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活命,這些中國人踏上一條艱辛道路,成千上萬的人死在了路上

天災人禍總會讓人們吃不上飯,流離失所,此時,沒有糧食吃的難民們不得不遠走他鄉來尋求一條生路。為了生存,他們必須踏上這條艱辛的道路,放棄自己生活了多年的土地,離開自己曾經的庇護所,來尋找一個新的地方生活。

為了活命,這些中國人踏上一條艱辛道路,成千上萬的人死在了路上

這條路雖然走起來很困難,但是,在難民心中,這是他們唯一的希望。正是因為這些饑荒導致難民們被迫遷移,這才有了歷史上最出名的那幾條移民路。

其中,有一個就是大家都知道的“走西口”,走西口不光人員規模宏大,而且,持續的歷史也很長久。這段承載了無數人悲慘經歷的歷史,大概從明代開始一直持續到了民國初期。參與這段歷史的人大多是山西人,也有不少陝西、河北的難民。

為了活命,這些中國人踏上一條艱辛道路,成千上萬的人死在了路上

當時,這些地方天災嚴重,糧食供應不足,甚至,有的土地可以說是寸草不生。在這裡生活的人們被迫遷徙到其他地方,他們踏上了這條漫漫長路,為自己爭取活命的機會。在這幾乎300年的歷史中,無數的老百姓走出了山西這塊貧瘠的土地,為自己闖出一條活路。

雖然,這一路上非常的艱苦,但是,人的潛能終究是無限的。那些人們沒有被天災所打倒,反而,活出了自己的一片新天地,現代著名的晉商就是在那個時候產生的。山西人用他們智慧的頭腦轉戰各地經商,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為了活命,這些中國人踏上一條艱辛道路,成千上萬的人死在了路上

他們不但使自己富裕了起來,也帶動了那個城市的發展,比如:內蒙古最大的工業城市包頭就是在那個時候慢慢形成的。走西口一直延續到了清朝末年民國初期,當時,天災導致人民難以生存,西口之外的地方也動盪不安,民不聊生。

走西口的難民們即使走出了西口也無法生存下去,所以,這段歷史也就漸漸終結了。雖然走西口是迫於無奈之舉。但是,它除了是人們的自救活動之外,還給有的地區帶去了新的農作模式,帶動了那裡的發展,口外內蒙古地區當地的整個文化風貌都發生了根本的改變。

為了活命,這些中國人踏上一條艱辛道路,成千上萬的人死在了路上

不僅山西人過得極為痛苦,山東人也一樣深受天災人禍折磨。

19世紀的時候,山海關大門敞開,流民潮湧,自此,闖關東浪潮開始。在清朝正是滿族人掌權的時候,他們對民族等級制度極為看重,認為:滿族比漢族高貴,甚至,禁止漢族人進入滿洲的要地進行耕種勞作。康熙就曾下令“遼東招民授官,永著停止”,對關東實行禁封政策。

清朝初年,政府會將犯錯的人送到偏遠地區,比如:寒冷的東北。到了後來,難民們因為黃河下游天災嚴重,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他們顧不得清政府所下的禁令,許多人都闖入了東北。到了民國時,從山東進入東北的人越來越多,導致山東形成了地廣人稀的態勢。

為了活命,這些中國人踏上一條艱辛道路,成千上萬的人死在了路上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有兩個:

一個是、因為東北的農業、工業、商業都很發達,需要大量的人去勞動,這就讓許多生活不下去的山東人紛紛跑去了東北。

第二個原因是、東北的土地肥沃,很適合耕種,所以,很多山東無地可耕的農民便都去了那裡。在民國時期去往東北的山東人達到了1500萬人以上,數量之多,令人驚歎。

因此,關東大多數漢族居民的先祖大多原屬於山東、河北、山西等省份。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之後,東北地區則“陷於槍煙彈雨之中,死於炮林雷陣之上者數萬生靈,血飛肉濺,產破家傾,父子兄弟哭於途,夫婦親朋呼於路,痛心疾首,慘不忍聞。”闖關東就變得如履薄冰。

為了活命,這些中國人踏上一條艱辛道路,成千上萬的人死在了路上

到了1942年,吃不飽飯的人依然有很多。當時,還鬧起了一場饑荒,讓一千多萬河南人每天過著食不果腹的生活,像走西口、闖關東那樣的歷史又一次重演了。“隴海線”河南難民的死亡線,從8月一直到那一年結束都有許多難民為了活命爭先恐後的衝到即將開車的火車頂上。

他們不顧頭頂上的烈日,也不管腳下炙熱的鐵皮,人們為了活命,只能一個挨一個緊緊的坐著,只為了給自己一點生的希望。這一列列高速移動著的火車,承載著難民們的希望,就像是他們的救生船一般駛向了別的地方。

為了活命,這些中國人踏上一條艱辛道路,成千上萬的人死在了路上

火車不光車頂上坐滿了人,連車廂裡也是擁擠不堪,但是,這僅僅是難民中的一部分。這次逃荒的難民數量多得讓人無法想象,就連逃荒路上的樹皮都被難民們吃光了。有許多難民在路上就已經被活活餓死了,還有的甚至一家人都自殺了。

而當時,大多數的難民都往西部跑去,因為,東面已經被敵人們霸佔,西面還算是祖國相對安全的地方。難民們認為:“跑到那裡還能有一線生機,起碼也可以吃飽飯。”隨著向西湧去的難民越來越多,其他還沒有找到安身之所的人只能一直往西走。

為了活命,這些中國人踏上一條艱辛道路,成千上萬的人死在了路上

為了活命,這些中國人踏上一條艱辛道路,成千上萬的人死在了路上

其中,較早逃出來的到西安,較晚出來的逃到寶雞,更晚的甚至到了新疆。

當時,將近100萬的河南難民們把僅僅只有數千人的寶雞佔的滿滿的,整個寶雞不管是山上還是地下都充滿了人居住的痕跡... ...因為此次逃亡,寶雞這座小縣城無論是飲食還是生活起居亦或者是文化方面都充滿了河南的氣息。

參考資料:

『《近代中國的幾次移民之路》、《豫災剪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