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了!從“坑”裡爬出來的選品方式,值得跨境電商賣家借鑑'

萬物嚐鮮節 收藏 亞馬遜 原汁原味的德系SUV 小益愛聊海外倉 2019-09-05
"

跨境電商野蠻生長時期,賣家僅依靠平臺流量不做推廣也能出單。但當紅利消退,價格天花板不斷壓縮,尋找爆款快速出單成為時下賣家的“捷徑”。但找到爆款是否就意味著有銷量和利潤的雙重保證?賣家又要怎麼去判斷一款產品是否為爆款?

"

跨境電商野蠻生長時期,賣家僅依靠平臺流量不做推廣也能出單。但當紅利消退,價格天花板不斷壓縮,尋找爆款快速出單成為時下賣家的“捷徑”。但找到爆款是否就意味著有銷量和利潤的雙重保證?賣家又要怎麼去判斷一款產品是否為爆款?

收藏了!從“坑”裡爬出來的選品方式,值得跨境電商賣家借鑑

爆款是否真的同等於銷量和利潤?又該如何挖掘?

在亞馬遜這種算法的平臺,一款真正受歡迎的“爆款”不僅是銷售額的保障,某種意義也是整個店鋪或者品牌流量的保障。

但銷售額並不是賣家的方向和目標,利潤才是。近兩年,規模巨大、虧損巨多的案例比比皆是,傳統意義上的大賣,日子並不一定真的好過,反而更多“小而寬”的運作方式正在悶聲發大財。

這背後最大的原因無外乎兩個:一是不同品類競爭環境變化,某些大家看好的品類,在最開始起跑線都一樣,但現在有著很高的門檻,消費者對這類產品的習慣和認知逐漸成型,若賣家非要做,那可能意味著很高的試錯成本;二是亞馬遜規則的升級,導致所謂的“黑科技”引流手段不再是零成本,甚至低成本都談不上,這兩點造成整個推廣難度增加,從而導致風險和成本增加。

所以,賣家們必須在明確自己的定位和戰略後,再選擇自己的戰術。比起關注爆款,賣家更應該關注不同品類裡的消費者行為、認識和習慣,和由此形成的不同難度的競爭格局。

如何去判斷一款產品是否有爆款的潛力或者已經被壟斷?從哪幾個維度下手?

我認為這要分成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判斷一個品類是否被壟斷,不能以Listing所佔市場份額作為判斷的單一維度,而是看整體。除了Listing銷量壟斷的維度之外,賣家還要看一個品類裡是否被某幾個品牌壟斷了銷量,是否被某幾個店鋪壟斷了銷量,再看細分的價格區間,是否存在前面的三種壟斷情況,如果有,那賣家需要深入分析對手的產品、品牌和店鋪等多維度品質。除此之外,賣家還要分析這個品類亞馬遜自營的佔比高不高,新品的活躍度如何,能否在短期內擠進銷量圈子,銷量是否都集中在超高評價數量的產品上面等等。

第二個問題,如何判斷一款產品是否有爆款的潛力,從一些實操案例來看,會先去分析出一個品類裡面真實受歡迎、有穩定轉化率、排名和價格的產品,通過這些產品的產品元素統計,得到真正受歡迎的“共性”。然後再從中差評裡面找毛病,把這些毛病作為產品的差異化賣點,在具備“共性”的基礎上把這些“毛病”的差異化賣點,放大體現出來。

如果一個產品符合上面的邏輯,那麼個人認為它具備爆款的潛質,如果一個產品只是一段時間內銷量高,但排名和價格都不穩定,而且在站外做了很多的引流動作,則不認為它是爆款,更大程度是假象。這種假象害“死”過很多賣家,所以大家一定要懂得去辨別。

如今的跨境電商市場,跟爆款不一定能掙錢,甚至可能會虧得更多,只有找到自身最合適的品類運營,才會有更小的風險更大的機會,但要達到“最”的前提,一定是全部的對比。

對賣家的幾點建議:

首先,亞馬遜的運營核心邏輯是“比同類優秀”,今天的亞馬遜,不能拋開推廣費用單獨來看毛利率,在大多數品類裡,影響最終利潤最大的變量,是轉化率和CPC價格。

其次,不要盲目入市和盲目推廣,新品儘量在目標價格下面測試轉化率,轉化率的高低代表是否值得追加,不要做不能持續的白投入。

最後,看清市場(在什麼樣的環境下你才能做到比別人優秀?)、算好賬(最壞的情況毛利能不能覆蓋引流成本?),一定要事先考慮清楚這兩個問題。

目前跨境電商工具市場:一是魚龍混雜,二是還有很多空白地帶,沒有人考慮到。個人認為未來工具類的競爭聚焦在兩個關鍵詞“專業”和“人性化”,“人性化”裡面則包括了AI、BI、CI、DI。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