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這一年來祕密軍團採訪了許多人,各行各業都有。他們或大或小,在各自領域中可能稱不上最好,但是他們的用心以及對行業的執著,讓我看到如今浮躁社會中非寧靜無以致遠的難得品質。

他們深愛廈門,也讓更多人愛上這座城

這些店可能大家都或多或少聽過,不過店背後,都是一群深愛著廈門的人。他們以自己的方式,讓廈門變得更多彩動人,也讓更多的人愛上這座城市。

1.林宇鳴和他的見南花

林宇鳴,和他的水泥花磚新生

見南花是林宇鳴創立的品牌。他是名設計師,來廈時初見花磚,覺得這地磚的圖案很特別,有點意思。

他租下現在32HOW的這棟樓,開始工作。直到他發現進行設計時需要用花磚,卻找不到任何一個工廠能生產出水泥花磚,於是他便一頭扎進了他的“花磚事業。”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這一年來祕密軍團採訪了許多人,各行各業都有。他們或大或小,在各自領域中可能稱不上最好,但是他們的用心以及對行業的執著,讓我看到如今浮躁社會中非寧靜無以致遠的難得品質。

他們深愛廈門,也讓更多人愛上這座城

這些店可能大家都或多或少聽過,不過店背後,都是一群深愛著廈門的人。他們以自己的方式,讓廈門變得更多彩動人,也讓更多的人愛上這座城市。

1.林宇鳴和他的見南花

林宇鳴,和他的水泥花磚新生

見南花是林宇鳴創立的品牌。他是名設計師,來廈時初見花磚,覺得這地磚的圖案很特別,有點意思。

他租下現在32HOW的這棟樓,開始工作。直到他發現進行設計時需要用花磚,卻找不到任何一個工廠能生產出水泥花磚,於是他便一頭扎進了他的“花磚事業。”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林宇鳴

見南花,從2012年開始,如今已經是第五個年頭了。越來越多的人對花磚愈發感興趣,許多店鋪也開始嘗試用花磚裝飾。他的見南花也發起了眾籌,希望能將工廠升級為“精藝工廠”。

做出更好的磚,創造更好的價值,研發更多的周邊產品,挖掘花磚的可能性。但不變的是,對於品質的堅持。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這一年來祕密軍團採訪了許多人,各行各業都有。他們或大或小,在各自領域中可能稱不上最好,但是他們的用心以及對行業的執著,讓我看到如今浮躁社會中非寧靜無以致遠的難得品質。

他們深愛廈門,也讓更多人愛上這座城

這些店可能大家都或多或少聽過,不過店背後,都是一群深愛著廈門的人。他們以自己的方式,讓廈門變得更多彩動人,也讓更多的人愛上這座城市。

1.林宇鳴和他的見南花

林宇鳴,和他的水泥花磚新生

見南花是林宇鳴創立的品牌。他是名設計師,來廈時初見花磚,覺得這地磚的圖案很特別,有點意思。

他租下現在32HOW的這棟樓,開始工作。直到他發現進行設計時需要用花磚,卻找不到任何一個工廠能生產出水泥花磚,於是他便一頭扎進了他的“花磚事業。”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林宇鳴

見南花,從2012年開始,如今已經是第五個年頭了。越來越多的人對花磚愈發感興趣,許多店鋪也開始嘗試用花磚裝飾。他的見南花也發起了眾籌,希望能將工廠升級為“精藝工廠”。

做出更好的磚,創造更好的價值,研發更多的周邊產品,挖掘花磚的可能性。但不變的是,對於品質的堅持。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32HOW

2.峰哥和他的吉治百貨

他不務正業30幾年,卻開了一間來廈門必去的店:吉治百貨

網友們都叫他吉治君,認識他的人都叫他峰哥。

峰哥對吃非常講究,海鮮是否新鮮,用料是否實在,都逃不過他的法眼。也因此有了他對吉治品牌產品的嚴格把關,非零添加不用。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這一年來祕密軍團採訪了許多人,各行各業都有。他們或大或小,在各自領域中可能稱不上最好,但是他們的用心以及對行業的執著,讓我看到如今浮躁社會中非寧靜無以致遠的難得品質。

他們深愛廈門,也讓更多人愛上這座城

這些店可能大家都或多或少聽過,不過店背後,都是一群深愛著廈門的人。他們以自己的方式,讓廈門變得更多彩動人,也讓更多的人愛上這座城市。

1.林宇鳴和他的見南花

林宇鳴,和他的水泥花磚新生

見南花是林宇鳴創立的品牌。他是名設計師,來廈時初見花磚,覺得這地磚的圖案很特別,有點意思。

他租下現在32HOW的這棟樓,開始工作。直到他發現進行設計時需要用花磚,卻找不到任何一個工廠能生產出水泥花磚,於是他便一頭扎進了他的“花磚事業。”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林宇鳴

見南花,從2012年開始,如今已經是第五個年頭了。越來越多的人對花磚愈發感興趣,許多店鋪也開始嘗試用花磚裝飾。他的見南花也發起了眾籌,希望能將工廠升級為“精藝工廠”。

做出更好的磚,創造更好的價值,研發更多的周邊產品,挖掘花磚的可能性。但不變的是,對於品質的堅持。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32HOW

2.峰哥和他的吉治百貨

他不務正業30幾年,卻開了一間來廈門必去的店:吉治百貨

網友們都叫他吉治君,認識他的人都叫他峰哥。

峰哥對吃非常講究,海鮮是否新鮮,用料是否實在,都逃不過他的法眼。也因此有了他對吉治品牌產品的嚴格把關,非零添加不用。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峰哥

大家更多知道的是吉治百貨,往往忽略了阿吉仔餅鋪。峰哥坦言,“阿吉仔才是我內心想打響的名聲一家天天排隊的餅鋪,不該只在巷子裡。我讓阿吉仔升級,推向全國,讓更多的人吃到廈門的味道,這才是吉治百貨的初衷。”

幾年來,吉治從八市的街角店,變成了許多朋友來廈攻略中必去的地方,也逐漸成了帶動老城區新發展的標杆之一。

阿吉仔,也仍舊每天門庭若市,遊客可以在廈門的店裡購買,也可以在淘寶上選購。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這一年來祕密軍團採訪了許多人,各行各業都有。他們或大或小,在各自領域中可能稱不上最好,但是他們的用心以及對行業的執著,讓我看到如今浮躁社會中非寧靜無以致遠的難得品質。

他們深愛廈門,也讓更多人愛上這座城

這些店可能大家都或多或少聽過,不過店背後,都是一群深愛著廈門的人。他們以自己的方式,讓廈門變得更多彩動人,也讓更多的人愛上這座城市。

1.林宇鳴和他的見南花

林宇鳴,和他的水泥花磚新生

見南花是林宇鳴創立的品牌。他是名設計師,來廈時初見花磚,覺得這地磚的圖案很特別,有點意思。

他租下現在32HOW的這棟樓,開始工作。直到他發現進行設計時需要用花磚,卻找不到任何一個工廠能生產出水泥花磚,於是他便一頭扎進了他的“花磚事業。”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林宇鳴

見南花,從2012年開始,如今已經是第五個年頭了。越來越多的人對花磚愈發感興趣,許多店鋪也開始嘗試用花磚裝飾。他的見南花也發起了眾籌,希望能將工廠升級為“精藝工廠”。

做出更好的磚,創造更好的價值,研發更多的周邊產品,挖掘花磚的可能性。但不變的是,對於品質的堅持。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32HOW

2.峰哥和他的吉治百貨

他不務正業30幾年,卻開了一間來廈門必去的店:吉治百貨

網友們都叫他吉治君,認識他的人都叫他峰哥。

峰哥對吃非常講究,海鮮是否新鮮,用料是否實在,都逃不過他的法眼。也因此有了他對吉治品牌產品的嚴格把關,非零添加不用。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峰哥

大家更多知道的是吉治百貨,往往忽略了阿吉仔餅鋪。峰哥坦言,“阿吉仔才是我內心想打響的名聲一家天天排隊的餅鋪,不該只在巷子裡。我讓阿吉仔升級,推向全國,讓更多的人吃到廈門的味道,這才是吉治百貨的初衷。”

幾年來,吉治從八市的街角店,變成了許多朋友來廈攻略中必去的地方,也逐漸成了帶動老城區新發展的標杆之一。

阿吉仔,也仍舊每天門庭若市,遊客可以在廈門的店裡購買,也可以在淘寶上選購。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綠豆餡餅

3.張元將和他的有年雜貨

中山路旁的有年雜貨,塞滿了千百件廈門人愛用的老夥計

老闆張元將接觸舊物大約是在六年前,偶然結識了舊書店老闆老島。他在老島的影響下開了家舊書店,在收集舊書時慢慢改變了收藏方向。

之後幾年間,不少舊物館和文藝的文創店,都是去他店裡淘的舊貨。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這一年來祕密軍團採訪了許多人,各行各業都有。他們或大或小,在各自領域中可能稱不上最好,但是他們的用心以及對行業的執著,讓我看到如今浮躁社會中非寧靜無以致遠的難得品質。

他們深愛廈門,也讓更多人愛上這座城

這些店可能大家都或多或少聽過,不過店背後,都是一群深愛著廈門的人。他們以自己的方式,讓廈門變得更多彩動人,也讓更多的人愛上這座城市。

1.林宇鳴和他的見南花

林宇鳴,和他的水泥花磚新生

見南花是林宇鳴創立的品牌。他是名設計師,來廈時初見花磚,覺得這地磚的圖案很特別,有點意思。

他租下現在32HOW的這棟樓,開始工作。直到他發現進行設計時需要用花磚,卻找不到任何一個工廠能生產出水泥花磚,於是他便一頭扎進了他的“花磚事業。”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林宇鳴

見南花,從2012年開始,如今已經是第五個年頭了。越來越多的人對花磚愈發感興趣,許多店鋪也開始嘗試用花磚裝飾。他的見南花也發起了眾籌,希望能將工廠升級為“精藝工廠”。

做出更好的磚,創造更好的價值,研發更多的周邊產品,挖掘花磚的可能性。但不變的是,對於品質的堅持。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32HOW

2.峰哥和他的吉治百貨

他不務正業30幾年,卻開了一間來廈門必去的店:吉治百貨

網友們都叫他吉治君,認識他的人都叫他峰哥。

峰哥對吃非常講究,海鮮是否新鮮,用料是否實在,都逃不過他的法眼。也因此有了他對吉治品牌產品的嚴格把關,非零添加不用。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峰哥

大家更多知道的是吉治百貨,往往忽略了阿吉仔餅鋪。峰哥坦言,“阿吉仔才是我內心想打響的名聲一家天天排隊的餅鋪,不該只在巷子裡。我讓阿吉仔升級,推向全國,讓更多的人吃到廈門的味道,這才是吉治百貨的初衷。”

幾年來,吉治從八市的街角店,變成了許多朋友來廈攻略中必去的地方,也逐漸成了帶動老城區新發展的標杆之一。

阿吉仔,也仍舊每天門庭若市,遊客可以在廈門的店裡購買,也可以在淘寶上選購。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綠豆餡餅

3.張元將和他的有年雜貨

中山路旁的有年雜貨,塞滿了千百件廈門人愛用的老夥計

老闆張元將接觸舊物大約是在六年前,偶然結識了舊書店老闆老島。他在老島的影響下開了家舊書店,在收集舊書時慢慢改變了收藏方向。

之後幾年間,不少舊物館和文藝的文創店,都是去他店裡淘的舊貨。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張元將(左)和朋友聊天

不是所有舊物都能賺到錢。舊物對張元將來說更像是生活情趣,而不是賺錢的工具。目前他的計劃是將瓷器收集到一萬件時舉辦展覽,展現他們的變化。

廈門的舊物是“土生土長”的,大多從家裡或老街巷裡找出來的。通過這些根植在這座城市底蘊裡的舊物,可以隱約看到廈門人生活的模樣及審美喜好,老廈門的光陰也盡在有年雜貨裡。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這一年來祕密軍團採訪了許多人,各行各業都有。他們或大或小,在各自領域中可能稱不上最好,但是他們的用心以及對行業的執著,讓我看到如今浮躁社會中非寧靜無以致遠的難得品質。

他們深愛廈門,也讓更多人愛上這座城

這些店可能大家都或多或少聽過,不過店背後,都是一群深愛著廈門的人。他們以自己的方式,讓廈門變得更多彩動人,也讓更多的人愛上這座城市。

1.林宇鳴和他的見南花

林宇鳴,和他的水泥花磚新生

見南花是林宇鳴創立的品牌。他是名設計師,來廈時初見花磚,覺得這地磚的圖案很特別,有點意思。

他租下現在32HOW的這棟樓,開始工作。直到他發現進行設計時需要用花磚,卻找不到任何一個工廠能生產出水泥花磚,於是他便一頭扎進了他的“花磚事業。”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林宇鳴

見南花,從2012年開始,如今已經是第五個年頭了。越來越多的人對花磚愈發感興趣,許多店鋪也開始嘗試用花磚裝飾。他的見南花也發起了眾籌,希望能將工廠升級為“精藝工廠”。

做出更好的磚,創造更好的價值,研發更多的周邊產品,挖掘花磚的可能性。但不變的是,對於品質的堅持。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32HOW

2.峰哥和他的吉治百貨

他不務正業30幾年,卻開了一間來廈門必去的店:吉治百貨

網友們都叫他吉治君,認識他的人都叫他峰哥。

峰哥對吃非常講究,海鮮是否新鮮,用料是否實在,都逃不過他的法眼。也因此有了他對吉治品牌產品的嚴格把關,非零添加不用。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峰哥

大家更多知道的是吉治百貨,往往忽略了阿吉仔餅鋪。峰哥坦言,“阿吉仔才是我內心想打響的名聲一家天天排隊的餅鋪,不該只在巷子裡。我讓阿吉仔升級,推向全國,讓更多的人吃到廈門的味道,這才是吉治百貨的初衷。”

幾年來,吉治從八市的街角店,變成了許多朋友來廈攻略中必去的地方,也逐漸成了帶動老城區新發展的標杆之一。

阿吉仔,也仍舊每天門庭若市,遊客可以在廈門的店裡購買,也可以在淘寶上選購。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綠豆餡餅

3.張元將和他的有年雜貨

中山路旁的有年雜貨,塞滿了千百件廈門人愛用的老夥計

老闆張元將接觸舊物大約是在六年前,偶然結識了舊書店老闆老島。他在老島的影響下開了家舊書店,在收集舊書時慢慢改變了收藏方向。

之後幾年間,不少舊物館和文藝的文創店,都是去他店裡淘的舊貨。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張元將(左)和朋友聊天

不是所有舊物都能賺到錢。舊物對張元將來說更像是生活情趣,而不是賺錢的工具。目前他的計劃是將瓷器收集到一萬件時舉辦展覽,展現他們的變化。

廈門的舊物是“土生土長”的,大多從家裡或老街巷裡找出來的。通過這些根植在這座城市底蘊裡的舊物,可以隱約看到廈門人生活的模樣及審美喜好,老廈門的光陰也盡在有年雜貨裡。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舊時的電話

4.紫日和他的廈門老照片

這間老照片館收藏著廈門的百年光陰

這家民辦廈門歷史影像處在鹽溪街,展館的主理人便是紫日。

當時紫日是個攝影師,接觸到廈門的老照片後,照片裡的老廈門深深地吸引著他。無奈網絡上照片太少,所以就想自己去收集,用照片去見證這座城市的變化。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這一年來祕密軍團採訪了許多人,各行各業都有。他們或大或小,在各自領域中可能稱不上最好,但是他們的用心以及對行業的執著,讓我看到如今浮躁社會中非寧靜無以致遠的難得品質。

他們深愛廈門,也讓更多人愛上這座城

這些店可能大家都或多或少聽過,不過店背後,都是一群深愛著廈門的人。他們以自己的方式,讓廈門變得更多彩動人,也讓更多的人愛上這座城市。

1.林宇鳴和他的見南花

林宇鳴,和他的水泥花磚新生

見南花是林宇鳴創立的品牌。他是名設計師,來廈時初見花磚,覺得這地磚的圖案很特別,有點意思。

他租下現在32HOW的這棟樓,開始工作。直到他發現進行設計時需要用花磚,卻找不到任何一個工廠能生產出水泥花磚,於是他便一頭扎進了他的“花磚事業。”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林宇鳴

見南花,從2012年開始,如今已經是第五個年頭了。越來越多的人對花磚愈發感興趣,許多店鋪也開始嘗試用花磚裝飾。他的見南花也發起了眾籌,希望能將工廠升級為“精藝工廠”。

做出更好的磚,創造更好的價值,研發更多的周邊產品,挖掘花磚的可能性。但不變的是,對於品質的堅持。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32HOW

2.峰哥和他的吉治百貨

他不務正業30幾年,卻開了一間來廈門必去的店:吉治百貨

網友們都叫他吉治君,認識他的人都叫他峰哥。

峰哥對吃非常講究,海鮮是否新鮮,用料是否實在,都逃不過他的法眼。也因此有了他對吉治品牌產品的嚴格把關,非零添加不用。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峰哥

大家更多知道的是吉治百貨,往往忽略了阿吉仔餅鋪。峰哥坦言,“阿吉仔才是我內心想打響的名聲一家天天排隊的餅鋪,不該只在巷子裡。我讓阿吉仔升級,推向全國,讓更多的人吃到廈門的味道,這才是吉治百貨的初衷。”

幾年來,吉治從八市的街角店,變成了許多朋友來廈攻略中必去的地方,也逐漸成了帶動老城區新發展的標杆之一。

阿吉仔,也仍舊每天門庭若市,遊客可以在廈門的店裡購買,也可以在淘寶上選購。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綠豆餡餅

3.張元將和他的有年雜貨

中山路旁的有年雜貨,塞滿了千百件廈門人愛用的老夥計

老闆張元將接觸舊物大約是在六年前,偶然結識了舊書店老闆老島。他在老島的影響下開了家舊書店,在收集舊書時慢慢改變了收藏方向。

之後幾年間,不少舊物館和文藝的文創店,都是去他店裡淘的舊貨。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張元將(左)和朋友聊天

不是所有舊物都能賺到錢。舊物對張元將來說更像是生活情趣,而不是賺錢的工具。目前他的計劃是將瓷器收集到一萬件時舉辦展覽,展現他們的變化。

廈門的舊物是“土生土長”的,大多從家裡或老街巷裡找出來的。通過這些根植在這座城市底蘊裡的舊物,可以隱約看到廈門人生活的模樣及審美喜好,老廈門的光陰也盡在有年雜貨裡。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舊時的電話

4.紫日和他的廈門老照片

這間老照片館收藏著廈門的百年光陰

這家民辦廈門歷史影像處在鹽溪街,展館的主理人便是紫日。

當時紫日是個攝影師,接觸到廈門的老照片後,照片裡的老廈門深深地吸引著他。無奈網絡上照片太少,所以就想自己去收集,用照片去見證這座城市的變化。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影像處

幾年時間的收集,都全憑對老照片的熱愛,但生活也常因照片陷入困境。直到近兩年,紫日的老照片收集開始被大家關注,他的工作才漸被家人認可。

他覺得,老照片是需要讓人蔘觀的,因為僅是收藏,它的價值沒法發揮出來,所以開設了這影像處。

“因為喜歡歷史,喜歡廈門這座城市,覺得為這座城市做一點事情很有意義。”紫日如是說。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這一年來祕密軍團採訪了許多人,各行各業都有。他們或大或小,在各自領域中可能稱不上最好,但是他們的用心以及對行業的執著,讓我看到如今浮躁社會中非寧靜無以致遠的難得品質。

他們深愛廈門,也讓更多人愛上這座城

這些店可能大家都或多或少聽過,不過店背後,都是一群深愛著廈門的人。他們以自己的方式,讓廈門變得更多彩動人,也讓更多的人愛上這座城市。

1.林宇鳴和他的見南花

林宇鳴,和他的水泥花磚新生

見南花是林宇鳴創立的品牌。他是名設計師,來廈時初見花磚,覺得這地磚的圖案很特別,有點意思。

他租下現在32HOW的這棟樓,開始工作。直到他發現進行設計時需要用花磚,卻找不到任何一個工廠能生產出水泥花磚,於是他便一頭扎進了他的“花磚事業。”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林宇鳴

見南花,從2012年開始,如今已經是第五個年頭了。越來越多的人對花磚愈發感興趣,許多店鋪也開始嘗試用花磚裝飾。他的見南花也發起了眾籌,希望能將工廠升級為“精藝工廠”。

做出更好的磚,創造更好的價值,研發更多的周邊產品,挖掘花磚的可能性。但不變的是,對於品質的堅持。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32HOW

2.峰哥和他的吉治百貨

他不務正業30幾年,卻開了一間來廈門必去的店:吉治百貨

網友們都叫他吉治君,認識他的人都叫他峰哥。

峰哥對吃非常講究,海鮮是否新鮮,用料是否實在,都逃不過他的法眼。也因此有了他對吉治品牌產品的嚴格把關,非零添加不用。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峰哥

大家更多知道的是吉治百貨,往往忽略了阿吉仔餅鋪。峰哥坦言,“阿吉仔才是我內心想打響的名聲一家天天排隊的餅鋪,不該只在巷子裡。我讓阿吉仔升級,推向全國,讓更多的人吃到廈門的味道,這才是吉治百貨的初衷。”

幾年來,吉治從八市的街角店,變成了許多朋友來廈攻略中必去的地方,也逐漸成了帶動老城區新發展的標杆之一。

阿吉仔,也仍舊每天門庭若市,遊客可以在廈門的店裡購買,也可以在淘寶上選購。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綠豆餡餅

3.張元將和他的有年雜貨

中山路旁的有年雜貨,塞滿了千百件廈門人愛用的老夥計

老闆張元將接觸舊物大約是在六年前,偶然結識了舊書店老闆老島。他在老島的影響下開了家舊書店,在收集舊書時慢慢改變了收藏方向。

之後幾年間,不少舊物館和文藝的文創店,都是去他店裡淘的舊貨。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張元將(左)和朋友聊天

不是所有舊物都能賺到錢。舊物對張元將來說更像是生活情趣,而不是賺錢的工具。目前他的計劃是將瓷器收集到一萬件時舉辦展覽,展現他們的變化。

廈門的舊物是“土生土長”的,大多從家裡或老街巷裡找出來的。通過這些根植在這座城市底蘊裡的舊物,可以隱約看到廈門人生活的模樣及審美喜好,老廈門的光陰也盡在有年雜貨裡。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舊時的電話

4.紫日和他的廈門老照片

這間老照片館收藏著廈門的百年光陰

這家民辦廈門歷史影像處在鹽溪街,展館的主理人便是紫日。

當時紫日是個攝影師,接觸到廈門的老照片後,照片裡的老廈門深深地吸引著他。無奈網絡上照片太少,所以就想自己去收集,用照片去見證這座城市的變化。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影像處

幾年時間的收集,都全憑對老照片的熱愛,但生活也常因照片陷入困境。直到近兩年,紫日的老照片收集開始被大家關注,他的工作才漸被家人認可。

他覺得,老照片是需要讓人蔘觀的,因為僅是收藏,它的價值沒法發揮出來,所以開設了這影像處。

“因為喜歡歷史,喜歡廈門這座城市,覺得為這座城市做一點事情很有意義。”紫日如是說。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老照片展

5.老島和他的小漁島書店

他在沙坡尾的拐角,守著廈門的小漁島

開這樣一家二手書店,是源自老島在《城市畫報》看到的荒島圖書館這一理念。沒有過多猶豫,廈門第一家荒島圖書館——小漁島書店正式開館了。

現在老島每隔兩天會去收購舊書,店裡大部分圖書是從廢品站回收的。每本書背後都用鉛筆標註它的新價格,一般是按照市場規律定價。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這一年來祕密軍團採訪了許多人,各行各業都有。他們或大或小,在各自領域中可能稱不上最好,但是他們的用心以及對行業的執著,讓我看到如今浮躁社會中非寧靜無以致遠的難得品質。

他們深愛廈門,也讓更多人愛上這座城

這些店可能大家都或多或少聽過,不過店背後,都是一群深愛著廈門的人。他們以自己的方式,讓廈門變得更多彩動人,也讓更多的人愛上這座城市。

1.林宇鳴和他的見南花

林宇鳴,和他的水泥花磚新生

見南花是林宇鳴創立的品牌。他是名設計師,來廈時初見花磚,覺得這地磚的圖案很特別,有點意思。

他租下現在32HOW的這棟樓,開始工作。直到他發現進行設計時需要用花磚,卻找不到任何一個工廠能生產出水泥花磚,於是他便一頭扎進了他的“花磚事業。”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林宇鳴

見南花,從2012年開始,如今已經是第五個年頭了。越來越多的人對花磚愈發感興趣,許多店鋪也開始嘗試用花磚裝飾。他的見南花也發起了眾籌,希望能將工廠升級為“精藝工廠”。

做出更好的磚,創造更好的價值,研發更多的周邊產品,挖掘花磚的可能性。但不變的是,對於品質的堅持。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32HOW

2.峰哥和他的吉治百貨

他不務正業30幾年,卻開了一間來廈門必去的店:吉治百貨

網友們都叫他吉治君,認識他的人都叫他峰哥。

峰哥對吃非常講究,海鮮是否新鮮,用料是否實在,都逃不過他的法眼。也因此有了他對吉治品牌產品的嚴格把關,非零添加不用。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峰哥

大家更多知道的是吉治百貨,往往忽略了阿吉仔餅鋪。峰哥坦言,“阿吉仔才是我內心想打響的名聲一家天天排隊的餅鋪,不該只在巷子裡。我讓阿吉仔升級,推向全國,讓更多的人吃到廈門的味道,這才是吉治百貨的初衷。”

幾年來,吉治從八市的街角店,變成了許多朋友來廈攻略中必去的地方,也逐漸成了帶動老城區新發展的標杆之一。

阿吉仔,也仍舊每天門庭若市,遊客可以在廈門的店裡購買,也可以在淘寶上選購。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綠豆餡餅

3.張元將和他的有年雜貨

中山路旁的有年雜貨,塞滿了千百件廈門人愛用的老夥計

老闆張元將接觸舊物大約是在六年前,偶然結識了舊書店老闆老島。他在老島的影響下開了家舊書店,在收集舊書時慢慢改變了收藏方向。

之後幾年間,不少舊物館和文藝的文創店,都是去他店裡淘的舊貨。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張元將(左)和朋友聊天

不是所有舊物都能賺到錢。舊物對張元將來說更像是生活情趣,而不是賺錢的工具。目前他的計劃是將瓷器收集到一萬件時舉辦展覽,展現他們的變化。

廈門的舊物是“土生土長”的,大多從家裡或老街巷裡找出來的。通過這些根植在這座城市底蘊裡的舊物,可以隱約看到廈門人生活的模樣及審美喜好,老廈門的光陰也盡在有年雜貨裡。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舊時的電話

4.紫日和他的廈門老照片

這間老照片館收藏著廈門的百年光陰

這家民辦廈門歷史影像處在鹽溪街,展館的主理人便是紫日。

當時紫日是個攝影師,接觸到廈門的老照片後,照片裡的老廈門深深地吸引著他。無奈網絡上照片太少,所以就想自己去收集,用照片去見證這座城市的變化。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影像處

幾年時間的收集,都全憑對老照片的熱愛,但生活也常因照片陷入困境。直到近兩年,紫日的老照片收集開始被大家關注,他的工作才漸被家人認可。

他覺得,老照片是需要讓人蔘觀的,因為僅是收藏,它的價值沒法發揮出來,所以開設了這影像處。

“因為喜歡歷史,喜歡廈門這座城市,覺得為這座城市做一點事情很有意義。”紫日如是說。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老照片展

5.老島和他的小漁島書店

他在沙坡尾的拐角,守著廈門的小漁島

開這樣一家二手書店,是源自老島在《城市畫報》看到的荒島圖書館這一理念。沒有過多猶豫,廈門第一家荒島圖書館——小漁島書店正式開館了。

現在老島每隔兩天會去收購舊書,店裡大部分圖書是從廢品站回收的。每本書背後都用鉛筆標註它的新價格,一般是按照市場規律定價。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小漁島店鋪

除了售賣店裡的舊書,這七年間小漁島推出了各類活動,讓更多的島民參與到小漁島的成長中來。

從一無所有的“荒島”到擁有三萬冊藏書的小漁島,背後不僅僅是老島的堅守,也是小漁島島民的堅持。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這一年來祕密軍團採訪了許多人,各行各業都有。他們或大或小,在各自領域中可能稱不上最好,但是他們的用心以及對行業的執著,讓我看到如今浮躁社會中非寧靜無以致遠的難得品質。

