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大將終生不會打牌下棋也不會喝酒跳舞

粟裕 愛因斯坦 舞蹈 人民網 人民網 2017-10-11

被毛主席譽為“最會打仗”的粟裕大將,被人熟知的是“盡打神仙仗”,不被人知的是,他一到打仗,常常是幾天幾夜不合眼;終生不會打牌下棋,不會喝酒跳舞,最大的愛好是看地圖,最大的追求是尚武,最嚮往的地方是戰場;他6次負傷,3塊彈片留在頭顱裡伴隨他54年直至逝世。當軍人用鮮血與生命去繪成一幅戰爭的壯美圖畫、不朽卷軸時,他的人生密度已然“爆表”,也已然到達軍人價值“拋物線”的最頂點。

粟裕資料圖

本文摘自:新華網,作者:馮小松,原題:粟裕的人生密度:終生不會打牌下棋不會喝酒跳舞

大發明家愛迪生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在他79歲生日那天自豪地對朋友們說:“我已是135歲的人了。”因為他是按有效的工作時間來衡量並“延長”自己生命的。正如尼采所言:“生命的意義不在生命的延續,而在生命力的高漲,注重的是生命的密度,而不是長度”。

誠然,時間面前,人人平等,每人每天都是24小時。時間是公正的,造成人生質量高低優劣之別的是支配時間的人。成功女神往往垂愛能把24小時抻長為32小時、40小時的人;她漠視將24小時打折成20小時或12小時的人。生命的質量=長度×密度。由於生命的長度是不可控的,因此生命的質量取決於生命的密度。

愛因斯坦說:“人與人之間的主要差別在於他的業餘時間。”誠哉斯言,事實上愛因斯坦正是這樣做的,他著名的相對論就是他在專利局每天8小時工作之外完成的。有時間的人不一定成功,善於利用時間的人才能成功。掌握時間運籌的藝術,是一個人成就事業的法寶。

時間整齊地走,成敗無序地來。時間猶如生命銀行裡的存款,一次性無利息地存入,每天按24小時定量支出。人類需要理性面對的是,個體生命的總量已無法增加,時間的定量也無法更改,如何豐富生命,拓寬時間的容量,唯一路徑就是不斷增加生命的密度!

指縫太寬,時光太瘦,故有白駒過隙之嘆。時間是不可再生的資源。成功的祕訣,就在於效益最大化地使用時間。人生的密度如實踐的變量與質量在人生的平面圖上砸出的坑坑窪窪,或疏或密,或深或淺。不同的是,疏者囿其疏,密者成其密,深者得其深,淺者得其淺。萬千世界,色彩斑斕,層次分明,既相互交集,又錯落有序,既延綿不斷,又水落石出。

增加密度,唯有實幹,沒有實幹,再漂亮的口號只能是口水,最後變成淚水。這個規律,在軍人的職業生涯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檢閱。“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的價值判斷,“古來征戰幾人回”的千年追問,“不破樓蘭終不還”的錚錚誓言,“何須馬革裹屍還”的舍我壯烈,昭示著軍人的犧牲總是與死亡緊緊連在一起的價值選擇,映射出軍隊作為承載最大犧牲的武裝集團那不可更改的道德底線,人們也習慣於以這種終極的哲學思維方式來反映軍人的精神實質。

巴頓將軍雖出身富貴家庭,但並非紈絝子弟,他雖生性桀驁不馴,卻是一個為戰爭而生、為戰爭而死的純粹軍人,他人生密度的增加,集中體現在他對職業的敬重和付出,對戰法的創新和改進,他創造了美軍的裝甲作戰,成為最傑出的作戰指揮家。

古今中外的優秀軍人詮釋著共同的成功祕訣:精武強能是軍人增加人生密度、成就卓越的唯一路徑。然而,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國度,賦予了軍人不同的使命。站在強國的潮頭放眼強軍之路,既可謂任重道遠,又可謂大有作為。惟有牢記職責使命,才能奮勇前行、跨越發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