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配飾文化|姑蘇藍氏抹額的前世今生'

"
"
 中國配飾文化|姑蘇藍氏抹額的前世今生

《魔道祖師》的確是劇情千篇一律的當下,一部比較清流的作品,耿美的主線是其中之一,從故事敘述和文筆手法來說,插敘回憶間或其中,情節亮點跌宕紛呈,則是另一個吸引人的優勢。即便是有所改動的《陳情令》,也保留了其中的大部分經典情景,每個人物有血有肉,即使溫晁、薛洋這樣的反面人物,也有印象深刻的表現。所以才會有,從豆瓣網4.8的分值,到後來的街巷贊論的成果,與十二時辰平分秋色。

在"忘羨"CP中,汪嘰的抹額承擔了穿針引線的重要作用,多次帶動了的魏無羨和藍湛之間的萌點互動。嚴肅持正的藍湛,本是姑蘇藍氏的最驕傲的雙壁之一,就這樣被促狹開朗的魏無羨掰彎。那麼,藍氏子弟額頭上的抹額,究竟是怎樣的存在呢?

"
 中國配飾文化|姑蘇藍氏抹額的前世今生

《魔道祖師》的確是劇情千篇一律的當下,一部比較清流的作品,耿美的主線是其中之一,從故事敘述和文筆手法來說,插敘回憶間或其中,情節亮點跌宕紛呈,則是另一個吸引人的優勢。即便是有所改動的《陳情令》,也保留了其中的大部分經典情景,每個人物有血有肉,即使溫晁、薛洋這樣的反面人物,也有印象深刻的表現。所以才會有,從豆瓣網4.8的分值,到後來的街巷贊論的成果,與十二時辰平分秋色。

在"忘羨"CP中,汪嘰的抹額承擔了穿針引線的重要作用,多次帶動了的魏無羨和藍湛之間的萌點互動。嚴肅持正的藍湛,本是姑蘇藍氏的最驕傲的雙壁之一,就這樣被促狹開朗的魏無羨掰彎。那麼,藍氏子弟額頭上的抹額,究竟是怎樣的存在呢?

 中國配飾文化|姑蘇藍氏抹額的前世今生

藍氏抹額的特殊意義

劇中這個戴在頭上的雲紋絲帶,有特別的意義。對藍氏子弟來講,抹額是非常重要的物件,它佩戴於額頭正中,象徵著藍氏的家訓"自我約束",也是姑蘇藍氏的標誌,它時刻提醒著作為藍氏的子弟門生,要謹慎從事,嚴守家規,行為雅正,言語得體。所以,每一位藍氏子弟,都要把它端端正正認真佩戴,不得隨意取下。

姑蘇藍氏的抹額,大約一指寬,與衣服顏色很搭,當然它也有不同式樣,代表身份的區別。雲紋抹額是藍氏本家血統的親眷子弟佩戴的,空白抹額則是其他弟子和外門子弟的配飾,只有藍思追是一個例外,他雖無藍氏血統,卻是含光君撫養長大,因此獲得允許,佩戴了雲紋抹額。那麼,藍氏子弟的抹額,是否還有其他特殊含義呢?

當魏無羨藍湛掉進冰洞,用它突破藍氏結界,兩人協力打死大王八,用它幫藍湛固定腿傷。魏無羨把藍氏抹額利用到了極致,開發了諸多新功能,藍湛這樣矜持的人,居然也對他聽之任之。當魏無羨扯下抹額的時候,藍湛神色是很尷尬很惱火的。

終於有一次,藍湛對魏無羨解釋說,藍氏抹額是神聖的存在,只有在自己的父母、妻兒面前可以摘下,也只有他們可以觸碰,其他人是絕不可以的。魏無羨愕然,一條抹額居然還有這麼變態的限制,就像是女聖鬥士的面具。

抹額的兩端,一頭繫著輕狂自戀、隨心所欲,墮入魔道的"夷陵老祖",另一頭繫著沉穩雅正,持正嚴謹,飄飄若仙的"含光君"。兩個完全不同性格不同經歷的人,就那麼被一條抹額牽到了一起,就像月老手中赤色的絲線,繫上即成就姻緣,永不解開,似乎不應如此,卻又順理成章。

"
 中國配飾文化|姑蘇藍氏抹額的前世今生

《魔道祖師》的確是劇情千篇一律的當下,一部比較清流的作品,耿美的主線是其中之一,從故事敘述和文筆手法來說,插敘回憶間或其中,情節亮點跌宕紛呈,則是另一個吸引人的優勢。即便是有所改動的《陳情令》,也保留了其中的大部分經典情景,每個人物有血有肉,即使溫晁、薛洋這樣的反面人物,也有印象深刻的表現。所以才會有,從豆瓣網4.8的分值,到後來的街巷贊論的成果,與十二時辰平分秋色。

在"忘羨"CP中,汪嘰的抹額承擔了穿針引線的重要作用,多次帶動了的魏無羨和藍湛之間的萌點互動。嚴肅持正的藍湛,本是姑蘇藍氏的最驕傲的雙壁之一,就這樣被促狹開朗的魏無羨掰彎。那麼,藍氏子弟額頭上的抹額,究竟是怎樣的存在呢?

 中國配飾文化|姑蘇藍氏抹額的前世今生

藍氏抹額的特殊意義

劇中這個戴在頭上的雲紋絲帶,有特別的意義。對藍氏子弟來講,抹額是非常重要的物件,它佩戴於額頭正中,象徵著藍氏的家訓"自我約束",也是姑蘇藍氏的標誌,它時刻提醒著作為藍氏的子弟門生,要謹慎從事,嚴守家規,行為雅正,言語得體。所以,每一位藍氏子弟,都要把它端端正正認真佩戴,不得隨意取下。

姑蘇藍氏的抹額,大約一指寬,與衣服顏色很搭,當然它也有不同式樣,代表身份的區別。雲紋抹額是藍氏本家血統的親眷子弟佩戴的,空白抹額則是其他弟子和外門子弟的配飾,只有藍思追是一個例外,他雖無藍氏血統,卻是含光君撫養長大,因此獲得允許,佩戴了雲紋抹額。那麼,藍氏子弟的抹額,是否還有其他特殊含義呢?

