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西遊記》的這些隱喻,也就明白它為何會成為明朝第一禁書了'

"

《西遊記》作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自問世以來讀者不計其數,書中展示的是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更深層次的一面,則是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魯迅先生對《西遊記》也曾有過評價:諷刺揶揄則取當時世態,加以鋪張描寫,也許這也正是《西遊記》長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吳承恩生活在明代的中後期,這個時期的社會情況與明開國之初已有了很大的變化,統治階級腐化程度不斷加深,各種矛盾不斷激化,社會亂象頻現。生活在這一時期的吳承恩,仕途上並不得志,最高的職位也只是個荊王府的紀善,但仍然是一介儒生,儒家的那些家國情懷還是有的。面對這些醜惡的現象,心有餘而力不足,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它們寫進小說中。

"

《西遊記》作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自問世以來讀者不計其數,書中展示的是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更深層次的一面,則是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魯迅先生對《西遊記》也曾有過評價:諷刺揶揄則取當時世態,加以鋪張描寫,也許這也正是《西遊記》長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吳承恩生活在明代的中後期,這個時期的社會情況與明開國之初已有了很大的變化,統治階級腐化程度不斷加深,各種矛盾不斷激化,社會亂象頻現。生活在這一時期的吳承恩,仕途上並不得志,最高的職位也只是個荊王府的紀善,但仍然是一介儒生,儒家的那些家國情懷還是有的。面對這些醜惡的現象,心有餘而力不足,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它們寫進小說中。

讀懂《西遊記》的這些隱喻,也就明白它為何會成為明朝第一禁書了

​圖1 吳承恩(1506年—約1583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

01 天宮之於明廷

在吳承恩版的《西遊記》面世之前,以前版本的《西遊記》中從來沒有出現對天宮的描寫。

眾所周知,《西遊記》這本書對宗教方面涉獵的範圍極廣,唐僧師徒取經其實也是佛道兩教直接衝突的產物,佛、道、儒三家的思想體系雖然不同,但它們卻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天”的存在。佛教的“天”即是西天極樂世界,在《西遊記》中也就是唐僧師徒一行的目的地,靈山大雷音寺。佛教的“天”設計的比較清楚,各種秩序井然,以如來佛為中心,往外一層是為數不多的幾位菩薩,再往外就是眾多的羅漢,最外面的是力士之類的角色。

"

《西遊記》作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自問世以來讀者不計其數,書中展示的是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更深層次的一面,則是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魯迅先生對《西遊記》也曾有過評價:諷刺揶揄則取當時世態,加以鋪張描寫,也許這也正是《西遊記》長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吳承恩生活在明代的中後期,這個時期的社會情況與明開國之初已有了很大的變化,統治階級腐化程度不斷加深,各種矛盾不斷激化,社會亂象頻現。生活在這一時期的吳承恩,仕途上並不得志,最高的職位也只是個荊王府的紀善,但仍然是一介儒生,儒家的那些家國情懷還是有的。面對這些醜惡的現象,心有餘而力不足,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它們寫進小說中。

讀懂《西遊記》的這些隱喻,也就明白它為何會成為明朝第一禁書了

​圖1 吳承恩(1506年—約1583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

01 天宮之於明廷

在吳承恩版的《西遊記》面世之前,以前版本的《西遊記》中從來沒有出現對天宮的描寫。

眾所周知,《西遊記》這本書對宗教方面涉獵的範圍極廣,唐僧師徒取經其實也是佛道兩教直接衝突的產物,佛、道、儒三家的思想體系雖然不同,但它們卻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天”的存在。佛教的“天”即是西天極樂世界,在《西遊記》中也就是唐僧師徒一行的目的地,靈山大雷音寺。佛教的“天”設計的比較清楚,各種秩序井然,以如來佛為中心,往外一層是為數不多的幾位菩薩,再往外就是眾多的羅漢,最外面的是力士之類的角色。

讀懂《西遊記》的這些隱喻,也就明白它為何會成為明朝第一禁書了

"

《西遊記》作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自問世以來讀者不計其數,書中展示的是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更深層次的一面,則是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魯迅先生對《西遊記》也曾有過評價:諷刺揶揄則取當時世態,加以鋪張描寫,也許這也正是《西遊記》長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吳承恩生活在明代的中後期,這個時期的社會情況與明開國之初已有了很大的變化,統治階級腐化程度不斷加深,各種矛盾不斷激化,社會亂象頻現。生活在這一時期的吳承恩,仕途上並不得志,最高的職位也只是個荊王府的紀善,但仍然是一介儒生,儒家的那些家國情懷還是有的。面對這些醜惡的現象,心有餘而力不足,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它們寫進小說中。

