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一高僧,堪比現代天文學家,提出恆星觀點遠超英國哈雷一千年'

"

原創不易,請點個關注^▽^

作者:知更曉,未授權不得轉載!

提到中國的古代科學史,這麼幾個人大概繞不過去,比如張衡,比如沈括,比如祖沖之,他們學術淵博,精思傅會,為我國天文科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為世人所敬仰!

也有一些人,雖在歷史長河中籍籍無名,但他們同樣為歷史科學畢生奉獻,成就斐然,影響千年!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其中一個,他學識過人,尤精天文,是世界上首個用科學方法實測子午線長度的人,其天文學成就甚至遠超張衡等人,他就是唐朝奇才僧一行。

"

原創不易,請點個關注^▽^

作者:知更曉,未授權不得轉載!

提到中國的古代科學史,這麼幾個人大概繞不過去,比如張衡,比如沈括,比如祖沖之,他們學術淵博,精思傅會,為我國天文科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為世人所敬仰!

也有一些人,雖在歷史長河中籍籍無名,但他們同樣為歷史科學畢生奉獻,成就斐然,影響千年!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其中一個,他學識過人,尤精天文,是世界上首個用科學方法實測子午線長度的人,其天文學成就甚至遠超張衡等人,他就是唐朝奇才僧一行。

唐朝一高僧,堪比現代天文學家,提出恆星觀點遠超英國哈雷一千年

圖片來源網絡

年少成名,跑去當和尚

僧一行原名張遂,法號敬賢,號大慧禪師,出生於公元683年,魏州昌樂(今河南省濮陽市南樂縣)人。他從小就聰明過人,博覽經史,尤其喜歡鑽研天文學和數學。

二十一歲時,一個有名的道人送了他一本《太玄經》,聽名字就知道是玄而又玄的東西,普通人根本看不懂。年僅二十一歲的張遂(一行)卻很快通達這本書的意思,還舉一反三,寫了《太衍玄圖》、《義訣》兩卷書來“詮釋”當中晦澀難懂的內容。此舉驚呆了這位道人,從此也讓張遂(一行)名聲大振。

年少成名卻給他帶來了不小的麻煩。當時武則天的侄兒武三思正是朝廷紅人,為博一個“禮賢下士”的美名,就刻意跑來拉攏他。剛正不阿的張遂(一行)自然不願與之同流合汙,但又怕因此招來禍害。於是在二十一歲的大好年華,剃度出家,從此取名為一行。

"

原創不易,請點個關注^▽^

作者:知更曉,未授權不得轉載!

提到中國的古代科學史,這麼幾個人大概繞不過去,比如張衡,比如沈括,比如祖沖之,他們學術淵博,精思傅會,為我國天文科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為世人所敬仰!

也有一些人,雖在歷史長河中籍籍無名,但他們同樣為歷史科學畢生奉獻,成就斐然,影響千年!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其中一個,他學識過人,尤精天文,是世界上首個用科學方法實測子午線長度的人,其天文學成就甚至遠超張衡等人,他就是唐朝奇才僧一行。

唐朝一高僧,堪比現代天文學家,提出恆星觀點遠超英國哈雷一千年

圖片來源網絡

年少成名,跑去當和尚

僧一行原名張遂,法號敬賢,號大慧禪師,出生於公元683年,魏州昌樂(今河南省濮陽市南樂縣)人。他從小就聰明過人,博覽經史,尤其喜歡鑽研天文學和數學。

二十一歲時,一個有名的道人送了他一本《太玄經》,聽名字就知道是玄而又玄的東西,普通人根本看不懂。年僅二十一歲的張遂(一行)卻很快通達這本書的意思,還舉一反三,寫了《太衍玄圖》、《義訣》兩卷書來“詮釋”當中晦澀難懂的內容。此舉驚呆了這位道人,從此也讓張遂(一行)名聲大振。

年少成名卻給他帶來了不小的麻煩。當時武則天的侄兒武三思正是朝廷紅人,為博一個“禮賢下士”的美名,就刻意跑來拉攏他。剛正不阿的張遂(一行)自然不願與之同流合汙,但又怕因此招來禍害。於是在二十一歲的大好年華,剃度出家,從此取名為一行。