他們深愛廈門,也讓更多人愛上這座城

這些店可能大家都或多或少聽過,不過店背後,都是一群深愛著廈門的人。他們以自己的方式,讓廈門變得更多彩動人,也讓更多的人愛上這座城市。

1.林宇鳴和他的見南花

林宇鳴,和他的水泥花磚新生

見南花是林宇鳴創立的品牌。他是名設計師,來廈時初見花磚,覺得這地磚的圖案很特別,有點意思。

他租下現在32HOW的這棟樓,開始工作。直到他發現進行設計時需要用花磚,卻找不到任何一個工廠能生產出水泥花磚,於是他便一頭扎進了他的“花磚事業。”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林宇鳴

見南花,從2012年開始,如今已經是第五個年頭了。越來越多的人對花磚愈發感興趣,許多店鋪也開始嘗試用花磚裝飾。他的見南花也發起了眾籌,希望能將工廠升級為“精藝工廠”。

做出更好的磚,創造更好的價值,研發更多的周邊產品,挖掘花磚的可能性。但不變的是,對於品質的堅持。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32HOW

2.峰哥和他的吉治百貨

他不務正業30幾年,卻開了一間來廈門必去的店:吉治百貨

網友們都叫他吉治君,認識他的人都叫他峰哥。

峰哥對吃非常講究,海鮮是否新鮮,用料是否實在,都逃不過他的法眼。也因此有了他對吉治品牌產品的嚴格把關,非零添加不用。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峰哥

大家更多知道的是吉治百貨,往往忽略了阿吉仔餅鋪。峰哥坦言,“阿吉仔才是我內心想打響的名聲一家天天排隊的餅鋪,不該只在巷子裡。我讓阿吉仔升級,推向全國,讓更多的人吃到廈門的味道,這才是吉治百貨的初衷。”

幾年來,吉治從八市的街角店,變成了許多朋友來廈攻略中必去的地方,也逐漸成了帶動老城區新發展的標杆之一。

阿吉仔,也仍舊每天門庭若市,遊客可以在廈門的店裡購買,也可以在淘寶上選購。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綠豆餡餅

3.張元將和他的有年雜貨

中山路旁的有年雜貨,塞滿了千百件廈門人愛用的老夥計

老闆張元將接觸舊物大約是在六年前,偶然結識了舊書店老闆老島。他在老島的影響下開了家舊書店,在收集舊書時慢慢改變了收藏方向。

之後幾年間,不少舊物館和文藝的文創店,都是去他店裡淘的舊貨。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張元將(左)和朋友聊天

不是所有舊物都能賺到錢。舊物對張元將來說更像是生活情趣,而不是賺錢的工具。目前他的計劃是將瓷器收集到一萬件時舉辦展覽,展現他們的變化。

廈門的舊物是“土生土長”的,大多從家裡或老街巷裡找出來的。通過這些根植在這座城市底蘊裡的舊物,可以隱約看到廈門人生活的模樣及審美喜好,老廈門的光陰也盡在有年雜貨裡。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舊時的電話

4.紫日和他的廈門老照片

這間老照片館收藏著廈門的百年光陰

這家民辦廈門歷史影像處在鹽溪街,展館的主理人便是紫日。

當時紫日是個攝影師,接觸到廈門的老照片後,照片裡的老廈門深深地吸引著他。無奈網絡上照片太少,所以就想自己去收集,用照片去見證這座城市的變化。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影像處

幾年時間的收集,都全憑對老照片的熱愛,但生活也常因照片陷入困境。直到近兩年,紫日的老照片收集開始被大家關注,他的工作才漸被家人認可。

他覺得,老照片是需要讓人蔘觀的,因為僅是收藏,它的價值沒法發揮出來,所以開設了這影像處。

“因為喜歡歷史,喜歡廈門這座城市,覺得為這座城市做一點事情很有意義。”紫日如是說。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老照片展

5.老島和他的小漁島書店

他在沙坡尾的拐角,守著廈門的小漁島

開這樣一家二手書店,是源自老島在《城市畫報》看到的荒島圖書館這一理念。沒有過多猶豫,廈門第一家荒島圖書館——小漁島書店正式開館了。

現在老島每隔兩天會去收購舊書,店裡大部分圖書是從廢品站回收的。每本書背後都用鉛筆標註它的新價格,一般是按照市場規律定價。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小漁島店鋪

除了售賣店裡的舊書,這七年間小漁島推出了各類活動,讓更多的島民參與到小漁島的成長中來。

從一無所有的“荒島”到擁有三萬冊藏書的小漁島,背後不僅僅是老島的堅守,也是小漁島島民的堅持。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書店內

他們起早貪黑,希望將記憶中的味道延續下去

說起古早味,應該是每個人心中難以忘懷的。在城市高速發展的今天,那些淳樸的好味卻慢慢消逝。而他們,仍用自己最溫暖的雙手,做出大家最懷念的味道。

1.阿伯和他的荷蘭豆

這味道是你的童年,卻是他的半輩子

荷蘭豆阿伯二十年如一日的在八市擺攤,也賣出了許多人的回憶。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這一年來祕密軍團採訪了許多人,各行各業都有。他們或大或小,在各自領域中可能稱不上最好,但是他們的用心以及對行業的執著,讓我看到如今浮躁社會中非寧靜無以致遠的難得品質。

他們深愛廈門,也讓更多人愛上這座城

這些店可能大家都或多或少聽過,不過店背後,都是一群深愛著廈門的人。他們以自己的方式,讓廈門變得更多彩動人,也讓更多的人愛上這座城市。

1.林宇鳴和他的見南花

林宇鳴,和他的水泥花磚新生

見南花是林宇鳴創立的品牌。他是名設計師,來廈時初見花磚,覺得這地磚的圖案很特別,有點意思。

他租下現在32HOW的這棟樓,開始工作。直到他發現進行設計時需要用花磚,卻找不到任何一個工廠能生產出水泥花磚,於是他便一頭扎進了他的“花磚事業。”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林宇鳴

見南花,從2012年開始,如今已經是第五個年頭了。越來越多的人對花磚愈發感興趣,許多店鋪也開始嘗試用花磚裝飾。他的見南花也發起了眾籌,希望能將工廠升級為“精藝工廠”。

做出更好的磚,創造更好的價值,研發更多的周邊產品,挖掘花磚的可能性。但不變的是,對於品質的堅持。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32HOW

2.峰哥和他的吉治百貨

他不務正業30幾年,卻開了一間來廈門必去的店:吉治百貨

網友們都叫他吉治君,認識他的人都叫他峰哥。

峰哥對吃非常講究,海鮮是否新鮮,用料是否實在,都逃不過他的法眼。也因此有了他對吉治品牌產品的嚴格把關,非零添加不用。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峰哥

大家更多知道的是吉治百貨,往往忽略了阿吉仔餅鋪。峰哥坦言,“阿吉仔才是我內心想打響的名聲一家天天排隊的餅鋪,不該只在巷子裡。我讓阿吉仔升級,推向全國,讓更多的人吃到廈門的味道,這才是吉治百貨的初衷。”

幾年來,吉治從八市的街角店,變成了許多朋友來廈攻略中必去的地方,也逐漸成了帶動老城區新發展的標杆之一。

阿吉仔,也仍舊每天門庭若市,遊客可以在廈門的店裡購買,也可以在淘寶上選購。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綠豆餡餅

3.張元將和他的有年雜貨

中山路旁的有年雜貨,塞滿了千百件廈門人愛用的老夥計

老闆張元將接觸舊物大約是在六年前,偶然結識了舊書店老闆老島。他在老島的影響下開了家舊書店,在收集舊書時慢慢改變了收藏方向。

之後幾年間,不少舊物館和文藝的文創店,都是去他店裡淘的舊貨。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張元將(左)和朋友聊天

不是所有舊物都能賺到錢。舊物對張元將來說更像是生活情趣,而不是賺錢的工具。目前他的計劃是將瓷器收集到一萬件時舉辦展覽,展現他們的變化。

廈門的舊物是“土生土長”的,大多從家裡或老街巷裡找出來的。通過這些根植在這座城市底蘊裡的舊物,可以隱約看到廈門人生活的模樣及審美喜好,老廈門的光陰也盡在有年雜貨裡。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舊時的電話

4.紫日和他的廈門老照片

這間老照片館收藏著廈門的百年光陰

這家民辦廈門歷史影像處在鹽溪街,展館的主理人便是紫日。

當時紫日是個攝影師,接觸到廈門的老照片後,照片裡的老廈門深深地吸引著他。無奈網絡上照片太少,所以就想自己去收集,用照片去見證這座城市的變化。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影像處

幾年時間的收集,都全憑對老照片的熱愛,但生活也常因照片陷入困境。直到近兩年,紫日的老照片收集開始被大家關注,他的工作才漸被家人認可。

他覺得,老照片是需要讓人蔘觀的,因為僅是收藏,它的價值沒法發揮出來,所以開設了這影像處。

“因為喜歡歷史,喜歡廈門這座城市,覺得為這座城市做一點事情很有意義。”紫日如是說。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老照片展

5.老島和他的小漁島書店

他在沙坡尾的拐角,守著廈門的小漁島

開這樣一家二手書店,是源自老島在《城市畫報》看到的荒島圖書館這一理念。沒有過多猶豫,廈門第一家荒島圖書館——小漁島書店正式開館了。

現在老島每隔兩天會去收購舊書,店裡大部分圖書是從廢品站回收的。每本書背後都用鉛筆標註它的新價格,一般是按照市場規律定價。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小漁島店鋪

除了售賣店裡的舊書,這七年間小漁島推出了各類活動,讓更多的島民參與到小漁島的成長中來。

從一無所有的“荒島”到擁有三萬冊藏書的小漁島,背後不僅僅是老島的堅守,也是小漁島島民的堅持。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書店內

他們起早貪黑,希望將記憶中的味道延續下去

說起古早味,應該是每個人心中難以忘懷的。在城市高速發展的今天,那些淳樸的好味卻慢慢消逝。而他們,仍用自己最溫暖的雙手,做出大家最懷念的味道。

1.阿伯和他的荷蘭豆

這味道是你的童年,卻是他的半輩子

荷蘭豆阿伯二十年如一日的在八市擺攤,也賣出了許多人的回憶。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阿伯的攤位

多年前,他為了生計打拼,重拾這份手藝,和妻子一起將女兒拉扯成人。如今女兒早已成人,賣荷蘭豆倒變成了他的習慣。仍舊每天六點半起,準備當天的荷蘭豆,幾乎沒有不出攤的日子。

來買的顧客,不少是搬離八市的老廈門。他們專程來這裡買菜,為的就是這不變的口味,不變的情懷。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這一年來祕密軍團採訪了許多人,各行各業都有。他們或大或小,在各自領域中可能稱不上最好,但是他們的用心以及對行業的執著,讓我看到如今浮躁社會中非寧靜無以致遠的難得品質。

他們深愛廈門,也讓更多人愛上這座城

這些店可能大家都或多或少聽過,不過店背後,都是一群深愛著廈門的人。他們以自己的方式,讓廈門變得更多彩動人,也讓更多的人愛上這座城市。

1.林宇鳴和他的見南花

林宇鳴,和他的水泥花磚新生

見南花是林宇鳴創立的品牌。他是名設計師,來廈時初見花磚,覺得這地磚的圖案很特別,有點意思。

他租下現在32HOW的這棟樓,開始工作。直到他發現進行設計時需要用花磚,卻找不到任何一個工廠能生產出水泥花磚,於是他便一頭扎進了他的“花磚事業。”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林宇鳴

見南花,從2012年開始,如今已經是第五個年頭了。越來越多的人對花磚愈發感興趣,許多店鋪也開始嘗試用花磚裝飾。他的見南花也發起了眾籌,希望能將工廠升級為“精藝工廠”。

做出更好的磚,創造更好的價值,研發更多的周邊產品,挖掘花磚的可能性。但不變的是,對於品質的堅持。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32HOW

2.峰哥和他的吉治百貨

他不務正業30幾年,卻開了一間來廈門必去的店:吉治百貨

網友們都叫他吉治君,認識他的人都叫他峰哥。

峰哥對吃非常講究,海鮮是否新鮮,用料是否實在,都逃不過他的法眼。也因此有了他對吉治品牌產品的嚴格把關,非零添加不用。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峰哥

大家更多知道的是吉治百貨,往往忽略了阿吉仔餅鋪。峰哥坦言,“阿吉仔才是我內心想打響的名聲一家天天排隊的餅鋪,不該只在巷子裡。我讓阿吉仔升級,推向全國,讓更多的人吃到廈門的味道,這才是吉治百貨的初衷。”

幾年來,吉治從八市的街角店,變成了許多朋友來廈攻略中必去的地方,也逐漸成了帶動老城區新發展的標杆之一。

阿吉仔,也仍舊每天門庭若市,遊客可以在廈門的店裡購買,也可以在淘寶上選購。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綠豆餡餅

3.張元將和他的有年雜貨

中山路旁的有年雜貨,塞滿了千百件廈門人愛用的老夥計

老闆張元將接觸舊物大約是在六年前,偶然結識了舊書店老闆老島。他在老島的影響下開了家舊書店,在收集舊書時慢慢改變了收藏方向。

之後幾年間,不少舊物館和文藝的文創店,都是去他店裡淘的舊貨。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張元將(左)和朋友聊天

不是所有舊物都能賺到錢。舊物對張元將來說更像是生活情趣,而不是賺錢的工具。目前他的計劃是將瓷器收集到一萬件時舉辦展覽,展現他們的變化。

廈門的舊物是“土生土長”的,大多從家裡或老街巷裡找出來的。通過這些根植在這座城市底蘊裡的舊物,可以隱約看到廈門人生活的模樣及審美喜好,老廈門的光陰也盡在有年雜貨裡。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舊時的電話

4.紫日和他的廈門老照片

這間老照片館收藏著廈門的百年光陰

這家民辦廈門歷史影像處在鹽溪街,展館的主理人便是紫日。

當時紫日是個攝影師,接觸到廈門的老照片後,照片裡的老廈門深深地吸引著他。無奈網絡上照片太少,所以就想自己去收集,用照片去見證這座城市的變化。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影像處

幾年時間的收集,都全憑對老照片的熱愛,但生活也常因照片陷入困境。直到近兩年,紫日的老照片收集開始被大家關注,他的工作才漸被家人認可。

他覺得,老照片是需要讓人蔘觀的,因為僅是收藏,它的價值沒法發揮出來,所以開設了這影像處。

“因為喜歡歷史,喜歡廈門這座城市,覺得為這座城市做一點事情很有意義。”紫日如是說。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老照片展

5.老島和他的小漁島書店

他在沙坡尾的拐角,守著廈門的小漁島

開這樣一家二手書店,是源自老島在《城市畫報》看到的荒島圖書館這一理念。沒有過多猶豫,廈門第一家荒島圖書館——小漁島書店正式開館了。

現在老島每隔兩天會去收購舊書,店裡大部分圖書是從廢品站回收的。每本書背後都用鉛筆標註它的新價格,一般是按照市場規律定價。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小漁島店鋪

除了售賣店裡的舊書,這七年間小漁島推出了各類活動,讓更多的島民參與到小漁島的成長中來。

從一無所有的“荒島”到擁有三萬冊藏書的小漁島,背後不僅僅是老島的堅守,也是小漁島島民的堅持。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書店內

他們起早貪黑,希望將記憶中的味道延續下去

說起古早味,應該是每個人心中難以忘懷的。在城市高速發展的今天,那些淳樸的好味卻慢慢消逝。而他們,仍用自己最溫暖的雙手,做出大家最懷念的味道。

1.阿伯和他的荷蘭豆

這味道是你的童年,卻是他的半輩子

荷蘭豆阿伯二十年如一日的在八市擺攤,也賣出了許多人的回憶。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阿伯的攤位

多年前,他為了生計打拼,重拾這份手藝,和妻子一起將女兒拉扯成人。如今女兒早已成人,賣荷蘭豆倒變成了他的習慣。仍舊每天六點半起,準備當天的荷蘭豆,幾乎沒有不出攤的日子。

來買的顧客,不少是搬離八市的老廈門。他們專程來這裡買菜,為的就是這不變的口味,不變的情懷。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荷蘭豆

2.周阿嬤和她的仙草蜜

吃完這碗古法仙草蜜,讓我懷疑之前吃的都是假的

阿嬤不善言辭,但由衷的熱情。

店裡的原料都來自於環境利於仙草生長的漳州,收割晒乾後帶來廈門。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這一年來祕密軍團採訪了許多人,各行各業都有。他們或大或小,在各自領域中可能稱不上最好,但是他們的用心以及對行業的執著,讓我看到如今浮躁社會中非寧靜無以致遠的難得品質。

他們深愛廈門,也讓更多人愛上這座城

這些店可能大家都或多或少聽過,不過店背後,都是一群深愛著廈門的人。他們以自己的方式,讓廈門變得更多彩動人,也讓更多的人愛上這座城市。

1.林宇鳴和他的見南花

林宇鳴,和他的水泥花磚新生

見南花是林宇鳴創立的品牌。他是名設計師,來廈時初見花磚,覺得這地磚的圖案很特別,有點意思。

他租下現在32HOW的這棟樓,開始工作。直到他發現進行設計時需要用花磚,卻找不到任何一個工廠能生產出水泥花磚,於是他便一頭扎進了他的“花磚事業。”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林宇鳴

見南花,從2012年開始,如今已經是第五個年頭了。越來越多的人對花磚愈發感興趣,許多店鋪也開始嘗試用花磚裝飾。他的見南花也發起了眾籌,希望能將工廠升級為“精藝工廠”。

做出更好的磚,創造更好的價值,研發更多的周邊產品,挖掘花磚的可能性。但不變的是,對於品質的堅持。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32HOW

2.峰哥和他的吉治百貨

他不務正業30幾年,卻開了一間來廈門必去的店:吉治百貨

網友們都叫他吉治君,認識他的人都叫他峰哥。

峰哥對吃非常講究,海鮮是否新鮮,用料是否實在,都逃不過他的法眼。也因此有了他對吉治品牌產品的嚴格把關,非零添加不用。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峰哥

大家更多知道的是吉治百貨,往往忽略了阿吉仔餅鋪。峰哥坦言,“阿吉仔才是我內心想打響的名聲一家天天排隊的餅鋪,不該只在巷子裡。我讓阿吉仔升級,推向全國,讓更多的人吃到廈門的味道,這才是吉治百貨的初衷。”

幾年來,吉治從八市的街角店,變成了許多朋友來廈攻略中必去的地方,也逐漸成了帶動老城區新發展的標杆之一。

阿吉仔,也仍舊每天門庭若市,遊客可以在廈門的店裡購買,也可以在淘寶上選購。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綠豆餡餅

3.張元將和他的有年雜貨

中山路旁的有年雜貨,塞滿了千百件廈門人愛用的老夥計

老闆張元將接觸舊物大約是在六年前,偶然結識了舊書店老闆老島。他在老島的影響下開了家舊書店,在收集舊書時慢慢改變了收藏方向。

之後幾年間,不少舊物館和文藝的文創店,都是去他店裡淘的舊貨。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張元將(左)和朋友聊天

不是所有舊物都能賺到錢。舊物對張元將來說更像是生活情趣,而不是賺錢的工具。目前他的計劃是將瓷器收集到一萬件時舉辦展覽,展現他們的變化。

廈門的舊物是“土生土長”的,大多從家裡或老街巷裡找出來的。通過這些根植在這座城市底蘊裡的舊物,可以隱約看到廈門人生活的模樣及審美喜好,老廈門的光陰也盡在有年雜貨裡。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舊時的電話

4.紫日和他的廈門老照片

這間老照片館收藏著廈門的百年光陰

這家民辦廈門歷史影像處在鹽溪街,展館的主理人便是紫日。

當時紫日是個攝影師,接觸到廈門的老照片後,照片裡的老廈門深深地吸引著他。無奈網絡上照片太少,所以就想自己去收集,用照片去見證這座城市的變化。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影像處

幾年時間的收集,都全憑對老照片的熱愛,但生活也常因照片陷入困境。直到近兩年,紫日的老照片收集開始被大家關注,他的工作才漸被家人認可。

他覺得,老照片是需要讓人蔘觀的,因為僅是收藏,它的價值沒法發揮出來,所以開設了這影像處。

“因為喜歡歷史,喜歡廈門這座城市,覺得為這座城市做一點事情很有意義。”紫日如是說。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老照片展

5.老島和他的小漁島書店

他在沙坡尾的拐角,守著廈門的小漁島

開這樣一家二手書店,是源自老島在《城市畫報》看到的荒島圖書館這一理念。沒有過多猶豫,廈門第一家荒島圖書館——小漁島書店正式開館了。

現在老島每隔兩天會去收購舊書,店裡大部分圖書是從廢品站回收的。每本書背後都用鉛筆標註它的新價格,一般是按照市場規律定價。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小漁島店鋪

除了售賣店裡的舊書,這七年間小漁島推出了各類活動,讓更多的島民參與到小漁島的成長中來。

從一無所有的“荒島”到擁有三萬冊藏書的小漁島,背後不僅僅是老島的堅守,也是小漁島島民的堅持。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書店內

他們起早貪黑,希望將記憶中的味道延續下去

說起古早味,應該是每個人心中難以忘懷的。在城市高速發展的今天,那些淳樸的好味卻慢慢消逝。而他們,仍用自己最溫暖的雙手,做出大家最懷念的味道。

1.阿伯和他的荷蘭豆

這味道是你的童年,卻是他的半輩子

荷蘭豆阿伯二十年如一日的在八市擺攤,也賣出了許多人的回憶。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阿伯的攤位

多年前,他為了生計打拼,重拾這份手藝,和妻子一起將女兒拉扯成人。如今女兒早已成人,賣荷蘭豆倒變成了他的習慣。仍舊每天六點半起,準備當天的荷蘭豆,幾乎沒有不出攤的日子。

來買的顧客,不少是搬離八市的老廈門。他們專程來這裡買菜,為的就是這不變的口味,不變的情懷。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荷蘭豆

2.周阿嬤和她的仙草蜜

吃完這碗古法仙草蜜,讓我懷疑之前吃的都是假的

阿嬤不善言辭,但由衷的熱情。

店裡的原料都來自於環境利於仙草生長的漳州,收割晒乾後帶來廈門。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用於攪拌的鍋鏟

仙草蜜因性涼,只在四至十月售賣。她幾乎每天四五點起床燒製仙草凍。洗草幹、熬煮、搓草、過濾、點漿、裝碗。看似簡簡單單的幾步,要耗費大半天的時間。

阿嬤的兒子說,製作方法都是從祖父那傳承而來的。至今除了燃料和鍋具的改變,其餘的工序和供料一樣未省,一樣未變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這一年來祕密軍團採訪了許多人,各行各業都有。他們或大或小,在各自領域中可能稱不上最好,但是他們的用心以及對行業的執著,讓我看到如今浮躁社會中非寧靜無以致遠的難得品質。

他們深愛廈門,也讓更多人愛上這座城

這些店可能大家都或多或少聽過,不過店背後,都是一群深愛著廈門的人。他們以自己的方式,讓廈門變得更多彩動人,也讓更多的人愛上這座城市。

1.林宇鳴和他的見南花

林宇鳴,和他的水泥花磚新生

見南花是林宇鳴創立的品牌。他是名設計師,來廈時初見花磚,覺得這地磚的圖案很特別,有點意思。

他租下現在32HOW的這棟樓,開始工作。直到他發現進行設計時需要用花磚,卻找不到任何一個工廠能生產出水泥花磚,於是他便一頭扎進了他的“花磚事業。”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林宇鳴

見南花,從2012年開始,如今已經是第五個年頭了。越來越多的人對花磚愈發感興趣,許多店鋪也開始嘗試用花磚裝飾。他的見南花也發起了眾籌,希望能將工廠升級為“精藝工廠”。

做出更好的磚,創造更好的價值,研發更多的周邊產品,挖掘花磚的可能性。但不變的是,對於品質的堅持。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32HOW

2.峰哥和他的吉治百貨

他不務正業30幾年,卻開了一間來廈門必去的店:吉治百貨

網友們都叫他吉治君,認識他的人都叫他峰哥。

峰哥對吃非常講究,海鮮是否新鮮,用料是否實在,都逃不過他的法眼。也因此有了他對吉治品牌產品的嚴格把關,非零添加不用。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峰哥

大家更多知道的是吉治百貨,往往忽略了阿吉仔餅鋪。峰哥坦言,“阿吉仔才是我內心想打響的名聲一家天天排隊的餅鋪,不該只在巷子裡。我讓阿吉仔升級,推向全國,讓更多的人吃到廈門的味道,這才是吉治百貨的初衷。”

幾年來,吉治從八市的街角店,變成了許多朋友來廈攻略中必去的地方,也逐漸成了帶動老城區新發展的標杆之一。

阿吉仔,也仍舊每天門庭若市,遊客可以在廈門的店裡購買,也可以在淘寶上選購。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綠豆餡餅

3.張元將和他的有年雜貨

中山路旁的有年雜貨,塞滿了千百件廈門人愛用的老夥計

老闆張元將接觸舊物大約是在六年前,偶然結識了舊書店老闆老島。他在老島的影響下開了家舊書店,在收集舊書時慢慢改變了收藏方向。

之後幾年間,不少舊物館和文藝的文創店,都是去他店裡淘的舊貨。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張元將(左)和朋友聊天

不是所有舊物都能賺到錢。舊物對張元將來說更像是生活情趣,而不是賺錢的工具。目前他的計劃是將瓷器收集到一萬件時舉辦展覽,展現他們的變化。

廈門的舊物是“土生土長”的,大多從家裡或老街巷裡找出來的。通過這些根植在這座城市底蘊裡的舊物,可以隱約看到廈門人生活的模樣及審美喜好,老廈門的光陰也盡在有年雜貨裡。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舊時的電話

4.紫日和他的廈門老照片

這間老照片館收藏著廈門的百年光陰

這家民辦廈門歷史影像處在鹽溪街,展館的主理人便是紫日。

當時紫日是個攝影師,接觸到廈門的老照片後,照片裡的老廈門深深地吸引著他。無奈網絡上照片太少,所以就想自己去收集,用照片去見證這座城市的變化。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影像處

幾年時間的收集,都全憑對老照片的熱愛,但生活也常因照片陷入困境。直到近兩年,紫日的老照片收集開始被大家關注,他的工作才漸被家人認可。

他覺得,老照片是需要讓人蔘觀的,因為僅是收藏,它的價值沒法發揮出來,所以開設了這影像處。

“因為喜歡歷史,喜歡廈門這座城市,覺得為這座城市做一點事情很有意義。”紫日如是說。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老照片展

5.老島和他的小漁島書店

他在沙坡尾的拐角,守著廈門的小漁島

開這樣一家二手書店,是源自老島在《城市畫報》看到的荒島圖書館這一理念。沒有過多猶豫,廈門第一家荒島圖書館——小漁島書店正式開館了。

現在老島每隔兩天會去收購舊書,店裡大部分圖書是從廢品站回收的。每本書背後都用鉛筆標註它的新價格,一般是按照市場規律定價。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小漁島店鋪

除了售賣店裡的舊書,這七年間小漁島推出了各類活動,讓更多的島民參與到小漁島的成長中來。

從一無所有的“荒島”到擁有三萬冊藏書的小漁島,背後不僅僅是老島的堅守,也是小漁島島民的堅持。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書店內

他們起早貪黑,希望將記憶中的味道延續下去

說起古早味,應該是每個人心中難以忘懷的。在城市高速發展的今天,那些淳樸的好味卻慢慢消逝。而他們,仍用自己最溫暖的雙手,做出大家最懷念的味道。

1.阿伯和他的荷蘭豆

這味道是你的童年,卻是他的半輩子

荷蘭豆阿伯二十年如一日的在八市擺攤,也賣出了許多人的回憶。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阿伯的攤位

多年前,他為了生計打拼,重拾這份手藝,和妻子一起將女兒拉扯成人。如今女兒早已成人,賣荷蘭豆倒變成了他的習慣。仍舊每天六點半起,準備當天的荷蘭豆,幾乎沒有不出攤的日子。

來買的顧客,不少是搬離八市的老廈門。他們專程來這裡買菜,為的就是這不變的口味,不變的情懷。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荷蘭豆

