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

今年堪稱中級轎車年,多款重量級的中級轎車都將換代,新軒逸、卡羅拉/雷凌、馬自達昂克塞拉,而這一次日產的出手最快,第14代軒逸在上海車展首現後,已是整裝待發,就等最終的上市會和正式價格。在車展現場驚鴻一瞥之後,終於有機會,搶先試駕了這款車,它到底強不強?

"

今年堪稱中級轎車年,多款重量級的中級轎車都將換代,新軒逸、卡羅拉/雷凌、馬自達昂克塞拉,而這一次日產的出手最快,第14代軒逸在上海車展首現後,已是整裝待發,就等最終的上市會和正式價格。在車展現場驚鴻一瞥之後,終於有機會,搶先試駕了這款車,它到底強不強?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

今年堪稱中級轎車年,多款重量級的中級轎車都將換代,新軒逸、卡羅拉/雷凌、馬自達昂克塞拉,而這一次日產的出手最快,第14代軒逸在上海車展首現後,已是整裝待發,就等最終的上市會和正式價格。在車展現場驚鴻一瞥之後,終於有機會,搶先試駕了這款車,它到底強不強?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關於這款車的各種官方資料和數據已經隨處可查。我就不囉嗦了,重點分享下此次試駕中,我個人的一些感受和評價吧。

外形:更寬更低趴,確實像“小天籟”

"

今年堪稱中級轎車年,多款重量級的中級轎車都將換代,新軒逸、卡羅拉/雷凌、馬自達昂克塞拉,而這一次日產的出手最快,第14代軒逸在上海車展首現後,已是整裝待發,就等最終的上市會和正式價格。在車展現場驚鴻一瞥之後,終於有機會,搶先試駕了這款車,它到底強不強?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關於這款車的各種官方資料和數據已經隨處可查。我就不囉嗦了,重點分享下此次試駕中,我個人的一些感受和評價吧。

外形:更寬更低趴,確實像“小天籟”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毫不意外,這臺車也用上了日產新一代的Vmotion前臉設計,但軒逸的換代並不只是換張臉那麼簡單。整個車體尺寸有所放量,比例也大有調整。簡單說,就是車更長,更寬,高度卻降低了,視覺上,頗有一點點寬體小鋼炮的低趴感

"

今年堪稱中級轎車年,多款重量級的中級轎車都將換代,新軒逸、卡羅拉/雷凌、馬自達昂克塞拉,而這一次日產的出手最快,第14代軒逸在上海車展首現後,已是整裝待發,就等最終的上市會和正式價格。在車展現場驚鴻一瞥之後,終於有機會,搶先試駕了這款車,它到底強不強?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關於這款車的各種官方資料和數據已經隨處可查。我就不囉嗦了,重點分享下此次試駕中,我個人的一些感受和評價吧。

外形:更寬更低趴,確實像“小天籟”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毫不意外,這臺車也用上了日產新一代的Vmotion前臉設計,但軒逸的換代並不只是換張臉那麼簡單。整個車體尺寸有所放量,比例也大有調整。簡單說,就是車更長,更寬,高度卻降低了,視覺上,頗有一點點寬體小鋼炮的低趴感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值得要說的首先是寬度,增加了整整55mm,而且後排座椅的中央靠背還採用了略靠前的錯位設計,這使得後排即使乘坐3個成年人,也不尷尬;車高度降低的目的也不只是為了好看,重心也同時降低了17mm,對於車子的高速穩定性和操控反饋肯定會有明顯增益。

車內:同級最細緻內飾,炮筒出風口很搶眼

"

今年堪稱中級轎車年,多款重量級的中級轎車都將換代,新軒逸、卡羅拉/雷凌、馬自達昂克塞拉,而這一次日產的出手最快,第14代軒逸在上海車展首現後,已是整裝待發,就等最終的上市會和正式價格。在車展現場驚鴻一瞥之後,終於有機會,搶先試駕了這款車,它到底強不強?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關於這款車的各種官方資料和數據已經隨處可查。我就不囉嗦了,重點分享下此次試駕中,我個人的一些感受和評價吧。

