在,更是身不由己而又不便言說的恐懼、憂慮——嵇康對抗司馬氏,堅決不合作,被砍了腦袋;阮籍雖然沒有這麼激烈,但也只能靠頹廢放縱來獲得司馬氏的容忍,最終鬱鬱而終……這樣的悲慘下場,有幾人願意親身嘗試?王戎說的“為時所羈紲”實則暗藏著生於亂世汙穢之中,出處之間都危機四伏的人生體驗!

流觴曲水

嵇康被殺,給放蕩不羈、對抗權貴的名士當頭一棒:要個性、自由、尊嚴還是要生存?《世說新語》中引用了一段《向秀別傳》中的話:

後康被誅,秀遂失圖,乃應歲舉到京師,詣大將軍司馬文王。文王問曰:“聞君有箕山之志,何能自屈?”秀曰:“嘗謂彼人不達堯意,本非所慕也。”一坐皆悅……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流觴曲水圖景

嵇康被誅殺後,向秀看到了拒不合作的慘痛結局,就不再堅持隱居不仕了——“一坐皆悅”,其樂融融,這是用暴力和殺戮經營出來的和諧景象!不出仕、拒絕為當權者粉飾太平就要被剷除;入仕又是違心之舉,所以當時許多人採取了折衷的辦法:出仕但不務實,不做當權者的幫凶,而是口不議論時政、手不離麈尾酒樽,乾脆悠遊自在地享受人生。三五好友相聚時,或揮麈談玄,辯論一些虛無縹緲的話題,要不就是大張筵席,品美酒、觀聲伎、賦新詩……總之是與現實的政治和社會保持著距離。這樣的聚會,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雅集”的濫觴。

“雅集”之“雅”,是與世俗相對而言的,是一種生活的品位與審美的趣味。儘管雅集也逃不出世俗的時空畛域,但人們總試圖在世俗人生、日常生活、名利世界之外,開闢出一片寧靜、高雅、絕塵的審美空間。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明文徵明《蘭亭修禊圖》

這一審美空間,大都安放在遠離城市喧囂、人群噪雜的山水或園林中;有資格參加雅集的人,都是高蹈絕俗、不慕榮利的,至少在此時此地,要暫時放下名利之圖;飲酒自然是雅集必不可少的內容,但酒就像是先行的鋪墊,飲酒、聲伎之歡的目的,是為了激發人的雅興,醞釀靈感,最終為雅集者所推崇的往往是詩文或書畫作品。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與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沒錯,這就是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作者是“書聖”王羲之。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與謝安、謝萬、王獻之、王凝之、王徽之、孫統、孫綽、華茂等四十多位東晉名士在會稽山陰的蘭亭聚會。聚會的名義是“修禊事”,也就是在水邊祭祀、祈福,這是先秦時代流傳下來的習俗。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王羲之《蘭亭集序》

蘭亭遠離都市,背靠崇山峻嶺,前臨清澈溪流,四周長滿了綠樹修篁,實在是踏青消閒的好去處。王羲之等人就在亭邊溪畔席地而坐。“引以為流觴曲水”,就是開掘“流杯池”,引來溪流,順著流水的走勢設好席位,把酒杯放在水流中,任其漂流。人坐在水邊,酒杯漂過來就取而飲之。因為“流杯池”大都形狀蜿蜒曲折,所以稱之為“流觴曲水”。“一觴一詠”就是說一邊飲酒,一邊作詩——這次聚會,對與會者的要求之一就是要作詩,因為有十五人沒完成任務,各被罰酒三鬥。

王羲之特別強調說,這一天“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正所謂山水之美,可以滌盪胸中塵滓,令人忘卻世俗煩惱。

不過樂極往往生悲,他筆峰一轉,就開始渲染濃郁的悲情:我們雖然今日在此地極盡歡快,可這快樂究竟是短暫的;況且人生天地間,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蘭亭雅集圖景

王羲之說書法是“玄妙之伎”,如果不是胸懷曠達、見解高妙的人,是學不好的;朋友交遊,又何嘗不是如此?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取捨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俛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