2.周阿嬤和她的仙草蜜

吃完這碗古法仙草蜜,讓我懷疑之前吃的都是假的

阿嬤不善言辭,但由衷的熱情。

店裡的原料都來自於環境利於仙草生長的漳州,收割晒乾後帶來廈門。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用於攪拌的鍋鏟

仙草蜜因性涼,只在四至十月售賣。她幾乎每天四五點起床燒製仙草凍。洗草幹、熬煮、搓草、過濾、點漿、裝碗。看似簡簡單單的幾步,要耗費大半天的時間。

阿嬤的兒子說,製作方法都是從祖父那傳承而來的。至今除了燃料和鍋具的改變,其餘的工序和供料一樣未省,一樣未變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裝碗後的仙草凍

他們十年磨一劍,不變的是一顆永遠跳動的匠心

下面這幾位,我認為堅持就是他們的“通病”。這“通病”,來源於他們對自己工作每個細節的打磨和探究,從未停息過。

1.老鄭和他的錦濟堂

他靠著一份肉骨茶在明發屹立8年,回頭客越吃越多

在明發這個商業怪圈中,從一間不知名的小店做到了今天口碑頗好的老店,老鄭十分感慨。

八年前開店時,老鄭就有著明確定位:“我做這家店的初心就是養生,希望能讓來這裡的食客都吃的安心。”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這一年來祕密軍團採訪了許多人,各行各業都有。他們或大或小,在各自領域中可能稱不上最好,但是他們的用心以及對行業的執著,讓我看到如今浮躁社會中非寧靜無以致遠的難得品質。

他們深愛廈門,也讓更多人愛上這座城

這些店可能大家都或多或少聽過,不過店背後,都是一群深愛著廈門的人。他們以自己的方式,讓廈門變得更多彩動人,也讓更多的人愛上這座城市。

1.林宇鳴和他的見南花

林宇鳴,和他的水泥花磚新生

見南花是林宇鳴創立的品牌。他是名設計師,來廈時初見花磚,覺得這地磚的圖案很特別,有點意思。

他租下現在32HOW的這棟樓,開始工作。直到他發現進行設計時需要用花磚,卻找不到任何一個工廠能生產出水泥花磚,於是他便一頭扎進了他的“花磚事業。”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林宇鳴

見南花,從2012年開始,如今已經是第五個年頭了。越來越多的人對花磚愈發感興趣,許多店鋪也開始嘗試用花磚裝飾。他的見南花也發起了眾籌,希望能將工廠升級為“精藝工廠”。

做出更好的磚,創造更好的價值,研發更多的周邊產品,挖掘花磚的可能性。但不變的是,對於品質的堅持。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32HOW

2.峰哥和他的吉治百貨

他不務正業30幾年,卻開了一間來廈門必去的店:吉治百貨

網友們都叫他吉治君,認識他的人都叫他峰哥。

峰哥對吃非常講究,海鮮是否新鮮,用料是否實在,都逃不過他的法眼。也因此有了他對吉治品牌產品的嚴格把關,非零添加不用。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峰哥

大家更多知道的是吉治百貨,往往忽略了阿吉仔餅鋪。峰哥坦言,“阿吉仔才是我內心想打響的名聲一家天天排隊的餅鋪,不該只在巷子裡。我讓阿吉仔升級,推向全國,讓更多的人吃到廈門的味道,這才是吉治百貨的初衷。”

幾年來,吉治從八市的街角店,變成了許多朋友來廈攻略中必去的地方,也逐漸成了帶動老城區新發展的標杆之一。

阿吉仔,也仍舊每天門庭若市,遊客可以在廈門的店裡購買,也可以在淘寶上選購。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綠豆餡餅

3.張元將和他的有年雜貨

中山路旁的有年雜貨,塞滿了千百件廈門人愛用的老夥計

老闆張元將接觸舊物大約是在六年前,偶然結識了舊書店老闆老島。他在老島的影響下開了家舊書店,在收集舊書時慢慢改變了收藏方向。

之後幾年間,不少舊物館和文藝的文創店,都是去他店裡淘的舊貨。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張元將(左)和朋友聊天

不是所有舊物都能賺到錢。舊物對張元將來說更像是生活情趣,而不是賺錢的工具。目前他的計劃是將瓷器收集到一萬件時舉辦展覽,展現他們的變化。

廈門的舊物是“土生土長”的,大多從家裡或老街巷裡找出來的。通過這些根植在這座城市底蘊裡的舊物,可以隱約看到廈門人生活的模樣及審美喜好,老廈門的光陰也盡在有年雜貨裡。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舊時的電話

4.紫日和他的廈門老照片

這間老照片館收藏著廈門的百年光陰

這家民辦廈門歷史影像處在鹽溪街,展館的主理人便是紫日。

當時紫日是個攝影師,接觸到廈門的老照片後,照片裡的老廈門深深地吸引著他。無奈網絡上照片太少,所以就想自己去收集,用照片去見證這座城市的變化。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影像處

幾年時間的收集,都全憑對老照片的熱愛,但生活也常因照片陷入困境。直到近兩年,紫日的老照片收集開始被大家關注,他的工作才漸被家人認可。

他覺得,老照片是需要讓人蔘觀的,因為僅是收藏,它的價值沒法發揮出來,所以開設了這影像處。

“因為喜歡歷史,喜歡廈門這座城市,覺得為這座城市做一點事情很有意義。”紫日如是說。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老照片展

5.老島和他的小漁島書店

他在沙坡尾的拐角,守著廈門的小漁島

開這樣一家二手書店,是源自老島在《城市畫報》看到的荒島圖書館這一理念。沒有過多猶豫,廈門第一家荒島圖書館——小漁島書店正式開館了。

現在老島每隔兩天會去收購舊書,店裡大部分圖書是從廢品站回收的。每本書背後都用鉛筆標註它的新價格,一般是按照市場規律定價。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小漁島店鋪

除了售賣店裡的舊書,這七年間小漁島推出了各類活動,讓更多的島民參與到小漁島的成長中來。

從一無所有的“荒島”到擁有三萬冊藏書的小漁島,背後不僅僅是老島的堅守,也是小漁島島民的堅持。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書店內

他們起早貪黑,希望將記憶中的味道延續下去

說起古早味,應該是每個人心中難以忘懷的。在城市高速發展的今天,那些淳樸的好味卻慢慢消逝。而他們,仍用自己最溫暖的雙手,做出大家最懷念的味道。

1.阿伯和他的荷蘭豆

這味道是你的童年,卻是他的半輩子

荷蘭豆阿伯二十年如一日的在八市擺攤,也賣出了許多人的回憶。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阿伯的攤位

多年前,他為了生計打拼,重拾這份手藝,和妻子一起將女兒拉扯成人。如今女兒早已成人,賣荷蘭豆倒變成了他的習慣。仍舊每天六點半起,準備當天的荷蘭豆,幾乎沒有不出攤的日子。

來買的顧客,不少是搬離八市的老廈門。他們專程來這裡買菜,為的就是這不變的口味,不變的情懷。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荷蘭豆

2.周阿嬤和她的仙草蜜

吃完這碗古法仙草蜜,讓我懷疑之前吃的都是假的

阿嬤不善言辭,但由衷的熱情。

店裡的原料都來自於環境利於仙草生長的漳州,收割晒乾後帶來廈門。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用於攪拌的鍋鏟

仙草蜜因性涼,只在四至十月售賣。她幾乎每天四五點起床燒製仙草凍。洗草幹、熬煮、搓草、過濾、點漿、裝碗。看似簡簡單單的幾步,要耗費大半天的時間。

阿嬤的兒子說,製作方法都是從祖父那傳承而來的。至今除了燃料和鍋具的改變,其餘的工序和供料一樣未省,一樣未變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裝碗後的仙草凍

他們十年磨一劍,不變的是一顆永遠跳動的匠心

下面這幾位,我認為堅持就是他們的“通病”。這“通病”,來源於他們對自己工作每個細節的打磨和探究,從未停息過。

1.老鄭和他的錦濟堂

他靠著一份肉骨茶在明發屹立8年,回頭客越吃越多

在明發這個商業怪圈中,從一間不知名的小店做到了今天口碑頗好的老店,老鄭十分感慨。

八年前開店時,老鄭就有著明確定位:“我做這家店的初心就是養生,希望能讓來這裡的食客都吃的安心。”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錦濟堂招牌

老鄭希望大家聽到肉骨茶時,能想到錦濟堂,而不僅是新加坡或馬來西亞。

這一碗黑黑的湯,用的排骨必是新鮮肋排,只取中間八根,加了約14味中藥煲制,每一鍋都要歷經至少兩個小時的等待。開業到現在,他從未放過一顆味精,堅持吃進肚子的東西儘量要回歸食材本身。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這一年來祕密軍團採訪了許多人,各行各業都有。他們或大或小,在各自領域中可能稱不上最好,但是他們的用心以及對行業的執著,讓我看到如今浮躁社會中非寧靜無以致遠的難得品質。

他們深愛廈門,也讓更多人愛上這座城

這些店可能大家都或多或少聽過,不過店背後,都是一群深愛著廈門的人。他們以自己的方式,讓廈門變得更多彩動人,也讓更多的人愛上這座城市。

1.林宇鳴和他的見南花

林宇鳴,和他的水泥花磚新生

見南花是林宇鳴創立的品牌。他是名設計師,來廈時初見花磚,覺得這地磚的圖案很特別,有點意思。

他租下現在32HOW的這棟樓,開始工作。直到他發現進行設計時需要用花磚,卻找不到任何一個工廠能生產出水泥花磚,於是他便一頭扎進了他的“花磚事業。”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林宇鳴

見南花,從2012年開始,如今已經是第五個年頭了。越來越多的人對花磚愈發感興趣,許多店鋪也開始嘗試用花磚裝飾。他的見南花也發起了眾籌,希望能將工廠升級為“精藝工廠”。

做出更好的磚,創造更好的價值,研發更多的周邊產品,挖掘花磚的可能性。但不變的是,對於品質的堅持。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32HOW

2.峰哥和他的吉治百貨

他不務正業30幾年,卻開了一間來廈門必去的店:吉治百貨

網友們都叫他吉治君,認識他的人都叫他峰哥。

峰哥對吃非常講究,海鮮是否新鮮,用料是否實在,都逃不過他的法眼。也因此有了他對吉治品牌產品的嚴格把關,非零添加不用。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峰哥

大家更多知道的是吉治百貨,往往忽略了阿吉仔餅鋪。峰哥坦言,“阿吉仔才是我內心想打響的名聲一家天天排隊的餅鋪,不該只在巷子裡。我讓阿吉仔升級,推向全國,讓更多的人吃到廈門的味道,這才是吉治百貨的初衷。”

幾年來,吉治從八市的街角店,變成了許多朋友來廈攻略中必去的地方,也逐漸成了帶動老城區新發展的標杆之一。

阿吉仔,也仍舊每天門庭若市,遊客可以在廈門的店裡購買,也可以在淘寶上選購。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綠豆餡餅

3.張元將和他的有年雜貨

中山路旁的有年雜貨,塞滿了千百件廈門人愛用的老夥計

老闆張元將接觸舊物大約是在六年前,偶然結識了舊書店老闆老島。他在老島的影響下開了家舊書店,在收集舊書時慢慢改變了收藏方向。

之後幾年間,不少舊物館和文藝的文創店,都是去他店裡淘的舊貨。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張元將(左)和朋友聊天

不是所有舊物都能賺到錢。舊物對張元將來說更像是生活情趣,而不是賺錢的工具。目前他的計劃是將瓷器收集到一萬件時舉辦展覽,展現他們的變化。

廈門的舊物是“土生土長”的,大多從家裡或老街巷裡找出來的。通過這些根植在這座城市底蘊裡的舊物,可以隱約看到廈門人生活的模樣及審美喜好,老廈門的光陰也盡在有年雜貨裡。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舊時的電話

4.紫日和他的廈門老照片

這間老照片館收藏著廈門的百年光陰

這家民辦廈門歷史影像處在鹽溪街,展館的主理人便是紫日。

當時紫日是個攝影師,接觸到廈門的老照片後,照片裡的老廈門深深地吸引著他。無奈網絡上照片太少,所以就想自己去收集,用照片去見證這座城市的變化。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影像處

幾年時間的收集,都全憑對老照片的熱愛,但生活也常因照片陷入困境。直到近兩年,紫日的老照片收集開始被大家關注,他的工作才漸被家人認可。

他覺得,老照片是需要讓人蔘觀的,因為僅是收藏,它的價值沒法發揮出來,所以開設了這影像處。

“因為喜歡歷史,喜歡廈門這座城市,覺得為這座城市做一點事情很有意義。”紫日如是說。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老照片展

5.老島和他的小漁島書店

他在沙坡尾的拐角,守著廈門的小漁島

開這樣一家二手書店,是源自老島在《城市畫報》看到的荒島圖書館這一理念。沒有過多猶豫,廈門第一家荒島圖書館——小漁島書店正式開館了。

現在老島每隔兩天會去收購舊書,店裡大部分圖書是從廢品站回收的。每本書背後都用鉛筆標註它的新價格,一般是按照市場規律定價。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小漁島店鋪

除了售賣店裡的舊書,這七年間小漁島推出了各類活動,讓更多的島民參與到小漁島的成長中來。

從一無所有的“荒島”到擁有三萬冊藏書的小漁島,背後不僅僅是老島的堅守,也是小漁島島民的堅持。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書店內

他們起早貪黑,希望將記憶中的味道延續下去

說起古早味,應該是每個人心中難以忘懷的。在城市高速發展的今天,那些淳樸的好味卻慢慢消逝。而他們,仍用自己最溫暖的雙手,做出大家最懷念的味道。

1.阿伯和他的荷蘭豆

這味道是你的童年,卻是他的半輩子

荷蘭豆阿伯二十年如一日的在八市擺攤,也賣出了許多人的回憶。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阿伯的攤位

多年前,他為了生計打拼,重拾這份手藝,和妻子一起將女兒拉扯成人。如今女兒早已成人,賣荷蘭豆倒變成了他的習慣。仍舊每天六點半起,準備當天的荷蘭豆,幾乎沒有不出攤的日子。

來買的顧客,不少是搬離八市的老廈門。他們專程來這裡買菜,為的就是這不變的口味,不變的情懷。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荷蘭豆

2.周阿嬤和她的仙草蜜

吃完這碗古法仙草蜜,讓我懷疑之前吃的都是假的

阿嬤不善言辭,但由衷的熱情。

店裡的原料都來自於環境利於仙草生長的漳州,收割晒乾後帶來廈門。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用於攪拌的鍋鏟

仙草蜜因性涼,只在四至十月售賣。她幾乎每天四五點起床燒製仙草凍。洗草幹、熬煮、搓草、過濾、點漿、裝碗。看似簡簡單單的幾步,要耗費大半天的時間。

阿嬤的兒子說,製作方法都是從祖父那傳承而來的。至今除了燃料和鍋具的改變,其餘的工序和供料一樣未省,一樣未變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裝碗後的仙草凍

他們十年磨一劍,不變的是一顆永遠跳動的匠心

下面這幾位,我認為堅持就是他們的“通病”。這“通病”,來源於他們對自己工作每個細節的打磨和探究,從未停息過。

1.老鄭和他的錦濟堂

他靠著一份肉骨茶在明發屹立8年,回頭客越吃越多

在明發這個商業怪圈中,從一間不知名的小店做到了今天口碑頗好的老店,老鄭十分感慨。

八年前開店時,老鄭就有著明確定位:“我做這家店的初心就是養生,希望能讓來這裡的食客都吃的安心。”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錦濟堂招牌

老鄭希望大家聽到肉骨茶時,能想到錦濟堂,而不僅是新加坡或馬來西亞。

這一碗黑黑的湯,用的排骨必是新鮮肋排,只取中間八根,加了約14味中藥煲制,每一鍋都要歷經至少兩個小時的等待。開業到現在,他從未放過一顆味精,堅持吃進肚子的東西儘量要回歸食材本身。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肉骨茶

2.慶哥和他的蝦之江湖

他從T臺到灶臺,走了20年

慶哥是個爽朗的東北漢子,在廈門呆了近20年,經歷了他最青春的年華,也看到了廈門由簡到繁的改變。

從模特到現在的小龍蝦生意,是意外也是緣分。許多同行只能挺過夏季,但慶哥不服,希望做就要做到最好。不斷求師,找適合的配方原料,研發新口味。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這一年來祕密軍團採訪了許多人,各行各業都有。他們或大或小,在各自領域中可能稱不上最好,但是他們的用心以及對行業的執著,讓我看到如今浮躁社會中非寧靜無以致遠的難得品質。

他們深愛廈門,也讓更多人愛上這座城

這些店可能大家都或多或少聽過,不過店背後,都是一群深愛著廈門的人。他們以自己的方式,讓廈門變得更多彩動人,也讓更多的人愛上這座城市。

1.林宇鳴和他的見南花

林宇鳴,和他的水泥花磚新生

見南花是林宇鳴創立的品牌。他是名設計師,來廈時初見花磚,覺得這地磚的圖案很特別,有點意思。

他租下現在32HOW的這棟樓,開始工作。直到他發現進行設計時需要用花磚,卻找不到任何一個工廠能生產出水泥花磚,於是他便一頭扎進了他的“花磚事業。”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林宇鳴

見南花,從2012年開始,如今已經是第五個年頭了。越來越多的人對花磚愈發感興趣,許多店鋪也開始嘗試用花磚裝飾。他的見南花也發起了眾籌,希望能將工廠升級為“精藝工廠”。

做出更好的磚,創造更好的價值,研發更多的周邊產品,挖掘花磚的可能性。但不變的是,對於品質的堅持。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32HOW

2.峰哥和他的吉治百貨

他不務正業30幾年,卻開了一間來廈門必去的店:吉治百貨

網友們都叫他吉治君,認識他的人都叫他峰哥。

峰哥對吃非常講究,海鮮是否新鮮,用料是否實在,都逃不過他的法眼。也因此有了他對吉治品牌產品的嚴格把關,非零添加不用。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峰哥

大家更多知道的是吉治百貨,往往忽略了阿吉仔餅鋪。峰哥坦言,“阿吉仔才是我內心想打響的名聲一家天天排隊的餅鋪,不該只在巷子裡。我讓阿吉仔升級,推向全國,讓更多的人吃到廈門的味道,這才是吉治百貨的初衷。”

幾年來,吉治從八市的街角店,變成了許多朋友來廈攻略中必去的地方,也逐漸成了帶動老城區新發展的標杆之一。

阿吉仔,也仍舊每天門庭若市,遊客可以在廈門的店裡購買,也可以在淘寶上選購。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綠豆餡餅

3.張元將和他的有年雜貨

中山路旁的有年雜貨,塞滿了千百件廈門人愛用的老夥計

老闆張元將接觸舊物大約是在六年前,偶然結識了舊書店老闆老島。他在老島的影響下開了家舊書店,在收集舊書時慢慢改變了收藏方向。

之後幾年間,不少舊物館和文藝的文創店,都是去他店裡淘的舊貨。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張元將(左)和朋友聊天

不是所有舊物都能賺到錢。舊物對張元將來說更像是生活情趣,而不是賺錢的工具。目前他的計劃是將瓷器收集到一萬件時舉辦展覽,展現他們的變化。

廈門的舊物是“土生土長”的,大多從家裡或老街巷裡找出來的。通過這些根植在這座城市底蘊裡的舊物,可以隱約看到廈門人生活的模樣及審美喜好,老廈門的光陰也盡在有年雜貨裡。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舊時的電話

4.紫日和他的廈門老照片

這間老照片館收藏著廈門的百年光陰

這家民辦廈門歷史影像處在鹽溪街,展館的主理人便是紫日。

當時紫日是個攝影師,接觸到廈門的老照片後,照片裡的老廈門深深地吸引著他。無奈網絡上照片太少,所以就想自己去收集,用照片去見證這座城市的變化。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影像處

幾年時間的收集,都全憑對老照片的熱愛,但生活也常因照片陷入困境。直到近兩年,紫日的老照片收集開始被大家關注,他的工作才漸被家人認可。

他覺得,老照片是需要讓人蔘觀的,因為僅是收藏,它的價值沒法發揮出來,所以開設了這影像處。

“因為喜歡歷史,喜歡廈門這座城市,覺得為這座城市做一點事情很有意義。”紫日如是說。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老照片展

5.老島和他的小漁島書店

他在沙坡尾的拐角,守著廈門的小漁島

開這樣一家二手書店,是源自老島在《城市畫報》看到的荒島圖書館這一理念。沒有過多猶豫,廈門第一家荒島圖書館——小漁島書店正式開館了。

現在老島每隔兩天會去收購舊書,店裡大部分圖書是從廢品站回收的。每本書背後都用鉛筆標註它的新價格,一般是按照市場規律定價。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小漁島店鋪

除了售賣店裡的舊書,這七年間小漁島推出了各類活動,讓更多的島民參與到小漁島的成長中來。

從一無所有的“荒島”到擁有三萬冊藏書的小漁島,背後不僅僅是老島的堅守,也是小漁島島民的堅持。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書店內

他們起早貪黑,希望將記憶中的味道延續下去

說起古早味,應該是每個人心中難以忘懷的。在城市高速發展的今天,那些淳樸的好味卻慢慢消逝。而他們,仍用自己最溫暖的雙手,做出大家最懷念的味道。

1.阿伯和他的荷蘭豆

這味道是你的童年,卻是他的半輩子

荷蘭豆阿伯二十年如一日的在八市擺攤,也賣出了許多人的回憶。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阿伯的攤位

多年前,他為了生計打拼,重拾這份手藝,和妻子一起將女兒拉扯成人。如今女兒早已成人,賣荷蘭豆倒變成了他的習慣。仍舊每天六點半起,準備當天的荷蘭豆,幾乎沒有不出攤的日子。

來買的顧客,不少是搬離八市的老廈門。他們專程來這裡買菜,為的就是這不變的口味,不變的情懷。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荷蘭豆

2.周阿嬤和她的仙草蜜

吃完這碗古法仙草蜜,讓我懷疑之前吃的都是假的

阿嬤不善言辭,但由衷的熱情。

店裡的原料都來自於環境利於仙草生長的漳州,收割晒乾後帶來廈門。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用於攪拌的鍋鏟

仙草蜜因性涼,只在四至十月售賣。她幾乎每天四五點起床燒製仙草凍。洗草幹、熬煮、搓草、過濾、點漿、裝碗。看似簡簡單單的幾步,要耗費大半天的時間。

阿嬤的兒子說,製作方法都是從祖父那傳承而來的。至今除了燃料和鍋具的改變,其餘的工序和供料一樣未省,一樣未變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裝碗後的仙草凍

他們十年磨一劍,不變的是一顆永遠跳動的匠心

下面這幾位,我認為堅持就是他們的“通病”。這“通病”,來源於他們對自己工作每個細節的打磨和探究,從未停息過。

1.老鄭和他的錦濟堂

他靠著一份肉骨茶在明發屹立8年,回頭客越吃越多

在明發這個商業怪圈中,從一間不知名的小店做到了今天口碑頗好的老店,老鄭十分感慨。

八年前開店時,老鄭就有著明確定位:“我做這家店的初心就是養生,希望能讓來這裡的食客都吃的安心。”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錦濟堂招牌

老鄭希望大家聽到肉骨茶時,能想到錦濟堂,而不僅是新加坡或馬來西亞。

這一碗黑黑的湯,用的排骨必是新鮮肋排,只取中間八根,加了約14味中藥煲制,每一鍋都要歷經至少兩個小時的等待。開業到現在,他從未放過一顆味精,堅持吃進肚子的東西儘量要回歸食材本身。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肉骨茶

2.慶哥和他的蝦之江湖

他從T臺到灶臺,走了20年

慶哥是個爽朗的東北漢子,在廈門呆了近20年,經歷了他最青春的年華,也看到了廈門由簡到繁的改變。

從模特到現在的小龍蝦生意,是意外也是緣分。許多同行只能挺過夏季,但慶哥不服,希望做就要做到最好。不斷求師,找適合的配方原料,研發新口味。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慶哥

店裡從蝦到調料,都是從江蘇盱眙運過來的,那裡才是源頭,他認為至少這樣才能算得上是正宗。

慶哥時常會坐在店門口的躺椅上,看著人來人往。雖已不是當年那個寧靜的模樣,但他依然覺得廈門可愛極了。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這一年來祕密軍團採訪了許多人,各行各業都有。他們或大或小,在各自領域中可能稱不上最好,但是他們的用心以及對行業的執著,讓我看到如今浮躁社會中非寧靜無以致遠的難得品質。

他們深愛廈門,也讓更多人愛上這座城

這些店可能大家都或多或少聽過,不過店背後,都是一群深愛著廈門的人。他們以自己的方式,讓廈門變得更多彩動人,也讓更多的人愛上這座城市。

1.林宇鳴和他的見南花

林宇鳴,和他的水泥花磚新生

見南花是林宇鳴創立的品牌。他是名設計師,來廈時初見花磚,覺得這地磚的圖案很特別,有點意思。

他租下現在32HOW的這棟樓,開始工作。直到他發現進行設計時需要用花磚,卻找不到任何一個工廠能生產出水泥花磚,於是他便一頭扎進了他的“花磚事業。”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林宇鳴

見南花,從2012年開始,如今已經是第五個年頭了。越來越多的人對花磚愈發感興趣,許多店鋪也開始嘗試用花磚裝飾。他的見南花也發起了眾籌,希望能將工廠升級為“精藝工廠”。

做出更好的磚,創造更好的價值,研發更多的周邊產品,挖掘花磚的可能性。但不變的是,對於品質的堅持。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32HOW

2.峰哥和他的吉治百貨

他不務正業30幾年,卻開了一間來廈門必去的店:吉治百貨

網友們都叫他吉治君,認識他的人都叫他峰哥。

峰哥對吃非常講究,海鮮是否新鮮,用料是否實在,都逃不過他的法眼。也因此有了他對吉治品牌產品的嚴格把關,非零添加不用。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峰哥

大家更多知道的是吉治百貨,往往忽略了阿吉仔餅鋪。峰哥坦言,“阿吉仔才是我內心想打響的名聲一家天天排隊的餅鋪,不該只在巷子裡。我讓阿吉仔升級,推向全國,讓更多的人吃到廈門的味道,這才是吉治百貨的初衷。”

幾年來,吉治從八市的街角店,變成了許多朋友來廈攻略中必去的地方,也逐漸成了帶動老城區新發展的標杆之一。

阿吉仔,也仍舊每天門庭若市,遊客可以在廈門的店裡購買,也可以在淘寶上選購。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綠豆餡餅

3.張元將和他的有年雜貨

中山路旁的有年雜貨,塞滿了千百件廈門人愛用的老夥計

老闆張元將接觸舊物大約是在六年前,偶然結識了舊書店老闆老島。他在老島的影響下開了家舊書店,在收集舊書時慢慢改變了收藏方向。

之後幾年間,不少舊物館和文藝的文創店,都是去他店裡淘的舊貨。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張元將(左)和朋友聊天

不是所有舊物都能賺到錢。舊物對張元將來說更像是生活情趣,而不是賺錢的工具。目前他的計劃是將瓷器收集到一萬件時舉辦展覽,展現他們的變化。

廈門的舊物是“土生土長”的,大多從家裡或老街巷裡找出來的。通過這些根植在這座城市底蘊裡的舊物,可以隱約看到廈門人生活的模樣及審美喜好,老廈門的光陰也盡在有年雜貨裡。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舊時的電話

4.紫日和他的廈門老照片

這間老照片館收藏著廈門的百年光陰

這家民辦廈門歷史影像處在鹽溪街,展館的主理人便是紫日。

當時紫日是個攝影師,接觸到廈門的老照片後,照片裡的老廈門深深地吸引著他。無奈網絡上照片太少,所以就想自己去收集,用照片去見證這座城市的變化。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影像處

幾年時間的收集,都全憑對老照片的熱愛,但生活也常因照片陷入困境。直到近兩年,紫日的老照片收集開始被大家關注,他的工作才漸被家人認可。

他覺得,老照片是需要讓人蔘觀的,因為僅是收藏,它的價值沒法發揮出來,所以開設了這影像處。

“因為喜歡歷史,喜歡廈門這座城市,覺得為這座城市做一點事情很有意義。”紫日如是說。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老照片展

