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撿便宜,只因為不會這一點:提問別人'

"

這世界競爭這麼激烈

很多人意識到明顯可以撿到的便宜已經很少了

但其實提問就是一個。

反過來說,問得太少你就吃虧了。

好在不止你吃虧,絕大多數人都吃虧。

大家都問得太少。

問得太少有許多原因:

有的是太過自我,太想用自己的想法、故事、思路去說服對方;

有的是太想用問題給對方和旁觀者留下深刻印象,但這世界上哪裡有那麼多容易提的高級問題,想太多,於是就問得太少了。

"

這世界競爭這麼激烈

很多人意識到明顯可以撿到的便宜已經很少了

但其實提問就是一個。

反過來說,問得太少你就吃虧了。

好在不止你吃虧,絕大多數人都吃虧。

大家都問得太少。

問得太少有許多原因:

有的是太過自我,太想用自己的想法、故事、思路去說服對方;

有的是太想用問題給對方和旁觀者留下深刻印象,但這世界上哪裡有那麼多容易提的高級問題,想太多,於是就問得太少了。

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撿便宜,只因為不會這一點:提問別人

有的是太過小心,害怕自己的問題太過粗魯或者太過敏感,其實你又想多了,對於被問的人來說,只有極少數問題對他是粗魯的敏感的,如果提問是在私下,那就更少了;

有的是太過自信,以為自己已經知道答案,不用問了。提問的好處

最關鍵的原因則是,一般人不知道提問的好處非常大。

提問有很多好處,學習,交換信息,帶來創新,增加了解,促進信任。歸根結底是兩件事:第一是獲得信息,第二是使對方喜歡你。

今天的內容主要是講獲得信息這一面,好處太明顯,有事你不問別人難道問自己嗎?我講提問使對方喜歡你這一面。


一、怎麼通過提問讓別人喜歡你?

現代第一個成功學大腕卡內基在《人性的弱點》當中給了個答案:“問別人喜歡回答的問題。”

1、提問的好處

卡內基說得對但不完整,任何時候別想太多,先提問,別人大概率都會比你提問前多喜歡你一點。

"

這世界競爭這麼激烈

很多人意識到明顯可以撿到的便宜已經很少了

但其實提問就是一個。

反過來說,問得太少你就吃虧了。

好在不止你吃虧,絕大多數人都吃虧。

大家都問得太少。

問得太少有許多原因:

有的是太過自我,太想用自己的想法、故事、思路去說服對方;

有的是太想用問題給對方和旁觀者留下深刻印象,但這世界上哪裡有那麼多容易提的高級問題,想太多,於是就問得太少了。

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撿便宜,只因為不會這一點:提問別人

有的是太過小心,害怕自己的問題太過粗魯或者太過敏感,其實你又想多了,對於被問的人來說,只有極少數問題對他是粗魯的敏感的,如果提問是在私下,那就更少了;

有的是太過自信,以為自己已經知道答案,不用問了。提問的好處

最關鍵的原因則是,一般人不知道提問的好處非常大。

提問有很多好處,學習,交換信息,帶來創新,增加了解,促進信任。歸根結底是兩件事:第一是獲得信息,第二是使對方喜歡你。

今天的內容主要是講獲得信息這一面,好處太明顯,有事你不問別人難道問自己嗎?我講提問使對方喜歡你這一面。


一、怎麼通過提問讓別人喜歡你?

現代第一個成功學大腕卡內基在《人性的弱點》當中給了個答案:“問別人喜歡回答的問題。”

1、提問的好處

卡內基說得對但不完整,任何時候別想太多,先提問,別人大概率都會比你提問前多喜歡你一點。

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撿便宜,只因為不會這一點:提問別人

原因很簡單。

第一,假如其他條件不變,一個人在說話時會比不說話的時候開心一點。

這個不用去翻查心理學研究說話怎麼刺激相應激素和神經遞質分泌,畢竟這世上只有“越說越開心”這句話,從來沒聽說過“越沉默越開心”。

第二,回答問題的人覺得答問是給提問者一個好處。

而人的心理是這樣構造的:他對你好之後會覺得應該接著對你好,這樣才自洽。

提問當然不是完全不用考慮技巧,但跟周詳考慮提問技巧相比,先提問是件重要得多的事。

提問是個正反饋,你提問越多,才會越有提問技巧,不提問就永遠沒有技巧。你能在岸上學會游泳嗎?