當魏無羨藍湛掉進冰洞,用它突破藍氏結界,兩人協力打死大王八,用它幫藍湛固定腿傷。魏無羨把藍氏抹額利用到了極致,開發了諸多新功能,藍湛這樣矜持的人,居然也對他聽之任之。當魏無羨扯下抹額的時候,藍湛神色是很尷尬很惱火的。

終於有一次,藍湛對魏無羨解釋說,藍氏抹額是神聖的存在,只有在自己的父母、妻兒面前可以摘下,也只有他們可以觸碰,其他人是絕不可以的。魏無羨愕然,一條抹額居然還有這麼變態的限制,就像是女聖鬥士的面具。

抹額的兩端,一頭繫著輕狂自戀、隨心所欲,墮入魔道的"夷陵老祖",另一頭繫著沉穩雅正,持正嚴謹,飄飄若仙的"含光君"。兩個完全不同性格不同經歷的人,就那麼被一條抹額牽到了一起,就像月老手中赤色的絲線,繫上即成就姻緣,永不解開,似乎不應如此,卻又順理成章。

 中國配飾文化|姑蘇藍氏抹額的前世今生

抹額是如何興起的

抹額,有很多名稱,額帶、頭箍、髮箍、眉勒、腦包,都是說的同一種東西,它屬於中國傳統服飾的組件之一,據史料記載,上古時期就出現了抹額的雛形,唐末五代的學者馬縞在《中華古今注》中記載,"昔禹王集諸侯於塗山之夕,忽大風雷震,雲中甲馬及九十一千餘人,中有服金甲及鐵甲,不被甲者以紅絹襪其首額。禹王問之,對曰:'此襪額。'"說大禹在塗山與諸侯相會時,有神人出現,很多穿了盔甲,還有不穿盔甲的神人,有紅絹戴在額上,神人告訴大禹,這叫"襪額"(襪通假抹)。

唐懿宗時翰林學士袁郊的《二儀實錄》寫道,"秦始皇至海上,有神朝,皆抹額、緋衫、大口袴。侍衛自此抹額,遂為軍容之服"。海上有神仙朝拜秦始皇,都帶著抹額,穿著紅色的衣服,大褲腿的下衣。自此之後,秦始皇的侍衛也都佩戴抹額,這個習慣後來變成軍容的禮儀標配,也是為了方便管理,對不同的部隊,設定不同的抹額顏色。

漢代時,抹額已經在北方地區廣泛使用,東漢時期重臣、學者胡廣在《續漢書·輿服志》中有一條關於抹額的註解,"北方寒冷,以貂皮暖額,附施於冠,因遂變成首飾,此即抹額之濫觴"。"這種帽子上的附加配具,使用貂皮作原料用來保暖,又叫包頭或者包帽,伶人稱為"額子"。後來演化成具有裝飾作用的配飾。

除了保暖的實用功能,抹額還用來作為標記,區別不同的團隊。據《新唐書•婁師德傳》記載,"師德諭國威信,開陳利害,虜為畏悅,後募猛士討土蕃,乃自奮,戴紅抹額應詔。"朝廷為了討伐吐蕃(青藏高原的藏族政權),宰相婁師德招募了一批武士,給他們佩戴紅色的抹額應詔,相當於一支特別的部隊。他們的紅色抹額,相信還有鼓舞士氣的作用。

唐宋時期,抹額為男子襆頭內所襯頭飾(裹頭巾),官階不同各有區別,如宋代教官用紅繡抹額,招箭班為紫繡抹額,宋代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記載,"二十餘人,皆長腳襆頭,紫繡抹額",此處佩紫繡抹額的,應當就是儀仗隊伍中的招箭班。宋末元初學者俞琰《席上腐談》中,也有抹額的記述,"以綃縛其頭,即今之抹額也。"綃,是桑蠶絲為原料製作的絲織物,縛在頭上作為抹額。

施耐庵《水滸傳》一書中,也有相關描寫,如描述扈三娘時有"金鎧輝煌鱗甲動,銀滲紅羅抹額"一句。第八十八回"顏統軍陣列混天象 宋公明夢授玄女法"中,說有一名番將衝出混天陣,"披頭散髮,黃羅抹額"。可見至少在宋代,少數民族已經有佩戴抹額的習慣,他們更加註重實用,主要作用是約束頭髮,裝飾作用尚在其次。

明代時期,抹額的使用進入鼎盛,成為額頭的傳統配飾,形制花樣也趨於繁複。有一種以絲繩結網,點綴珠花首飾,佩戴時繞頭一週繫於腦後,是抹額的變種,稱為"漁婆巾",實物在戲劇行頭上,某些角色還有存在。

清代以來,對各種日常用具的功能更加細化,在製作上也更為精湛。冬季抹額通常以絨、毛等材料製作,考究者裝綴珠翠,因中間窄兩面寬,可蓋住耳朵,防止頭部受寒,最適合老年人使用。鴛鴦為賈母縫製的就是此類,它在裝飾作用的同時,兼有禦寒保暖的作用,因此稱之為"暖額"。

另有使用名貴的獸皮做材料,如水獺、狐狸、貂鼠等製作的抹額,王熙鳳見劉姥姥時戴的那個就是這種類型,其中最高級最稀有的,是貂狐毛的獸皮暖額,稱為"貂覆額",它戴在頭上,形狀好像兔子蹲伏,因此又叫"臥兔兒"。在《紅樓夢》中,男一號賈寶玉還有一個著名的"二龍搶珠金"花式抹額,直接以金銀雕花製成,更加彰顯富貴華麗。