外形:更寬更低趴,確實像“小天籟”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毫不意外,這臺車也用上了日產新一代的Vmotion前臉設計,但軒逸的換代並不只是換張臉那麼簡單。整個車體尺寸有所放量,比例也大有調整。簡單說,就是車更長,更寬,高度卻降低了,視覺上,頗有一點點寬體小鋼炮的低趴感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值得要說的首先是寬度,增加了整整55mm,而且後排座椅的中央靠背還採用了略靠前的錯位設計,這使得後排即使乘坐3個成年人,也不尷尬;車高度降低的目的也不只是為了好看,重心也同時降低了17mm,對於車子的高速穩定性和操控反饋肯定會有明顯增益。

車內:同級最細緻內飾,炮筒出風口很搶眼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2700的長軸距一直是舊款軒逸的優勢,新款在此基礎上又增加了12mm,而且把這增加的長度基本都用在了後排,這使得後排擁有在中級轎車裡堪稱奢侈的腿前空間。足兩拳有餘,隨便你怎麼翹腳或者“葛優躺”。

事實上,坐進車內,給你印象最深的是它的全新內飾。雖然佈局仍然比較傳統,但是無論材料、做工都很出色,很難想像能夠在15萬內級別的一臺車裡,會讓你去讚歎日系內飾的細膩,但是在不少地方,它確實是做到了。包括旋鈕和按鍵的手感和細節,在這臺車裡,能讓你找到低檔感的地方已經不多了。三個邊緣鍍鉻的大炮筒式空調出風口非常搶眼,中控屏是懸浮式設計,不大,不過靈敏感和顯示效果還不錯,日產車機系統的邏輯設計比較簡潔,很容易上手。儀表盤仍然是傳統指針式與液顯顯示相結合,相比其它地方,稍顯平淡了一些。

"

今年堪稱中級轎車年,多款重量級的中級轎車都將換代,新軒逸、卡羅拉/雷凌、馬自達昂克塞拉,而這一次日產的出手最快,第14代軒逸在上海車展首現後,已是整裝待發,就等最終的上市會和正式價格。在車展現場驚鴻一瞥之後,終於有機會,搶先試駕了這款車,它到底強不強?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關於這款車的各種官方資料和數據已經隨處可查。我就不囉嗦了,重點分享下此次試駕中,我個人的一些感受和評價吧。

外形:更寬更低趴,確實像“小天籟”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毫不意外,這臺車也用上了日產新一代的Vmotion前臉設計,但軒逸的換代並不只是換張臉那麼簡單。整個車體尺寸有所放量,比例也大有調整。簡單說,就是車更長,更寬,高度卻降低了,視覺上,頗有一點點寬體小鋼炮的低趴感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值得要說的首先是寬度,增加了整整55mm,而且後排座椅的中央靠背還採用了略靠前的錯位設計,這使得後排即使乘坐3個成年人,也不尷尬;車高度降低的目的也不只是為了好看,重心也同時降低了17mm,對於車子的高速穩定性和操控反饋肯定會有明顯增益。

車內:同級最細緻內飾,炮筒出風口很搶眼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2700的長軸距一直是舊款軒逸的優勢,新款在此基礎上又增加了12mm,而且把這增加的長度基本都用在了後排,這使得後排擁有在中級轎車裡堪稱奢侈的腿前空間。足兩拳有餘,隨便你怎麼翹腳或者“葛優躺”。

