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

錢鬆嵒(1899.9—1985.9)和同時代的許多老畫師一樣,並沒有進過藝術院校學習。但其自幼對書法、繪畫有極大興趣,後自行臨摹《芥子園畫傳》,並留心民間畫師和民間藝術作品,經常徜徉在裱畫店中。直到十三歲(1912年)時,方始入其父親所任校長的楊巷鎮立第一初小,然不久,他即嫌課程太淺而輟學,返村過起了五年半耕半讀的日子,並學習國畫傳統技法。

"

錢鬆嵒(1899.9—1985.9)和同時代的許多老畫師一樣,並沒有進過藝術院校學習。但其自幼對書法、繪畫有極大興趣,後自行臨摹《芥子園畫傳》,並留心民間畫師和民間藝術作品,經常徜徉在裱畫店中。直到十三歲(1912年)時,方始入其父親所任校長的楊巷鎮立第一初小,然不久,他即嫌課程太淺而輟學,返村過起了五年半耕半讀的日子,並學習國畫傳統技法。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華山

1918年錢鬆喦進入無錫江蘇省立高等第三師範學校學習(1918年-1923年),此間,他受教於書畫家胡汀鷺,主要研習石濤、石療、唐寅、沈周等人的畫法,同時學習透視、色彩、解剖、光影等西畫技法,待他從第三師範畢業時,他已經出版了平生第一本個人畫冊。由於他成績優異,時任校長的陳谷岑力 勸其進大學或出國深造,被錢婉言謝絕。與之相反的是,宜興同鄉徐悲鴻(1895—1953)則分別於1917年和1919年留學於日本和法國。於此,或可見其舉動不合時流處之一斑。

"

錢鬆嵒(1899.9—1985.9)和同時代的許多老畫師一樣,並沒有進過藝術院校學習。但其自幼對書法、繪畫有極大興趣,後自行臨摹《芥子園畫傳》,並留心民間畫師和民間藝術作品,經常徜徉在裱畫店中。直到十三歲(1912年)時,方始入其父親所任校長的楊巷鎮立第一初小,然不久,他即嫌課程太淺而輟學,返村過起了五年半耕半讀的日子,並學習國畫傳統技法。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華山

1918年錢鬆喦進入無錫江蘇省立高等第三師範學校學習(1918年-1923年),此間,他受教於書畫家胡汀鷺,主要研習石濤、石療、唐寅、沈周等人的畫法,同時學習透視、色彩、解剖、光影等西畫技法,待他從第三師範畢業時,他已經出版了平生第一本個人畫冊。由於他成績優異,時任校長的陳谷岑力 勸其進大學或出國深造,被錢婉言謝絕。與之相反的是,宜興同鄉徐悲鴻(1895—1953)則分別於1917年和1919年留學於日本和法國。於此,或可見其舉動不合時流處之一斑。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孤村殘榭

從1923年到1956年,錢鬆巖先後在多所小學、中學以及美專任教。相對於1957年被聘為江蘇省國畫院畫師之後直至晚年的安定生活來說,錢鬆巖30年 代至40年代的生活是動盪不安的。特別是抗日戰爭期間,他不僅飽受了生活的顛沛流離,同時,國難給予他心裡的感受也直接反映到他的繪畫之中,從而體現出一個傳統型文人畫家的品格與胸懷。

"

錢鬆嵒(1899.9—1985.9)和同時代的許多老畫師一樣,並沒有進過藝術院校學習。但其自幼對書法、繪畫有極大興趣,後自行臨摹《芥子園畫傳》,並留心民間畫師和民間藝術作品,經常徜徉在裱畫店中。直到十三歲(1912年)時,方始入其父親所任校長的楊巷鎮立第一初小,然不久,他即嫌課程太淺而輟學,返村過起了五年半耕半讀的日子,並學習國畫傳統技法。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華山

1918年錢鬆喦進入無錫江蘇省立高等第三師範學校學習(1918年-1923年),此間,他受教於書畫家胡汀鷺,主要研習石濤、石療、唐寅、沈周等人的畫法,同時學習透視、色彩、解剖、光影等西畫技法,待他從第三師範畢業時,他已經出版了平生第一本個人畫冊。由於他成績優異,時任校長的陳谷岑力 勸其進大學或出國深造,被錢婉言謝絕。與之相反的是,宜興同鄉徐悲鴻(1895—1953)則分別於1917年和1919年留學於日本和法國。於此,或可見其舉動不合時流處之一斑。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孤村殘榭

從1923年到1956年,錢鬆巖先後在多所小學、中學以及美專任教。相對於1957年被聘為江蘇省國畫院畫師之後直至晚年的安定生活來說,錢鬆巖30年 代至40年代的生活是動盪不安的。特別是抗日戰爭期間,他不僅飽受了生活的顛沛流離,同時,國難給予他心裡的感受也直接反映到他的繪畫之中,從而體現出一個傳統型文人畫家的品格與胸懷。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荒村風雪夜

1954年,錢鬆巖創作了《娘做新衣兒讀書》(展出時稱《漁家樂》),基本上表達了他對新社會的看法,這幅畫反映了他對漁民生活的感受——舊社會“愁浪愁 風艇上居,打魚苦自食無魚”的漁民,翻身做了主人,脫離了衣不蔽體、目不識丁的苦境,正是“萬般歡樂從今數,娘做新衣兒讀書。”這也幾乎是他自我人生經歷 的寫照,抗戰勝利後,他在師範任教的工資難以養家,因此,不得不輾轉蘇州、南京、常熟等地辦畫展鬻畫謀生,其中一次到南京,非但沒有賣掉畫,還要付每天的 房錢、飯錢,最後連回無錫的車票都買不起。而“黃山近在咫尺,因在舊社會不獲一遊,徒存夢想”,這是他在新中國遊黃山之後的感嘆。

"

錢鬆嵒(1899.9—1985.9)和同時代的許多老畫師一樣,並沒有進過藝術院校學習。但其自幼對書法、繪畫有極大興趣,後自行臨摹《芥子園畫傳》,並留心民間畫師和民間藝術作品,經常徜徉在裱畫店中。直到十三歲(1912年)時,方始入其父親所任校長的楊巷鎮立第一初小,然不久,他即嫌課程太淺而輟學,返村過起了五年半耕半讀的日子,並學習國畫傳統技法。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華山

1918年錢鬆喦進入無錫江蘇省立高等第三師範學校學習(1918年-1923年),此間,他受教於書畫家胡汀鷺,主要研習石濤、石療、唐寅、沈周等人的畫法,同時學習透視、色彩、解剖、光影等西畫技法,待他從第三師範畢業時,他已經出版了平生第一本個人畫冊。由於他成績優異,時任校長的陳谷岑力 勸其進大學或出國深造,被錢婉言謝絕。與之相反的是,宜興同鄉徐悲鴻(1895—1953)則分別於1917年和1919年留學於日本和法國。於此,或可見其舉動不合時流處之一斑。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孤村殘榭

從1923年到1956年,錢鬆巖先後在多所小學、中學以及美專任教。相對於1957年被聘為江蘇省國畫院畫師之後直至晚年的安定生活來說,錢鬆巖30年 代至40年代的生活是動盪不安的。特別是抗日戰爭期間,他不僅飽受了生活的顛沛流離,同時,國難給予他心裡的感受也直接反映到他的繪畫之中,從而體現出一個傳統型文人畫家的品格與胸懷。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荒村風雪夜

1954年,錢鬆巖創作了《娘做新衣兒讀書》(展出時稱《漁家樂》),基本上表達了他對新社會的看法,這幅畫反映了他對漁民生活的感受——舊社會“愁浪愁 風艇上居,打魚苦自食無魚”的漁民,翻身做了主人,脫離了衣不蔽體、目不識丁的苦境,正是“萬般歡樂從今數,娘做新衣兒讀書。”這也幾乎是他自我人生經歷 的寫照,抗戰勝利後,他在師範任教的工資難以養家,因此,不得不輾轉蘇州、南京、常熟等地辦畫展鬻畫謀生,其中一次到南京,非但沒有賣掉畫,還要付每天的 房錢、飯錢,最後連回無錫的車票都買不起。而“黃山近在咫尺,因在舊社會不獲一遊,徒存夢想”,這是他在新中國遊黃山之後的感嘆。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黃山瀑布

新中國要求藝術反映現實生活併為人民服務,而錢鬆巖所擅長的山水、花鳥一時難有作為。現實的境遇不僅使得這位老畫師難以施展拳腳,也為全國的國畫家出了一個時代的難題,因此,他們都在積極地尋求突破。

1953年,艾青在 “上海美術工作者政治講習班”上作了一篇題為《談中國畫》的重要講話,後來發表在《文藝報》1953年第十五期上。作為著名的革命文藝工作者和美術界的領 導,艾青在文章中論述了“國畫要不要改造”的問題,並給予了一個明確的回答。

同時還提出了“新國畫”的概念,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這一年,北京的畫家開始到北京近郊各風景名勝點寫生;1954年春,吳鏡汀、惠孝同、董壽平到安徽黃山、浙江富春山一帶作寫生旅行;而李可染、張仃、羅銘赴西湖、太湖、黃山、富春山寫生,並於北海公園舉辦了《李可染、張仃、羅銘水墨寫生畫展》。當這些寫生作品出現在這一年北京中國畫研究會舉辦的第二屆展覽 會上的時候,雖然畫面中的電線杆、火車、寫實風的房屋、穿幹部服的人物等受到了一些非議,但是,卻在整體上獲得了認可,並具有示範性的意義。

"

錢鬆嵒(1899.9—1985.9)和同時代的許多老畫師一樣,並沒有進過藝術院校學習。但其自幼對書法、繪畫有極大興趣,後自行臨摹《芥子園畫傳》,並留心民間畫師和民間藝術作品,經常徜徉在裱畫店中。直到十三歲(1912年)時,方始入其父親所任校長的楊巷鎮立第一初小,然不久,他即嫌課程太淺而輟學,返村過起了五年半耕半讀的日子,並學習國畫傳統技法。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華山

1918年錢鬆喦進入無錫江蘇省立高等第三師範學校學習(1918年-1923年),此間,他受教於書畫家胡汀鷺,主要研習石濤、石療、唐寅、沈周等人的畫法,同時學習透視、色彩、解剖、光影等西畫技法,待他從第三師範畢業時,他已經出版了平生第一本個人畫冊。由於他成績優異,時任校長的陳谷岑力 勸其進大學或出國深造,被錢婉言謝絕。與之相反的是,宜興同鄉徐悲鴻(1895—1953)則分別於1917年和1919年留學於日本和法國。於此,或可見其舉動不合時流處之一斑。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孤村殘榭

從1923年到1956年,錢鬆巖先後在多所小學、中學以及美專任教。相對於1957年被聘為江蘇省國畫院畫師之後直至晚年的安定生活來說,錢鬆巖30年 代至40年代的生活是動盪不安的。特別是抗日戰爭期間,他不僅飽受了生活的顛沛流離,同時,國難給予他心裡的感受也直接反映到他的繪畫之中,從而體現出一個傳統型文人畫家的品格與胸懷。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荒村風雪夜

1954年,錢鬆巖創作了《娘做新衣兒讀書》(展出時稱《漁家樂》),基本上表達了他對新社會的看法,這幅畫反映了他對漁民生活的感受——舊社會“愁浪愁 風艇上居,打魚苦自食無魚”的漁民,翻身做了主人,脫離了衣不蔽體、目不識丁的苦境,正是“萬般歡樂從今數,娘做新衣兒讀書。”這也幾乎是他自我人生經歷 的寫照,抗戰勝利後,他在師範任教的工資難以養家,因此,不得不輾轉蘇州、南京、常熟等地辦畫展鬻畫謀生,其中一次到南京,非但沒有賣掉畫,還要付每天的 房錢、飯錢,最後連回無錫的車票都買不起。而“黃山近在咫尺,因在舊社會不獲一遊,徒存夢想”,這是他在新中國遊黃山之後的感嘆。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黃山瀑布