讀懂《西遊記》的這些隱喻,也就明白它為何會成為明朝第一禁書了

​圖1 吳承恩(1506年—約1583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

01 天宮之於明廷

在吳承恩版的《西遊記》面世之前,以前版本的《西遊記》中從來沒有出現對天宮的描寫。

眾所周知,《西遊記》這本書對宗教方面涉獵的範圍極廣,唐僧師徒取經其實也是佛道兩教直接衝突的產物,佛、道、儒三家的思想體系雖然不同,但它們卻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天”的存在。佛教的“天”即是西天極樂世界,在《西遊記》中也就是唐僧師徒一行的目的地,靈山大雷音寺。佛教的“天”設計的比較清楚,各種秩序井然,以如來佛為中心,往外一層是為數不多的幾位菩薩,再往外就是眾多的羅漢,最外面的是力士之類的角色。

讀懂《西遊記》的這些隱喻,也就明白它為何會成為明朝第一禁書了

讀懂《西遊記》的這些隱喻,也就明白它為何會成為明朝第一禁書了

​圖2 央視版《西遊記》劇照

道教的“天”則是一筆糊塗賬,在道教創立之初,稱老子為道德天尊,排第一位,後來則出現了元始天尊、靈寶天尊,排名就又發生了變化,後期變化則更大。道教的“天”究竟是什麼樣的?道教中的各門各派說法也是五花八門,從來就沒有確定的套路。

儒家的“天”則一直都是確定的,那就是朝廷就是天,皇帝為天子,強調君主的命運是上天授予的,任何人間子民都必須服從天子,即所謂"屈民而伸君",任何覬覦他的地位與謀逆都成了違天命,都必會遭天譴。

在《西遊記》中,吳承恩描寫出了一個尊卑分明的天宮世界,有南天門、有凌霄殿,有各種奇珍異寶,更有一個秩序森嚴的神仙體系,這其中是以玉皇大帝為核心,各種星君、將軍、元帥成了朝臣,天宮的這個模型面世後,後世人對天宮的認識也就定了型。

"

《西遊記》作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自問世以來讀者不計其數,書中展示的是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更深層次的一面,則是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魯迅先生對《西遊記》也曾有過評價:諷刺揶揄則取當時世態,加以鋪張描寫,也許這也正是《西遊記》長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吳承恩生活在明代的中後期,這個時期的社會情況與明開國之初已有了很大的變化,統治階級腐化程度不斷加深,各種矛盾不斷激化,社會亂象頻現。生活在這一時期的吳承恩,仕途上並不得志,最高的職位也只是個荊王府的紀善,但仍然是一介儒生,儒家的那些家國情懷還是有的。面對這些醜惡的現象,心有餘而力不足,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它們寫進小說中。

讀懂《西遊記》的這些隱喻,也就明白它為何會成為明朝第一禁書了

​圖1 吳承恩(1506年—約1583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

01 天宮之於明廷

在吳承恩版的《西遊記》面世之前,以前版本的《西遊記》中從來沒有出現對天宮的描寫。

眾所周知,《西遊記》這本書對宗教方面涉獵的範圍極廣,唐僧師徒取經其實也是佛道兩教直接衝突的產物,佛、道、儒三家的思想體系雖然不同,但它們卻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天”的存在。佛教的“天”即是西天極樂世界,在《西遊記》中也就是唐僧師徒一行的目的地,靈山大雷音寺。佛教的“天”設計的比較清楚,各種秩序井然,以如來佛為中心,往外一層是為數不多的幾位菩薩,再往外就是眾多的羅漢,最外面的是力士之類的角色。

讀懂《西遊記》的這些隱喻,也就明白它為何會成為明朝第一禁書了

讀懂《西遊記》的這些隱喻,也就明白它為何會成為明朝第一禁書了

​圖2 央視版《西遊記》劇照

道教的“天”則是一筆糊塗賬,在道教創立之初,稱老子為道德天尊,排第一位,後來則出現了元始天尊、靈寶天尊,排名就又發生了變化,後期變化則更大。道教的“天”究竟是什麼樣的?道教中的各門各派說法也是五花八門,從來就沒有確定的套路。

儒家的“天”則一直都是確定的,那就是朝廷就是天,皇帝為天子,強調君主的命運是上天授予的,任何人間子民都必須服從天子,即所謂"屈民而伸君",任何覬覦他的地位與謀逆都成了違天命,都必會遭天譴。

在《西遊記》中,吳承恩描寫出了一個尊卑分明的天宮世界,有南天門、有凌霄殿,有各種奇珍異寶,更有一個秩序森嚴的神仙體系,這其中是以玉皇大帝為核心,各種星君、將軍、元帥成了朝臣,天宮的這個模型面世後,後世人對天宮的認識也就定了型。

讀懂《西遊記》的這些隱喻,也就明白它為何會成為明朝第一禁書了

"

《西遊記》作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自問世以來讀者不計其數,書中展示的是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更深層次的一面,則是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魯迅先生對《西遊記》也曾有過評價:諷刺揶揄則取當時世態,加以鋪張描寫,也許這也正是《西遊記》長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吳承恩生活在明代的中後期,這個時期的社會情況與明開國之初已有了很大的變化,統治階級腐化程度不斷加深,各種矛盾不斷激化,社會亂象頻現。生活在這一時期的吳承恩,仕途上並不得志,最高的職位也只是個荊王府的紀善,但仍然是一介儒生,儒家的那些家國情懷還是有的。面對這些醜惡的現象,心有餘而力不足,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它們寫進小說中。

