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為什麼選擇毛澤東:王明的機會主義唱走了調

王明1904年5月生於安徽省六安縣一個教師和小商人家庭,5歲上私塾唸書,8歲寫春聯賣錢,9歲開始寫詩,1925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1月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王明一生,在蘇聯留學4年,工作6年,養病21年,最後客死莫斯科。王明的問題主要是立場和人品問題。王明的失敗,成就了毛澤東毋庸置疑的政治領袖地位。

共產黨為什麼選擇毛澤東:王明的機會主義唱走了調

油畫《遵義會議》,彭彬,1977年

滿腹經綸的極左領袖,熟讀經典,目空一切,替蘇聯人說話。從留學蘇聯到主導中央政治局,王明只用了6年時間,有三個原因:天資聰穎,善於投機,尤其是俄語和副校長米夫主講的馬列主義課學得好,受到米夫賞識;在中山大學殘酷的反託派鬥爭中初顯宗派鬥爭才能,幫助米夫奪得中山大學校長職位,成為米夫心腹;回國後與博古等人一起站在國際路線上反“立三路線”,恰好碰到米夫來華改組中共中央政治局,便一步到位進入政治局。

米夫曾經找二三十名不同意王明當政治局委員的幹部談話,聲稱王明是馬列主義水平最高的布爾什維克,是反“立三路線”最卓越的戰士,是最優秀的黨的領導,是百分之百執行國際路線的,信任王明就是信任共產國際。於是,王明帶著他的政治綱領《為中共更加布爾什維克化而鬥爭》,以“百分之百的布爾什維克”的姿態,一方面用“鬥爭幹部”“新生力量”(大批留蘇聯學生),“改造和充實”各級領導機關,一方面“欽差大臣滿天飛”,用中央代表、巡視員督導地方黨組織執行“進攻路線”。後來,上海待不下去了,王明赴共產國際擔任中共代表團團長,周恩來赴中央根據地工作,便臨時委託博古總負責。

博古的教條主義,其實執行的是王明路線。王明也好,博古也罷,共同特點是在蘇聯學習,被蘇聯提拔,聽蘇聯指揮,機械地充當共產國際的傳聲筒和代言人。

頤指氣使的欽差大臣,越俎代庖,自搞一套,給蔣介石幫腔。遵義會議以後,中共中央逐漸形成了以毛澤東為主心骨的領導集體。1935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陝北,找到了一個可靠的根據地。1935年12月的會議,確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解決了黨的政治路線問題。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會師,軍隊整合為一個整體。1936年12月的西安事變和1937年7月的盧溝橋事變,促使國共合作抗日局面形成,共產黨由“非法”變“合法”。1937年8月的洛川會議,確立了共產黨在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和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的戰略方針。


正當各項工作順風順水之時,1937年11月29日,王明坐著蘇聯飛機回到延安。王明講“我們是共產國際派來的,斯大林同志派回來的”,“儼然是捧著尚方寶劍的莫斯科的‘天使’,說話的態度,彷彿是傳達‘聖旨’似的”,王明在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共產國際執委會主席團委員和政治書記處候補書記,這也唬住了很多人。

王明在1937年12月的政治局會議上提出“一切經過統一戰線”的錯誤主張,一度在黨內佔了上風,越位定了不該定的調;在武漢擔任中共代表團團長期間,不經請示以中共中央名義發表宣言、聲明,甚至不經過毛澤東本人同意就以他的名義發表公開談話,越權說了許多不該說的話;與中央分庭抗禮,居高臨下批評中央書記處,向根本不在其職權範圍的八路軍及其他黨組織發號施令,拒絕在武漢發表毛澤東的重要著作《論持久戰》,越界做了一些不該做的事,客觀上給共產黨添亂,為蔣介石幫忙。

王明在國共衝突時期極左,在國共合作時期又極右,“左”也好,右也罷,都源於不顧中國國情,死搬硬套斯大林和共產國際指示,在處理中國共產黨與共產國際的關係、與國民黨的關係、與中間勢力的關係時,站錯了立場。


共產黨為什麼選擇毛澤東:王明的機會主義唱走了調


延安中共中央黨校大禮堂舊址(中國軍網)

孤立無助的政治怨婦,神話破滅,政治破產,為自己叫屈。王明的政治本錢,除去共產國際的扶持,就是那張能說會道的嘴。1938年3月,王明提議派曾經留學蘇聯的中央政治局委員任弼時去莫斯科彙報工作,共產國際領導人曼努伊斯基詢問,王明是否有把自己的意見當中央意見的傾向?是否總是拉攏一部分人在自己的周圍?是否與毛澤東處不好關係?王明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1938年9月,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團長王稼祥回國,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傳達共產國際總書記季米特洛夫指示:“中共中央在領導機關中要在毛澤東為首的領導下解決,領導機關中要有親密團結的空氣。”1938年9月29日至11月26日,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在延安召開,毛澤東作政治報告和結論報告,實際上成為中共中央最高領導人。王明在會上提出“全黨必須團結統一,我們黨一定能夠統一團結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的周圍(領袖的作用,譬如北辰而眾星拱之)”。六中全會決定撤銷長江局,王明留延安工作,擔任中央統戰部部長、中央婦女運動委員會主任、中國女子大學校長等職務。

王明的領袖夢破滅了,嘴依然不閒著,在延安不停地發文章,不住地作報告,並且不識時務,重印那本《為中共更加布爾什維克化而鬥爭》,還做了許多私下串聯、背後告狀的小動作。延安整風,王明受到毛澤東和其他中央領導同志的嚴厲批評,但拒不認錯。1950年10月,王明首次赴蘇聯養病。1956年1月,王明再度赴蘇聯養病,從此一去不返,在蘇聯著書立說,專事謾罵毛澤東和自我吹噓、自我申辯的工作,直到1974年3月離開人世。抗戰初期,王明從蘇聯回到延安,一副馬列主義理論家和中共中央太上皇架勢,毛澤東碰到平生最激烈的競爭,但王明終究沒有爭贏。

陳獨秀失敗以後,瞿秋白失敗了,李立三失敗了,博古失敗了,張國燾失敗了,王明也失敗了。毛澤東實事求是,獨立自主,在理論上解決了馬列主義中國化問題,在實踐中找到了中國革命的道路和方法。歷史選擇了毛澤東。

作者:李明聖,中共北京市委前線雜誌社總編輯,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本文發表於《前線》雜誌2019年第4期

排版:林苗苗

監製:李愛玲

圖片來源於中國軍網等網絡

轉載請註明微信公眾號:前線理論圈(ID:qianxiantheory)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