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辱不驚是為王

書法 文徵明 藝術 祝枝山 內鄉硬筆書法 2017-08-02

寵辱不驚是為王

王寵是明代著名的書法家,初字履仁,後改字 履吉,號雅宜山人,人稱“王雅宜”。精於小楷,擅長行草,生活在弘治到嘉靖年間他雖是祝枝山和文徵明的後輩,卻與他們並稱為“吳中三傑”,可見其才。而正是由於他們的努力,好的作品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吳門地區的書法創作也在那時達到鼎峰。

寵辱不驚是為王

王寵 著有《雅宜山人集》,傳世書跡有《詩冊》、《雜詩卷》、《千字文》、《古詩十九首》、《李白古風詩卷》等

愴然心催兒時變

王寵出身卑微,父親王貞從事商業,靠經營一家酒館為生,而業商者在中國早期自給自足小農經濟的封建社會中,社會地位低下。王寵的母親也在他幼年的時候離世,我們在他之後的文字中可以發現,母親的離開在他的心裡種下了思念和悲傷的種子,隨著年齡的增長,這棵思念的種子生根發芽,對他形成恬淡曠達的性格有著深遠的影響。他曾在文中寫道:“見人母子慈戀,未嘗不愴然心催也。”

樂志不悔隱於市

雖然出生在一個開酒店的商人家庭,王寵很不喜歡塵世的喧囂,卻自小就對古玩書畫有著濃厚的興趣,也在興趣的道路上結識了文徵明、蔡羽等人,後來蔡羽還成為了王寵的老師,對其作文書字影響很大。

而這個極富才氣的學者,一生科舉應試八次皆不第,正德五年(1510)到嘉靖十年(1531),從十七歲到三十八歲整整十一年的時間,很難想象他是如何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堅持下來,也很難想象他的心靈承受了怎樣痛艱苦。

但是據史書記載,每每有學者仰慕他的學識精益前來拜訪,他也不吝賜教,曾經受過他指點的學生紛紛高中,而他自己卻困頓依舊。

王寵的諸多名作,如《南華真經》和《滕王閣序》,均字數較多,卻寫的一筆不苟,雅有書卷氣,橫畫起筆尖露,略似文徵明,但比較含蓄,誠如梁啟超在《南華真經》跋中語:

吾常謂雅宜山人書有道氣,遠在文待詔上。茲卷淵懿靜穆,稀世瓌寶也

寵辱不驚是為王

寵辱不驚是為王

王寵 《南華真經》 (局部)

寵辱不驚是為王

王寵 《滕王閣序》

暢懷釋然於林間

仕途的不佳讓他把心中的理想更多的寄情山水,自己連連不得志讓他漸漸對仕途絕望,他選擇了歸隱山林,幾乎與世隔絕,而把振興家族的願望寄託在其兄長身上。

但是那個時代的文人很難擺脫求取功名的吸引,“努力休明時,望子光五族”這樣的詩句也流露出他懷才不遇的無限感慨。

因為早期王寵學習祝允明的書法,而他們二人由都學李懷琳,因此剛開始兩人風格非常相似,但是隨著人生際遇的不同,王寵作品中疏淡與嚮往、悲怨與惋惜並存,是其獨特的文人氣質。

在其草書代表作品《李太白古風詩九首》中書寫的酣暢痛快、一氣呵成,是謂其經歷磨難練就的寵辱不驚,雅宜一生。

寵辱不驚是為王

《李太白古風詩九首》(局部)

寵辱不驚是為王

作者簡介:司馬武當,字當歌,1957年4月生,河南伊川人,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副主席、評審委員會祕書長,中國書法家協會硬筆專業委員會委員,河南省硬筆書法家協會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書法家協會顧問,鄭州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美術書法研究院書法創作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