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訓機構教師怎樣備課、聽課、評課?

設計 人生第一份工作 心理學 辦學一點通 2019-06-28
教師應怎樣備課?


備課是將教師已有的素質變為現實的教學能力的過程,是教師內在素質的“外化”,是教師對教材進行鑽研和處理的一次重新“編碼”的過程。

一、抱定“為學習而設計教學”的目標不放鬆。

“為學習而設計教學”意味著不能僅僅考慮教師教得方便,教得精彩,教得舒暢,而是應把學習和學習者作為焦點,以教導學,以教促學。

教育培訓機構教師怎樣備課、聽課、評課?


所以在備課中要始終把握自己備課的目的是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而備,是為學生學習而準備,學生才是真正的主人,不是為自己好教而備。

二、狠抓“讓每一堂課充滿活力,讓每一個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一常重點。

怎樣設計才能讓課堂充滿活力呢?


首先,要把教材內容結構化。

要理解編者意圖,明確教材內容的內在邏輯體系。按照教材體系設計教學環節。

其次,要把教材內容問題化。

巧妙的情景問題設置,常常會收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要多從學生的“興趣”方面來設計問題,要做到三貼近“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

再次,教材內容操作化。

我們要科學地設計一些多樣化的活動,根據學生現有條件,設計一些情景或者活動方案,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積極實踐,引導學生在“做中學”“用中學”,幫助學生建構起有意義的知識體系。

教育培訓機構教師怎樣備課、聽課、評課?


要注重教學設計的預設性與生成性的關係,對於課堂出現的新的教學資源要有教育機智,不能慌,不要急,必要時要留到課後處理。

最後,把教材內容最優化。

要讓學生對你的這一堂課始終有興趣,不僅僅靠巧妙的問題設計,還要根據教學的目標任務、教材內容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提煉出內容的精髓,用最恰當的教學設計,讓學生的眼、耳、口、手、腦都協調起來,使學生能以最少的時間最大限度地掌握教學內容。

激發學生獲取知識的愉悅情感,從而保持住對這堂課的長久興趣。

三、學會“開放性、創造性”的備課,要關注社會熱點。

在這麼多年的教學中,大家已習慣依照參考書備在備課本上備課的方法,覺得這才是備課,這確實是常規的做法。但隨著科技的發展,這是不適應時代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需要的。

所以我每位教師要學會“開放性、創造性”的備課。

第一,注意熱點選擇的正面性。

思想品德教師運用時事熱點時,應把握正確方向,多用正面、積極的事例激勵學生。

如果教師上課時總是大談消極現象,這對於是非判斷、分析能力尚有欠缺的初中容易產生錯覺,不利於思想品德課程德育目標的實現,也不利於學生的健康發展。

因此課堂教學中,消極事例應當少用、慎用、有技巧地使用。

第二,注意熱點選擇的貼近性。

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人都非常喜歡瞭解與自己周圍有關的人和事。因此思想品德教師若想使自己所舉事例有親近感,真實可信,除運用國內外重大事件外,要積極挖掘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這有利於使學生倍感親切,有感染力,說服力。

教育培訓機構教師怎樣備課、聽課、評課?


第三,注意熱點選擇的時效性。

理論聯繫實際是思想品德必須堅持的一項基本原則。因此,聯繫生活實際進行教學是思想品德課生命力的所在。

而我們的客觀世界是時刻發展變化的,特別是當今社會瞬息萬變,學生接觸到的是日新月異的變化。

所以,思品教師在選材時,要力求在時間上接近學生;在情節上貼近生活;讓學生感受到生活處處有活例、有新意,並藉以增添教材的時代氣息,激發學生的聽課興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感悟、理解。

第四,注意熱點選擇的生成性。

不少的思想品德課,社會熱點的引入自然而真切,不需要教師的準備,學生便將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非常自然、貼切地引進教學中。

這時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時時關注課堂,及時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抓住學生在課堂中即時生成的亮點,加以運用,讓學生主動參與成為課堂的主人。

四、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情景賞析自主感悟,合作學習共同探究,走進生活學以致用學後反思提高升華課後實踐擴展延伸助學五環節,或者用一個故事貫穿整個課堂,或者用感悟、感受、體驗、走進、實踐等形成環節。

五、注意三點

1.備表情。

為人師者,必然要擁有豐富的表情。這表情只屬於學生、屬於課堂;不被生活的瑣事羈絆而遷怒於學生,不因心情的鬱悶而煩躁於課堂。

踏上“三尺之地”,心便坦然、寧靜、專一。

“有一種東西,比我們的面貌更像我們,那便是我們的表情;還有另外一種東西,比表情更像我們,那便是我們的微笑”,給學生你的燦爛的微笑、真實的表情,相信他們的心靈不會寒冷,即使嚴寒也依然溫馨。

教育培訓機構教師怎樣備課、聽課、評課?