唐朝一高僧,堪比現代天文學家,提出恆星觀點遠超英國哈雷一千年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也是為什麼一位出家人竟在文學上有如此高的造詣,因為他出家不是他本意,搞科學才是他的老本行!出家之後,一行也沒閒著,他遊歷天下,參禪佛法的同時,修習天台學。

“被迫”出山,完成《大衍曆》

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武則天退位,朝廷數次邀請一行回到長安,都被他稱病拒絕。要知道在當時,一個天文學家是多麼難能可貴!於是到了717年,唐玄宗李隆基就強行將一行召回了長安,命他做了朝廷的天文學顧問。所謂顧問,就是有事就問一問,沒事時一行就跟著高僧金剛智鑽研佛法。

"

原創不易,請點個關注^▽^

作者:知更曉,未授權不得轉載!

提到中國的古代科學史,這麼幾個人大概繞不過去,比如張衡,比如沈括,比如祖沖之,他們學術淵博,精思傅會,為我國天文科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為世人所敬仰!

也有一些人,雖在歷史長河中籍籍無名,但他們同樣為歷史科學畢生奉獻,成就斐然,影響千年!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其中一個,他學識過人,尤精天文,是世界上首個用科學方法實測子午線長度的人,其天文學成就甚至遠超張衡等人,他就是唐朝奇才僧一行。

唐朝一高僧,堪比現代天文學家,提出恆星觀點遠超英國哈雷一千年

圖片來源網絡

年少成名,跑去當和尚

僧一行原名張遂,法號敬賢,號大慧禪師,出生於公元683年,魏州昌樂(今河南省濮陽市南樂縣)人。他從小就聰明過人,博覽經史,尤其喜歡鑽研天文學和數學。

二十一歲時,一個有名的道人送了他一本《太玄經》,聽名字就知道是玄而又玄的東西,普通人根本看不懂。年僅二十一歲的張遂(一行)卻很快通達這本書的意思,還舉一反三,寫了《太衍玄圖》、《義訣》兩卷書來“詮釋”當中晦澀難懂的內容。此舉驚呆了這位道人,從此也讓張遂(一行)名聲大振。

年少成名卻給他帶來了不小的麻煩。當時武則天的侄兒武三思正是朝廷紅人,為博一個“禮賢下士”的美名,就刻意跑來拉攏他。剛正不阿的張遂(一行)自然不願與之同流合汙,但又怕因此招來禍害。於是在二十一歲的大好年華,剃度出家,從此取名為一行。

唐朝一高僧,堪比現代天文學家,提出恆星觀點遠超英國哈雷一千年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也是為什麼一位出家人竟在文學上有如此高的造詣,因為他出家不是他本意,搞科學才是他的老本行!出家之後,一行也沒閒著,他遊歷天下,參禪佛法的同時,修習天台學。

“被迫”出山,完成《大衍曆》

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武則天退位,朝廷數次邀請一行回到長安,都被他稱病拒絕。要知道在當時,一個天文學家是多麼難能可貴!於是到了717年,唐玄宗李隆基就強行將一行召回了長安,命他做了朝廷的天文學顧問。所謂顧問,就是有事就問一問,沒事時一行就跟著高僧金剛智鑽研佛法。

唐朝一高僧,堪比現代天文學家,提出恆星觀點遠超英國哈雷一千年

圖片來源網絡

直到四年後,原有曆法《麟德歷》預報的幾次日食都不準確,玄宗便命僧一行主持修編新曆。這項任務引起了一行極大的興趣,從此他專門沉浸在天文曆法當中。

磨刀不誤砍柴工,經過4年的天文觀測和準備,一行開始動手編寫新曆,兩年之後,即開元十三年(729),唐朝新的歷法《大衍曆》誕生了。這部著作後來也成為他一生中最主要的成就!

"

原創不易,請點個關注^▽^

作者:知更曉,未授權不得轉載!

提到中國的古代科學史,這麼幾個人大概繞不過去,比如張衡,比如沈括,比如祖沖之,他們學術淵博,精思傅會,為我國天文科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為世人所敬仰!

