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話宜興紫砂壺的起源

陶器 文物 考古 紫砂壺作者 2017-05-04

紫砂器,西方稱之為“紅色陶器”,是江蘇宜興最有名的精品。這種陶器所用的是原料是紫砂泥,是宜興的特產。它深藏在岩石層下,是一種天然的五色陶土。紫砂泥經過製陶人靈巧的雙手,立刻變成了千姿百態,形形色色的精緻用具。有茶壺,茶杯,花瓶,花盆,碗碟,盤子等上千個品種,其中以茶壺最為著名。

簡話宜興紫砂壺的起源

紫砂文化作為一種文化在社會上開始流行,有著深層的歷史文化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宜興陶文化的推動。

簡話宜興紫砂壺的起源

宜興有七千多年的製陶史,陶器生產可追溯到七千多年前新時器時代的馬家浜文化時期,近年來,在宜興駱駝墩遺址,西溪遺址,堰南遺址,下灣遺址等新石器遺址的考古中,都有大量的陶器,其中陶罐佔了很大的份額。

簡話宜興紫砂壺的起源

馬家浜文化時期的陶罐不僅造型豐富,製作工藝也十分高超,有許多還帶有美麗的裝飾圖案,記錄和反映了原始先民的生產和生活狀況以及審美情趣。在沒有文字的條件下,這些陶器以及各種裝飾圖案為我們今天瞭解古人所處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和宗教信仰等提供了方便。

簡話宜興紫砂壺的起源

以壺為主的紫砂器的發展和興起與茶文化的發展是密切相關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茶文化的發展就難有紫砂今日盛況,茶文化帶動了紫砂壺的發展,而紫砂壺的發展又主導,影響,興旺了整個紫砂行業。

簡話宜興紫砂壺的起源

值得注意的是紫砂壺在客觀上順應了茶文化的某些需要,但也顯示了自身獨特的價值,壺既依賴於茶,又遊離於茶;壺既發展了茶文化,又有了自己的特殊功能和審美特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