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口縣,隸屬於江西省九江市,始建於南唐(公元950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建縣史。地處江西省北部,九江市東部,長江中下游南岸,江西、安徽、湖北三省交界點。因長江與鄱陽湖唯一交匯口而得名,中國第一大(長)河流(長江)與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在此匯合。同時湖口縣也是長江下游的起點線,湖口縣至長江入海口為長江下游。湖口縣東臨彭澤縣,南接都昌縣,西與濂溪區、九江縣、廬山市隔鄱陽湖相望,北與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襟長江為界。湖口縣是“江西水上北大門”,襟江傍湖,水運發達。素有:“江湖鎖鑰、三省通衢”;“鞋山鎮鄱湖、雙鍾勝帝都”;“江湖都會,水陸通津”之美稱。

湖口縣是中國著名的旅遊名縣,主要著名旅遊景點有“石鐘山”、“鞋山”、“鄱陽湖”等。鄱陽湖與長江交匯處水分清濁兩色,蔚為壯觀。作為廬山風景區的組成部分,石鐘山、鞋山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湖口縣境內丘陵起伏,港汊縱橫,水域寬廣,江湖交錯,土地肥沃,氣候溼潤,物產豐富,屬於江南丘陵地形地貌,農業漁業發達,水鄉特色濃郁,是“江南魚米之鄉”。

湖口縣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江西省戲曲之鄉”,歷來是人文薈萃之地。青陽腔、彈腔、饒河戲、文曲戲、採茶戲、黃梅戲、木偶戲等七大戲曲劇種至今廣為傳唱,地方特色戲曲文化經久不衰。

湖口縣~江湖之戀 △

下面讓我們沿著石鐘山的景點,探詢千百年來在石鐘山留下的遺蹟和流傳的故事,領略湖口歷代官員為政以德的內涵、堅貞不屈的道德操守和清濁分明的立身之道。

"

湖口縣,隸屬於江西省九江市,始建於南唐(公元950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建縣史。地處江西省北部,九江市東部,長江中下游南岸,江西、安徽、湖北三省交界點。因長江與鄱陽湖唯一交匯口而得名,中國第一大(長)河流(長江)與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在此匯合。同時湖口縣也是長江下游的起點線,湖口縣至長江入海口為長江下游。湖口縣東臨彭澤縣,南接都昌縣,西與濂溪區、九江縣、廬山市隔鄱陽湖相望,北與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襟長江為界。湖口縣是“江西水上北大門”,襟江傍湖,水運發達。素有:“江湖鎖鑰、三省通衢”;“鞋山鎮鄱湖、雙鍾勝帝都”;“江湖都會,水陸通津”之美稱。

湖口縣是中國著名的旅遊名縣,主要著名旅遊景點有“石鐘山”、“鞋山”、“鄱陽湖”等。鄱陽湖與長江交匯處水分清濁兩色,蔚為壯觀。作為廬山風景區的組成部分,石鐘山、鞋山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湖口縣境內丘陵起伏,港汊縱橫,水域寬廣,江湖交錯,土地肥沃,氣候溼潤,物產豐富,屬於江南丘陵地形地貌,農業漁業發達,水鄉特色濃郁,是“江南魚米之鄉”。

湖口縣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江西省戲曲之鄉”,歷來是人文薈萃之地。青陽腔、彈腔、饒河戲、文曲戲、採茶戲、黃梅戲、木偶戲等七大戲曲劇種至今廣為傳唱,地方特色戲曲文化經久不衰。

湖口縣~江湖之戀 △

下面讓我們沿著石鐘山的景點,探詢千百年來在石鐘山留下的遺蹟和流傳的故事,領略湖口歷代官員為政以德的內涵、堅貞不屈的道德操守和清濁分明的立身之道。

湖口的“前世今生”!簡直是掌上縣誌,看了這個才真正瞭解湖口

石鐘山


石鐘山位於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長江與鄱陽湖交匯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素有“中國千古奇音第一山”之稱。

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曾夜泊山下,並撰《石鐘山記》,對酈道元和唐李渤對石山發出洪鐘般的聲響提出了質疑,考察後得出“古之人不餘欺也”的結論。

扼江控湖的石鐘山引來歷朝歷代眾多大家名流、文壇巨匠駐足於此,留下了大量的詩詞歌賦、金石銘文、長短楹聯。特別是蘇軾夜察石鐘山留下名聞天下的《石鐘山記》,吸引著後人們尋跡而至。

近年來,我縣挖掘風景名勝區石鐘山所蘊涵的廉勤文化,並巧妙地融合到景區景點中,對參觀的遊客起到正面教育引導作用。

"

湖口縣,隸屬於江西省九江市,始建於南唐(公元950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建縣史。地處江西省北部,九江市東部,長江中下游南岸,江西、安徽、湖北三省交界點。因長江與鄱陽湖唯一交匯口而得名,中國第一大(長)河流(長江)與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在此匯合。同時湖口縣也是長江下游的起點線,湖口縣至長江入海口為長江下游。湖口縣東臨彭澤縣,南接都昌縣,西與濂溪區、九江縣、廬山市隔鄱陽湖相望,北與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襟長江為界。湖口縣是“江西水上北大門”,襟江傍湖,水運發達。素有:“江湖鎖鑰、三省通衢”;“鞋山鎮鄱湖、雙鍾勝帝都”;“江湖都會,水陸通津”之美稱。

湖口縣是中國著名的旅遊名縣,主要著名旅遊景點有“石鐘山”、“鞋山”、“鄱陽湖”等。鄱陽湖與長江交匯處水分清濁兩色,蔚為壯觀。作為廬山風景區的組成部分,石鐘山、鞋山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湖口縣境內丘陵起伏,港汊縱橫,水域寬廣,江湖交錯,土地肥沃,氣候溼潤,物產豐富,屬於江南丘陵地形地貌,農業漁業發達,水鄉特色濃郁,是“江南魚米之鄉”。

湖口縣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江西省戲曲之鄉”,歷來是人文薈萃之地。青陽腔、彈腔、饒河戲、文曲戲、採茶戲、黃梅戲、木偶戲等七大戲曲劇種至今廣為傳唱,地方特色戲曲文化經久不衰。

湖口縣~江湖之戀 △

下面讓我們沿著石鐘山的景點,探詢千百年來在石鐘山留下的遺蹟和流傳的故事,領略湖口歷代官員為政以德的內涵、堅貞不屈的道德操守和清濁分明的立身之道。

湖口的“前世今生”!簡直是掌上縣誌,看了這個才真正瞭解湖口

石鐘山


石鐘山位於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長江與鄱陽湖交匯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素有“中國千古奇音第一山”之稱。

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曾夜泊山下,並撰《石鐘山記》,對酈道元和唐李渤對石山發出洪鐘般的聲響提出了質疑,考察後得出“古之人不餘欺也”的結論。

扼江控湖的石鐘山引來歷朝歷代眾多大家名流、文壇巨匠駐足於此,留下了大量的詩詞歌賦、金石銘文、長短楹聯。特別是蘇軾夜察石鐘山留下名聞天下的《石鐘山記》,吸引著後人們尋跡而至。

近年來,我縣挖掘風景名勝區石鐘山所蘊涵的廉勤文化,並巧妙地融合到景區景點中,對參觀的遊客起到正面教育引導作用。

湖口的“前世今生”!簡直是掌上縣誌,看了這個才真正瞭解湖口

江湖兩色

江湖兩色 ,位於石鐘山附近水域(鄱陽湖口),長江與鄱陽湖在此交匯融合。左側長江水呈黃褐色,右側鄱陽湖水顯清綠色。兩水交匯,清濁分明,堪稱奇觀。

根據該景點的特色,湖口縣紀委創作了一個廉政公益廣告,廣告詞:“面對誘惑,如江湖二水,清濁分明;拒絕貪腐,如砥浪磐石,堅定不移;清廉美譽,如悠遠長鍾,聲名遠播。”