也有一些人,雖在歷史長河中籍籍無名,但他們同樣為歷史科學畢生奉獻,成就斐然,影響千年!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其中一個,他學識過人,尤精天文,是世界上首個用科學方法實測子午線長度的人,其天文學成就甚至遠超張衡等人,他就是唐朝奇才僧一行。

唐朝一高僧,堪比現代天文學家,提出恆星觀點遠超英國哈雷一千年

圖片來源網絡

年少成名,跑去當和尚

僧一行原名張遂,法號敬賢,號大慧禪師,出生於公元683年,魏州昌樂(今河南省濮陽市南樂縣)人。他從小就聰明過人,博覽經史,尤其喜歡鑽研天文學和數學。

二十一歲時,一個有名的道人送了他一本《太玄經》,聽名字就知道是玄而又玄的東西,普通人根本看不懂。年僅二十一歲的張遂(一行)卻很快通達這本書的意思,還舉一反三,寫了《太衍玄圖》、《義訣》兩卷書來“詮釋”當中晦澀難懂的內容。此舉驚呆了這位道人,從此也讓張遂(一行)名聲大振。

年少成名卻給他帶來了不小的麻煩。當時武則天的侄兒武三思正是朝廷紅人,為博一個“禮賢下士”的美名,就刻意跑來拉攏他。剛正不阿的張遂(一行)自然不願與之同流合汙,但又怕因此招來禍害。於是在二十一歲的大好年華,剃度出家,從此取名為一行。

唐朝一高僧,堪比現代天文學家,提出恆星觀點遠超英國哈雷一千年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也是為什麼一位出家人竟在文學上有如此高的造詣,因為他出家不是他本意,搞科學才是他的老本行!出家之後,一行也沒閒著,他遊歷天下,參禪佛法的同時,修習天台學。

“被迫”出山,完成《大衍曆》

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武則天退位,朝廷數次邀請一行回到長安,都被他稱病拒絕。要知道在當時,一個天文學家是多麼難能可貴!於是到了717年,唐玄宗李隆基就強行將一行召回了長安,命他做了朝廷的天文學顧問。所謂顧問,就是有事就問一問,沒事時一行就跟著高僧金剛智鑽研佛法。

唐朝一高僧,堪比現代天文學家,提出恆星觀點遠超英國哈雷一千年

圖片來源網絡

直到四年後,原有曆法《麟德歷》預報的幾次日食都不準確,玄宗便命僧一行主持修編新曆。這項任務引起了一行極大的興趣,從此他專門沉浸在天文曆法當中。

磨刀不誤砍柴工,經過4年的天文觀測和準備,一行開始動手編寫新曆,兩年之後,即開元十三年(729),唐朝新的歷法《大衍曆》誕生了。這部著作後來也成為他一生中最主要的成就!

唐朝一高僧,堪比現代天文學家,提出恆星觀點遠超英國哈雷一千年

《大衍曆》 圖片來源網絡

這部新的歷法在《皇極曆》的基礎上,繼承了前人在天文學的優點和長處,修正了當中的不足之處,比著名天文學家祖沖之的《大明曆》還要精密、準確得多!其中最突出的是正確地提出了太陽運動的速度與變化規律。而在此之前,歷代天文學家都認為太陽在黃道上運行的速度是均勻不變的。

"

原創不易,請點個關注^▽^

作者:知更曉,未授權不得轉載!

提到中國的古代科學史,這麼幾個人大概繞不過去,比如張衡,比如沈括,比如祖沖之,他們學術淵博,精思傅會,為我國天文科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為世人所敬仰!

也有一些人,雖在歷史長河中籍籍無名,但他們同樣為歷史科學畢生奉獻,成就斐然,影響千年!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其中一個,他學識過人,尤精天文,是世界上首個用科學方法實測子午線長度的人,其天文學成就甚至遠超張衡等人,他就是唐朝奇才僧一行。

