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女作家白落梅散文《千年風霜寒山寺》,值得一讀的美文

當代女作家白落梅散文《千年風霜寒山寺》,值得一讀的美文

乘一葉烏篷小船順著運河的流水而下,或行走在楓橋古鎮石板路的小巷,恍若一個雲遊的行者,帶著尋幽的心境,獨醒的禪意。此時的你,不是悠悠過客,也不是匆匆歸人。立於楓橋,只見寶剎疊雲,煙藹重生,掩映在青松古柏中的黛瓦黃牆,就是名揚天下的寒山寺。橋的此岸與彼岸隔著一段恍惚的光,穿橋而入,便抵達了雲煙縹緲的江南古剎。

走近煙霧繚繞的寒山寺,讓你在逸世超然的空靈韻致中,感悟菩提的心境和蓮花的慈悲。寒山寺始建於六朝時期的樑代天監年間,而寒山寺的由來卻出自於唐代貞觀年間的一段傳說。講述的是寒山與拾得二人相繼前往蘇州妙利普明塔院,皈依佛門。相逢時,他們一人手持荷花,一人手捧篦盒,笑容可掬,便有了“和合二仙”的說法。民間還有傳說,“和合二仙”是為了點化迷惘的世人,才化身寒山、拾得來到人間,在此處喜得相逢併成為寺中主持,寺名也由此改為“寒山寺”。唐人張繼筆下的《楓橋夜泊》,其“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的千古名句使得寒山寺在寫意的江南水鄉,更加的古韻天然、禪味悠遠。

當代女作家白落梅散文《千年風霜寒山寺》,值得一讀的美文

尋靈意而忘紅塵,會物理而通玄妙。這座被風雨時光沖洗了千年的江南古剎,也曾香火鼎盛,佛光璀璨;也曾僧客星散,門庭冷落。它歷經歲月的興衰榮枯,歷經無數的硝煙戰火,又被無數的工匠修補重建,在許多高僧的苦心經營下得以煥然一新。如今,它早已褪去斑駁的滄桑舊跡,顯露其金碧輝煌的真身。這方江南的淨土,收存了無數得道高僧的明月清風,他們禪坐於幽靜的山林,過著清閒似仙的修行歲月。也承載了無數香客的匆匆步履,他們帶著天南地北的腳印與塵土,來過,又走了,留下不同的夙願與緣份。

淡黃的銀杏葉鋪滿石階,每一枚葉脈都向你傳遞著經卷裡的深深禪意。循著空靈悠遠的梵音靜靜地朝聖殿走去,轉瞬回眸間,世事浮雲已散盡。繚繞的香菸洗淨俗世的思想,讓你的心不染半點塵埃。大雄寶殿內,漢白玉雕琢的須彌座上安奉著佛陀的金身,他慈眉善目,神態安詳。那淡定平和的目光,早已洞穿一切塵緣世事,他知曉人間冷暖,普渡芸芸眾生。此時的你,無論是清醒還是迷離,都不重要,佛主不會計較你是否深刻,又是否膚淺。他指引給眾生的都是一條通往靈山的勝地,那兒是西方淨土,水天佛國。

當代女作家白落梅散文《千年風霜寒山寺》,值得一讀的美文

大殿中聚集了許多寬袖大袍的僧者,他們手持佛珠,敲著木魚,唸誦著韻短味長的經文。這些人中有許多還是年輕的僧人,眉目間俊宇非凡。究竟是什麼讓他們甘願遠離親人故土,拋卻繁華世態,來到這深牆大院之內,靜守清規戒律,常伴青燈古佛。斷落的髮絲,牽繫多少的故人?飄然的背影,丟下多少的依戀?這些僧侶,來自五湖四海,有的曾是苦海迷夢人,有的曾是世間功利客。如今洗身佛門,放下愛恨情仇,忘卻前身後事,在泛黃的經卷裡覺悟佛法無邊,修煉虛無境界。

穿過般若門,又是一處菩提道場。這樣的行走,不問起點也不問終點,亦不會在意一路上丟失了的是些什麼,而拾揀到的又是些什麼。寒拾殿是寒山寺中一道不可缺少的風景,它座落於藏經樓內,浸潤了深厚的佛法。寒山與拾得的塑像立於殿中,寒山執一荷枝,拾得捧一淨瓶,披衣袒胸,嬉笑逗樂,是吉慶詳和的象徵。千百年來,他們飽讀萬卷經書,滋養了一身的道骨仙風,被世代的香客瞻仰與膜拜,也渡化了萬千的世人。他們或於廟堂,聚會研經,煮茶參禪,在閒淡的光裡載種慈悲。或漂游塵世,芒鞋竹杖,將深的佛法傳遞到寬廣的紅塵陌上,為世人留下佛海馳航的想象。他們不是為了宿命而存在,卻接受了時光往返的輪迴。

