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蘇州,武漢,成都,天津,重慶哪一個最有可能成為一線大城?

先擺出結論,武漢和成都機會相對大一些。重慶天津其次,蘇州可能性最低。

原因,一線城市的核心,是資源汲取聚集能力與腹地支撐能力之和決定的。天津重慶,作為直轄市,它們的資源汲取和聚集能力都是毋庸置疑的,從兩城市的固定資產投資工業投資轉移支付重大項目安排,都能反映這個事實。畢竟作為直轄市,行政資源不是其他地方可以比擬的。中央配給於它們的資源平臺都不少,但問題出在腹地支撐能力上。它們的腹地沒法支撐兩地如此高規格的資源和平臺。相反,由於級別高帶來的高平臺與有限的腹地之間的矛盾,會讓兩地產生一種吸附力不夠是投資不夠的錯覺,於是會不斷加大投入,結果就是這幾年兩地增速放緩,尤其在去庫存的大背景下。

未來蘇州,武漢,成都,天津,重慶哪一個最有可能成為一線大城?

重慶天津人口都不少,一個接近三千萬,一個一千五六百萬。可是,作為一線城市,光憑這個人口是沒有意義的。以武漢為例,湖北人口算中等,常駐人口五千九百萬不到,戶籍人口六千萬。背靠的腹地大得多。重慶已經夠大了,三千一百萬人,八萬多平方公里。可是能大過湖北四川這樣真正的省嗎? 而且經濟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各個省的共識是做大做強省會帶動全省發展,合肥濟南西安成都相繼擴大管理面積,就是這個思路的實踐表現。在這樣的情況下,各個省優先發展自己的省會,畢竟自己的省會自己能在經濟上財政上沾到更多的光,而不是去支持重慶天津的發展。四川八千萬人的腹地,支持成都,成都起飛了,帶來的外溢效應明顯會遠大於重慶給四川的,尤其在財政上。相反,重慶天津並沒有什麼一個一線城市必須具備的超高平臺獨佔資源,高級別僅僅帶來了一些大項目的分佈,僅此而已,可是大項目終歸是有限的,響螺灣發展到現在什麼樣,大家也是有目共睹。

未來蘇州,武漢,成都,天津,重慶哪一個最有可能成為一線大城?

天津另一個劣勢,是在首都旁邊,再高的平臺再多的項目,能比得過它?又沒有河北這個腹地。試想,天津不是直轄市,而是河北省會,河北七千多萬人,全是天津腹地,別的不敢說,對河北而言,至少在情感和現實操作上,肯定優先支持天津,而不是別人。同理,重慶旁邊沒有首都,可是武漢成都都是發展不弱的強省會,甚至陝西西安也在奮力做大做強中,而重慶產業結構資源配置上,並沒有過人之處,並沒有可能領先這幾位一個身位。同時,重慶作為山城,發展成本高企是天然的劣勢,武漢成都都是平原,地利上遠優於它。如果同樣的政策水平,重慶是沒有競爭力的。

至於,蘇州,先不談級別,畢竟蘇州也是先進城市,從蘇州走出了不少高升的地方大員。可蘇州在上海旁邊,還不是江蘇省會,江蘇不可能全力支持蘇州的發展壯大。相反,南京近兩年後勁十足,還傳出合併鎮江的消息,一旦成真,直逼蘇州的位次。蘇州在江蘇內都得不到全力支持,還談什麼躍升一線呢。

未來蘇州,武漢,成都,天津,重慶哪一個最有可能成為一線大城?

最後,武漢成都兩地呢。在成為一線的路途上,各有優勢和劣勢。哪個更有希望,我也沒辦法給出答案。事實上今年兩地各項經濟數據咬的非常緊。互相都在對方駐有專員學習取經甚至刺探情報。從經濟地理上來講,東南西北中,都會有一線城市出現,這是中國作為大國的規模決定的。成都與重慶可以是對手也可以是幫手,武漢在中部遙遙領先看似沒有壓力,其實武漢也沒了幫手和支撐,因為現在都是城市群城市圈的競爭,不僅僅是一城一地的對決。對成都而言,如何處理好與重慶的雙城關係,找到一條共同壯大的道路也許是未來成都想躍升一線的關鍵所在。對武漢而言,湖北的六千萬人口顯然很難支撐一個超大城市的不斷髮展,如何在與鄰省競爭中脫穎而出並爭取到它們的支持共同發展,對武漢而言,也是一個相當棘手的難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