唐朝一高僧,堪比現代天文學家,提出恆星觀點遠超英國哈雷一千年

圖片來源網絡

年少成名,跑去當和尚

僧一行原名張遂,法號敬賢,號大慧禪師,出生於公元683年,魏州昌樂(今河南省濮陽市南樂縣)人。他從小就聰明過人,博覽經史,尤其喜歡鑽研天文學和數學。

二十一歲時,一個有名的道人送了他一本《太玄經》,聽名字就知道是玄而又玄的東西,普通人根本看不懂。年僅二十一歲的張遂(一行)卻很快通達這本書的意思,還舉一反三,寫了《太衍玄圖》、《義訣》兩卷書來“詮釋”當中晦澀難懂的內容。此舉驚呆了這位道人,從此也讓張遂(一行)名聲大振。

年少成名卻給他帶來了不小的麻煩。當時武則天的侄兒武三思正是朝廷紅人,為博一個“禮賢下士”的美名,就刻意跑來拉攏他。剛正不阿的張遂(一行)自然不願與之同流合汙,但又怕因此招來禍害。於是在二十一歲的大好年華,剃度出家,從此取名為一行。

唐朝一高僧,堪比現代天文學家,提出恆星觀點遠超英國哈雷一千年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也是為什麼一位出家人竟在文學上有如此高的造詣,因為他出家不是他本意,搞科學才是他的老本行!出家之後,一行也沒閒著,他遊歷天下,參禪佛法的同時,修習天台學。

“被迫”出山,完成《大衍曆》

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武則天退位,朝廷數次邀請一行回到長安,都被他稱病拒絕。要知道在當時,一個天文學家是多麼難能可貴!於是到了717年,唐玄宗李隆基就強行將一行召回了長安,命他做了朝廷的天文學顧問。所謂顧問,就是有事就問一問,沒事時一行就跟著高僧金剛智鑽研佛法。

唐朝一高僧,堪比現代天文學家,提出恆星觀點遠超英國哈雷一千年

圖片來源網絡

直到四年後,原有曆法《麟德歷》預報的幾次日食都不準確,玄宗便命僧一行主持修編新曆。這項任務引起了一行極大的興趣,從此他專門沉浸在天文曆法當中。

磨刀不誤砍柴工,經過4年的天文觀測和準備,一行開始動手編寫新曆,兩年之後,即開元十三年(729),唐朝新的歷法《大衍曆》誕生了。這部著作後來也成為他一生中最主要的成就!

唐朝一高僧,堪比現代天文學家,提出恆星觀點遠超英國哈雷一千年

《大衍曆》 圖片來源網絡

這部新的歷法在《皇極曆》的基礎上,繼承了前人在天文學的優點和長處,修正了當中的不足之處,比著名天文學家祖沖之的《大明曆》還要精密、準確得多!其中最突出的是正確地提出了太陽運動的速度與變化規律。而在此之前,歷代天文學家都認為太陽在黃道上運行的速度是均勻不變的。

唐朝一高僧,堪比現代天文學家,提出恆星觀點遠超英國哈雷一千年

圖片來源網絡

《大衍曆》自誕生起,一度成為當時世界上較為先進的歷法,在中國沿用了長達八百年之久。還被日本和印度帶回國,沿用近百年之久,極大地成就了這兩個國家的歷法。

世界上首次用科學方法實測地球子午線

在觀測和準備《大衍曆》期間,為了測定每天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一行與樑令瓚等人一起設計發明了“黃道遊儀”和“水運渾天儀”,推測出天體上的恆星是在移動的!由此推翻了天文學家張衡的恆星不運動論。比英國天文學家哈雷提出“恆星自己移動”的觀點,早了一千多年。

"

原創不易,請點個關注^▽^

作者:知更曉,未授權不得轉載!

提到中國的古代科學史,這麼幾個人大概繞不過去,比如張衡,比如沈括,比如祖沖之,他們學術淵博,精思傅會,為我國天文科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為世人所敬仰!