"

湖口縣,隸屬於江西省九江市,始建於南唐(公元950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建縣史。地處江西省北部,九江市東部,長江中下游南岸,江西、安徽、湖北三省交界點。因長江與鄱陽湖唯一交匯口而得名,中國第一大(長)河流(長江)與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在此匯合。同時湖口縣也是長江下游的起點線,湖口縣至長江入海口為長江下游。湖口縣東臨彭澤縣,南接都昌縣,西與濂溪區、九江縣、廬山市隔鄱陽湖相望,北與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襟長江為界。湖口縣是“江西水上北大門”,襟江傍湖,水運發達。素有:“江湖鎖鑰、三省通衢”;“鞋山鎮鄱湖、雙鍾勝帝都”;“江湖都會,水陸通津”之美稱。

湖口縣是中國著名的旅遊名縣,主要著名旅遊景點有“石鐘山”、“鞋山”、“鄱陽湖”等。鄱陽湖與長江交匯處水分清濁兩色,蔚為壯觀。作為廬山風景區的組成部分,石鐘山、鞋山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湖口縣境內丘陵起伏,港汊縱橫,水域寬廣,江湖交錯,土地肥沃,氣候溼潤,物產豐富,屬於江南丘陵地形地貌,農業漁業發達,水鄉特色濃郁,是“江南魚米之鄉”。

湖口縣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江西省戲曲之鄉”,歷來是人文薈萃之地。青陽腔、彈腔、饒河戲、文曲戲、採茶戲、黃梅戲、木偶戲等七大戲曲劇種至今廣為傳唱,地方特色戲曲文化經久不衰。

湖口縣~江湖之戀 △

下面讓我們沿著石鐘山的景點,探詢千百年來在石鐘山留下的遺蹟和流傳的故事,領略湖口歷代官員為政以德的內涵、堅貞不屈的道德操守和清濁分明的立身之道。

湖口的“前世今生”!簡直是掌上縣誌,看了這個才真正瞭解湖口

石鐘山


石鐘山位於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長江與鄱陽湖交匯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素有“中國千古奇音第一山”之稱。

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曾夜泊山下,並撰《石鐘山記》,對酈道元和唐李渤對石山發出洪鐘般的聲響提出了質疑,考察後得出“古之人不餘欺也”的結論。

扼江控湖的石鐘山引來歷朝歷代眾多大家名流、文壇巨匠駐足於此,留下了大量的詩詞歌賦、金石銘文、長短楹聯。特別是蘇軾夜察石鐘山留下名聞天下的《石鐘山記》,吸引著後人們尋跡而至。

近年來,我縣挖掘風景名勝區石鐘山所蘊涵的廉勤文化,並巧妙地融合到景區景點中,對參觀的遊客起到正面教育引導作用。

湖口的“前世今生”!簡直是掌上縣誌,看了這個才真正瞭解湖口

江湖兩色

江湖兩色 ,位於石鐘山附近水域(鄱陽湖口),長江與鄱陽湖在此交匯融合。左側長江水呈黃褐色,右側鄱陽湖水顯清綠色。兩水交匯,清濁分明,堪稱奇觀。

根據該景點的特色,湖口縣紀委創作了一個廉政公益廣告,廣告詞:“面對誘惑,如江湖二水,清濁分明;拒絕貪腐,如砥浪磐石,堅定不移;清廉美譽,如悠遠長鍾,聲名遠播。”

湖口的“前世今生”!簡直是掌上縣誌,看了這個才真正瞭解湖口

懷蘇亭


懷蘇亭是為紀念蘇軾而建,背面拓鐫清書法家翁方綱手書蘇軾《石鐘山記》。如果說蘇軾賦予了石鐘山“靈魂”,而彭玉麟則給予了石鐘山“重生”。自唐初到清末,石鐘山曾有古建築約50餘處,後毀於古、近代的歷次戰火,較有名的如朱元璋與陳友諒之戰、太平軍與湘軍之戰,現存的古建築群主要由清末湘軍將領彭玉麟主持重新修建。

"

湖口縣,隸屬於江西省九江市,始建於南唐(公元950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建縣史。地處江西省北部,九江市東部,長江中下游南岸,江西、安徽、湖北三省交界點。因長江與鄱陽湖唯一交匯口而得名,中國第一大(長)河流(長江)與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在此匯合。同時湖口縣也是長江下游的起點線,湖口縣至長江入海口為長江下游。湖口縣東臨彭澤縣,南接都昌縣,西與濂溪區、九江縣、廬山市隔鄱陽湖相望,北與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襟長江為界。湖口縣是“江西水上北大門”,襟江傍湖,水運發達。素有:“江湖鎖鑰、三省通衢”;“鞋山鎮鄱湖、雙鍾勝帝都”;“江湖都會,水陸通津”之美稱。

湖口縣是中國著名的旅遊名縣,主要著名旅遊景點有“石鐘山”、“鞋山”、“鄱陽湖”等。鄱陽湖與長江交匯處水分清濁兩色,蔚為壯觀。作為廬山風景區的組成部分,石鐘山、鞋山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湖口縣境內丘陵起伏,港汊縱橫,水域寬廣,江湖交錯,土地肥沃,氣候溼潤,物產豐富,屬於江南丘陵地形地貌,農業漁業發達,水鄉特色濃郁,是“江南魚米之鄉”。

湖口縣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江西省戲曲之鄉”,歷來是人文薈萃之地。青陽腔、彈腔、饒河戲、文曲戲、採茶戲、黃梅戲、木偶戲等七大戲曲劇種至今廣為傳唱,地方特色戲曲文化經久不衰。

湖口縣~江湖之戀 △

下面讓我們沿著石鐘山的景點,探詢千百年來在石鐘山留下的遺蹟和流傳的故事,領略湖口歷代官員為政以德的內涵、堅貞不屈的道德操守和清濁分明的立身之道。

湖口的“前世今生”!簡直是掌上縣誌,看了這個才真正瞭解湖口

石鐘山


石鐘山位於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長江與鄱陽湖交匯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素有“中國千古奇音第一山”之稱。

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曾夜泊山下,並撰《石鐘山記》,對酈道元和唐李渤對石山發出洪鐘般的聲響提出了質疑,考察後得出“古之人不餘欺也”的結論。

扼江控湖的石鐘山引來歷朝歷代眾多大家名流、文壇巨匠駐足於此,留下了大量的詩詞歌賦、金石銘文、長短楹聯。特別是蘇軾夜察石鐘山留下名聞天下的《石鐘山記》,吸引著後人們尋跡而至。

近年來,我縣挖掘風景名勝區石鐘山所蘊涵的廉勤文化,並巧妙地融合到景區景點中,對參觀的遊客起到正面教育引導作用。

湖口的“前世今生”!簡直是掌上縣誌,看了這個才真正瞭解湖口

江湖兩色

江湖兩色 ,位於石鐘山附近水域(鄱陽湖口),長江與鄱陽湖在此交匯融合。左側長江水呈黃褐色,右側鄱陽湖水顯清綠色。兩水交匯,清濁分明,堪稱奇觀。

根據該景點的特色,湖口縣紀委創作了一個廉政公益廣告,廣告詞:“面對誘惑,如江湖二水,清濁分明;拒絕貪腐,如砥浪磐石,堅定不移;清廉美譽,如悠遠長鍾,聲名遠播。”

湖口的“前世今生”!簡直是掌上縣誌,看了這個才真正瞭解湖口

懷蘇亭


懷蘇亭是為紀念蘇軾而建,背面拓鐫清書法家翁方綱手書蘇軾《石鐘山記》。如果說蘇軾賦予了石鐘山“靈魂”,而彭玉麟則給予了石鐘山“重生”。自唐初到清末,石鐘山曾有古建築約50餘處,後毀於古、近代的歷次戰火,較有名的如朱元璋與陳友諒之戰、太平軍與湘軍之戰,現存的古建築群主要由清末湘軍將領彭玉麟主持重新修建。