"
 中國配飾文化|姑蘇藍氏抹額的前世今生

《魔道祖師》的確是劇情千篇一律的當下,一部比較清流的作品,耿美的主線是其中之一,從故事敘述和文筆手法來說,插敘回憶間或其中,情節亮點跌宕紛呈,則是另一個吸引人的優勢。即便是有所改動的《陳情令》,也保留了其中的大部分經典情景,每個人物有血有肉,即使溫晁、薛洋這樣的反面人物,也有印象深刻的表現。所以才會有,從豆瓣網4.8的分值,到後來的街巷贊論的成果,與十二時辰平分秋色。

在"忘羨"CP中,汪嘰的抹額承擔了穿針引線的重要作用,多次帶動了的魏無羨和藍湛之間的萌點互動。嚴肅持正的藍湛,本是姑蘇藍氏的最驕傲的雙壁之一,就這樣被促狹開朗的魏無羨掰彎。那麼,藍氏子弟額頭上的抹額,究竟是怎樣的存在呢?

 中國配飾文化|姑蘇藍氏抹額的前世今生

藍氏抹額的特殊意義

劇中這個戴在頭上的雲紋絲帶,有特別的意義。對藍氏子弟來講,抹額是非常重要的物件,它佩戴於額頭正中,象徵著藍氏的家訓"自我約束",也是姑蘇藍氏的標誌,它時刻提醒著作為藍氏的子弟門生,要謹慎從事,嚴守家規,行為雅正,言語得體。所以,每一位藍氏子弟,都要把它端端正正認真佩戴,不得隨意取下。

姑蘇藍氏的抹額,大約一指寬,與衣服顏色很搭,當然它也有不同式樣,代表身份的區別。雲紋抹額是藍氏本家血統的親眷子弟佩戴的,空白抹額則是其他弟子和外門子弟的配飾,只有藍思追是一個例外,他雖無藍氏血統,卻是含光君撫養長大,因此獲得允許,佩戴了雲紋抹額。那麼,藍氏子弟的抹額,是否還有其他特殊含義呢?

當魏無羨藍湛掉進冰洞,用它突破藍氏結界,兩人協力打死大王八,用它幫藍湛固定腿傷。魏無羨把藍氏抹額利用到了極致,開發了諸多新功能,藍湛這樣矜持的人,居然也對他聽之任之。當魏無羨扯下抹額的時候,藍湛神色是很尷尬很惱火的。

終於有一次,藍湛對魏無羨解釋說,藍氏抹額是神聖的存在,只有在自己的父母、妻兒面前可以摘下,也只有他們可以觸碰,其他人是絕不可以的。魏無羨愕然,一條抹額居然還有這麼變態的限制,就像是女聖鬥士的面具。

抹額的兩端,一頭繫著輕狂自戀、隨心所欲,墮入魔道的"夷陵老祖",另一頭繫著沉穩雅正,持正嚴謹,飄飄若仙的"含光君"。兩個完全不同性格不同經歷的人,就那麼被一條抹額牽到了一起,就像月老手中赤色的絲線,繫上即成就姻緣,永不解開,似乎不應如此,卻又順理成章。

 中國配飾文化|姑蘇藍氏抹額的前世今生

抹額是如何興起的

抹額,有很多名稱,額帶、頭箍、髮箍、眉勒、腦包,都是說的同一種東西,它屬於中國傳統服飾的組件之一,據史料記載,上古時期就出現了抹額的雛形,唐末五代的學者馬縞在《中華古今注》中記載,"昔禹王集諸侯於塗山之夕,忽大風雷震,雲中甲馬及九十一千餘人,中有服金甲及鐵甲,不被甲者以紅絹襪其首額。禹王問之,對曰:'此襪額。'"說大禹在塗山與諸侯相會時,有神人出現,很多穿了盔甲,還有不穿盔甲的神人,有紅絹戴在額上,神人告訴大禹,這叫"襪額"(襪通假抹)。

唐懿宗時翰林學士袁郊的《二儀實錄》寫道,"秦始皇至海上,有神朝,皆抹額、緋衫、大口袴。侍衛自此抹額,遂為軍容之服"。海上有神仙朝拜秦始皇,都帶著抹額,穿著紅色的衣服,大褲腿的下衣。自此之後,秦始皇的侍衛也都佩戴抹額,這個習慣後來變成軍容的禮儀標配,也是為了方便管理,對不同的部隊,設定不同的抹額顏色。

漢代時,抹額已經在北方地區廣泛使用,東漢時期重臣、學者胡廣在《續漢書·輿服志》中有一條關於抹額的註解,"北方寒冷,以貂皮暖額,附施於冠,因遂變成首飾,此即抹額之濫觴"。"這種帽子上的附加配具,使用貂皮作原料用來保暖,又叫包頭或者包帽,伶人稱為"額子"。後來演化成具有裝飾作用的配飾。

除了保暖的實用功能,抹額還用來作為標記,區別不同的團隊。據《新唐書•婁師德傳》記載,"師德諭國威信,開陳利害,虜為畏悅,後募猛士討土蕃,乃自奮,戴紅抹額應詔。"朝廷為了討伐吐蕃(青藏高原的藏族政權),宰相婁師德招募了一批武士,給他們佩戴紅色的抹額應詔,相當於一支特別的部隊。他們的紅色抹額,相信還有鼓舞士氣的作用。

唐宋時期,抹額為男子襆頭內所襯頭飾(裹頭巾),官階不同各有區別,如宋代教官用紅繡抹額,招箭班為紫繡抹額,宋代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記載,"二十餘人,皆長腳襆頭,紫繡抹額",此處佩紫繡抹額的,應當就是儀仗隊伍中的招箭班。宋末元初學者俞琰《席上腐談》中,也有抹額的記述,"以綃縛其頭,即今之抹額也。"綃,是桑蠶絲為原料製作的絲織物,縛在頭上作為抹額。