事實上,坐進車內,給你印象最深的是它的全新內飾。雖然佈局仍然比較傳統,但是無論材料、做工都很出色,很難想像能夠在15萬內級別的一臺車裡,會讓你去讚歎日系內飾的細膩,但是在不少地方,它確實是做到了。包括旋鈕和按鍵的手感和細節,在這臺車裡,能讓你找到低檔感的地方已經不多了。三個邊緣鍍鉻的大炮筒式空調出風口非常搶眼,中控屏是懸浮式設計,不大,不過靈敏感和顯示效果還不錯,日產車機系統的邏輯設計比較簡潔,很容易上手。儀表盤仍然是傳統指針式與液顯顯示相結合,相比其它地方,稍顯平淡了一些。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我拿的車並不是頂配版的,座椅仍然是手動調整,此外空調也不是全自動的,而且這臺車不是主打的橙黑拼色內飾,出發前專門去看了下其它媒體分到的頂配車型,橙黑組合確實很帥。

試駕:操控質感提升明顯,懸掛變硬了

"

今年堪稱中級轎車年,多款重量級的中級轎車都將換代,新軒逸、卡羅拉/雷凌、馬自達昂克塞拉,而這一次日產的出手最快,第14代軒逸在上海車展首現後,已是整裝待發,就等最終的上市會和正式價格。在車展現場驚鴻一瞥之後,終於有機會,搶先試駕了這款車,它到底強不強?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關於這款車的各種官方資料和數據已經隨處可查。我就不囉嗦了,重點分享下此次試駕中,我個人的一些感受和評價吧。

外形:更寬更低趴,確實像“小天籟”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毫不意外,這臺車也用上了日產新一代的Vmotion前臉設計,但軒逸的換代並不只是換張臉那麼簡單。整個車體尺寸有所放量,比例也大有調整。簡單說,就是車更長,更寬,高度卻降低了,視覺上,頗有一點點寬體小鋼炮的低趴感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值得要說的首先是寬度,增加了整整55mm,而且後排座椅的中央靠背還採用了略靠前的錯位設計,這使得後排即使乘坐3個成年人,也不尷尬;車高度降低的目的也不只是為了好看,重心也同時降低了17mm,對於車子的高速穩定性和操控反饋肯定會有明顯增益。

車內:同級最細緻內飾,炮筒出風口很搶眼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2700的長軸距一直是舊款軒逸的優勢,新款在此基礎上又增加了12mm,而且把這增加的長度基本都用在了後排,這使得後排擁有在中級轎車裡堪稱奢侈的腿前空間。足兩拳有餘,隨便你怎麼翹腳或者“葛優躺”。

事實上,坐進車內,給你印象最深的是它的全新內飾。雖然佈局仍然比較傳統,但是無論材料、做工都很出色,很難想像能夠在15萬內級別的一臺車裡,會讓你去讚歎日系內飾的細膩,但是在不少地方,它確實是做到了。包括旋鈕和按鍵的手感和細節,在這臺車裡,能讓你找到低檔感的地方已經不多了。三個邊緣鍍鉻的大炮筒式空調出風口非常搶眼,中控屏是懸浮式設計,不大,不過靈敏感和顯示效果還不錯,日產車機系統的邏輯設計比較簡潔,很容易上手。儀表盤仍然是傳統指針式與液顯顯示相結合,相比其它地方,稍顯平淡了一些。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我拿的車並不是頂配版的,座椅仍然是手動調整,此外空調也不是全自動的,而且這臺車不是主打的橙黑拼色內飾,出發前專門去看了下其它媒體分到的頂配車型,橙黑組合確實很帥。

試駕:操控質感提升明顯,懸掛變硬了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此次搶先試駕的時間雖然非常緊張,以至於我都沒辦法錄視頻節目,但行程設置還算充分,全程150多公里,涵蓋了高速、城市和鄉村道路,還有一長段山路。這臺車仍然是HR16 1.6升自然吸氣發動機和CVT無級變速器的組合,所以動力表現和舊款變化不大,平順有餘,激情略欠。不過發動機其實和舊款是不一樣的,在工藝和材質上做了不少升級,配合主動式進氣格柵,最明顯的改變是降低了油耗,廠家的宣傳資料稱為是“混動級”的。試駕中,設置了節油賽環節,同行的媒體最低開出了3.4升的油耗,確實厲害。