在人際交往中,人的目的、好惡是千差萬別的,所袒露出的情趣、性格也各異,但不論哪種情形,只要人與人一拍即合,暫時滿足了內心的渴求,就會獲得莫大的快樂!人生苦短的煩惱也就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待到雙方熟而生厭之後,感受和心情又會有一番變化,不由生出無端的感慨!經王羲之這麼一說,執著於友情的人,難免會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交友之樂真的如此短暫、虛幻、偶然麼?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流觴曲水圖景

王羲之沒有給出確切的答案。執著的人未免要擦一把辛酸淚,通達的人則會有蘇軾在《和子由澠池懷古》詩中所流露出的心境: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人生世間,如同南來北往的鴻雁一般。鴻雁踏雪留痕,不過是必然之偶然,也就是說,它要落腳停歇,就必然會在某地留下蛛絲馬跡,然而,具體到哪裡歇腳,不過是偶然的無心之舉罷了!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不過就是這“雪泥鴻爪”,又何必斤斤計較呢?儘管享受這偶然的快樂就是了!

這就是王羲之的蘭亭逸趣。他洞穿了人生之不真實、不可靠、不值得執著和留戀的真相,繼而能以一種豁達的、絕俗的、擺脫了情慾物累的姿態來接人待物,用審美的方法來處理人際關係,不苛求盡善盡美、不妄圖天長地久。這種心態貌似頹喪,實則是獲得自由與解脫的大智慧!

西園雅集

中國文化史上另一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上演於北宋時代。宋代文人雅集更講究形式之雅。而最能體現出這種形式之雅的,就是北宋大畫家李公麟《西園雅集圖》中所刻繪的西園雅集”了。

西園是東京(今河南開封)的一處園林,園子的主人王詵,是宋英宗的駙馬,出身名門,喜歡收藏書畫、古董。他與蘇軾、蘇轍和黃庭堅、米芾等著名文人來往密切,常常在府邸或園林中舉辦宴會,一起吟詩作賦、鑑賞古董、撫琴揮毫、談禪論道……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北宋李公麟《西園雅集圖》

王詵請善畫人物的李公麟,把自己和友人蘇軾、蘇轍、黃魯直、秦觀、李公麟、米芾、蔡襄、李之儀、鄭靖老、張耒、王欽臣、劉涇、晃補之以及僧圓通、道士陳碧虛畫在一起,取名《西園雅集圖》。主友16人,加上侍姬、書僮,共22人。鬆檜梧竹,小橋流水,極園林之勝。賓主風雅,或寫詩、或作畫、或題石、或撥阮、或看書、或說經,極宴遊之樂。

李公麟以他創造的白描手法,用寫實的方式,描繪當時16位社會名流,在駙馬都尉王詵府邸做客聚會的情景。畫中,這些文人雅士風雲際會,揮毫用墨,吟詩賦詞,撫琴唱和,打坐問禪,衣著得體,動靜自然,書童侍女,舉止斯文,落落大方。不僅表現出不同階層人物的共同特點,還畫出了尊卑貴賤不同人物的個性和情態。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南宋馬遠《西園雅集圖》

畫中之人或揮毫用墨吟詩賦詞、或扶琴唱和、或打坐問禪,每個人的表情動態在李公麟筆下皆栩栩如生、動靜自然,人物衣紋草石花木,每一筆線條都處理得十分精緻,遊動的墨線節奏率然朗快、迂迴盪漾,整幅畫面瀟灑、雋逸、焉然欲絕。

米芾欣然為此圖作記,記中有云:“水石潺湲,風竹相吞,爐煙方嫋,草木自馨。人間清曠之樂,不過如此。嗟呼!洶湧於名利之域而不知退者,豈易得此哉。”

從西園雅集的情形來看,宋代文人士大夫的雅集活動,已經與魏晉時代有了很大的不同。宋太祖趙匡胤開國後定下了“不殺士大夫”的規矩,終其一朝,雖然積貧積弱,但相對來說,政治還是比較開明的,宋朝的文人士大夫,至少不會有性命之憂。雅集的藝術氛圍也更加濃郁,與會者的性情、心態趨於淡泊、閒適,沒有了王羲之《蘭亭集序》中所流露出的那種追問生死的緊張和焦慮。

"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在中國人的觀念裡,“朋友之道”特別重要,“朋友”被看成是五種基本的人倫關係的“五倫”之一

《左傳》中說“天子有公,諸侯有卿,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宗,士有朋友。”;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朋友間互相解答疑難問題,分享對經典和道義的理解,以及藝術作品、審美體驗等,能夠帶來極大的快樂!