施耐庵《水滸傳》一書中,也有相關描寫,如描述扈三娘時有"金鎧輝煌鱗甲動,銀滲紅羅抹額"一句。第八十八回"顏統軍陣列混天象 宋公明夢授玄女法"中,說有一名番將衝出混天陣,"披頭散髮,黃羅抹額"。可見至少在宋代,少數民族已經有佩戴抹額的習慣,他們更加註重實用,主要作用是約束頭髮,裝飾作用尚在其次。

明代時期,抹額的使用進入鼎盛,成為額頭的傳統配飾,形制花樣也趨於繁複。有一種以絲繩結網,點綴珠花首飾,佩戴時繞頭一週繫於腦後,是抹額的變種,稱為"漁婆巾",實物在戲劇行頭上,某些角色還有存在。

清代以來,對各種日常用具的功能更加細化,在製作上也更為精湛。冬季抹額通常以絨、毛等材料製作,考究者裝綴珠翠,因中間窄兩面寬,可蓋住耳朵,防止頭部受寒,最適合老年人使用。鴛鴦為賈母縫製的就是此類,它在裝飾作用的同時,兼有禦寒保暖的作用,因此稱之為"暖額"。

另有使用名貴的獸皮做材料,如水獺、狐狸、貂鼠等製作的抹額,王熙鳳見劉姥姥時戴的那個就是這種類型,其中最高級最稀有的,是貂狐毛的獸皮暖額,稱為"貂覆額",它戴在頭上,形狀好像兔子蹲伏,因此又叫"臥兔兒"。在《紅樓夢》中,男一號賈寶玉還有一個著名的"二龍搶珠金"花式抹額,直接以金銀雕花製成,更加彰顯富貴華麗。

 中國配飾文化|姑蘇藍氏抹額的前世今生

抹額蘊含的各種隱義

按照《陳情令》中的人設,藍氏輩出帥哥,收徒弟的時候,也對"五官不整者"拒之門外,就像金大俠筆下的逍遙派。藍氏子弟配帶抹額意為"約束自我"。先祖祖訓,只有遇到命中之人,才可以解除約束。

故事裡的魏無羨生性叛逆,幾次摘下藍湛頭上的抹額,他只知道藍氏家規古板嚴苛,想讓少言寡語的藍二公子放鬆自我,找回年輕人的純真。他對藍湛視若珍寶的抹額很感興趣,卻不知它有另一重含義——在自己所愛之人面前,便可放下約束。

所以,魏無羨扯掉藍湛抹額的那一刻,等於是為自己和藍二公子簽下了"姻緣契約"。因此,當約束解開時,藍湛最開始是火冒三丈,相處日久,他才發現,自己不知不覺間已然中了魏無羨的"毒",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水花沾抹額,旗鼓夜迎潮"。在中國的服飾文化中,抹額幾千年來逐漸演變發展,經歷了從男性軍容專屬到女性額間飾物,從武士專用標誌到人人皆可佩戴的過程,從最初的實用功能變成了純粹的裝飾用途。

抹額進入女性時代,是在明朝以後,抹額佩戴於人體最顯要的位置,必然成為女性展現針線手藝的絕佳平臺。一如既往,在抹額上經常出現的題材,有雙蝶戀花、比翼雙飛、喜鵲登枝等等,都是閨閣少女們最喜愛的圖案樣式,表達懷春思念的情愫。

還有一些圖案,為了體現主人的性格品德,譬如梅蘭竹菊等,代表了分別代表了不屈不撓的意志、淡雅脫俗的品格、清高傲骨的氣節、高尚堅貞的情操,用以託物言志,表達情操。

更有許多民俗傳統的樣式,寄託了美好的祝福和願景。比如在抹額上使用五蝠圖案的,代表五福臨門,萬事如意;繡二龍戲珠圖案的,希望風調雨順,吉祥慶豐。

到了清代,許多抹額和首飾上,會直接使用"福、祿、壽、禧、財"等吉祥文字,或者篆書等異形文字。有些抹額上,基礎圖案也會有所發揮,比如使用萬字不斷頭、風調雨順、金玉滿堂、多子多福等圖案,寄託良好的祝福。

另外,在重要的年節,特別是端午、中秋、臘八時,家裡的大人會給小孩們準備精心製作的紅抹額,讓娃娃戴在頭上,除了保暖驅寒之外,也是對孩子的美好祝願。再有,遇到重要的大喜之事,人們常常會佩戴紅色的絲帶,圍勒於額頭上,表達內心的喜悅。

"
 中國配飾文化|姑蘇藍氏抹額的前世今生

《魔道祖師》的確是劇情千篇一律的當下,一部比較清流的作品,耿美的主線是其中之一,從故事敘述和文筆手法來說,插敘回憶間或其中,情節亮點跌宕紛呈,則是另一個吸引人的優勢。即便是有所改動的《陳情令》,也保留了其中的大部分經典情景,每個人物有血有肉,即使溫晁、薛洋這樣的反面人物,也有印象深刻的表現。所以才會有,從豆瓣網4.8的分值,到後來的街巷贊論的成果,與十二時辰平分秋色。

在"忘羨"CP中,汪嘰的抹額承擔了穿針引線的重要作用,多次帶動了的魏無羨和藍湛之間的萌點互動。嚴肅持正的藍湛,本是姑蘇藍氏的最驕傲的雙壁之一,就這樣被促狹開朗的魏無羨掰彎。那麼,藍氏子弟額頭上的抹額,究竟是怎樣的存在呢?

 中國配飾文化|姑蘇藍氏抹額的前世今生

藍氏抹額的特殊意義

劇中這個戴在頭上的雲紋絲帶,有特別的意義。對藍氏子弟來講,抹額是非常重要的物件,它佩戴於額頭正中,象徵著藍氏的家訓"自我約束",也是姑蘇藍氏的標誌,它時刻提醒著作為藍氏的子弟門生,要謹慎從事,嚴守家規,行為雅正,言語得體。所以,每一位藍氏子弟,都要把它端端正正認真佩戴,不得隨意取下。

姑蘇藍氏的抹額,大約一指寬,與衣服顏色很搭,當然它也有不同式樣,代表身份的區別。雲紋抹額是藍氏本家血統的親眷子弟佩戴的,空白抹額則是其他弟子和外門子弟的配飾,只有藍思追是一個例外,他雖無藍氏血統,卻是含光君撫養長大,因此獲得允許,佩戴了雲紋抹額。那麼,藍氏子弟的抹額,是否還有其他特殊含義呢?