湖口的“前世今生”!簡直是掌上縣誌,看了這個才真正瞭解湖口

彭玉麟


彭玉麟與曾國藩、左宗棠並稱晚清三傑,官至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書,封一等輕車都尉。他被稱為“三不要”將軍(不要錢、不要官、不要命),一生不慕名利、不避權貴、不治私產、六辭高官,在權貴當道、腐敗之極的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年間,成為了一個罕見的清廉、正直、淡泊、重情重義的名臣。太平天國運動後,彭玉麟留防湖口,前後十八年,在石鐘山留下了石鍾亭、昭忠祠、報慈禪林、浣香別墅、坡仙樓等眾多的不可磨滅的歷史遺蹟。

"

湖口縣,隸屬於江西省九江市,始建於南唐(公元950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建縣史。地處江西省北部,九江市東部,長江中下游南岸,江西、安徽、湖北三省交界點。因長江與鄱陽湖唯一交匯口而得名,中國第一大(長)河流(長江)與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在此匯合。同時湖口縣也是長江下游的起點線,湖口縣至長江入海口為長江下游。湖口縣東臨彭澤縣,南接都昌縣,西與濂溪區、九江縣、廬山市隔鄱陽湖相望,北與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襟長江為界。湖口縣是“江西水上北大門”,襟江傍湖,水運發達。素有:“江湖鎖鑰、三省通衢”;“鞋山鎮鄱湖、雙鍾勝帝都”;“江湖都會,水陸通津”之美稱。

湖口縣是中國著名的旅遊名縣,主要著名旅遊景點有“石鐘山”、“鞋山”、“鄱陽湖”等。鄱陽湖與長江交匯處水分清濁兩色,蔚為壯觀。作為廬山風景區的組成部分,石鐘山、鞋山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湖口縣境內丘陵起伏,港汊縱橫,水域寬廣,江湖交錯,土地肥沃,氣候溼潤,物產豐富,屬於江南丘陵地形地貌,農業漁業發達,水鄉特色濃郁,是“江南魚米之鄉”。

湖口縣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江西省戲曲之鄉”,歷來是人文薈萃之地。青陽腔、彈腔、饒河戲、文曲戲、採茶戲、黃梅戲、木偶戲等七大戲曲劇種至今廣為傳唱,地方特色戲曲文化經久不衰。

湖口縣~江湖之戀 △

下面讓我們沿著石鐘山的景點,探詢千百年來在石鐘山留下的遺蹟和流傳的故事,領略湖口歷代官員為政以德的內涵、堅貞不屈的道德操守和清濁分明的立身之道。

湖口的“前世今生”!簡直是掌上縣誌,看了這個才真正瞭解湖口

石鐘山


石鐘山位於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長江與鄱陽湖交匯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素有“中國千古奇音第一山”之稱。

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曾夜泊山下,並撰《石鐘山記》,對酈道元和唐李渤對石山發出洪鐘般的聲響提出了質疑,考察後得出“古之人不餘欺也”的結論。

扼江控湖的石鐘山引來歷朝歷代眾多大家名流、文壇巨匠駐足於此,留下了大量的詩詞歌賦、金石銘文、長短楹聯。特別是蘇軾夜察石鐘山留下名聞天下的《石鐘山記》,吸引著後人們尋跡而至。

近年來,我縣挖掘風景名勝區石鐘山所蘊涵的廉勤文化,並巧妙地融合到景區景點中,對參觀的遊客起到正面教育引導作用。

湖口的“前世今生”!簡直是掌上縣誌,看了這個才真正瞭解湖口

江湖兩色

江湖兩色 ,位於石鐘山附近水域(鄱陽湖口),長江與鄱陽湖在此交匯融合。左側長江水呈黃褐色,右側鄱陽湖水顯清綠色。兩水交匯,清濁分明,堪稱奇觀。

根據該景點的特色,湖口縣紀委創作了一個廉政公益廣告,廣告詞:“面對誘惑,如江湖二水,清濁分明;拒絕貪腐,如砥浪磐石,堅定不移;清廉美譽,如悠遠長鍾,聲名遠播。”

湖口的“前世今生”!簡直是掌上縣誌,看了這個才真正瞭解湖口

懷蘇亭


懷蘇亭是為紀念蘇軾而建,背面拓鐫清書法家翁方綱手書蘇軾《石鐘山記》。如果說蘇軾賦予了石鐘山“靈魂”,而彭玉麟則給予了石鐘山“重生”。自唐初到清末,石鐘山曾有古建築約50餘處,後毀於古、近代的歷次戰火,較有名的如朱元璋與陳友諒之戰、太平軍與湘軍之戰,現存的古建築群主要由清末湘軍將領彭玉麟主持重新修建。

湖口的“前世今生”!簡直是掌上縣誌,看了這個才真正瞭解湖口

彭玉麟


彭玉麟與曾國藩、左宗棠並稱晚清三傑,官至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書,封一等輕車都尉。他被稱為“三不要”將軍(不要錢、不要官、不要命),一生不慕名利、不避權貴、不治私產、六辭高官,在權貴當道、腐敗之極的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年間,成為了一個罕見的清廉、正直、淡泊、重情重義的名臣。太平天國運動後,彭玉麟留防湖口,前後十八年,在石鐘山留下了石鍾亭、昭忠祠、報慈禪林、浣香別墅、坡仙樓等眾多的不可磨滅的歷史遺蹟。

湖口的“前世今生”!簡直是掌上縣誌,看了這個才真正瞭解湖口

“清、慎、勤”石刻


拾級而上,直至盡頭,映入眼簾的是紫雲廊,“清、慎、勤”三字刻在紫雲廊中斷的石頭上,是民國時期湖口的首任縣長蕭幹(湖南人)題寫。這三個字意味深邃,其申敘的是人事至理,點讚的是公序良俗,是為官者的箴言。意指從政為官者,要以清為本、以慎為要、以勤為先,清則風正、慎則久遠、勤則興旺,做到為政清廉,謙虛謹慎,勤政為民方為一個好官。

"

湖口縣,隸屬於江西省九江市,始建於南唐(公元950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建縣史。地處江西省北部,九江市東部,長江中下游南岸,江西、安徽、湖北三省交界點。因長江與鄱陽湖唯一交匯口而得名,中國第一大(長)河流(長江)與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在此匯合。同時湖口縣也是長江下游的起點線,湖口縣至長江入海口為長江下游。湖口縣東臨彭澤縣,南接都昌縣,西與濂溪區、九江縣、廬山市隔鄱陽湖相望,北與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襟長江為界。湖口縣是“江西水上北大門”,襟江傍湖,水運發達。素有:“江湖鎖鑰、三省通衢”;“鞋山鎮鄱湖、雙鍾勝帝都”;“江湖都會,水陸通津”之美稱。

湖口縣是中國著名的旅遊名縣,主要著名旅遊景點有“石鐘山”、“鞋山”、“鄱陽湖”等。鄱陽湖與長江交匯處水分清濁兩色,蔚為壯觀。作為廬山風景區的組成部分,石鐘山、鞋山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湖口縣境內丘陵起伏,港汊縱橫,水域寬廣,江湖交錯,土地肥沃,氣候溼潤,物產豐富,屬於江南丘陵地形地貌,農業漁業發達,水鄉特色濃郁,是“江南魚米之鄉”。

湖口縣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江西省戲曲之鄉”,歷來是人文薈萃之地。青陽腔、彈腔、饒河戲、文曲戲、採茶戲、黃梅戲、木偶戲等七大戲曲劇種至今廣為傳唱,地方特色戲曲文化經久不衰。

