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浪漫主義流風到現實主義聚散的菊

菊花,各門各派都愛,這很少見,也很神奇,但是菊花自己怎麼想的呢?依河洛之見,各個門派對菊花的傾慕,最初真是讓菊花柔腸百結、眉間心上、左右為難,但是菊花在千思萬想之下,終於決定,菊花的精神,歸了田園,菊花的肉身,歸了現實。

從浪漫主義流風到現實主義聚散的菊

來自頭條號免費正版圖庫

最早愛上菊花的是戰國時期的屈原,他寫的《離騷》裡說,他“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看看,春天裡百花開,沒一樣能入得了屈原的眼,就是要吃,也非得是不與百花爭豔的菊,才能凸顯屈原的遺世獨立、卓爾不群!屈原以秋菊落英為餐,使菊脫離了普通的草木花樹,沾染了浪漫主義的流風,氤氳了理想主義的清雅,所以菊花內心,是感謝屈原的,但是感謝能代替愛嗎?菊花覺得太浪漫的人有點不靠譜,與太浪漫的人交往,最終大多是搭上了青春,甚或一生,所以菊花對浪漫派的心情,是感激的,也是疏離的。

從浪漫主義流風到現實主義聚散的菊

來自頭條號免費正版圖庫

緊接著,修道的人也愛上了菊花。百花開罷,菊花才登場,頗有點像壓軸的角兒,俯仰之間透著那股子傲然的勁頭,帶著那風華絕代、令萬眾痴迷的神祕力量,這引起了修道之人的重視,想要借重菊花的力量來搞點事情。南北朝時期的志怪小說《續齊諧記》裡說,費長房對跟著他遊學的桓景說,九月九日,桓景家中有難,要他趕緊回家,讓家人佩戴茱萸囊,登高飲菊花酒,可避禍事。

從浪漫主義流風到現實主義聚散的菊

來自頭條號免費正版圖庫

菊花就這樣被修道之人賦予了與命運、災禍抗爭的神祕色彩,但菊花是否真有此功效呢?菊花自己也不知道。反正此後重陽之日,大家都佩戴茱萸,登高飲菊花酒了。不過很快,一個悲劇發生了。《西京雜記》裡說,“漢高祖與戚夫人每到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飲菊花酒。”可嘆,菊花酒雖然使桓景家中無事,卻並沒有使戚夫人躲過呂后的手心,這讓人不忍言之事,讓菊花認清了現實,菊花覺得,還是不要以怪力亂神自詡了,本就是低調不同流俗的花嘛!

從浪漫主義流風到現實主義聚散的菊

來自頭條號免費正版圖庫

但菊花的特立獨行沒有人可以否認,當春天成為百花的朝廷,秋天自然成了菊花的野。在那個灑脫高潔的季節裡,菊花傲霜而立,獨領了一季風騷。那藐視眾花、不屑與之為伍的神氣,註定讓田園派的人矚目,也註定讓他們鍾情,因為他們骨子裡,和菊花是一掛的。所以陶淵明立刻愛上了菊花,他需要菊花作為自己的精神支柱。菊愛不愛陶淵明呢?菊得陶淵明,如琵琶得了昭君,所以菊花一定是與陶淵明惺惺相惜的。但是菊花很快認識到,二者雖然那麼相像,但是菊花並不能完全依靠陶淵明,因為菊花要生活,還要養活一大家子,所以菊決定,與陶淵明之間,只能是保持柏拉圖式的愛情。

從浪漫主義流風到現實主義聚散的菊

來自頭條號免費正版圖庫

在陶淵明之後,菊花終於迎來了一生中最重要的際遇,現實主義。說起來,這緣分來之不易,還要感謝修道之人的造勢。現實主義的人雖然認識到,重陽之日賞菊飲酒不能真的辟邪,但這真是一個很好的由頭,可以藉以全家團聚、及時行樂!於是,現實主義的人們,無論那天是聚是散,都再也離不開菊花了!孟浩然說,“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元稹說,“聞君新酒熟,況值菊花秋”。陸游對菊花最深情,他說,“採得黃花作枕囊,曲屏深幌悶幽香”。現實主義的巨擘,當然首推杜甫,他對菊花的愛,簡直矯情,杜甫那一年病了,沒法欣賞菊花,於是他生氣了,說“竹葉於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你聽聽,這不是典型地遷怒於菊嗎?要是菊花真的不開了,還不定怎麼樣呢!於是,菊花說,“我開,我開,我開開開!”

從浪漫主義流風到現實主義聚散的菊

來自頭條號免費正版圖庫

無論如何,在現實主義的擁戴之中,菊花終於迎來了自己的春天!菊花終於脫離了小眾的侷限!菊花界繁榮了!從此,菊花認識到,自己可終身託付的,只能是現實主義。(本文原創,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