2、提問的種類

提問大體上有四種:

介紹式提問:你好嗎?

鏡像式提問:我很好,你呢?

轉向式提問:用來開啟話題轉換話題時用。你怎麼看貿易戰?

跟進式問題:就是追問。

各種提問中,最能讓對方對你有好感的就是追問。

追問永遠是對的。

追問,說明你對溝通真有興趣,仔細聽,注意力集中,確實關心對方講的內容,想知道更多。

"

這世界競爭這麼激烈

很多人意識到明顯可以撿到的便宜已經很少了

但其實提問就是一個。

反過來說,問得太少你就吃虧了。

好在不止你吃虧,絕大多數人都吃虧。

大家都問得太少。

問得太少有許多原因:

有的是太過自我,太想用自己的想法、故事、思路去說服對方;

有的是太想用問題給對方和旁觀者留下深刻印象,但這世界上哪裡有那麼多容易提的高級問題,想太多,於是就問得太少了。

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撿便宜,只因為不會這一點:提問別人

有的是太過小心,害怕自己的問題太過粗魯或者太過敏感,其實你又想多了,對於被問的人來說,只有極少數問題對他是粗魯的敏感的,如果提問是在私下,那就更少了;

有的是太過自信,以為自己已經知道答案,不用問了。提問的好處

最關鍵的原因則是,一般人不知道提問的好處非常大。

提問有很多好處,學習,交換信息,帶來創新,增加了解,促進信任。歸根結底是兩件事:第一是獲得信息,第二是使對方喜歡你。

今天的內容主要是講獲得信息這一面,好處太明顯,有事你不問別人難道問自己嗎?我講提問使對方喜歡你這一面。


一、怎麼通過提問讓別人喜歡你?

現代第一個成功學大腕卡內基在《人性的弱點》當中給了個答案:“問別人喜歡回答的問題。”

1、提問的好處

卡內基說得對但不完整,任何時候別想太多,先提問,別人大概率都會比你提問前多喜歡你一點。

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撿便宜,只因為不會這一點:提問別人

原因很簡單。

第一,假如其他條件不變,一個人在說話時會比不說話的時候開心一點。

這個不用去翻查心理學研究說話怎麼刺激相應激素和神經遞質分泌,畢竟這世上只有“越說越開心”這句話,從來沒聽說過“越沉默越開心”。

第二,回答問題的人覺得答問是給提問者一個好處。

而人的心理是這樣構造的:他對你好之後會覺得應該接著對你好,這樣才自洽。

提問當然不是完全不用考慮技巧,但跟周詳考慮提問技巧相比,先提問是件重要得多的事。

提問是個正反饋,你提問越多,才會越有提問技巧,不提問就永遠沒有技巧。你能在岸上學會游泳嗎?

2、提問的種類

提問大體上有四種:

介紹式提問:你好嗎?

鏡像式提問:我很好,你呢?

轉向式提問:用來開啟話題轉換話題時用。你怎麼看貿易戰?

跟進式問題:就是追問。

各種提問中,最能讓對方對你有好感的就是追問。

追問永遠是對的。

追問,說明你對溝通真有興趣,仔細聽,注意力集中,確實關心對方講的內容,想知道更多。

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撿便宜,只因為不會這一點:提問別人

這是對於另一方最大的尊重。

誰會不喜歡這種提問者多一點呢?此外追問還有個巨大優勢,它順著問答流而下,自然而然,不需要太多思考和事先準備,性價比極高。

不追問,你就等於是把免費午餐留在了桌子上。

但我要提醒你,有一種追問則要禁用。如果你不是哲學家,對方不是你的學生,那麼千萬不要採用蘇格拉底式追問。

古希臘的德爾斐神廟,供奉著太陽神阿波羅,這是當時全希臘人最尊重的神廟。

這神廟頒下一個神諭,說蘇格拉底是全雅典最聰明的人,蘇格拉底說自己一無所知怎麼會最聰明,最終他大徹大悟:自知其無知,就比所有自以為知道的人都聰明。

蘇格拉底教育學生達到這種自我認識境界的方法就是問答,那種上窮碧落下黃泉式的追問,直到學生終於認識到自己原以為所知道的本為虛妄。

這本身是極好的思維訓練,但如果你的目的是獲得對方好感,那就完全背道而馳了。

被你追問到被迫承認自己無知,正常人只會對你產生刻骨仇恨。


二、如何提問

"