5.老島和他的小漁島書店

他在沙坡尾的拐角,守著廈門的小漁島

開這樣一家二手書店,是源自老島在《城市畫報》看到的荒島圖書館這一理念。沒有過多猶豫,廈門第一家荒島圖書館——小漁島書店正式開館了。

現在老島每隔兩天會去收購舊書,店裡大部分圖書是從廢品站回收的。每本書背後都用鉛筆標註它的新價格,一般是按照市場規律定價。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小漁島店鋪

除了售賣店裡的舊書,這七年間小漁島推出了各類活動,讓更多的島民參與到小漁島的成長中來。

從一無所有的“荒島”到擁有三萬冊藏書的小漁島,背後不僅僅是老島的堅守,也是小漁島島民的堅持。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書店內

他們起早貪黑,希望將記憶中的味道延續下去

說起古早味,應該是每個人心中難以忘懷的。在城市高速發展的今天,那些淳樸的好味卻慢慢消逝。而他們,仍用自己最溫暖的雙手,做出大家最懷念的味道。

1.阿伯和他的荷蘭豆

這味道是你的童年,卻是他的半輩子

荷蘭豆阿伯二十年如一日的在八市擺攤,也賣出了許多人的回憶。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阿伯的攤位

多年前,他為了生計打拼,重拾這份手藝,和妻子一起將女兒拉扯成人。如今女兒早已成人,賣荷蘭豆倒變成了他的習慣。仍舊每天六點半起,準備當天的荷蘭豆,幾乎沒有不出攤的日子。

來買的顧客,不少是搬離八市的老廈門。他們專程來這裡買菜,為的就是這不變的口味,不變的情懷。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荷蘭豆

2.周阿嬤和她的仙草蜜

吃完這碗古法仙草蜜,讓我懷疑之前吃的都是假的

阿嬤不善言辭,但由衷的熱情。

店裡的原料都來自於環境利於仙草生長的漳州,收割晒乾後帶來廈門。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用於攪拌的鍋鏟

仙草蜜因性涼,只在四至十月售賣。她幾乎每天四五點起床燒製仙草凍。洗草幹、熬煮、搓草、過濾、點漿、裝碗。看似簡簡單單的幾步,要耗費大半天的時間。

阿嬤的兒子說,製作方法都是從祖父那傳承而來的。至今除了燃料和鍋具的改變,其餘的工序和供料一樣未省,一樣未變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裝碗後的仙草凍

他們十年磨一劍,不變的是一顆永遠跳動的匠心

下面這幾位,我認為堅持就是他們的“通病”。這“通病”,來源於他們對自己工作每個細節的打磨和探究,從未停息過。

1.老鄭和他的錦濟堂

他靠著一份肉骨茶在明發屹立8年,回頭客越吃越多

在明發這個商業怪圈中,從一間不知名的小店做到了今天口碑頗好的老店,老鄭十分感慨。

八年前開店時,老鄭就有著明確定位:“我做這家店的初心就是養生,希望能讓來這裡的食客都吃的安心。”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錦濟堂招牌

老鄭希望大家聽到肉骨茶時,能想到錦濟堂,而不僅是新加坡或馬來西亞。

這一碗黑黑的湯,用的排骨必是新鮮肋排,只取中間八根,加了約14味中藥煲制,每一鍋都要歷經至少兩個小時的等待。開業到現在,他從未放過一顆味精,堅持吃進肚子的東西儘量要回歸食材本身。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肉骨茶

2.慶哥和他的蝦之江湖

他從T臺到灶臺,走了20年

慶哥是個爽朗的東北漢子,在廈門呆了近20年,經歷了他最青春的年華,也看到了廈門由簡到繁的改變。

從模特到現在的小龍蝦生意,是意外也是緣分。許多同行只能挺過夏季,但慶哥不服,希望做就要做到最好。不斷求師,找適合的配方原料,研發新口味。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慶哥

店裡從蝦到調料,都是從江蘇盱眙運過來的,那裡才是源頭,他認為至少這樣才能算得上是正宗。

慶哥時常會坐在店門口的躺椅上,看著人來人往。雖已不是當年那個寧靜的模樣,但他依然覺得廈門可愛極了。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小龍蝦

3.釗廚和他的滷小小

一盤來自潮汕的滷鵝,攻略了無數廈門老饕的心

說到潮汕美食,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牛肉火鍋。不過對於潮汕人來說,香氣醇厚的滷鵝才是心頭家鄉美味的代表。

釗廚作為潮汕人,從小吃著滷鵝長大,家裡長輩也精通滷鵝手藝。十五歲他進潮汕酒樓學藝,到如今三十而立,釗廚決心專注做從小吃到大的滷味。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這一年來祕密軍團採訪了許多人,各行各業都有。他們或大或小,在各自領域中可能稱不上最好,但是他們的用心以及對行業的執著,讓我看到如今浮躁社會中非寧靜無以致遠的難得品質。

他們深愛廈門,也讓更多人愛上這座城

這些店可能大家都或多或少聽過,不過店背後,都是一群深愛著廈門的人。他們以自己的方式,讓廈門變得更多彩動人,也讓更多的人愛上這座城市。

1.林宇鳴和他的見南花

林宇鳴,和他的水泥花磚新生

見南花是林宇鳴創立的品牌。他是名設計師,來廈時初見花磚,覺得這地磚的圖案很特別,有點意思。

他租下現在32HOW的這棟樓,開始工作。直到他發現進行設計時需要用花磚,卻找不到任何一個工廠能生產出水泥花磚,於是他便一頭扎進了他的“花磚事業。”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林宇鳴

見南花,從2012年開始,如今已經是第五個年頭了。越來越多的人對花磚愈發感興趣,許多店鋪也開始嘗試用花磚裝飾。他的見南花也發起了眾籌,希望能將工廠升級為“精藝工廠”。

做出更好的磚,創造更好的價值,研發更多的周邊產品,挖掘花磚的可能性。但不變的是,對於品質的堅持。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32HOW

2.峰哥和他的吉治百貨

他不務正業30幾年,卻開了一間來廈門必去的店:吉治百貨

網友們都叫他吉治君,認識他的人都叫他峰哥。

峰哥對吃非常講究,海鮮是否新鮮,用料是否實在,都逃不過他的法眼。也因此有了他對吉治品牌產品的嚴格把關,非零添加不用。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峰哥

大家更多知道的是吉治百貨,往往忽略了阿吉仔餅鋪。峰哥坦言,“阿吉仔才是我內心想打響的名聲一家天天排隊的餅鋪,不該只在巷子裡。我讓阿吉仔升級,推向全國,讓更多的人吃到廈門的味道,這才是吉治百貨的初衷。”

幾年來,吉治從八市的街角店,變成了許多朋友來廈攻略中必去的地方,也逐漸成了帶動老城區新發展的標杆之一。

阿吉仔,也仍舊每天門庭若市,遊客可以在廈門的店裡購買,也可以在淘寶上選購。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綠豆餡餅

3.張元將和他的有年雜貨

中山路旁的有年雜貨,塞滿了千百件廈門人愛用的老夥計

老闆張元將接觸舊物大約是在六年前,偶然結識了舊書店老闆老島。他在老島的影響下開了家舊書店,在收集舊書時慢慢改變了收藏方向。

之後幾年間,不少舊物館和文藝的文創店,都是去他店裡淘的舊貨。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張元將(左)和朋友聊天

不是所有舊物都能賺到錢。舊物對張元將來說更像是生活情趣,而不是賺錢的工具。目前他的計劃是將瓷器收集到一萬件時舉辦展覽,展現他們的變化。

廈門的舊物是“土生土長”的,大多從家裡或老街巷裡找出來的。通過這些根植在這座城市底蘊裡的舊物,可以隱約看到廈門人生活的模樣及審美喜好,老廈門的光陰也盡在有年雜貨裡。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舊時的電話

4.紫日和他的廈門老照片

這間老照片館收藏著廈門的百年光陰

這家民辦廈門歷史影像處在鹽溪街,展館的主理人便是紫日。

當時紫日是個攝影師,接觸到廈門的老照片後,照片裡的老廈門深深地吸引著他。無奈網絡上照片太少,所以就想自己去收集,用照片去見證這座城市的變化。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影像處

幾年時間的收集,都全憑對老照片的熱愛,但生活也常因照片陷入困境。直到近兩年,紫日的老照片收集開始被大家關注,他的工作才漸被家人認可。

他覺得,老照片是需要讓人蔘觀的,因為僅是收藏,它的價值沒法發揮出來,所以開設了這影像處。

“因為喜歡歷史,喜歡廈門這座城市,覺得為這座城市做一點事情很有意義。”紫日如是說。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老照片展

5.老島和他的小漁島書店

他在沙坡尾的拐角,守著廈門的小漁島

開這樣一家二手書店,是源自老島在《城市畫報》看到的荒島圖書館這一理念。沒有過多猶豫,廈門第一家荒島圖書館——小漁島書店正式開館了。

現在老島每隔兩天會去收購舊書,店裡大部分圖書是從廢品站回收的。每本書背後都用鉛筆標註它的新價格,一般是按照市場規律定價。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小漁島店鋪

除了售賣店裡的舊書,這七年間小漁島推出了各類活動,讓更多的島民參與到小漁島的成長中來。

從一無所有的“荒島”到擁有三萬冊藏書的小漁島,背後不僅僅是老島的堅守,也是小漁島島民的堅持。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書店內

他們起早貪黑,希望將記憶中的味道延續下去

說起古早味,應該是每個人心中難以忘懷的。在城市高速發展的今天,那些淳樸的好味卻慢慢消逝。而他們,仍用自己最溫暖的雙手,做出大家最懷念的味道。

1.阿伯和他的荷蘭豆

這味道是你的童年,卻是他的半輩子

荷蘭豆阿伯二十年如一日的在八市擺攤,也賣出了許多人的回憶。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阿伯的攤位

多年前,他為了生計打拼,重拾這份手藝,和妻子一起將女兒拉扯成人。如今女兒早已成人,賣荷蘭豆倒變成了他的習慣。仍舊每天六點半起,準備當天的荷蘭豆,幾乎沒有不出攤的日子。

來買的顧客,不少是搬離八市的老廈門。他們專程來這裡買菜,為的就是這不變的口味,不變的情懷。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荷蘭豆

2.周阿嬤和她的仙草蜜

吃完這碗古法仙草蜜,讓我懷疑之前吃的都是假的

阿嬤不善言辭,但由衷的熱情。

店裡的原料都來自於環境利於仙草生長的漳州,收割晒乾後帶來廈門。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用於攪拌的鍋鏟

仙草蜜因性涼,只在四至十月售賣。她幾乎每天四五點起床燒製仙草凍。洗草幹、熬煮、搓草、過濾、點漿、裝碗。看似簡簡單單的幾步,要耗費大半天的時間。

阿嬤的兒子說,製作方法都是從祖父那傳承而來的。至今除了燃料和鍋具的改變,其餘的工序和供料一樣未省,一樣未變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裝碗後的仙草凍

他們十年磨一劍,不變的是一顆永遠跳動的匠心

下面這幾位,我認為堅持就是他們的“通病”。這“通病”,來源於他們對自己工作每個細節的打磨和探究,從未停息過。

1.老鄭和他的錦濟堂

他靠著一份肉骨茶在明發屹立8年,回頭客越吃越多

在明發這個商業怪圈中,從一間不知名的小店做到了今天口碑頗好的老店,老鄭十分感慨。

八年前開店時,老鄭就有著明確定位:“我做這家店的初心就是養生,希望能讓來這裡的食客都吃的安心。”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錦濟堂招牌

老鄭希望大家聽到肉骨茶時,能想到錦濟堂,而不僅是新加坡或馬來西亞。

這一碗黑黑的湯,用的排骨必是新鮮肋排,只取中間八根,加了約14味中藥煲制,每一鍋都要歷經至少兩個小時的等待。開業到現在,他從未放過一顆味精,堅持吃進肚子的東西儘量要回歸食材本身。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肉骨茶

2.慶哥和他的蝦之江湖

他從T臺到灶臺,走了20年

慶哥是個爽朗的東北漢子,在廈門呆了近20年,經歷了他最青春的年華,也看到了廈門由簡到繁的改變。

從模特到現在的小龍蝦生意,是意外也是緣分。許多同行只能挺過夏季,但慶哥不服,希望做就要做到最好。不斷求師,找適合的配方原料,研發新口味。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慶哥

店裡從蝦到調料,都是從江蘇盱眙運過來的,那裡才是源頭,他認為至少這樣才能算得上是正宗。

慶哥時常會坐在店門口的躺椅上,看著人來人往。雖已不是當年那個寧靜的模樣,但他依然覺得廈門可愛極了。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小龍蝦

3.釗廚和他的滷小小

一盤來自潮汕的滷鵝,攻略了無數廈門老饕的心

說到潮汕美食,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牛肉火鍋。不過對於潮汕人來說,香氣醇厚的滷鵝才是心頭家鄉美味的代表。

釗廚作為潮汕人,從小吃著滷鵝長大,家裡長輩也精通滷鵝手藝。十五歲他進潮汕酒樓學藝,到如今三十而立,釗廚決心專注做從小吃到大的滷味。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釗廚

釗廚在朋友的建議下,開了一個滷檔試點。經過一年後,回頭客越吃越多,他開了一家專門做潮汕滷鵝的店——滷小小。

滷鵝的好味道源於特製滷水,店裡的滷水由十幾種香料祕製而成,釗廚親自把控滷水的調配,極具風味。每天七點開始滷鵝肉,十點才能出鍋。

在問到會不會開分店時,釗廚表示,未來的事未來才知道。現在應該更專注於當下,希望潮汕滷鵝可以讓更多人知道。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這一年來祕密軍團採訪了許多人,各行各業都有。他們或大或小,在各自領域中可能稱不上最好,但是他們的用心以及對行業的執著,讓我看到如今浮躁社會中非寧靜無以致遠的難得品質。

他們深愛廈門,也讓更多人愛上這座城

這些店可能大家都或多或少聽過,不過店背後,都是一群深愛著廈門的人。他們以自己的方式,讓廈門變得更多彩動人,也讓更多的人愛上這座城市。

1.林宇鳴和他的見南花

林宇鳴,和他的水泥花磚新生

見南花是林宇鳴創立的品牌。他是名設計師,來廈時初見花磚,覺得這地磚的圖案很特別,有點意思。

他租下現在32HOW的這棟樓,開始工作。直到他發現進行設計時需要用花磚,卻找不到任何一個工廠能生產出水泥花磚,於是他便一頭扎進了他的“花磚事業。”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林宇鳴

見南花,從2012年開始,如今已經是第五個年頭了。越來越多的人對花磚愈發感興趣,許多店鋪也開始嘗試用花磚裝飾。他的見南花也發起了眾籌,希望能將工廠升級為“精藝工廠”。

做出更好的磚,創造更好的價值,研發更多的周邊產品,挖掘花磚的可能性。但不變的是,對於品質的堅持。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32HOW

2.峰哥和他的吉治百貨

他不務正業30幾年,卻開了一間來廈門必去的店:吉治百貨

網友們都叫他吉治君,認識他的人都叫他峰哥。

峰哥對吃非常講究,海鮮是否新鮮,用料是否實在,都逃不過他的法眼。也因此有了他對吉治品牌產品的嚴格把關,非零添加不用。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峰哥

大家更多知道的是吉治百貨,往往忽略了阿吉仔餅鋪。峰哥坦言,“阿吉仔才是我內心想打響的名聲一家天天排隊的餅鋪,不該只在巷子裡。我讓阿吉仔升級,推向全國,讓更多的人吃到廈門的味道,這才是吉治百貨的初衷。”

幾年來,吉治從八市的街角店,變成了許多朋友來廈攻略中必去的地方,也逐漸成了帶動老城區新發展的標杆之一。

阿吉仔,也仍舊每天門庭若市,遊客可以在廈門的店裡購買,也可以在淘寶上選購。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綠豆餡餅

3.張元將和他的有年雜貨

中山路旁的有年雜貨,塞滿了千百件廈門人愛用的老夥計

老闆張元將接觸舊物大約是在六年前,偶然結識了舊書店老闆老島。他在老島的影響下開了家舊書店,在收集舊書時慢慢改變了收藏方向。

之後幾年間,不少舊物館和文藝的文創店,都是去他店裡淘的舊貨。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張元將(左)和朋友聊天

不是所有舊物都能賺到錢。舊物對張元將來說更像是生活情趣,而不是賺錢的工具。目前他的計劃是將瓷器收集到一萬件時舉辦展覽,展現他們的變化。

廈門的舊物是“土生土長”的,大多從家裡或老街巷裡找出來的。通過這些根植在這座城市底蘊裡的舊物,可以隱約看到廈門人生活的模樣及審美喜好,老廈門的光陰也盡在有年雜貨裡。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舊時的電話

4.紫日和他的廈門老照片

這間老照片館收藏著廈門的百年光陰

這家民辦廈門歷史影像處在鹽溪街,展館的主理人便是紫日。

當時紫日是個攝影師,接觸到廈門的老照片後,照片裡的老廈門深深地吸引著他。無奈網絡上照片太少,所以就想自己去收集,用照片去見證這座城市的變化。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影像處

幾年時間的收集,都全憑對老照片的熱愛,但生活也常因照片陷入困境。直到近兩年,紫日的老照片收集開始被大家關注,他的工作才漸被家人認可。

他覺得,老照片是需要讓人蔘觀的,因為僅是收藏,它的價值沒法發揮出來,所以開設了這影像處。

“因為喜歡歷史,喜歡廈門這座城市,覺得為這座城市做一點事情很有意義。”紫日如是說。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老照片展

5.老島和他的小漁島書店

他在沙坡尾的拐角,守著廈門的小漁島

開這樣一家二手書店,是源自老島在《城市畫報》看到的荒島圖書館這一理念。沒有過多猶豫,廈門第一家荒島圖書館——小漁島書店正式開館了。

現在老島每隔兩天會去收購舊書,店裡大部分圖書是從廢品站回收的。每本書背後都用鉛筆標註它的新價格,一般是按照市場規律定價。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小漁島店鋪

除了售賣店裡的舊書,這七年間小漁島推出了各類活動,讓更多的島民參與到小漁島的成長中來。

從一無所有的“荒島”到擁有三萬冊藏書的小漁島,背後不僅僅是老島的堅守,也是小漁島島民的堅持。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書店內

他們起早貪黑,希望將記憶中的味道延續下去

說起古早味,應該是每個人心中難以忘懷的。在城市高速發展的今天,那些淳樸的好味卻慢慢消逝。而他們,仍用自己最溫暖的雙手,做出大家最懷念的味道。

1.阿伯和他的荷蘭豆

這味道是你的童年,卻是他的半輩子

荷蘭豆阿伯二十年如一日的在八市擺攤,也賣出了許多人的回憶。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阿伯的攤位

多年前,他為了生計打拼,重拾這份手藝,和妻子一起將女兒拉扯成人。如今女兒早已成人,賣荷蘭豆倒變成了他的習慣。仍舊每天六點半起,準備當天的荷蘭豆,幾乎沒有不出攤的日子。

來買的顧客,不少是搬離八市的老廈門。他們專程來這裡買菜,為的就是這不變的口味,不變的情懷。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荷蘭豆

2.周阿嬤和她的仙草蜜

吃完這碗古法仙草蜜,讓我懷疑之前吃的都是假的

阿嬤不善言辭,但由衷的熱情。

店裡的原料都來自於環境利於仙草生長的漳州,收割晒乾後帶來廈門。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用於攪拌的鍋鏟

仙草蜜因性涼,只在四至十月售賣。她幾乎每天四五點起床燒製仙草凍。洗草幹、熬煮、搓草、過濾、點漿、裝碗。看似簡簡單單的幾步,要耗費大半天的時間。

阿嬤的兒子說,製作方法都是從祖父那傳承而來的。至今除了燃料和鍋具的改變,其餘的工序和供料一樣未省,一樣未變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裝碗後的仙草凍

他們十年磨一劍,不變的是一顆永遠跳動的匠心

下面這幾位,我認為堅持就是他們的“通病”。這“通病”,來源於他們對自己工作每個細節的打磨和探究,從未停息過。

1.老鄭和他的錦濟堂

他靠著一份肉骨茶在明發屹立8年,回頭客越吃越多

在明發這個商業怪圈中,從一間不知名的小店做到了今天口碑頗好的老店,老鄭十分感慨。

八年前開店時,老鄭就有著明確定位:“我做這家店的初心就是養生,希望能讓來這裡的食客都吃的安心。”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錦濟堂招牌

老鄭希望大家聽到肉骨茶時,能想到錦濟堂,而不僅是新加坡或馬來西亞。

這一碗黑黑的湯,用的排骨必是新鮮肋排,只取中間八根,加了約14味中藥煲制,每一鍋都要歷經至少兩個小時的等待。開業到現在,他從未放過一顆味精,堅持吃進肚子的東西儘量要回歸食材本身。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肉骨茶

2.慶哥和他的蝦之江湖

他從T臺到灶臺,走了20年

慶哥是個爽朗的東北漢子,在廈門呆了近20年,經歷了他最青春的年華,也看到了廈門由簡到繁的改變。

從模特到現在的小龍蝦生意,是意外也是緣分。許多同行只能挺過夏季,但慶哥不服,希望做就要做到最好。不斷求師,找適合的配方原料,研發新口味。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慶哥

店裡從蝦到調料,都是從江蘇盱眙運過來的,那裡才是源頭,他認為至少這樣才能算得上是正宗。

慶哥時常會坐在店門口的躺椅上,看著人來人往。雖已不是當年那個寧靜的模樣,但他依然覺得廈門可愛極了。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小龍蝦

3.釗廚和他的滷小小

一盤來自潮汕的滷鵝,攻略了無數廈門老饕的心

說到潮汕美食,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牛肉火鍋。不過對於潮汕人來說,香氣醇厚的滷鵝才是心頭家鄉美味的代表。

釗廚作為潮汕人,從小吃著滷鵝長大,家裡長輩也精通滷鵝手藝。十五歲他進潮汕酒樓學藝,到如今三十而立,釗廚決心專注做從小吃到大的滷味。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釗廚

釗廚在朋友的建議下,開了一個滷檔試點。經過一年後,回頭客越吃越多,他開了一家專門做潮汕滷鵝的店——滷小小。

滷鵝的好味道源於特製滷水,店裡的滷水由十幾種香料祕製而成,釗廚親自把控滷水的調配,極具風味。每天七點開始滷鵝肉,十點才能出鍋。

在問到會不會開分店時,釗廚表示,未來的事未來才知道。現在應該更專注於當下,希望潮汕滷鵝可以讓更多人知道。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滷鵝肉

4.李聰輝和他的封肉

他做了幾十年,只為做好這塊封肉

由於封肉製作工序的繁瑣,成本的昂貴,如今街邊的小店已很難找到賣封肉的了。

而李聰輝,30年來一直堅持保護這塊封肉。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這一年來祕密軍團採訪了許多人,各行各業都有。他們或大或小,在各自領域中可能稱不上最好,但是他們的用心以及對行業的執著,讓我看到如今浮躁社會中非寧靜無以致遠的難得品質。

他們深愛廈門,也讓更多人愛上這座城

這些店可能大家都或多或少聽過,不過店背後,都是一群深愛著廈門的人。他們以自己的方式,讓廈門變得更多彩動人,也讓更多的人愛上這座城市。

1.林宇鳴和他的見南花

林宇鳴,和他的水泥花磚新生

見南花是林宇鳴創立的品牌。他是名設計師,來廈時初見花磚,覺得這地磚的圖案很特別,有點意思。

他租下現在32HOW的這棟樓,開始工作。直到他發現進行設計時需要用花磚,卻找不到任何一個工廠能生產出水泥花磚,於是他便一頭扎進了他的“花磚事業。”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林宇鳴

見南花,從2012年開始,如今已經是第五個年頭了。越來越多的人對花磚愈發感興趣,許多店鋪也開始嘗試用花磚裝飾。他的見南花也發起了眾籌,希望能將工廠升級為“精藝工廠”。

做出更好的磚,創造更好的價值,研發更多的周邊產品,挖掘花磚的可能性。但不變的是,對於品質的堅持。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32HOW

2.峰哥和他的吉治百貨

他不務正業30幾年,卻開了一間來廈門必去的店:吉治百貨

網友們都叫他吉治君,認識他的人都叫他峰哥。

峰哥對吃非常講究,海鮮是否新鮮,用料是否實在,都逃不過他的法眼。也因此有了他對吉治品牌產品的嚴格把關,非零添加不用。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峰哥

大家更多知道的是吉治百貨,往往忽略了阿吉仔餅鋪。峰哥坦言,“阿吉仔才是我內心想打響的名聲一家天天排隊的餅鋪,不該只在巷子裡。我讓阿吉仔升級,推向全國,讓更多的人吃到廈門的味道,這才是吉治百貨的初衷。”

幾年來,吉治從八市的街角店,變成了許多朋友來廈攻略中必去的地方,也逐漸成了帶動老城區新發展的標杆之一。

阿吉仔,也仍舊每天門庭若市,遊客可以在廈門的店裡購買,也可以在淘寶上選購。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綠豆餡餅

3.張元將和他的有年雜貨

中山路旁的有年雜貨,塞滿了千百件廈門人愛用的老夥計

老闆張元將接觸舊物大約是在六年前,偶然結識了舊書店老闆老島。他在老島的影響下開了家舊書店,在收集舊書時慢慢改變了收藏方向。

之後幾年間,不少舊物館和文藝的文創店,都是去他店裡淘的舊貨。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張元將(左)和朋友聊天

不是所有舊物都能賺到錢。舊物對張元將來說更像是生活情趣,而不是賺錢的工具。目前他的計劃是將瓷器收集到一萬件時舉辦展覽,展現他們的變化。

廈門的舊物是“土生土長”的,大多從家裡或老街巷裡找出來的。通過這些根植在這座城市底蘊裡的舊物,可以隱約看到廈門人生活的模樣及審美喜好,老廈門的光陰也盡在有年雜貨裡。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舊時的電話

4.紫日和他的廈門老照片

這間老照片館收藏著廈門的百年光陰

這家民辦廈門歷史影像處在鹽溪街,展館的主理人便是紫日。

當時紫日是個攝影師,接觸到廈門的老照片後,照片裡的老廈門深深地吸引著他。無奈網絡上照片太少,所以就想自己去收集,用照片去見證這座城市的變化。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影像處

幾年時間的收集,都全憑對老照片的熱愛,但生活也常因照片陷入困境。直到近兩年,紫日的老照片收集開始被大家關注,他的工作才漸被家人認可。

他覺得,老照片是需要讓人蔘觀的,因為僅是收藏,它的價值沒法發揮出來,所以開設了這影像處。

“因為喜歡歷史,喜歡廈門這座城市,覺得為這座城市做一點事情很有意義。”紫日如是說。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老照片展

5.老島和他的小漁島書店

他在沙坡尾的拐角,守著廈門的小漁島

開這樣一家二手書店,是源自老島在《城市畫報》看到的荒島圖書館這一理念。沒有過多猶豫,廈門第一家荒島圖書館——小漁島書店正式開館了。

現在老島每隔兩天會去收購舊書,店裡大部分圖書是從廢品站回收的。每本書背後都用鉛筆標註它的新價格,一般是按照市場規律定價。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小漁島店鋪

除了售賣店裡的舊書,這七年間小漁島推出了各類活動,讓更多的島民參與到小漁島的成長中來。

從一無所有的“荒島”到擁有三萬冊藏書的小漁島,背後不僅僅是老島的堅守,也是小漁島島民的堅持。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書店內

他們起早貪黑,希望將記憶中的味道延續下去

說起古早味,應該是每個人心中難以忘懷的。在城市高速發展的今天,那些淳樸的好味卻慢慢消逝。而他們,仍用自己最溫暖的雙手,做出大家最懷念的味道。

1.阿伯和他的荷蘭豆

這味道是你的童年,卻是他的半輩子

荷蘭豆阿伯二十年如一日的在八市擺攤,也賣出了許多人的回憶。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阿伯的攤位

多年前,他為了生計打拼,重拾這份手藝,和妻子一起將女兒拉扯成人。如今女兒早已成人,賣荷蘭豆倒變成了他的習慣。仍舊每天六點半起,準備當天的荷蘭豆,幾乎沒有不出攤的日子。

來買的顧客,不少是搬離八市的老廈門。他們專程來這裡買菜,為的就是這不變的口味,不變的情懷。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荷蘭豆