讀懂《西遊記》的這些隱喻,也就明白它為何會成為明朝第一禁書了

​圖1 吳承恩(1506年—約1583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

01 天宮之於明廷

在吳承恩版的《西遊記》面世之前,以前版本的《西遊記》中從來沒有出現對天宮的描寫。

眾所周知,《西遊記》這本書對宗教方面涉獵的範圍極廣,唐僧師徒取經其實也是佛道兩教直接衝突的產物,佛、道、儒三家的思想體系雖然不同,但它們卻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天”的存在。佛教的“天”即是西天極樂世界,在《西遊記》中也就是唐僧師徒一行的目的地,靈山大雷音寺。佛教的“天”設計的比較清楚,各種秩序井然,以如來佛為中心,往外一層是為數不多的幾位菩薩,再往外就是眾多的羅漢,最外面的是力士之類的角色。

讀懂《西遊記》的這些隱喻,也就明白它為何會成為明朝第一禁書了

讀懂《西遊記》的這些隱喻,也就明白它為何會成為明朝第一禁書了

​圖2 央視版《西遊記》劇照

道教的“天”則是一筆糊塗賬,在道教創立之初,稱老子為道德天尊,排第一位,後來則出現了元始天尊、靈寶天尊,排名就又發生了變化,後期變化則更大。道教的“天”究竟是什麼樣的?道教中的各門各派說法也是五花八門,從來就沒有確定的套路。

儒家的“天”則一直都是確定的,那就是朝廷就是天,皇帝為天子,強調君主的命運是上天授予的,任何人間子民都必須服從天子,即所謂"屈民而伸君",任何覬覦他的地位與謀逆都成了違天命,都必會遭天譴。

在《西遊記》中,吳承恩描寫出了一個尊卑分明的天宮世界,有南天門、有凌霄殿,有各種奇珍異寶,更有一個秩序森嚴的神仙體系,這其中是以玉皇大帝為核心,各種星君、將軍、元帥成了朝臣,天宮的這個模型面世後,後世人對天宮的認識也就定了型。

讀懂《西遊記》的這些隱喻,也就明白它為何會成為明朝第一禁書了

讀懂《西遊記》的這些隱喻,也就明白它為何會成為明朝第一禁書了

​圖3 央視版《西遊記》中玉帝劇照

這個天宮的模型其實就是明廷的翻版而已。在人間,皇帝坐在大殿龍椅上,高高在上,處於權力的中心,殿中是朝廷的文臣武將,在首輔的帶領下共商國是,最後向皇帝彙報結果。在天上,這一切絲毫都沒有變化,太白金星的作用就如同明廷中的首輔一般,無事不管處處當家,而玉帝做的最多的就是說句“依卿所奏”。

玉帝的處境其實也是明後期眾多皇帝的處境,明朝的封建制度體系已經極為完備,皇帝在這個體系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小,甚至到了可有可無的地步,就如同萬曆皇帝一樣,十幾年不出朝,這個國家還是正常運轉,也難怪玉帝只能一遍遍重複“依卿所奏”了。

"

《西遊記》作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自問世以來讀者不計其數,書中展示的是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更深層次的一面,則是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魯迅先生對《西遊記》也曾有過評價:諷刺揶揄則取當時世態,加以鋪張描寫,也許這也正是《西遊記》長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吳承恩生活在明代的中後期,這個時期的社會情況與明開國之初已有了很大的變化,統治階級腐化程度不斷加深,各種矛盾不斷激化,社會亂象頻現。生活在這一時期的吳承恩,仕途上並不得志,最高的職位也只是個荊王府的紀善,但仍然是一介儒生,儒家的那些家國情懷還是有的。面對這些醜惡的現象,心有餘而力不足,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它們寫進小說中。

讀懂《西遊記》的這些隱喻,也就明白它為何會成為明朝第一禁書了

​圖1 吳承恩(1506年—約1583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

01 天宮之於明廷

在吳承恩版的《西遊記》面世之前,以前版本的《西遊記》中從來沒有出現對天宮的描寫。

眾所周知,《西遊記》這本書對宗教方面涉獵的範圍極廣,唐僧師徒取經其實也是佛道兩教直接衝突的產物,佛、道、儒三家的思想體系雖然不同,但它們卻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天”的存在。佛教的“天”即是西天極樂世界,在《西遊記》中也就是唐僧師徒一行的目的地,靈山大雷音寺。佛教的“天”設計的比較清楚,各種秩序井然,以如來佛為中心,往外一層是為數不多的幾位菩薩,再往外就是眾多的羅漢,最外面的是力士之類的角色。

讀懂《西遊記》的這些隱喻,也就明白它為何會成為明朝第一禁書了

讀懂《西遊記》的這些隱喻,也就明白它為何會成為明朝第一禁書了

​圖2 央視版《西遊記》劇照

道教的“天”則是一筆糊塗賬,在道教創立之初,稱老子為道德天尊,排第一位,後來則出現了元始天尊、靈寶天尊,排名就又發生了變化,後期變化則更大。道教的“天”究竟是什麼樣的?道教中的各門各派說法也是五花八門,從來就沒有確定的套路。