也有一些人,雖在歷史長河中籍籍無名,但他們同樣為歷史科學畢生奉獻,成就斐然,影響千年!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其中一個,他學識過人,尤精天文,是世界上首個用科學方法實測子午線長度的人,其天文學成就甚至遠超張衡等人,他就是唐朝奇才僧一行。

唐朝一高僧,堪比現代天文學家,提出恆星觀點遠超英國哈雷一千年

圖片來源網絡

年少成名,跑去當和尚

僧一行原名張遂,法號敬賢,號大慧禪師,出生於公元683年,魏州昌樂(今河南省濮陽市南樂縣)人。他從小就聰明過人,博覽經史,尤其喜歡鑽研天文學和數學。

二十一歲時,一個有名的道人送了他一本《太玄經》,聽名字就知道是玄而又玄的東西,普通人根本看不懂。年僅二十一歲的張遂(一行)卻很快通達這本書的意思,還舉一反三,寫了《太衍玄圖》、《義訣》兩卷書來“詮釋”當中晦澀難懂的內容。此舉驚呆了這位道人,從此也讓張遂(一行)名聲大振。

年少成名卻給他帶來了不小的麻煩。當時武則天的侄兒武三思正是朝廷紅人,為博一個“禮賢下士”的美名,就刻意跑來拉攏他。剛正不阿的張遂(一行)自然不願與之同流合汙,但又怕因此招來禍害。於是在二十一歲的大好年華,剃度出家,從此取名為一行。

唐朝一高僧,堪比現代天文學家,提出恆星觀點遠超英國哈雷一千年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也是為什麼一位出家人竟在文學上有如此高的造詣,因為他出家不是他本意,搞科學才是他的老本行!出家之後,一行也沒閒著,他遊歷天下,參禪佛法的同時,修習天台學。

“被迫”出山,完成《大衍曆》

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武則天退位,朝廷數次邀請一行回到長安,都被他稱病拒絕。要知道在當時,一個天文學家是多麼難能可貴!於是到了717年,唐玄宗李隆基就強行將一行召回了長安,命他做了朝廷的天文學顧問。所謂顧問,就是有事就問一問,沒事時一行就跟著高僧金剛智鑽研佛法。

唐朝一高僧,堪比現代天文學家,提出恆星觀點遠超英國哈雷一千年

圖片來源網絡

直到四年後,原有曆法《麟德歷》預報的幾次日食都不準確,玄宗便命僧一行主持修編新曆。這項任務引起了一行極大的興趣,從此他專門沉浸在天文曆法當中。

磨刀不誤砍柴工,經過4年的天文觀測和準備,一行開始動手編寫新曆,兩年之後,即開元十三年(729),唐朝新的歷法《大衍曆》誕生了。這部著作後來也成為他一生中最主要的成就!

唐朝一高僧,堪比現代天文學家,提出恆星觀點遠超英國哈雷一千年

《大衍曆》 圖片來源網絡

這部新的歷法在《皇極曆》的基礎上,繼承了前人在天文學的優點和長處,修正了當中的不足之處,比著名天文學家祖沖之的《大明曆》還要精密、準確得多!其中最突出的是正確地提出了太陽運動的速度與變化規律。而在此之前,歷代天文學家都認為太陽在黃道上運行的速度是均勻不變的。

唐朝一高僧,堪比現代天文學家,提出恆星觀點遠超英國哈雷一千年

圖片來源網絡

《大衍曆》自誕生起,一度成為當時世界上較為先進的歷法,在中國沿用了長達八百年之久。還被日本和印度帶回國,沿用近百年之久,極大地成就了這兩個國家的歷法。

世界上首次用科學方法實測地球子午線

在觀測和準備《大衍曆》期間,為了測定每天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一行與樑令瓚等人一起設計發明了“黃道遊儀”和“水運渾天儀”,推測出天體上的恆星是在移動的!由此推翻了天文學家張衡的恆星不運動論。比英國天文學家哈雷提出“恆星自己移動”的觀點,早了一千多年。

唐朝一高僧,堪比現代天文學家,提出恆星觀點遠超英國哈雷一千年

圖片來源網絡

通過觀測恆星的移動,一行還意外發現了太陽和月亮的運動規律,成為歷史上第一個提出了月亮比太陽離地球近的科學論點的人。

"

原創不易,請點個關注^▽^

作者:知更曉,未授權不得轉載!

提到中國的古代科學史,這麼幾個人大概繞不過去,比如張衡,比如沈括,比如祖沖之,他們學術淵博,精思傅會,為我國天文科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為世人所敬仰!

