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習作例文的有效選擇與運用——以童話故事為例'

童話 設計 讀書 文章 Ultrasone 語文報社 2019-09-16
"

摘 要:例文在習作教學設計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有效地選擇例文可以從“基於兒童的視角,契合習作情境,突顯學習元素”三個方面考慮。運用例文時,在寫作過程 的構思和起草兩個階段,根據需求,化例文為支架,使其功能發揮到恰到好處。

關鍵詞:習作教學 學習元素 習作情境 例文選擇與運用

現代認知學派認為當學習情境和遷移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時,一種學習與方法才能影響即產生遷移到另一種學習情境中。例文在習作教學中的運用正是體現了遷移的規律。從例文中找到恰當的學習元素或者把例文巧妙化為支架,去解決習作教學中一個重點或一個難點,這個例文中來的學習元素或學習支架與習作教學的重難點一定存在高度的相似性或相關性。一篇好的例文是有魔力的,如何有效地選擇與運用例文,讓學生不僅讀的時候樂在其中,而且在習作的各個階段,適時適需出現,發揮作用。下面結合案例談談如何有效選擇例文和有效運用例文。

“運用對比寫故事”案例:習作對象是五年級學生,習作情境是老師提供的一個視頻短片,目標是學習運用對比的手法講故事。教學設計分為以下幾個環節。一是例文(《小老鼠和大老虎》)中發現對比的寫法,以及提煉故事的圖式;二是運用圖式,組織故事;三是聚焦細節,學用寫法;四是起草故事;五是分享故事,評改故事。

一、例文的選擇原則

(一)基於兒童視角

給小學生使用的例文一定是要貼近學生的,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的。《小老鼠與大老虎》這篇例文是一個繪本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小老鼠和一個大老虎。一個是微不足道的小老鼠,一個是強悍威武的大老虎,作者讓這二位成為好朋友,可謂用心良苦!故事中它們之間存在著種種不平等,這也使得小老鼠做出了離開大老虎的決定。因一個絕妙的轉折事件的設計,矛盾衝突波瀾迭起,喜劇氣氛也被渲染到了極致,一種頑童的幽默跳躍在字裡畫間,讓人自始至終忍俊不禁,同時,又情不自禁地要去琢磨那些隱藏在如此有趣的故事背後的東西。

每個學生在閱讀時似乎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會想到自己和朋友相處的經歷。這樣的例文能吸引學生讀下去,讀完會有很多話想說。學生可以從中讀到自己,容易進入情境,對例文的體悟和感受都會深入很多。

(二)契合習作情境

例文一定要符合習作教學的情境與目的。榮維東在他的著作《交際語境寫作》中提到:寫作即在特定語境中的語篇賦形。情境是直接或間接地體現為寫作的任務要求,比如寫給誰(讀者)、為什麼(目的)、採用什麼文體和語言去表達。例文的選擇一定要契合習作情境,才有針對性。在“運用對比講故事”的習作教學設計中,情境與目的是這樣的:觀看一部動畫短片《Piper》,體會導演講故事的特點,寫出 piper(小鷸)的變化。

《小老鼠和大老虎》的故事結構和講故事的特點與短片有高度的相似性,這首先為本次習作的任務提供了一個很恰當的故事圖式;其次例文呈現的是一個成長故事,通過前後對比及中間的轉折事件,體現了故事中人物的變化過程。這與小鷸的故事非常契合,前者是人物在關係中的成長變化,後者是人物在環境與關鍵事件的推動下的成長變化。這也是此次習作的寫作目的,情境中的重要元素。

(三)突顯學習元素

例文重點列的什麼,列的就是知識點,所以例文談習作例文的有效選擇與運用的選擇必須要能突顯知識點,一定是學生易於發現和捕捉到的,是學生老師易於轉化為學習支架的學習元素。《小老鼠和大老虎》這個繪本是用來教“對比”這一寫作技巧最典型的例文,把這樣一篇例文帶到學生面前,只要學生讀一遍,關於對比的手法就已經掌握了一大半。這個故事中處處有對比,以“積木事件”為分界線,也可以稱之為“轉折事件”,前後兩部分是非常明顯的對比,是大老虎對小老鼠的態度極大不同的對比。在這個大結構中,前後各有三組事件,也是非常明顯地以三組對比來呈現的。