儒家的“天”則一直都是確定的,那就是朝廷就是天,皇帝為天子,強調君主的命運是上天授予的,任何人間子民都必須服從天子,即所謂"屈民而伸君",任何覬覦他的地位與謀逆都成了違天命,都必會遭天譴。

在《西遊記》中,吳承恩描寫出了一個尊卑分明的天宮世界,有南天門、有凌霄殿,有各種奇珍異寶,更有一個秩序森嚴的神仙體系,這其中是以玉皇大帝為核心,各種星君、將軍、元帥成了朝臣,天宮的這個模型面世後,後世人對天宮的認識也就定了型。

讀懂《西遊記》的這些隱喻,也就明白它為何會成為明朝第一禁書了

讀懂《西遊記》的這些隱喻,也就明白它為何會成為明朝第一禁書了

​圖3 央視版《西遊記》中玉帝劇照

這個天宮的模型其實就是明廷的翻版而已。在人間,皇帝坐在大殿龍椅上,高高在上,處於權力的中心,殿中是朝廷的文臣武將,在首輔的帶領下共商國是,最後向皇帝彙報結果。在天上,這一切絲毫都沒有變化,太白金星的作用就如同明廷中的首輔一般,無事不管處處當家,而玉帝做的最多的就是說句“依卿所奏”。

玉帝的處境其實也是明後期眾多皇帝的處境,明朝的封建制度體系已經極為完備,皇帝在這個體系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小,甚至到了可有可無的地步,就如同萬曆皇帝一樣,十幾年不出朝,這個國家還是正常運轉,也難怪玉帝只能一遍遍重複“依卿所奏”了。

讀懂《西遊記》的這些隱喻,也就明白它為何會成為明朝第一禁書了

​圖4 明朝中央集權制

02 比丘國王之於嘉靖皇帝

在《西遊記》第七十八回中,唐僧師徒四人取經路過比丘國,發現比丘國王昏庸無道,沉迷狐狸精的美色,身染重病,命在須臾。又聽信白鹿精的讒言,要一千一百一十一個小兒的心肝做藥引,孫悟空施法救出了眾孩童。後又要挖唐僧心肝,悟空巧施妙計,迫使白鹿精現出本相,被壽星收回,狐狸精被豬八戒一耙打死。

這是《西遊記》眾多故事中的一個,也是吳承恩所寫的九個人間國度之一,雖然挖一千一百一十一個小兒的心肝做藥引這種荒唐之事在現實的世界中不會發生,但類似的事情吳承恩卻經歷過。

比丘國王的原型就是明嘉靖帝。明朝的很多皇帝尤其是後期的幾個皇帝一直不怎麼靠譜,要麼縱情淫慾,要麼聲色犬馬,就是不幹正事,嘉靖帝就是其中一位。嘉靖帝在位共四十五年,前期還勤於政務,國家治理的也井井有條,開創了嘉靖中興的局面。但到了後期,逐步喪失進取精神,日益腐化,先後寵幸道士邵元節、陶仲文,大部分的時間是和道士躲在後宮修煉長生不老,其實是以求長生不老之名行縱慾之事。

"

《西遊記》作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自問世以來讀者不計其數,書中展示的是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更深層次的一面,則是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魯迅先生對《西遊記》也曾有過評價:諷刺揶揄則取當時世態,加以鋪張描寫,也許這也正是《西遊記》長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吳承恩生活在明代的中後期,這個時期的社會情況與明開國之初已有了很大的變化,統治階級腐化程度不斷加深,各種矛盾不斷激化,社會亂象頻現。生活在這一時期的吳承恩,仕途上並不得志,最高的職位也只是個荊王府的紀善,但仍然是一介儒生,儒家的那些家國情懷還是有的。面對這些醜惡的現象,心有餘而力不足,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它們寫進小說中。

讀懂《西遊記》的這些隱喻,也就明白它為何會成為明朝第一禁書了

​圖1 吳承恩(1506年—約1583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

01 天宮之於明廷

在吳承恩版的《西遊記》面世之前,以前版本的《西遊記》中從來沒有出現對天宮的描寫。

眾所周知,《西遊記》這本書對宗教方面涉獵的範圍極廣,唐僧師徒取經其實也是佛道兩教直接衝突的產物,佛、道、儒三家的思想體系雖然不同,但它們卻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天”的存在。佛教的“天”即是西天極樂世界,在《西遊記》中也就是唐僧師徒一行的目的地,靈山大雷音寺。佛教的“天”設計的比較清楚,各種秩序井然,以如來佛為中心,往外一層是為數不多的幾位菩薩,再往外就是眾多的羅漢,最外面的是力士之類的角色。