所以我想問自己:走進課堂之前,照照心靈的“鏡子”,準備好“表情”了嗎?很多老師上課不會笑。

2.備語言。

教師的語言非一日之功,的確要我們費一番腦筋。特別是課前溝通語、導入語、過渡語、評價語和結束語。

教師的語言要“簡約”。還記得那句廣告詞嗎——“簡約而不簡單”。

簡約就是一種以簡馭繁,返璞歸真,追求的是一種真、純、實、活的教學境界。

3.備服裝。

教師的職業特點就已決定了三尺講臺不是T型臺,我們不是在那兒走秀;但仍然是有要求的,整潔乾淨、大方得體是必須的。

要注意個人風格的,或樸實、或高雅、或活潑,有自己的個性,又不失教師的風範。

所以,想問:備課時,備好服裝的“度”了嗎?

教師應怎樣聽課?


學會聽課,聽好課至少要做到3點:

1、課前有期待。

聽課前,先了解執教者使用的教及要教的內容,先行思考並設想自己的教學方案,這樣自己對教材的理解深度及對教材的處理方式就會在聽課中成為參照。

在自己的思索過程中可能會遇到難以處理的難點,或是感到自己有著特別的教學方式,聽課時就會有期待,期待執教者對教材的處理與自己對比的高下,期待難點處的巧妙解法等,執教者的教學水平及知識背景就會在比較中十分明瞭,自己該學習什麼也就十分清晰。

2、課中善於觀察思考。

勤快與耐心是聽課的重要素養,聽課時要把自己進入到執教者的角色去思考與觀察,敏感於課堂上出現的意外細節。

思考執教者每發出的一條信息與他要達到的目的,還有學生回答時的話中可能包含的各種信息可能。

教育培訓機構教師怎樣備課、聽課、評課?


判斷執教者是否準確抓住學生髮出的有效信息,並思考他的處理方法,判斷執教者的課程意識,觀察他的教學技能,吸收自己所要學習的知識,確定自己的努力方向,記錄下自己即興判斷與思考的成果。

3、課後寫好聽課小結或聽課反思。

無論聽到的課是優於自己的思考還是遜色與自己設計,聽課後你必須要去思考,才能有所借鑑,倘若聽課只是瞬間的激動,過後便罷,則不會有收穫的。

聽課應當看著是與自己思想的一次碰撞,從聽課中瞭解當前教學的主導思想或是某個地方的教學特色。

而記下的自己的課堂發現與批判及自己的差距就是聽課時的現場收穫。

聽課筆記應該記什麼?


一記課頭:

記錄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聽課時間、地點、班級以及授課人姓名、性別、年齡、學歷和所聽課的類型、聽課人(或代表)。

記錄這些,在課後一是可以通過年齡、講課水平對照、檢查自己與授課者的優劣;二是便於同他人取得聯繫,聽取他人對本節課的具體評價,從而檢查自己對問題看法的正確性。

二記過程:

記錄本節課的教學環節。

如組織教學、複習提問的形式、內容,導入新課的方法,知識傳授的層次;各層次知識內容、課堂小結、習題和作業題的選配、知識的規律總結等。

三記布白:

記錄授課者教學中環節與環節、知識點與知識點的銜接和轉折的話語。它既是對前面所講內容的簡短小結,又是對下面所講內容的啟發。

教育培訓機構教師怎樣備課、聽課、評課?


因此,對教學環節、知識點銜接和轉換過程中關鍵的語言,務必記清楚。這些話是主講教師教學技能的表露。

四記時間:

記錄課堂主要教學環節各佔用了多少時間,以考察教學時間分配是否合理,檢查授課教師是否依據學生年齡特徵、認知規律施教。

五記備註:

就是把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語言表述以外的、有價值的東西,以備註形式給予記載。

記載內容包括:教師演示情況,現代媒體合作及技能,學生活動人次,提出問題、回答問題的次數,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反饋評價,授課效果反饋等。

六記點評:

在聽課過程中,對授課教師的教學組織環節、突破重點、分散難點的方法、學生的課堂反映等,聽課者要及時進行思考、整理,並迅速作出反應。

從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出發,用觀後感的語言,把自己獨到的看法、科學的改進建議等隨時記錄、以便綜合評價所聽課。