這世界競爭這麼激烈

很多人意識到明顯可以撿到的便宜已經很少了

但其實提問就是一個。

反過來說,問得太少你就吃虧了。

好在不止你吃虧,絕大多數人都吃虧。

大家都問得太少。

問得太少有許多原因:

有的是太過自我,太想用自己的想法、故事、思路去說服對方;

有的是太想用問題給對方和旁觀者留下深刻印象,但這世界上哪裡有那麼多容易提的高級問題,想太多,於是就問得太少了。

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撿便宜,只因為不會這一點:提問別人

有的是太過小心,害怕自己的問題太過粗魯或者太過敏感,其實你又想多了,對於被問的人來說,只有極少數問題對他是粗魯的敏感的,如果提問是在私下,那就更少了;

有的是太過自信,以為自己已經知道答案,不用問了。提問的好處

最關鍵的原因則是,一般人不知道提問的好處非常大。

提問有很多好處,學習,交換信息,帶來創新,增加了解,促進信任。歸根結底是兩件事:第一是獲得信息,第二是使對方喜歡你。

今天的內容主要是講獲得信息這一面,好處太明顯,有事你不問別人難道問自己嗎?我講提問使對方喜歡你這一面。


一、怎麼通過提問讓別人喜歡你?

現代第一個成功學大腕卡內基在《人性的弱點》當中給了個答案:“問別人喜歡回答的問題。”

1、提問的好處

卡內基說得對但不完整,任何時候別想太多,先提問,別人大概率都會比你提問前多喜歡你一點。

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撿便宜,只因為不會這一點:提問別人

原因很簡單。

第一,假如其他條件不變,一個人在說話時會比不說話的時候開心一點。

這個不用去翻查心理學研究說話怎麼刺激相應激素和神經遞質分泌,畢竟這世上只有“越說越開心”這句話,從來沒聽說過“越沉默越開心”。

第二,回答問題的人覺得答問是給提問者一個好處。

而人的心理是這樣構造的:他對你好之後會覺得應該接著對你好,這樣才自洽。

提問當然不是完全不用考慮技巧,但跟周詳考慮提問技巧相比,先提問是件重要得多的事。

提問是個正反饋,你提問越多,才會越有提問技巧,不提問就永遠沒有技巧。你能在岸上學會游泳嗎?

2、提問的種類

提問大體上有四種:

介紹式提問:你好嗎?

鏡像式提問:我很好,你呢?

轉向式提問:用來開啟話題轉換話題時用。你怎麼看貿易戰?

