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血糖管理的“黑科技”,再也不怕痛了!

糖尿病 低血糖 小雪 減肥 糖尿病同伴 2017-04-28

16歲的小雪又來找我看病了,她還是個學生。

糖尿病血糖管理的“黑科技”,再也不怕痛了!

小雪雖小,也已經是4年病齡的老糖尿病友。她每到寒暑假期的時候都會“飛來"我們工作的瑞京糖尿病醫院住院檢查一下。而這次卻不是假期,她又咋了?

性格開朗的小雪已經不是前幾次住院的模樣,1.65cm的身高配合著發育良好的身材,根本看不出是“老糖”的美人坯子。

這是個愛美的年齡。記得我女兒這個年齡的時候,已經開始偷偷的塗指甲。為了減肥,自己晚上會跑步1個多小時。

小雪也在減肥!

小雪平時的降糖方案是胰島素泵,減肥的方法就是晚餐不吃主食。畢竟還是孩子,偶爾會吃些小甜點,卻不胰島素追加。

住院前2天的清晨,她發生了無症狀嚴重低血糖,2.1mmol/L!

與小雪及她的父親慢慢地溝通:

1、無症狀嚴重低血糖,提示她可能最近時常處於低血糖狀態,血糖控制過低的話,低血糖時交感興奮症狀的閾值會下降甚至消失;

2、她監測血糖的頻率很少了------一語中的,疼痛或者監測的不方便(上學嗎),使得她監測很少了,一盒試紙竟有過期用不完的狀態。

3、吃甜點不追打胰島素,您怎麼知道血糖不會高?上次住院訂購的書《胰島素泵治療糖尿病》,她沒有看。

糖尿病血糖管理的“黑科技”,再也不怕痛了!

--------------------

對於1型糖尿病,血糖的積極監測時萬事的開端。

我推薦她使用“瞬感血糖儀”!因為,我已經有了些經驗。

經濟的價格使得小雪的父親當即應允。那佩戴就變得更加順暢。

再次查房時,聰明機靈的小雪已經把那些程序玩的“滾瓜爛熟”了,那眼神中有一種不測血糖的“如釋重負”,笑容也更加燦爛。

糖尿病血糖管理的“黑科技”,再也不怕痛了!

靜下心來,我給她們講解了用瞬感血糖儀的一些認識

1、這個傢伙可以一次佩戴後使用14天,14天內的血糖可以是點,也可以是線,最難的的是不再因為每次的監測而“痛”,另外它還可以幫助我們發現一些平時並未發現的糖尿病血糖突高和低血糖,尤其是夜間低血糖。

2、它監測的是組織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而且有15分鐘的“滯後”,這不同於血糖儀的即測,所以,要客觀看待數值的準確性。當我們看到瞬感提示的血糖是13mmol/L 的時候,這只是15分鐘之前的結果。在這個結果的後面,還會有一個箭頭的顯示,分別可能是:向上、持平、向下。如果是向上的箭頭,它提示後續的血糖還在繼續升高,此時的即時血糖可能就是15mmol/L;如果箭頭向下,實測血糖可能就是12mmol/L。哈哈,是可能啊,您曉得滴。

當我們瞭解了它的一些特性,就可以考慮它能為我們帶來什麼更高層次的問題了,而不再是簡單的解決了疼痛。

首先是救急問題。

血糖已經很高了,而且箭頭還在朝上,提示著“牛市”的狀態。怎麼辦,提前干預吧。如果用泵,就可以啟用大劑量嚮導或1800法則模式,也可以開始一定的運動,以希望不要升高的太多。如果血糖已經4.2mmol/L,而且後面的箭頭還是向下的,提示的是“熊市”,要跌入低谷了,需要“救市”。怎麼辦,吃點東西唄!吃啥?可以就按照“低血糖時吃點啥”(陳剛大夫講糖尿病的文章),補充了您就會發現,那個向下的箭頭先是改為持平,然後可能會出現上揚。這就是“救急”。可以設定目標報警值,防止血糖過高或者過低,提前干預。這可能是目前很多人的思維或用途。但是,這是最低端的起步階段。