湖口縣~江湖之戀 △

下面讓我們沿著石鐘山的景點,探詢千百年來在石鐘山留下的遺蹟和流傳的故事,領略湖口歷代官員為政以德的內涵、堅貞不屈的道德操守和清濁分明的立身之道。

湖口的“前世今生”!簡直是掌上縣誌,看了這個才真正瞭解湖口

石鐘山


石鐘山位於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長江與鄱陽湖交匯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素有“中國千古奇音第一山”之稱。

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曾夜泊山下,並撰《石鐘山記》,對酈道元和唐李渤對石山發出洪鐘般的聲響提出了質疑,考察後得出“古之人不餘欺也”的結論。

扼江控湖的石鐘山引來歷朝歷代眾多大家名流、文壇巨匠駐足於此,留下了大量的詩詞歌賦、金石銘文、長短楹聯。特別是蘇軾夜察石鐘山留下名聞天下的《石鐘山記》,吸引著後人們尋跡而至。

近年來,我縣挖掘風景名勝區石鐘山所蘊涵的廉勤文化,並巧妙地融合到景區景點中,對參觀的遊客起到正面教育引導作用。

湖口的“前世今生”!簡直是掌上縣誌,看了這個才真正瞭解湖口

江湖兩色

江湖兩色 ,位於石鐘山附近水域(鄱陽湖口),長江與鄱陽湖在此交匯融合。左側長江水呈黃褐色,右側鄱陽湖水顯清綠色。兩水交匯,清濁分明,堪稱奇觀。

根據該景點的特色,湖口縣紀委創作了一個廉政公益廣告,廣告詞:“面對誘惑,如江湖二水,清濁分明;拒絕貪腐,如砥浪磐石,堅定不移;清廉美譽,如悠遠長鍾,聲名遠播。”

湖口的“前世今生”!簡直是掌上縣誌,看了這個才真正瞭解湖口

懷蘇亭


懷蘇亭是為紀念蘇軾而建,背面拓鐫清書法家翁方綱手書蘇軾《石鐘山記》。如果說蘇軾賦予了石鐘山“靈魂”,而彭玉麟則給予了石鐘山“重生”。自唐初到清末,石鐘山曾有古建築約50餘處,後毀於古、近代的歷次戰火,較有名的如朱元璋與陳友諒之戰、太平軍與湘軍之戰,現存的古建築群主要由清末湘軍將領彭玉麟主持重新修建。

湖口的“前世今生”!簡直是掌上縣誌,看了這個才真正瞭解湖口

彭玉麟


彭玉麟與曾國藩、左宗棠並稱晚清三傑,官至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書,封一等輕車都尉。他被稱為“三不要”將軍(不要錢、不要官、不要命),一生不慕名利、不避權貴、不治私產、六辭高官,在權貴當道、腐敗之極的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年間,成為了一個罕見的清廉、正直、淡泊、重情重義的名臣。太平天國運動後,彭玉麟留防湖口,前後十八年,在石鐘山留下了石鍾亭、昭忠祠、報慈禪林、浣香別墅、坡仙樓等眾多的不可磨滅的歷史遺蹟。

湖口的“前世今生”!簡直是掌上縣誌,看了這個才真正瞭解湖口

“清、慎、勤”石刻


拾級而上,直至盡頭,映入眼簾的是紫雲廊,“清、慎、勤”三字刻在紫雲廊中斷的石頭上,是民國時期湖口的首任縣長蕭幹(湖南人)題寫。這三個字意味深邃,其申敘的是人事至理,點讚的是公序良俗,是為官者的箴言。意指從政為官者,要以清為本、以慎為要、以勤為先,清則風正、慎則久遠、勤則興旺,做到為政清廉,謙虛謹慎,勤政為民方為一個好官。

湖口的“前世今生”!簡直是掌上縣誌,看了這個才真正瞭解湖口

廉廊


穿過紫雲廊,通往“江湖兩色”清濁亭的走廊名為“廉廊”。廊內用浮雕方式,呈現了湖口縣歷史上十二個廉政為民的故事,所謂清者見清,濁者見濁,即是廉廊的核心意義所在。青菜縣長陸鬱、鬆棚辦公楊大鯤、一代廉史張道、秉公執法駱敏、廉政通使許汝魁、清流御使周厚轅、清廉自守張宿煌、簡樸太史吳庭芝,他們清正高潔的道德品質和愛民如子的為官情懷,為世人所稱頌、借鑑和效法。

"

湖口縣,隸屬於江西省九江市,始建於南唐(公元950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建縣史。地處江西省北部,九江市東部,長江中下游南岸,江西、安徽、湖北三省交界點。因長江與鄱陽湖唯一交匯口而得名,中國第一大(長)河流(長江)與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在此匯合。同時湖口縣也是長江下游的起點線,湖口縣至長江入海口為長江下游。湖口縣東臨彭澤縣,南接都昌縣,西與濂溪區、九江縣、廬山市隔鄱陽湖相望,北與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襟長江為界。湖口縣是“江西水上北大門”,襟江傍湖,水運發達。素有:“江湖鎖鑰、三省通衢”;“鞋山鎮鄱湖、雙鍾勝帝都”;“江湖都會,水陸通津”之美稱。

湖口縣是中國著名的旅遊名縣,主要著名旅遊景點有“石鐘山”、“鞋山”、“鄱陽湖”等。鄱陽湖與長江交匯處水分清濁兩色,蔚為壯觀。作為廬山風景區的組成部分,石鐘山、鞋山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湖口縣境內丘陵起伏,港汊縱橫,水域寬廣,江湖交錯,土地肥沃,氣候溼潤,物產豐富,屬於江南丘陵地形地貌,農業漁業發達,水鄉特色濃郁,是“江南魚米之鄉”。

湖口縣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江西省戲曲之鄉”,歷來是人文薈萃之地。青陽腔、彈腔、饒河戲、文曲戲、採茶戲、黃梅戲、木偶戲等七大戲曲劇種至今廣為傳唱,地方特色戲曲文化經久不衰。

湖口縣~江湖之戀 △

下面讓我們沿著石鐘山的景點,探詢千百年來在石鐘山留下的遺蹟和流傳的故事,領略湖口歷代官員為政以德的內涵、堅貞不屈的道德操守和清濁分明的立身之道。

湖口的“前世今生”!簡直是掌上縣誌,看了這個才真正瞭解湖口

石鐘山


石鐘山位於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長江與鄱陽湖交匯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素有“中國千古奇音第一山”之稱。

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曾夜泊山下,並撰《石鐘山記》,對酈道元和唐李渤對石山發出洪鐘般的聲響提出了質疑,考察後得出“古之人不餘欺也”的結論。

扼江控湖的石鐘山引來歷朝歷代眾多大家名流、文壇巨匠駐足於此,留下了大量的詩詞歌賦、金石銘文、長短楹聯。特別是蘇軾夜察石鐘山留下名聞天下的《石鐘山記》,吸引著後人們尋跡而至。

近年來,我縣挖掘風景名勝區石鐘山所蘊涵的廉勤文化,並巧妙地融合到景區景點中,對參觀的遊客起到正面教育引導作用。

湖口的“前世今生”!簡直是掌上縣誌,看了這個才真正瞭解湖口

江湖兩色

江湖兩色 ,位於石鐘山附近水域(鄱陽湖口),長江與鄱陽湖在此交匯融合。左側長江水呈黃褐色,右側鄱陽湖水顯清綠色。兩水交匯,清濁分明,堪稱奇觀。

根據該景點的特色,湖口縣紀委創作了一個廉政公益廣告,廣告詞:“面對誘惑,如江湖二水,清濁分明;拒絕貪腐,如砥浪磐石,堅定不移;清廉美譽,如悠遠長鍾,聲名遠播。”