2.周阿嬤和她的仙草蜜

吃完這碗古法仙草蜜,讓我懷疑之前吃的都是假的

阿嬤不善言辭,但由衷的熱情。

店裡的原料都來自於環境利於仙草生長的漳州,收割晒乾後帶來廈門。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用於攪拌的鍋鏟

仙草蜜因性涼,只在四至十月售賣。她幾乎每天四五點起床燒製仙草凍。洗草幹、熬煮、搓草、過濾、點漿、裝碗。看似簡簡單單的幾步,要耗費大半天的時間。

阿嬤的兒子說,製作方法都是從祖父那傳承而來的。至今除了燃料和鍋具的改變,其餘的工序和供料一樣未省,一樣未變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裝碗後的仙草凍

他們十年磨一劍,不變的是一顆永遠跳動的匠心

下面這幾位,我認為堅持就是他們的“通病”。這“通病”,來源於他們對自己工作每個細節的打磨和探究,從未停息過。

1.老鄭和他的錦濟堂

他靠著一份肉骨茶在明發屹立8年,回頭客越吃越多

在明發這個商業怪圈中,從一間不知名的小店做到了今天口碑頗好的老店,老鄭十分感慨。

八年前開店時,老鄭就有著明確定位:“我做這家店的初心就是養生,希望能讓來這裡的食客都吃的安心。”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錦濟堂招牌

老鄭希望大家聽到肉骨茶時,能想到錦濟堂,而不僅是新加坡或馬來西亞。

這一碗黑黑的湯,用的排骨必是新鮮肋排,只取中間八根,加了約14味中藥煲制,每一鍋都要歷經至少兩個小時的等待。開業到現在,他從未放過一顆味精,堅持吃進肚子的東西儘量要回歸食材本身。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肉骨茶

2.慶哥和他的蝦之江湖

他從T臺到灶臺,走了20年

慶哥是個爽朗的東北漢子,在廈門呆了近20年,經歷了他最青春的年華,也看到了廈門由簡到繁的改變。

從模特到現在的小龍蝦生意,是意外也是緣分。許多同行只能挺過夏季,但慶哥不服,希望做就要做到最好。不斷求師,找適合的配方原料,研發新口味。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慶哥

店裡從蝦到調料,都是從江蘇盱眙運過來的,那裡才是源頭,他認為至少這樣才能算得上是正宗。

慶哥時常會坐在店門口的躺椅上,看著人來人往。雖已不是當年那個寧靜的模樣,但他依然覺得廈門可愛極了。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小龍蝦

3.釗廚和他的滷小小

一盤來自潮汕的滷鵝,攻略了無數廈門老饕的心

說到潮汕美食,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牛肉火鍋。不過對於潮汕人來說,香氣醇厚的滷鵝才是心頭家鄉美味的代表。

釗廚作為潮汕人,從小吃著滷鵝長大,家裡長輩也精通滷鵝手藝。十五歲他進潮汕酒樓學藝,到如今三十而立,釗廚決心專注做從小吃到大的滷味。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釗廚

釗廚在朋友的建議下,開了一個滷檔試點。經過一年後,回頭客越吃越多,他開了一家專門做潮汕滷鵝的店——滷小小。

滷鵝的好味道源於特製滷水,店裡的滷水由十幾種香料祕製而成,釗廚親自把控滷水的調配,極具風味。每天七點開始滷鵝肉,十點才能出鍋。

在問到會不會開分店時,釗廚表示,未來的事未來才知道。現在應該更專注於當下,希望潮汕滷鵝可以讓更多人知道。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滷鵝肉

4.李聰輝和他的封肉

他做了幾十年,只為做好這塊封肉

由於封肉製作工序的繁瑣,成本的昂貴,如今街邊的小店已很難找到賣封肉的了。

而李聰輝,30年來一直堅持保護這塊封肉。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店鋪招牌

二十幾年來,因為房租持續的漲幅,他的小店無奈搬了三次,封肉的味道卻從未變過。合作多年的夥伴早上就把新鮮食材送到店裡,李聰輝就開始製作一天所需的封肉,堅持當天現做,決不隔夜。

他認為,傳承這塊封肉是他的義務。李聰輝說,“封肉讓我養活一大家子,為我服務,我就要為它添彩,把它傳承下去。”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這一年來祕密軍團採訪了許多人,各行各業都有。他們或大或小,在各自領域中可能稱不上最好,但是他們的用心以及對行業的執著,讓我看到如今浮躁社會中非寧靜無以致遠的難得品質。

他們深愛廈門,也讓更多人愛上這座城

這些店可能大家都或多或少聽過,不過店背後,都是一群深愛著廈門的人。他們以自己的方式,讓廈門變得更多彩動人,也讓更多的人愛上這座城市。

1.林宇鳴和他的見南花

林宇鳴,和他的水泥花磚新生

見南花是林宇鳴創立的品牌。他是名設計師,來廈時初見花磚,覺得這地磚的圖案很特別,有點意思。

他租下現在32HOW的這棟樓,開始工作。直到他發現進行設計時需要用花磚,卻找不到任何一個工廠能生產出水泥花磚,於是他便一頭扎進了他的“花磚事業。”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林宇鳴

見南花,從2012年開始,如今已經是第五個年頭了。越來越多的人對花磚愈發感興趣,許多店鋪也開始嘗試用花磚裝飾。他的見南花也發起了眾籌,希望能將工廠升級為“精藝工廠”。

做出更好的磚,創造更好的價值,研發更多的周邊產品,挖掘花磚的可能性。但不變的是,對於品質的堅持。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32HOW

2.峰哥和他的吉治百貨

他不務正業30幾年,卻開了一間來廈門必去的店:吉治百貨

網友們都叫他吉治君,認識他的人都叫他峰哥。

峰哥對吃非常講究,海鮮是否新鮮,用料是否實在,都逃不過他的法眼。也因此有了他對吉治品牌產品的嚴格把關,非零添加不用。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峰哥

大家更多知道的是吉治百貨,往往忽略了阿吉仔餅鋪。峰哥坦言,“阿吉仔才是我內心想打響的名聲一家天天排隊的餅鋪,不該只在巷子裡。我讓阿吉仔升級,推向全國,讓更多的人吃到廈門的味道,這才是吉治百貨的初衷。”

幾年來,吉治從八市的街角店,變成了許多朋友來廈攻略中必去的地方,也逐漸成了帶動老城區新發展的標杆之一。

阿吉仔,也仍舊每天門庭若市,遊客可以在廈門的店裡購買,也可以在淘寶上選購。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綠豆餡餅

3.張元將和他的有年雜貨

中山路旁的有年雜貨,塞滿了千百件廈門人愛用的老夥計

老闆張元將接觸舊物大約是在六年前,偶然結識了舊書店老闆老島。他在老島的影響下開了家舊書店,在收集舊書時慢慢改變了收藏方向。

之後幾年間,不少舊物館和文藝的文創店,都是去他店裡淘的舊貨。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張元將(左)和朋友聊天

不是所有舊物都能賺到錢。舊物對張元將來說更像是生活情趣,而不是賺錢的工具。目前他的計劃是將瓷器收集到一萬件時舉辦展覽,展現他們的變化。

廈門的舊物是“土生土長”的,大多從家裡或老街巷裡找出來的。通過這些根植在這座城市底蘊裡的舊物,可以隱約看到廈門人生活的模樣及審美喜好,老廈門的光陰也盡在有年雜貨裡。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舊時的電話

4.紫日和他的廈門老照片

這間老照片館收藏著廈門的百年光陰

這家民辦廈門歷史影像處在鹽溪街,展館的主理人便是紫日。

當時紫日是個攝影師,接觸到廈門的老照片後,照片裡的老廈門深深地吸引著他。無奈網絡上照片太少,所以就想自己去收集,用照片去見證這座城市的變化。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影像處

幾年時間的收集,都全憑對老照片的熱愛,但生活也常因照片陷入困境。直到近兩年,紫日的老照片收集開始被大家關注,他的工作才漸被家人認可。

他覺得,老照片是需要讓人蔘觀的,因為僅是收藏,它的價值沒法發揮出來,所以開設了這影像處。

“因為喜歡歷史,喜歡廈門這座城市,覺得為這座城市做一點事情很有意義。”紫日如是說。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老照片展

5.老島和他的小漁島書店

他在沙坡尾的拐角,守著廈門的小漁島

開這樣一家二手書店,是源自老島在《城市畫報》看到的荒島圖書館這一理念。沒有過多猶豫,廈門第一家荒島圖書館——小漁島書店正式開館了。

現在老島每隔兩天會去收購舊書,店裡大部分圖書是從廢品站回收的。每本書背後都用鉛筆標註它的新價格,一般是按照市場規律定價。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小漁島店鋪

除了售賣店裡的舊書,這七年間小漁島推出了各類活動,讓更多的島民參與到小漁島的成長中來。

從一無所有的“荒島”到擁有三萬冊藏書的小漁島,背後不僅僅是老島的堅守,也是小漁島島民的堅持。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書店內

他們起早貪黑,希望將記憶中的味道延續下去

說起古早味,應該是每個人心中難以忘懷的。在城市高速發展的今天,那些淳樸的好味卻慢慢消逝。而他們,仍用自己最溫暖的雙手,做出大家最懷念的味道。

1.阿伯和他的荷蘭豆

這味道是你的童年,卻是他的半輩子

荷蘭豆阿伯二十年如一日的在八市擺攤,也賣出了許多人的回憶。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阿伯的攤位

多年前,他為了生計打拼,重拾這份手藝,和妻子一起將女兒拉扯成人。如今女兒早已成人,賣荷蘭豆倒變成了他的習慣。仍舊每天六點半起,準備當天的荷蘭豆,幾乎沒有不出攤的日子。

來買的顧客,不少是搬離八市的老廈門。他們專程來這裡買菜,為的就是這不變的口味,不變的情懷。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荷蘭豆

2.周阿嬤和她的仙草蜜

吃完這碗古法仙草蜜,讓我懷疑之前吃的都是假的

阿嬤不善言辭,但由衷的熱情。

店裡的原料都來自於環境利於仙草生長的漳州,收割晒乾後帶來廈門。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用於攪拌的鍋鏟

仙草蜜因性涼,只在四至十月售賣。她幾乎每天四五點起床燒製仙草凍。洗草幹、熬煮、搓草、過濾、點漿、裝碗。看似簡簡單單的幾步,要耗費大半天的時間。

阿嬤的兒子說,製作方法都是從祖父那傳承而來的。至今除了燃料和鍋具的改變,其餘的工序和供料一樣未省,一樣未變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裝碗後的仙草凍

他們十年磨一劍,不變的是一顆永遠跳動的匠心

下面這幾位,我認為堅持就是他們的“通病”。這“通病”,來源於他們對自己工作每個細節的打磨和探究,從未停息過。

1.老鄭和他的錦濟堂

他靠著一份肉骨茶在明發屹立8年,回頭客越吃越多

在明發這個商業怪圈中,從一間不知名的小店做到了今天口碑頗好的老店,老鄭十分感慨。

八年前開店時,老鄭就有著明確定位:“我做這家店的初心就是養生,希望能讓來這裡的食客都吃的安心。”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錦濟堂招牌

老鄭希望大家聽到肉骨茶時,能想到錦濟堂,而不僅是新加坡或馬來西亞。

這一碗黑黑的湯,用的排骨必是新鮮肋排,只取中間八根,加了約14味中藥煲制,每一鍋都要歷經至少兩個小時的等待。開業到現在,他從未放過一顆味精,堅持吃進肚子的東西儘量要回歸食材本身。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肉骨茶

2.慶哥和他的蝦之江湖

他從T臺到灶臺,走了20年

慶哥是個爽朗的東北漢子,在廈門呆了近20年,經歷了他最青春的年華,也看到了廈門由簡到繁的改變。

從模特到現在的小龍蝦生意,是意外也是緣分。許多同行只能挺過夏季,但慶哥不服,希望做就要做到最好。不斷求師,找適合的配方原料,研發新口味。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慶哥

店裡從蝦到調料,都是從江蘇盱眙運過來的,那裡才是源頭,他認為至少這樣才能算得上是正宗。

慶哥時常會坐在店門口的躺椅上,看著人來人往。雖已不是當年那個寧靜的模樣,但他依然覺得廈門可愛極了。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小龍蝦

3.釗廚和他的滷小小

一盤來自潮汕的滷鵝,攻略了無數廈門老饕的心

說到潮汕美食,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牛肉火鍋。不過對於潮汕人來說,香氣醇厚的滷鵝才是心頭家鄉美味的代表。

釗廚作為潮汕人,從小吃著滷鵝長大,家裡長輩也精通滷鵝手藝。十五歲他進潮汕酒樓學藝,到如今三十而立,釗廚決心專注做從小吃到大的滷味。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釗廚

釗廚在朋友的建議下,開了一個滷檔試點。經過一年後,回頭客越吃越多,他開了一家專門做潮汕滷鵝的店——滷小小。

滷鵝的好味道源於特製滷水,店裡的滷水由十幾種香料祕製而成,釗廚親自把控滷水的調配,極具風味。每天七點開始滷鵝肉,十點才能出鍋。

在問到會不會開分店時,釗廚表示,未來的事未來才知道。現在應該更專注於當下,希望潮汕滷鵝可以讓更多人知道。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滷鵝肉

4.李聰輝和他的封肉

他做了幾十年,只為做好這塊封肉

由於封肉製作工序的繁瑣,成本的昂貴,如今街邊的小店已很難找到賣封肉的了。

而李聰輝,30年來一直堅持保護這塊封肉。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店鋪招牌

二十幾年來,因為房租持續的漲幅,他的小店無奈搬了三次,封肉的味道卻從未變過。合作多年的夥伴早上就把新鮮食材送到店裡,李聰輝就開始製作一天所需的封肉,堅持當天現做,決不隔夜。

他認為,傳承這塊封肉是他的義務。李聰輝說,“封肉讓我養活一大家子,為我服務,我就要為它添彩,把它傳承下去。”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同安封肉

他們把新鮮氣息帶入廈門,把年輕血液注入行業

近幾年來,廈門湧入許多新鮮元素,在餐飲業,服裝業上應有盡有。彷彿一夜之間熱潮就退盡,而留下的這些,就是用心帶動新鮮廈門的一群人了。

1.西貢味道和它的主理人

這家越南餐廳竟然有法棍三明治,讓我一週吃了三次

這家精緻的餐廳,是由幾個留學歸國的朋友共同創立的。

因為對東南亞菜系的喜愛,喜歡去越南等地品嚐各種味道。回國後,始終找不到自己心中的那個味道,所以一行人下決心要將自己心中這份越南味帶到廈門。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這一年來祕密軍團採訪了許多人,各行各業都有。他們或大或小,在各自領域中可能稱不上最好,但是他們的用心以及對行業的執著,讓我看到如今浮躁社會中非寧靜無以致遠的難得品質。

他們深愛廈門,也讓更多人愛上這座城

這些店可能大家都或多或少聽過,不過店背後,都是一群深愛著廈門的人。他們以自己的方式,讓廈門變得更多彩動人,也讓更多的人愛上這座城市。

1.林宇鳴和他的見南花

林宇鳴,和他的水泥花磚新生

見南花是林宇鳴創立的品牌。他是名設計師,來廈時初見花磚,覺得這地磚的圖案很特別,有點意思。

他租下現在32HOW的這棟樓,開始工作。直到他發現進行設計時需要用花磚,卻找不到任何一個工廠能生產出水泥花磚,於是他便一頭扎進了他的“花磚事業。”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林宇鳴

見南花,從2012年開始,如今已經是第五個年頭了。越來越多的人對花磚愈發感興趣,許多店鋪也開始嘗試用花磚裝飾。他的見南花也發起了眾籌,希望能將工廠升級為“精藝工廠”。

做出更好的磚,創造更好的價值,研發更多的周邊產品,挖掘花磚的可能性。但不變的是,對於品質的堅持。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32HOW

2.峰哥和他的吉治百貨

他不務正業30幾年,卻開了一間來廈門必去的店:吉治百貨

網友們都叫他吉治君,認識他的人都叫他峰哥。

峰哥對吃非常講究,海鮮是否新鮮,用料是否實在,都逃不過他的法眼。也因此有了他對吉治品牌產品的嚴格把關,非零添加不用。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峰哥

大家更多知道的是吉治百貨,往往忽略了阿吉仔餅鋪。峰哥坦言,“阿吉仔才是我內心想打響的名聲一家天天排隊的餅鋪,不該只在巷子裡。我讓阿吉仔升級,推向全國,讓更多的人吃到廈門的味道,這才是吉治百貨的初衷。”

幾年來,吉治從八市的街角店,變成了許多朋友來廈攻略中必去的地方,也逐漸成了帶動老城區新發展的標杆之一。

阿吉仔,也仍舊每天門庭若市,遊客可以在廈門的店裡購買,也可以在淘寶上選購。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綠豆餡餅

3.張元將和他的有年雜貨

中山路旁的有年雜貨,塞滿了千百件廈門人愛用的老夥計

老闆張元將接觸舊物大約是在六年前,偶然結識了舊書店老闆老島。他在老島的影響下開了家舊書店,在收集舊書時慢慢改變了收藏方向。

之後幾年間,不少舊物館和文藝的文創店,都是去他店裡淘的舊貨。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張元將(左)和朋友聊天

不是所有舊物都能賺到錢。舊物對張元將來說更像是生活情趣,而不是賺錢的工具。目前他的計劃是將瓷器收集到一萬件時舉辦展覽,展現他們的變化。

廈門的舊物是“土生土長”的,大多從家裡或老街巷裡找出來的。通過這些根植在這座城市底蘊裡的舊物,可以隱約看到廈門人生活的模樣及審美喜好,老廈門的光陰也盡在有年雜貨裡。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舊時的電話

4.紫日和他的廈門老照片

這間老照片館收藏著廈門的百年光陰

這家民辦廈門歷史影像處在鹽溪街,展館的主理人便是紫日。

當時紫日是個攝影師,接觸到廈門的老照片後,照片裡的老廈門深深地吸引著他。無奈網絡上照片太少,所以就想自己去收集,用照片去見證這座城市的變化。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影像處

幾年時間的收集,都全憑對老照片的熱愛,但生活也常因照片陷入困境。直到近兩年,紫日的老照片收集開始被大家關注,他的工作才漸被家人認可。

他覺得,老照片是需要讓人蔘觀的,因為僅是收藏,它的價值沒法發揮出來,所以開設了這影像處。

“因為喜歡歷史,喜歡廈門這座城市,覺得為這座城市做一點事情很有意義。”紫日如是說。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老照片展

5.老島和他的小漁島書店

他在沙坡尾的拐角,守著廈門的小漁島

開這樣一家二手書店,是源自老島在《城市畫報》看到的荒島圖書館這一理念。沒有過多猶豫,廈門第一家荒島圖書館——小漁島書店正式開館了。

現在老島每隔兩天會去收購舊書,店裡大部分圖書是從廢品站回收的。每本書背後都用鉛筆標註它的新價格,一般是按照市場規律定價。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小漁島店鋪

除了售賣店裡的舊書,這七年間小漁島推出了各類活動,讓更多的島民參與到小漁島的成長中來。

從一無所有的“荒島”到擁有三萬冊藏書的小漁島,背後不僅僅是老島的堅守,也是小漁島島民的堅持。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書店內

他們起早貪黑,希望將記憶中的味道延續下去

說起古早味,應該是每個人心中難以忘懷的。在城市高速發展的今天,那些淳樸的好味卻慢慢消逝。而他們,仍用自己最溫暖的雙手,做出大家最懷念的味道。

1.阿伯和他的荷蘭豆

這味道是你的童年,卻是他的半輩子

荷蘭豆阿伯二十年如一日的在八市擺攤,也賣出了許多人的回憶。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阿伯的攤位

多年前,他為了生計打拼,重拾這份手藝,和妻子一起將女兒拉扯成人。如今女兒早已成人,賣荷蘭豆倒變成了他的習慣。仍舊每天六點半起,準備當天的荷蘭豆,幾乎沒有不出攤的日子。

來買的顧客,不少是搬離八市的老廈門。他們專程來這裡買菜,為的就是這不變的口味,不變的情懷。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荷蘭豆

2.周阿嬤和她的仙草蜜

吃完這碗古法仙草蜜,讓我懷疑之前吃的都是假的

阿嬤不善言辭,但由衷的熱情。

店裡的原料都來自於環境利於仙草生長的漳州,收割晒乾後帶來廈門。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用於攪拌的鍋鏟

仙草蜜因性涼,只在四至十月售賣。她幾乎每天四五點起床燒製仙草凍。洗草幹、熬煮、搓草、過濾、點漿、裝碗。看似簡簡單單的幾步,要耗費大半天的時間。

阿嬤的兒子說,製作方法都是從祖父那傳承而來的。至今除了燃料和鍋具的改變,其餘的工序和供料一樣未省,一樣未變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裝碗後的仙草凍

他們十年磨一劍,不變的是一顆永遠跳動的匠心

下面這幾位,我認為堅持就是他們的“通病”。這“通病”,來源於他們對自己工作每個細節的打磨和探究,從未停息過。

1.老鄭和他的錦濟堂

他靠著一份肉骨茶在明發屹立8年,回頭客越吃越多

在明發這個商業怪圈中,從一間不知名的小店做到了今天口碑頗好的老店,老鄭十分感慨。

八年前開店時,老鄭就有著明確定位:“我做這家店的初心就是養生,希望能讓來這裡的食客都吃的安心。”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錦濟堂招牌

老鄭希望大家聽到肉骨茶時,能想到錦濟堂,而不僅是新加坡或馬來西亞。

這一碗黑黑的湯,用的排骨必是新鮮肋排,只取中間八根,加了約14味中藥煲制,每一鍋都要歷經至少兩個小時的等待。開業到現在,他從未放過一顆味精,堅持吃進肚子的東西儘量要回歸食材本身。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肉骨茶

2.慶哥和他的蝦之江湖

他從T臺到灶臺,走了20年

慶哥是個爽朗的東北漢子,在廈門呆了近20年,經歷了他最青春的年華,也看到了廈門由簡到繁的改變。

從模特到現在的小龍蝦生意,是意外也是緣分。許多同行只能挺過夏季,但慶哥不服,希望做就要做到最好。不斷求師,找適合的配方原料,研發新口味。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慶哥

店裡從蝦到調料,都是從江蘇盱眙運過來的,那裡才是源頭,他認為至少這樣才能算得上是正宗。

慶哥時常會坐在店門口的躺椅上,看著人來人往。雖已不是當年那個寧靜的模樣,但他依然覺得廈門可愛極了。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小龍蝦

3.釗廚和他的滷小小

一盤來自潮汕的滷鵝,攻略了無數廈門老饕的心

說到潮汕美食,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牛肉火鍋。不過對於潮汕人來說,香氣醇厚的滷鵝才是心頭家鄉美味的代表。

釗廚作為潮汕人,從小吃著滷鵝長大,家裡長輩也精通滷鵝手藝。十五歲他進潮汕酒樓學藝,到如今三十而立,釗廚決心專注做從小吃到大的滷味。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釗廚

釗廚在朋友的建議下,開了一個滷檔試點。經過一年後,回頭客越吃越多,他開了一家專門做潮汕滷鵝的店——滷小小。

滷鵝的好味道源於特製滷水,店裡的滷水由十幾種香料祕製而成,釗廚親自把控滷水的調配,極具風味。每天七點開始滷鵝肉,十點才能出鍋。

在問到會不會開分店時,釗廚表示,未來的事未來才知道。現在應該更專注於當下,希望潮汕滷鵝可以讓更多人知道。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滷鵝肉

4.李聰輝和他的封肉

他做了幾十年,只為做好這塊封肉

由於封肉製作工序的繁瑣,成本的昂貴,如今街邊的小店已很難找到賣封肉的了。

而李聰輝,30年來一直堅持保護這塊封肉。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店鋪招牌

二十幾年來,因為房租持續的漲幅,他的小店無奈搬了三次,封肉的味道卻從未變過。合作多年的夥伴早上就把新鮮食材送到店裡,李聰輝就開始製作一天所需的封肉,堅持當天現做,決不隔夜。

他認為,傳承這塊封肉是他的義務。李聰輝說,“封肉讓我養活一大家子,為我服務,我就要為它添彩,把它傳承下去。”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同安封肉

他們把新鮮氣息帶入廈門,把年輕血液注入行業

近幾年來,廈門湧入許多新鮮元素,在餐飲業,服裝業上應有盡有。彷彿一夜之間熱潮就退盡,而留下的這些,就是用心帶動新鮮廈門的一群人了。

1.西貢味道和它的主理人

這家越南餐廳竟然有法棍三明治,讓我一週吃了三次

這家精緻的餐廳,是由幾個留學歸國的朋友共同創立的。

因為對東南亞菜系的喜愛,喜歡去越南等地品嚐各種味道。回國後,始終找不到自己心中的那個味道,所以一行人下決心要將自己心中這份越南味帶到廈門。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西貢味道門店

主理人是在廈門成長的。她的目標不是做像大商場裡那樣千篇一律的餐館,而是想做一個溫馨的小店,讓客人吃出家的感覺。

對於食材的理解是,不是要多昂貴,但一定是要最新鮮最合適的材料。廚師也是請自在越南學廚多年的華人。

她還坦言她們最怕被問到正宗不正宗了。她們堅信自己用了最越南的原材料和最越南的做法。當然,如果覺得有差別也是可以接受的。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這一年來祕密軍團採訪了許多人,各行各業都有。他們或大或小,在各自領域中可能稱不上最好,但是他們的用心以及對行業的執著,讓我看到如今浮躁社會中非寧靜無以致遠的難得品質。

他們深愛廈門,也讓更多人愛上這座城

這些店可能大家都或多或少聽過,不過店背後,都是一群深愛著廈門的人。他們以自己的方式,讓廈門變得更多彩動人,也讓更多的人愛上這座城市。

1.林宇鳴和他的見南花

林宇鳴,和他的水泥花磚新生

見南花是林宇鳴創立的品牌。他是名設計師,來廈時初見花磚,覺得這地磚的圖案很特別,有點意思。

他租下現在32HOW的這棟樓,開始工作。直到他發現進行設計時需要用花磚,卻找不到任何一個工廠能生產出水泥花磚,於是他便一頭扎進了他的“花磚事業。”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林宇鳴

見南花,從2012年開始,如今已經是第五個年頭了。越來越多的人對花磚愈發感興趣,許多店鋪也開始嘗試用花磚裝飾。他的見南花也發起了眾籌,希望能將工廠升級為“精藝工廠”。

做出更好的磚,創造更好的價值,研發更多的周邊產品,挖掘花磚的可能性。但不變的是,對於品質的堅持。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32HOW

2.峰哥和他的吉治百貨

他不務正業30幾年,卻開了一間來廈門必去的店:吉治百貨

網友們都叫他吉治君,認識他的人都叫他峰哥。

峰哥對吃非常講究,海鮮是否新鮮,用料是否實在,都逃不過他的法眼。也因此有了他對吉治品牌產品的嚴格把關,非零添加不用。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峰哥

大家更多知道的是吉治百貨,往往忽略了阿吉仔餅鋪。峰哥坦言,“阿吉仔才是我內心想打響的名聲一家天天排隊的餅鋪,不該只在巷子裡。我讓阿吉仔升級,推向全國,讓更多的人吃到廈門的味道,這才是吉治百貨的初衷。”

幾年來,吉治從八市的街角店,變成了許多朋友來廈攻略中必去的地方,也逐漸成了帶動老城區新發展的標杆之一。

阿吉仔,也仍舊每天門庭若市,遊客可以在廈門的店裡購買,也可以在淘寶上選購。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綠豆餡餅

3.張元將和他的有年雜貨

中山路旁的有年雜貨,塞滿了千百件廈門人愛用的老夥計

老闆張元將接觸舊物大約是在六年前,偶然結識了舊書店老闆老島。他在老島的影響下開了家舊書店,在收集舊書時慢慢改變了收藏方向。

之後幾年間,不少舊物館和文藝的文創店,都是去他店裡淘的舊貨。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張元將(左)和朋友聊天

不是所有舊物都能賺到錢。舊物對張元將來說更像是生活情趣,而不是賺錢的工具。目前他的計劃是將瓷器收集到一萬件時舉辦展覽,展現他們的變化。

廈門的舊物是“土生土長”的,大多從家裡或老街巷裡找出來的。通過這些根植在這座城市底蘊裡的舊物,可以隱約看到廈門人生活的模樣及審美喜好,老廈門的光陰也盡在有年雜貨裡。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舊時的電話