讀懂《西遊記》的這些隱喻,也就明白它為何會成為明朝第一禁書了

讀懂《西遊記》的這些隱喻,也就明白它為何會成為明朝第一禁書了

​圖2 央視版《西遊記》劇照

道教的“天”則是一筆糊塗賬,在道教創立之初,稱老子為道德天尊,排第一位,後來則出現了元始天尊、靈寶天尊,排名就又發生了變化,後期變化則更大。道教的“天”究竟是什麼樣的?道教中的各門各派說法也是五花八門,從來就沒有確定的套路。

儒家的“天”則一直都是確定的,那就是朝廷就是天,皇帝為天子,強調君主的命運是上天授予的,任何人間子民都必須服從天子,即所謂"屈民而伸君",任何覬覦他的地位與謀逆都成了違天命,都必會遭天譴。

在《西遊記》中,吳承恩描寫出了一個尊卑分明的天宮世界,有南天門、有凌霄殿,有各種奇珍異寶,更有一個秩序森嚴的神仙體系,這其中是以玉皇大帝為核心,各種星君、將軍、元帥成了朝臣,天宮的這個模型面世後,後世人對天宮的認識也就定了型。

讀懂《西遊記》的這些隱喻,也就明白它為何會成為明朝第一禁書了

讀懂《西遊記》的這些隱喻,也就明白它為何會成為明朝第一禁書了

​圖3 央視版《西遊記》中玉帝劇照

這個天宮的模型其實就是明廷的翻版而已。在人間,皇帝坐在大殿龍椅上,高高在上,處於權力的中心,殿中是朝廷的文臣武將,在首輔的帶領下共商國是,最後向皇帝彙報結果。在天上,這一切絲毫都沒有變化,太白金星的作用就如同明廷中的首輔一般,無事不管處處當家,而玉帝做的最多的就是說句“依卿所奏”。

玉帝的處境其實也是明後期眾多皇帝的處境,明朝的封建制度體系已經極為完備,皇帝在這個體系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小,甚至到了可有可無的地步,就如同萬曆皇帝一樣,十幾年不出朝,這個國家還是正常運轉,也難怪玉帝只能一遍遍重複“依卿所奏”了。

讀懂《西遊記》的這些隱喻,也就明白它為何會成為明朝第一禁書了

​圖4 明朝中央集權制

02 比丘國王之於嘉靖皇帝

在《西遊記》第七十八回中,唐僧師徒四人取經路過比丘國,發現比丘國王昏庸無道,沉迷狐狸精的美色,身染重病,命在須臾。又聽信白鹿精的讒言,要一千一百一十一個小兒的心肝做藥引,孫悟空施法救出了眾孩童。後又要挖唐僧心肝,悟空巧施妙計,迫使白鹿精現出本相,被壽星收回,狐狸精被豬八戒一耙打死。

這是《西遊記》眾多故事中的一個,也是吳承恩所寫的九個人間國度之一,雖然挖一千一百一十一個小兒的心肝做藥引這種荒唐之事在現實的世界中不會發生,但類似的事情吳承恩卻經歷過。

比丘國王的原型就是明嘉靖帝。明朝的很多皇帝尤其是後期的幾個皇帝一直不怎麼靠譜,要麼縱情淫慾,要麼聲色犬馬,就是不幹正事,嘉靖帝就是其中一位。嘉靖帝在位共四十五年,前期還勤於政務,國家治理的也井井有條,開創了嘉靖中興的局面。但到了後期,逐步喪失進取精神,日益腐化,先後寵幸道士邵元節、陶仲文,大部分的時間是和道士躲在後宮修煉長生不老,其實是以求長生不老之名行縱慾之事。

讀懂《西遊記》的這些隱喻,也就明白它為何會成為明朝第一禁書了

​圖5 嘉靖皇帝,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

在明朝歷代帝王中,嘉靖帝的好色程度也是排在前面的,而且他的嬪妃更是最多的。在《萬曆野獲編》一書中記載,嘉靖帝為了縱慾,服用過多種藥物,有含真餅(初生嬰兒尚未啼哭時口中含的血塊)、紅鉛(女童初次月經煉成的藥末)、秋石(男童小便煉成的粉末)、百花葯酒等。據書中記載,為了獲得紅鉛,在嘉靖三十一年至三十四年間,嘉靖就命人從民間選取了近五百名八至十四歲的女童,這些女童的下場要麼成了宮女要麼悽慘死去。

在今天看來這些事情是多麼的荒唐,然而生活在吳承恩的那個年代,這一切卻是真實存在的,嘉靖帝用女童初次月經煉製紅鉛和比丘國王用一千一百一十一個小兒心肝做藥引子其實也沒什麼區別。

"

《西遊記》作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自問世以來讀者不計其數,書中展示的是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更深層次的一面,則是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魯迅先生對《西遊記》也曾有過評價:諷刺揶揄則取當時世態,加以鋪張描寫,也許這也正是《西遊記》長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吳承恩生活在明代的中後期,這個時期的社會情況與明開國之初已有了很大的變化,統治階級腐化程度不斷加深,各種矛盾不斷激化,社會亂象頻現。生活在這一時期的吳承恩,仕途上並不得志,最高的職位也只是個荊王府的紀善,但仍然是一介儒生,儒家的那些家國情懷還是有的。面對這些醜惡的現象,心有餘而力不足,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它們寫進小說中。