湖口的“前世今生”!簡直是掌上縣誌,看了這個才真正瞭解湖口

懷蘇亭


懷蘇亭是為紀念蘇軾而建,背面拓鐫清書法家翁方綱手書蘇軾《石鐘山記》。如果說蘇軾賦予了石鐘山“靈魂”,而彭玉麟則給予了石鐘山“重生”。自唐初到清末,石鐘山曾有古建築約50餘處,後毀於古、近代的歷次戰火,較有名的如朱元璋與陳友諒之戰、太平軍與湘軍之戰,現存的古建築群主要由清末湘軍將領彭玉麟主持重新修建。

湖口的“前世今生”!簡直是掌上縣誌,看了這個才真正瞭解湖口

彭玉麟


彭玉麟與曾國藩、左宗棠並稱晚清三傑,官至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書,封一等輕車都尉。他被稱為“三不要”將軍(不要錢、不要官、不要命),一生不慕名利、不避權貴、不治私產、六辭高官,在權貴當道、腐敗之極的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年間,成為了一個罕見的清廉、正直、淡泊、重情重義的名臣。太平天國運動後,彭玉麟留防湖口,前後十八年,在石鐘山留下了石鍾亭、昭忠祠、報慈禪林、浣香別墅、坡仙樓等眾多的不可磨滅的歷史遺蹟。

湖口的“前世今生”!簡直是掌上縣誌,看了這個才真正瞭解湖口

“清、慎、勤”石刻


拾級而上,直至盡頭,映入眼簾的是紫雲廊,“清、慎、勤”三字刻在紫雲廊中斷的石頭上,是民國時期湖口的首任縣長蕭幹(湖南人)題寫。這三個字意味深邃,其申敘的是人事至理,點讚的是公序良俗,是為官者的箴言。意指從政為官者,要以清為本、以慎為要、以勤為先,清則風正、慎則久遠、勤則興旺,做到為政清廉,謙虛謹慎,勤政為民方為一個好官。

湖口的“前世今生”!簡直是掌上縣誌,看了這個才真正瞭解湖口

廉廊


穿過紫雲廊,通往“江湖兩色”清濁亭的走廊名為“廉廊”。廊內用浮雕方式,呈現了湖口縣歷史上十二個廉政為民的故事,所謂清者見清,濁者見濁,即是廉廊的核心意義所在。青菜縣長陸鬱、鬆棚辦公楊大鯤、一代廉史張道、秉公執法駱敏、廉政通使許汝魁、清流御使周厚轅、清廉自守張宿煌、簡樸太史吳庭芝,他們清正高潔的道德品質和愛民如子的為官情懷,為世人所稱頌、借鑑和效法。

湖口的“前世今生”!簡直是掌上縣誌,看了這個才真正瞭解湖口

“虎”字碑刻


“廉廊”旁的觀音殿前左壁上有一“虎”字碑刻,“虎”字由“心正為中”四個字組成,是曾國藩的愛將湖南人王裕春題寫。凡目睹者,無不讚嘆其字體雄奇,字形俊美,同時感慨組字為“虎”的意境和妙趣,是對人生觀、價值觀的詮釋表白,其昭告人們:凡心正為中者,為官方可虎虎生威。

"

湖口縣,隸屬於江西省九江市,始建於南唐(公元950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建縣史。地處江西省北部,九江市東部,長江中下游南岸,江西、安徽、湖北三省交界點。因長江與鄱陽湖唯一交匯口而得名,中國第一大(長)河流(長江)與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在此匯合。同時湖口縣也是長江下游的起點線,湖口縣至長江入海口為長江下游。湖口縣東臨彭澤縣,南接都昌縣,西與濂溪區、九江縣、廬山市隔鄱陽湖相望,北與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襟長江為界。湖口縣是“江西水上北大門”,襟江傍湖,水運發達。素有:“江湖鎖鑰、三省通衢”;“鞋山鎮鄱湖、雙鍾勝帝都”;“江湖都會,水陸通津”之美稱。

湖口縣是中國著名的旅遊名縣,主要著名旅遊景點有“石鐘山”、“鞋山”、“鄱陽湖”等。鄱陽湖與長江交匯處水分清濁兩色,蔚為壯觀。作為廬山風景區的組成部分,石鐘山、鞋山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湖口縣境內丘陵起伏,港汊縱橫,水域寬廣,江湖交錯,土地肥沃,氣候溼潤,物產豐富,屬於江南丘陵地形地貌,農業漁業發達,水鄉特色濃郁,是“江南魚米之鄉”。

湖口縣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江西省戲曲之鄉”,歷來是人文薈萃之地。青陽腔、彈腔、饒河戲、文曲戲、採茶戲、黃梅戲、木偶戲等七大戲曲劇種至今廣為傳唱,地方特色戲曲文化經久不衰。

湖口縣~江湖之戀 △

下面讓我們沿著石鐘山的景點,探詢千百年來在石鐘山留下的遺蹟和流傳的故事,領略湖口歷代官員為政以德的內涵、堅貞不屈的道德操守和清濁分明的立身之道。

湖口的“前世今生”!簡直是掌上縣誌,看了這個才真正瞭解湖口

石鐘山


石鐘山位於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長江與鄱陽湖交匯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素有“中國千古奇音第一山”之稱。

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曾夜泊山下,並撰《石鐘山記》,對酈道元和唐李渤對石山發出洪鐘般的聲響提出了質疑,考察後得出“古之人不餘欺也”的結論。

扼江控湖的石鐘山引來歷朝歷代眾多大家名流、文壇巨匠駐足於此,留下了大量的詩詞歌賦、金石銘文、長短楹聯。特別是蘇軾夜察石鐘山留下名聞天下的《石鐘山記》,吸引著後人們尋跡而至。

近年來,我縣挖掘風景名勝區石鐘山所蘊涵的廉勤文化,並巧妙地融合到景區景點中,對參觀的遊客起到正面教育引導作用。

湖口的“前世今生”!簡直是掌上縣誌,看了這個才真正瞭解湖口

江湖兩色

江湖兩色 ,位於石鐘山附近水域(鄱陽湖口),長江與鄱陽湖在此交匯融合。左側長江水呈黃褐色,右側鄱陽湖水顯清綠色。兩水交匯,清濁分明,堪稱奇觀。

根據該景點的特色,湖口縣紀委創作了一個廉政公益廣告,廣告詞:“面對誘惑,如江湖二水,清濁分明;拒絕貪腐,如砥浪磐石,堅定不移;清廉美譽,如悠遠長鍾,聲名遠播。”

湖口的“前世今生”!簡直是掌上縣誌,看了這個才真正瞭解湖口

懷蘇亭


懷蘇亭是為紀念蘇軾而建,背面拓鐫清書法家翁方綱手書蘇軾《石鐘山記》。如果說蘇軾賦予了石鐘山“靈魂”,而彭玉麟則給予了石鐘山“重生”。自唐初到清末,石鐘山曾有古建築約50餘處,後毀於古、近代的歷次戰火,較有名的如朱元璋與陳友諒之戰、太平軍與湘軍之戰,現存的古建築群主要由清末湘軍將領彭玉麟主持重新修建。

湖口的“前世今生”!簡直是掌上縣誌,看了這個才真正瞭解湖口

彭玉麟


彭玉麟與曾國藩、左宗棠並稱晚清三傑,官至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書,封一等輕車都尉。他被稱為“三不要”將軍(不要錢、不要官、不要命),一生不慕名利、不避權貴、不治私產、六辭高官,在權貴當道、腐敗之極的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年間,成為了一個罕見的清廉、正直、淡泊、重情重義的名臣。太平天國運動後,彭玉麟留防湖口,前後十八年,在石鐘山留下了石鍾亭、昭忠祠、報慈禪林、浣香別墅、坡仙樓等眾多的不可磨滅的歷史遺蹟。