當代女作家白落梅散文《千年風霜寒山寺》,值得一讀的美文

怒放的佛光,粉碎世間所有華麗的色彩。跪於蓮花的蒲團上,掀開一本發黃的經書,也難免不參禪悟道起來。遙掛在樑柱上的一面古銅鏡,照見紅塵百味,也照見五蘊皆空。佛說,遠離顛倒夢想,消盡七情六慾,不問生,不問死,不問劫難,不問定數。只是在淡泊如水的日子裡,飲一盞禪寂的清茶,閒數落花,坐看雲起。在大佛的腳下,個人的悲喜是那麼的渺小,功名利祿是那麼的微不足道,浮生只是一夢,滄海不過桑田。這不是消極的遁世,而是一種洗去鉛華的超脫,是千佛覺悟的悠然。如果你追尋了明月,清風就會將你疏離,守望菩提,沒有人會比歲月還滄桑。

當你走在巧的迴廊上,怎能不被如霜的文字驚醒。雕刻在石碑上那一行行透著禪意的詩文,雖然歷經滄桑變遷,卻依舊可以聞到翰墨的清香。這些溫潤如水的古墨,至今都是潮溼的,觸摸上去,還留存著歷史的餘溫。從那些或渾圓或清瘦,或古拙或清新,或濃厚或淡然的字跡中,可以品味出他們不同的人生歷程,不同的佛法心性。無論是清晰與模糊,無論是真實與虛妄,如今只剩下光與影的痕跡,只剩下婉轉千回的韻腳。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站在被歲月拂掠過的瓦簷下,感受被思想風物碰撞的心情。

當代女作家白落梅散文《千年風霜寒山寺》,值得一讀的美文

穿行在苔跡斑駁的青磚路上,只聞得悠揚縹緲的鐘聲在風中迴盪。一座六角形重簷亭閣映入眼簾,這便是聞名遐邇的寒山寺鐘樓。登上木質樓梯,走向神的聖地,一種熟悉的景象在腦中浮現。那是在千年前,一個霜露滿天的月夜,點點漁火明滅於遠山近水間,寒山寺夜半的鐘聲驚醒停泊的客船。眼前這口懸掛的古鐘已不再是當年詩人張繼筆下的那口唐鍾了。在經歷了硝煙瀰漫的戰火,經歷了千年荏苒的歲月,一些真實的事物,被掩藏在歷史的迷霧中,永遠見不到天日。我們只有在亙古流傳的淺淡意象中,去尋覓那段失落的唐朝遺夢,去觸摸文字後面所蘊藏的風骨。是佛陀的召喚,點化了囚禁在世俗的靈魂,讓迷惘的路人,在暮鼓晨鐘的禪韻中,得以大徹大悟。

那一座輪廓深遠的普明寶塔,它亦是經歷無數朝代的興廢,卻依然以巍峨的姿態拔地而起。眺望遠方,多少樓臺隱沒在蒼茫的煙水中。那粉牆黛瓦的姑蘇繁華圖景,如同一幅致玲瓏的江南刺繡,落在碧水白雲間。運河千里瓊花路,流盡黃金望孤舟。彷彿看到當年的隋煬帝,尋夢下江南,卻再也回不去古都長安。夕無言的沉沒,隋朝的萬頃江山在酒杯中瘦去,只剩得一彎冷月,臨著瑟瑟的江風,獨釣千古情愁。

一生光景倏然而過,往事有如發生在昨天,卻又那麼遙遠。楓橋下那條晝夜不息的大運河,它曾經驚濤駭浪,如今已平靜無波,只餘下風霜舊事、歷史煙塵讓後人追尋回味。且折一枝放生池中的蓮花,將慈悲收藏於心間。在清越迴轉的鐘聲裡遠去,不作離情的開始,也不作禪深的結局。只是記得,曾經有一個你,曾經這樣的來過,又這樣的走了。

當代女作家白落梅散文《千年風霜寒山寺》,值得一讀的美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