摸索飲食運動等生活對血糖的影響。

不同的食物對血糖到底有多大影響?原來的都是理論,現在可以用數值說話了。張三吃米飯血糖就升高明顯,李四則是吃饅頭升高顯著,王五孫二麻子則是變化不大,這回真是“是騾子是馬,牽出來溜溜”的時候。

小雪會偶爾吃甜點,那這樣做到底影響血糖不?怎麼影響的?會影響多大?吃混合餐,餐後血糖升高可能會持續到2-3h,高峰可能在進食後1.5h左右,您吃甜點,沒有多少蛋白質和蔬菜(膳食纖維),食物吸收快,血糖高峰可能在餐後30--45分鐘,維持時間也可能不到1.5h。

小雪還是學生,上體育課的時間段與平時有什麼不同?週六週日可能睡懶覺,又會如何變化?

當您發現,即使偶爾吃些甜點,後面也會有一段時間的血糖升高,那就提示您以後再吃的時候,需要計算下,該用多少臨時的胰島素。上體育課,血糖會不會低,需要不需要加餐?加多少?

當熟知這些關係的時候,您不想成為高手都難,那只是不想被稱為“控糖達人”,箇中樂趣他人難知。

看過我以前文章的人,應該知道我以前提過的降糖順序:

“1-2-3順序”,然後是“3-2-1順序”,最後是“2-1-3順序”。這是我十多年以前就提出的,可以在“糖尿病同伴微信公眾號中”中找。提到這個順序說法的,我應該就是第一人。

在該文章後面的有一段話:測血糖過於頻繁,要預防心理“治療疲竭”。“瞬感血糖儀”解決了這個檢測過程的關注問題,但是對於數值的關注,同樣會是個大問題。有糖尿病友自己感覺血糖還不錯,帶上它後發現夜裡有低血糖,就睡覺不踏實了-----這就叫“入局”了。當局者迷,旁觀者請。前些日子有一位內蒙的美女,我就是這樣和她說的。

糖尿病血糖管理的“黑科技”,再也不怕痛了!

畢竟這個傢伙一個月也要近千塊,對於經濟上不是很富裕的患者,我個人是這樣推薦的:

您不妨把它當作自我管理能力的一種評估手段或學習工具。----這是最高層次的階段。

如何做?

間斷性佩戴(當然您也可以一直使用哦)。

可以先使用一次,14天。把自我干預的閾值先放寬一些,如低於4.4和高於13.9mmol/L。然後記錄自己每天的生活和日測血糖(和自己的平時規律一樣),在14天后將所有數據彙總,分析自己低血糖的頻率與時間,再分析高血糖(如高於13.9的有多少,高於16.7的有多少)。然後找一下這些高血糖和低血糖的原因,在以後的日子裡積極的改正。然後在1-2個月後再佩戴14天,觀察這種低血糖、高血糖的具體情況,是否改善。

如前所說,當知道吃甜點需要使用餐前大劑量的時候,自我管理的意識已經發生變化,追加多少那就是“細節”問題了。給自己一段時間摸索,1個月不行就2個月,當發現再次佩戴14天“瞬感”,血糖低於5和高於10的時間已經極少的時候,再次佩戴它的意義幾乎就很小了,因為您已經是“控糖達人”,一切“瞭然在胸”。

高科技使得糖友的安全達標變得更加容易。

我並不希望您僅遊蕩於“救急”的階段。即使在“救急”階段,高血糖需要補充多少胰島素,也是需要學習和總結的。而這個層次的提高,就是需要記錄日常生活的數據,當這些數據多了,您就會發現糖尿病友血糖高或者低的時候,它的“前奏”可能是有共性的,這就是“大數據”時代在個案上的表現。

糖尿病血糖管理的“黑科技”,再也不怕痛了!

凡是皆有因果,沒有無緣無故的良好結局,同樣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悲慘命運。

路就在腳下。

糖尿病血糖管理的“黑科技”,再也不怕痛了!

小雪已不是孩子了,有些話應該已經能夠明白了。

微信群中,很多病友也是停留在“救急”階段而“沾沾自喜”,其實,當您身居其外,靜觀其變而瞭然於胸之時,高手就練成了了。

不一定(很)對,權當拋磚引玉吧。

關注微信公眾號tnbtbzc(糖友同伴支持),回覆“陳剛大夫”查看更多精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