新中國要求藝術反映現實生活併為人民服務,而錢鬆巖所擅長的山水、花鳥一時難有作為。現實的境遇不僅使得這位老畫師難以施展拳腳,也為全國的國畫家出了一個時代的難題,因此,他們都在積極地尋求突破。

1953年,艾青在 “上海美術工作者政治講習班”上作了一篇題為《談中國畫》的重要講話,後來發表在《文藝報》1953年第十五期上。作為著名的革命文藝工作者和美術界的領 導,艾青在文章中論述了“國畫要不要改造”的問題,並給予了一個明確的回答。

同時還提出了“新國畫”的概念,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這一年,北京的畫家開始到北京近郊各風景名勝點寫生;1954年春,吳鏡汀、惠孝同、董壽平到安徽黃山、浙江富春山一帶作寫生旅行;而李可染、張仃、羅銘赴西湖、太湖、黃山、富春山寫生,並於北海公園舉辦了《李可染、張仃、羅銘水墨寫生畫展》。當這些寫生作品出現在這一年北京中國畫研究會舉辦的第二屆展覽 會上的時候,雖然畫面中的電線杆、火車、寫實風的房屋、穿幹部服的人物等受到了一些非議,但是,卻在整體上獲得了認可,並具有示範性的意義。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蓮峰旭日

在延安,當傅抱石和錢鬆巖“不約而同地走到雄踞延河上的延安大橋,只見四周山上一片片的梯田;延河兩岸的楊樹,雖然已是深秋天氣,還是那麼綠沉沉的。向西 望去,峰巒起伏,雄渾極了,動人極了

錢老欣然說:‘若是把延安如實地畫出來,人家一定要說我畫的是江南了。’過去認為不入畫的延河大橋不僅入了畫,而且在錢鬆巖的畫中還成了畫面的主體;過去認為一畫就俗的那種現實的場景,在錢鬆巖的畫中成了著力表現的對象。

"

錢鬆嵒(1899.9—1985.9)和同時代的許多老畫師一樣,並沒有進過藝術院校學習。但其自幼對書法、繪畫有極大興趣,後自行臨摹《芥子園畫傳》,並留心民間畫師和民間藝術作品,經常徜徉在裱畫店中。直到十三歲(1912年)時,方始入其父親所任校長的楊巷鎮立第一初小,然不久,他即嫌課程太淺而輟學,返村過起了五年半耕半讀的日子,並學習國畫傳統技法。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華山

1918年錢鬆喦進入無錫江蘇省立高等第三師範學校學習(1918年-1923年),此間,他受教於書畫家胡汀鷺,主要研習石濤、石療、唐寅、沈周等人的畫法,同時學習透視、色彩、解剖、光影等西畫技法,待他從第三師範畢業時,他已經出版了平生第一本個人畫冊。由於他成績優異,時任校長的陳谷岑力 勸其進大學或出國深造,被錢婉言謝絕。與之相反的是,宜興同鄉徐悲鴻(1895—1953)則分別於1917年和1919年留學於日本和法國。於此,或可見其舉動不合時流處之一斑。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孤村殘榭

從1923年到1956年,錢鬆巖先後在多所小學、中學以及美專任教。相對於1957年被聘為江蘇省國畫院畫師之後直至晚年的安定生活來說,錢鬆巖30年 代至40年代的生活是動盪不安的。特別是抗日戰爭期間,他不僅飽受了生活的顛沛流離,同時,國難給予他心裡的感受也直接反映到他的繪畫之中,從而體現出一個傳統型文人畫家的品格與胸懷。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荒村風雪夜

1954年,錢鬆巖創作了《娘做新衣兒讀書》(展出時稱《漁家樂》),基本上表達了他對新社會的看法,這幅畫反映了他對漁民生活的感受——舊社會“愁浪愁 風艇上居,打魚苦自食無魚”的漁民,翻身做了主人,脫離了衣不蔽體、目不識丁的苦境,正是“萬般歡樂從今數,娘做新衣兒讀書。”這也幾乎是他自我人生經歷 的寫照,抗戰勝利後,他在師範任教的工資難以養家,因此,不得不輾轉蘇州、南京、常熟等地辦畫展鬻畫謀生,其中一次到南京,非但沒有賣掉畫,還要付每天的 房錢、飯錢,最後連回無錫的車票都買不起。而“黃山近在咫尺,因在舊社會不獲一遊,徒存夢想”,這是他在新中國遊黃山之後的感嘆。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黃山瀑布

新中國要求藝術反映現實生活併為人民服務,而錢鬆巖所擅長的山水、花鳥一時難有作為。現實的境遇不僅使得這位老畫師難以施展拳腳,也為全國的國畫家出了一個時代的難題,因此,他們都在積極地尋求突破。

1953年,艾青在 “上海美術工作者政治講習班”上作了一篇題為《談中國畫》的重要講話,後來發表在《文藝報》1953年第十五期上。作為著名的革命文藝工作者和美術界的領 導,艾青在文章中論述了“國畫要不要改造”的問題,並給予了一個明確的回答。

同時還提出了“新國畫”的概念,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這一年,北京的畫家開始到北京近郊各風景名勝點寫生;1954年春,吳鏡汀、惠孝同、董壽平到安徽黃山、浙江富春山一帶作寫生旅行;而李可染、張仃、羅銘赴西湖、太湖、黃山、富春山寫生,並於北海公園舉辦了《李可染、張仃、羅銘水墨寫生畫展》。當這些寫生作品出現在這一年北京中國畫研究會舉辦的第二屆展覽 會上的時候,雖然畫面中的電線杆、火車、寫實風的房屋、穿幹部服的人物等受到了一些非議,但是,卻在整體上獲得了認可,並具有示範性的意義。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蓮峰旭日

在延安,當傅抱石和錢鬆巖“不約而同地走到雄踞延河上的延安大橋,只見四周山上一片片的梯田;延河兩岸的楊樹,雖然已是深秋天氣,還是那麼綠沉沉的。向西 望去,峰巒起伏,雄渾極了,動人極了

錢老欣然說:‘若是把延安如實地畫出來,人家一定要說我畫的是江南了。’過去認為不入畫的延河大橋不僅入了畫,而且在錢鬆巖的畫中還成了畫面的主體;過去認為一畫就俗的那種現實的場景,在錢鬆巖的畫中成了著力表現的對象。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紅巖

"

錢鬆嵒(1899.9—1985.9)和同時代的許多老畫師一樣,並沒有進過藝術院校學習。但其自幼對書法、繪畫有極大興趣,後自行臨摹《芥子園畫傳》,並留心民間畫師和民間藝術作品,經常徜徉在裱畫店中。直到十三歲(1912年)時,方始入其父親所任校長的楊巷鎮立第一初小,然不久,他即嫌課程太淺而輟學,返村過起了五年半耕半讀的日子,並學習國畫傳統技法。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華山

1918年錢鬆喦進入無錫江蘇省立高等第三師範學校學習(1918年-1923年),此間,他受教於書畫家胡汀鷺,主要研習石濤、石療、唐寅、沈周等人的畫法,同時學習透視、色彩、解剖、光影等西畫技法,待他從第三師範畢業時,他已經出版了平生第一本個人畫冊。由於他成績優異,時任校長的陳谷岑力 勸其進大學或出國深造,被錢婉言謝絕。與之相反的是,宜興同鄉徐悲鴻(1895—1953)則分別於1917年和1919年留學於日本和法國。於此,或可見其舉動不合時流處之一斑。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孤村殘榭

從1923年到1956年,錢鬆巖先後在多所小學、中學以及美專任教。相對於1957年被聘為江蘇省國畫院畫師之後直至晚年的安定生活來說,錢鬆巖30年 代至40年代的生活是動盪不安的。特別是抗日戰爭期間,他不僅飽受了生活的顛沛流離,同時,國難給予他心裡的感受也直接反映到他的繪畫之中,從而體現出一個傳統型文人畫家的品格與胸懷。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荒村風雪夜

1954年,錢鬆巖創作了《娘做新衣兒讀書》(展出時稱《漁家樂》),基本上表達了他對新社會的看法,這幅畫反映了他對漁民生活的感受——舊社會“愁浪愁 風艇上居,打魚苦自食無魚”的漁民,翻身做了主人,脫離了衣不蔽體、目不識丁的苦境,正是“萬般歡樂從今數,娘做新衣兒讀書。”這也幾乎是他自我人生經歷 的寫照,抗戰勝利後,他在師範任教的工資難以養家,因此,不得不輾轉蘇州、南京、常熟等地辦畫展鬻畫謀生,其中一次到南京,非但沒有賣掉畫,還要付每天的 房錢、飯錢,最後連回無錫的車票都買不起。而“黃山近在咫尺,因在舊社會不獲一遊,徒存夢想”,這是他在新中國遊黃山之後的感嘆。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黃山瀑布

新中國要求藝術反映現實生活併為人民服務,而錢鬆巖所擅長的山水、花鳥一時難有作為。現實的境遇不僅使得這位老畫師難以施展拳腳,也為全國的國畫家出了一個時代的難題,因此,他們都在積極地尋求突破。

1953年,艾青在 “上海美術工作者政治講習班”上作了一篇題為《談中國畫》的重要講話,後來發表在《文藝報》1953年第十五期上。作為著名的革命文藝工作者和美術界的領 導,艾青在文章中論述了“國畫要不要改造”的問題,並給予了一個明確的回答。

同時還提出了“新國畫”的概念,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這一年,北京的畫家開始到北京近郊各風景名勝點寫生;1954年春,吳鏡汀、惠孝同、董壽平到安徽黃山、浙江富春山一帶作寫生旅行;而李可染、張仃、羅銘赴西湖、太湖、黃山、富春山寫生,並於北海公園舉辦了《李可染、張仃、羅銘水墨寫生畫展》。當這些寫生作品出現在這一年北京中國畫研究會舉辦的第二屆展覽 會上的時候,雖然畫面中的電線杆、火車、寫實風的房屋、穿幹部服的人物等受到了一些非議,但是,卻在整體上獲得了認可,並具有示範性的意義。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蓮峰旭日

在延安,當傅抱石和錢鬆巖“不約而同地走到雄踞延河上的延安大橋,只見四周山上一片片的梯田;延河兩岸的楊樹,雖然已是深秋天氣,還是那麼綠沉沉的。向西 望去,峰巒起伏,雄渾極了,動人極了

錢老欣然說:‘若是把延安如實地畫出來,人家一定要說我畫的是江南了。’過去認為不入畫的延河大橋不僅入了畫,而且在錢鬆巖的畫中還成了畫面的主體;過去認為一畫就俗的那種現實的場景,在錢鬆巖的畫中成了著力表現的對象。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紅巖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雪山

"

錢鬆嵒(1899.9—1985.9)和同時代的許多老畫師一樣,並沒有進過藝術院校學習。但其自幼對書法、繪畫有極大興趣,後自行臨摹《芥子園畫傳》,並留心民間畫師和民間藝術作品,經常徜徉在裱畫店中。直到十三歲(1912年)時,方始入其父親所任校長的楊巷鎮立第一初小,然不久,他即嫌課程太淺而輟學,返村過起了五年半耕半讀的日子,並學習國畫傳統技法。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華山