當魏無羨藍湛掉進冰洞,用它突破藍氏結界,兩人協力打死大王八,用它幫藍湛固定腿傷。魏無羨把藍氏抹額利用到了極致,開發了諸多新功能,藍湛這樣矜持的人,居然也對他聽之任之。當魏無羨扯下抹額的時候,藍湛神色是很尷尬很惱火的。

終於有一次,藍湛對魏無羨解釋說,藍氏抹額是神聖的存在,只有在自己的父母、妻兒面前可以摘下,也只有他們可以觸碰,其他人是絕不可以的。魏無羨愕然,一條抹額居然還有這麼變態的限制,就像是女聖鬥士的面具。

抹額的兩端,一頭繫著輕狂自戀、隨心所欲,墮入魔道的"夷陵老祖",另一頭繫著沉穩雅正,持正嚴謹,飄飄若仙的"含光君"。兩個完全不同性格不同經歷的人,就那麼被一條抹額牽到了一起,就像月老手中赤色的絲線,繫上即成就姻緣,永不解開,似乎不應如此,卻又順理成章。

 中國配飾文化|姑蘇藍氏抹額的前世今生

抹額是如何興起的

抹額,有很多名稱,額帶、頭箍、髮箍、眉勒、腦包,都是說的同一種東西,它屬於中國傳統服飾的組件之一,據史料記載,上古時期就出現了抹額的雛形,唐末五代的學者馬縞在《中華古今注》中記載,"昔禹王集諸侯於塗山之夕,忽大風雷震,雲中甲馬及九十一千餘人,中有服金甲及鐵甲,不被甲者以紅絹襪其首額。禹王問之,對曰:'此襪額。'"說大禹在塗山與諸侯相會時,有神人出現,很多穿了盔甲,還有不穿盔甲的神人,有紅絹戴在額上,神人告訴大禹,這叫"襪額"(襪通假抹)。

唐懿宗時翰林學士袁郊的《二儀實錄》寫道,"秦始皇至海上,有神朝,皆抹額、緋衫、大口袴。侍衛自此抹額,遂為軍容之服"。海上有神仙朝拜秦始皇,都帶著抹額,穿著紅色的衣服,大褲腿的下衣。自此之後,秦始皇的侍衛也都佩戴抹額,這個習慣後來變成軍容的禮儀標配,也是為了方便管理,對不同的部隊,設定不同的抹額顏色。

漢代時,抹額已經在北方地區廣泛使用,東漢時期重臣、學者胡廣在《續漢書·輿服志》中有一條關於抹額的註解,"北方寒冷,以貂皮暖額,附施於冠,因遂變成首飾,此即抹額之濫觴"。"這種帽子上的附加配具,使用貂皮作原料用來保暖,又叫包頭或者包帽,伶人稱為"額子"。後來演化成具有裝飾作用的配飾。

除了保暖的實用功能,抹額還用來作為標記,區別不同的團隊。據《新唐書•婁師德傳》記載,"師德諭國威信,開陳利害,虜為畏悅,後募猛士討土蕃,乃自奮,戴紅抹額應詔。"朝廷為了討伐吐蕃(青藏高原的藏族政權),宰相婁師德招募了一批武士,給他們佩戴紅色的抹額應詔,相當於一支特別的部隊。他們的紅色抹額,相信還有鼓舞士氣的作用。

唐宋時期,抹額為男子襆頭內所襯頭飾(裹頭巾),官階不同各有區別,如宋代教官用紅繡抹額,招箭班為紫繡抹額,宋代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記載,"二十餘人,皆長腳襆頭,紫繡抹額",此處佩紫繡抹額的,應當就是儀仗隊伍中的招箭班。宋末元初學者俞琰《席上腐談》中,也有抹額的記述,"以綃縛其頭,即今之抹額也。"綃,是桑蠶絲為原料製作的絲織物,縛在頭上作為抹額。

施耐庵《水滸傳》一書中,也有相關描寫,如描述扈三娘時有"金鎧輝煌鱗甲動,銀滲紅羅抹額"一句。第八十八回"顏統軍陣列混天象 宋公明夢授玄女法"中,說有一名番將衝出混天陣,"披頭散髮,黃羅抹額"。可見至少在宋代,少數民族已經有佩戴抹額的習慣,他們更加註重實用,主要作用是約束頭髮,裝飾作用尚在其次。

明代時期,抹額的使用進入鼎盛,成為額頭的傳統配飾,形制花樣也趨於繁複。有一種以絲繩結網,點綴珠花首飾,佩戴時繞頭一週繫於腦後,是抹額的變種,稱為"漁婆巾",實物在戲劇行頭上,某些角色還有存在。

清代以來,對各種日常用具的功能更加細化,在製作上也更為精湛。冬季抹額通常以絨、毛等材料製作,考究者裝綴珠翠,因中間窄兩面寬,可蓋住耳朵,防止頭部受寒,最適合老年人使用。鴛鴦為賈母縫製的就是此類,它在裝飾作用的同時,兼有禦寒保暖的作用,因此稱之為"暖額"。

另有使用名貴的獸皮做材料,如水獺、狐狸、貂鼠等製作的抹額,王熙鳳見劉姥姥時戴的那個就是這種類型,其中最高級最稀有的,是貂狐毛的獸皮暖額,稱為"貂覆額",它戴在頭上,形狀好像兔子蹲伏,因此又叫"臥兔兒"。在《紅樓夢》中,男一號賈寶玉還有一個著名的"二龍搶珠金"花式抹額,直接以金銀雕花製成,更加彰顯富貴華麗。