跟進式問題:就是追問。

各種提問中,最能讓對方對你有好感的就是追問。

追問永遠是對的。

追問,說明你對溝通真有興趣,仔細聽,注意力集中,確實關心對方講的內容,想知道更多。

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撿便宜,只因為不會這一點:提問別人

這是對於另一方最大的尊重。

誰會不喜歡這種提問者多一點呢?此外追問還有個巨大優勢,它順著問答流而下,自然而然,不需要太多思考和事先準備,性價比極高。

不追問,你就等於是把免費午餐留在了桌子上。

但我要提醒你,有一種追問則要禁用。如果你不是哲學家,對方不是你的學生,那麼千萬不要採用蘇格拉底式追問。

古希臘的德爾斐神廟,供奉著太陽神阿波羅,這是當時全希臘人最尊重的神廟。

這神廟頒下一個神諭,說蘇格拉底是全雅典最聰明的人,蘇格拉底說自己一無所知怎麼會最聰明,最終他大徹大悟:自知其無知,就比所有自以為知道的人都聰明。

蘇格拉底教育學生達到這種自我認識境界的方法就是問答,那種上窮碧落下黃泉式的追問,直到學生終於認識到自己原以為所知道的本為虛妄。

這本身是極好的思維訓練,但如果你的目的是獲得對方好感,那就完全背道而馳了。

被你追問到被迫承認自己無知,正常人只會對你產生刻骨仇恨。


二、如何提問

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撿便宜,只因為不會這一點:提問別人

1、提問時的順序跟場景有關 。

一種是從簡單輕鬆的問題問起,然後逐步轉移到相對敏感的問題。

這種順序比較適合用在合作性的環境當中,大家慢慢建立信任,反正有的是時間。

另一種提問順序是上來就問敏感問題,往往能夠得到更多信息。

這種問法比較適用於有一定對抗性的環境。

慢熱問法很好理解,上來就問敏感問題則相當反直覺。

我有一個朋友做新聞工作多年,與一群中國最好的調查記者共事,他曾經給我講過這樣一件事,他發現他們中許多人還真就是這樣提問的。

調查記者的工作環境都有一定的對抗性,高低而已,否則還叫什麼調查。

你想知道只有對方知道的事情,對方可不一定願意告訴你。

他的調查記者同事們往往就從敏感問題開始往下問,發現成功率不低於使用更精妙提問法的同行。

"

這世界競爭這麼激烈

很多人意識到明顯可以撿到的便宜已經很少了

但其實提問就是一個。

反過來說,問得太少你就吃虧了。

好在不止你吃虧,絕大多數人都吃虧。

大家都問得太少。

問得太少有許多原因:

有的是太過自我,太想用自己的想法、故事、思路去說服對方;

有的是太想用問題給對方和旁觀者留下深刻印象,但這世界上哪裡有那麼多容易提的高級問題,想太多,於是就問得太少了。

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撿便宜,只因為不會這一點:提問別人

有的是太過小心,害怕自己的問題太過粗魯或者太過敏感,其實你又想多了,對於被問的人來說,只有極少數問題對他是粗魯的敏感的,如果提問是在私下,那就更少了;

有的是太過自信,以為自己已經知道答案,不用問了。提問的好處

最關鍵的原因則是,一般人不知道提問的好處非常大。

提問有很多好處,學習,交換信息,帶來創新,增加了解,促進信任。歸根結底是兩件事:第一是獲得信息,第二是使對方喜歡你。

今天的內容主要是講獲得信息這一面,好處太明顯,有事你不問別人難道問自己嗎?我講提問使對方喜歡你這一面。


一、怎麼通過提問讓別人喜歡你?

現代第一個成功學大腕卡內基在《人性的弱點》當中給了個答案:“問別人喜歡回答的問題。”

1、提問的好處

卡內基說得對但不完整,任何時候別想太多,先提問,別人大概率都會比你提問前多喜歡你一點。

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撿便宜,只因為不會這一點:提問別人

原因很簡單。

第一,假如其他條件不變,一個人在說話時會比不說話的時候開心一點。

這個不用去翻查心理學研究說話怎麼刺激相應激素和神經遞質分泌,畢竟這世上只有“越說越開心”這句話,從來沒聽說過“越沉默越開心”。

第二,回答問題的人覺得答問是給提問者一個好處。

而人的心理是這樣構造的:他對你好之後會覺得應該接著對你好,這樣才自洽。

提問當然不是完全不用考慮技巧,但跟周詳考慮提問技巧相比,先提問是件重要得多的事。

提問是個正反饋,你提問越多,才會越有提問技巧,不提問就永遠沒有技巧。你能在岸上學會游泳嗎?

2、提問的種類

提問大體上有四種:

介紹式提問:你好嗎?

鏡像式提問:我很好,你呢?

轉向式提問:用來開啟話題轉換話題時用。你怎麼看貿易戰?