"

今年堪稱中級轎車年,多款重量級的中級轎車都將換代,新軒逸、卡羅拉/雷凌、馬自達昂克塞拉,而這一次日產的出手最快,第14代軒逸在上海車展首現後,已是整裝待發,就等最終的上市會和正式價格。在車展現場驚鴻一瞥之後,終於有機會,搶先試駕了這款車,它到底強不強?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關於這款車的各種官方資料和數據已經隨處可查。我就不囉嗦了,重點分享下此次試駕中,我個人的一些感受和評價吧。

外形:更寬更低趴,確實像“小天籟”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毫不意外,這臺車也用上了日產新一代的Vmotion前臉設計,但軒逸的換代並不只是換張臉那麼簡單。整個車體尺寸有所放量,比例也大有調整。簡單說,就是車更長,更寬,高度卻降低了,視覺上,頗有一點點寬體小鋼炮的低趴感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值得要說的首先是寬度,增加了整整55mm,而且後排座椅的中央靠背還採用了略靠前的錯位設計,這使得後排即使乘坐3個成年人,也不尷尬;車高度降低的目的也不只是為了好看,重心也同時降低了17mm,對於車子的高速穩定性和操控反饋肯定會有明顯增益。

車內:同級最細緻內飾,炮筒出風口很搶眼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2700的長軸距一直是舊款軒逸的優勢,新款在此基礎上又增加了12mm,而且把這增加的長度基本都用在了後排,這使得後排擁有在中級轎車裡堪稱奢侈的腿前空間。足兩拳有餘,隨便你怎麼翹腳或者“葛優躺”。

事實上,坐進車內,給你印象最深的是它的全新內飾。雖然佈局仍然比較傳統,但是無論材料、做工都很出色,很難想像能夠在15萬內級別的一臺車裡,會讓你去讚歎日系內飾的細膩,但是在不少地方,它確實是做到了。包括旋鈕和按鍵的手感和細節,在這臺車裡,能讓你找到低檔感的地方已經不多了。三個邊緣鍍鉻的大炮筒式空調出風口非常搶眼,中控屏是懸浮式設計,不大,不過靈敏感和顯示效果還不錯,日產車機系統的邏輯設計比較簡潔,很容易上手。儀表盤仍然是傳統指針式與液顯顯示相結合,相比其它地方,稍顯平淡了一些。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我拿的車並不是頂配版的,座椅仍然是手動調整,此外空調也不是全自動的,而且這臺車不是主打的橙黑拼色內飾,出發前專門去看了下其它媒體分到的頂配車型,橙黑組合確實很帥。

試駕:操控質感提升明顯,懸掛變硬了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此次搶先試駕的時間雖然非常緊張,以至於我都沒辦法錄視頻節目,但行程設置還算充分,全程150多公里,涵蓋了高速、城市和鄉村道路,還有一長段山路。這臺車仍然是HR16 1.6升自然吸氣發動機和CVT無級變速器的組合,所以動力表現和舊款變化不大,平順有餘,激情略欠。不過發動機其實和舊款是不一樣的,在工藝和材質上做了不少升級,配合主動式進氣格柵,最明顯的改變是降低了油耗,廠家的宣傳資料稱為是“混動級”的。試駕中,設置了節油賽環節,同行的媒體最低開出了3.4升的油耗,確實厲害。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在此次的長程實測中,最讓我意外的是這臺車的底盤調校和懸掛表現,和舊款的風格大有改變,首先是懸掛調校硬朗了很多,加上重心降低以及日產的IDM穩行系統加持,使得軒逸變成了一臺頗有操控質感和樂趣的車,尤其是在山路段的試駕。舊款軒逸你在駕駛時,總會覺得和地面是隔著一層,各種反饋並不直接,而在這臺車裡,已經不存在了。這些是好的一面,而不好的一面是相比舊款,車子感覺更顛簸一些,對地面的坑窪過濾並不充分,後排尤其明顯一些。最後,要贊一下座椅,不謂是車界的“沙發廠”,無論前排還是後排座椅都非常舒服,而且長時間駕駛和乘坐,腰不酸,也不疲累。