湖口的“前世今生”!簡直是掌上縣誌,看了這個才真正瞭解湖口

“清、慎、勤”石刻


拾級而上,直至盡頭,映入眼簾的是紫雲廊,“清、慎、勤”三字刻在紫雲廊中斷的石頭上,是民國時期湖口的首任縣長蕭幹(湖南人)題寫。這三個字意味深邃,其申敘的是人事至理,點讚的是公序良俗,是為官者的箴言。意指從政為官者,要以清為本、以慎為要、以勤為先,清則風正、慎則久遠、勤則興旺,做到為政清廉,謙虛謹慎,勤政為民方為一個好官。

湖口的“前世今生”!簡直是掌上縣誌,看了這個才真正瞭解湖口

廉廊


穿過紫雲廊,通往“江湖兩色”清濁亭的走廊名為“廉廊”。廊內用浮雕方式,呈現了湖口縣歷史上十二個廉政為民的故事,所謂清者見清,濁者見濁,即是廉廊的核心意義所在。青菜縣長陸鬱、鬆棚辦公楊大鯤、一代廉史張道、秉公執法駱敏、廉政通使許汝魁、清流御使周厚轅、清廉自守張宿煌、簡樸太史吳庭芝,他們清正高潔的道德品質和愛民如子的為官情懷,為世人所稱頌、借鑑和效法。

湖口的“前世今生”!簡直是掌上縣誌,看了這個才真正瞭解湖口

“虎”字碑刻


“廉廊”旁的觀音殿前左壁上有一“虎”字碑刻,“虎”字由“心正為中”四個字組成,是曾國藩的愛將湖南人王裕春題寫。凡目睹者,無不讚嘆其字體雄奇,字形俊美,同時感慨組字為“虎”的意境和妙趣,是對人生觀、價值觀的詮釋表白,其昭告人們:凡心正為中者,為官方可虎虎生威。

湖口的“前世今生”!簡直是掌上縣誌,看了這個才真正瞭解湖口

曾國藩銅像

穿過觀音殿、昭忠祠和浣香別墅,在石鐘山北側的懸崖峭壁之上,立有一尊面容沉毅,正極目北望的曾國藩銅像,由香港孔教學院院長湯恩佳先生於1997年春捐建。“予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滿無缺”,毛澤東曾用“完人”高度評價曾國藩,其個人魅力可見一斑。曾國藩留下的“居家以不晏起為本,居官以不要錢為本”十六字箴言和近1500封家書,是其一生的主要活動和其治政、治家、治學之道的生動寫照,一直為曾家後人所傳承。

"

湖口縣,隸屬於江西省九江市,始建於南唐(公元950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建縣史。地處江西省北部,九江市東部,長江中下游南岸,江西、安徽、湖北三省交界點。因長江與鄱陽湖唯一交匯口而得名,中國第一大(長)河流(長江)與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在此匯合。同時湖口縣也是長江下游的起點線,湖口縣至長江入海口為長江下游。湖口縣東臨彭澤縣,南接都昌縣,西與濂溪區、九江縣、廬山市隔鄱陽湖相望,北與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襟長江為界。湖口縣是“江西水上北大門”,襟江傍湖,水運發達。素有:“江湖鎖鑰、三省通衢”;“鞋山鎮鄱湖、雙鍾勝帝都”;“江湖都會,水陸通津”之美稱。

湖口縣是中國著名的旅遊名縣,主要著名旅遊景點有“石鐘山”、“鞋山”、“鄱陽湖”等。鄱陽湖與長江交匯處水分清濁兩色,蔚為壯觀。作為廬山風景區的組成部分,石鐘山、鞋山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湖口縣境內丘陵起伏,港汊縱橫,水域寬廣,江湖交錯,土地肥沃,氣候溼潤,物產豐富,屬於江南丘陵地形地貌,農業漁業發達,水鄉特色濃郁,是“江南魚米之鄉”。

湖口縣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江西省戲曲之鄉”,歷來是人文薈萃之地。青陽腔、彈腔、饒河戲、文曲戲、採茶戲、黃梅戲、木偶戲等七大戲曲劇種至今廣為傳唱,地方特色戲曲文化經久不衰。

湖口縣~江湖之戀 △

下面讓我們沿著石鐘山的景點,探詢千百年來在石鐘山留下的遺蹟和流傳的故事,領略湖口歷代官員為政以德的內涵、堅貞不屈的道德操守和清濁分明的立身之道。

湖口的“前世今生”!簡直是掌上縣誌,看了這個才真正瞭解湖口

石鐘山


石鐘山位於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長江與鄱陽湖交匯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素有“中國千古奇音第一山”之稱。

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曾夜泊山下,並撰《石鐘山記》,對酈道元和唐李渤對石山發出洪鐘般的聲響提出了質疑,考察後得出“古之人不餘欺也”的結論。

扼江控湖的石鐘山引來歷朝歷代眾多大家名流、文壇巨匠駐足於此,留下了大量的詩詞歌賦、金石銘文、長短楹聯。特別是蘇軾夜察石鐘山留下名聞天下的《石鐘山記》,吸引著後人們尋跡而至。

近年來,我縣挖掘風景名勝區石鐘山所蘊涵的廉勤文化,並巧妙地融合到景區景點中,對參觀的遊客起到正面教育引導作用。

湖口的“前世今生”!簡直是掌上縣誌,看了這個才真正瞭解湖口

江湖兩色

江湖兩色 ,位於石鐘山附近水域(鄱陽湖口),長江與鄱陽湖在此交匯融合。左側長江水呈黃褐色,右側鄱陽湖水顯清綠色。兩水交匯,清濁分明,堪稱奇觀。

根據該景點的特色,湖口縣紀委創作了一個廉政公益廣告,廣告詞:“面對誘惑,如江湖二水,清濁分明;拒絕貪腐,如砥浪磐石,堅定不移;清廉美譽,如悠遠長鍾,聲名遠播。”

湖口的“前世今生”!簡直是掌上縣誌,看了這個才真正瞭解湖口

懷蘇亭


懷蘇亭是為紀念蘇軾而建,背面拓鐫清書法家翁方綱手書蘇軾《石鐘山記》。如果說蘇軾賦予了石鐘山“靈魂”,而彭玉麟則給予了石鐘山“重生”。自唐初到清末,石鐘山曾有古建築約50餘處,後毀於古、近代的歷次戰火,較有名的如朱元璋與陳友諒之戰、太平軍與湘軍之戰,現存的古建築群主要由清末湘軍將領彭玉麟主持重新修建。

湖口的“前世今生”!簡直是掌上縣誌,看了這個才真正瞭解湖口

彭玉麟


彭玉麟與曾國藩、左宗棠並稱晚清三傑,官至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書,封一等輕車都尉。他被稱為“三不要”將軍(不要錢、不要官、不要命),一生不慕名利、不避權貴、不治私產、六辭高官,在權貴當道、腐敗之極的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年間,成為了一個罕見的清廉、正直、淡泊、重情重義的名臣。太平天國運動後,彭玉麟留防湖口,前後十八年,在石鐘山留下了石鍾亭、昭忠祠、報慈禪林、浣香別墅、坡仙樓等眾多的不可磨滅的歷史遺蹟。

湖口的“前世今生”!簡直是掌上縣誌,看了這個才真正瞭解湖口

“清、慎、勤”石刻


拾級而上,直至盡頭,映入眼簾的是紫雲廊,“清、慎、勤”三字刻在紫雲廊中斷的石頭上,是民國時期湖口的首任縣長蕭幹(湖南人)題寫。這三個字意味深邃,其申敘的是人事至理,點讚的是公序良俗,是為官者的箴言。意指從政為官者,要以清為本、以慎為要、以勤為先,清則風正、慎則久遠、勤則興旺,做到為政清廉,謙虛謹慎,勤政為民方為一個好官。