跟進式問題:就是追問。

各種提問中,最能讓對方對你有好感的就是追問。

追問永遠是對的。

追問,說明你對溝通真有興趣,仔細聽,注意力集中,確實關心對方講的內容,想知道更多。

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撿便宜,只因為不會這一點:提問別人

這是對於另一方最大的尊重。

誰會不喜歡這種提問者多一點呢?此外追問還有個巨大優勢,它順著問答流而下,自然而然,不需要太多思考和事先準備,性價比極高。

不追問,你就等於是把免費午餐留在了桌子上。

但我要提醒你,有一種追問則要禁用。如果你不是哲學家,對方不是你的學生,那麼千萬不要採用蘇格拉底式追問。

古希臘的德爾斐神廟,供奉著太陽神阿波羅,這是當時全希臘人最尊重的神廟。

這神廟頒下一個神諭,說蘇格拉底是全雅典最聰明的人,蘇格拉底說自己一無所知怎麼會最聰明,最終他大徹大悟:自知其無知,就比所有自以為知道的人都聰明。

蘇格拉底教育學生達到這種自我認識境界的方法就是問答,那種上窮碧落下黃泉式的追問,直到學生終於認識到自己原以為所知道的本為虛妄。

這本身是極好的思維訓練,但如果你的目的是獲得對方好感,那就完全背道而馳了。

被你追問到被迫承認自己無知,正常人只會對你產生刻骨仇恨。


二、如何提問

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撿便宜,只因為不會這一點:提問別人

1、提問時的順序跟場景有關 。

一種是從簡單輕鬆的問題問起,然後逐步轉移到相對敏感的問題。

這種順序比較適合用在合作性的環境當中,大家慢慢建立信任,反正有的是時間。

另一種提問順序是上來就問敏感問題,往往能夠得到更多信息。

這種問法比較適用於有一定對抗性的環境。

慢熱問法很好理解,上來就問敏感問題則相當反直覺。

我有一個朋友做新聞工作多年,與一群中國最好的調查記者共事,他曾經給我講過這樣一件事,他發現他們中許多人還真就是這樣提問的。

調查記者的工作環境都有一定的對抗性,高低而已,否則還叫什麼調查。

你想知道只有對方知道的事情,對方可不一定願意告訴你。

他的調查記者同事們往往就從敏感問題開始往下問,發現成功率不低於使用更精妙提問法的同行。

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撿便宜,只因為不會這一點:提問別人

後來我想明白了其道理:對方不傻,面對調查記者的提問,他知道這是對抗性情景,已經將生理心理校準到相應狀態。

你再跟他寒暄拉家常,套根本不存在的交情,營造一種我們是隊友的假象,將關鍵問題包裹在一堆無害的問題之中去套路對方,其實是對他的不尊重,也會被他一眼看穿。

將心比心,別人套路你,被你看穿了,你心裡不會說別把我當弱智嗎?

所以,敏感問題該問就問,上來就問,不是說別人會有問必答,無論你用什麼技巧去問敏感問題,問不到答案總是常態。

但跟把真實問題藏起來去套問相比,直接問的成功率更高,更節省雙方的時間精力,無論對方答與不答,你們彼此都有更多的相互尊重,哪怕僅僅是職業上的相互尊重。

當然了,你最好也不要把事做絕,一上來就問最最最敏感的問題,一下子就殺死對話。稍微留點餘地就行。

2、提問的類型則跟你的目的有關。

你想對方發揮思想,就多問開放式問題。你想了解具體信息,就問封閉式問題。

再舉我上面朋友的例子,調查記者就是問具體問題,但如果你是採訪跨國公司CEO,最好還是多問開放式問題,他既有高屋建瓴的思路,也有策劃於密室的商戰謀略,但後者不可能告訴你。要是告訴你,他違法了。


三、如何換位思考應對別人提問?

最後換位思考,假設你是被問一方,在競爭性/對抗性場合,特別是公開場合,遇到你不能回答的問題怎麼辦?

我給你以下幾個建議,下面這幾種反應,按優先序依次做下來就行:

第一,如果你不知道答案,就說不知道。誠實挺好的。

第二,如果你知道答案但不能說,那麼你就別回答對方的問題,而是假裝對方提出的是你巴不得他提的問題,然後回答這個問題。

不論你問的是什麼,反正我說自己想說的話,不管問與答是否對的上。

這個辦法的發明者是美國著名的聰明人、前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

他是越南戰爭時期的美國國防部長,那個時期美國反戰聲浪特別高,經常問他,他不想回答也不能回答的問題。

這個方法的好處就在於,人在場面上的記憶比金魚還要短,混過去就混過去了。

第三,如果你有這才華,那就順著話茬講個笑話吧。

"