讀懂《西遊記》的這些隱喻,也就明白它為何會成為明朝第一禁書了

​圖1 吳承恩(1506年—約1583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

01 天宮之於明廷

在吳承恩版的《西遊記》面世之前,以前版本的《西遊記》中從來沒有出現對天宮的描寫。

眾所周知,《西遊記》這本書對宗教方面涉獵的範圍極廣,唐僧師徒取經其實也是佛道兩教直接衝突的產物,佛、道、儒三家的思想體系雖然不同,但它們卻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天”的存在。佛教的“天”即是西天極樂世界,在《西遊記》中也就是唐僧師徒一行的目的地,靈山大雷音寺。佛教的“天”設計的比較清楚,各種秩序井然,以如來佛為中心,往外一層是為數不多的幾位菩薩,再往外就是眾多的羅漢,最外面的是力士之類的角色。

讀懂《西遊記》的這些隱喻,也就明白它為何會成為明朝第一禁書了

讀懂《西遊記》的這些隱喻,也就明白它為何會成為明朝第一禁書了

​圖2 央視版《西遊記》劇照

道教的“天”則是一筆糊塗賬,在道教創立之初,稱老子為道德天尊,排第一位,後來則出現了元始天尊、靈寶天尊,排名就又發生了變化,後期變化則更大。道教的“天”究竟是什麼樣的?道教中的各門各派說法也是五花八門,從來就沒有確定的套路。

儒家的“天”則一直都是確定的,那就是朝廷就是天,皇帝為天子,強調君主的命運是上天授予的,任何人間子民都必須服從天子,即所謂"屈民而伸君",任何覬覦他的地位與謀逆都成了違天命,都必會遭天譴。

在《西遊記》中,吳承恩描寫出了一個尊卑分明的天宮世界,有南天門、有凌霄殿,有各種奇珍異寶,更有一個秩序森嚴的神仙體系,這其中是以玉皇大帝為核心,各種星君、將軍、元帥成了朝臣,天宮的這個模型面世後,後世人對天宮的認識也就定了型。

讀懂《西遊記》的這些隱喻,也就明白它為何會成為明朝第一禁書了

讀懂《西遊記》的這些隱喻,也就明白它為何會成為明朝第一禁書了

​圖3 央視版《西遊記》中玉帝劇照

這個天宮的模型其實就是明廷的翻版而已。在人間,皇帝坐在大殿龍椅上,高高在上,處於權力的中心,殿中是朝廷的文臣武將,在首輔的帶領下共商國是,最後向皇帝彙報結果。在天上,這一切絲毫都沒有變化,太白金星的作用就如同明廷中的首輔一般,無事不管處處當家,而玉帝做的最多的就是說句“依卿所奏”。

玉帝的處境其實也是明後期眾多皇帝的處境,明朝的封建制度體系已經極為完備,皇帝在這個體系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小,甚至到了可有可無的地步,就如同萬曆皇帝一樣,十幾年不出朝,這個國家還是正常運轉,也難怪玉帝只能一遍遍重複“依卿所奏”了。

讀懂《西遊記》的這些隱喻,也就明白它為何會成為明朝第一禁書了

​圖4 明朝中央集權制

02 比丘國王之於嘉靖皇帝

在《西遊記》第七十八回中,唐僧師徒四人取經路過比丘國,發現比丘國王昏庸無道,沉迷狐狸精的美色,身染重病,命在須臾。又聽信白鹿精的讒言,要一千一百一十一個小兒的心肝做藥引,孫悟空施法救出了眾孩童。後又要挖唐僧心肝,悟空巧施妙計,迫使白鹿精現出本相,被壽星收回,狐狸精被豬八戒一耙打死。

這是《西遊記》眾多故事中的一個,也是吳承恩所寫的九個人間國度之一,雖然挖一千一百一十一個小兒的心肝做藥引這種荒唐之事在現實的世界中不會發生,但類似的事情吳承恩卻經歷過。

比丘國王的原型就是明嘉靖帝。明朝的很多皇帝尤其是後期的幾個皇帝一直不怎麼靠譜,要麼縱情淫慾,要麼聲色犬馬,就是不幹正事,嘉靖帝就是其中一位。嘉靖帝在位共四十五年,前期還勤於政務,國家治理的也井井有條,開創了嘉靖中興的局面。但到了後期,逐步喪失進取精神,日益腐化,先後寵幸道士邵元節、陶仲文,大部分的時間是和道士躲在後宮修煉長生不老,其實是以求長生不老之名行縱慾之事。

