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週年,你不知道的上海|《梁祝》唱響“上海之春”

上海解放後,為豐富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1960年5月10日,第一屆“上海之春”音樂舞蹈節適時而生,湧現出許多膾炙人口的曲目。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這首由何佔豪、陳鋼作曲,中國有史以來最著名的小提琴協奏曲,創作於1958年。當時,上海音樂學院小提琴專業的師生們組成了一個實驗小組,試圖解決小提琴演奏技巧的民族風格問題。作曲家何佔豪從越劇《紅樓夢》中吸取靈感,舞臺上賈寶玉的一句“妹妹”成就了《梁祝》開篇的經典旋律。

何佔豪回憶:“啊~妹妹~一下上去,天哪我說這句怎麼這麼有魅力,我就把它用譜子記下來就是mi so la do la so ri mi。”

70週年,你不知道的上海|《梁祝》唱響“上海之春”

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首演現場

1959 年 5 月 27 日,在上海蘭心大戲院舉行的新作品音樂會上,《梁祝》首次公演,俞麗拿擔任小提琴獨奏。作曲家陳鋼回憶那場演出說,沒想到這個新生的作品,因為太受歡迎,竟然讓演奏者下不了臺了。

陳鋼說:“當時拉完以後呢,全場安靜,大概沒過了幾秒鐘吧,就是那個不快不慢不輕不響,但是經久不息的掌聲,鼓啊鼓啊,俞麗拿就鞠躬,再鼓,我拖何佔豪出來,鞠躬,再鼓,指揮鞠躬還鼓,反正是不斷的,怎麼辦呢?不知所措”

就這樣,演奏者俞麗拿生平第一次遇到將一首20分鐘的小提琴曲完整再拉一遍的情形。俞麗拿回憶當時的情景:“當時我們都傻了,這是新作品音樂會,從來沒考慮到新作品音樂會,會這麼熱烈,這麼下不了臺。怎麼辦,沒辦法了,只好再拉一遍。”

時隔一年,《梁祝》被推薦參加第一屆“上海之春”音樂舞蹈節,同樣是一曲完畢,全場鴉雀無聲,片刻之後, 響起雷鳴般的掌聲。《梁祝》已成為代表中國文化的一個符號。而“上海之春”一路走到今天,更是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悠久的音樂節,併成為了上海重要文化品牌之一。

奮鬥創造城市傳奇—新上海的70個瞬間,由上海市社聯、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和上海人民廣播電臺 聯合呈現。

本期撰稿:周仲洋

製作:金亞

播音:秋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