1918年錢鬆喦進入無錫江蘇省立高等第三師範學校學習(1918年-1923年),此間,他受教於書畫家胡汀鷺,主要研習石濤、石療、唐寅、沈周等人的畫法,同時學習透視、色彩、解剖、光影等西畫技法,待他從第三師範畢業時,他已經出版了平生第一本個人畫冊。由於他成績優異,時任校長的陳谷岑力 勸其進大學或出國深造,被錢婉言謝絕。與之相反的是,宜興同鄉徐悲鴻(1895—1953)則分別於1917年和1919年留學於日本和法國。於此,或可見其舉動不合時流處之一斑。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孤村殘榭

從1923年到1956年,錢鬆巖先後在多所小學、中學以及美專任教。相對於1957年被聘為江蘇省國畫院畫師之後直至晚年的安定生活來說,錢鬆巖30年 代至40年代的生活是動盪不安的。特別是抗日戰爭期間,他不僅飽受了生活的顛沛流離,同時,國難給予他心裡的感受也直接反映到他的繪畫之中,從而體現出一個傳統型文人畫家的品格與胸懷。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荒村風雪夜

1954年,錢鬆巖創作了《娘做新衣兒讀書》(展出時稱《漁家樂》),基本上表達了他對新社會的看法,這幅畫反映了他對漁民生活的感受——舊社會“愁浪愁 風艇上居,打魚苦自食無魚”的漁民,翻身做了主人,脫離了衣不蔽體、目不識丁的苦境,正是“萬般歡樂從今數,娘做新衣兒讀書。”這也幾乎是他自我人生經歷 的寫照,抗戰勝利後,他在師範任教的工資難以養家,因此,不得不輾轉蘇州、南京、常熟等地辦畫展鬻畫謀生,其中一次到南京,非但沒有賣掉畫,還要付每天的 房錢、飯錢,最後連回無錫的車票都買不起。而“黃山近在咫尺,因在舊社會不獲一遊,徒存夢想”,這是他在新中國遊黃山之後的感嘆。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黃山瀑布

新中國要求藝術反映現實生活併為人民服務,而錢鬆巖所擅長的山水、花鳥一時難有作為。現實的境遇不僅使得這位老畫師難以施展拳腳,也為全國的國畫家出了一個時代的難題,因此,他們都在積極地尋求突破。

1953年,艾青在 “上海美術工作者政治講習班”上作了一篇題為《談中國畫》的重要講話,後來發表在《文藝報》1953年第十五期上。作為著名的革命文藝工作者和美術界的領 導,艾青在文章中論述了“國畫要不要改造”的問題,並給予了一個明確的回答。

同時還提出了“新國畫”的概念,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這一年,北京的畫家開始到北京近郊各風景名勝點寫生;1954年春,吳鏡汀、惠孝同、董壽平到安徽黃山、浙江富春山一帶作寫生旅行;而李可染、張仃、羅銘赴西湖、太湖、黃山、富春山寫生,並於北海公園舉辦了《李可染、張仃、羅銘水墨寫生畫展》。當這些寫生作品出現在這一年北京中國畫研究會舉辦的第二屆展覽 會上的時候,雖然畫面中的電線杆、火車、寫實風的房屋、穿幹部服的人物等受到了一些非議,但是,卻在整體上獲得了認可,並具有示範性的意義。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蓮峰旭日

在延安,當傅抱石和錢鬆巖“不約而同地走到雄踞延河上的延安大橋,只見四周山上一片片的梯田;延河兩岸的楊樹,雖然已是深秋天氣,還是那麼綠沉沉的。向西 望去,峰巒起伏,雄渾極了,動人極了

錢老欣然說:‘若是把延安如實地畫出來,人家一定要說我畫的是江南了。’過去認為不入畫的延河大橋不僅入了畫,而且在錢鬆巖的畫中還成了畫面的主體;過去認為一畫就俗的那種現實的場景,在錢鬆巖的畫中成了著力表現的對象。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紅巖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雪山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南湖

錢鬆嵒仿古山水欣賞

"

錢鬆嵒(1899.9—1985.9)和同時代的許多老畫師一樣,並沒有進過藝術院校學習。但其自幼對書法、繪畫有極大興趣,後自行臨摹《芥子園畫傳》,並留心民間畫師和民間藝術作品,經常徜徉在裱畫店中。直到十三歲(1912年)時,方始入其父親所任校長的楊巷鎮立第一初小,然不久,他即嫌課程太淺而輟學,返村過起了五年半耕半讀的日子,並學習國畫傳統技法。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華山

1918年錢鬆喦進入無錫江蘇省立高等第三師範學校學習(1918年-1923年),此間,他受教於書畫家胡汀鷺,主要研習石濤、石療、唐寅、沈周等人的畫法,同時學習透視、色彩、解剖、光影等西畫技法,待他從第三師範畢業時,他已經出版了平生第一本個人畫冊。由於他成績優異,時任校長的陳谷岑力 勸其進大學或出國深造,被錢婉言謝絕。與之相反的是,宜興同鄉徐悲鴻(1895—1953)則分別於1917年和1919年留學於日本和法國。於此,或可見其舉動不合時流處之一斑。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孤村殘榭

從1923年到1956年,錢鬆巖先後在多所小學、中學以及美專任教。相對於1957年被聘為江蘇省國畫院畫師之後直至晚年的安定生活來說,錢鬆巖30年 代至40年代的生活是動盪不安的。特別是抗日戰爭期間,他不僅飽受了生活的顛沛流離,同時,國難給予他心裡的感受也直接反映到他的繪畫之中,從而體現出一個傳統型文人畫家的品格與胸懷。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荒村風雪夜

1954年,錢鬆巖創作了《娘做新衣兒讀書》(展出時稱《漁家樂》),基本上表達了他對新社會的看法,這幅畫反映了他對漁民生活的感受——舊社會“愁浪愁 風艇上居,打魚苦自食無魚”的漁民,翻身做了主人,脫離了衣不蔽體、目不識丁的苦境,正是“萬般歡樂從今數,娘做新衣兒讀書。”這也幾乎是他自我人生經歷 的寫照,抗戰勝利後,他在師範任教的工資難以養家,因此,不得不輾轉蘇州、南京、常熟等地辦畫展鬻畫謀生,其中一次到南京,非但沒有賣掉畫,還要付每天的 房錢、飯錢,最後連回無錫的車票都買不起。而“黃山近在咫尺,因在舊社會不獲一遊,徒存夢想”,這是他在新中國遊黃山之後的感嘆。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黃山瀑布

新中國要求藝術反映現實生活併為人民服務,而錢鬆巖所擅長的山水、花鳥一時難有作為。現實的境遇不僅使得這位老畫師難以施展拳腳,也為全國的國畫家出了一個時代的難題,因此,他們都在積極地尋求突破。

1953年,艾青在 “上海美術工作者政治講習班”上作了一篇題為《談中國畫》的重要講話,後來發表在《文藝報》1953年第十五期上。作為著名的革命文藝工作者和美術界的領 導,艾青在文章中論述了“國畫要不要改造”的問題,並給予了一個明確的回答。

同時還提出了“新國畫”的概念,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這一年,北京的畫家開始到北京近郊各風景名勝點寫生;1954年春,吳鏡汀、惠孝同、董壽平到安徽黃山、浙江富春山一帶作寫生旅行;而李可染、張仃、羅銘赴西湖、太湖、黃山、富春山寫生,並於北海公園舉辦了《李可染、張仃、羅銘水墨寫生畫展》。當這些寫生作品出現在這一年北京中國畫研究會舉辦的第二屆展覽 會上的時候,雖然畫面中的電線杆、火車、寫實風的房屋、穿幹部服的人物等受到了一些非議,但是,卻在整體上獲得了認可,並具有示範性的意義。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蓮峰旭日

在延安,當傅抱石和錢鬆巖“不約而同地走到雄踞延河上的延安大橋,只見四周山上一片片的梯田;延河兩岸的楊樹,雖然已是深秋天氣,還是那麼綠沉沉的。向西 望去,峰巒起伏,雄渾極了,動人極了

錢老欣然說:‘若是把延安如實地畫出來,人家一定要說我畫的是江南了。’過去認為不入畫的延河大橋不僅入了畫,而且在錢鬆巖的畫中還成了畫面的主體;過去認為一畫就俗的那種現實的場景,在錢鬆巖的畫中成了著力表現的對象。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紅巖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雪山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南湖

錢鬆嵒仿古山水欣賞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隴畔稻香圖 1942年作

"

錢鬆嵒(1899.9—1985.9)和同時代的許多老畫師一樣,並沒有進過藝術院校學習。但其自幼對書法、繪畫有極大興趣,後自行臨摹《芥子園畫傳》,並留心民間畫師和民間藝術作品,經常徜徉在裱畫店中。直到十三歲(1912年)時,方始入其父親所任校長的楊巷鎮立第一初小,然不久,他即嫌課程太淺而輟學,返村過起了五年半耕半讀的日子,並學習國畫傳統技法。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華山

1918年錢鬆喦進入無錫江蘇省立高等第三師範學校學習(1918年-1923年),此間,他受教於書畫家胡汀鷺,主要研習石濤、石療、唐寅、沈周等人的畫法,同時學習透視、色彩、解剖、光影等西畫技法,待他從第三師範畢業時,他已經出版了平生第一本個人畫冊。由於他成績優異,時任校長的陳谷岑力 勸其進大學或出國深造,被錢婉言謝絕。與之相反的是,宜興同鄉徐悲鴻(1895—1953)則分別於1917年和1919年留學於日本和法國。於此,或可見其舉動不合時流處之一斑。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孤村殘榭

從1923年到1956年,錢鬆巖先後在多所小學、中學以及美專任教。相對於1957年被聘為江蘇省國畫院畫師之後直至晚年的安定生活來說,錢鬆巖30年 代至40年代的生活是動盪不安的。特別是抗日戰爭期間,他不僅飽受了生活的顛沛流離,同時,國難給予他心裡的感受也直接反映到他的繪畫之中,從而體現出一個傳統型文人畫家的品格與胸懷。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荒村風雪夜

1954年,錢鬆巖創作了《娘做新衣兒讀書》(展出時稱《漁家樂》),基本上表達了他對新社會的看法,這幅畫反映了他對漁民生活的感受——舊社會“愁浪愁 風艇上居,打魚苦自食無魚”的漁民,翻身做了主人,脫離了衣不蔽體、目不識丁的苦境,正是“萬般歡樂從今數,娘做新衣兒讀書。”這也幾乎是他自我人生經歷 的寫照,抗戰勝利後,他在師範任教的工資難以養家,因此,不得不輾轉蘇州、南京、常熟等地辦畫展鬻畫謀生,其中一次到南京,非但沒有賣掉畫,還要付每天的 房錢、飯錢,最後連回無錫的車票都買不起。而“黃山近在咫尺,因在舊社會不獲一遊,徒存夢想”,這是他在新中國遊黃山之後的感嘆。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黃山瀑布

新中國要求藝術反映現實生活併為人民服務,而錢鬆巖所擅長的山水、花鳥一時難有作為。現實的境遇不僅使得這位老畫師難以施展拳腳,也為全國的國畫家出了一個時代的難題,因此,他們都在積極地尋求突破。

1953年,艾青在 “上海美術工作者政治講習班”上作了一篇題為《談中國畫》的重要講話,後來發表在《文藝報》1953年第十五期上。作為著名的革命文藝工作者和美術界的領 導,艾青在文章中論述了“國畫要不要改造”的問題,並給予了一個明確的回答。