七記板書:

一堂課結束時,一幅完整的板書也顯示出來。如認為板書設計有可取之處,可在最後(課末)將板書主要內容記錄下來,留作參考。

八記教法:

記錄教者在教學過程中反映的教學思想,即教學方法的採用是否符合學科課程的特點,是否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思維為核心的教學思想,是否達到了因材施教、科學育智的目的。

九記創新:

在掌握一堂課整體結構的基礎上,對教師“創新點”進行記錄。如課堂教學的新模式、教學的新方法、創新的教學思考、獨特的思維方法、教材體系的科學安排、獨具風格的情感教態、幽默的語言、嫻熟的教學技能等。

十記總評:

聽完課後,要對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教學內容熟練程度,知識層次的劃分、重點、難點的處理,教學思想的正確性,教、學具的使用,板書的合理性,課堂容量,學生活動,教師的儀表、教態、語言,教學特點,教學績效等進行全面的分析和評價。

總之,在聽課過程中。

認真寫好聽課記錄,不但有利於教師積累寶貴的教學經驗,而且對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師應怎樣評課?


(一)、從教學目標上分析。

目標是人做事的內在動因,目標越具體明確,做事的自覺性和積極性越高,效率越高,反之亦然。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它的正確制訂和達成,是衡量課好壞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課首先要分析教學目標。

首先,從教學目標制訂來看,要看是否全面、具體、適宜。全面指能從知識、能力、思想情感等幾個方面來確定;

教育培訓機構教師怎樣備課、聽課、評課?


具體指知識目標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標要有明確要求,體現學科特點;

適宜指確定的教學目標,能以大綱為指導,體現年段、年級、單元教材特點,符合學生年齡實際和認識規律,難易適度。

其次,從目標達成來看,要看教學目標是不是明確地體現在每一教學環節中,教學手段是否都緊密地圍繞目標,為實現目標服務。

要看課堂上是否儘快地接觸重點內容,重點內容的教學時間是否得到保證,重點知識和技能是否得到鞏固和強化。

(二)、從處理教材上做出分析。

評析老師一節課上的好與壞不僅要看教學目標的制定和落實,還要看教者對教材的組織和處理。

我們在評析教師一節課時,既要看教師知識教授的準確科學,更要注意分析教師教材處理和教法選擇上是否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抓住了關鍵。

(三)、從教學程序上分析。

教學目標要在教學程序中完成,教學目標能不能實現要看教師教學程序的設計和運作。

緣此,評課就必須要對教學程序做出評析。教學程序評析包括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第一、看教學思路設計。

要有思路,寫文章要有思路,上課同樣要有思路,這就是教學思路。教學思路是教師上課的脈絡和主線,它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兩個方面的實際情況設計出來的。

它反映一系列教學措施怎樣編排組合,怎樣銜接過渡,怎樣安排詳略,怎樣安排講練等。

教師課堂上的教學思路設計是多種多樣的。

為此,評課者評教學思路:

一是要看教學思路設計符不符合教學內容實際,符不符合學生實際;

二是要看教學思路的設計是不是有一定的獨創性,超凡脫俗給學生以新鮮的感受;

三是看教學思路的層次,脈絡是不是清晰;

四是看教師在課堂上教學思路實際運作喲效果。

我們平時看課看到有些老師課上不好,效率低,很大一個程度就是教學思路不清,或教學思路不符合教學內容實際和學生實際等造成的。所以評課,必須注重對教學思路的評析。

第二、看課堂結構安排。

教學思路與課堂結構既有區別又有聯繫,教學思路側重教材處理,反映教師課堂教學縱向教學脈絡,而課堂結構側重教法設計,反映教學橫向的層次和環節。

教育培訓機構教師怎樣備課、聽課、評課?