4.紫日和他的廈門老照片

這間老照片館收藏著廈門的百年光陰

這家民辦廈門歷史影像處在鹽溪街,展館的主理人便是紫日。

當時紫日是個攝影師,接觸到廈門的老照片後,照片裡的老廈門深深地吸引著他。無奈網絡上照片太少,所以就想自己去收集,用照片去見證這座城市的變化。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影像處

幾年時間的收集,都全憑對老照片的熱愛,但生活也常因照片陷入困境。直到近兩年,紫日的老照片收集開始被大家關注,他的工作才漸被家人認可。

他覺得,老照片是需要讓人蔘觀的,因為僅是收藏,它的價值沒法發揮出來,所以開設了這影像處。

“因為喜歡歷史,喜歡廈門這座城市,覺得為這座城市做一點事情很有意義。”紫日如是說。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老照片展

5.老島和他的小漁島書店

他在沙坡尾的拐角,守著廈門的小漁島

開這樣一家二手書店,是源自老島在《城市畫報》看到的荒島圖書館這一理念。沒有過多猶豫,廈門第一家荒島圖書館——小漁島書店正式開館了。

現在老島每隔兩天會去收購舊書,店裡大部分圖書是從廢品站回收的。每本書背後都用鉛筆標註它的新價格,一般是按照市場規律定價。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小漁島店鋪

除了售賣店裡的舊書,這七年間小漁島推出了各類活動,讓更多的島民參與到小漁島的成長中來。

從一無所有的“荒島”到擁有三萬冊藏書的小漁島,背後不僅僅是老島的堅守,也是小漁島島民的堅持。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書店內

他們起早貪黑,希望將記憶中的味道延續下去

說起古早味,應該是每個人心中難以忘懷的。在城市高速發展的今天,那些淳樸的好味卻慢慢消逝。而他們,仍用自己最溫暖的雙手,做出大家最懷念的味道。

1.阿伯和他的荷蘭豆

這味道是你的童年,卻是他的半輩子

荷蘭豆阿伯二十年如一日的在八市擺攤,也賣出了許多人的回憶。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阿伯的攤位

多年前,他為了生計打拼,重拾這份手藝,和妻子一起將女兒拉扯成人。如今女兒早已成人,賣荷蘭豆倒變成了他的習慣。仍舊每天六點半起,準備當天的荷蘭豆,幾乎沒有不出攤的日子。

來買的顧客,不少是搬離八市的老廈門。他們專程來這裡買菜,為的就是這不變的口味,不變的情懷。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荷蘭豆

2.周阿嬤和她的仙草蜜

吃完這碗古法仙草蜜,讓我懷疑之前吃的都是假的

阿嬤不善言辭,但由衷的熱情。

店裡的原料都來自於環境利於仙草生長的漳州,收割晒乾後帶來廈門。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用於攪拌的鍋鏟

仙草蜜因性涼,只在四至十月售賣。她幾乎每天四五點起床燒製仙草凍。洗草幹、熬煮、搓草、過濾、點漿、裝碗。看似簡簡單單的幾步,要耗費大半天的時間。

阿嬤的兒子說,製作方法都是從祖父那傳承而來的。至今除了燃料和鍋具的改變,其餘的工序和供料一樣未省,一樣未變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裝碗後的仙草凍

他們十年磨一劍,不變的是一顆永遠跳動的匠心

下面這幾位,我認為堅持就是他們的“通病”。這“通病”,來源於他們對自己工作每個細節的打磨和探究,從未停息過。

1.老鄭和他的錦濟堂

他靠著一份肉骨茶在明發屹立8年,回頭客越吃越多

在明發這個商業怪圈中,從一間不知名的小店做到了今天口碑頗好的老店,老鄭十分感慨。

八年前開店時,老鄭就有著明確定位:“我做這家店的初心就是養生,希望能讓來這裡的食客都吃的安心。”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錦濟堂招牌

老鄭希望大家聽到肉骨茶時,能想到錦濟堂,而不僅是新加坡或馬來西亞。

這一碗黑黑的湯,用的排骨必是新鮮肋排,只取中間八根,加了約14味中藥煲制,每一鍋都要歷經至少兩個小時的等待。開業到現在,他從未放過一顆味精,堅持吃進肚子的東西儘量要回歸食材本身。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肉骨茶

2.慶哥和他的蝦之江湖

他從T臺到灶臺,走了20年

慶哥是個爽朗的東北漢子,在廈門呆了近20年,經歷了他最青春的年華,也看到了廈門由簡到繁的改變。

從模特到現在的小龍蝦生意,是意外也是緣分。許多同行只能挺過夏季,但慶哥不服,希望做就要做到最好。不斷求師,找適合的配方原料,研發新口味。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慶哥

店裡從蝦到調料,都是從江蘇盱眙運過來的,那裡才是源頭,他認為至少這樣才能算得上是正宗。

慶哥時常會坐在店門口的躺椅上,看著人來人往。雖已不是當年那個寧靜的模樣,但他依然覺得廈門可愛極了。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小龍蝦

3.釗廚和他的滷小小

一盤來自潮汕的滷鵝,攻略了無數廈門老饕的心

說到潮汕美食,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牛肉火鍋。不過對於潮汕人來說,香氣醇厚的滷鵝才是心頭家鄉美味的代表。

釗廚作為潮汕人,從小吃著滷鵝長大,家裡長輩也精通滷鵝手藝。十五歲他進潮汕酒樓學藝,到如今三十而立,釗廚決心專注做從小吃到大的滷味。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釗廚

釗廚在朋友的建議下,開了一個滷檔試點。經過一年後,回頭客越吃越多,他開了一家專門做潮汕滷鵝的店——滷小小。

滷鵝的好味道源於特製滷水,店裡的滷水由十幾種香料祕製而成,釗廚親自把控滷水的調配,極具風味。每天七點開始滷鵝肉,十點才能出鍋。

在問到會不會開分店時,釗廚表示,未來的事未來才知道。現在應該更專注於當下,希望潮汕滷鵝可以讓更多人知道。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滷鵝肉

4.李聰輝和他的封肉

他做了幾十年,只為做好這塊封肉

由於封肉製作工序的繁瑣,成本的昂貴,如今街邊的小店已很難找到賣封肉的了。

而李聰輝,30年來一直堅持保護這塊封肉。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店鋪招牌

二十幾年來,因為房租持續的漲幅,他的小店無奈搬了三次,封肉的味道卻從未變過。合作多年的夥伴早上就把新鮮食材送到店裡,李聰輝就開始製作一天所需的封肉,堅持當天現做,決不隔夜。

他認為,傳承這塊封肉是他的義務。李聰輝說,“封肉讓我養活一大家子,為我服務,我就要為它添彩,把它傳承下去。”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同安封肉

他們把新鮮氣息帶入廈門,把年輕血液注入行業

近幾年來,廈門湧入許多新鮮元素,在餐飲業,服裝業上應有盡有。彷彿一夜之間熱潮就退盡,而留下的這些,就是用心帶動新鮮廈門的一群人了。

1.西貢味道和它的主理人

這家越南餐廳竟然有法棍三明治,讓我一週吃了三次

這家精緻的餐廳,是由幾個留學歸國的朋友共同創立的。

因為對東南亞菜系的喜愛,喜歡去越南等地品嚐各種味道。回國後,始終找不到自己心中的那個味道,所以一行人下決心要將自己心中這份越南味帶到廈門。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西貢味道門店

主理人是在廈門成長的。她的目標不是做像大商場裡那樣千篇一律的餐館,而是想做一個溫馨的小店,讓客人吃出家的感覺。

對於食材的理解是,不是要多昂貴,但一定是要最新鮮最合適的材料。廚師也是請自在越南學廚多年的華人。

她還坦言她們最怕被問到正宗不正宗了。她們堅信自己用了最越南的原材料和最越南的做法。當然,如果覺得有差別也是可以接受的。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店裡的餐品

2.李百萬、貝卡和他們的百萬萬

這裡有好吃的漢堡和有趣的靈魂

百萬萬漢堡店,在沙坡尾開了已經將近2年的時間。一路來被各種興起的自媒體推著往前走,看著不少同行興起又隕落,但百萬萬不忘初心,秉持著產品品質,穩步前進,並越做越大了。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這一年來祕密軍團採訪了許多人,各行各業都有。他們或大或小,在各自領域中可能稱不上最好,但是他們的用心以及對行業的執著,讓我看到如今浮躁社會中非寧靜無以致遠的難得品質。

他們深愛廈門,也讓更多人愛上這座城

這些店可能大家都或多或少聽過,不過店背後,都是一群深愛著廈門的人。他們以自己的方式,讓廈門變得更多彩動人,也讓更多的人愛上這座城市。

1.林宇鳴和他的見南花

林宇鳴,和他的水泥花磚新生

見南花是林宇鳴創立的品牌。他是名設計師,來廈時初見花磚,覺得這地磚的圖案很特別,有點意思。

他租下現在32HOW的這棟樓,開始工作。直到他發現進行設計時需要用花磚,卻找不到任何一個工廠能生產出水泥花磚,於是他便一頭扎進了他的“花磚事業。”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林宇鳴

見南花,從2012年開始,如今已經是第五個年頭了。越來越多的人對花磚愈發感興趣,許多店鋪也開始嘗試用花磚裝飾。他的見南花也發起了眾籌,希望能將工廠升級為“精藝工廠”。

做出更好的磚,創造更好的價值,研發更多的周邊產品,挖掘花磚的可能性。但不變的是,對於品質的堅持。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32HOW

2.峰哥和他的吉治百貨

他不務正業30幾年,卻開了一間來廈門必去的店:吉治百貨

網友們都叫他吉治君,認識他的人都叫他峰哥。

峰哥對吃非常講究,海鮮是否新鮮,用料是否實在,都逃不過他的法眼。也因此有了他對吉治品牌產品的嚴格把關,非零添加不用。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峰哥

大家更多知道的是吉治百貨,往往忽略了阿吉仔餅鋪。峰哥坦言,“阿吉仔才是我內心想打響的名聲一家天天排隊的餅鋪,不該只在巷子裡。我讓阿吉仔升級,推向全國,讓更多的人吃到廈門的味道,這才是吉治百貨的初衷。”

幾年來,吉治從八市的街角店,變成了許多朋友來廈攻略中必去的地方,也逐漸成了帶動老城區新發展的標杆之一。

阿吉仔,也仍舊每天門庭若市,遊客可以在廈門的店裡購買,也可以在淘寶上選購。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綠豆餡餅

3.張元將和他的有年雜貨

中山路旁的有年雜貨,塞滿了千百件廈門人愛用的老夥計

老闆張元將接觸舊物大約是在六年前,偶然結識了舊書店老闆老島。他在老島的影響下開了家舊書店,在收集舊書時慢慢改變了收藏方向。

之後幾年間,不少舊物館和文藝的文創店,都是去他店裡淘的舊貨。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張元將(左)和朋友聊天

不是所有舊物都能賺到錢。舊物對張元將來說更像是生活情趣,而不是賺錢的工具。目前他的計劃是將瓷器收集到一萬件時舉辦展覽,展現他們的變化。

廈門的舊物是“土生土長”的,大多從家裡或老街巷裡找出來的。通過這些根植在這座城市底蘊裡的舊物,可以隱約看到廈門人生活的模樣及審美喜好,老廈門的光陰也盡在有年雜貨裡。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舊時的電話

4.紫日和他的廈門老照片

這間老照片館收藏著廈門的百年光陰

這家民辦廈門歷史影像處在鹽溪街,展館的主理人便是紫日。

當時紫日是個攝影師,接觸到廈門的老照片後,照片裡的老廈門深深地吸引著他。無奈網絡上照片太少,所以就想自己去收集,用照片去見證這座城市的變化。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影像處

幾年時間的收集,都全憑對老照片的熱愛,但生活也常因照片陷入困境。直到近兩年,紫日的老照片收集開始被大家關注,他的工作才漸被家人認可。

他覺得,老照片是需要讓人蔘觀的,因為僅是收藏,它的價值沒法發揮出來,所以開設了這影像處。

“因為喜歡歷史,喜歡廈門這座城市,覺得為這座城市做一點事情很有意義。”紫日如是說。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老照片展

5.老島和他的小漁島書店

他在沙坡尾的拐角,守著廈門的小漁島

開這樣一家二手書店,是源自老島在《城市畫報》看到的荒島圖書館這一理念。沒有過多猶豫,廈門第一家荒島圖書館——小漁島書店正式開館了。

現在老島每隔兩天會去收購舊書,店裡大部分圖書是從廢品站回收的。每本書背後都用鉛筆標註它的新價格,一般是按照市場規律定價。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小漁島店鋪

除了售賣店裡的舊書,這七年間小漁島推出了各類活動,讓更多的島民參與到小漁島的成長中來。

從一無所有的“荒島”到擁有三萬冊藏書的小漁島,背後不僅僅是老島的堅守,也是小漁島島民的堅持。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書店內

他們起早貪黑,希望將記憶中的味道延續下去

說起古早味,應該是每個人心中難以忘懷的。在城市高速發展的今天,那些淳樸的好味卻慢慢消逝。而他們,仍用自己最溫暖的雙手,做出大家最懷念的味道。

1.阿伯和他的荷蘭豆

這味道是你的童年,卻是他的半輩子

荷蘭豆阿伯二十年如一日的在八市擺攤,也賣出了許多人的回憶。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阿伯的攤位

多年前,他為了生計打拼,重拾這份手藝,和妻子一起將女兒拉扯成人。如今女兒早已成人,賣荷蘭豆倒變成了他的習慣。仍舊每天六點半起,準備當天的荷蘭豆,幾乎沒有不出攤的日子。

來買的顧客,不少是搬離八市的老廈門。他們專程來這裡買菜,為的就是這不變的口味,不變的情懷。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荷蘭豆

2.周阿嬤和她的仙草蜜

吃完這碗古法仙草蜜,讓我懷疑之前吃的都是假的

阿嬤不善言辭,但由衷的熱情。

店裡的原料都來自於環境利於仙草生長的漳州,收割晒乾後帶來廈門。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用於攪拌的鍋鏟

仙草蜜因性涼,只在四至十月售賣。她幾乎每天四五點起床燒製仙草凍。洗草幹、熬煮、搓草、過濾、點漿、裝碗。看似簡簡單單的幾步,要耗費大半天的時間。

阿嬤的兒子說,製作方法都是從祖父那傳承而來的。至今除了燃料和鍋具的改變,其餘的工序和供料一樣未省,一樣未變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裝碗後的仙草凍

他們十年磨一劍,不變的是一顆永遠跳動的匠心

下面這幾位,我認為堅持就是他們的“通病”。這“通病”,來源於他們對自己工作每個細節的打磨和探究,從未停息過。

1.老鄭和他的錦濟堂

他靠著一份肉骨茶在明發屹立8年,回頭客越吃越多

在明發這個商業怪圈中,從一間不知名的小店做到了今天口碑頗好的老店,老鄭十分感慨。

八年前開店時,老鄭就有著明確定位:“我做這家店的初心就是養生,希望能讓來這裡的食客都吃的安心。”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錦濟堂招牌

老鄭希望大家聽到肉骨茶時,能想到錦濟堂,而不僅是新加坡或馬來西亞。

這一碗黑黑的湯,用的排骨必是新鮮肋排,只取中間八根,加了約14味中藥煲制,每一鍋都要歷經至少兩個小時的等待。開業到現在,他從未放過一顆味精,堅持吃進肚子的東西儘量要回歸食材本身。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肉骨茶

2.慶哥和他的蝦之江湖

他從T臺到灶臺,走了20年

慶哥是個爽朗的東北漢子,在廈門呆了近20年,經歷了他最青春的年華,也看到了廈門由簡到繁的改變。

從模特到現在的小龍蝦生意,是意外也是緣分。許多同行只能挺過夏季,但慶哥不服,希望做就要做到最好。不斷求師,找適合的配方原料,研發新口味。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慶哥

店裡從蝦到調料,都是從江蘇盱眙運過來的,那裡才是源頭,他認為至少這樣才能算得上是正宗。

慶哥時常會坐在店門口的躺椅上,看著人來人往。雖已不是當年那個寧靜的模樣,但他依然覺得廈門可愛極了。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小龍蝦

3.釗廚和他的滷小小

一盤來自潮汕的滷鵝,攻略了無數廈門老饕的心

說到潮汕美食,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牛肉火鍋。不過對於潮汕人來說,香氣醇厚的滷鵝才是心頭家鄉美味的代表。

釗廚作為潮汕人,從小吃著滷鵝長大,家裡長輩也精通滷鵝手藝。十五歲他進潮汕酒樓學藝,到如今三十而立,釗廚決心專注做從小吃到大的滷味。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釗廚

釗廚在朋友的建議下,開了一個滷檔試點。經過一年後,回頭客越吃越多,他開了一家專門做潮汕滷鵝的店——滷小小。

滷鵝的好味道源於特製滷水,店裡的滷水由十幾種香料祕製而成,釗廚親自把控滷水的調配,極具風味。每天七點開始滷鵝肉,十點才能出鍋。

在問到會不會開分店時,釗廚表示,未來的事未來才知道。現在應該更專注於當下,希望潮汕滷鵝可以讓更多人知道。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滷鵝肉

4.李聰輝和他的封肉

他做了幾十年,只為做好這塊封肉

由於封肉製作工序的繁瑣,成本的昂貴,如今街邊的小店已很難找到賣封肉的了。

而李聰輝,30年來一直堅持保護這塊封肉。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店鋪招牌

二十幾年來,因為房租持續的漲幅,他的小店無奈搬了三次,封肉的味道卻從未變過。合作多年的夥伴早上就把新鮮食材送到店裡,李聰輝就開始製作一天所需的封肉,堅持當天現做,決不隔夜。

他認為,傳承這塊封肉是他的義務。李聰輝說,“封肉讓我養活一大家子,為我服務,我就要為它添彩,把它傳承下去。”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同安封肉

他們把新鮮氣息帶入廈門,把年輕血液注入行業

近幾年來,廈門湧入許多新鮮元素,在餐飲業,服裝業上應有盡有。彷彿一夜之間熱潮就退盡,而留下的這些,就是用心帶動新鮮廈門的一群人了。

1.西貢味道和它的主理人

這家越南餐廳竟然有法棍三明治,讓我一週吃了三次

這家精緻的餐廳,是由幾個留學歸國的朋友共同創立的。

因為對東南亞菜系的喜愛,喜歡去越南等地品嚐各種味道。回國後,始終找不到自己心中的那個味道,所以一行人下決心要將自己心中這份越南味帶到廈門。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西貢味道門店

主理人是在廈門成長的。她的目標不是做像大商場裡那樣千篇一律的餐館,而是想做一個溫馨的小店,讓客人吃出家的感覺。

對於食材的理解是,不是要多昂貴,但一定是要最新鮮最合適的材料。廚師也是請自在越南學廚多年的華人。

她還坦言她們最怕被問到正宗不正宗了。她們堅信自己用了最越南的原材料和最越南的做法。當然,如果覺得有差別也是可以接受的。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店裡的餐品

2.李百萬、貝卡和他們的百萬萬

這裡有好吃的漢堡和有趣的靈魂

百萬萬漢堡店,在沙坡尾開了已經將近2年的時間。一路來被各種興起的自媒體推著往前走,看著不少同行興起又隕落,但百萬萬不忘初心,秉持著產品品質,穩步前進,並越做越大了。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百萬萬門店

他們想要做出真正的好吃的漢堡,從配料到主料,從口感到造型,都希望令自己和食客滿意。這便是貝卡和李百萬的初衷。

澳大利亞來的冷鮮肉,到新鮮的果蔬和進口的香料,食材絕對是上乘的。這樣一個漢堡,其實可以賣出高價,但傳統理念使得大部分人不願多花一點錢去吃一個漢堡,她就想改變這種看法。

貝卡認為 ,當真正扎頭去做了,那就要從頭負責到底。最核心的東西不能丟,路要想得長遠些。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這一年來祕密軍團採訪了許多人,各行各業都有。他們或大或小,在各自領域中可能稱不上最好,但是他們的用心以及對行業的執著,讓我看到如今浮躁社會中非寧靜無以致遠的難得品質。

他們深愛廈門,也讓更多人愛上這座城

這些店可能大家都或多或少聽過,不過店背後,都是一群深愛著廈門的人。他們以自己的方式,讓廈門變得更多彩動人,也讓更多的人愛上這座城市。

1.林宇鳴和他的見南花

林宇鳴,和他的水泥花磚新生

見南花是林宇鳴創立的品牌。他是名設計師,來廈時初見花磚,覺得這地磚的圖案很特別,有點意思。

他租下現在32HOW的這棟樓,開始工作。直到他發現進行設計時需要用花磚,卻找不到任何一個工廠能生產出水泥花磚,於是他便一頭扎進了他的“花磚事業。”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林宇鳴

見南花,從2012年開始,如今已經是第五個年頭了。越來越多的人對花磚愈發感興趣,許多店鋪也開始嘗試用花磚裝飾。他的見南花也發起了眾籌,希望能將工廠升級為“精藝工廠”。

做出更好的磚,創造更好的價值,研發更多的周邊產品,挖掘花磚的可能性。但不變的是,對於品質的堅持。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32HOW

2.峰哥和他的吉治百貨

他不務正業30幾年,卻開了一間來廈門必去的店:吉治百貨

網友們都叫他吉治君,認識他的人都叫他峰哥。

峰哥對吃非常講究,海鮮是否新鮮,用料是否實在,都逃不過他的法眼。也因此有了他對吉治品牌產品的嚴格把關,非零添加不用。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峰哥

大家更多知道的是吉治百貨,往往忽略了阿吉仔餅鋪。峰哥坦言,“阿吉仔才是我內心想打響的名聲一家天天排隊的餅鋪,不該只在巷子裡。我讓阿吉仔升級,推向全國,讓更多的人吃到廈門的味道,這才是吉治百貨的初衷。”

幾年來,吉治從八市的街角店,變成了許多朋友來廈攻略中必去的地方,也逐漸成了帶動老城區新發展的標杆之一。

阿吉仔,也仍舊每天門庭若市,遊客可以在廈門的店裡購買,也可以在淘寶上選購。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綠豆餡餅

3.張元將和他的有年雜貨

中山路旁的有年雜貨,塞滿了千百件廈門人愛用的老夥計

老闆張元將接觸舊物大約是在六年前,偶然結識了舊書店老闆老島。他在老島的影響下開了家舊書店,在收集舊書時慢慢改變了收藏方向。

之後幾年間,不少舊物館和文藝的文創店,都是去他店裡淘的舊貨。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張元將(左)和朋友聊天

不是所有舊物都能賺到錢。舊物對張元將來說更像是生活情趣,而不是賺錢的工具。目前他的計劃是將瓷器收集到一萬件時舉辦展覽,展現他們的變化。

廈門的舊物是“土生土長”的,大多從家裡或老街巷裡找出來的。通過這些根植在這座城市底蘊裡的舊物,可以隱約看到廈門人生活的模樣及審美喜好,老廈門的光陰也盡在有年雜貨裡。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舊時的電話

4.紫日和他的廈門老照片

這間老照片館收藏著廈門的百年光陰

這家民辦廈門歷史影像處在鹽溪街,展館的主理人便是紫日。

當時紫日是個攝影師,接觸到廈門的老照片後,照片裡的老廈門深深地吸引著他。無奈網絡上照片太少,所以就想自己去收集,用照片去見證這座城市的變化。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影像處

幾年時間的收集,都全憑對老照片的熱愛,但生活也常因照片陷入困境。直到近兩年,紫日的老照片收集開始被大家關注,他的工作才漸被家人認可。

他覺得,老照片是需要讓人蔘觀的,因為僅是收藏,它的價值沒法發揮出來,所以開設了這影像處。

“因為喜歡歷史,喜歡廈門這座城市,覺得為這座城市做一點事情很有意義。”紫日如是說。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老照片展

5.老島和他的小漁島書店

他在沙坡尾的拐角,守著廈門的小漁島

開這樣一家二手書店,是源自老島在《城市畫報》看到的荒島圖書館這一理念。沒有過多猶豫,廈門第一家荒島圖書館——小漁島書店正式開館了。

現在老島每隔兩天會去收購舊書,店裡大部分圖書是從廢品站回收的。每本書背後都用鉛筆標註它的新價格,一般是按照市場規律定價。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小漁島店鋪

除了售賣店裡的舊書,這七年間小漁島推出了各類活動,讓更多的島民參與到小漁島的成長中來。

從一無所有的“荒島”到擁有三萬冊藏書的小漁島,背後不僅僅是老島的堅守,也是小漁島島民的堅持。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書店內

他們起早貪黑,希望將記憶中的味道延續下去

說起古早味,應該是每個人心中難以忘懷的。在城市高速發展的今天,那些淳樸的好味卻慢慢消逝。而他們,仍用自己最溫暖的雙手,做出大家最懷念的味道。

1.阿伯和他的荷蘭豆

這味道是你的童年,卻是他的半輩子

荷蘭豆阿伯二十年如一日的在八市擺攤,也賣出了許多人的回憶。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阿伯的攤位

多年前,他為了生計打拼,重拾這份手藝,和妻子一起將女兒拉扯成人。如今女兒早已成人,賣荷蘭豆倒變成了他的習慣。仍舊每天六點半起,準備當天的荷蘭豆,幾乎沒有不出攤的日子。

來買的顧客,不少是搬離八市的老廈門。他們專程來這裡買菜,為的就是這不變的口味,不變的情懷。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荷蘭豆

2.周阿嬤和她的仙草蜜

吃完這碗古法仙草蜜,讓我懷疑之前吃的都是假的

阿嬤不善言辭,但由衷的熱情。

店裡的原料都來自於環境利於仙草生長的漳州,收割晒乾後帶來廈門。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用於攪拌的鍋鏟

仙草蜜因性涼,只在四至十月售賣。她幾乎每天四五點起床燒製仙草凍。洗草幹、熬煮、搓草、過濾、點漿、裝碗。看似簡簡單單的幾步,要耗費大半天的時間。

阿嬤的兒子說,製作方法都是從祖父那傳承而來的。至今除了燃料和鍋具的改變,其餘的工序和供料一樣未省,一樣未變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裝碗後的仙草凍

他們十年磨一劍,不變的是一顆永遠跳動的匠心

下面這幾位,我認為堅持就是他們的“通病”。這“通病”,來源於他們對自己工作每個細節的打磨和探究,從未停息過。

1.老鄭和他的錦濟堂

他靠著一份肉骨茶在明發屹立8年,回頭客越吃越多

在明發這個商業怪圈中,從一間不知名的小店做到了今天口碑頗好的老店,老鄭十分感慨。

八年前開店時,老鄭就有著明確定位:“我做這家店的初心就是養生,希望能讓來這裡的食客都吃的安心。”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錦濟堂招牌

老鄭希望大家聽到肉骨茶時,能想到錦濟堂,而不僅是新加坡或馬來西亞。

這一碗黑黑的湯,用的排骨必是新鮮肋排,只取中間八根,加了約14味中藥煲制,每一鍋都要歷經至少兩個小時的等待。開業到現在,他從未放過一顆味精,堅持吃進肚子的東西儘量要回歸食材本身。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肉骨茶

2.慶哥和他的蝦之江湖

他從T臺到灶臺,走了20年

慶哥是個爽朗的東北漢子,在廈門呆了近20年,經歷了他最青春的年華,也看到了廈門由簡到繁的改變。

從模特到現在的小龍蝦生意,是意外也是緣分。許多同行只能挺過夏季,但慶哥不服,希望做就要做到最好。不斷求師,找適合的配方原料,研發新口味。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慶哥

店裡從蝦到調料,都是從江蘇盱眙運過來的,那裡才是源頭,他認為至少這樣才能算得上是正宗。

慶哥時常會坐在店門口的躺椅上,看著人來人往。雖已不是當年那個寧靜的模樣,但他依然覺得廈門可愛極了。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小龍蝦

3.釗廚和他的滷小小

一盤來自潮汕的滷鵝,攻略了無數廈門老饕的心

說到潮汕美食,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牛肉火鍋。不過對於潮汕人來說,香氣醇厚的滷鵝才是心頭家鄉美味的代表。

釗廚作為潮汕人,從小吃著滷鵝長大,家裡長輩也精通滷鵝手藝。十五歲他進潮汕酒樓學藝,到如今三十而立,釗廚決心專注做從小吃到大的滷味。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釗廚