 中國配飾文化|姑蘇藍氏抹額的前世今生

抹額蘊含的各種隱義

按照《陳情令》中的人設,藍氏輩出帥哥,收徒弟的時候,也對"五官不整者"拒之門外,就像金大俠筆下的逍遙派。藍氏子弟配帶抹額意為"約束自我"。先祖祖訓,只有遇到命中之人,才可以解除約束。

故事裡的魏無羨生性叛逆,幾次摘下藍湛頭上的抹額,他只知道藍氏家規古板嚴苛,想讓少言寡語的藍二公子放鬆自我,找回年輕人的純真。他對藍湛視若珍寶的抹額很感興趣,卻不知它有另一重含義——在自己所愛之人面前,便可放下約束。

所以,魏無羨扯掉藍湛抹額的那一刻,等於是為自己和藍二公子簽下了"姻緣契約"。因此,當約束解開時,藍湛最開始是火冒三丈,相處日久,他才發現,自己不知不覺間已然中了魏無羨的"毒",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水花沾抹額,旗鼓夜迎潮"。在中國的服飾文化中,抹額幾千年來逐漸演變發展,經歷了從男性軍容專屬到女性額間飾物,從武士專用標誌到人人皆可佩戴的過程,從最初的實用功能變成了純粹的裝飾用途。

抹額進入女性時代,是在明朝以後,抹額佩戴於人體最顯要的位置,必然成為女性展現針線手藝的絕佳平臺。一如既往,在抹額上經常出現的題材,有雙蝶戀花、比翼雙飛、喜鵲登枝等等,都是閨閣少女們最喜愛的圖案樣式,表達懷春思念的情愫。

還有一些圖案,為了體現主人的性格品德,譬如梅蘭竹菊等,代表了分別代表了不屈不撓的意志、淡雅脫俗的品格、清高傲骨的氣節、高尚堅貞的情操,用以託物言志,表達情操。

更有許多民俗傳統的樣式,寄託了美好的祝福和願景。比如在抹額上使用五蝠圖案的,代表五福臨門,萬事如意;繡二龍戲珠圖案的,希望風調雨順,吉祥慶豐。

到了清代,許多抹額和首飾上,會直接使用"福、祿、壽、禧、財"等吉祥文字,或者篆書等異形文字。有些抹額上,基礎圖案也會有所發揮,比如使用萬字不斷頭、風調雨順、金玉滿堂、多子多福等圖案,寄託良好的祝福。

另外,在重要的年節,特別是端午、中秋、臘八時,家裡的大人會給小孩們準備精心製作的紅抹額,讓娃娃戴在頭上,除了保暖驅寒之外,也是對孩子的美好祝願。再有,遇到重要的大喜之事,人們常常會佩戴紅色的絲帶,圍勒於額頭上,表達內心的喜悅。

 中國配飾文化|姑蘇藍氏抹額的前世今生

抹額最終淪為炫富工具

在人類社會裡,任何一種事物的出現,最初都是為了滿足基本生理需要,後來才逐步走向財富和炫耀的終點,成為富人手中的玩物。至於明清以降,封建社會進入後半程,社會財富更加向少數人傾斜,過剩的財富用於奢華浪費,各種實用器由此蛻變成觀賞器。

抹額的最初作用,是為了約束頭髮,因為古人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是不能輕易拋棄的,曹操踐踏的村民田地,採取了"割發代首"的方式來懲罰自己,可見頭髮對古人的重要性。古代人們終生不會剪髮,用一條布包裹在頭髮上,用於"固冠",防止長髮飄散遮擋視線,影響日常勞作。

冬天來臨,北方的氣溫較南方低下,因此抹額的保暖功能,最初也是出現在北方。為了保暖,防止凍傷,人們會用一些厚實的材料,製作較大的包頭,用來抵禦凜冽的寒風。當坊間交易頻繁以後,經貿道路打通,許多皮毛和貴金屬出現在市場上,成為匠人們發揮想象力,為富貴人家制作抹額的原材料。

作為金字塔尖兒的皇族,自然也不會放過抹額,它被賦予區別階層等級的政治意義。比如清代后妃們使用的"金約",也是一種抹額,它是清代有品級的女性穿朝服時佩戴的頭飾之一。佩戴朝冠之前,她們用金約束髮,相當於髮卡的作用。金約本身鏤雕的紋飾和鑲飾的珠寶數目,以及腦後垂珠的數量,代表了等級地位的高低。

在這些食祿而肥的達官顯貴中,許多奢侈的原材料和消費品,都是抹額的一部分,雖然它們價格高昂,但是對富人們來說,並非遙不可及。額頭這個位置如此顯眼,必然會被有錢人當做炫富的戰場。

抹額發展到現代,最初的束髮、保暖功能逐漸消失,作為額頭上裝飾品的效用獲得大發展,串綴了各種配件的抹額,平添優雅氣韻,成為漢服或者禮服的上佳配飾,襯托主人的清新脫俗的氣質。

"
 中國配飾文化|姑蘇藍氏抹額的前世今生

《魔道祖師》的確是劇情千篇一律的當下,一部比較清流的作品,耿美的主線是其中之一,從故事敘述和文筆手法來說,插敘回憶間或其中,情節亮點跌宕紛呈,則是另一個吸引人的優勢。即便是有所改動的《陳情令》,也保留了其中的大部分經典情景,每個人物有血有肉,即使溫晁、薛洋這樣的反面人物,也有印象深刻的表現。所以才會有,從豆瓣網4.8的分值,到後來的街巷贊論的成果,與十二時辰平分秋色。

在"忘羨"CP中,汪嘰的抹額承擔了穿針引線的重要作用,多次帶動了的魏無羨和藍湛之間的萌點互動。嚴肅持正的藍湛,本是姑蘇藍氏的最驕傲的雙壁之一,就這樣被促狹開朗的魏無羨掰彎。那麼,藍氏子弟額頭上的抹額,究竟是怎樣的存在呢?

