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事說明李世民為什麼稱明君,魏徵為什麼是名臣

唐朝 唐太宗 魏徵 長孫皇后 唐風宋月 2017-04-11

李世民繼位之初虛心納諫,勤政愛民,開創了史稱“貞觀之治”的大唐盛世。可是到了晚年時,隨著諛聲如潮,漸變得驕奢淫逸起來。朝臣看在眼中也不敢冒然開口諫阻,就連諍臣魏徵說話也變得藝術了起來。

貞觀十年(636),長孫皇后崩於立政殿,侍奉她的宮女將長孫皇后親手編撰的十卷《女則》呈給唐太宗,哽咽道:皇后娘娘生前把歷代婦人蔘政得失的歷史編成此書,自覺文字尚不精練,不敢呈獻。不想皇后還沒有來得及修完就……(此吾以自防閒耳,婦人著述無條貫,不欲至尊見之,慎勿言)

一件事說明李世民為什麼稱明君,魏徵為什麼是名臣

長孫皇后是李世民的賢內助,在玄武門之變時曾親臨激勵將士,死時的時候才三十六歲。唐太宗打開書卷見到髮妻所書的蠅頭小楷一絲不苟,睹物思人不禁悲從中來、痛哭流涕,對左右說:皇后此書,足可以垂於後代……今不復聞善言,是內失一良佐,以此令人哀耳!

長孫皇后去世後葬於昭陵,李世民想起從前不能自已,於是命有關部門在皇宮中修建了一座高樓用於眺望昭陵,取名相思樓。

一件事說明李世民為什麼稱明君,魏徵為什麼是名臣

相思樓巍峨壯麗,勞民傷財花費無數,幾個朝臣壯起膽子勸諫,觸怒了唐太宗,不是被貶就是被流放,到後來大家都三緘其口沒有人再去觸黴頭。

李世民時不時登上相思樓眺望昭陵,這一天,帶了近臣魏徵登上高樓,指著遠方的昭陵問魏徵,“愛卿,你看到昭陵了麼?”

魏徵聞言急忙跪倒,沉聲道:臣有罪。

一件事說明李世民為什麼稱明君,魏徵為什麼是名臣

唐太宗聞言怔忡,詫異地問道:愛卿,你有何罪?

魏徵裝作很害怕的樣子,說:臣老眼昏花沒有看到昭陵,只看到了獻陵。

唐太宗聽了身子一怔,沉默無語。魏徵此言大有深意,昭陵葬的是皇后,而獻陵葬的是唐太宗父親李淵。唐太宗玄武門之變,弒兄殺弟,逼父親禪位,公允的講,是種不忠不孝不義的行為。就在長孫皇后去世的前一年,唐高祖李淵駕崩,死後葬獻陵。獻陵與昭陵相比不但規模要小上許多,而且簡陋很多,輿論本已紛然,李世民現在又在宮禁中起高樓遠眺昭陵,豈非不智?

一件事說明李世民為什麼稱明君,魏徵為什麼是名臣

唐太宗晚年,魏徵也不敢犯顏直諫,而是說話變得溫婉了許多。魏徵這樣說,不過是在善意提醒李世民,莫讓天下臣民嘲笑他不孝,只知有妻,不知有父。

唐太宗琢磨良久,扶魏徵起身,恕他無罪。快步下樓,立即傳旨拆掉相思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