也有一些人,雖在歷史長河中籍籍無名,但他們同樣為歷史科學畢生奉獻,成就斐然,影響千年!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其中一個,他學識過人,尤精天文,是世界上首個用科學方法實測子午線長度的人,其天文學成就甚至遠超張衡等人,他就是唐朝奇才僧一行。

唐朝一高僧,堪比現代天文學家,提出恆星觀點遠超英國哈雷一千年

圖片來源網絡

年少成名,跑去當和尚

僧一行原名張遂,法號敬賢,號大慧禪師,出生於公元683年,魏州昌樂(今河南省濮陽市南樂縣)人。他從小就聰明過人,博覽經史,尤其喜歡鑽研天文學和數學。

二十一歲時,一個有名的道人送了他一本《太玄經》,聽名字就知道是玄而又玄的東西,普通人根本看不懂。年僅二十一歲的張遂(一行)卻很快通達這本書的意思,還舉一反三,寫了《太衍玄圖》、《義訣》兩卷書來“詮釋”當中晦澀難懂的內容。此舉驚呆了這位道人,從此也讓張遂(一行)名聲大振。

年少成名卻給他帶來了不小的麻煩。當時武則天的侄兒武三思正是朝廷紅人,為博一個“禮賢下士”的美名,就刻意跑來拉攏他。剛正不阿的張遂(一行)自然不願與之同流合汙,但又怕因此招來禍害。於是在二十一歲的大好年華,剃度出家,從此取名為一行。

唐朝一高僧,堪比現代天文學家,提出恆星觀點遠超英國哈雷一千年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也是為什麼一位出家人竟在文學上有如此高的造詣,因為他出家不是他本意,搞科學才是他的老本行!出家之後,一行也沒閒著,他遊歷天下,參禪佛法的同時,修習天台學。

“被迫”出山,完成《大衍曆》

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武則天退位,朝廷數次邀請一行回到長安,都被他稱病拒絕。要知道在當時,一個天文學家是多麼難能可貴!於是到了717年,唐玄宗李隆基就強行將一行召回了長安,命他做了朝廷的天文學顧問。所謂顧問,就是有事就問一問,沒事時一行就跟著高僧金剛智鑽研佛法。

唐朝一高僧,堪比現代天文學家,提出恆星觀點遠超英國哈雷一千年

圖片來源網絡

直到四年後,原有曆法《麟德歷》預報的幾次日食都不準確,玄宗便命僧一行主持修編新曆。這項任務引起了一行極大的興趣,從此他專門沉浸在天文曆法當中。

磨刀不誤砍柴工,經過4年的天文觀測和準備,一行開始動手編寫新曆,兩年之後,即開元十三年(729),唐朝新的歷法《大衍曆》誕生了。這部著作後來也成為他一生中最主要的成就!

唐朝一高僧,堪比現代天文學家,提出恆星觀點遠超英國哈雷一千年

《大衍曆》 圖片來源網絡

這部新的歷法在《皇極曆》的基礎上,繼承了前人在天文學的優點和長處,修正了當中的不足之處,比著名天文學家祖沖之的《大明曆》還要精密、準確得多!其中最突出的是正確地提出了太陽運動的速度與變化規律。而在此之前,歷代天文學家都認為太陽在黃道上運行的速度是均勻不變的。

唐朝一高僧,堪比現代天文學家,提出恆星觀點遠超英國哈雷一千年

圖片來源網絡

《大衍曆》自誕生起,一度成為當時世界上較為先進的歷法,在中國沿用了長達八百年之久。還被日本和印度帶回國,沿用近百年之久,極大地成就了這兩個國家的歷法。

世界上首次用科學方法實測地球子午線

在觀測和準備《大衍曆》期間,為了測定每天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一行與樑令瓚等人一起設計發明了“黃道遊儀”和“水運渾天儀”,推測出天體上的恆星是在移動的!由此推翻了天文學家張衡的恆星不運動論。比英國天文學家哈雷提出“恆星自己移動”的觀點,早了一千多年。