寫在後面:

我們對於豐田的TNGA平臺架構聽得比較多,而日產雷諾的CMF-CD全新平臺並不熟悉,其實這個平臺同樣很厲害,尤其是零部件的通用性,是優於TNGA的。而新軒逸,也就是第14代軒逸,作為CMF-CD平臺的首款量產車,確實有不少讓人耳目一新的變化。

"

今年堪稱中級轎車年,多款重量級的中級轎車都將換代,新軒逸、卡羅拉/雷凌、馬自達昂克塞拉,而這一次日產的出手最快,第14代軒逸在上海車展首現後,已是整裝待發,就等最終的上市會和正式價格。在車展現場驚鴻一瞥之後,終於有機會,搶先試駕了這款車,它到底強不強?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關於這款車的各種官方資料和數據已經隨處可查。我就不囉嗦了,重點分享下此次試駕中,我個人的一些感受和評價吧。

外形:更寬更低趴,確實像“小天籟”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毫不意外,這臺車也用上了日產新一代的Vmotion前臉設計,但軒逸的換代並不只是換張臉那麼簡單。整個車體尺寸有所放量,比例也大有調整。簡單說,就是車更長,更寬,高度卻降低了,視覺上,頗有一點點寬體小鋼炮的低趴感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值得要說的首先是寬度,增加了整整55mm,而且後排座椅的中央靠背還採用了略靠前的錯位設計,這使得後排即使乘坐3個成年人,也不尷尬;車高度降低的目的也不只是為了好看,重心也同時降低了17mm,對於車子的高速穩定性和操控反饋肯定會有明顯增益。

車內:同級最細緻內飾,炮筒出風口很搶眼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2700的長軸距一直是舊款軒逸的優勢,新款在此基礎上又增加了12mm,而且把這增加的長度基本都用在了後排,這使得後排擁有在中級轎車裡堪稱奢侈的腿前空間。足兩拳有餘,隨便你怎麼翹腳或者“葛優躺”。

事實上,坐進車內,給你印象最深的是它的全新內飾。雖然佈局仍然比較傳統,但是無論材料、做工都很出色,很難想像能夠在15萬內級別的一臺車裡,會讓你去讚歎日系內飾的細膩,但是在不少地方,它確實是做到了。包括旋鈕和按鍵的手感和細節,在這臺車裡,能讓你找到低檔感的地方已經不多了。三個邊緣鍍鉻的大炮筒式空調出風口非常搶眼,中控屏是懸浮式設計,不大,不過靈敏感和顯示效果還不錯,日產車機系統的邏輯設計比較簡潔,很容易上手。儀表盤仍然是傳統指針式與液顯顯示相結合,相比其它地方,稍顯平淡了一些。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我拿的車並不是頂配版的,座椅仍然是手動調整,此外空調也不是全自動的,而且這臺車不是主打的橙黑拼色內飾,出發前專門去看了下其它媒體分到的頂配車型,橙黑組合確實很帥。