湖口的“前世今生”!簡直是掌上縣誌,看了這個才真正瞭解湖口

廉廊


穿過紫雲廊,通往“江湖兩色”清濁亭的走廊名為“廉廊”。廊內用浮雕方式,呈現了湖口縣歷史上十二個廉政為民的故事,所謂清者見清,濁者見濁,即是廉廊的核心意義所在。青菜縣長陸鬱、鬆棚辦公楊大鯤、一代廉史張道、秉公執法駱敏、廉政通使許汝魁、清流御使周厚轅、清廉自守張宿煌、簡樸太史吳庭芝,他們清正高潔的道德品質和愛民如子的為官情懷,為世人所稱頌、借鑑和效法。

湖口的“前世今生”!簡直是掌上縣誌,看了這個才真正瞭解湖口

“虎”字碑刻


“廉廊”旁的觀音殿前左壁上有一“虎”字碑刻,“虎”字由“心正為中”四個字組成,是曾國藩的愛將湖南人王裕春題寫。凡目睹者,無不讚嘆其字體雄奇,字形俊美,同時感慨組字為“虎”的意境和妙趣,是對人生觀、價值觀的詮釋表白,其昭告人們:凡心正為中者,為官方可虎虎生威。

湖口的“前世今生”!簡直是掌上縣誌,看了這個才真正瞭解湖口

曾國藩銅像

穿過觀音殿、昭忠祠和浣香別墅,在石鐘山北側的懸崖峭壁之上,立有一尊面容沉毅,正極目北望的曾國藩銅像,由香港孔教學院院長湯恩佳先生於1997年春捐建。“予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滿無缺”,毛澤東曾用“完人”高度評價曾國藩,其個人魅力可見一斑。曾國藩留下的“居家以不晏起為本,居官以不要錢為本”十六字箴言和近1500封家書,是其一生的主要活動和其治政、治家、治學之道的生動寫照,一直為曾家後人所傳承。

湖口的“前世今生”!簡直是掌上縣誌,看了這個才真正瞭解湖口

賢廊


從曾國藩銅像拾級向南,有一“賢廊”,捲簾式頂蓋,廊簷設萬字掛落,廊內有天河、桃花洞等自然景色,沿廊壁鑲以介紹歷代遊石鐘山名人賢士的碑刻50方,陶淵明、酈道元、狄仁傑、孟浩然、李白、白居易、范仲淹等都曾登山感懷,他們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理想和情操。

"

湖口縣,隸屬於江西省九江市,始建於南唐(公元950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建縣史。地處江西省北部,九江市東部,長江中下游南岸,江西、安徽、湖北三省交界點。因長江與鄱陽湖唯一交匯口而得名,中國第一大(長)河流(長江)與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在此匯合。同時湖口縣也是長江下游的起點線,湖口縣至長江入海口為長江下游。湖口縣東臨彭澤縣,南接都昌縣,西與濂溪區、九江縣、廬山市隔鄱陽湖相望,北與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襟長江為界。湖口縣是“江西水上北大門”,襟江傍湖,水運發達。素有:“江湖鎖鑰、三省通衢”;“鞋山鎮鄱湖、雙鍾勝帝都”;“江湖都會,水陸通津”之美稱。

湖口縣是中國著名的旅遊名縣,主要著名旅遊景點有“石鐘山”、“鞋山”、“鄱陽湖”等。鄱陽湖與長江交匯處水分清濁兩色,蔚為壯觀。作為廬山風景區的組成部分,石鐘山、鞋山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湖口縣境內丘陵起伏,港汊縱橫,水域寬廣,江湖交錯,土地肥沃,氣候溼潤,物產豐富,屬於江南丘陵地形地貌,農業漁業發達,水鄉特色濃郁,是“江南魚米之鄉”。

湖口縣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江西省戲曲之鄉”,歷來是人文薈萃之地。青陽腔、彈腔、饒河戲、文曲戲、採茶戲、黃梅戲、木偶戲等七大戲曲劇種至今廣為傳唱,地方特色戲曲文化經久不衰。

湖口縣~江湖之戀 △

下面讓我們沿著石鐘山的景點,探詢千百年來在石鐘山留下的遺蹟和流傳的故事,領略湖口歷代官員為政以德的內涵、堅貞不屈的道德操守和清濁分明的立身之道。

湖口的“前世今生”!簡直是掌上縣誌,看了這個才真正瞭解湖口

石鐘山


石鐘山位於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長江與鄱陽湖交匯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素有“中國千古奇音第一山”之稱。

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曾夜泊山下,並撰《石鐘山記》,對酈道元和唐李渤對石山發出洪鐘般的聲響提出了質疑,考察後得出“古之人不餘欺也”的結論。

扼江控湖的石鐘山引來歷朝歷代眾多大家名流、文壇巨匠駐足於此,留下了大量的詩詞歌賦、金石銘文、長短楹聯。特別是蘇軾夜察石鐘山留下名聞天下的《石鐘山記》,吸引著後人們尋跡而至。

近年來,我縣挖掘風景名勝區石鐘山所蘊涵的廉勤文化,並巧妙地融合到景區景點中,對參觀的遊客起到正面教育引導作用。

湖口的“前世今生”!簡直是掌上縣誌,看了這個才真正瞭解湖口

江湖兩色

江湖兩色 ,位於石鐘山附近水域(鄱陽湖口),長江與鄱陽湖在此交匯融合。左側長江水呈黃褐色,右側鄱陽湖水顯清綠色。兩水交匯,清濁分明,堪稱奇觀。

根據該景點的特色,湖口縣紀委創作了一個廉政公益廣告,廣告詞:“面對誘惑,如江湖二水,清濁分明;拒絕貪腐,如砥浪磐石,堅定不移;清廉美譽,如悠遠長鍾,聲名遠播。”

湖口的“前世今生”!簡直是掌上縣誌,看了這個才真正瞭解湖口

懷蘇亭


懷蘇亭是為紀念蘇軾而建,背面拓鐫清書法家翁方綱手書蘇軾《石鐘山記》。如果說蘇軾賦予了石鐘山“靈魂”,而彭玉麟則給予了石鐘山“重生”。自唐初到清末,石鐘山曾有古建築約50餘處,後毀於古、近代的歷次戰火,較有名的如朱元璋與陳友諒之戰、太平軍與湘軍之戰,現存的古建築群主要由清末湘軍將領彭玉麟主持重新修建。

湖口的“前世今生”!簡直是掌上縣誌,看了這個才真正瞭解湖口

彭玉麟


彭玉麟與曾國藩、左宗棠並稱晚清三傑,官至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書,封一等輕車都尉。他被稱為“三不要”將軍(不要錢、不要官、不要命),一生不慕名利、不避權貴、不治私產、六辭高官,在權貴當道、腐敗之極的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年間,成為了一個罕見的清廉、正直、淡泊、重情重義的名臣。太平天國運動後,彭玉麟留防湖口,前後十八年,在石鐘山留下了石鍾亭、昭忠祠、報慈禪林、浣香別墅、坡仙樓等眾多的不可磨滅的歷史遺蹟。

湖口的“前世今生”!簡直是掌上縣誌,看了這個才真正瞭解湖口

“清、慎、勤”石刻


拾級而上,直至盡頭,映入眼簾的是紫雲廊,“清、慎、勤”三字刻在紫雲廊中斷的石頭上,是民國時期湖口的首任縣長蕭幹(湖南人)題寫。這三個字意味深邃,其申敘的是人事至理,點讚的是公序良俗,是為官者的箴言。意指從政為官者,要以清為本、以慎為要、以勤為先,清則風正、慎則久遠、勤則興旺,做到為政清廉,謙虛謹慎,勤政為民方為一個好官。

湖口的“前世今生”!簡直是掌上縣誌,看了這個才真正瞭解湖口

廉廊


穿過紫雲廊,通往“江湖兩色”清濁亭的走廊名為“廉廊”。廊內用浮雕方式,呈現了湖口縣歷史上十二個廉政為民的故事,所謂清者見清,濁者見濁,即是廉廊的核心意義所在。青菜縣長陸鬱、鬆棚辦公楊大鯤、一代廉史張道、秉公執法駱敏、廉政通使許汝魁、清流御使周厚轅、清廉自守張宿煌、簡樸太史吳庭芝,他們清正高潔的道德品質和愛民如子的為官情懷,為世人所稱頌、借鑑和效法。

