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十二個月的銷量同比下滑之後,中國車市終於“止跌”了

根據乘聯會發布的銷量數據,在剛剛過去的6月份,全國乘用車銷量為176.6萬輛,同比增長4.9%。

這是去年年中車市遭遇歷史性“拐點”以來,首次單月銷量同比增長。

車市半年考,為何自主品牌“最受傷”?

01

得益於6月份的強勁表現,車市在今年上半年的累計銷量為995.4萬輛,同比下滑9.3%——成功地將銷量下滑的幅度,控制在兩位數以內。

光從這點來說,6月銷量提振了車市的信心。畢竟,連續12個月的銷量同比下滑,讓人們很難樂觀——比銷量下滑更可怕的,是看不到希望。

希望,是逆市中最重要的。哪怕失去了信心,希望也會讓人們有撐下去的理由。

但是,6月份的同比增長,真的能給車市希望嗎?

至少在自主品牌看來,這個希望,依然“渺茫”。

我們不妨看看1-6月份,車市“半年考”的發榜數據。

上半年累計銷量表中,吉利、通用五菱、長城、長安和上汽乘用車五家自主品牌躋身銷量排行榜的前15名。

車市半年考,為何自主品牌“最受傷”?

02

乍看上去,似乎還過得去,但是如果你細看,就會發現,形勢並不樂觀。

在這5家躋身前15名的自主品牌車企中,有4家的半年銷量同比出現大幅下跌,僅有長城汽車一家錄得同比小幅增長。

而這4家出現半年銷量同比下跌的自主品牌車企,其銷量跌幅,為榜上15家車企的前四名!

比如,近年來勢頭強勁的吉利汽車,今年上半年銷量為61.3萬輛,同比下跌19.1%。而接近兩成的跌幅,讓吉利也不得不重新審視今年的戰略目標。

就在銷量數據出爐前一天,吉利官方宣佈,下調今年全年銷量目標,其下調幅度,為10%!

不過,考慮到上半年近兩成的跌幅,吉利要想完成今年的銷量目標,難度仍然很大。

車市半年考,為何自主品牌“最受傷”?

03

無獨有偶,近兩年一直處於上升勢頭的上汽乘用車,也在今年上半年下滑了19.1%——這個數據倒是與吉利汽車恰好相同。

而從去年開始就疲態盡顯的長安汽車,在今年上半年更是“一瀉千里”,23.3%的同比跌幅,讓長安汽車以微弱的優勢壓過一汽豐田位居半年銷量榜的前十名。但是,以這個趨勢來看,長安這個前十的位置,還能坐多久呢?

至於半年銷量榜前15名中的“跌幅冠軍”,非“微面之王”上汽通用五菱莫屬。隨著“寶駿”品牌的折戟沉沙,上汽通用五菱便風光不再,而微車市場的萎縮,更是讓上汽通用五菱在今年上半年銷量同比下滑26.1%。

躋身半年銷量榜前15名的5家自主品牌車企中,有4家的銷量跌幅超過或接近兩成,這種趨勢化的反映,很難讓人們對自主品牌下半年的走勢樂觀起來。

車市半年考,為何自主品牌“最受傷”?

04

在市場整體下行的態勢中,銷量下滑,已是常態。但是,如果銷量下跌不可避免,那麼如何讓自己“跑贏大盤”,就成為車企們更為實際的目標。

我們在半年銷量排行榜上看到,排名前三的一汽-大眾,上海大眾和上海通用,儘管上半年銷量都出現了同比下跌,但是他們的跌幅,都小於上述提到的幾家自主品牌車企。

而一汽-大眾的同比跌幅,甚至只有0.3%——市場下行時,比別人“跌的少”,這也是為什麼一汽-大眾能夠登頂今年上半年車市銷量排行榜冠軍的原因。

事實上,由於全新的SUV產品序列以及傳統轎車序列的發力,一汽-大眾在6月份完成銷量17.5萬輛,同比增幅達24.3%!

如果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那麼一汽-大眾極有可能會拿到今年車市的銷量冠軍。

車市半年考,為何自主品牌“最受傷”?

寫在最後:

6月份車市銷量的“止跌回升”,相當於給車市打了一針“強心劑”,讓原本喪失信心的人們重燃希望。

但是,要知道的是,6月份的銷量數據,有一定的偶然性。因為“國六”的“硬著陸”,讓絕大部分車企都要趕在7月1日之前,在部分地區完成國五車型的“清庫存”任務。而大幅降價清庫存,也成為6月份車市銷量“止跌回升”的重要原因。

如今,國六大限已至,國五庫存已經清理完畢,車市需求也在清庫存的“一地雞毛”中被透支。7月份的車市銷量,恐怕會非常慘淡。

不過,誰能管那麼多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