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0多家網店在賣日本核汙染食品,還敢網購嗎?

13000多家網店在賣日本核汙染食品,還敢網購嗎?

2011年的3月11日,日本遭遇海嘯襲擊,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嚴重核洩漏。這次震驚世界的核事故,造成了福島周邊地區大範圍汙染。

今天315晚會曝光,產自核汙染地區的日本食品卻已經在國內市場上悄悄出現了,國內涉嫌銷售日本核汙染食品的網上商家初步統計已達13000多家。核汙染的食品到底有多大危險?還能放心吃嗎?

中國到底如何監管?

很多人奇怪為何中國會讓這種核汙染食品進入中國。中國的監管是否不嚴格呢?

其實,在福島核事故後,國家質檢總局很快發佈公告,禁止從日本福島縣、群馬縣、栃木縣、茨城縣、宮城縣、新潟縣、長野縣、琦玉縣、東京都、千葉縣、山形縣、山梨縣等12個都縣進口食品、食用農產品及飼料。後來解除了對山形、山梨兩縣的進口禁令,但其餘10個縣域至今依然屬於禁止進口的地區。

我國要求所有來自日本的食品、食用農產品和飼料都需要提供原產地證明。同時,蔬菜及其製品、乳及乳製品、水產品及水生動物、茶葉及製品、水果及製品、藥用植物產品等6大類產品,需要提供放射性檢測合格證明。

截止目前,日本只有水產品的輻射檢測相關證明通過了中方確認,因此其他5類產品是沒有進口貿易的。

核汙染食品風險有多大?

大家最關心的是核汙染的風險有多大。

實際上,日本福島核洩漏後,包括我國、美國及日本本國在內的很多科學家一直都沒有放鬆對周圍水產品核輻射汙染的監控 ,從最近幾年的監測結果來看,福島附近的輻射殘留已經大幅度降低,基本還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比如,2015年日本科學家對福島附近海域水產品的核輻射進行的監測結果,結果顯示,雖然有超標,但總體安全風險還是很小的[1]。日本國立漁業科學研究所的Hiroshi Okamura等人提採用一種新運算方法同時追蹤兩種銫同位素:134Cs 和137Cs的檢測數據,從而分析時間和空間上具體物種的食物汙染風險,研究人員根據對1646個水生物種及其位置的分析,認為目前的汙染總體風險比較低[2]。

最近海洋科學委員會(Scientific Committee on Oceanic Research)的研究也認為福島附件海域的海產品風險已經很低了。

中國有關機構迅速開展了對放射性碘元素的監測,結果顯示菠菜中最高的放射性強度是3貝克勒爾左右(國家標準是160貝克勒爾),遠低於當年切爾諾貝利事故的放射強度。如果每天吃1斤這種“核汙染菠菜”,一年下來的輻射劑量大約相當於坐一趟北京到東京的航班。

總體而言,可以認為,福島地區出產的食物中的放射性汙染已經很低了,基本恢復到了事故前的水平,不用太擔心。美國FDA給消費者的建議也是,該吃吃該喝喝,沒必要改變飲食習慣。

正因如此,加拿大、新西蘭、墨西哥、智利等國都已完全解除日本食品的進口限制,只是要求政府提供食品放射性物質檢驗證書或產地證明就可以放行。

真正的問題到底是什麼?

目前,日本只有水產品的輻射檢測相關證明通過了中方確認,其他5類產品是沒有進口貿易的。

而今晚曝光的食品中就有來自聲稱來自日本的奶粉、麥片、酒類等食品,說明它們:

①極有可能不是從正規渠道進入我國的,即走私。

②虛假宣傳,冒充日本食品貼牌銷售。

這兩種都會給消費者埋下安全隱患。

走私食品的風險在於它的不確定性——因為沒有規範的管理,它們在任何環節都可能出現風險,採購來源、生產過程的衛生、儲存運輸條件等等,都會給產品埋下安全隱患,這些安全隱患的風險可能比核輻射殘更加嚴重。

虛假貼牌的產品則極有可能也不符合規範,存在安全風險,關鍵是還要消費者多花冤枉錢。

我們該如何做?

  • 儘量去從正規渠道購買進口食品,不要買任何來歷不明的日本食品。

  • 如果你要去日本旅遊,也不用擔心,畢竟放射性超標的食品在日本是不允許上市銷售的。

  • 注意均衡膳食,什麼都吃、什麼都少吃是避開食品安全風險的最好方法。

總的來說:

1.我國早已禁止從福島等10個縣域進口食品、食用農產品及飼料,有非常嚴格的管控措施。

2.日本福島驟變食品放射線強度已基本恢復到事故前的水平,核汙染超標的比例不足1%,美國、加拿大、新西蘭等國已逐步放開進口禁令。

3.當前食品中放射線的平均水平低於地球的背景輻射,更低於坐飛機的輻射強度,靠吃造成的核輻射風險很低。

4.此次曝光的聲稱來自日本的奶粉、麥片、大米、酒類等極有可能是通過不正規渠道進入中國的,或者是冒充貼牌的虛假產品,應該嚴格處理。

參考資料:

[1] Stefan Merz, Katsumi Shozugawa, and Georg Steinhauser.Analysis of Japanese Radionuclide Monitoring Data of Food Before and After the Fukushima Nuclear Accident. Environ. Sci. Technol., 2015, 49 (5), pp 2875–2885.

[2] Okamura H, Ikeda S, Morita T, Eguchi S.Risk assessment of radioisotope contamination for aquatic living resources in and around Japan.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6 Apr 5;113(14):3838-43.

[3]Fukushima Daiichi–Derived Radionuclides in the Ocean: Transport, Fate, and Impacts.Annu. Rev. Mar. Sci. 2017. 9:1.1–1.31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