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窯:這裡有座廟,廟裡有條龍,還有個厲害的老道

土地神 文化 黃鶴臺 2018-12-10

文化街道辦事處王家窯村,位於城區南,浩嶺山東北,有260戶,660人,土地200多畝。據《牟平區志》記載,明初,王姓由小云南遷此,以燒磚瓦窯為業,得名王家窯。

居民以王姓為主。據《王氏家譜》記載,王姓先祖明末由河南雲中府遷來,居住在牟平城南關,祖塋在廟溝南塂。王姓祖先在南關住了六代,因為戰亂,家譜資料丟失,名字已不可考。第七代祖先王三策有兄弟七人,當時可能為了謀生,開始各奔東西。其中一個留在南關,一個到了武寧,一個去了東北,一個去了文登,一個去了雨林,一個去了東窯,一個去了呂格莊,一個去了南窯,南窯就是今天的王家窯。

王家窯東靠蛟山和金龍嶺。金龍嶺也叫金龍山,山上舊有金龍廟,廟裡供奉著禿尾巴老李和他的母親。

傳說禿尾巴老李是文登人。幼時每吃母乳,必致母親昏厥。父親奇怪,佯裝上山幹活,半路偷偷回家伏窗觀看,見一大蛇嘴含母乳,尾掛樑上。父親大怒,持斧砍去,將尾巴砍斷。龍被砍掉尾巴,又疼又怒,抓住父親扔進東海,自己也不知去向。後來有人在黑龍江見到了他,才知道他已經成了黑龍江的龍王。

據說最初山東人闖關東,當地土地神不接納山東人,導致山東人一直奔波流離,不能安身。後來有人想起禿尾巴老李是家鄉人,就請他幫忙,李龍王慨然答應。在他的幫助下,山東人迅速在黑龍江站穩了腳跟,安居樂業。

得到了禿尾巴老李幫助的山東人回到老家後,為感謝他的恩情,紛紛為他建廟。牟平金龍廟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建起來的。

傳說金龍廟最初想建在蛟山。當時民工們把建廟用的磚瓦木材頭天運到蛟山,第二天卻發現材料不翼而飛,尋找後發現材料移到了在金龍山上。建廟的人醒悟:看來李龍王可能因為蛟山屬於龍角,不喜歡,而希望把廟建在作為龍頭的金龍山。於是就在金龍山上建起了金龍廟。

村民說,金龍廟原為三進,前面為大門,有五級臺階。中間為龍王殿,大殿後面有很大的照壁。後殿為龍母殿。龍母殿曾經失火,後經重修。兩側為輔殿,中間為花壇。

金龍廟建起後,每當乾旱年景,人們就來此求雨。求雨的時候,人們先來到王家窯村中的金龍河,從河中挖出一個大灣,找到裡面的一個綿陽石,石頭上有黑點。石頭挖出後,眾人虔心禱告。然後用柳枝編帽戴上,手拿香燭,敲鑼打鼓到金龍廟求雨。據說非常靈驗,經常人走在回家路上,大雨已經落下。

因為到金龍廟求雨,後來引出一個故事。傳說一年大旱,州官心急如焚。有隨從獻計說,金龍廟乞雨甚靈,可以一試。州官聽了,率人到金龍廟乞雨。乞雨罷,州官馬上往回趕。轎子剛到村北塂上,就電閃雷鳴,大雨如注。眾人趕緊找地方避雨,正好看到不遠處有個三清觀,就躲進了那裡。雨停後回到衙門。

隔兩天,百姓議論說,乞雨成功,應該答謝龍王。消息傳到州官耳朵裡,州官想想也對,就出面發動鄉紳捐款,在躲雨的三清觀東側蓋起一座廟,這座廟就是後來的雷神廟。

金龍廟建起後,經常舉辦廟會。廟會一年兩次,一次是在春天,一次是在秋天。廟會這天,百姓從各地奔來,上香磕頭,演出節目,十分熱鬧。

金龍廟最後的當家人據說叫李尚友,個子高大,功夫極高,但為人謙和,十分低調。據說當時曾有許多年輕人不知道李尚友有功夫,到廟產偷草,李尚友出來制止,青年們就一齊向前捉弄李尚友。李尚友滿不在乎,只是伸出手臂,讓那些年輕人抓住。李尚友左右揮動,笑著說:“倒。”那些年輕人都站立不住,全部倒下。年輕人知道厲害,再不敢惹他。有人傳說,李尚友輕功非常厲害,曾經肩挑一擔水,與人說話間,忽然躍身上房,身輕如燕,如履平地。

當年兵荒馬亂,賊人也不少,經常到廟周圍騷擾。時間久了,李尚友嫌煩,從毓璜頂請來一個和尚幫忙。和尚叫高家全,功夫也非常厲害。

李尚友後來收了兩個徒弟。其中一個叫陳明,是一名地下黨員,建國後在即墨工作。

李尚友和高家全在廟被拆後還俗。李尚友就在王家窯落了戶,他的侄子從文登趕來,想讓他回老家,但被拒絕了。

村民說,金龍廟後來在文革前被拆。前些年,村民在金龍山上曾發現過龍頭碑,在村西發現過多個鍪子墳,後來都已遺失。

王家窯民風淳樸。近年來,在歷屆兩委班子的領導下,全村上下一心,致力於美麗鄉村建設,村子呈現出嶄新的面貌。村民自豪地說,現在的王家窯,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人民安居樂業,幸福美滿。

(楊明政 王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