這世界競爭這麼激烈

很多人意識到明顯可以撿到的便宜已經很少了

但其實提問就是一個。

反過來說,問得太少你就吃虧了。

好在不止你吃虧,絕大多數人都吃虧。

大家都問得太少。

問得太少有許多原因:

有的是太過自我,太想用自己的想法、故事、思路去說服對方;

有的是太想用問題給對方和旁觀者留下深刻印象,但這世界上哪裡有那麼多容易提的高級問題,想太多,於是就問得太少了。

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撿便宜,只因為不會這一點:提問別人

有的是太過小心,害怕自己的問題太過粗魯或者太過敏感,其實你又想多了,對於被問的人來說,只有極少數問題對他是粗魯的敏感的,如果提問是在私下,那就更少了;

有的是太過自信,以為自己已經知道答案,不用問了。提問的好處

最關鍵的原因則是,一般人不知道提問的好處非常大。

提問有很多好處,學習,交換信息,帶來創新,增加了解,促進信任。歸根結底是兩件事:第一是獲得信息,第二是使對方喜歡你。

今天的內容主要是講獲得信息這一面,好處太明顯,有事你不問別人難道問自己嗎?我講提問使對方喜歡你這一面。


一、怎麼通過提問讓別人喜歡你?

現代第一個成功學大腕卡內基在《人性的弱點》當中給了個答案:“問別人喜歡回答的問題。”

1、提問的好處

卡內基說得對但不完整,任何時候別想太多,先提問,別人大概率都會比你提問前多喜歡你一點。

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撿便宜,只因為不會這一點:提問別人

原因很簡單。

第一,假如其他條件不變,一個人在說話時會比不說話的時候開心一點。

這個不用去翻查心理學研究說話怎麼刺激相應激素和神經遞質分泌,畢竟這世上只有“越說越開心”這句話,從來沒聽說過“越沉默越開心”。

第二,回答問題的人覺得答問是給提問者一個好處。

而人的心理是這樣構造的:他對你好之後會覺得應該接著對你好,這樣才自洽。

提問當然不是完全不用考慮技巧,但跟周詳考慮提問技巧相比,先提問是件重要得多的事。

提問是個正反饋,你提問越多,才會越有提問技巧,不提問就永遠沒有技巧。你能在岸上學會游泳嗎?

2、提問的種類

提問大體上有四種:

介紹式提問:你好嗎?

鏡像式提問:我很好,你呢?

轉向式提問:用來開啟話題轉換話題時用。你怎麼看貿易戰?