唐朝一高僧,堪比現代天文學家,提出恆星觀點遠超英國哈雷一千年

圖片來源網絡

通過觀測恆星的移動,一行還意外發現了太陽和月亮的運動規律,成為歷史上第一個提出了月亮比太陽離地球近的科學論點的人。

唐朝一高僧,堪比現代天文學家,提出恆星觀點遠超英國哈雷一千年

圖片來源網絡

為了收集更準確的資料,一行自開元十二年(公元724年)起,在全國開設了12個觀測點,命人從四個試驗點實地觀測該地春、夏、秋、冬四個時節的日影長度。經收集的數據推算,推翻了古人傳統的“日影一寸,地差千里”的錯誤觀點。得出北極高度差一度,南北兩地相距351裡80步(即現在的129.2公里)的結論,與如今的數據僅差20.7公里

這是世界上第一次用科學方法進行的子午線實測,這種測量規模在世界科學史上都是空前的!後有中國科技史專家評價這一次子午線長度測量是“科學史上劃時代的創舉”。

除了天文學成就,一行在數學領域的造詣也影響深遠,他在《大衍曆》中首次提出了自變數不等間距的二次差內插法,在數學史上具有極高的成就。

最具天文學成就的高僧

不會天文學的數學家不是好僧人,一行雖是被迫,但他出家之後,不僅把老本行做出成就,而且在佛學上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不僅翻譯了我國密教與日本真言宗之最主要聖典《大日經》,還撰寫了權威著作《大日經疏》,後來創建了唐代的佛教一派——密宗。因為一行的崇奉,後來密宗高僧才能備受皇室和王公顯貴們的歡迎!

"

原創不易,請點個關注^▽^

作者:知更曉,未授權不得轉載!

提到中國的古代科學史,這麼幾個人大概繞不過去,比如張衡,比如沈括,比如祖沖之,他們學術淵博,精思傅會,為我國天文科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為世人所敬仰!

也有一些人,雖在歷史長河中籍籍無名,但他們同樣為歷史科學畢生奉獻,成就斐然,影響千年!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其中一個,他學識過人,尤精天文,是世界上首個用科學方法實測子午線長度的人,其天文學成就甚至遠超張衡等人,他就是唐朝奇才僧一行。

唐朝一高僧,堪比現代天文學家,提出恆星觀點遠超英國哈雷一千年

圖片來源網絡

年少成名,跑去當和尚

僧一行原名張遂,法號敬賢,號大慧禪師,出生於公元683年,魏州昌樂(今河南省濮陽市南樂縣)人。他從小就聰明過人,博覽經史,尤其喜歡鑽研天文學和數學。

二十一歲時,一個有名的道人送了他一本《太玄經》,聽名字就知道是玄而又玄的東西,普通人根本看不懂。年僅二十一歲的張遂(一行)卻很快通達這本書的意思,還舉一反三,寫了《太衍玄圖》、《義訣》兩卷書來“詮釋”當中晦澀難懂的內容。此舉驚呆了這位道人,從此也讓張遂(一行)名聲大振。

年少成名卻給他帶來了不小的麻煩。當時武則天的侄兒武三思正是朝廷紅人,為博一個“禮賢下士”的美名,就刻意跑來拉攏他。剛正不阿的張遂(一行)自然不願與之同流合汙,但又怕因此招來禍害。於是在二十一歲的大好年華,剃度出家,從此取名為一行。

唐朝一高僧,堪比現代天文學家,提出恆星觀點遠超英國哈雷一千年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也是為什麼一位出家人竟在文學上有如此高的造詣,因為他出家不是他本意,搞科學才是他的老本行!出家之後,一行也沒閒著,他遊歷天下,參禪佛法的同時,修習天台學。

“被迫”出山,完成《大衍曆》

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武則天退位,朝廷數次邀請一行回到長安,都被他稱病拒絕。要知道在當時,一個天文學家是多麼難能可貴!於是到了717年,唐玄宗李隆基就強行將一行召回了長安,命他做了朝廷的天文學顧問。所謂顧問,就是有事就問一問,沒事時一行就跟著高僧金剛智鑽研佛法。

唐朝一高僧,堪比現代天文學家,提出恆星觀點遠超英國哈雷一千年

圖片來源網絡

直到四年後,原有曆法《麟德歷》預報的幾次日食都不準確,玄宗便命僧一行主持修編新曆。這項任務引起了一行極大的興趣,從此他專門沉浸在天文曆法當中。

磨刀不誤砍柴工,經過4年的天文觀測和準備,一行開始動手編寫新曆,兩年之後,即開元十三年(729),唐朝新的歷法《大衍曆》誕生了。這部著作後來也成為他一生中最主要的成就!

