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英華自傳

吳式太極拳宗師吳英華自傳

吳式太極拳宗師吳英華自傳

我生於1907年,北京人,滿族。祖父全佑、父吳鑑泉均為我國著名太極拳宗師,在清末創立了吳式太極拳流派,傳播海內外,為我國太極拳最為著名的流派之一。

祖父全佑先生(1834~1902)是吳式太極拳創始人。他曾從楊露禪(1799~1872)學太極拳。奉楊露禪宗師之命,拜於他次子楊班侯門下。全佑先生長於太極拳柔化,他創始的吳式太極拳,繼承了太極拳輕靈貫串的理論,保持剛柔相濟的趟路。當時許多滿漢大臣均從其學習太極拳。

吳式太極拳宗師吳英華自傳

父吳鑑泉(1870~1942),原任職清廷禁文軍護軍營。辛亥革命後,由參謀總長蔭昌薦於大總統黎元洪,任總統府衛隊師第十一師武術教官。當時政要如張一麟、段芝貴等皆隨其學技。1961年與當時武術名家楊少侯、楊澄浦、許禹生等成立北京體育講習所,招取北京各大中學體育教師六十餘人。吳式第三代傳人吳公儀、吳公藻既為該所首屆畢業生。學員成績斐然,深得北大校長蔡元培嘉許,提請教育部擴大為北京體育學院。北伐成功後,吳鑑泉任南京中央國術館評判委員。1926年上海市政府、精武體育會、中法大學及當時社會聞人黃金榮、杜月笙、王曉籟等聘請南下傳授太極拳,受業者至眾。當時要人熊式輝、彭養光、袁良、谷正倫、陳布雷、章乃器等均先後受教。

吳式太極拳宗師吳英華自傳

長兄吳公儀家學淵博,造詣頗深。1924年應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電邀,赴廣東擔任軍校教官,同時擔任中山大學體育講師。當時從其學者有譚延闓、朱培德、熊式輝、陳嘉佐、吳思預等。並在廣東、香港成立鑑泉太極拳社。1954年在澳門新花園為慈善事業籌款舉辦“吳陳比武”,為當年轟動世界之賽事,甫交手對方既以鼻中拳而落敗,吳式太極拳術聲名大震。

次兄吳公藻對太極拳理論頗有研究。1933年從北京隨吳稚暉、李書城等赴長沙觀光,在歡迎會上表演太極拳得到何健器重,聘為湖南國術訓練所教官及省黨部首席教官。1934年任南京中央國術館舉辦的第二屆全國武術考試湖南省總領隊。1939年在香港成立鑑泉太極拳社。在吳氏昆仲的傳播下,太極拳風行於香港、澳門、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區,並遠播國外。

吳式太極拳宗師吳英華自傳

我9歲開始從父學習太極拳。在父親嚴格的教導下,進步很快。當地隨父在家學藝者,不下20人,由於我天賦甚高,許多師兄弟都不及我,當時我父即說“巾幗不讓鬚眉”,此後便更加嚴格督促我學習太極拳。記得那時無論寒暑,清晨5時必須起床投入訓練。北方寒冷,在滴水成冰的日子裡,父親督練得更加嚴格,這就是武術界稱為“夏練三伏,冬練三九”。當時練武術是非常苦的,我小的時候就在直立的方磚上練拳,方磚還不能倒,否則重新練起。經過10年的勤學苦練,我在刀、劍、槍等器械上均有較深的造詣。

我17歲開始,先後在北京武術館等處擔任教練,並在京城諸多名門任教,諸如同仁堂藥行等。在同仁堂,除樂府全家均從學外,其店堂高級職員也踴躍參加學習。我在教學中以嚴謹、認真著稱。

吳式太極拳宗師吳英華自傳

1921年經同仁堂樂靜雨先生介紹,我南下到當時西門子洋行任教,住在總經理管子卿家裡。並在中南銀行、金城銀行吳蘊齊先生等處任教。我是最早將吳式太極拳傳播到上海的人。在上海不久,吳式太極拳這一流派,引起上海武術界的廣泛注意。

1926年我父吳鑑泉應上海各界邀請,來滬任教,我擔任助教。

吳式太極拳宗師吳英華自傳

1930年我與馬嶽樑結成夫妻。1933年上海鑑泉太極拳社成立,父親擔任社長,我和馬嶽樑任副社長,社址設立在上海八仙橋青年會十樓,成為當時上海武術界一大盛事。1942年父吳鑑泉逝世,上海鑑泉太極拳社先後由馬嶽樑、吳公儀擔任社長,我仍擔任副社長,直到1954年鑑泉太極拳社結束為止。1956年我應上海市體育宮邀請,擔任體育宮教練,為期十年。

我雖然擔任過許多年太極拳教練,但在家裡仍是一名主婦。我又五子三女,他們目前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為國家、人民作貢獻。為人寬厚、待人以誠是我的格言,即使是對子女,我也從不重言。我相信人間是有愛的,我愛人人,人們也會愛我。所以我對學生從無厲言,總是耐心啟發他們,鼓勵他們克服困難。我的另一個信念是,學習必須刻苦,要深入去揣摩老師所教的所有東西。武術界有句行話:“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其中悟性很重要。我之所以在太極拳上有所成就,主要就是靠這兩點。我曾被父親稱讚為姿勢最準確,但我覺得自己還不夠。幾十年我始終孜孜不倦地追求者,因為學無止境。我雖然繼承了吳式太極拳的家學,以工架穩重、姿勢準確著稱,也得到過許多盛譽,但每逢大事,如大型表演會、全國武術會等,我仍在家裡研究自己的動作,我家客堂有一面大鏡子,就是專為此而購置的。