跟進式問題:就是追問。

各種提問中,最能讓對方對你有好感的就是追問。

追問永遠是對的。

追問,說明你對溝通真有興趣,仔細聽,注意力集中,確實關心對方講的內容,想知道更多。

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撿便宜,只因為不會這一點:提問別人

這是對於另一方最大的尊重。

誰會不喜歡這種提問者多一點呢?此外追問還有個巨大優勢,它順著問答流而下,自然而然,不需要太多思考和事先準備,性價比極高。

不追問,你就等於是把免費午餐留在了桌子上。

但我要提醒你,有一種追問則要禁用。如果你不是哲學家,對方不是你的學生,那麼千萬不要採用蘇格拉底式追問。

古希臘的德爾斐神廟,供奉著太陽神阿波羅,這是當時全希臘人最尊重的神廟。

這神廟頒下一個神諭,說蘇格拉底是全雅典最聰明的人,蘇格拉底說自己一無所知怎麼會最聰明,最終他大徹大悟:自知其無知,就比所有自以為知道的人都聰明。

蘇格拉底教育學生達到這種自我認識境界的方法就是問答,那種上窮碧落下黃泉式的追問,直到學生終於認識到自己原以為所知道的本為虛妄。

這本身是極好的思維訓練,但如果你的目的是獲得對方好感,那就完全背道而馳了。

被你追問到被迫承認自己無知,正常人只會對你產生刻骨仇恨。


二、如何提問

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撿便宜,只因為不會這一點:提問別人

1、提問時的順序跟場景有關 。

一種是從簡單輕鬆的問題問起,然後逐步轉移到相對敏感的問題。

這種順序比較適合用在合作性的環境當中,大家慢慢建立信任,反正有的是時間。

另一種提問順序是上來就問敏感問題,往往能夠得到更多信息。

這種問法比較適用於有一定對抗性的環境。

慢熱問法很好理解,上來就問敏感問題則相當反直覺。

我有一個朋友做新聞工作多年,與一群中國最好的調查記者共事,他曾經給我講過這樣一件事,他發現他們中許多人還真就是這樣提問的。

調查記者的工作環境都有一定的對抗性,高低而已,否則還叫什麼調查。

你想知道只有對方知道的事情,對方可不一定願意告訴你。

他的調查記者同事們往往就從敏感問題開始往下問,發現成功率不低於使用更精妙提問法的同行。

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撿便宜,只因為不會這一點:提問別人

後來我想明白了其道理:對方不傻,面對調查記者的提問,他知道這是對抗性情景,已經將生理心理校準到相應狀態。

你再跟他寒暄拉家常,套根本不存在的交情,營造一種我們是隊友的假象,將關鍵問題包裹在一堆無害的問題之中去套路對方,其實是對他的不尊重,也會被他一眼看穿。

將心比心,別人套路你,被你看穿了,你心裡不會說別把我當弱智嗎?

所以,敏感問題該問就問,上來就問,不是說別人會有問必答,無論你用什麼技巧去問敏感問題,問不到答案總是常態。

但跟把真實問題藏起來去套問相比,直接問的成功率更高,更節省雙方的時間精力,無論對方答與不答,你們彼此都有更多的相互尊重,哪怕僅僅是職業上的相互尊重。

當然了,你最好也不要把事做絕,一上來就問最最最敏感的問題,一下子就殺死對話。稍微留點餘地就行。

2、提問的類型則跟你的目的有關。

你想對方發揮思想,就多問開放式問題。你想了解具體信息,就問封閉式問題。

再舉我上面朋友的例子,調查記者就是問具體問題,但如果你是採訪跨國公司CEO,最好還是多問開放式問題,他既有高屋建瓴的思路,也有策劃於密室的商戰謀略,但後者不可能告訴你。要是告訴你,他違法了。


三、如何換位思考應對別人提問?

最後換位思考,假設你是被問一方,在競爭性/對抗性場合,特別是公開場合,遇到你不能回答的問題怎麼辦?

我給你以下幾個建議,下面這幾種反應,按優先序依次做下來就行:

第一,如果你不知道答案,就說不知道。誠實挺好的。

第二,如果你知道答案但不能說,那麼你就別回答對方的問題,而是假裝對方提出的是你巴不得他提的問題,然後回答這個問題。

不論你問的是什麼,反正我說自己想說的話,不管問與答是否對的上。

這個辦法的發明者是美國著名的聰明人、前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

他是越南戰爭時期的美國國防部長,那個時期美國反戰聲浪特別高,經常問他,他不想回答也不能回答的問題。

這個方法的好處就在於,人在場面上的記憶比金魚還要短,混過去就混過去了。

第三,如果你有這才華,那就順著話茬講個笑話吧。

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撿便宜,只因為不會這一點:提問別人

大家笑笑就過去了,如果你不確信自己有這才華,那就選第二。

千萬不要自以為有講笑話的才華,製造的卻是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的車禍現場。

僅次於車禍現場的,就是直接拒絕回答問題,它只會激起對方對問題本身以及對與你對抗的更大興趣。

建議你在大腦裡建立一個快捷方式:每當你想直接拒絕回答問題,則跳轉到第一和第二反應。

第三反應慎用,第一和第二反應夠用了。


結語

總結一下,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講了怎麼提問。

你可以記得這麼一個簡單的原則,多問比少問好,追問最好。

不要擔心顯得不聰明,也不要過於擔心讓對方不舒服。

問得越多,不僅你知道得越多,對方還越喜歡你。

最後問大家一個問題,請你想想過去有沒有提問把人問毛過,對照這篇文章的內容,講講原因在哪裡?

歡迎大家想到答案後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END-

作者 l 李文

編輯 l 方木

本文由作者【@一個va】創作,在今日頭條首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