同時還提出了“新國畫”的概念,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這一年,北京的畫家開始到北京近郊各風景名勝點寫生;1954年春,吳鏡汀、惠孝同、董壽平到安徽黃山、浙江富春山一帶作寫生旅行;而李可染、張仃、羅銘赴西湖、太湖、黃山、富春山寫生,並於北海公園舉辦了《李可染、張仃、羅銘水墨寫生畫展》。當這些寫生作品出現在這一年北京中國畫研究會舉辦的第二屆展覽 會上的時候,雖然畫面中的電線杆、火車、寫實風的房屋、穿幹部服的人物等受到了一些非議,但是,卻在整體上獲得了認可,並具有示範性的意義。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蓮峰旭日

在延安,當傅抱石和錢鬆巖“不約而同地走到雄踞延河上的延安大橋,只見四周山上一片片的梯田;延河兩岸的楊樹,雖然已是深秋天氣,還是那麼綠沉沉的。向西 望去,峰巒起伏,雄渾極了,動人極了

錢老欣然說:‘若是把延安如實地畫出來,人家一定要說我畫的是江南了。’過去認為不入畫的延河大橋不僅入了畫,而且在錢鬆巖的畫中還成了畫面的主體;過去認為一畫就俗的那種現實的場景,在錢鬆巖的畫中成了著力表現的對象。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紅巖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雪山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南湖

錢鬆嵒仿古山水欣賞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隴畔稻香圖 1942年作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巫山巫峽氣蕭森

"

錢鬆嵒(1899.9—1985.9)和同時代的許多老畫師一樣,並沒有進過藝術院校學習。但其自幼對書法、繪畫有極大興趣,後自行臨摹《芥子園畫傳》,並留心民間畫師和民間藝術作品,經常徜徉在裱畫店中。直到十三歲(1912年)時,方始入其父親所任校長的楊巷鎮立第一初小,然不久,他即嫌課程太淺而輟學,返村過起了五年半耕半讀的日子,並學習國畫傳統技法。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華山

1918年錢鬆喦進入無錫江蘇省立高等第三師範學校學習(1918年-1923年),此間,他受教於書畫家胡汀鷺,主要研習石濤、石療、唐寅、沈周等人的畫法,同時學習透視、色彩、解剖、光影等西畫技法,待他從第三師範畢業時,他已經出版了平生第一本個人畫冊。由於他成績優異,時任校長的陳谷岑力 勸其進大學或出國深造,被錢婉言謝絕。與之相反的是,宜興同鄉徐悲鴻(1895—1953)則分別於1917年和1919年留學於日本和法國。於此,或可見其舉動不合時流處之一斑。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孤村殘榭

從1923年到1956年,錢鬆巖先後在多所小學、中學以及美專任教。相對於1957年被聘為江蘇省國畫院畫師之後直至晚年的安定生活來說,錢鬆巖30年 代至40年代的生活是動盪不安的。特別是抗日戰爭期間,他不僅飽受了生活的顛沛流離,同時,國難給予他心裡的感受也直接反映到他的繪畫之中,從而體現出一個傳統型文人畫家的品格與胸懷。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荒村風雪夜

1954年,錢鬆巖創作了《娘做新衣兒讀書》(展出時稱《漁家樂》),基本上表達了他對新社會的看法,這幅畫反映了他對漁民生活的感受——舊社會“愁浪愁 風艇上居,打魚苦自食無魚”的漁民,翻身做了主人,脫離了衣不蔽體、目不識丁的苦境,正是“萬般歡樂從今數,娘做新衣兒讀書。”這也幾乎是他自我人生經歷 的寫照,抗戰勝利後,他在師範任教的工資難以養家,因此,不得不輾轉蘇州、南京、常熟等地辦畫展鬻畫謀生,其中一次到南京,非但沒有賣掉畫,還要付每天的 房錢、飯錢,最後連回無錫的車票都買不起。而“黃山近在咫尺,因在舊社會不獲一遊,徒存夢想”,這是他在新中國遊黃山之後的感嘆。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黃山瀑布

新中國要求藝術反映現實生活併為人民服務,而錢鬆巖所擅長的山水、花鳥一時難有作為。現實的境遇不僅使得這位老畫師難以施展拳腳,也為全國的國畫家出了一個時代的難題,因此,他們都在積極地尋求突破。

1953年,艾青在 “上海美術工作者政治講習班”上作了一篇題為《談中國畫》的重要講話,後來發表在《文藝報》1953年第十五期上。作為著名的革命文藝工作者和美術界的領 導,艾青在文章中論述了“國畫要不要改造”的問題,並給予了一個明確的回答。

同時還提出了“新國畫”的概念,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這一年,北京的畫家開始到北京近郊各風景名勝點寫生;1954年春,吳鏡汀、惠孝同、董壽平到安徽黃山、浙江富春山一帶作寫生旅行;而李可染、張仃、羅銘赴西湖、太湖、黃山、富春山寫生,並於北海公園舉辦了《李可染、張仃、羅銘水墨寫生畫展》。當這些寫生作品出現在這一年北京中國畫研究會舉辦的第二屆展覽 會上的時候,雖然畫面中的電線杆、火車、寫實風的房屋、穿幹部服的人物等受到了一些非議,但是,卻在整體上獲得了認可,並具有示範性的意義。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蓮峰旭日

在延安,當傅抱石和錢鬆巖“不約而同地走到雄踞延河上的延安大橋,只見四周山上一片片的梯田;延河兩岸的楊樹,雖然已是深秋天氣,還是那麼綠沉沉的。向西 望去,峰巒起伏,雄渾極了,動人極了

錢老欣然說:‘若是把延安如實地畫出來,人家一定要說我畫的是江南了。’過去認為不入畫的延河大橋不僅入了畫,而且在錢鬆巖的畫中還成了畫面的主體;過去認為一畫就俗的那種現實的場景,在錢鬆巖的畫中成了著力表現的對象。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紅巖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雪山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南湖

錢鬆嵒仿古山水欣賞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隴畔稻香圖 1942年作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巫山巫峽氣蕭森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江山帆影圖

"

錢鬆嵒(1899.9—1985.9)和同時代的許多老畫師一樣,並沒有進過藝術院校學習。但其自幼對書法、繪畫有極大興趣,後自行臨摹《芥子園畫傳》,並留心民間畫師和民間藝術作品,經常徜徉在裱畫店中。直到十三歲(1912年)時,方始入其父親所任校長的楊巷鎮立第一初小,然不久,他即嫌課程太淺而輟學,返村過起了五年半耕半讀的日子,並學習國畫傳統技法。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華山

1918年錢鬆喦進入無錫江蘇省立高等第三師範學校學習(1918年-1923年),此間,他受教於書畫家胡汀鷺,主要研習石濤、石療、唐寅、沈周等人的畫法,同時學習透視、色彩、解剖、光影等西畫技法,待他從第三師範畢業時,他已經出版了平生第一本個人畫冊。由於他成績優異,時任校長的陳谷岑力 勸其進大學或出國深造,被錢婉言謝絕。與之相反的是,宜興同鄉徐悲鴻(1895—1953)則分別於1917年和1919年留學於日本和法國。於此,或可見其舉動不合時流處之一斑。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孤村殘榭

從1923年到1956年,錢鬆巖先後在多所小學、中學以及美專任教。相對於1957年被聘為江蘇省國畫院畫師之後直至晚年的安定生活來說,錢鬆巖30年 代至40年代的生活是動盪不安的。特別是抗日戰爭期間,他不僅飽受了生活的顛沛流離,同時,國難給予他心裡的感受也直接反映到他的繪畫之中,從而體現出一個傳統型文人畫家的品格與胸懷。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荒村風雪夜

1954年,錢鬆巖創作了《娘做新衣兒讀書》(展出時稱《漁家樂》),基本上表達了他對新社會的看法,這幅畫反映了他對漁民生活的感受——舊社會“愁浪愁 風艇上居,打魚苦自食無魚”的漁民,翻身做了主人,脫離了衣不蔽體、目不識丁的苦境,正是“萬般歡樂從今數,娘做新衣兒讀書。”這也幾乎是他自我人生經歷 的寫照,抗戰勝利後,他在師範任教的工資難以養家,因此,不得不輾轉蘇州、南京、常熟等地辦畫展鬻畫謀生,其中一次到南京,非但沒有賣掉畫,還要付每天的 房錢、飯錢,最後連回無錫的車票都買不起。而“黃山近在咫尺,因在舊社會不獲一遊,徒存夢想”,這是他在新中國遊黃山之後的感嘆。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黃山瀑布

新中國要求藝術反映現實生活併為人民服務,而錢鬆巖所擅長的山水、花鳥一時難有作為。現實的境遇不僅使得這位老畫師難以施展拳腳,也為全國的國畫家出了一個時代的難題,因此,他們都在積極地尋求突破。

1953年,艾青在 “上海美術工作者政治講習班”上作了一篇題為《談中國畫》的重要講話,後來發表在《文藝報》1953年第十五期上。作為著名的革命文藝工作者和美術界的領 導,艾青在文章中論述了“國畫要不要改造”的問題,並給予了一個明確的回答。

同時還提出了“新國畫”的概念,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這一年,北京的畫家開始到北京近郊各風景名勝點寫生;1954年春,吳鏡汀、惠孝同、董壽平到安徽黃山、浙江富春山一帶作寫生旅行;而李可染、張仃、羅銘赴西湖、太湖、黃山、富春山寫生,並於北海公園舉辦了《李可染、張仃、羅銘水墨寫生畫展》。當這些寫生作品出現在這一年北京中國畫研究會舉辦的第二屆展覽 會上的時候,雖然畫面中的電線杆、火車、寫實風的房屋、穿幹部服的人物等受到了一些非議,但是,卻在整體上獲得了認可,並具有示範性的意義。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蓮峰旭日

在延安,當傅抱石和錢鬆巖“不約而同地走到雄踞延河上的延安大橋,只見四周山上一片片的梯田;延河兩岸的楊樹,雖然已是深秋天氣,還是那麼綠沉沉的。向西 望去,峰巒起伏,雄渾極了,動人極了

錢老欣然說:‘若是把延安如實地畫出來,人家一定要說我畫的是江南了。’過去認為不入畫的延河大橋不僅入了畫,而且在錢鬆巖的畫中還成了畫面的主體;過去認為一畫就俗的那種現實的場景,在錢鬆巖的畫中成了著力表現的對象。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紅巖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雪山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南湖

錢鬆嵒仿古山水欣賞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隴畔稻香圖 1942年作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巫山巫峽氣蕭森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江山帆影圖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秋山訪友圖

"

錢鬆嵒(1899.9—1985.9)和同時代的許多老畫師一樣,並沒有進過藝術院校學習。但其自幼對書法、繪畫有極大興趣,後自行臨摹《芥子園畫傳》,並留心民間畫師和民間藝術作品,經常徜徉在裱畫店中。直到十三歲(1912年)時,方始入其父親所任校長的楊巷鎮立第一初小,然不久,他即嫌課程太淺而輟學,返村過起了五年半耕半讀的日子,並學習國畫傳統技法。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華山

1918年錢鬆喦進入無錫江蘇省立高等第三師範學校學習(1918年-1923年),此間,他受教於書畫家胡汀鷺,主要研習石濤、石療、唐寅、沈周等人的畫法,同時學習透視、色彩、解剖、光影等西畫技法,待他從第三師範畢業時,他已經出版了平生第一本個人畫冊。由於他成績優異,時任校長的陳谷岑力 勸其進大學或出國深造,被錢婉言謝絕。與之相反的是,宜興同鄉徐悲鴻(1895—1953)則分別於1917年和1919年留學於日本和法國。於此,或可見其舉動不合時流處之一斑。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孤村殘榭