試駕:操控質感提升明顯,懸掛變硬了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此次搶先試駕的時間雖然非常緊張,以至於我都沒辦法錄視頻節目,但行程設置還算充分,全程150多公里,涵蓋了高速、城市和鄉村道路,還有一長段山路。這臺車仍然是HR16 1.6升自然吸氣發動機和CVT無級變速器的組合,所以動力表現和舊款變化不大,平順有餘,激情略欠。不過發動機其實和舊款是不一樣的,在工藝和材質上做了不少升級,配合主動式進氣格柵,最明顯的改變是降低了油耗,廠家的宣傳資料稱為是“混動級”的。試駕中,設置了節油賽環節,同行的媒體最低開出了3.4升的油耗,確實厲害。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在此次的長程實測中,最讓我意外的是這臺車的底盤調校和懸掛表現,和舊款的風格大有改變,首先是懸掛調校硬朗了很多,加上重心降低以及日產的IDM穩行系統加持,使得軒逸變成了一臺頗有操控質感和樂趣的車,尤其是在山路段的試駕。舊款軒逸你在駕駛時,總會覺得和地面是隔著一層,各種反饋並不直接,而在這臺車裡,已經不存在了。這些是好的一面,而不好的一面是相比舊款,車子感覺更顛簸一些,對地面的坑窪過濾並不充分,後排尤其明顯一些。最後,要贊一下座椅,不謂是車界的“沙發廠”,無論前排還是後排座椅都非常舒服,而且長時間駕駛和乘坐,腰不酸,也不疲累。

寫在後面:

我們對於豐田的TNGA平臺架構聽得比較多,而日產雷諾的CMF-CD全新平臺並不熟悉,其實這個平臺同樣很厲害,尤其是零部件的通用性,是優於TNGA的。而新軒逸,也就是第14代軒逸,作為CMF-CD平臺的首款量產車,確實有不少讓人耳目一新的變化。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以前汽車圈有句話叫:“得中級車者得天下”,以東風日產為例,舊款軒逸連續多年的銷量都超過40萬臺,兩個月前,單款累計銷量剛突破讓人咋舌的300萬臺,是日產在中國當之無愧的銷量支柱。而新的軒逸現在就只剩下最後一個懸念,它的價格,希望能夠給我們帶來驚喜。此外,它的宿命對手,新卡羅拉/雷凌也快來了,我們希望在第一時間能做一次雙車的嚴肅對比,敬請期待哈。

"

今年堪稱中級轎車年,多款重量級的中級轎車都將換代,新軒逸、卡羅拉/雷凌、馬自達昂克塞拉,而這一次日產的出手最快,第14代軒逸在上海車展首現後,已是整裝待發,就等最終的上市會和正式價格。在車展現場驚鴻一瞥之後,終於有機會,搶先試駕了這款車,它到底強不強?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關於這款車的各種官方資料和數據已經隨處可查。我就不囉嗦了,重點分享下此次試駕中,我個人的一些感受和評價吧。

外形:更寬更低趴,確實像“小天籟”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毫不意外,這臺車也用上了日產新一代的Vmotion前臉設計,但軒逸的換代並不只是換張臉那麼簡單。整個車體尺寸有所放量,比例也大有調整。簡單說,就是車更長,更寬,高度卻降低了,視覺上,頗有一點點寬體小鋼炮的低趴感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值得要說的首先是寬度,增加了整整55mm,而且後排座椅的中央靠背還採用了略靠前的錯位設計,這使得後排即使乘坐3個成年人,也不尷尬;車高度降低的目的也不只是為了好看,重心也同時降低了17mm,對於車子的高速穩定性和操控反饋肯定會有明顯增益。

車內:同級最細緻內飾,炮筒出風口很搶眼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2700的長軸距一直是舊款軒逸的優勢,新款在此基礎上又增加了12mm,而且把這增加的長度基本都用在了後排,這使得後排擁有在中級轎車裡堪稱奢侈的腿前空間。足兩拳有餘,隨便你怎麼翹腳或者“葛優躺”。

事實上,坐進車內,給你印象最深的是它的全新內飾。雖然佈局仍然比較傳統,但是無論材料、做工都很出色,很難想像能夠在15萬內級別的一臺車裡,會讓你去讚歎日系內飾的細膩,但是在不少地方,它確實是做到了。包括旋鈕和按鍵的手感和細節,在這臺車裡,能讓你找到低檔感的地方已經不多了。三個邊緣鍍鉻的大炮筒式空調出風口非常搶眼,中控屏是懸浮式設計,不大,不過靈敏感和顯示效果還不錯,日產車機系統的邏輯設計比較簡潔,很容易上手。儀表盤仍然是傳統指針式與液顯顯示相結合,相比其它地方,稍顯平淡了一些。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我拿的車並不是頂配版的,座椅仍然是手動調整,此外空調也不是全自動的,而且這臺車不是主打的橙黑拼色內飾,出發前專門去看了下其它媒體分到的頂配車型,橙黑組合確實很帥。