讀懂《西遊記》的這些隱喻,也就明白它為何會成為明朝第一禁書了

​圖5 嘉靖皇帝,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

在明朝歷代帝王中,嘉靖帝的好色程度也是排在前面的,而且他的嬪妃更是最多的。在《萬曆野獲編》一書中記載,嘉靖帝為了縱慾,服用過多種藥物,有含真餅(初生嬰兒尚未啼哭時口中含的血塊)、紅鉛(女童初次月經煉成的藥末)、秋石(男童小便煉成的粉末)、百花葯酒等。據書中記載,為了獲得紅鉛,在嘉靖三十一年至三十四年間,嘉靖就命人從民間選取了近五百名八至十四歲的女童,這些女童的下場要麼成了宮女要麼悽慘死去。

在今天看來這些事情是多麼的荒唐,然而生活在吳承恩的那個年代,這一切卻是真實存在的,嘉靖帝用女童初次月經煉製紅鉛和比丘國王用一千一百一十一個小兒心肝做藥引子其實也沒什麼區別。

讀懂《西遊記》的這些隱喻,也就明白它為何會成為明朝第一禁書了

​圖6 吳承恩故居,坐落在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河下古鎮

03 阿難迦葉的索賄之於明朝官員俸祿

《西遊記》第九十八回,唐僧師徒終於到了靈山,可遇到了麻煩,看守藏經閣的阿南迦葉兩位尊者,竟公開向唐僧索要好處,書中這樣記載,阿儺、伽葉引唐僧看遍經名,對唐僧道:“聖僧東土到此,有些什麼人事送我們?快拿出來,好傳經與你去。”

很多人可能都不可思議,靈山是佛教的淨土之地,是純潔的地方。況且佛教認為功名利祿都是過眼雲煙,所謂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因此勸人不必太貪戀、太貪求,可是在這個地方竟然會有這樣明目張膽的索賄現象。

其實書中的這一幕是吳承恩對明朝官場索賄風氣的一種諷刺,是現實生活的反映。

"

《西遊記》作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自問世以來讀者不計其數,書中展示的是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更深層次的一面,則是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魯迅先生對《西遊記》也曾有過評價:諷刺揶揄則取當時世態,加以鋪張描寫,也許這也正是《西遊記》長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吳承恩生活在明代的中後期,這個時期的社會情況與明開國之初已有了很大的變化,統治階級腐化程度不斷加深,各種矛盾不斷激化,社會亂象頻現。生活在這一時期的吳承恩,仕途上並不得志,最高的職位也只是個荊王府的紀善,但仍然是一介儒生,儒家的那些家國情懷還是有的。面對這些醜惡的現象,心有餘而力不足,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它們寫進小說中。

讀懂《西遊記》的這些隱喻,也就明白它為何會成為明朝第一禁書了

​圖1 吳承恩(1506年—約1583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

01 天宮之於明廷

在吳承恩版的《西遊記》面世之前,以前版本的《西遊記》中從來沒有出現對天宮的描寫。

眾所周知,《西遊記》這本書對宗教方面涉獵的範圍極廣,唐僧師徒取經其實也是佛道兩教直接衝突的產物,佛、道、儒三家的思想體系雖然不同,但它們卻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天”的存在。佛教的“天”即是西天極樂世界,在《西遊記》中也就是唐僧師徒一行的目的地,靈山大雷音寺。佛教的“天”設計的比較清楚,各種秩序井然,以如來佛為中心,往外一層是為數不多的幾位菩薩,再往外就是眾多的羅漢,最外面的是力士之類的角色。

讀懂《西遊記》的這些隱喻,也就明白它為何會成為明朝第一禁書了

讀懂《西遊記》的這些隱喻,也就明白它為何會成為明朝第一禁書了

​圖2 央視版《西遊記》劇照

道教的“天”則是一筆糊塗賬,在道教創立之初,稱老子為道德天尊,排第一位,後來則出現了元始天尊、靈寶天尊,排名就又發生了變化,後期變化則更大。道教的“天”究竟是什麼樣的?道教中的各門各派說法也是五花八門,從來就沒有確定的套路。

儒家的“天”則一直都是確定的,那就是朝廷就是天,皇帝為天子,強調君主的命運是上天授予的,任何人間子民都必須服從天子,即所謂"屈民而伸君",任何覬覦他的地位與謀逆都成了違天命,都必會遭天譴。

在《西遊記》中,吳承恩描寫出了一個尊卑分明的天宮世界,有南天門、有凌霄殿,有各種奇珍異寶,更有一個秩序森嚴的神仙體系,這其中是以玉皇大帝為核心,各種星君、將軍、元帥成了朝臣,天宮的這個模型面世後,後世人對天宮的認識也就定了型。

讀懂《西遊記》的這些隱喻,也就明白它為何會成為明朝第一禁書了

讀懂《西遊記》的這些隱喻,也就明白它為何會成為明朝第一禁書了

​圖3 央視版《西遊記》中玉帝劇照

這個天宮的模型其實就是明廷的翻版而已。在人間,皇帝坐在大殿龍椅上,高高在上,處於權力的中心,殿中是朝廷的文臣武將,在首輔的帶領下共商國是,最後向皇帝彙報結果。在天上,這一切絲毫都沒有變化,太白金星的作用就如同明廷中的首輔一般,無事不管處處當家,而玉帝做的最多的就是說句“依卿所奏”。