從1923年到1956年,錢鬆巖先後在多所小學、中學以及美專任教。相對於1957年被聘為江蘇省國畫院畫師之後直至晚年的安定生活來說,錢鬆巖30年 代至40年代的生活是動盪不安的。特別是抗日戰爭期間,他不僅飽受了生活的顛沛流離,同時,國難給予他心裡的感受也直接反映到他的繪畫之中,從而體現出一個傳統型文人畫家的品格與胸懷。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荒村風雪夜

1954年,錢鬆巖創作了《娘做新衣兒讀書》(展出時稱《漁家樂》),基本上表達了他對新社會的看法,這幅畫反映了他對漁民生活的感受——舊社會“愁浪愁 風艇上居,打魚苦自食無魚”的漁民,翻身做了主人,脫離了衣不蔽體、目不識丁的苦境,正是“萬般歡樂從今數,娘做新衣兒讀書。”這也幾乎是他自我人生經歷 的寫照,抗戰勝利後,他在師範任教的工資難以養家,因此,不得不輾轉蘇州、南京、常熟等地辦畫展鬻畫謀生,其中一次到南京,非但沒有賣掉畫,還要付每天的 房錢、飯錢,最後連回無錫的車票都買不起。而“黃山近在咫尺,因在舊社會不獲一遊,徒存夢想”,這是他在新中國遊黃山之後的感嘆。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黃山瀑布

新中國要求藝術反映現實生活併為人民服務,而錢鬆巖所擅長的山水、花鳥一時難有作為。現實的境遇不僅使得這位老畫師難以施展拳腳,也為全國的國畫家出了一個時代的難題,因此,他們都在積極地尋求突破。

1953年,艾青在 “上海美術工作者政治講習班”上作了一篇題為《談中國畫》的重要講話,後來發表在《文藝報》1953年第十五期上。作為著名的革命文藝工作者和美術界的領 導,艾青在文章中論述了“國畫要不要改造”的問題,並給予了一個明確的回答。

同時還提出了“新國畫”的概念,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這一年,北京的畫家開始到北京近郊各風景名勝點寫生;1954年春,吳鏡汀、惠孝同、董壽平到安徽黃山、浙江富春山一帶作寫生旅行;而李可染、張仃、羅銘赴西湖、太湖、黃山、富春山寫生,並於北海公園舉辦了《李可染、張仃、羅銘水墨寫生畫展》。當這些寫生作品出現在這一年北京中國畫研究會舉辦的第二屆展覽 會上的時候,雖然畫面中的電線杆、火車、寫實風的房屋、穿幹部服的人物等受到了一些非議,但是,卻在整體上獲得了認可,並具有示範性的意義。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蓮峰旭日

在延安,當傅抱石和錢鬆巖“不約而同地走到雄踞延河上的延安大橋,只見四周山上一片片的梯田;延河兩岸的楊樹,雖然已是深秋天氣,還是那麼綠沉沉的。向西 望去,峰巒起伏,雄渾極了,動人極了

錢老欣然說:‘若是把延安如實地畫出來,人家一定要說我畫的是江南了。’過去認為不入畫的延河大橋不僅入了畫,而且在錢鬆巖的畫中還成了畫面的主體;過去認為一畫就俗的那種現實的場景,在錢鬆巖的畫中成了著力表現的對象。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紅巖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雪山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南湖

錢鬆嵒仿古山水欣賞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隴畔稻香圖 1942年作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巫山巫峽氣蕭森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江山帆影圖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秋山訪友圖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喦 靈巖秀嶂圖軸 144X76-cm

"

錢鬆嵒(1899.9—1985.9)和同時代的許多老畫師一樣,並沒有進過藝術院校學習。但其自幼對書法、繪畫有極大興趣,後自行臨摹《芥子園畫傳》,並留心民間畫師和民間藝術作品,經常徜徉在裱畫店中。直到十三歲(1912年)時,方始入其父親所任校長的楊巷鎮立第一初小,然不久,他即嫌課程太淺而輟學,返村過起了五年半耕半讀的日子,並學習國畫傳統技法。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華山

1918年錢鬆喦進入無錫江蘇省立高等第三師範學校學習(1918年-1923年),此間,他受教於書畫家胡汀鷺,主要研習石濤、石療、唐寅、沈周等人的畫法,同時學習透視、色彩、解剖、光影等西畫技法,待他從第三師範畢業時,他已經出版了平生第一本個人畫冊。由於他成績優異,時任校長的陳谷岑力 勸其進大學或出國深造,被錢婉言謝絕。與之相反的是,宜興同鄉徐悲鴻(1895—1953)則分別於1917年和1919年留學於日本和法國。於此,或可見其舉動不合時流處之一斑。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孤村殘榭

從1923年到1956年,錢鬆巖先後在多所小學、中學以及美專任教。相對於1957年被聘為江蘇省國畫院畫師之後直至晚年的安定生活來說,錢鬆巖30年 代至40年代的生活是動盪不安的。特別是抗日戰爭期間,他不僅飽受了生活的顛沛流離,同時,國難給予他心裡的感受也直接反映到他的繪畫之中,從而體現出一個傳統型文人畫家的品格與胸懷。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荒村風雪夜

1954年,錢鬆巖創作了《娘做新衣兒讀書》(展出時稱《漁家樂》),基本上表達了他對新社會的看法,這幅畫反映了他對漁民生活的感受——舊社會“愁浪愁 風艇上居,打魚苦自食無魚”的漁民,翻身做了主人,脫離了衣不蔽體、目不識丁的苦境,正是“萬般歡樂從今數,娘做新衣兒讀書。”這也幾乎是他自我人生經歷 的寫照,抗戰勝利後,他在師範任教的工資難以養家,因此,不得不輾轉蘇州、南京、常熟等地辦畫展鬻畫謀生,其中一次到南京,非但沒有賣掉畫,還要付每天的 房錢、飯錢,最後連回無錫的車票都買不起。而“黃山近在咫尺,因在舊社會不獲一遊,徒存夢想”,這是他在新中國遊黃山之後的感嘆。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黃山瀑布

新中國要求藝術反映現實生活併為人民服務,而錢鬆巖所擅長的山水、花鳥一時難有作為。現實的境遇不僅使得這位老畫師難以施展拳腳,也為全國的國畫家出了一個時代的難題,因此,他們都在積極地尋求突破。

1953年,艾青在 “上海美術工作者政治講習班”上作了一篇題為《談中國畫》的重要講話,後來發表在《文藝報》1953年第十五期上。作為著名的革命文藝工作者和美術界的領 導,艾青在文章中論述了“國畫要不要改造”的問題,並給予了一個明確的回答。

同時還提出了“新國畫”的概念,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這一年,北京的畫家開始到北京近郊各風景名勝點寫生;1954年春,吳鏡汀、惠孝同、董壽平到安徽黃山、浙江富春山一帶作寫生旅行;而李可染、張仃、羅銘赴西湖、太湖、黃山、富春山寫生,並於北海公園舉辦了《李可染、張仃、羅銘水墨寫生畫展》。當這些寫生作品出現在這一年北京中國畫研究會舉辦的第二屆展覽 會上的時候,雖然畫面中的電線杆、火車、寫實風的房屋、穿幹部服的人物等受到了一些非議,但是,卻在整體上獲得了認可,並具有示範性的意義。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蓮峰旭日

在延安,當傅抱石和錢鬆巖“不約而同地走到雄踞延河上的延安大橋,只見四周山上一片片的梯田;延河兩岸的楊樹,雖然已是深秋天氣,還是那麼綠沉沉的。向西 望去,峰巒起伏,雄渾極了,動人極了

錢老欣然說:‘若是把延安如實地畫出來,人家一定要說我畫的是江南了。’過去認為不入畫的延河大橋不僅入了畫,而且在錢鬆巖的畫中還成了畫面的主體;過去認為一畫就俗的那種現實的場景,在錢鬆巖的畫中成了著力表現的對象。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紅巖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雪山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南湖

錢鬆嵒仿古山水欣賞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隴畔稻香圖 1942年作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巫山巫峽氣蕭森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江山帆影圖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秋山訪友圖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喦 靈巖秀嶂圖軸 144X76-cm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喦 農樂圖 立軸

"

錢鬆嵒(1899.9—1985.9)和同時代的許多老畫師一樣,並沒有進過藝術院校學習。但其自幼對書法、繪畫有極大興趣,後自行臨摹《芥子園畫傳》,並留心民間畫師和民間藝術作品,經常徜徉在裱畫店中。直到十三歲(1912年)時,方始入其父親所任校長的楊巷鎮立第一初小,然不久,他即嫌課程太淺而輟學,返村過起了五年半耕半讀的日子,並學習國畫傳統技法。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華山

1918年錢鬆喦進入無錫江蘇省立高等第三師範學校學習(1918年-1923年),此間,他受教於書畫家胡汀鷺,主要研習石濤、石療、唐寅、沈周等人的畫法,同時學習透視、色彩、解剖、光影等西畫技法,待他從第三師範畢業時,他已經出版了平生第一本個人畫冊。由於他成績優異,時任校長的陳谷岑力 勸其進大學或出國深造,被錢婉言謝絕。與之相反的是,宜興同鄉徐悲鴻(1895—1953)則分別於1917年和1919年留學於日本和法國。於此,或可見其舉動不合時流處之一斑。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孤村殘榭

從1923年到1956年,錢鬆巖先後在多所小學、中學以及美專任教。相對於1957年被聘為江蘇省國畫院畫師之後直至晚年的安定生活來說,錢鬆巖30年 代至40年代的生活是動盪不安的。特別是抗日戰爭期間,他不僅飽受了生活的顛沛流離,同時,國難給予他心裡的感受也直接反映到他的繪畫之中,從而體現出一個傳統型文人畫家的品格與胸懷。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荒村風雪夜

1954年,錢鬆巖創作了《娘做新衣兒讀書》(展出時稱《漁家樂》),基本上表達了他對新社會的看法,這幅畫反映了他對漁民生活的感受——舊社會“愁浪愁 風艇上居,打魚苦自食無魚”的漁民,翻身做了主人,脫離了衣不蔽體、目不識丁的苦境,正是“萬般歡樂從今數,娘做新衣兒讀書。”這也幾乎是他自我人生經歷 的寫照,抗戰勝利後,他在師範任教的工資難以養家,因此,不得不輾轉蘇州、南京、常熟等地辦畫展鬻畫謀生,其中一次到南京,非但沒有賣掉畫,還要付每天的 房錢、飯錢,最後連回無錫的車票都買不起。而“黃山近在咫尺,因在舊社會不獲一遊,徒存夢想”,這是他在新中國遊黃山之後的感嘆。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黃山瀑布

新中國要求藝術反映現實生活併為人民服務,而錢鬆巖所擅長的山水、花鳥一時難有作為。現實的境遇不僅使得這位老畫師難以施展拳腳,也為全國的國畫家出了一個時代的難題,因此,他們都在積極地尋求突破。

1953年,艾青在 “上海美術工作者政治講習班”上作了一篇題為《談中國畫》的重要講話,後來發表在《文藝報》1953年第十五期上。作為著名的革命文藝工作者和美術界的領 導,艾青在文章中論述了“國畫要不要改造”的問題,並給予了一個明確的回答。

同時還提出了“新國畫”的概念,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這一年,北京的畫家開始到北京近郊各風景名勝點寫生;1954年春,吳鏡汀、惠孝同、董壽平到安徽黃山、浙江富春山一帶作寫生旅行;而李可染、張仃、羅銘赴西湖、太湖、黃山、富春山寫生,並於北海公園舉辦了《李可染、張仃、羅銘水墨寫生畫展》。當這些寫生作品出現在這一年北京中國畫研究會舉辦的第二屆展覽 會上的時候,雖然畫面中的電線杆、火車、寫實風的房屋、穿幹部服的人物等受到了一些非議,但是,卻在整體上獲得了認可,並具有示範性的意義。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蓮峰旭日