試駕:操控質感提升明顯,懸掛變硬了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此次搶先試駕的時間雖然非常緊張,以至於我都沒辦法錄視頻節目,但行程設置還算充分,全程150多公里,涵蓋了高速、城市和鄉村道路,還有一長段山路。這臺車仍然是HR16 1.6升自然吸氣發動機和CVT無級變速器的組合,所以動力表現和舊款變化不大,平順有餘,激情略欠。不過發動機其實和舊款是不一樣的,在工藝和材質上做了不少升級,配合主動式進氣格柵,最明顯的改變是降低了油耗,廠家的宣傳資料稱為是“混動級”的。試駕中,設置了節油賽環節,同行的媒體最低開出了3.4升的油耗,確實厲害。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在此次的長程實測中,最讓我意外的是這臺車的底盤調校和懸掛表現,和舊款的風格大有改變,首先是懸掛調校硬朗了很多,加上重心降低以及日產的IDM穩行系統加持,使得軒逸變成了一臺頗有操控質感和樂趣的車,尤其是在山路段的試駕。舊款軒逸你在駕駛時,總會覺得和地面是隔著一層,各種反饋並不直接,而在這臺車裡,已經不存在了。這些是好的一面,而不好的一面是相比舊款,車子感覺更顛簸一些,對地面的坑窪過濾並不充分,後排尤其明顯一些。最後,要贊一下座椅,不謂是車界的“沙發廠”,無論前排還是後排座椅都非常舒服,而且長時間駕駛和乘坐,腰不酸,也不疲累。

寫在後面:

我們對於豐田的TNGA平臺架構聽得比較多,而日產雷諾的CMF-CD全新平臺並不熟悉,其實這個平臺同樣很厲害,尤其是零部件的通用性,是優於TNGA的。而新軒逸,也就是第14代軒逸,作為CMF-CD平臺的首款量產車,確實有不少讓人耳目一新的變化。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以前汽車圈有句話叫:“得中級車者得天下”,以東風日產為例,舊款軒逸連續多年的銷量都超過40萬臺,兩個月前,單款累計銷量剛突破讓人咋舌的300萬臺,是日產在中國當之無愧的銷量支柱。而新的軒逸現在就只剩下最後一個懸念,它的價格,希望能夠給我們帶來驚喜。此外,它的宿命對手,新卡羅拉/雷凌也快來了,我們希望在第一時間能做一次雙車的嚴肅對比,敬請期待哈。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

今年堪稱中級轎車年,多款重量級的中級轎車都將換代,新軒逸、卡羅拉/雷凌、馬自達昂克塞拉,而這一次日產的出手最快,第14代軒逸在上海車展首現後,已是整裝待發,就等最終的上市會和正式價格。在車展現場驚鴻一瞥之後,終於有機會,搶先試駕了這款車,它到底強不強?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關於這款車的各種官方資料和數據已經隨處可查。我就不囉嗦了,重點分享下此次試駕中,我個人的一些感受和評價吧。

外形:更寬更低趴,確實像“小天籟”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毫不意外,這臺車也用上了日產新一代的Vmotion前臉設計,但軒逸的換代並不只是換張臉那麼簡單。整個車體尺寸有所放量,比例也大有調整。簡單說,就是車更長,更寬,高度卻降低了,視覺上,頗有一點點寬體小鋼炮的低趴感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值得要說的首先是寬度,增加了整整55mm,而且後排座椅的中央靠背還採用了略靠前的錯位設計,這使得後排即使乘坐3個成年人,也不尷尬;車高度降低的目的也不只是為了好看,重心也同時降低了17mm,對於車子的高速穩定性和操控反饋肯定會有明顯增益。