我在長達60多年的教學生涯中,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得到了學員的愛戴,同時也得到上海市體委、體育宮領導的表揚

吳式太極拳宗師吳英華自傳

在文革時期,我僅能以一名家庭主婦操持全家的生活。這對我來說也不陌生。因為我從20歲就兼擔全家的主婦工作,那時我家人口眾多,每天還有許多遠道而來的不速之客。從北京到上海,每天均有近20人在家裡吃飯。其中包括我的幾位表兄弟,如趙壽村、吳耀宗、於臻等人。在十幾年中,我始終教導和鼓勵自己的子女,聽黨的話,跟共產黨走。因為在解放後接觸不少領導,他們對我都十分關心。和解放前相比,雖然那時我也接觸過許多高官顯貴,儘管當時他們對我也很尊重,但不能和解放後的領導相比。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對我家來說,真是萬分恩澤,黨不僅給予我很大榮譽,還對我的丈夫進行了複查鑑定。1979年我又到體育宮任教。1982年我被選為上海市武術代表團代表,出席國務院召開的全國武術會議,光榮地受到黨中央領導的接見。1984年在武漢舉行的中日太極拳比賽大會擔任組織委員。1988年上海中日表演大會擔任組織委員。1980年上海鑑泉太極拳社復社,我擔任社長至今。

吳式太極拳宗師吳英華自傳

我在長期擔任教練期間,先後傳授學員數千名。並培養出馬江豹、施梅林等優秀運動員。如施梅林是於1980年跟我學習的,她過去是練少林拳的,曾和李連杰等著名運動員同在中國武術隊,後來才跟我學習太極拳。對她的學習我傾注了全部心血。因為她已經是一位著名運動員,但要使她掌握太極拳的真諦,必須將過去的很多東西全部拋棄,一切要從新開始,而難就難在太極拳講的是輕靈貫穿,而少林拳則以凌厲的拳勢在頻率很快的動作中進行的。但她具有良好的基本功,我於是以誘導的方式,使她在短時期內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多次在全國比賽中獲得太極拳、劍冠軍。

吳式太極拳宗師吳英華自傳

我的三子馬江豹是醫學院學生,後因病輟學。從我學拳後,健康恢復迅速。他長於長拳、太極刀、劍及槍等,是我幾個子女中最有成績的太極拳傳人。我對他的要求很高,凡姿勢不準確,則必須改到準確為止。1985年到聯邦德國表演,即留在聯邦德國,目前住在荷蘭、並在瑞士、瑞典、丹麥、聯邦德國等國家教拳。在西歐各國已小有名氣。

1980年以後,我傾注全心和馬嶽樑一起著書。我們著有《吳式太極拳詳解》《吳式精簡太極拳》《吳式太極快拳》等,在編寫這些著作時,我們花了大量時間。尤其是編著《吳式太極拳詳解》時,是應我的學生羅茜小姐之邀,他自海外歸來探親時,向我談及海外學習吳式太極拳的人日益增多,建議將太極拳要領、精髓寫成書在香港出版,目的是使海外眾多的吳式太極拳學習者有所借鑑,以免謬誤流傳。我們閉門謝客一年時間,朝夕寫作,終於1985年在香港出版。

吳式太極拳宗師吳英華自傳

1982年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武術工作會議,黨和國家號召老年武術家挖掘整理武術遺產。我積極響應號召,和馬嶽樑一起將以前沒有外傳的《吳式太極快拳》毫無保留地貢獻出來。這套快拳式太極拳技擊部分。我的學生施梅林在1983年全國傳統武術觀摩大會表演獲得優秀獎,得到全國武術界好評。

我還根據1982年全國武術工作會議“為了便於在群眾中普及武術活動,將一些主要拳種編成簡化套路”的精神,從傳統太極拳套路中,吸取各種主要姿勢,編成三十六式的《吳式精簡太極拳》,由上海書局出版。

吳式太極拳宗師吳英華自傳

1984年11月我與馬嶽樑兩人同時被聘為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後又被中國武術學會授予中國武術協會榮譽委員。獲此榮譽的上海僅有三人,可見吳式太極拳受到了中國武術協會的高度重視。

在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下,我又煥發了青春。先後到過澳大利亞、新西蘭、香港等國家和地區進行表演,擔任了新西蘭武術協會榮譽會員。併到全國十幾個省市進行了表演,在武漢、山西、河南、丹東、廣州等處受到了熱烈的歡迎。在上海市文史館的照顧下,我過著幸福的晚年,我將不惜年老體弱,在有生之年,繼續耕耘在中國武術這片瑰麗的土地上。

吳式太極拳宗師吳英華自傳

人物生平 /吳英華[上海市文史館館員] 編輯

(1907年-1997年),吳氏太極拳宗師吳鑑泉之長女,自幼從父學太極拳,天賦、資質、悟性、均可與長兄吳公儀媲美。宗師所練的拳架柔和、大方、極其工整。宗師十六歲應上海西門子公司總裁邀請,赴上海教拳,歷任上海鑑泉太極拳社副社長、社長。為宏揚吳氏太極拳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1956年,應上海體育宮邀請出任教練,培養了許多人才。多次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召開的全國武術工作會議。1978年,上海恢復鑑泉太極拳社,吳英華任社長。1992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聘為上海市文史館館員,同年,被中國武術協會授以“中國武術協會榮譽委員”稱號。

著作 /吳英華[上海市文史館館員] 編輯

1986年,與夫馬嶽樑一起編寫《吳氏精簡太極拳》,另有《吳氏太極拳詳解》、《吳氏太極拳快拳》、《正宗吳式太極拳》等經典著作。

吳式太極拳宗師吳英華自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