釗廚在朋友的建議下,開了一個滷檔試點。經過一年後,回頭客越吃越多,他開了一家專門做潮汕滷鵝的店——滷小小。

滷鵝的好味道源於特製滷水,店裡的滷水由十幾種香料祕製而成,釗廚親自把控滷水的調配,極具風味。每天七點開始滷鵝肉,十點才能出鍋。

在問到會不會開分店時,釗廚表示,未來的事未來才知道。現在應該更專注於當下,希望潮汕滷鵝可以讓更多人知道。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滷鵝肉

4.李聰輝和他的封肉

他做了幾十年,只為做好這塊封肉

由於封肉製作工序的繁瑣,成本的昂貴,如今街邊的小店已很難找到賣封肉的了。

而李聰輝,30年來一直堅持保護這塊封肉。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店鋪招牌

二十幾年來,因為房租持續的漲幅,他的小店無奈搬了三次,封肉的味道卻從未變過。合作多年的夥伴早上就把新鮮食材送到店裡,李聰輝就開始製作一天所需的封肉,堅持當天現做,決不隔夜。

他認為,傳承這塊封肉是他的義務。李聰輝說,“封肉讓我養活一大家子,為我服務,我就要為它添彩,把它傳承下去。”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同安封肉

他們把新鮮氣息帶入廈門,把年輕血液注入行業

近幾年來,廈門湧入許多新鮮元素,在餐飲業,服裝業上應有盡有。彷彿一夜之間熱潮就退盡,而留下的這些,就是用心帶動新鮮廈門的一群人了。

1.西貢味道和它的主理人

這家越南餐廳竟然有法棍三明治,讓我一週吃了三次

這家精緻的餐廳,是由幾個留學歸國的朋友共同創立的。

因為對東南亞菜系的喜愛,喜歡去越南等地品嚐各種味道。回國後,始終找不到自己心中的那個味道,所以一行人下決心要將自己心中這份越南味帶到廈門。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西貢味道門店

主理人是在廈門成長的。她的目標不是做像大商場裡那樣千篇一律的餐館,而是想做一個溫馨的小店,讓客人吃出家的感覺。

對於食材的理解是,不是要多昂貴,但一定是要最新鮮最合適的材料。廚師也是請自在越南學廚多年的華人。

她還坦言她們最怕被問到正宗不正宗了。她們堅信自己用了最越南的原材料和最越南的做法。當然,如果覺得有差別也是可以接受的。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店裡的餐品

2.李百萬、貝卡和他們的百萬萬

這裡有好吃的漢堡和有趣的靈魂

百萬萬漢堡店,在沙坡尾開了已經將近2年的時間。一路來被各種興起的自媒體推著往前走,看著不少同行興起又隕落,但百萬萬不忘初心,秉持著產品品質,穩步前進,並越做越大了。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百萬萬門店

他們想要做出真正的好吃的漢堡,從配料到主料,從口感到造型,都希望令自己和食客滿意。這便是貝卡和李百萬的初衷。

澳大利亞來的冷鮮肉,到新鮮的果蔬和進口的香料,食材絕對是上乘的。這樣一個漢堡,其實可以賣出高價,但傳統理念使得大部分人不願多花一點錢去吃一個漢堡,她就想改變這種看法。

貝卡認為 ,當真正扎頭去做了,那就要從頭負責到底。最核心的東西不能丟,路要想得長遠些。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mini牛芒吞拿魚堡

3.青貓和她的樹里民宿

「想窩在環島路的隱蔽民宿裡,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我們沒有招店員,就我和老公兩人在打理,自己也住在這裡。”青貓說。

樹里民宿僅有五間客房,每個房間的打理都由青貓夫婦親力親為,每一處傢俱的陳設都融入了自己的心思。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這一年來祕密軍團採訪了許多人,各行各業都有。他們或大或小,在各自領域中可能稱不上最好,但是他們的用心以及對行業的執著,讓我看到如今浮躁社會中非寧靜無以致遠的難得品質。

他們深愛廈門,也讓更多人愛上這座城

這些店可能大家都或多或少聽過,不過店背後,都是一群深愛著廈門的人。他們以自己的方式,讓廈門變得更多彩動人,也讓更多的人愛上這座城市。

1.林宇鳴和他的見南花

林宇鳴,和他的水泥花磚新生

見南花是林宇鳴創立的品牌。他是名設計師,來廈時初見花磚,覺得這地磚的圖案很特別,有點意思。

他租下現在32HOW的這棟樓,開始工作。直到他發現進行設計時需要用花磚,卻找不到任何一個工廠能生產出水泥花磚,於是他便一頭扎進了他的“花磚事業。”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林宇鳴

見南花,從2012年開始,如今已經是第五個年頭了。越來越多的人對花磚愈發感興趣,許多店鋪也開始嘗試用花磚裝飾。他的見南花也發起了眾籌,希望能將工廠升級為“精藝工廠”。

做出更好的磚,創造更好的價值,研發更多的周邊產品,挖掘花磚的可能性。但不變的是,對於品質的堅持。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32HOW

2.峰哥和他的吉治百貨

他不務正業30幾年,卻開了一間來廈門必去的店:吉治百貨

網友們都叫他吉治君,認識他的人都叫他峰哥。

峰哥對吃非常講究,海鮮是否新鮮,用料是否實在,都逃不過他的法眼。也因此有了他對吉治品牌產品的嚴格把關,非零添加不用。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峰哥

大家更多知道的是吉治百貨,往往忽略了阿吉仔餅鋪。峰哥坦言,“阿吉仔才是我內心想打響的名聲一家天天排隊的餅鋪,不該只在巷子裡。我讓阿吉仔升級,推向全國,讓更多的人吃到廈門的味道,這才是吉治百貨的初衷。”

幾年來,吉治從八市的街角店,變成了許多朋友來廈攻略中必去的地方,也逐漸成了帶動老城區新發展的標杆之一。

阿吉仔,也仍舊每天門庭若市,遊客可以在廈門的店裡購買,也可以在淘寶上選購。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綠豆餡餅

3.張元將和他的有年雜貨

中山路旁的有年雜貨,塞滿了千百件廈門人愛用的老夥計

老闆張元將接觸舊物大約是在六年前,偶然結識了舊書店老闆老島。他在老島的影響下開了家舊書店,在收集舊書時慢慢改變了收藏方向。

之後幾年間,不少舊物館和文藝的文創店,都是去他店裡淘的舊貨。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張元將(左)和朋友聊天

不是所有舊物都能賺到錢。舊物對張元將來說更像是生活情趣,而不是賺錢的工具。目前他的計劃是將瓷器收集到一萬件時舉辦展覽,展現他們的變化。

廈門的舊物是“土生土長”的,大多從家裡或老街巷裡找出來的。通過這些根植在這座城市底蘊裡的舊物,可以隱約看到廈門人生活的模樣及審美喜好,老廈門的光陰也盡在有年雜貨裡。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舊時的電話

4.紫日和他的廈門老照片

這間老照片館收藏著廈門的百年光陰

這家民辦廈門歷史影像處在鹽溪街,展館的主理人便是紫日。

當時紫日是個攝影師,接觸到廈門的老照片後,照片裡的老廈門深深地吸引著他。無奈網絡上照片太少,所以就想自己去收集,用照片去見證這座城市的變化。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影像處

幾年時間的收集,都全憑對老照片的熱愛,但生活也常因照片陷入困境。直到近兩年,紫日的老照片收集開始被大家關注,他的工作才漸被家人認可。

他覺得,老照片是需要讓人蔘觀的,因為僅是收藏,它的價值沒法發揮出來,所以開設了這影像處。

“因為喜歡歷史,喜歡廈門這座城市,覺得為這座城市做一點事情很有意義。”紫日如是說。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老照片展

5.老島和他的小漁島書店

他在沙坡尾的拐角,守著廈門的小漁島

開這樣一家二手書店,是源自老島在《城市畫報》看到的荒島圖書館這一理念。沒有過多猶豫,廈門第一家荒島圖書館——小漁島書店正式開館了。

現在老島每隔兩天會去收購舊書,店裡大部分圖書是從廢品站回收的。每本書背後都用鉛筆標註它的新價格,一般是按照市場規律定價。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小漁島店鋪

除了售賣店裡的舊書,這七年間小漁島推出了各類活動,讓更多的島民參與到小漁島的成長中來。

從一無所有的“荒島”到擁有三萬冊藏書的小漁島,背後不僅僅是老島的堅守,也是小漁島島民的堅持。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書店內

他們起早貪黑,希望將記憶中的味道延續下去

說起古早味,應該是每個人心中難以忘懷的。在城市高速發展的今天,那些淳樸的好味卻慢慢消逝。而他們,仍用自己最溫暖的雙手,做出大家最懷念的味道。

1.阿伯和他的荷蘭豆

這味道是你的童年,卻是他的半輩子

荷蘭豆阿伯二十年如一日的在八市擺攤,也賣出了許多人的回憶。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阿伯的攤位

多年前,他為了生計打拼,重拾這份手藝,和妻子一起將女兒拉扯成人。如今女兒早已成人,賣荷蘭豆倒變成了他的習慣。仍舊每天六點半起,準備當天的荷蘭豆,幾乎沒有不出攤的日子。

來買的顧客,不少是搬離八市的老廈門。他們專程來這裡買菜,為的就是這不變的口味,不變的情懷。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荷蘭豆

2.周阿嬤和她的仙草蜜

吃完這碗古法仙草蜜,讓我懷疑之前吃的都是假的

阿嬤不善言辭,但由衷的熱情。

店裡的原料都來自於環境利於仙草生長的漳州,收割晒乾後帶來廈門。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用於攪拌的鍋鏟

仙草蜜因性涼,只在四至十月售賣。她幾乎每天四五點起床燒製仙草凍。洗草幹、熬煮、搓草、過濾、點漿、裝碗。看似簡簡單單的幾步,要耗費大半天的時間。

阿嬤的兒子說,製作方法都是從祖父那傳承而來的。至今除了燃料和鍋具的改變,其餘的工序和供料一樣未省,一樣未變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裝碗後的仙草凍

他們十年磨一劍,不變的是一顆永遠跳動的匠心

下面這幾位,我認為堅持就是他們的“通病”。這“通病”,來源於他們對自己工作每個細節的打磨和探究,從未停息過。

1.老鄭和他的錦濟堂

他靠著一份肉骨茶在明發屹立8年,回頭客越吃越多

在明發這個商業怪圈中,從一間不知名的小店做到了今天口碑頗好的老店,老鄭十分感慨。

八年前開店時,老鄭就有著明確定位:“我做這家店的初心就是養生,希望能讓來這裡的食客都吃的安心。”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錦濟堂招牌

老鄭希望大家聽到肉骨茶時,能想到錦濟堂,而不僅是新加坡或馬來西亞。

這一碗黑黑的湯,用的排骨必是新鮮肋排,只取中間八根,加了約14味中藥煲制,每一鍋都要歷經至少兩個小時的等待。開業到現在,他從未放過一顆味精,堅持吃進肚子的東西儘量要回歸食材本身。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肉骨茶

2.慶哥和他的蝦之江湖

他從T臺到灶臺,走了20年

慶哥是個爽朗的東北漢子,在廈門呆了近20年,經歷了他最青春的年華,也看到了廈門由簡到繁的改變。

從模特到現在的小龍蝦生意,是意外也是緣分。許多同行只能挺過夏季,但慶哥不服,希望做就要做到最好。不斷求師,找適合的配方原料,研發新口味。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慶哥

店裡從蝦到調料,都是從江蘇盱眙運過來的,那裡才是源頭,他認為至少這樣才能算得上是正宗。

慶哥時常會坐在店門口的躺椅上,看著人來人往。雖已不是當年那個寧靜的模樣,但他依然覺得廈門可愛極了。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小龍蝦

3.釗廚和他的滷小小

一盤來自潮汕的滷鵝,攻略了無數廈門老饕的心

說到潮汕美食,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牛肉火鍋。不過對於潮汕人來說,香氣醇厚的滷鵝才是心頭家鄉美味的代表。

釗廚作為潮汕人,從小吃著滷鵝長大,家裡長輩也精通滷鵝手藝。十五歲他進潮汕酒樓學藝,到如今三十而立,釗廚決心專注做從小吃到大的滷味。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釗廚

釗廚在朋友的建議下,開了一個滷檔試點。經過一年後,回頭客越吃越多,他開了一家專門做潮汕滷鵝的店——滷小小。

滷鵝的好味道源於特製滷水,店裡的滷水由十幾種香料祕製而成,釗廚親自把控滷水的調配,極具風味。每天七點開始滷鵝肉,十點才能出鍋。

在問到會不會開分店時,釗廚表示,未來的事未來才知道。現在應該更專注於當下,希望潮汕滷鵝可以讓更多人知道。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滷鵝肉

4.李聰輝和他的封肉

他做了幾十年,只為做好這塊封肉

由於封肉製作工序的繁瑣,成本的昂貴,如今街邊的小店已很難找到賣封肉的了。

而李聰輝,30年來一直堅持保護這塊封肉。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店鋪招牌

二十幾年來,因為房租持續的漲幅,他的小店無奈搬了三次,封肉的味道卻從未變過。合作多年的夥伴早上就把新鮮食材送到店裡,李聰輝就開始製作一天所需的封肉,堅持當天現做,決不隔夜。

他認為,傳承這塊封肉是他的義務。李聰輝說,“封肉讓我養活一大家子,為我服務,我就要為它添彩,把它傳承下去。”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同安封肉

他們把新鮮氣息帶入廈門,把年輕血液注入行業

近幾年來,廈門湧入許多新鮮元素,在餐飲業,服裝業上應有盡有。彷彿一夜之間熱潮就退盡,而留下的這些,就是用心帶動新鮮廈門的一群人了。

1.西貢味道和它的主理人

這家越南餐廳竟然有法棍三明治,讓我一週吃了三次

這家精緻的餐廳,是由幾個留學歸國的朋友共同創立的。

因為對東南亞菜系的喜愛,喜歡去越南等地品嚐各種味道。回國後,始終找不到自己心中的那個味道,所以一行人下決心要將自己心中這份越南味帶到廈門。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西貢味道門店

主理人是在廈門成長的。她的目標不是做像大商場裡那樣千篇一律的餐館,而是想做一個溫馨的小店,讓客人吃出家的感覺。

對於食材的理解是,不是要多昂貴,但一定是要最新鮮最合適的材料。廚師也是請自在越南學廚多年的華人。

她還坦言她們最怕被問到正宗不正宗了。她們堅信自己用了最越南的原材料和最越南的做法。當然,如果覺得有差別也是可以接受的。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店裡的餐品

2.李百萬、貝卡和他們的百萬萬

這裡有好吃的漢堡和有趣的靈魂

百萬萬漢堡店,在沙坡尾開了已經將近2年的時間。一路來被各種興起的自媒體推著往前走,看著不少同行興起又隕落,但百萬萬不忘初心,秉持著產品品質,穩步前進,並越做越大了。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百萬萬門店

他們想要做出真正的好吃的漢堡,從配料到主料,從口感到造型,都希望令自己和食客滿意。這便是貝卡和李百萬的初衷。

澳大利亞來的冷鮮肉,到新鮮的果蔬和進口的香料,食材絕對是上乘的。這樣一個漢堡,其實可以賣出高價,但傳統理念使得大部分人不願多花一點錢去吃一個漢堡,她就想改變這種看法。

貝卡認為 ,當真正扎頭去做了,那就要從頭負責到底。最核心的東西不能丟,路要想得長遠些。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mini牛芒吞拿魚堡

3.青貓和她的樹里民宿

「想窩在環島路的隱蔽民宿裡,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我們沒有招店員,就我和老公兩人在打理,自己也住在這裡。”青貓說。

樹里民宿僅有五間客房,每個房間的打理都由青貓夫婦親力親為,每一處傢俱的陳設都融入了自己的心思。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青貓夫婦

樹裡有很多小細節都藏著主人的心思。傢俱大部分都是高質量的木頭材質,就連二樓客廳裡的小木馬也是質量好得能承受成人的體重。

考慮到廈門天氣炎熱蚊蟲多,窗戶上都裝了紗窗。二樓走廊的盡頭有一個玻璃房的小茶室,房客可以在裡面看書泡茶。站在三樓的陽臺可以看見大海,青貓常在這裡組織搭帳篷和宵夜。

我相信美食,溫情,陽光是假期最重要的部分。” 這是青貓寫在樹裡預定首頁的話。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這一年來祕密軍團採訪了許多人,各行各業都有。他們或大或小,在各自領域中可能稱不上最好,但是他們的用心以及對行業的執著,讓我看到如今浮躁社會中非寧靜無以致遠的難得品質。

他們深愛廈門,也讓更多人愛上這座城

這些店可能大家都或多或少聽過,不過店背後,都是一群深愛著廈門的人。他們以自己的方式,讓廈門變得更多彩動人,也讓更多的人愛上這座城市。

1.林宇鳴和他的見南花

林宇鳴,和他的水泥花磚新生

見南花是林宇鳴創立的品牌。他是名設計師,來廈時初見花磚,覺得這地磚的圖案很特別,有點意思。

他租下現在32HOW的這棟樓,開始工作。直到他發現進行設計時需要用花磚,卻找不到任何一個工廠能生產出水泥花磚,於是他便一頭扎進了他的“花磚事業。”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林宇鳴

見南花,從2012年開始,如今已經是第五個年頭了。越來越多的人對花磚愈發感興趣,許多店鋪也開始嘗試用花磚裝飾。他的見南花也發起了眾籌,希望能將工廠升級為“精藝工廠”。

做出更好的磚,創造更好的價值,研發更多的周邊產品,挖掘花磚的可能性。但不變的是,對於品質的堅持。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32HOW

2.峰哥和他的吉治百貨

他不務正業30幾年,卻開了一間來廈門必去的店:吉治百貨

網友們都叫他吉治君,認識他的人都叫他峰哥。

峰哥對吃非常講究,海鮮是否新鮮,用料是否實在,都逃不過他的法眼。也因此有了他對吉治品牌產品的嚴格把關,非零添加不用。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峰哥

大家更多知道的是吉治百貨,往往忽略了阿吉仔餅鋪。峰哥坦言,“阿吉仔才是我內心想打響的名聲一家天天排隊的餅鋪,不該只在巷子裡。我讓阿吉仔升級,推向全國,讓更多的人吃到廈門的味道,這才是吉治百貨的初衷。”

幾年來,吉治從八市的街角店,變成了許多朋友來廈攻略中必去的地方,也逐漸成了帶動老城區新發展的標杆之一。

阿吉仔,也仍舊每天門庭若市,遊客可以在廈門的店裡購買,也可以在淘寶上選購。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綠豆餡餅

3.張元將和他的有年雜貨

中山路旁的有年雜貨,塞滿了千百件廈門人愛用的老夥計

老闆張元將接觸舊物大約是在六年前,偶然結識了舊書店老闆老島。他在老島的影響下開了家舊書店,在收集舊書時慢慢改變了收藏方向。

之後幾年間,不少舊物館和文藝的文創店,都是去他店裡淘的舊貨。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張元將(左)和朋友聊天

不是所有舊物都能賺到錢。舊物對張元將來說更像是生活情趣,而不是賺錢的工具。目前他的計劃是將瓷器收集到一萬件時舉辦展覽,展現他們的變化。

廈門的舊物是“土生土長”的,大多從家裡或老街巷裡找出來的。通過這些根植在這座城市底蘊裡的舊物,可以隱約看到廈門人生活的模樣及審美喜好,老廈門的光陰也盡在有年雜貨裡。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舊時的電話

4.紫日和他的廈門老照片

這間老照片館收藏著廈門的百年光陰

這家民辦廈門歷史影像處在鹽溪街,展館的主理人便是紫日。

當時紫日是個攝影師,接觸到廈門的老照片後,照片裡的老廈門深深地吸引著他。無奈網絡上照片太少,所以就想自己去收集,用照片去見證這座城市的變化。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影像處

幾年時間的收集,都全憑對老照片的熱愛,但生活也常因照片陷入困境。直到近兩年,紫日的老照片收集開始被大家關注,他的工作才漸被家人認可。

他覺得,老照片是需要讓人蔘觀的,因為僅是收藏,它的價值沒法發揮出來,所以開設了這影像處。

“因為喜歡歷史,喜歡廈門這座城市,覺得為這座城市做一點事情很有意義。”紫日如是說。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老照片展

5.老島和他的小漁島書店

他在沙坡尾的拐角,守著廈門的小漁島

開這樣一家二手書店,是源自老島在《城市畫報》看到的荒島圖書館這一理念。沒有過多猶豫,廈門第一家荒島圖書館——小漁島書店正式開館了。

現在老島每隔兩天會去收購舊書,店裡大部分圖書是從廢品站回收的。每本書背後都用鉛筆標註它的新價格,一般是按照市場規律定價。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小漁島店鋪

除了售賣店裡的舊書,這七年間小漁島推出了各類活動,讓更多的島民參與到小漁島的成長中來。

從一無所有的“荒島”到擁有三萬冊藏書的小漁島,背後不僅僅是老島的堅守,也是小漁島島民的堅持。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書店內

他們起早貪黑,希望將記憶中的味道延續下去

說起古早味,應該是每個人心中難以忘懷的。在城市高速發展的今天,那些淳樸的好味卻慢慢消逝。而他們,仍用自己最溫暖的雙手,做出大家最懷念的味道。

1.阿伯和他的荷蘭豆

這味道是你的童年,卻是他的半輩子

荷蘭豆阿伯二十年如一日的在八市擺攤,也賣出了許多人的回憶。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阿伯的攤位

多年前,他為了生計打拼,重拾這份手藝,和妻子一起將女兒拉扯成人。如今女兒早已成人,賣荷蘭豆倒變成了他的習慣。仍舊每天六點半起,準備當天的荷蘭豆,幾乎沒有不出攤的日子。

來買的顧客,不少是搬離八市的老廈門。他們專程來這裡買菜,為的就是這不變的口味,不變的情懷。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荷蘭豆

2.周阿嬤和她的仙草蜜

吃完這碗古法仙草蜜,讓我懷疑之前吃的都是假的

阿嬤不善言辭,但由衷的熱情。

店裡的原料都來自於環境利於仙草生長的漳州,收割晒乾後帶來廈門。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用於攪拌的鍋鏟

仙草蜜因性涼,只在四至十月售賣。她幾乎每天四五點起床燒製仙草凍。洗草幹、熬煮、搓草、過濾、點漿、裝碗。看似簡簡單單的幾步,要耗費大半天的時間。

阿嬤的兒子說,製作方法都是從祖父那傳承而來的。至今除了燃料和鍋具的改變,其餘的工序和供料一樣未省,一樣未變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裝碗後的仙草凍

他們十年磨一劍,不變的是一顆永遠跳動的匠心

下面這幾位,我認為堅持就是他們的“通病”。這“通病”,來源於他們對自己工作每個細節的打磨和探究,從未停息過。

1.老鄭和他的錦濟堂

他靠著一份肉骨茶在明發屹立8年,回頭客越吃越多

在明發這個商業怪圈中,從一間不知名的小店做到了今天口碑頗好的老店,老鄭十分感慨。

八年前開店時,老鄭就有著明確定位:“我做這家店的初心就是養生,希望能讓來這裡的食客都吃的安心。”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錦濟堂招牌

老鄭希望大家聽到肉骨茶時,能想到錦濟堂,而不僅是新加坡或馬來西亞。

這一碗黑黑的湯,用的排骨必是新鮮肋排,只取中間八根,加了約14味中藥煲制,每一鍋都要歷經至少兩個小時的等待。開業到現在,他從未放過一顆味精,堅持吃進肚子的東西儘量要回歸食材本身。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肉骨茶

2.慶哥和他的蝦之江湖

他從T臺到灶臺,走了20年

慶哥是個爽朗的東北漢子,在廈門呆了近20年,經歷了他最青春的年華,也看到了廈門由簡到繁的改變。

從模特到現在的小龍蝦生意,是意外也是緣分。許多同行只能挺過夏季,但慶哥不服,希望做就要做到最好。不斷求師,找適合的配方原料,研發新口味。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慶哥

店裡從蝦到調料,都是從江蘇盱眙運過來的,那裡才是源頭,他認為至少這樣才能算得上是正宗。

慶哥時常會坐在店門口的躺椅上,看著人來人往。雖已不是當年那個寧靜的模樣,但他依然覺得廈門可愛極了。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小龍蝦

3.釗廚和他的滷小小

一盤來自潮汕的滷鵝,攻略了無數廈門老饕的心

說到潮汕美食,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牛肉火鍋。不過對於潮汕人來說,香氣醇厚的滷鵝才是心頭家鄉美味的代表。

釗廚作為潮汕人,從小吃著滷鵝長大,家裡長輩也精通滷鵝手藝。十五歲他進潮汕酒樓學藝,到如今三十而立,釗廚決心專注做從小吃到大的滷味。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釗廚

釗廚在朋友的建議下,開了一個滷檔試點。經過一年後,回頭客越吃越多,他開了一家專門做潮汕滷鵝的店——滷小小。

滷鵝的好味道源於特製滷水,店裡的滷水由十幾種香料祕製而成,釗廚親自把控滷水的調配,極具風味。每天七點開始滷鵝肉,十點才能出鍋。

在問到會不會開分店時,釗廚表示,未來的事未來才知道。現在應該更專注於當下,希望潮汕滷鵝可以讓更多人知道。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滷鵝肉

4.李聰輝和他的封肉

他做了幾十年,只為做好這塊封肉

由於封肉製作工序的繁瑣,成本的昂貴,如今街邊的小店已很難找到賣封肉的了。

而李聰輝,30年來一直堅持保護這塊封肉。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店鋪招牌

二十幾年來,因為房租持續的漲幅,他的小店無奈搬了三次,封肉的味道卻從未變過。合作多年的夥伴早上就把新鮮食材送到店裡,李聰輝就開始製作一天所需的封肉,堅持當天現做,決不隔夜。

他認為,傳承這塊封肉是他的義務。李聰輝說,“封肉讓我養活一大家子,為我服務,我就要為它添彩,把它傳承下去。”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同安封肉

他們把新鮮氣息帶入廈門,把年輕血液注入行業

近幾年來,廈門湧入許多新鮮元素,在餐飲業,服裝業上應有盡有。彷彿一夜之間熱潮就退盡,而留下的這些,就是用心帶動新鮮廈門的一群人了。

1.西貢味道和它的主理人

這家越南餐廳竟然有法棍三明治,讓我一週吃了三次

這家精緻的餐廳,是由幾個留學歸國的朋友共同創立的。

因為對東南亞菜系的喜愛,喜歡去越南等地品嚐各種味道。回國後,始終找不到自己心中的那個味道,所以一行人下決心要將自己心中這份越南味帶到廈門。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西貢味道門店

主理人是在廈門成長的。她的目標不是做像大商場裡那樣千篇一律的餐館,而是想做一個溫馨的小店,讓客人吃出家的感覺。

對於食材的理解是,不是要多昂貴,但一定是要最新鮮最合適的材料。廚師也是請自在越南學廚多年的華人。

她還坦言她們最怕被問到正宗不正宗了。她們堅信自己用了最越南的原材料和最越南的做法。當然,如果覺得有差別也是可以接受的。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店裡的餐品

2.李百萬、貝卡和他們的百萬萬

這裡有好吃的漢堡和有趣的靈魂

百萬萬漢堡店,在沙坡尾開了已經將近2年的時間。一路來被各種興起的自媒體推著往前走,看著不少同行興起又隕落,但百萬萬不忘初心,秉持著產品品質,穩步前進,並越做越大了。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百萬萬門店

他們想要做出真正的好吃的漢堡,從配料到主料,從口感到造型,都希望令自己和食客滿意。這便是貝卡和李百萬的初衷。

澳大利亞來的冷鮮肉,到新鮮的果蔬和進口的香料,食材絕對是上乘的。這樣一個漢堡,其實可以賣出高價,但傳統理念使得大部分人不願多花一點錢去吃一個漢堡,她就想改變這種看法。

貝卡認為 ,當真正扎頭去做了,那就要從頭負責到底。最核心的東西不能丟,路要想得長遠些。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mini牛芒吞拿魚堡

3.青貓和她的樹里民宿

「想窩在環島路的隱蔽民宿裡,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我們沒有招店員,就我和老公兩人在打理,自己也住在這裡。”青貓說。