在延安,當傅抱石和錢鬆巖“不約而同地走到雄踞延河上的延安大橋,只見四周山上一片片的梯田;延河兩岸的楊樹,雖然已是深秋天氣,還是那麼綠沉沉的。向西 望去,峰巒起伏,雄渾極了,動人極了

錢老欣然說:‘若是把延安如實地畫出來,人家一定要說我畫的是江南了。’過去認為不入畫的延河大橋不僅入了畫,而且在錢鬆巖的畫中還成了畫面的主體;過去認為一畫就俗的那種現實的場景,在錢鬆巖的畫中成了著力表現的對象。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紅巖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雪山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南湖

錢鬆嵒仿古山水欣賞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隴畔稻香圖 1942年作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巫山巫峽氣蕭森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江山帆影圖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秋山訪友圖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喦 靈巖秀嶂圖軸 144X76-cm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喦 農樂圖 立軸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喦 山水圖 144.5X79.5cm

"

錢鬆嵒(1899.9—1985.9)和同時代的許多老畫師一樣,並沒有進過藝術院校學習。但其自幼對書法、繪畫有極大興趣,後自行臨摹《芥子園畫傳》,並留心民間畫師和民間藝術作品,經常徜徉在裱畫店中。直到十三歲(1912年)時,方始入其父親所任校長的楊巷鎮立第一初小,然不久,他即嫌課程太淺而輟學,返村過起了五年半耕半讀的日子,並學習國畫傳統技法。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華山

1918年錢鬆喦進入無錫江蘇省立高等第三師範學校學習(1918年-1923年),此間,他受教於書畫家胡汀鷺,主要研習石濤、石療、唐寅、沈周等人的畫法,同時學習透視、色彩、解剖、光影等西畫技法,待他從第三師範畢業時,他已經出版了平生第一本個人畫冊。由於他成績優異,時任校長的陳谷岑力 勸其進大學或出國深造,被錢婉言謝絕。與之相反的是,宜興同鄉徐悲鴻(1895—1953)則分別於1917年和1919年留學於日本和法國。於此,或可見其舉動不合時流處之一斑。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孤村殘榭

從1923年到1956年,錢鬆巖先後在多所小學、中學以及美專任教。相對於1957年被聘為江蘇省國畫院畫師之後直至晚年的安定生活來說,錢鬆巖30年 代至40年代的生活是動盪不安的。特別是抗日戰爭期間,他不僅飽受了生活的顛沛流離,同時,國難給予他心裡的感受也直接反映到他的繪畫之中,從而體現出一個傳統型文人畫家的品格與胸懷。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荒村風雪夜

1954年,錢鬆巖創作了《娘做新衣兒讀書》(展出時稱《漁家樂》),基本上表達了他對新社會的看法,這幅畫反映了他對漁民生活的感受——舊社會“愁浪愁 風艇上居,打魚苦自食無魚”的漁民,翻身做了主人,脫離了衣不蔽體、目不識丁的苦境,正是“萬般歡樂從今數,娘做新衣兒讀書。”這也幾乎是他自我人生經歷 的寫照,抗戰勝利後,他在師範任教的工資難以養家,因此,不得不輾轉蘇州、南京、常熟等地辦畫展鬻畫謀生,其中一次到南京,非但沒有賣掉畫,還要付每天的 房錢、飯錢,最後連回無錫的車票都買不起。而“黃山近在咫尺,因在舊社會不獲一遊,徒存夢想”,這是他在新中國遊黃山之後的感嘆。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黃山瀑布

新中國要求藝術反映現實生活併為人民服務,而錢鬆巖所擅長的山水、花鳥一時難有作為。現實的境遇不僅使得這位老畫師難以施展拳腳,也為全國的國畫家出了一個時代的難題,因此,他們都在積極地尋求突破。

1953年,艾青在 “上海美術工作者政治講習班”上作了一篇題為《談中國畫》的重要講話,後來發表在《文藝報》1953年第十五期上。作為著名的革命文藝工作者和美術界的領 導,艾青在文章中論述了“國畫要不要改造”的問題,並給予了一個明確的回答。

同時還提出了“新國畫”的概念,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這一年,北京的畫家開始到北京近郊各風景名勝點寫生;1954年春,吳鏡汀、惠孝同、董壽平到安徽黃山、浙江富春山一帶作寫生旅行;而李可染、張仃、羅銘赴西湖、太湖、黃山、富春山寫生,並於北海公園舉辦了《李可染、張仃、羅銘水墨寫生畫展》。當這些寫生作品出現在這一年北京中國畫研究會舉辦的第二屆展覽 會上的時候,雖然畫面中的電線杆、火車、寫實風的房屋、穿幹部服的人物等受到了一些非議,但是,卻在整體上獲得了認可,並具有示範性的意義。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蓮峰旭日

在延安,當傅抱石和錢鬆巖“不約而同地走到雄踞延河上的延安大橋,只見四周山上一片片的梯田;延河兩岸的楊樹,雖然已是深秋天氣,還是那麼綠沉沉的。向西 望去,峰巒起伏,雄渾極了,動人極了

錢老欣然說:‘若是把延安如實地畫出來,人家一定要說我畫的是江南了。’過去認為不入畫的延河大橋不僅入了畫,而且在錢鬆巖的畫中還成了畫面的主體;過去認為一畫就俗的那種現實的場景,在錢鬆巖的畫中成了著力表現的對象。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紅巖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雪山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南湖

錢鬆嵒仿古山水欣賞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隴畔稻香圖 1942年作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巫山巫峽氣蕭森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江山帆影圖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秋山訪友圖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喦 靈巖秀嶂圖軸 144X76-cm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喦 農樂圖 立軸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喦 山水圖 144.5X79.5cm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高柳長林圖

"

錢鬆嵒(1899.9—1985.9)和同時代的許多老畫師一樣,並沒有進過藝術院校學習。但其自幼對書法、繪畫有極大興趣,後自行臨摹《芥子園畫傳》,並留心民間畫師和民間藝術作品,經常徜徉在裱畫店中。直到十三歲(1912年)時,方始入其父親所任校長的楊巷鎮立第一初小,然不久,他即嫌課程太淺而輟學,返村過起了五年半耕半讀的日子,並學習國畫傳統技法。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華山

1918年錢鬆喦進入無錫江蘇省立高等第三師範學校學習(1918年-1923年),此間,他受教於書畫家胡汀鷺,主要研習石濤、石療、唐寅、沈周等人的畫法,同時學習透視、色彩、解剖、光影等西畫技法,待他從第三師範畢業時,他已經出版了平生第一本個人畫冊。由於他成績優異,時任校長的陳谷岑力 勸其進大學或出國深造,被錢婉言謝絕。與之相反的是,宜興同鄉徐悲鴻(1895—1953)則分別於1917年和1919年留學於日本和法國。於此,或可見其舉動不合時流處之一斑。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孤村殘榭

從1923年到1956年,錢鬆巖先後在多所小學、中學以及美專任教。相對於1957年被聘為江蘇省國畫院畫師之後直至晚年的安定生活來說,錢鬆巖30年 代至40年代的生活是動盪不安的。特別是抗日戰爭期間,他不僅飽受了生活的顛沛流離,同時,國難給予他心裡的感受也直接反映到他的繪畫之中,從而體現出一個傳統型文人畫家的品格與胸懷。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荒村風雪夜

1954年,錢鬆巖創作了《娘做新衣兒讀書》(展出時稱《漁家樂》),基本上表達了他對新社會的看法,這幅畫反映了他對漁民生活的感受——舊社會“愁浪愁 風艇上居,打魚苦自食無魚”的漁民,翻身做了主人,脫離了衣不蔽體、目不識丁的苦境,正是“萬般歡樂從今數,娘做新衣兒讀書。”這也幾乎是他自我人生經歷 的寫照,抗戰勝利後,他在師範任教的工資難以養家,因此,不得不輾轉蘇州、南京、常熟等地辦畫展鬻畫謀生,其中一次到南京,非但沒有賣掉畫,還要付每天的 房錢、飯錢,最後連回無錫的車票都買不起。而“黃山近在咫尺,因在舊社會不獲一遊,徒存夢想”,這是他在新中國遊黃山之後的感嘆。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黃山瀑布

新中國要求藝術反映現實生活併為人民服務,而錢鬆巖所擅長的山水、花鳥一時難有作為。現實的境遇不僅使得這位老畫師難以施展拳腳,也為全國的國畫家出了一個時代的難題,因此,他們都在積極地尋求突破。

1953年,艾青在 “上海美術工作者政治講習班”上作了一篇題為《談中國畫》的重要講話,後來發表在《文藝報》1953年第十五期上。作為著名的革命文藝工作者和美術界的領 導,艾青在文章中論述了“國畫要不要改造”的問題,並給予了一個明確的回答。

同時還提出了“新國畫”的概念,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這一年,北京的畫家開始到北京近郊各風景名勝點寫生;1954年春,吳鏡汀、惠孝同、董壽平到安徽黃山、浙江富春山一帶作寫生旅行;而李可染、張仃、羅銘赴西湖、太湖、黃山、富春山寫生,並於北海公園舉辦了《李可染、張仃、羅銘水墨寫生畫展》。當這些寫生作品出現在這一年北京中國畫研究會舉辦的第二屆展覽 會上的時候,雖然畫面中的電線杆、火車、寫實風的房屋、穿幹部服的人物等受到了一些非議,但是,卻在整體上獲得了認可,並具有示範性的意義。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蓮峰旭日

在延安,當傅抱石和錢鬆巖“不約而同地走到雄踞延河上的延安大橋,只見四周山上一片片的梯田;延河兩岸的楊樹,雖然已是深秋天氣,還是那麼綠沉沉的。向西 望去,峰巒起伏,雄渾極了,動人極了

錢老欣然說:‘若是把延安如實地畫出來,人家一定要說我畫的是江南了。’過去認為不入畫的延河大橋不僅入了畫,而且在錢鬆巖的畫中還成了畫面的主體;過去認為一畫就俗的那種現實的場景,在錢鬆巖的畫中成了著力表現的對象。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紅巖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雪山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南湖

錢鬆嵒仿古山水欣賞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隴畔稻香圖 1942年作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巫山巫峽氣蕭森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江山帆影圖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秋山訪友圖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喦 靈巖秀嶂圖軸 144X76-cm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喦 農樂圖 立軸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喦 山水圖 144.5X79.5cm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高柳長林圖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山居清話圖

"

錢鬆嵒(1899.9—1985.9)和同時代的許多老畫師一樣,並沒有進過藝術院校學習。但其自幼對書法、繪畫有極大興趣,後自行臨摹《芥子園畫傳》,並留心民間畫師和民間藝術作品,經常徜徉在裱畫店中。直到十三歲(1912年)時,方始入其父親所任校長的楊巷鎮立第一初小,然不久,他即嫌課程太淺而輟學,返村過起了五年半耕半讀的日子,並學習國畫傳統技法。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華山

1918年錢鬆喦進入無錫江蘇省立高等第三師範學校學習(1918年-1923年),此間,他受教於書畫家胡汀鷺,主要研習石濤、石療、唐寅、沈周等人的畫法,同時學習透視、色彩、解剖、光影等西畫技法,待他從第三師範畢業時,他已經出版了平生第一本個人畫冊。由於他成績優異,時任校長的陳谷岑力 勸其進大學或出國深造,被錢婉言謝絕。與之相反的是,宜興同鄉徐悲鴻(1895—1953)則分別於1917年和1919年留學於日本和法國。於此,或可見其舉動不合時流處之一斑。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孤村殘榭