所以《論語·學而》中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山東臨沂王羲之故居《蘭亭集序》碑刻

歷史上留下了難以計數的尊友、尚友的典故:管鮑知心、季札掛劍、伯牙摔琴、殺雞作黍、雪夜訪戴、千里尋嵇、阮嵇青眼、竹林痛飲、蘭亭歡會、隴頭贈梅、灞橋折柳、西園雅集……

這些與朋友分享快樂的文化基因,至今仍然流淌在我們的血脈中!這些故事和體驗本身,足以支撐起一個偉大的情感、精神和藝術、文化的傳統。

遊宴之樂

早在西周時代,遊宴歡會就已經非常流行了。《詩經》中有許多記載周朝貴族們“高會構歡娛”的詩,如《小雅》之《天保》、《常棣》、《鹿鳴》等。我們只須看《小雅 • 鹿鳴》就能一目瞭然: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鼓瑟鼓琴,和樂且湛。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這分明是說,鹿在悠悠地唱著歌兒,悠閒地吃著野地裡的青草;我家來了好朋友,趕緊大張筵席、吹彈作樂;彈瑟的彈瑟,鼓琴的鼓琴,吹笙的吹笙,聽起來真歡快;拿出我的美酒來,讓我的朋友在宴會上一醉方休,徹底盡興!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浙江紹興蘭亭康熙手跡

而對於那些深陷現實苦悶中的難兄難弟而言,宴飲之樂就顯得有些“苦中作樂”了——這種快樂,是為了消解在銅牆鐵壁一般黑暗、堅硬的現實中屢屢碰壁、受挫而沉澱下來的積鬱,即所謂“澆胸中壘塊”是也。《世說新語 • 任誕篇》中說:

陳留阮籍,譙國嵇康,河內山濤,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亞之。預此契者:沛國劉伶,陳留阮咸,河南向秀,琅琊王戎。七人常居於竹林之下,肆意酣飲,故世稱“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是魏晉名士中的翹楚,他們相聚“肆意酣飲”,實際上是知心好友聚在一起,分擔生命中的苦悶,一同發洩對於現實、社會和政治的不滿。阮籍縱飲,是以一種戕害自己生命健康的方式,來發洩胸中的凜坎不平之氣,而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也是如此。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據說王戎投靠司馬氏後,做了尚書令的要職,穿著華麗的官服,乘坐軒車,途徑黃公酒壚時,想起昔日的竹林之遊,不僅感慨萬端:

吾昔與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飲於此壚,竹林之遊,亦預其末。自嵇生夭、阮公亡以來,便為時所羈紲。今日視此雖近,邈若山河。

這是觸景生情、睹物思人的真情流露。他眼前浮現的不僅是當年七賢在竹林中酣飲高歌、旁若無人的自由自在,更是身不由己而又不便言說的恐懼、憂慮——嵇康對抗司馬氏,堅決不合作,被砍了腦袋;阮籍雖然沒有這麼激烈,但也只能靠頹廢放縱來獲得司馬氏的容忍,最終鬱鬱而終……這樣的悲慘下場,有幾人願意親身嘗試?王戎說的“為時所羈紲”實則暗藏著生於亂世汙穢之中,出處之間都危機四伏的人生體驗!