樹里民宿僅有五間客房,每個房間的打理都由青貓夫婦親力親為,每一處傢俱的陳設都融入了自己的心思。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青貓夫婦

樹裡有很多小細節都藏著主人的心思。傢俱大部分都是高質量的木頭材質,就連二樓客廳裡的小木馬也是質量好得能承受成人的體重。

考慮到廈門天氣炎熱蚊蟲多,窗戶上都裝了紗窗。二樓走廊的盡頭有一個玻璃房的小茶室,房客可以在裡面看書泡茶。站在三樓的陽臺可以看見大海,青貓常在這裡組織搭帳篷和宵夜。

我相信美食,溫情,陽光是假期最重要的部分。” 這是青貓寫在樹裡預定首頁的話。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民宿內部

4.愷哥、夏琳姐和他們的心湖民宿

「願為這兩間ins風民宿,再去一次曾厝垵」

心湖民宿的主理人是愷哥和夏琳姐,兩位都是地地道道的廈門人。

做民宿的初衷很簡單,覺得有趣好玩,可以認識天南地北的人,民宿對於他們來說是與世界交往的方式。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這一年來祕密軍團採訪了許多人,各行各業都有。他們或大或小,在各自領域中可能稱不上最好,但是他們的用心以及對行業的執著,讓我看到如今浮躁社會中非寧靜無以致遠的難得品質。

他們深愛廈門,也讓更多人愛上這座城

這些店可能大家都或多或少聽過,不過店背後,都是一群深愛著廈門的人。他們以自己的方式,讓廈門變得更多彩動人,也讓更多的人愛上這座城市。

1.林宇鳴和他的見南花

林宇鳴,和他的水泥花磚新生

見南花是林宇鳴創立的品牌。他是名設計師,來廈時初見花磚,覺得這地磚的圖案很特別,有點意思。

他租下現在32HOW的這棟樓,開始工作。直到他發現進行設計時需要用花磚,卻找不到任何一個工廠能生產出水泥花磚,於是他便一頭扎進了他的“花磚事業。”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林宇鳴

見南花,從2012年開始,如今已經是第五個年頭了。越來越多的人對花磚愈發感興趣,許多店鋪也開始嘗試用花磚裝飾。他的見南花也發起了眾籌,希望能將工廠升級為“精藝工廠”。

做出更好的磚,創造更好的價值,研發更多的周邊產品,挖掘花磚的可能性。但不變的是,對於品質的堅持。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32HOW

2.峰哥和他的吉治百貨

他不務正業30幾年,卻開了一間來廈門必去的店:吉治百貨

網友們都叫他吉治君,認識他的人都叫他峰哥。

峰哥對吃非常講究,海鮮是否新鮮,用料是否實在,都逃不過他的法眼。也因此有了他對吉治品牌產品的嚴格把關,非零添加不用。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峰哥

大家更多知道的是吉治百貨,往往忽略了阿吉仔餅鋪。峰哥坦言,“阿吉仔才是我內心想打響的名聲一家天天排隊的餅鋪,不該只在巷子裡。我讓阿吉仔升級,推向全國,讓更多的人吃到廈門的味道,這才是吉治百貨的初衷。”

幾年來,吉治從八市的街角店,變成了許多朋友來廈攻略中必去的地方,也逐漸成了帶動老城區新發展的標杆之一。

阿吉仔,也仍舊每天門庭若市,遊客可以在廈門的店裡購買,也可以在淘寶上選購。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綠豆餡餅

3.張元將和他的有年雜貨

中山路旁的有年雜貨,塞滿了千百件廈門人愛用的老夥計

老闆張元將接觸舊物大約是在六年前,偶然結識了舊書店老闆老島。他在老島的影響下開了家舊書店,在收集舊書時慢慢改變了收藏方向。

之後幾年間,不少舊物館和文藝的文創店,都是去他店裡淘的舊貨。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張元將(左)和朋友聊天

不是所有舊物都能賺到錢。舊物對張元將來說更像是生活情趣,而不是賺錢的工具。目前他的計劃是將瓷器收集到一萬件時舉辦展覽,展現他們的變化。

廈門的舊物是“土生土長”的,大多從家裡或老街巷裡找出來的。通過這些根植在這座城市底蘊裡的舊物,可以隱約看到廈門人生活的模樣及審美喜好,老廈門的光陰也盡在有年雜貨裡。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舊時的電話

4.紫日和他的廈門老照片

這間老照片館收藏著廈門的百年光陰

這家民辦廈門歷史影像處在鹽溪街,展館的主理人便是紫日。

當時紫日是個攝影師,接觸到廈門的老照片後,照片裡的老廈門深深地吸引著他。無奈網絡上照片太少,所以就想自己去收集,用照片去見證這座城市的變化。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影像處

幾年時間的收集,都全憑對老照片的熱愛,但生活也常因照片陷入困境。直到近兩年,紫日的老照片收集開始被大家關注,他的工作才漸被家人認可。

他覺得,老照片是需要讓人蔘觀的,因為僅是收藏,它的價值沒法發揮出來,所以開設了這影像處。

“因為喜歡歷史,喜歡廈門這座城市,覺得為這座城市做一點事情很有意義。”紫日如是說。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老照片展

5.老島和他的小漁島書店

他在沙坡尾的拐角,守著廈門的小漁島

開這樣一家二手書店,是源自老島在《城市畫報》看到的荒島圖書館這一理念。沒有過多猶豫,廈門第一家荒島圖書館——小漁島書店正式開館了。

現在老島每隔兩天會去收購舊書,店裡大部分圖書是從廢品站回收的。每本書背後都用鉛筆標註它的新價格,一般是按照市場規律定價。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小漁島店鋪

除了售賣店裡的舊書,這七年間小漁島推出了各類活動,讓更多的島民參與到小漁島的成長中來。

從一無所有的“荒島”到擁有三萬冊藏書的小漁島,背後不僅僅是老島的堅守,也是小漁島島民的堅持。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書店內

他們起早貪黑,希望將記憶中的味道延續下去

說起古早味,應該是每個人心中難以忘懷的。在城市高速發展的今天,那些淳樸的好味卻慢慢消逝。而他們,仍用自己最溫暖的雙手,做出大家最懷念的味道。

1.阿伯和他的荷蘭豆

這味道是你的童年,卻是他的半輩子

荷蘭豆阿伯二十年如一日的在八市擺攤,也賣出了許多人的回憶。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阿伯的攤位

多年前,他為了生計打拼,重拾這份手藝,和妻子一起將女兒拉扯成人。如今女兒早已成人,賣荷蘭豆倒變成了他的習慣。仍舊每天六點半起,準備當天的荷蘭豆,幾乎沒有不出攤的日子。

來買的顧客,不少是搬離八市的老廈門。他們專程來這裡買菜,為的就是這不變的口味,不變的情懷。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荷蘭豆

2.周阿嬤和她的仙草蜜

吃完這碗古法仙草蜜,讓我懷疑之前吃的都是假的

阿嬤不善言辭,但由衷的熱情。

店裡的原料都來自於環境利於仙草生長的漳州,收割晒乾後帶來廈門。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用於攪拌的鍋鏟

仙草蜜因性涼,只在四至十月售賣。她幾乎每天四五點起床燒製仙草凍。洗草幹、熬煮、搓草、過濾、點漿、裝碗。看似簡簡單單的幾步,要耗費大半天的時間。

阿嬤的兒子說,製作方法都是從祖父那傳承而來的。至今除了燃料和鍋具的改變,其餘的工序和供料一樣未省,一樣未變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裝碗後的仙草凍

他們十年磨一劍,不變的是一顆永遠跳動的匠心

下面這幾位,我認為堅持就是他們的“通病”。這“通病”,來源於他們對自己工作每個細節的打磨和探究,從未停息過。

1.老鄭和他的錦濟堂

他靠著一份肉骨茶在明發屹立8年,回頭客越吃越多

在明發這個商業怪圈中,從一間不知名的小店做到了今天口碑頗好的老店,老鄭十分感慨。

八年前開店時,老鄭就有著明確定位:“我做這家店的初心就是養生,希望能讓來這裡的食客都吃的安心。”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錦濟堂招牌

老鄭希望大家聽到肉骨茶時,能想到錦濟堂,而不僅是新加坡或馬來西亞。

這一碗黑黑的湯,用的排骨必是新鮮肋排,只取中間八根,加了約14味中藥煲制,每一鍋都要歷經至少兩個小時的等待。開業到現在,他從未放過一顆味精,堅持吃進肚子的東西儘量要回歸食材本身。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肉骨茶

2.慶哥和他的蝦之江湖

他從T臺到灶臺,走了20年

慶哥是個爽朗的東北漢子,在廈門呆了近20年,經歷了他最青春的年華,也看到了廈門由簡到繁的改變。

從模特到現在的小龍蝦生意,是意外也是緣分。許多同行只能挺過夏季,但慶哥不服,希望做就要做到最好。不斷求師,找適合的配方原料,研發新口味。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慶哥

店裡從蝦到調料,都是從江蘇盱眙運過來的,那裡才是源頭,他認為至少這樣才能算得上是正宗。

慶哥時常會坐在店門口的躺椅上,看著人來人往。雖已不是當年那個寧靜的模樣,但他依然覺得廈門可愛極了。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小龍蝦

3.釗廚和他的滷小小

一盤來自潮汕的滷鵝,攻略了無數廈門老饕的心

說到潮汕美食,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牛肉火鍋。不過對於潮汕人來說,香氣醇厚的滷鵝才是心頭家鄉美味的代表。

釗廚作為潮汕人,從小吃著滷鵝長大,家裡長輩也精通滷鵝手藝。十五歲他進潮汕酒樓學藝,到如今三十而立,釗廚決心專注做從小吃到大的滷味。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釗廚

釗廚在朋友的建議下,開了一個滷檔試點。經過一年後,回頭客越吃越多,他開了一家專門做潮汕滷鵝的店——滷小小。

滷鵝的好味道源於特製滷水,店裡的滷水由十幾種香料祕製而成,釗廚親自把控滷水的調配,極具風味。每天七點開始滷鵝肉,十點才能出鍋。

在問到會不會開分店時,釗廚表示,未來的事未來才知道。現在應該更專注於當下,希望潮汕滷鵝可以讓更多人知道。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滷鵝肉

4.李聰輝和他的封肉

他做了幾十年,只為做好這塊封肉

由於封肉製作工序的繁瑣,成本的昂貴,如今街邊的小店已很難找到賣封肉的了。

而李聰輝,30年來一直堅持保護這塊封肉。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店鋪招牌

二十幾年來,因為房租持續的漲幅,他的小店無奈搬了三次,封肉的味道卻從未變過。合作多年的夥伴早上就把新鮮食材送到店裡,李聰輝就開始製作一天所需的封肉,堅持當天現做,決不隔夜。

他認為,傳承這塊封肉是他的義務。李聰輝說,“封肉讓我養活一大家子,為我服務,我就要為它添彩,把它傳承下去。”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同安封肉

他們把新鮮氣息帶入廈門,把年輕血液注入行業

近幾年來,廈門湧入許多新鮮元素,在餐飲業,服裝業上應有盡有。彷彿一夜之間熱潮就退盡,而留下的這些,就是用心帶動新鮮廈門的一群人了。

1.西貢味道和它的主理人

這家越南餐廳竟然有法棍三明治,讓我一週吃了三次

這家精緻的餐廳,是由幾個留學歸國的朋友共同創立的。

因為對東南亞菜系的喜愛,喜歡去越南等地品嚐各種味道。回國後,始終找不到自己心中的那個味道,所以一行人下決心要將自己心中這份越南味帶到廈門。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西貢味道門店

主理人是在廈門成長的。她的目標不是做像大商場裡那樣千篇一律的餐館,而是想做一個溫馨的小店,讓客人吃出家的感覺。

對於食材的理解是,不是要多昂貴,但一定是要最新鮮最合適的材料。廚師也是請自在越南學廚多年的華人。

她還坦言她們最怕被問到正宗不正宗了。她們堅信自己用了最越南的原材料和最越南的做法。當然,如果覺得有差別也是可以接受的。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店裡的餐品

2.李百萬、貝卡和他們的百萬萬

這裡有好吃的漢堡和有趣的靈魂

百萬萬漢堡店,在沙坡尾開了已經將近2年的時間。一路來被各種興起的自媒體推著往前走,看著不少同行興起又隕落,但百萬萬不忘初心,秉持著產品品質,穩步前進,並越做越大了。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百萬萬門店

他們想要做出真正的好吃的漢堡,從配料到主料,從口感到造型,都希望令自己和食客滿意。這便是貝卡和李百萬的初衷。

澳大利亞來的冷鮮肉,到新鮮的果蔬和進口的香料,食材絕對是上乘的。這樣一個漢堡,其實可以賣出高價,但傳統理念使得大部分人不願多花一點錢去吃一個漢堡,她就想改變這種看法。

貝卡認為 ,當真正扎頭去做了,那就要從頭負責到底。最核心的東西不能丟,路要想得長遠些。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mini牛芒吞拿魚堡

3.青貓和她的樹里民宿

「想窩在環島路的隱蔽民宿裡,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我們沒有招店員,就我和老公兩人在打理,自己也住在這裡。”青貓說。

樹里民宿僅有五間客房,每個房間的打理都由青貓夫婦親力親為,每一處傢俱的陳設都融入了自己的心思。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青貓夫婦

樹裡有很多小細節都藏著主人的心思。傢俱大部分都是高質量的木頭材質,就連二樓客廳裡的小木馬也是質量好得能承受成人的體重。

考慮到廈門天氣炎熱蚊蟲多,窗戶上都裝了紗窗。二樓走廊的盡頭有一個玻璃房的小茶室,房客可以在裡面看書泡茶。站在三樓的陽臺可以看見大海,青貓常在這裡組織搭帳篷和宵夜。

我相信美食,溫情,陽光是假期最重要的部分。” 這是青貓寫在樹裡預定首頁的話。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民宿內部

4.愷哥、夏琳姐和他們的心湖民宿

「願為這兩間ins風民宿,再去一次曾厝垵」

心湖民宿的主理人是愷哥和夏琳姐,兩位都是地地道道的廈門人。

做民宿的初衷很簡單,覺得有趣好玩,可以認識天南地北的人,民宿對於他們來說是與世界交往的方式。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心湖民宿

符合生活習慣是設計的一項重要考量,愷哥和夏琳姐每年都會找時間出門旅行,體驗不同的民宿,“但我們不會一味模仿”凱哥如是說。

愷哥說不期望能夠做到業界標杆,做實實在在的民宿就好,不要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就算沒有客人,愷哥也不會在路邊寫“今天有房,特價××”。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這一年來祕密軍團採訪了許多人,各行各業都有。他們或大或小,在各自領域中可能稱不上最好,但是他們的用心以及對行業的執著,讓我看到如今浮躁社會中非寧靜無以致遠的難得品質。

他們深愛廈門,也讓更多人愛上這座城

這些店可能大家都或多或少聽過,不過店背後,都是一群深愛著廈門的人。他們以自己的方式,讓廈門變得更多彩動人,也讓更多的人愛上這座城市。

1.林宇鳴和他的見南花

林宇鳴,和他的水泥花磚新生

見南花是林宇鳴創立的品牌。他是名設計師,來廈時初見花磚,覺得這地磚的圖案很特別,有點意思。

他租下現在32HOW的這棟樓,開始工作。直到他發現進行設計時需要用花磚,卻找不到任何一個工廠能生產出水泥花磚,於是他便一頭扎進了他的“花磚事業。”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林宇鳴

見南花,從2012年開始,如今已經是第五個年頭了。越來越多的人對花磚愈發感興趣,許多店鋪也開始嘗試用花磚裝飾。他的見南花也發起了眾籌,希望能將工廠升級為“精藝工廠”。

做出更好的磚,創造更好的價值,研發更多的周邊產品,挖掘花磚的可能性。但不變的是,對於品質的堅持。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32HOW

2.峰哥和他的吉治百貨

他不務正業30幾年,卻開了一間來廈門必去的店:吉治百貨

網友們都叫他吉治君,認識他的人都叫他峰哥。

峰哥對吃非常講究,海鮮是否新鮮,用料是否實在,都逃不過他的法眼。也因此有了他對吉治品牌產品的嚴格把關,非零添加不用。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峰哥

大家更多知道的是吉治百貨,往往忽略了阿吉仔餅鋪。峰哥坦言,“阿吉仔才是我內心想打響的名聲一家天天排隊的餅鋪,不該只在巷子裡。我讓阿吉仔升級,推向全國,讓更多的人吃到廈門的味道,這才是吉治百貨的初衷。”

幾年來,吉治從八市的街角店,變成了許多朋友來廈攻略中必去的地方,也逐漸成了帶動老城區新發展的標杆之一。

阿吉仔,也仍舊每天門庭若市,遊客可以在廈門的店裡購買,也可以在淘寶上選購。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綠豆餡餅

3.張元將和他的有年雜貨

中山路旁的有年雜貨,塞滿了千百件廈門人愛用的老夥計

老闆張元將接觸舊物大約是在六年前,偶然結識了舊書店老闆老島。他在老島的影響下開了家舊書店,在收集舊書時慢慢改變了收藏方向。

之後幾年間,不少舊物館和文藝的文創店,都是去他店裡淘的舊貨。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張元將(左)和朋友聊天

不是所有舊物都能賺到錢。舊物對張元將來說更像是生活情趣,而不是賺錢的工具。目前他的計劃是將瓷器收集到一萬件時舉辦展覽,展現他們的變化。

廈門的舊物是“土生土長”的,大多從家裡或老街巷裡找出來的。通過這些根植在這座城市底蘊裡的舊物,可以隱約看到廈門人生活的模樣及審美喜好,老廈門的光陰也盡在有年雜貨裡。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舊時的電話

4.紫日和他的廈門老照片

這間老照片館收藏著廈門的百年光陰

這家民辦廈門歷史影像處在鹽溪街,展館的主理人便是紫日。

當時紫日是個攝影師,接觸到廈門的老照片後,照片裡的老廈門深深地吸引著他。無奈網絡上照片太少,所以就想自己去收集,用照片去見證這座城市的變化。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影像處

幾年時間的收集,都全憑對老照片的熱愛,但生活也常因照片陷入困境。直到近兩年,紫日的老照片收集開始被大家關注,他的工作才漸被家人認可。

他覺得,老照片是需要讓人蔘觀的,因為僅是收藏,它的價值沒法發揮出來,所以開設了這影像處。

“因為喜歡歷史,喜歡廈門這座城市,覺得為這座城市做一點事情很有意義。”紫日如是說。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老照片展

5.老島和他的小漁島書店

他在沙坡尾的拐角,守著廈門的小漁島

開這樣一家二手書店,是源自老島在《城市畫報》看到的荒島圖書館這一理念。沒有過多猶豫,廈門第一家荒島圖書館——小漁島書店正式開館了。

現在老島每隔兩天會去收購舊書,店裡大部分圖書是從廢品站回收的。每本書背後都用鉛筆標註它的新價格,一般是按照市場規律定價。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小漁島店鋪

除了售賣店裡的舊書,這七年間小漁島推出了各類活動,讓更多的島民參與到小漁島的成長中來。

從一無所有的“荒島”到擁有三萬冊藏書的小漁島,背後不僅僅是老島的堅守,也是小漁島島民的堅持。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書店內

他們起早貪黑,希望將記憶中的味道延續下去

說起古早味,應該是每個人心中難以忘懷的。在城市高速發展的今天,那些淳樸的好味卻慢慢消逝。而他們,仍用自己最溫暖的雙手,做出大家最懷念的味道。

1.阿伯和他的荷蘭豆

這味道是你的童年,卻是他的半輩子

荷蘭豆阿伯二十年如一日的在八市擺攤,也賣出了許多人的回憶。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阿伯的攤位

多年前,他為了生計打拼,重拾這份手藝,和妻子一起將女兒拉扯成人。如今女兒早已成人,賣荷蘭豆倒變成了他的習慣。仍舊每天六點半起,準備當天的荷蘭豆,幾乎沒有不出攤的日子。

來買的顧客,不少是搬離八市的老廈門。他們專程來這裡買菜,為的就是這不變的口味,不變的情懷。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荷蘭豆

2.周阿嬤和她的仙草蜜

吃完這碗古法仙草蜜,讓我懷疑之前吃的都是假的

阿嬤不善言辭,但由衷的熱情。

店裡的原料都來自於環境利於仙草生長的漳州,收割晒乾後帶來廈門。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用於攪拌的鍋鏟

仙草蜜因性涼,只在四至十月售賣。她幾乎每天四五點起床燒製仙草凍。洗草幹、熬煮、搓草、過濾、點漿、裝碗。看似簡簡單單的幾步,要耗費大半天的時間。

阿嬤的兒子說,製作方法都是從祖父那傳承而來的。至今除了燃料和鍋具的改變,其餘的工序和供料一樣未省,一樣未變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裝碗後的仙草凍

他們十年磨一劍,不變的是一顆永遠跳動的匠心

下面這幾位,我認為堅持就是他們的“通病”。這“通病”,來源於他們對自己工作每個細節的打磨和探究,從未停息過。

1.老鄭和他的錦濟堂

他靠著一份肉骨茶在明發屹立8年,回頭客越吃越多

在明發這個商業怪圈中,從一間不知名的小店做到了今天口碑頗好的老店,老鄭十分感慨。

八年前開店時,老鄭就有著明確定位:“我做這家店的初心就是養生,希望能讓來這裡的食客都吃的安心。”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錦濟堂招牌

老鄭希望大家聽到肉骨茶時,能想到錦濟堂,而不僅是新加坡或馬來西亞。

這一碗黑黑的湯,用的排骨必是新鮮肋排,只取中間八根,加了約14味中藥煲制,每一鍋都要歷經至少兩個小時的等待。開業到現在,他從未放過一顆味精,堅持吃進肚子的東西儘量要回歸食材本身。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肉骨茶

2.慶哥和他的蝦之江湖

他從T臺到灶臺,走了20年

慶哥是個爽朗的東北漢子,在廈門呆了近20年,經歷了他最青春的年華,也看到了廈門由簡到繁的改變。

從模特到現在的小龍蝦生意,是意外也是緣分。許多同行只能挺過夏季,但慶哥不服,希望做就要做到最好。不斷求師,找適合的配方原料,研發新口味。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慶哥

店裡從蝦到調料,都是從江蘇盱眙運過來的,那裡才是源頭,他認為至少這樣才能算得上是正宗。

慶哥時常會坐在店門口的躺椅上,看著人來人往。雖已不是當年那個寧靜的模樣,但他依然覺得廈門可愛極了。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小龍蝦

3.釗廚和他的滷小小

一盤來自潮汕的滷鵝,攻略了無數廈門老饕的心

說到潮汕美食,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牛肉火鍋。不過對於潮汕人來說,香氣醇厚的滷鵝才是心頭家鄉美味的代表。

釗廚作為潮汕人,從小吃著滷鵝長大,家裡長輩也精通滷鵝手藝。十五歲他進潮汕酒樓學藝,到如今三十而立,釗廚決心專注做從小吃到大的滷味。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釗廚

釗廚在朋友的建議下,開了一個滷檔試點。經過一年後,回頭客越吃越多,他開了一家專門做潮汕滷鵝的店——滷小小。

滷鵝的好味道源於特製滷水,店裡的滷水由十幾種香料祕製而成,釗廚親自把控滷水的調配,極具風味。每天七點開始滷鵝肉,十點才能出鍋。

在問到會不會開分店時,釗廚表示,未來的事未來才知道。現在應該更專注於當下,希望潮汕滷鵝可以讓更多人知道。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滷鵝肉

4.李聰輝和他的封肉

他做了幾十年,只為做好這塊封肉

由於封肉製作工序的繁瑣,成本的昂貴,如今街邊的小店已很難找到賣封肉的了。

而李聰輝,30年來一直堅持保護這塊封肉。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店鋪招牌

二十幾年來,因為房租持續的漲幅,他的小店無奈搬了三次,封肉的味道卻從未變過。合作多年的夥伴早上就把新鮮食材送到店裡,李聰輝就開始製作一天所需的封肉,堅持當天現做,決不隔夜。

他認為,傳承這塊封肉是他的義務。李聰輝說,“封肉讓我養活一大家子,為我服務,我就要為它添彩,把它傳承下去。”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同安封肉

他們把新鮮氣息帶入廈門,把年輕血液注入行業

近幾年來,廈門湧入許多新鮮元素,在餐飲業,服裝業上應有盡有。彷彿一夜之間熱潮就退盡,而留下的這些,就是用心帶動新鮮廈門的一群人了。

1.西貢味道和它的主理人

這家越南餐廳竟然有法棍三明治,讓我一週吃了三次

這家精緻的餐廳,是由幾個留學歸國的朋友共同創立的。

因為對東南亞菜系的喜愛,喜歡去越南等地品嚐各種味道。回國後,始終找不到自己心中的那個味道,所以一行人下決心要將自己心中這份越南味帶到廈門。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西貢味道門店

主理人是在廈門成長的。她的目標不是做像大商場裡那樣千篇一律的餐館,而是想做一個溫馨的小店,讓客人吃出家的感覺。

對於食材的理解是,不是要多昂貴,但一定是要最新鮮最合適的材料。廚師也是請自在越南學廚多年的華人。

她還坦言她們最怕被問到正宗不正宗了。她們堅信自己用了最越南的原材料和最越南的做法。當然,如果覺得有差別也是可以接受的。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店裡的餐品

2.李百萬、貝卡和他們的百萬萬

這裡有好吃的漢堡和有趣的靈魂

百萬萬漢堡店,在沙坡尾開了已經將近2年的時間。一路來被各種興起的自媒體推著往前走,看著不少同行興起又隕落,但百萬萬不忘初心,秉持著產品品質,穩步前進,並越做越大了。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百萬萬門店

他們想要做出真正的好吃的漢堡,從配料到主料,從口感到造型,都希望令自己和食客滿意。這便是貝卡和李百萬的初衷。

澳大利亞來的冷鮮肉,到新鮮的果蔬和進口的香料,食材絕對是上乘的。這樣一個漢堡,其實可以賣出高價,但傳統理念使得大部分人不願多花一點錢去吃一個漢堡,她就想改變這種看法。

貝卡認為 ,當真正扎頭去做了,那就要從頭負責到底。最核心的東西不能丟,路要想得長遠些。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mini牛芒吞拿魚堡

3.青貓和她的樹里民宿

「想窩在環島路的隱蔽民宿裡,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我們沒有招店員,就我和老公兩人在打理,自己也住在這裡。”青貓說。

樹里民宿僅有五間客房,每個房間的打理都由青貓夫婦親力親為,每一處傢俱的陳設都融入了自己的心思。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青貓夫婦

樹裡有很多小細節都藏著主人的心思。傢俱大部分都是高質量的木頭材質,就連二樓客廳裡的小木馬也是質量好得能承受成人的體重。

考慮到廈門天氣炎熱蚊蟲多,窗戶上都裝了紗窗。二樓走廊的盡頭有一個玻璃房的小茶室,房客可以在裡面看書泡茶。站在三樓的陽臺可以看見大海,青貓常在這裡組織搭帳篷和宵夜。

我相信美食,溫情,陽光是假期最重要的部分。” 這是青貓寫在樹裡預定首頁的話。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民宿內部

4.愷哥、夏琳姐和他們的心湖民宿

「願為這兩間ins風民宿,再去一次曾厝垵」

心湖民宿的主理人是愷哥和夏琳姐,兩位都是地地道道的廈門人。

做民宿的初衷很簡單,覺得有趣好玩,可以認識天南地北的人,民宿對於他們來說是與世界交往的方式。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心湖民宿

符合生活習慣是設計的一項重要考量,愷哥和夏琳姐每年都會找時間出門旅行,體驗不同的民宿,“但我們不會一味模仿”凱哥如是說。

愷哥說不期望能夠做到業界標杆,做實實在在的民宿就好,不要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就算沒有客人,愷哥也不會在路邊寫“今天有房,特價××”。

與廈門15位“大神”對話,其中幾個說不定你還認識

民宿內部

人海茫茫,在一生中會遇到很多人。可能他們只是過客,匆匆交談幾句後便消失在人群中。但是這些發光發熱的情懷及品質,真的讓人久不能忘懷。我敬佩他們對於自己工作的細心熱愛,更敬佩他們將自己都融入其中。

/你身邊有哪些讓你感動的人物?/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圖/文:祕密廈門

拒絕任何變花樣形式的抄襲和盜圖!!

如需轉載/合作,請聯繫後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