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汝城:紅軍借據代代傳

汝城 湖南 瑤族 沙洲 收藏 人民網 2019-07-04
湖南汝城:紅軍借據代代傳湖南汝城:紅軍借據代代傳

湖南省汝城縣檔案館內,收藏著一張借據。雖已殘破不堪,但其中的字跡鏗鏘有力,至今仍清晰可辨。

“今借到胡四德伯伯稻榖壹佰零伍擔牲豬叄頭重量伍佰零叄斤雞拾貳只重量肆拾貳斤。此據。”

落款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團葉祖令。

這是一張85年前的紅軍借據。

1934年10月29日至11月13日,中央紅軍第一、第三、第五、第八、第九等軍團,加中央縱隊,共計八萬六千餘人,分五路進入汝城多個鄉鎮。11月6日,紅軍隊伍抵達延壽,當地瑤族百姓搞不清隊伍身份,加上之前國民黨的汙衊宣傳,百姓便趕著自家牲畜,扛起稻穀,到山谷躲避。

“百姓發現這支隊伍軍紀律嚴明,不在農戶家住宿,只是在村祠堂和學校旁自扎草棚,便回到寨裡。”官亨村黨支部書記胡炳燈講述自己打小聽到的故事。

胡四德和紅軍戰士有過短暫接觸,得知紅軍缺糧,便和族人商議,籌集了105擔稻穀、3頭生豬、12只雞,送到紅軍司務長葉祖令處。

“正當紅軍在延壽境內邊休整之際,敵人追了上來,三面夾擊紅軍後勤部隊。”汝城縣黨史研究室主任傅選林講述。在戰鬥中,瑤民們做擔架、抬傷兵、療傷員,搬來柴火和木炭,幫紅軍取暖、煮飯。經過苦戰,部隊順利通過延壽。

“臨走時,葉祖令在宗祠旁找到了胡四德。”胡炳燈說。葉祖令滿臉愧疚地說,現在紅軍籌款非常困難,一時拿不出錢還您,探手從左胸褡布里拿出一張土紙,對照所收的糧食和牲畜數量,蘸筆寫起借據來,之後蓋上自己印章,將借據交給胡四德。“等革命勝利了,一定給您兌現。”

紅軍撤退後,11月4日,敵軍進入延壽。為了安全,胡四德沒有告訴任何人,將借據裝進一個鐵盒裡,不向外人透露半點風聲,直到去世。

1996年春天,胡四德的孫子胡運海,砌建新灶時,在自家牆上發現了鏽跡斑斑的鐵盒,藏著的正是這張紅軍借據。

發現借據後,胡運海拒絕了香港收藏商的高價收買,將借據上報給政府。1997年5月17日,當地政府按照當時的價格,向胡家後人胡運海兌現了1.5萬元。胡運海將其中1萬元捐獻給村學校。

這種借據複印件也在“半條被子”故事發生地、沙洲村的革命紀念館裡展出。“一張票據,不僅凝聚著濃濃的軍民魚水情,更凝聚著瑤族同胞對共產黨的信賴。”解說員朱淑華說。

沙洲村村外有一條河,名曰滁水。滁水奔流,不捨晝夜,見證了這段感人故事的發生,也見證了紅軍精神在一代一代的傳承。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