湖口的“前世今生”!簡直是掌上縣誌,看了這個才真正瞭解湖口

“虎”字碑刻


“廉廊”旁的觀音殿前左壁上有一“虎”字碑刻,“虎”字由“心正為中”四個字組成,是曾國藩的愛將湖南人王裕春題寫。凡目睹者,無不讚嘆其字體雄奇,字形俊美,同時感慨組字為“虎”的意境和妙趣,是對人生觀、價值觀的詮釋表白,其昭告人們:凡心正為中者,為官方可虎虎生威。

湖口的“前世今生”!簡直是掌上縣誌,看了這個才真正瞭解湖口

曾國藩銅像

穿過觀音殿、昭忠祠和浣香別墅,在石鐘山北側的懸崖峭壁之上,立有一尊面容沉毅,正極目北望的曾國藩銅像,由香港孔教學院院長湯恩佳先生於1997年春捐建。“予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滿無缺”,毛澤東曾用“完人”高度評價曾國藩,其個人魅力可見一斑。曾國藩留下的“居家以不晏起為本,居官以不要錢為本”十六字箴言和近1500封家書,是其一生的主要活動和其治政、治家、治學之道的生動寫照,一直為曾家後人所傳承。

湖口的“前世今生”!簡直是掌上縣誌,看了這個才真正瞭解湖口

賢廊


從曾國藩銅像拾級向南,有一“賢廊”,捲簾式頂蓋,廊簷設萬字掛落,廊內有天河、桃花洞等自然景色,沿廊壁鑲以介紹歷代遊石鐘山名人賢士的碑刻50方,陶淵明、酈道元、狄仁傑、孟浩然、李白、白居易、范仲淹等都曾登山感懷,他們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理想和情操。

湖口的“前世今生”!簡直是掌上縣誌,看了這個才真正瞭解湖口

楊賡笙故居


遊覽完石鐘山,在景區大門西面,坐落著民國時期江西省民政廳長湖口人楊賡笙的故居。楊賡笙是同盟會成員,追隨孫中山先生投身革命,在擔任省民政廳長期間,曾引用漢朝“四知太守”楊震的典故,以“君為王密,我守四知”這八個字回絕了富商金錢買官的企圖。四知意為“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楊賡笙也被人們稱為“四知廳長”。


歷史沿革

古 代

湖口歷史悠久,新石器晚期這裡就有人類定居。

夏、商時屬揚州南境。

春秋、戰國先後屬吳、越、楚。

秦屬九江郡。

漢初屬豫章郡彭澤、梟陽二縣。

東漢建武二年(公元26年)全境屬彭澤縣。

晉陶淵明為彭澤令時,治所在今湖口境內(江橋柳德昭村)。

南北朝,宋(公元420—479年)始設湖口戍,仍隸屬彭澤縣。齊東昏侯末年,蕭衍引兵東下,前鋒鄧元起將至潯陽,江州刺史陳伯之退保湖口。由齊、樑至陳,湖口皆為戍守重地。

唐武德五年,安撫使李大亮以其衝要,特置湖口鎮。乾符五年,王仙芝餘黨王重隱陷洪州,江西觀察使高湘奔湖口。五代南唐升元二年(公元938年)析彭澤縣之彭澤鄉及五柳鄉之半置湖口縣,以地處鄱陽湖口而得名,縣治梟陽鎮(今雙鍾鎮西南),隸屬奉化軍。湖口作為一級行政區域始於此(另有一說:南唐保大中,約公元950年升湖口戍為湖口縣)。其後,湖口曾先後隸屬江州、定江軍、江州路、九江府。

元隸江州路,元至正十二年,星吉復江州,遣別將柵小孤山,自據鄱陽口,綴江西要衝,以圖恢復,既而為賊所敗。

明、清屬九江府。

近 現 代

民國元年(1912年)江西省劃為四道,湖口縣屬潯陽道。

1926年全省劃為13個行政區,湖口縣屬於第三行政區。1935年全省改為8個行政區,湖口縣劃入第五行政區(區治所浮樑)。

1949年5月上旬,湖口縣解放,隸屬華東區的贛東北行政區鄱陽專區,同年8月劃歸華中區的江西省九江地區。

1983年九江地市合併為九江市,湖口縣隸屬九江市。

湖口縣是江西這塊紅土地上的革命老根據地之一。土地革命時期湖口蘇區和游擊區佔湖口縣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

1926年8月,湖口最早的中共組織——中共九江特別支部湖口小組在縣城成立。11月7日北伐軍攻克湖口,隨即成立了由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和國民黨左派參加的國民黨湖口縣臨時黨部,在湖口形成了國共合作的局面,共同推動工農運動蓬勃發展。

1927年1月,中共湖口小組改為中共湖口支部,5月又改為中共湖口特別支部。“七·一五”汪精衛叛變革命後,湖口的共產黨員被通緝,黨組織消失。

1928年6月,中共贛東北特別區委員會派人恢復湖口黨組織,成立中共湖口區委,這年12月,中共江西省第二次代表大會在湖口縣舜德鄉王燧村召開。

1929年4月,湖口區委升為縣委,同年秋,中共江西省委特派員周建屏來湖口組建紅軍游擊隊,開闢游擊區。9月28日,中國工農紅軍贛東北第一遊擊大隊成立。同時,臨時性政權機構贛東北革命委員會也在湖口宣佈成立,計劃以湖口為基地,依靠紅軍游擊隊的武裝割據,建立與信江蘇區相呼應的贛東北根據地。但由於周圍敵人力量的強大,根據地範圍一直沒能超越都湖邊界(主要在湖口境內),不久即改政權為湖口縣革命委員會。

1930年5月,正式成立湖口縣蘇維埃政府。這年7月,紅軍游擊隊在奉命開往鄱陽準備與信江紅軍(江西紅軍獨立第一團)合編為紅十軍的途中被都、湖、彭三縣反動武裝打散,湖口蘇區失去依靠而淪陷。土豪劣紳捲土重來,對革命根據地幹部群眾反攻倒算。此期間,湖口蘇區革命骨幹犧牲達300多人。

1930年7月,紅十軍在樂平成立。其後由軍長周建屏、政委邵式平等率領於9、10月兩次進軍湖口。第一次至湖口,取得江橋大捷;第二次到湖口,幫助重建了湖口縣蘇維埃。這年11月,在紅十軍撤走後不久,湖口蘇區再次淪陷,又有近300名革命骨幹為革命獻出生命。此後,湖口的革命者轉入地下鬥爭。在都湖彭鄱交界的武山鎮地區,活躍著一支閩浙贛省委(由原贛東北特委、信江特委合併發展而成)屬下黨組織領導的游擊隊。經過艱苦卓越的游擊戰爭保存並壯大的都湖彭鄱遊擊大隊,於1938年初開赴皖南,匯入新四軍。

1938年7月,日寇的鐵蹄踏上湖口的土地,湖口人民與日本侵略者開展了不屈不撓的鬥爭。1943年,由新四軍第五師派遣的一支敵後武工隊和挺進十八團,在湖口、彭澤邊界地區開闢了一塊抗日遊擊根據地。根據地在湖口成立了棠山辦事處(後改為棠山軍民聯合辦事處)作為民主政權機關。抗戰勝利後,邊區武裝力量撤出根據地,當地的革命活動停止。

1949年4月21日,隨“二野”五兵團南下接管贛東北地區的幹部支隊隨戰鬥部隊渡江,其中由陳達之率領的幹部中隊(渡江前組建了以陳達之為書記的中共湖口縣委和王什三為縣長的湖口縣人民政府),於5月上旬進駐湖口縣城,宣告湖口獲得新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