車內:同級最細緻內飾,炮筒出風口很搶眼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2700的長軸距一直是舊款軒逸的優勢,新款在此基礎上又增加了12mm,而且把這增加的長度基本都用在了後排,這使得後排擁有在中級轎車裡堪稱奢侈的腿前空間。足兩拳有餘,隨便你怎麼翹腳或者“葛優躺”。

事實上,坐進車內,給你印象最深的是它的全新內飾。雖然佈局仍然比較傳統,但是無論材料、做工都很出色,很難想像能夠在15萬內級別的一臺車裡,會讓你去讚歎日系內飾的細膩,但是在不少地方,它確實是做到了。包括旋鈕和按鍵的手感和細節,在這臺車裡,能讓你找到低檔感的地方已經不多了。三個邊緣鍍鉻的大炮筒式空調出風口非常搶眼,中控屏是懸浮式設計,不大,不過靈敏感和顯示效果還不錯,日產車機系統的邏輯設計比較簡潔,很容易上手。儀表盤仍然是傳統指針式與液顯顯示相結合,相比其它地方,稍顯平淡了一些。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我拿的車並不是頂配版的,座椅仍然是手動調整,此外空調也不是全自動的,而且這臺車不是主打的橙黑拼色內飾,出發前專門去看了下其它媒體分到的頂配車型,橙黑組合確實很帥。

試駕:操控質感提升明顯,懸掛變硬了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此次搶先試駕的時間雖然非常緊張,以至於我都沒辦法錄視頻節目,但行程設置還算充分,全程150多公里,涵蓋了高速、城市和鄉村道路,還有一長段山路。這臺車仍然是HR16 1.6升自然吸氣發動機和CVT無級變速器的組合,所以動力表現和舊款變化不大,平順有餘,激情略欠。不過發動機其實和舊款是不一樣的,在工藝和材質上做了不少升級,配合主動式進氣格柵,最明顯的改變是降低了油耗,廠家的宣傳資料稱為是“混動級”的。試駕中,設置了節油賽環節,同行的媒體最低開出了3.4升的油耗,確實厲害。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在此次的長程實測中,最讓我意外的是這臺車的底盤調校和懸掛表現,和舊款的風格大有改變,首先是懸掛調校硬朗了很多,加上重心降低以及日產的IDM穩行系統加持,使得軒逸變成了一臺頗有操控質感和樂趣的車,尤其是在山路段的試駕。舊款軒逸你在駕駛時,總會覺得和地面是隔著一層,各種反饋並不直接,而在這臺車裡,已經不存在了。這些是好的一面,而不好的一面是相比舊款,車子感覺更顛簸一些,對地面的坑窪過濾並不充分,後排尤其明顯一些。最後,要贊一下座椅,不謂是車界的“沙發廠”,無論前排還是後排座椅都非常舒服,而且長時間駕駛和乘坐,腰不酸,也不疲累。

寫在後面:

我們對於豐田的TNGA平臺架構聽得比較多,而日產雷諾的CMF-CD全新平臺並不熟悉,其實這個平臺同樣很厲害,尤其是零部件的通用性,是優於TNGA的。而新軒逸,也就是第14代軒逸,作為CMF-CD平臺的首款量產車,確實有不少讓人耳目一新的變化。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以前汽車圈有句話叫:“得中級車者得天下”,以東風日產為例,舊款軒逸連續多年的銷量都超過40萬臺,兩個月前,單款累計銷量剛突破讓人咋舌的300萬臺,是日產在中國當之無愧的銷量支柱。而新的軒逸現在就只剩下最後一個懸念,它的價格,希望能夠給我們帶來驚喜。此外,它的宿命對手,新卡羅拉/雷凌也快來了,我們希望在第一時間能做一次雙車的嚴肅對比,敬請期待哈。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第14代軒逸搶先試駕」同級最強內飾,最寬敞空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