從1923年到1956年,錢鬆巖先後在多所小學、中學以及美專任教。相對於1957年被聘為江蘇省國畫院畫師之後直至晚年的安定生活來說,錢鬆巖30年 代至40年代的生活是動盪不安的。特別是抗日戰爭期間,他不僅飽受了生活的顛沛流離,同時,國難給予他心裡的感受也直接反映到他的繪畫之中,從而體現出一個傳統型文人畫家的品格與胸懷。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荒村風雪夜

1954年,錢鬆巖創作了《娘做新衣兒讀書》(展出時稱《漁家樂》),基本上表達了他對新社會的看法,這幅畫反映了他對漁民生活的感受——舊社會“愁浪愁 風艇上居,打魚苦自食無魚”的漁民,翻身做了主人,脫離了衣不蔽體、目不識丁的苦境,正是“萬般歡樂從今數,娘做新衣兒讀書。”這也幾乎是他自我人生經歷 的寫照,抗戰勝利後,他在師範任教的工資難以養家,因此,不得不輾轉蘇州、南京、常熟等地辦畫展鬻畫謀生,其中一次到南京,非但沒有賣掉畫,還要付每天的 房錢、飯錢,最後連回無錫的車票都買不起。而“黃山近在咫尺,因在舊社會不獲一遊,徒存夢想”,這是他在新中國遊黃山之後的感嘆。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黃山瀑布

新中國要求藝術反映現實生活併為人民服務,而錢鬆巖所擅長的山水、花鳥一時難有作為。現實的境遇不僅使得這位老畫師難以施展拳腳,也為全國的國畫家出了一個時代的難題,因此,他們都在積極地尋求突破。

1953年,艾青在 “上海美術工作者政治講習班”上作了一篇題為《談中國畫》的重要講話,後來發表在《文藝報》1953年第十五期上。作為著名的革命文藝工作者和美術界的領 導,艾青在文章中論述了“國畫要不要改造”的問題,並給予了一個明確的回答。

同時還提出了“新國畫”的概念,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這一年,北京的畫家開始到北京近郊各風景名勝點寫生;1954年春,吳鏡汀、惠孝同、董壽平到安徽黃山、浙江富春山一帶作寫生旅行;而李可染、張仃、羅銘赴西湖、太湖、黃山、富春山寫生,並於北海公園舉辦了《李可染、張仃、羅銘水墨寫生畫展》。當這些寫生作品出現在這一年北京中國畫研究會舉辦的第二屆展覽 會上的時候,雖然畫面中的電線杆、火車、寫實風的房屋、穿幹部服的人物等受到了一些非議,但是,卻在整體上獲得了認可,並具有示範性的意義。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蓮峰旭日

在延安,當傅抱石和錢鬆巖“不約而同地走到雄踞延河上的延安大橋,只見四周山上一片片的梯田;延河兩岸的楊樹,雖然已是深秋天氣,還是那麼綠沉沉的。向西 望去,峰巒起伏,雄渾極了,動人極了

錢老欣然說:‘若是把延安如實地畫出來,人家一定要說我畫的是江南了。’過去認為不入畫的延河大橋不僅入了畫,而且在錢鬆巖的畫中還成了畫面的主體;過去認為一畫就俗的那種現實的場景,在錢鬆巖的畫中成了著力表現的對象。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紅巖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雪山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南湖

錢鬆嵒仿古山水欣賞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隴畔稻香圖 1942年作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巫山巫峽氣蕭森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江山帆影圖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秋山訪友圖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喦 靈巖秀嶂圖軸 144X76-cm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喦 農樂圖 立軸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喦 山水圖 144.5X79.5cm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高柳長林圖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山居清話圖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歲朝圖

"

錢鬆嵒(1899.9—1985.9)和同時代的許多老畫師一樣,並沒有進過藝術院校學習。但其自幼對書法、繪畫有極大興趣,後自行臨摹《芥子園畫傳》,並留心民間畫師和民間藝術作品,經常徜徉在裱畫店中。直到十三歲(1912年)時,方始入其父親所任校長的楊巷鎮立第一初小,然不久,他即嫌課程太淺而輟學,返村過起了五年半耕半讀的日子,並學習國畫傳統技法。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華山

1918年錢鬆喦進入無錫江蘇省立高等第三師範學校學習(1918年-1923年),此間,他受教於書畫家胡汀鷺,主要研習石濤、石療、唐寅、沈周等人的畫法,同時學習透視、色彩、解剖、光影等西畫技法,待他從第三師範畢業時,他已經出版了平生第一本個人畫冊。由於他成績優異,時任校長的陳谷岑力 勸其進大學或出國深造,被錢婉言謝絕。與之相反的是,宜興同鄉徐悲鴻(1895—1953)則分別於1917年和1919年留學於日本和法國。於此,或可見其舉動不合時流處之一斑。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孤村殘榭

從1923年到1956年,錢鬆巖先後在多所小學、中學以及美專任教。相對於1957年被聘為江蘇省國畫院畫師之後直至晚年的安定生活來說,錢鬆巖30年 代至40年代的生活是動盪不安的。特別是抗日戰爭期間,他不僅飽受了生活的顛沛流離,同時,國難給予他心裡的感受也直接反映到他的繪畫之中,從而體現出一個傳統型文人畫家的品格與胸懷。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荒村風雪夜

1954年,錢鬆巖創作了《娘做新衣兒讀書》(展出時稱《漁家樂》),基本上表達了他對新社會的看法,這幅畫反映了他對漁民生活的感受——舊社會“愁浪愁 風艇上居,打魚苦自食無魚”的漁民,翻身做了主人,脫離了衣不蔽體、目不識丁的苦境,正是“萬般歡樂從今數,娘做新衣兒讀書。”這也幾乎是他自我人生經歷 的寫照,抗戰勝利後,他在師範任教的工資難以養家,因此,不得不輾轉蘇州、南京、常熟等地辦畫展鬻畫謀生,其中一次到南京,非但沒有賣掉畫,還要付每天的 房錢、飯錢,最後連回無錫的車票都買不起。而“黃山近在咫尺,因在舊社會不獲一遊,徒存夢想”,這是他在新中國遊黃山之後的感嘆。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黃山瀑布

新中國要求藝術反映現實生活併為人民服務,而錢鬆巖所擅長的山水、花鳥一時難有作為。現實的境遇不僅使得這位老畫師難以施展拳腳,也為全國的國畫家出了一個時代的難題,因此,他們都在積極地尋求突破。

1953年,艾青在 “上海美術工作者政治講習班”上作了一篇題為《談中國畫》的重要講話,後來發表在《文藝報》1953年第十五期上。作為著名的革命文藝工作者和美術界的領 導,艾青在文章中論述了“國畫要不要改造”的問題,並給予了一個明確的回答。

同時還提出了“新國畫”的概念,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這一年,北京的畫家開始到北京近郊各風景名勝點寫生;1954年春,吳鏡汀、惠孝同、董壽平到安徽黃山、浙江富春山一帶作寫生旅行;而李可染、張仃、羅銘赴西湖、太湖、黃山、富春山寫生,並於北海公園舉辦了《李可染、張仃、羅銘水墨寫生畫展》。當這些寫生作品出現在這一年北京中國畫研究會舉辦的第二屆展覽 會上的時候,雖然畫面中的電線杆、火車、寫實風的房屋、穿幹部服的人物等受到了一些非議,但是,卻在整體上獲得了認可,並具有示範性的意義。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蓮峰旭日

在延安,當傅抱石和錢鬆巖“不約而同地走到雄踞延河上的延安大橋,只見四周山上一片片的梯田;延河兩岸的楊樹,雖然已是深秋天氣,還是那麼綠沉沉的。向西 望去,峰巒起伏,雄渾極了,動人極了

錢老欣然說:‘若是把延安如實地畫出來,人家一定要說我畫的是江南了。’過去認為不入畫的延河大橋不僅入了畫,而且在錢鬆巖的畫中還成了畫面的主體;過去認為一畫就俗的那種現實的場景,在錢鬆巖的畫中成了著力表現的對象。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紅巖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雪山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南湖

錢鬆嵒仿古山水欣賞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隴畔稻香圖 1942年作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巫山巫峽氣蕭森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江山帆影圖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秋山訪友圖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喦 靈巖秀嶂圖軸 144X76-cm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喦 農樂圖 立軸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喦 山水圖 144.5X79.5cm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高柳長林圖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山居清話圖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歲朝圖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溪堂雅集圖

"

錢鬆嵒(1899.9—1985.9)和同時代的許多老畫師一樣,並沒有進過藝術院校學習。但其自幼對書法、繪畫有極大興趣,後自行臨摹《芥子園畫傳》,並留心民間畫師和民間藝術作品,經常徜徉在裱畫店中。直到十三歲(1912年)時,方始入其父親所任校長的楊巷鎮立第一初小,然不久,他即嫌課程太淺而輟學,返村過起了五年半耕半讀的日子,並學習國畫傳統技法。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華山

1918年錢鬆喦進入無錫江蘇省立高等第三師範學校學習(1918年-1923年),此間,他受教於書畫家胡汀鷺,主要研習石濤、石療、唐寅、沈周等人的畫法,同時學習透視、色彩、解剖、光影等西畫技法,待他從第三師範畢業時,他已經出版了平生第一本個人畫冊。由於他成績優異,時任校長的陳谷岑力 勸其進大學或出國深造,被錢婉言謝絕。與之相反的是,宜興同鄉徐悲鴻(1895—1953)則分別於1917年和1919年留學於日本和法國。於此,或可見其舉動不合時流處之一斑。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孤村殘榭

從1923年到1956年,錢鬆巖先後在多所小學、中學以及美專任教。相對於1957年被聘為江蘇省國畫院畫師之後直至晚年的安定生活來說,錢鬆巖30年 代至40年代的生活是動盪不安的。特別是抗日戰爭期間,他不僅飽受了生活的顛沛流離,同時,國難給予他心裡的感受也直接反映到他的繪畫之中,從而體現出一個傳統型文人畫家的品格與胸懷。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荒村風雪夜

1954年,錢鬆巖創作了《娘做新衣兒讀書》(展出時稱《漁家樂》),基本上表達了他對新社會的看法,這幅畫反映了他對漁民生活的感受——舊社會“愁浪愁 風艇上居,打魚苦自食無魚”的漁民,翻身做了主人,脫離了衣不蔽體、目不識丁的苦境,正是“萬般歡樂從今數,娘做新衣兒讀書。”這也幾乎是他自我人生經歷 的寫照,抗戰勝利後,他在師範任教的工資難以養家,因此,不得不輾轉蘇州、南京、常熟等地辦畫展鬻畫謀生,其中一次到南京,非但沒有賣掉畫,還要付每天的 房錢、飯錢,最後連回無錫的車票都買不起。而“黃山近在咫尺,因在舊社會不獲一遊,徒存夢想”,這是他在新中國遊黃山之後的感嘆。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黃山瀑布

新中國要求藝術反映現實生活併為人民服務,而錢鬆巖所擅長的山水、花鳥一時難有作為。現實的境遇不僅使得這位老畫師難以施展拳腳,也為全國的國畫家出了一個時代的難題,因此,他們都在積極地尋求突破。

1953年,艾青在 “上海美術工作者政治講習班”上作了一篇題為《談中國畫》的重要講話,後來發表在《文藝報》1953年第十五期上。作為著名的革命文藝工作者和美術界的領 導,艾青在文章中論述了“國畫要不要改造”的問題,並給予了一個明確的回答。