流觴曲水

嵇康被殺,給放蕩不羈、對抗權貴的名士當頭一棒:要個性、自由、尊嚴還是要生存?《世說新語》中引用了一段《向秀別傳》中的話:

後康被誅,秀遂失圖,乃應歲舉到京師,詣大將軍司馬文王。文王問曰:“聞君有箕山之志,何能自屈?”秀曰:“嘗謂彼人不達堯意,本非所慕也。”一坐皆悅……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流觴曲水圖景

嵇康被誅殺後,向秀看到了拒不合作的慘痛結局,就不再堅持隱居不仕了——“一坐皆悅”,其樂融融,這是用暴力和殺戮經營出來的和諧景象!不出仕、拒絕為當權者粉飾太平就要被剷除;入仕又是違心之舉,所以當時許多人採取了折衷的辦法:出仕但不務實,不做當權者的幫凶,而是口不議論時政、手不離麈尾酒樽,乾脆悠遊自在地享受人生。三五好友相聚時,或揮麈談玄,辯論一些虛無縹緲的話題,要不就是大張筵席,品美酒、觀聲伎、賦新詩……總之是與現實的政治和社會保持著距離。這樣的聚會,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雅集”的濫觴。

“雅集”之“雅”,是與世俗相對而言的,是一種生活的品位與審美的趣味。儘管雅集也逃不出世俗的時空畛域,但人們總試圖在世俗人生、日常生活、名利世界之外,開闢出一片寧靜、高雅、絕塵的審美空間。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明文徵明《蘭亭修禊圖》

這一審美空間,大都安放在遠離城市喧囂、人群噪雜的山水或園林中;有資格參加雅集的人,都是高蹈絕俗、不慕榮利的,至少在此時此地,要暫時放下名利之圖;飲酒自然是雅集必不可少的內容,但酒就像是先行的鋪墊,飲酒、聲伎之歡的目的,是為了激發人的雅興,醞釀靈感,最終為雅集者所推崇的往往是詩文或書畫作品。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與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沒錯,這就是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作者是“書聖”王羲之。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與謝安、謝萬、王獻之、王凝之、王徽之、孫統、孫綽、華茂等四十多位東晉名士在會稽山陰的蘭亭聚會。聚會的名義是“修禊事”,也就是在水邊祭祀、祈福,這是先秦時代流傳下來的習俗。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王羲之《蘭亭集序》

蘭亭遠離都市,背靠崇山峻嶺,前臨清澈溪流,四周長滿了綠樹修篁,實在是踏青消閒的好去處。王羲之等人就在亭邊溪畔席地而坐。“引以為流觴曲水”,就是開掘“流杯池”,引來溪流,順著流水的走勢設好席位,把酒杯放在水流中,任其漂流。人坐在水邊,酒杯漂過來就取而飲之。因為“流杯池”大都形狀蜿蜒曲折,所以稱之為“流觴曲水”。“一觴一詠”就是說一邊飲酒,一邊作詩——這次聚會,對與會者的要求之一就是要作詩,因為有十五人沒完成任務,各被罰酒三鬥。

王羲之特別強調說,這一天“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正所謂山水之美,可以滌盪胸中塵滓,令人忘卻世俗煩惱。

不過樂極往往生悲,他筆峰一轉,就開始渲染濃郁的悲情:我們雖然今日在此地極盡歡快,可這快樂究竟是短暫的;況且人生天地間,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蘭亭雅集圖景

王羲之說書法是“玄妙之伎”,如果不是胸懷曠達、見解高妙的人,是學不好的;朋友交遊,又何嘗不是如此?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取捨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俛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

在人際交往中,人的目的、好惡是千差萬別的,所袒露出的情趣、性格也各異,但不論哪種情形,只要人與人一拍即合,暫時滿足了內心的渴求,就會獲得莫大的快樂!人生苦短的煩惱也就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待到雙方熟而生厭之後,感受和心情又會有一番變化,不由生出無端的感慨!經王羲之這麼一說,執著於友情的人,難免會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交友之樂真的如此短暫、虛幻、偶然麼?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流觴曲水圖景

王羲之沒有給出確切的答案。執著的人未免要擦一把辛酸淚,通達的人則會有蘇軾在《和子由澠池懷古》詩中所流露出的心境: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人生世間,如同南來北往的鴻雁一般。鴻雁踏雪留痕,不過是必然之偶然,也就是說,它要落腳停歇,就必然會在某地留下蛛絲馬跡,然而,具體到哪裡歇腳,不過是偶然的無心之舉罷了!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不過就是這“雪泥鴻爪”,又何必斤斤計較呢?儘管享受這偶然的快樂就是了!

