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坦桑尼亞經濟首都達累斯薩拉姆至新都多多馬國道西行260多公里到了小鎮多米拉,再往西南駛入新修的寬闊柏油馬路45公里至盡頭魯代瓦鎮,兩千餘公傾綠綠蔥蔥的劍麻園呈現在人們的視線前,與左鄰右舍的灌木叢或稀稀拉拉的莊稼地相比,格外顯眼。這就是中非農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坦桑尼亞劍麻農場。

我們在坦桑尼亞種劍麻

劍麻簡介 中央電視臺駐坦桑記者 史躍

坦桑尼亞以“劍麻王國”享譽全球,具有得天獨厚的劍麻生產自然資源條件,劍麻纖維質量遠高於其他地區。我國劍麻種植土地資源十分有限,而國內外對劍麻纖維的需求不斷擴大並且出現短缺。

我們在坦桑尼亞種劍麻

1999年,中國農墾集團開始充分利用坦桑尼亞政局穩定、自然條件優越、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優勢,發揮中方資金、設備、管理以及市場的優勢,聚焦劍麻產業。

我們在坦桑尼亞種劍麻

劍麻農場遠離城鎮,物質生活條件十分艱苦。雨季,蚊子肆虐,道路泥濘,雜草叢生;旱季,揚塵四起。中方員工始終堅持在生產第一線,帶領當地員工,披星戴月,披荊斬棘,從清林、開荒、整地、起苗、運苗、定植,到田間撫管,硬是將當地人望而生畏的次生林地變成了良田。

我們在坦桑尼亞種劍麻

非洲孩子的舞蹈 新華社記者張平

在開荒種植劍麻的同時,農場著手劍麻葉片加工的準備工作。2004年9月26日,第一車10噸劍麻纖維出廠銷往坦桑尼亞劍麻主產區及劍麻纖維貿易的主集散地的港口城市坦噶,標誌著農場開始有了回報。

我們在坦桑尼亞種劍麻

2008年5月,44歲的管善遠被國內總部派到坦桑尼亞劍麻農場擔任負責人。管善遠很自豪地說:“這些年農場累計種植劍麻3.15萬畝,生產劍麻纖維2.8萬多噸,累計盈利人民幣逾1000萬元,為當地納稅逾1000萬元。中非農投坦桑尼亞劍麻項目還被列入農業部首批13個農業‘走出去’探索試點項目之一。”

管善遠總結道,成功源於聚焦主業、人力資源本土化、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以及重視安全生產、流程管控、科技創新等。“在過去近20年的經營過程中,我們逐漸認識到如何主動與當地社區開展溝通與互動,消除誤解、增進理解、達成和解,對農業企業海 外投資活動與經營管理來說尤為關鍵。”

我們在坦桑尼亞種劍麻

管善遠用親身經歷的或感人至深、或驚心動魄的十餘個真實案例,概括了在坦桑尼亞經營農場的深切體會。“除了需要及時化解危機,我們還需積極行動,促成多方溝通和合作,提前預防,將矛盾和衝突消解於無形之中。”

2015年11月9日,中國援坦桑尼亞醫療隊一行7人來到劍麻農場職工醫院,為當地村民提供醫療救助服務。當地民眾獲知中國醫生要來魯代瓦地區進行義診的消息後,興奮不已,奔走相告。10日一大早,病人就從四面八方來到農場職工醫院,等候中國“神醫”為他們診治。

我們在坦桑尼亞種劍麻

農場斥資100萬美元為當地員工修建職工宿舍,興辦服務周邊村莊、年均接診超萬人的職工醫院,在資源置換、平臺搭建、設備出口方面合作雙贏,組織形式多樣的職工文化活動等有益做法,為在非中國企業提供了可資參考的實踐借鑑。

(經濟日報 記者:陳頤 責編:張葦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