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生前做了件缺德事,成為他一生最大汙點,死後133年慘遭報應

以前做過的事,以後一定還會有人再做,太陽之下,永無新事。這是聖經中的一句真諦,也是我們佛教中講究的輪迴。中國人相信因果報應,你曾經所犯下的罪,早晚會以同樣的孽果回到你身上,可有人就偏偏不信這個邪。

乾隆生前做了件缺德事,成為他一生最大汙點,死後133年慘遭報應

今天要講的乾隆帝就是這麼一個不信邪的人,要說起乾隆帝,可能很多人都會稱讚一句有德吧,畢竟這麼大的一個國家在他的手上,治理的還是十分井井有條的。別的不說,單就“康乾盛世”這點成就,就足以讓許多清史研究者成為他的擁簇者了。

不僅如此,乾隆帝還說自己是一個“賦性寬緩”的人,意思是說自己的品行、執政手段還是比較溫和的,當然了,這句話也不只是說說而已,乾隆繼位第二年,就把雍正因延誤軍機罪判處死刑的兩個大臣給放了出來。除了這品行,他在政治方面也是相當有建樹的,不僅重視農業灌溉工程的興修、罷免多地的漕運,更是完善了對西藏、新疆的統治,使清朝的版圖擴到了最大。

這樣一位皇帝,即使因為多次的江南之旅導致國庫虧空,也不至於招來太多罵名,可他卻偏偏在一件事情上犯了糊塗,成為他一生中最大的汙點。

乾隆生前做了件缺德事,成為他一生最大汙點,死後133年慘遭報應

當皇帝最愛做的兩件事就是修墓和煉丹,乾隆對煉丹不感興趣,卻偏偏執著於修墓,而且為了修自己的墓竟然去挖了別人家的墳。

修墓最要緊的就是找一些堅固防潮的材料,而在這麼多的木頭當中就數楠木質量最佳,可皇陵這麼大,很難在一時之間收集到這麼多的楠木,於是乾隆就想出了一個辦法,自己沒有木頭,但別人有啊,比如這近在眼前的永樂帝朱棣,這永樂年間的國庫可是相當豐富啊(從修編永樂大典就可以看出來),他墓裡的楠木肯定十分充足。

於是乾隆不顧群臣的反對阻攔,派人去挖了朱棣的墳墓,硬是把別人的楠木拿來給自己用。終於,這陵墓是修好了,乾隆也躺進去了。也沒有任何類似於報應的事情發生,於是大家都覺得這是因果輪迴不責天道庇佑之人(古時的皇帝自稱受命於天,有天道庇佑)。

乾隆生前做了件缺德事,成為他一生最大汙點,死後133年慘遭報應

就在乾隆死後133年,當這一切將要消散在歷史的雲煙之中時,報應姍姍然的到來了。

此時的中國早已不受清王朝的統治了,淪為軍閥混戰的時期。各路人馬正在為地盤、地位爭個你死我活的時候,有個叫孫殿英的人打起了盜竊皇陵的主意,並且藉此發了一大筆橫財,更是憑藉著盜取皇陵紅透了軍閥界的半邊天。

乾隆生前做了件缺德事,成為他一生最大汙點,死後133年慘遭報應

孫殿英首先光顧的是慈禧墓,他不僅在墓中盜取了許多珍寶,更是在慈禧口中找到了一顆大寶珠(人死後在口中放東西,防止臉塌)。盜完慈禧墓,孫殿英又轉身奔赴乾隆的裕陵,打算將乾隆墓也洗劫一空,可誰曾想,這乾隆墓中的防禦機關比慈禧墓中的厲害多了,這一行的將士們折損不小,這可惹惱孫殿英了,本來就不是什麼君子的他,這會兒就更不顧什麼禮儀規制了,將乾隆墓洗砸一空,還命人把乾隆的牙敲掉,想要在他的口中找到第二顆大寶珠。

乾隆最終還是遭到了報應,生前盜取朱棣墓穴,死後他自己的墓穴被後人盜取,這成為了他一生最大的醜聞,更是被百姓們當成茶餘飯後消遣的談資,被人唾罵至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