它是指一節課的教學過程各部分的確立,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繫、順序和時間分配。

課堂結構也稱為教學環節或步驟。課堂結構的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課堂效果。可見課堂結構設計是十分重要的。

通常一節好課的結構是結構嚴謹、環環相扣,過渡自然,時間分配合理,密度適中,效率高。

計算授課者的教學時間設計,能較好地瞭解授課者授課重點、結構安排授課時間設計包括:

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與銜接是否恰當。

1.計算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看教學環節時間分配和銜接是否恰當。看有無前鬆後緊(前面時間安排多,內容鬆散,後面時間少,內容密度大)或前緊後鬆現象(前面時間短,教學密度大,後面時間多,內容鬆散)看講與練時間搭配是否合理等。

2.計算教師活動與學生活動時間分配,看是否與教學目的和要求一致,有無教師佔用時間過多,學生活動時間過少現象。

3.計算學生的個人活動時間與學生集體活動時間的分配。看學生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和全班活動時間分配是否合理,有無集體活動過多,學生個人自學、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作業時間大少現象。

4.計算優差生活動時間。看優中差生活動時間分配是否合理。有無優等生佔用時間過多,差等生佔用時間太少的現象。

5.計算非教學時間,看教師在課堂上有無脫離教學內容,做別的事情。浪費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的現象。

(四)從教學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第一、看是不是量體裁衣,優選活用。

我們知道,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是一種複雜多變的系統工程,不可能有一種固定不變的萬能方法。

一種好的教學方法總是相對而言的,它總是因課程,因學生,因教師自身特點而相應變化的。也就是說教學方法的選擇要量體裁衣,靈活運用。

第二、看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教學方法最忌單調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會令人生厭。教學活動的複雜性決定了教學方法的多樣性。

所以評課既看教師是否能夠面向實際恰當地選擇教學方法,同時還要看教師能否在教學方法多樣性上下一番功夫,使課堂教學超凡脫俗,常教常新,富有藝術性。

第三、看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

評析教師的教學方法既要評常規,還要看改革與創新。尤其是評析一些素質好的骨幹教師的課。既要看常規,更要看改革和創新。

要看課堂上的思維訓練的設計,要看創新能力的培養,要看主體活動的發揮,要看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要看教學藝術風格的形成等。

第四、教學方法的問題上還存在“四個一”。

1,一講到底滿堂灌。

不給學生自讀、討論、思考交流時間,教師“講”“灌”包打天下。

2.一練到底,滿堂練。

由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教師備課找題單,上課甩題單,講解對答案,怪不得學生說:“不是灌就是串,要不就是滿堂練。”

3.一看到底,滿堂看。

有的教師上課便叫學生看書,沒有指導,沒有提示,沒有具體要求,沒有檢查,沒有反饋。名為“自學式”,實為“自由式”。

4.一問到底,滿堂問。

有的教師把“滿堂灌”變成了“滿堂問”,而提的問題,缺少精心設計,提問走形式。

(五)從教師教學基本功上分析。

教學基本功是教師上好課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評析課還要看教師的教學基本功。

通常,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看板書:

好的板書,首先,設計科學合理,依綱扣本。其次,言簡意賅,有藝術性,再次,條理性強,字跡工整美觀,板畫嫻熟。

教育培訓機構教師怎樣備課、聽課、評課?


2.看教態:

據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表達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聲音+7%的言詞。教師課堂上的教態應該是明朗、快活、莊重,富有感染力。

儀表端莊,舉止從容,態度熱情,熱愛學生,師生情感交融。

3.看語言:

教學也是一種語言的藝術。教師的語言有時關係到一節課的成敗。

教師的課堂語言,首先,要準確清楚,說普通話,精當簡煉,生動形象有啟發性。其次,教學語言的語調要高低適宜,快慢適度,抑揚頓挫,富於變化。

4.看操作:

看教師運用教具,操作投影儀、錄音機、微機等熟練程度。

(六)從教學效果上分析。

巴班斯基說:“分析一節課,既要分析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學結果方面。”經濟工作要講效益,課堂教學也要講效果。看課堂教學效果是評價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

課堂效果評析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教學效率高,學生思維活躍,氣氛熱烈。

二是學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進步。知識、能力、思想情操目標達成。

三是有效利用45分鐘,學生學得輕鬆愉快,積極性高,當堂問題當堂解決,學生負擔合理。

課堂效果的評析,有時也可以藉助於測試手段。即當上完課,評課者出題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當場做以測試,而後通過統計分析來對課堂效果做出評價。

對一堂課的綜合分析還包括從教師教學個性上分析,從教學思想上分析等。

整體評析法的具體操作,不一定一開始就從七個方面逐一分析評價,而要對所聽的課先理出個頭緒來。

怎樣理:

第一步,從整體人手,粗粗地看一看,全課的教學過程是怎麼安排的,有幾個大的教學步驟。

第二步,由整體到部分,逐步分析各個教學步驟,要分別理出上面的七個內容。

第三步,從部分到整體,將各個教學步驟理出的內容彙總起來。然後再按照一定的順序,從全課的角度逐個分析評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