同時還提出了“新國畫”的概念,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這一年,北京的畫家開始到北京近郊各風景名勝點寫生;1954年春,吳鏡汀、惠孝同、董壽平到安徽黃山、浙江富春山一帶作寫生旅行;而李可染、張仃、羅銘赴西湖、太湖、黃山、富春山寫生,並於北海公園舉辦了《李可染、張仃、羅銘水墨寫生畫展》。當這些寫生作品出現在這一年北京中國畫研究會舉辦的第二屆展覽 會上的時候,雖然畫面中的電線杆、火車、寫實風的房屋、穿幹部服的人物等受到了一些非議,但是,卻在整體上獲得了認可,並具有示範性的意義。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蓮峰旭日

在延安,當傅抱石和錢鬆巖“不約而同地走到雄踞延河上的延安大橋,只見四周山上一片片的梯田;延河兩岸的楊樹,雖然已是深秋天氣,還是那麼綠沉沉的。向西 望去,峰巒起伏,雄渾極了,動人極了

錢老欣然說:‘若是把延安如實地畫出來,人家一定要說我畫的是江南了。’過去認為不入畫的延河大橋不僅入了畫,而且在錢鬆巖的畫中還成了畫面的主體;過去認為一畫就俗的那種現實的場景,在錢鬆巖的畫中成了著力表現的對象。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紅巖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雪山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南湖

錢鬆嵒仿古山水欣賞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隴畔稻香圖 1942年作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巫山巫峽氣蕭森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江山帆影圖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秋山訪友圖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喦 靈巖秀嶂圖軸 144X76-cm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喦 農樂圖 立軸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喦 山水圖 144.5X79.5cm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高柳長林圖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山居清話圖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歲朝圖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溪堂雅集圖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松下聽泉 1946年作

"

錢鬆嵒(1899.9—1985.9)和同時代的許多老畫師一樣,並沒有進過藝術院校學習。但其自幼對書法、繪畫有極大興趣,後自行臨摹《芥子園畫傳》,並留心民間畫師和民間藝術作品,經常徜徉在裱畫店中。直到十三歲(1912年)時,方始入其父親所任校長的楊巷鎮立第一初小,然不久,他即嫌課程太淺而輟學,返村過起了五年半耕半讀的日子,並學習國畫傳統技法。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華山

1918年錢鬆喦進入無錫江蘇省立高等第三師範學校學習(1918年-1923年),此間,他受教於書畫家胡汀鷺,主要研習石濤、石療、唐寅、沈周等人的畫法,同時學習透視、色彩、解剖、光影等西畫技法,待他從第三師範畢業時,他已經出版了平生第一本個人畫冊。由於他成績優異,時任校長的陳谷岑力 勸其進大學或出國深造,被錢婉言謝絕。與之相反的是,宜興同鄉徐悲鴻(1895—1953)則分別於1917年和1919年留學於日本和法國。於此,或可見其舉動不合時流處之一斑。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孤村殘榭

從1923年到1956年,錢鬆巖先後在多所小學、中學以及美專任教。相對於1957年被聘為江蘇省國畫院畫師之後直至晚年的安定生活來說,錢鬆巖30年 代至40年代的生活是動盪不安的。特別是抗日戰爭期間,他不僅飽受了生活的顛沛流離,同時,國難給予他心裡的感受也直接反映到他的繪畫之中,從而體現出一個傳統型文人畫家的品格與胸懷。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荒村風雪夜

1954年,錢鬆巖創作了《娘做新衣兒讀書》(展出時稱《漁家樂》),基本上表達了他對新社會的看法,這幅畫反映了他對漁民生活的感受——舊社會“愁浪愁 風艇上居,打魚苦自食無魚”的漁民,翻身做了主人,脫離了衣不蔽體、目不識丁的苦境,正是“萬般歡樂從今數,娘做新衣兒讀書。”這也幾乎是他自我人生經歷 的寫照,抗戰勝利後,他在師範任教的工資難以養家,因此,不得不輾轉蘇州、南京、常熟等地辦畫展鬻畫謀生,其中一次到南京,非但沒有賣掉畫,還要付每天的 房錢、飯錢,最後連回無錫的車票都買不起。而“黃山近在咫尺,因在舊社會不獲一遊,徒存夢想”,這是他在新中國遊黃山之後的感嘆。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黃山瀑布

新中國要求藝術反映現實生活併為人民服務,而錢鬆巖所擅長的山水、花鳥一時難有作為。現實的境遇不僅使得這位老畫師難以施展拳腳,也為全國的國畫家出了一個時代的難題,因此,他們都在積極地尋求突破。

1953年,艾青在 “上海美術工作者政治講習班”上作了一篇題為《談中國畫》的重要講話,後來發表在《文藝報》1953年第十五期上。作為著名的革命文藝工作者和美術界的領 導,艾青在文章中論述了“國畫要不要改造”的問題,並給予了一個明確的回答。

同時還提出了“新國畫”的概念,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這一年,北京的畫家開始到北京近郊各風景名勝點寫生;1954年春,吳鏡汀、惠孝同、董壽平到安徽黃山、浙江富春山一帶作寫生旅行;而李可染、張仃、羅銘赴西湖、太湖、黃山、富春山寫生,並於北海公園舉辦了《李可染、張仃、羅銘水墨寫生畫展》。當這些寫生作品出現在這一年北京中國畫研究會舉辦的第二屆展覽 會上的時候,雖然畫面中的電線杆、火車、寫實風的房屋、穿幹部服的人物等受到了一些非議,但是,卻在整體上獲得了認可,並具有示範性的意義。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蓮峰旭日

在延安,當傅抱石和錢鬆巖“不約而同地走到雄踞延河上的延安大橋,只見四周山上一片片的梯田;延河兩岸的楊樹,雖然已是深秋天氣,還是那麼綠沉沉的。向西 望去,峰巒起伏,雄渾極了,動人極了

錢老欣然說:‘若是把延安如實地畫出來,人家一定要說我畫的是江南了。’過去認為不入畫的延河大橋不僅入了畫,而且在錢鬆巖的畫中還成了畫面的主體;過去認為一畫就俗的那種現實的場景,在錢鬆巖的畫中成了著力表現的對象。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紅巖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雪山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南湖

錢鬆嵒仿古山水欣賞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隴畔稻香圖 1942年作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巫山巫峽氣蕭森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江山帆影圖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秋山訪友圖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喦 靈巖秀嶂圖軸 144X76-cm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喦 農樂圖 立軸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喦 山水圖 144.5X79.5cm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高柳長林圖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山居清話圖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歲朝圖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溪堂雅集圖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松下聽泉 1946年作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杜甫詩意 1946年作

"

錢鬆嵒(1899.9—1985.9)和同時代的許多老畫師一樣,並沒有進過藝術院校學習。但其自幼對書法、繪畫有極大興趣,後自行臨摹《芥子園畫傳》,並留心民間畫師和民間藝術作品,經常徜徉在裱畫店中。直到十三歲(1912年)時,方始入其父親所任校長的楊巷鎮立第一初小,然不久,他即嫌課程太淺而輟學,返村過起了五年半耕半讀的日子,並學習國畫傳統技法。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華山

1918年錢鬆喦進入無錫江蘇省立高等第三師範學校學習(1918年-1923年),此間,他受教於書畫家胡汀鷺,主要研習石濤、石療、唐寅、沈周等人的畫法,同時學習透視、色彩、解剖、光影等西畫技法,待他從第三師範畢業時,他已經出版了平生第一本個人畫冊。由於他成績優異,時任校長的陳谷岑力 勸其進大學或出國深造,被錢婉言謝絕。與之相反的是,宜興同鄉徐悲鴻(1895—1953)則分別於1917年和1919年留學於日本和法國。於此,或可見其舉動不合時流處之一斑。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孤村殘榭

從1923年到1956年,錢鬆巖先後在多所小學、中學以及美專任教。相對於1957年被聘為江蘇省國畫院畫師之後直至晚年的安定生活來說,錢鬆巖30年 代至40年代的生活是動盪不安的。特別是抗日戰爭期間,他不僅飽受了生活的顛沛流離,同時,國難給予他心裡的感受也直接反映到他的繪畫之中,從而體現出一個傳統型文人畫家的品格與胸懷。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荒村風雪夜

1954年,錢鬆巖創作了《娘做新衣兒讀書》(展出時稱《漁家樂》),基本上表達了他對新社會的看法,這幅畫反映了他對漁民生活的感受——舊社會“愁浪愁 風艇上居,打魚苦自食無魚”的漁民,翻身做了主人,脫離了衣不蔽體、目不識丁的苦境,正是“萬般歡樂從今數,娘做新衣兒讀書。”這也幾乎是他自我人生經歷 的寫照,抗戰勝利後,他在師範任教的工資難以養家,因此,不得不輾轉蘇州、南京、常熟等地辦畫展鬻畫謀生,其中一次到南京,非但沒有賣掉畫,還要付每天的 房錢、飯錢,最後連回無錫的車票都買不起。而“黃山近在咫尺,因在舊社會不獲一遊,徒存夢想”,這是他在新中國遊黃山之後的感嘆。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黃山瀑布

新中國要求藝術反映現實生活併為人民服務,而錢鬆巖所擅長的山水、花鳥一時難有作為。現實的境遇不僅使得這位老畫師難以施展拳腳,也為全國的國畫家出了一個時代的難題,因此,他們都在積極地尋求突破。

1953年,艾青在 “上海美術工作者政治講習班”上作了一篇題為《談中國畫》的重要講話,後來發表在《文藝報》1953年第十五期上。作為著名的革命文藝工作者和美術界的領 導,艾青在文章中論述了“國畫要不要改造”的問題,並給予了一個明確的回答。

同時還提出了“新國畫”的概念,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這一年,北京的畫家開始到北京近郊各風景名勝點寫生;1954年春,吳鏡汀、惠孝同、董壽平到安徽黃山、浙江富春山一帶作寫生旅行;而李可染、張仃、羅銘赴西湖、太湖、黃山、富春山寫生,並於北海公園舉辦了《李可染、張仃、羅銘水墨寫生畫展》。當這些寫生作品出現在這一年北京中國畫研究會舉辦的第二屆展覽 會上的時候,雖然畫面中的電線杆、火車、寫實風的房屋、穿幹部服的人物等受到了一些非議,但是,卻在整體上獲得了認可,並具有示範性的意義。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蓮峰旭日

在延安,當傅抱石和錢鬆巖“不約而同地走到雄踞延河上的延安大橋,只見四周山上一片片的梯田;延河兩岸的楊樹,雖然已是深秋天氣,還是那麼綠沉沉的。向西 望去,峰巒起伏,雄渾極了,動人極了

錢老欣然說:‘若是把延安如實地畫出來,人家一定要說我畫的是江南了。’過去認為不入畫的延河大橋不僅入了畫,而且在錢鬆巖的畫中還成了畫面的主體;過去認為一畫就俗的那種現實的場景,在錢鬆巖的畫中成了著力表現的對象。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紅巖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雪山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南湖

錢鬆嵒仿古山水欣賞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隴畔稻香圖 1942年作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巫山巫峽氣蕭森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江山帆影圖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秋山訪友圖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喦 靈巖秀嶂圖軸 144X76-cm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喦 農樂圖 立軸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喦 山水圖 144.5X79.5cm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高柳長林圖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山居清話圖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歲朝圖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溪堂雅集圖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松下聽泉 1946年作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杜甫詩意 1946年作

他認為“新國畫”必須“內容新”、“形式新”


錢鬆嵒 石徑歸樵 1946年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