唐朝一高僧,堪比現代天文學家,提出恆星觀點遠超英國哈雷一千年

《大衍曆》 圖片來源網絡

這部新的歷法在《皇極曆》的基礎上,繼承了前人在天文學的優點和長處,修正了當中的不足之處,比著名天文學家祖沖之的《大明曆》還要精密、準確得多!其中最突出的是正確地提出了太陽運動的速度與變化規律。而在此之前,歷代天文學家都認為太陽在黃道上運行的速度是均勻不變的。

唐朝一高僧,堪比現代天文學家,提出恆星觀點遠超英國哈雷一千年

圖片來源網絡

《大衍曆》自誕生起,一度成為當時世界上較為先進的歷法,在中國沿用了長達八百年之久。還被日本和印度帶回國,沿用近百年之久,極大地成就了這兩個國家的歷法。

世界上首次用科學方法實測地球子午線

在觀測和準備《大衍曆》期間,為了測定每天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一行與樑令瓚等人一起設計發明了“黃道遊儀”和“水運渾天儀”,推測出天體上的恆星是在移動的!由此推翻了天文學家張衡的恆星不運動論。比英國天文學家哈雷提出“恆星自己移動”的觀點,早了一千多年。

唐朝一高僧,堪比現代天文學家,提出恆星觀點遠超英國哈雷一千年

圖片來源網絡

通過觀測恆星的移動,一行還意外發現了太陽和月亮的運動規律,成為歷史上第一個提出了月亮比太陽離地球近的科學論點的人。

唐朝一高僧,堪比現代天文學家,提出恆星觀點遠超英國哈雷一千年

圖片來源網絡

為了收集更準確的資料,一行自開元十二年(公元724年)起,在全國開設了12個觀測點,命人從四個試驗點實地觀測該地春、夏、秋、冬四個時節的日影長度。經收集的數據推算,推翻了古人傳統的“日影一寸,地差千里”的錯誤觀點。得出北極高度差一度,南北兩地相距351裡80步(即現在的129.2公里)的結論,與如今的數據僅差20.7公里

這是世界上第一次用科學方法進行的子午線實測,這種測量規模在世界科學史上都是空前的!後有中國科技史專家評價這一次子午線長度測量是“科學史上劃時代的創舉”。

除了天文學成就,一行在數學領域的造詣也影響深遠,他在《大衍曆》中首次提出了自變數不等間距的二次差內插法,在數學史上具有極高的成就。

最具天文學成就的高僧

不會天文學的數學家不是好僧人,一行雖是被迫,但他出家之後,不僅把老本行做出成就,而且在佛學上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不僅翻譯了我國密教與日本真言宗之最主要聖典《大日經》,還撰寫了權威著作《大日經疏》,後來創建了唐代的佛教一派——密宗。因為一行的崇奉,後來密宗高僧才能備受皇室和王公顯貴們的歡迎!

唐朝一高僧,堪比現代天文學家,提出恆星觀點遠超英國哈雷一千年

圖片來源網絡

遺憾的是,唐朝開元十五年的時候,也就是剛剛完成《大衍曆》之後,一行便臥病不起,過早謝世。據後人傳聞,一行圓寂前曾給皇帝留下了一封信說,信中囑咐:

“有一天,千萬不要用宗子做相,蕃臣做將。”

結果一語成戳,後來李林甫在朝庭內獨攬大權,安祿山在朝庭外發動兵變,東都被逆賊所攻破。

關於一行的軼聞還有不少,許多聽起來不可思議,但也證實了一行在當時人民中的口碑之高!如此出色的一代文學家、數學家、佛學家,是古人的驕傲,也是我們中華後代千千萬萬兒女的驕傲!

願我們帶著敬畏之心,一起記住這位盛唐名僧。

-完-

喜歡歷史的朋友,可以多多關注【巴巴歷史】頭條號哦~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