 中國配飾文化|姑蘇藍氏抹額的前世今生

藍氏抹額的特殊意義

劇中這個戴在頭上的雲紋絲帶,有特別的意義。對藍氏子弟來講,抹額是非常重要的物件,它佩戴於額頭正中,象徵著藍氏的家訓"自我約束",也是姑蘇藍氏的標誌,它時刻提醒著作為藍氏的子弟門生,要謹慎從事,嚴守家規,行為雅正,言語得體。所以,每一位藍氏子弟,都要把它端端正正認真佩戴,不得隨意取下。

姑蘇藍氏的抹額,大約一指寬,與衣服顏色很搭,當然它也有不同式樣,代表身份的區別。雲紋抹額是藍氏本家血統的親眷子弟佩戴的,空白抹額則是其他弟子和外門子弟的配飾,只有藍思追是一個例外,他雖無藍氏血統,卻是含光君撫養長大,因此獲得允許,佩戴了雲紋抹額。那麼,藍氏子弟的抹額,是否還有其他特殊含義呢?

當魏無羨藍湛掉進冰洞,用它突破藍氏結界,兩人協力打死大王八,用它幫藍湛固定腿傷。魏無羨把藍氏抹額利用到了極致,開發了諸多新功能,藍湛這樣矜持的人,居然也對他聽之任之。當魏無羨扯下抹額的時候,藍湛神色是很尷尬很惱火的。

終於有一次,藍湛對魏無羨解釋說,藍氏抹額是神聖的存在,只有在自己的父母、妻兒面前可以摘下,也只有他們可以觸碰,其他人是絕不可以的。魏無羨愕然,一條抹額居然還有這麼變態的限制,就像是女聖鬥士的面具。

抹額的兩端,一頭繫著輕狂自戀、隨心所欲,墮入魔道的"夷陵老祖",另一頭繫著沉穩雅正,持正嚴謹,飄飄若仙的"含光君"。兩個完全不同性格不同經歷的人,就那麼被一條抹額牽到了一起,就像月老手中赤色的絲線,繫上即成就姻緣,永不解開,似乎不應如此,卻又順理成章。

 中國配飾文化|姑蘇藍氏抹額的前世今生

抹額是如何興起的

抹額,有很多名稱,額帶、頭箍、髮箍、眉勒、腦包,都是說的同一種東西,它屬於中國傳統服飾的組件之一,據史料記載,上古時期就出現了抹額的雛形,唐末五代的學者馬縞在《中華古今注》中記載,"昔禹王集諸侯於塗山之夕,忽大風雷震,雲中甲馬及九十一千餘人,中有服金甲及鐵甲,不被甲者以紅絹襪其首額。禹王問之,對曰:'此襪額。'"說大禹在塗山與諸侯相會時,有神人出現,很多穿了盔甲,還有不穿盔甲的神人,有紅絹戴在額上,神人告訴大禹,這叫"襪額"(襪通假抹)。

唐懿宗時翰林學士袁郊的《二儀實錄》寫道,"秦始皇至海上,有神朝,皆抹額、緋衫、大口袴。侍衛自此抹額,遂為軍容之服"。海上有神仙朝拜秦始皇,都帶著抹額,穿著紅色的衣服,大褲腿的下衣。自此之後,秦始皇的侍衛也都佩戴抹額,這個習慣後來變成軍容的禮儀標配,也是為了方便管理,對不同的部隊,設定不同的抹額顏色。

漢代時,抹額已經在北方地區廣泛使用,東漢時期重臣、學者胡廣在《續漢書·輿服志》中有一條關於抹額的註解,"北方寒冷,以貂皮暖額,附施於冠,因遂變成首飾,此即抹額之濫觴"。"這種帽子上的附加配具,使用貂皮作原料用來保暖,又叫包頭或者包帽,伶人稱為"額子"。後來演化成具有裝飾作用的配飾。

除了保暖的實用功能,抹額還用來作為標記,區別不同的團隊。據《新唐書•婁師德傳》記載,"師德諭國威信,開陳利害,虜為畏悅,後募猛士討土蕃,乃自奮,戴紅抹額應詔。"朝廷為了討伐吐蕃(青藏高原的藏族政權),宰相婁師德招募了一批武士,給他們佩戴紅色的抹額應詔,相當於一支特別的部隊。他們的紅色抹額,相信還有鼓舞士氣的作用。

唐宋時期,抹額為男子襆頭內所襯頭飾(裹頭巾),官階不同各有區別,如宋代教官用紅繡抹額,招箭班為紫繡抹額,宋代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記載,"二十餘人,皆長腳襆頭,紫繡抹額",此處佩紫繡抹額的,應當就是儀仗隊伍中的招箭班。宋末元初學者俞琰《席上腐談》中,也有抹額的記述,"以綃縛其頭,即今之抹額也。"綃,是桑蠶絲為原料製作的絲織物,縛在頭上作為抹額。

施耐庵《水滸傳》一書中,也有相關描寫,如描述扈三娘時有"金鎧輝煌鱗甲動,銀滲紅羅抹額"一句。第八十八回"顏統軍陣列混天象 宋公明夢授玄女法"中,說有一名番將衝出混天陣,"披頭散髮,黃羅抹額"。可見至少在宋代,少數民族已經有佩戴抹額的習慣,他們更加註重實用,主要作用是約束頭髮,裝飾作用尚在其次。

明代時期,抹額的使用進入鼎盛,成為額頭的傳統配飾,形制花樣也趨於繁複。有一種以絲繩結網,點綴珠花首飾,佩戴時繞頭一週繫於腦後,是抹額的變種,稱為"漁婆巾",實物在戲劇行頭上,某些角色還有存在。