玉帝的處境其實也是明後期眾多皇帝的處境,明朝的封建制度體系已經極為完備,皇帝在這個體系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小,甚至到了可有可無的地步,就如同萬曆皇帝一樣,十幾年不出朝,這個國家還是正常運轉,也難怪玉帝只能一遍遍重複“依卿所奏”了。

讀懂《西遊記》的這些隱喻,也就明白它為何會成為明朝第一禁書了

​圖4 明朝中央集權制

02 比丘國王之於嘉靖皇帝

在《西遊記》第七十八回中,唐僧師徒四人取經路過比丘國,發現比丘國王昏庸無道,沉迷狐狸精的美色,身染重病,命在須臾。又聽信白鹿精的讒言,要一千一百一十一個小兒的心肝做藥引,孫悟空施法救出了眾孩童。後又要挖唐僧心肝,悟空巧施妙計,迫使白鹿精現出本相,被壽星收回,狐狸精被豬八戒一耙打死。

這是《西遊記》眾多故事中的一個,也是吳承恩所寫的九個人間國度之一,雖然挖一千一百一十一個小兒的心肝做藥引這種荒唐之事在現實的世界中不會發生,但類似的事情吳承恩卻經歷過。

比丘國王的原型就是明嘉靖帝。明朝的很多皇帝尤其是後期的幾個皇帝一直不怎麼靠譜,要麼縱情淫慾,要麼聲色犬馬,就是不幹正事,嘉靖帝就是其中一位。嘉靖帝在位共四十五年,前期還勤於政務,國家治理的也井井有條,開創了嘉靖中興的局面。但到了後期,逐步喪失進取精神,日益腐化,先後寵幸道士邵元節、陶仲文,大部分的時間是和道士躲在後宮修煉長生不老,其實是以求長生不老之名行縱慾之事。

讀懂《西遊記》的這些隱喻,也就明白它為何會成為明朝第一禁書了

​圖5 嘉靖皇帝,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

在明朝歷代帝王中,嘉靖帝的好色程度也是排在前面的,而且他的嬪妃更是最多的。在《萬曆野獲編》一書中記載,嘉靖帝為了縱慾,服用過多種藥物,有含真餅(初生嬰兒尚未啼哭時口中含的血塊)、紅鉛(女童初次月經煉成的藥末)、秋石(男童小便煉成的粉末)、百花葯酒等。據書中記載,為了獲得紅鉛,在嘉靖三十一年至三十四年間,嘉靖就命人從民間選取了近五百名八至十四歲的女童,這些女童的下場要麼成了宮女要麼悽慘死去。

在今天看來這些事情是多麼的荒唐,然而生活在吳承恩的那個年代,這一切卻是真實存在的,嘉靖帝用女童初次月經煉製紅鉛和比丘國王用一千一百一十一個小兒心肝做藥引子其實也沒什麼區別。

讀懂《西遊記》的這些隱喻,也就明白它為何會成為明朝第一禁書了

​圖6 吳承恩故居,坐落在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河下古鎮

03 阿難迦葉的索賄之於明朝官員俸祿

《西遊記》第九十八回,唐僧師徒終於到了靈山,可遇到了麻煩,看守藏經閣的阿南迦葉兩位尊者,竟公開向唐僧索要好處,書中這樣記載,阿儺、伽葉引唐僧看遍經名,對唐僧道:“聖僧東土到此,有些什麼人事送我們?快拿出來,好傳經與你去。”

很多人可能都不可思議,靈山是佛教的淨土之地,是純潔的地方。況且佛教認為功名利祿都是過眼雲煙,所謂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因此勸人不必太貪戀、太貪求,可是在這個地方竟然會有這樣明目張膽的索賄現象。

其實書中的這一幕是吳承恩對明朝官場索賄風氣的一種諷刺,是現實生活的反映。

讀懂《西遊記》的這些隱喻,也就明白它為何會成為明朝第一禁書了

​圖6 明朝官員

中國歷史上的幾個大的朝代,明朝官員的俸祿是最低的,很多低級官員靠官俸很難維持生活,而高級官員則根本不可能靠官俸維持其豪華生活。尤其是京官,雖然權力大,但由於沒有太多的路子,撈不了多少外快,大部分的收入來自於地方官員的饋贈。而地方官從哪裡撈錢呢?除了向老百姓敲詐勒索的黑心錢,更有灰色收入,比如所謂的“火耗銀子”,這就是一筆不菲的收入。

於是乎,京官利用手中的權力向地方官伸手,地方官為了辦事方便,便向京官行賄,冬天送烤火費,夏天送降溫費,慢慢的也就形成了慣例。阿難迦葉就如同小權柄的京城小吏,每日所行就是利用公務向來京的外地官員或是富商大賈要些冰敬炭敬,由此官場風氣便一日壞過一日。

這些都是當時的現實,朝廷對這種風氣了如指掌卻未準備改變,吳承恩只好把這些現象寫進書裡,把這些官吏換成阿南迦葉,這種制度性的問題顯然一時半會是無法改變的。

文:陸吾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