除此之外,還可以找到很多“對比”,大與小的對比,前與後的對比,多與少的對比,高與矮的對比。這篇例文會給學生多次“對比”的衝擊,這個知識點會深深烙印在學生心中,習作教學的目的也就達到了。也可以這樣說,找到一篇恰當的例文,習作教學就成功了一半。

二、例文的運用策略

在習作教學中,例文可以在過程寫作的構思和起草階段進行展開,根據需求的不同,每個階段的要求、方法也不一樣。

構思階段主要解決寫作的話題,確定文章的讀者和寫作目的,收集和組織學生的最初想法,並根據文章的讀者和目的選擇恰當的文體樣式。學生在產生想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運用一些方法和策略來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得學生去搜集、觸發和提取寫作素材。

起草階段除了涉及段落的組織、詞彙的選擇等寫作任務外,還同時要進行寫作內容的再確定和再組織工作,因此這個階段學生面臨的任務同樣很複雜,有時需要依靠外界的支持和幫助,其中包括提供恰當的例文做支架。化例文,為支架,經過處理之後,在最需要的“點”上發揮恰到好處的作用,下面結合案例談談例文在構思和起草階段的運用。

(一)構思階段的豐富與拓展

在習作教學的構思階段出示例文,可以滿足學生對即將完成的語篇設想,瞭解自己要寫成的這篇文章大致的樣子。也可以將隱性的知識顯性化後,順著“學習元素”的引領,明確寫作要領,有法可依,有章可尋;還可以在原有的構思基礎上,在例文的提示下,拓寬寫作思路,豐富原有的寫作素材。

課例“運用對比寫故事”的教學中,老師就是通過文稿故事和視頻短片的比較,把“對比”這一隱性的知識顯性化;通過解構例文,把“故事圖式”從原文中抽離出來,這樣就為學生構思視頻短片“小鷸的故事”找到了一個很好的組織結構。

(二)起草階段的“濟困”與“添彩”

在“運用對比寫故事”的教學中,當學生通過視頻觀察到小鷸的動作後,動作的描寫對學生似乎難度不大了。但顯然只寫動作還不夠,老師提出“動作 +”的寫作技巧,讓學生把小鷸不肯捕食的特點寫豐富,才能和後面的喜歡捕食形成鮮明對比。加什麼,怎樣加,這時老師給出一個只有動作描寫的“例文片段”,讓學生觀察與發現。還可以加神態、語言、心理、場景,這樣學生在繼續下一組對比的寫作時,就知道了方法。例文在起草中的出現,為習作解決困難,打開局面,無疑是雪中送炭。

起草過程中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學生會寫,寫得都符合本次習作要求,似乎沒有什麼問題,但缺少畫龍點睛之筆,文章“平淡無奇”“波瀾不驚”,這時就需要老師及時點播,輔之給力的例文,這樣效果會大不一樣,學生平平的文章就會煥發光彩與活力。筆者曾經教過一篇這樣的習作,習作的情境與目的是為了拉近與即將來校參觀的手拉手學校的同學的距離,儘快緩解生疏的氛圍,就要求學生把自己的一件“課上糗事”講給即將來參觀的手拉手學校的同學聽。一個學生的寫作素材是他在老師講課時玩玩具,正玩得不亦樂乎時被老師發現,老師走到他身邊半天才有所覺察,惹得同學鬨堂大笑。他的習作敘述清晰,細節也很充分,但其中有一處,覺得有些黯然,他發現“老師來了”就只有一句話草草了事。這麼好的素材,讓讀者總覺得缺少了點戲劇性。於是我把《柳林風聲》中“河鼠出場”的片段作為例文展示出來。學生讀後,我再以問題做支架,讓學生抽離出例文中的學習元素。如:從文中找找河鼠是怎樣被發現的?在文中畫一畫相關的句子。大家得出河鼠不是一下子被發現的,也不是一下子就出來的,而是從身體的局部開始,漸漸放大,慢慢讓聽者看到它的全貌的。像電影鏡頭一樣,先聚焦一點,再擴散開來,這樣的描寫很有懸念感,會讓讀者有迫不及待想讀下去,想盡快知道真相的衝動。

在此例文的啟發下,這個學生把“老師出現”的部分進行了豐富。在玩得興味盎然之時,從發現老師的高跟鞋開始寫起,寫到老師的花裙子,寫到淡淡的香水味,再寫到老師那親切中卻又暗含“殺機”的眼神,最後寫到他“哇”的一聲,全班同學的鬨堂大笑的場景。顯然老師這樣的出場為他的整個文章增色不少。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實驗教育集團鼎太小學)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