清代以來,對各種日常用具的功能更加細化,在製作上也更為精湛。冬季抹額通常以絨、毛等材料製作,考究者裝綴珠翠,因中間窄兩面寬,可蓋住耳朵,防止頭部受寒,最適合老年人使用。鴛鴦為賈母縫製的就是此類,它在裝飾作用的同時,兼有禦寒保暖的作用,因此稱之為"暖額"。

另有使用名貴的獸皮做材料,如水獺、狐狸、貂鼠等製作的抹額,王熙鳳見劉姥姥時戴的那個就是這種類型,其中最高級最稀有的,是貂狐毛的獸皮暖額,稱為"貂覆額",它戴在頭上,形狀好像兔子蹲伏,因此又叫"臥兔兒"。在《紅樓夢》中,男一號賈寶玉還有一個著名的"二龍搶珠金"花式抹額,直接以金銀雕花製成,更加彰顯富貴華麗。

 中國配飾文化|姑蘇藍氏抹額的前世今生

抹額蘊含的各種隱義

按照《陳情令》中的人設,藍氏輩出帥哥,收徒弟的時候,也對"五官不整者"拒之門外,就像金大俠筆下的逍遙派。藍氏子弟配帶抹額意為"約束自我"。先祖祖訓,只有遇到命中之人,才可以解除約束。

故事裡的魏無羨生性叛逆,幾次摘下藍湛頭上的抹額,他只知道藍氏家規古板嚴苛,想讓少言寡語的藍二公子放鬆自我,找回年輕人的純真。他對藍湛視若珍寶的抹額很感興趣,卻不知它有另一重含義——在自己所愛之人面前,便可放下約束。

所以,魏無羨扯掉藍湛抹額的那一刻,等於是為自己和藍二公子簽下了"姻緣契約"。因此,當約束解開時,藍湛最開始是火冒三丈,相處日久,他才發現,自己不知不覺間已然中了魏無羨的"毒",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水花沾抹額,旗鼓夜迎潮"。在中國的服飾文化中,抹額幾千年來逐漸演變發展,經歷了從男性軍容專屬到女性額間飾物,從武士專用標誌到人人皆可佩戴的過程,從最初的實用功能變成了純粹的裝飾用途。

抹額進入女性時代,是在明朝以後,抹額佩戴於人體最顯要的位置,必然成為女性展現針線手藝的絕佳平臺。一如既往,在抹額上經常出現的題材,有雙蝶戀花、比翼雙飛、喜鵲登枝等等,都是閨閣少女們最喜愛的圖案樣式,表達懷春思念的情愫。

還有一些圖案,為了體現主人的性格品德,譬如梅蘭竹菊等,代表了分別代表了不屈不撓的意志、淡雅脫俗的品格、清高傲骨的氣節、高尚堅貞的情操,用以託物言志,表達情操。

更有許多民俗傳統的樣式,寄託了美好的祝福和願景。比如在抹額上使用五蝠圖案的,代表五福臨門,萬事如意;繡二龍戲珠圖案的,希望風調雨順,吉祥慶豐。

到了清代,許多抹額和首飾上,會直接使用"福、祿、壽、禧、財"等吉祥文字,或者篆書等異形文字。有些抹額上,基礎圖案也會有所發揮,比如使用萬字不斷頭、風調雨順、金玉滿堂、多子多福等圖案,寄託良好的祝福。

另外,在重要的年節,特別是端午、中秋、臘八時,家裡的大人會給小孩們準備精心製作的紅抹額,讓娃娃戴在頭上,除了保暖驅寒之外,也是對孩子的美好祝願。再有,遇到重要的大喜之事,人們常常會佩戴紅色的絲帶,圍勒於額頭上,表達內心的喜悅。

 中國配飾文化|姑蘇藍氏抹額的前世今生

抹額最終淪為炫富工具

在人類社會裡,任何一種事物的出現,最初都是為了滿足基本生理需要,後來才逐步走向財富和炫耀的終點,成為富人手中的玩物。至於明清以降,封建社會進入後半程,社會財富更加向少數人傾斜,過剩的財富用於奢華浪費,各種實用器由此蛻變成觀賞器。

抹額的最初作用,是為了約束頭髮,因為古人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是不能輕易拋棄的,曹操踐踏的村民田地,採取了"割發代首"的方式來懲罰自己,可見頭髮對古人的重要性。古代人們終生不會剪髮,用一條布包裹在頭髮上,用於"固冠",防止長髮飄散遮擋視線,影響日常勞作。

冬天來臨,北方的氣溫較南方低下,因此抹額的保暖功能,最初也是出現在北方。為了保暖,防止凍傷,人們會用一些厚實的材料,製作較大的包頭,用來抵禦凜冽的寒風。當坊間交易頻繁以後,經貿道路打通,許多皮毛和貴金屬出現在市場上,成為匠人們發揮想象力,為富貴人家制作抹額的原材料。

作為金字塔尖兒的皇族,自然也不會放過抹額,它被賦予區別階層等級的政治意義。比如清代后妃們使用的"金約",也是一種抹額,它是清代有品級的女性穿朝服時佩戴的頭飾之一。佩戴朝冠之前,她們用金約束髮,相當於髮卡的作用。金約本身鏤雕的紋飾和鑲飾的珠寶數目,以及腦後垂珠的數量,代表了等級地位的高低。

在這些食祿而肥的達官顯貴中,許多奢侈的原材料和消費品,都是抹額的一部分,雖然它們價格高昂,但是對富人們來說,並非遙不可及。額頭這個位置如此顯眼,必然會被有錢人當做炫富的戰場。

抹額發展到現代,最初的束髮、保暖功能逐漸消失,作為額頭上裝飾品的效用獲得大發展,串綴了各種配件的抹額,平添優雅氣韻,成為漢服或者禮服的上佳配飾,襯托主人的清新脫俗的氣質。

 中國配飾文化|姑蘇藍氏抹額的前世今生

(圖文資料來源:互聯網公眾網絡,侵權即刪)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