這就是王羲之的蘭亭逸趣。他洞穿了人生之不真實、不可靠、不值得執著和留戀的真相,繼而能以一種豁達的、絕俗的、擺脫了情慾物累的姿態來接人待物,用審美的方法來處理人際關係,不苛求盡善盡美、不妄圖天長地久。這種心態貌似頹喪,實則是獲得自由與解脫的大智慧!

西園雅集

中國文化史上另一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上演於北宋時代。宋代文人雅集更講究形式之雅。而最能體現出這種形式之雅的,就是北宋大畫家李公麟《西園雅集圖》中所刻繪的西園雅集”了。

西園是東京(今河南開封)的一處園林,園子的主人王詵,是宋英宗的駙馬,出身名門,喜歡收藏書畫、古董。他與蘇軾、蘇轍和黃庭堅、米芾等著名文人來往密切,常常在府邸或園林中舉辦宴會,一起吟詩作賦、鑑賞古董、撫琴揮毫、談禪論道……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北宋李公麟《西園雅集圖》

王詵請善畫人物的李公麟,把自己和友人蘇軾、蘇轍、黃魯直、秦觀、李公麟、米芾、蔡襄、李之儀、鄭靖老、張耒、王欽臣、劉涇、晃補之以及僧圓通、道士陳碧虛畫在一起,取名《西園雅集圖》。主友16人,加上侍姬、書僮,共22人。鬆檜梧竹,小橋流水,極園林之勝。賓主風雅,或寫詩、或作畫、或題石、或撥阮、或看書、或說經,極宴遊之樂。

李公麟以他創造的白描手法,用寫實的方式,描繪當時16位社會名流,在駙馬都尉王詵府邸做客聚會的情景。畫中,這些文人雅士風雲際會,揮毫用墨,吟詩賦詞,撫琴唱和,打坐問禪,衣著得體,動靜自然,書童侍女,舉止斯文,落落大方。不僅表現出不同階層人物的共同特點,還畫出了尊卑貴賤不同人物的個性和情態。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南宋馬遠《西園雅集圖》

畫中之人或揮毫用墨吟詩賦詞、或扶琴唱和、或打坐問禪,每個人的表情動態在李公麟筆下皆栩栩如生、動靜自然,人物衣紋草石花木,每一筆線條都處理得十分精緻,遊動的墨線節奏率然朗快、迂迴盪漾,整幅畫面瀟灑、雋逸、焉然欲絕。

米芾欣然為此圖作記,記中有云:“水石潺湲,風竹相吞,爐煙方嫋,草木自馨。人間清曠之樂,不過如此。嗟呼!洶湧於名利之域而不知退者,豈易得此哉。”

從西園雅集的情形來看,宋代文人士大夫的雅集活動,已經與魏晉時代有了很大的不同。宋太祖趙匡胤開國後定下了“不殺士大夫”的規矩,終其一朝,雖然積貧積弱,但相對來說,政治還是比較開明的,宋朝的文人士大夫,至少不會有性命之憂。雅集的藝術氛圍也更加濃郁,與會者的性情、心態趨於淡泊、閒適,沒有了王羲之《蘭亭集序》中所流露出的那種追問生死的緊張和焦慮。

流觴曲水與西園雅集——中國文化史上兩場激動人心的文人雅集

南宋馬遠《西園雅集圖》

在宋人這裡,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已經不再構成念茲在茲的大關節、大問題了,他們已經找到了安放心靈的良好途徑,那就是營造優雅、精緻、絕俗的日常生活空間,把魏晉名士對於“自然”的嚮往,轉換成一種活生生的生活現實。

書畫創作、古董鑑賞、吟詩唱詞、談禪說理、撫琴彈棋······,已然內化為文人士大夫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這才是最精緻、最優雅的生活藝術和生活美學!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