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理性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的“鬼魂”文化'

"

在科技發達、思想解放的今天,我們明確的知道,“鬼魂”是子虛烏有的。

但這個詞卻依舊令人望而生畏,不敢多言。

其實,早在先秦時期,鬼魂文化就對當時人們的生活風俗、祭祀典禮等等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那麼,鬼魂這個概念是怎麼誕生的?鬼魂文化又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而孕育的?

我們總結了以往的資料,來具體談一談先秦時期的鬼魂文化。

"

在科技發達、思想解放的今天,我們明確的知道,“鬼魂”是子虛烏有的。

但這個詞卻依舊令人望而生畏,不敢多言。

其實,早在先秦時期,鬼魂文化就對當時人們的生活風俗、祭祀典禮等等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那麼,鬼魂這個概念是怎麼誕生的?鬼魂文化又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而孕育的?

我們總結了以往的資料,來具體談一談先秦時期的鬼魂文化。

從理性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的“鬼魂”文化

鬼魂的含義

鬼魂這個詞,其重點在於“鬼”字。若是我們將鬼字去掉,單拿“魂”字來說,則其意大概為靈魂。

鬼是已死之人所化,靈魂是活人之靈。這大概是我們今天的認知。

古代的鬼與魂也是有嚴格界限的。我們主要談談“鬼”。

鬼的意思在古代大概有三種:

一、死後之人

這種認識與我們今天對鬼的理解一樣。《禮記·祭法》記載:

大凡生於天地之間者,皆曰命。其萬物死,皆曰折;人死,曰鬼;此五代之所不變也。

五代,大概指唐(堯)、虞(舜)、夏、商和周。

由禮記的這段記載,我們可知死人即為鬼的概念的由來已久,而且有可能不止是五代,甚至有可能早在石器時代就誕生出了這種概念,下文也將圍繞這種概念展開。

"

在科技發達、思想解放的今天,我們明確的知道,“鬼魂”是子虛烏有的。

但這個詞卻依舊令人望而生畏,不敢多言。

其實,早在先秦時期,鬼魂文化就對當時人們的生活風俗、祭祀典禮等等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那麼,鬼魂這個概念是怎麼誕生的?鬼魂文化又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而孕育的?

我們總結了以往的資料,來具體談一談先秦時期的鬼魂文化。

從理性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的“鬼魂”文化

鬼魂的含義

鬼魂這個詞,其重點在於“鬼”字。若是我們將鬼字去掉,單拿“魂”字來說,則其意大概為靈魂。

鬼是已死之人所化,靈魂是活人之靈。這大概是我們今天的認知。

古代的鬼與魂也是有嚴格界限的。我們主要談談“鬼”。

鬼的意思在古代大概有三種:

一、死後之人

這種認識與我們今天對鬼的理解一樣。《禮記·祭法》記載:

大凡生於天地之間者,皆曰命。其萬物死,皆曰折;人死,曰鬼;此五代之所不變也。

五代,大概指唐(堯)、虞(舜)、夏、商和周。

由禮記的這段記載,我們可知死人即為鬼的概念的由來已久,而且有可能不止是五代,甚至有可能早在石器時代就誕生出了這種概念,下文也將圍繞這種概念展開。

從理性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的“鬼魂”文化

二、超乎自然的妖怪

《莊子·達生》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春秋時期,齊桓公乘田車準備去野外打獵,路過一段森林時,見一惡鬼。

恆公受驚,連忙問駕車的管仲:“仲父何見?”管仲回道:“臣無所見。

齊桓公回去後便生了一場大病,數日不起。有個叫“皇子告敖”的醫生給桓公診斷,桓公問他:“然則有鬼乎?”皇子告敖答道:

有。沈有履。灶有髻。戶內之煩壤,雷霆處之;東北方之下 者倍阿,鮭蠪躍之;西北方之下 者,則泆陽處之。水有罔象,丘有峷,山有夔,野有彷徨,澤有委蛇 。

因為桓公正是在“澤”中遇到的惡鬼,所以他連忙問:委蛇()是什麼樣的?

告敖答道:“它形如蟒蛇,粗若輪轂......委蛇是隱形的,常人俗眼是看不見的。誰要是有幸看見委蛇,誰便是一代霸主。

齊桓公聽完後哈哈大笑,病也立刻好了。

"

在科技發達、思想解放的今天,我們明確的知道,“鬼魂”是子虛烏有的。

但這個詞卻依舊令人望而生畏,不敢多言。

其實,早在先秦時期,鬼魂文化就對當時人們的生活風俗、祭祀典禮等等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那麼,鬼魂這個概念是怎麼誕生的?鬼魂文化又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而孕育的?

我們總結了以往的資料,來具體談一談先秦時期的鬼魂文化。

從理性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的“鬼魂”文化

鬼魂的含義

鬼魂這個詞,其重點在於“鬼”字。若是我們將鬼字去掉,單拿“魂”字來說,則其意大概為靈魂。

鬼是已死之人所化,靈魂是活人之靈。這大概是我們今天的認知。

古代的鬼與魂也是有嚴格界限的。我們主要談談“鬼”。

鬼的意思在古代大概有三種:

一、死後之人

這種認識與我們今天對鬼的理解一樣。《禮記·祭法》記載:

大凡生於天地之間者,皆曰命。其萬物死,皆曰折;人死,曰鬼;此五代之所不變也。

五代,大概指唐(堯)、虞(舜)、夏、商和周。

由禮記的這段記載,我們可知死人即為鬼的概念的由來已久,而且有可能不止是五代,甚至有可能早在石器時代就誕生出了這種概念,下文也將圍繞這種概念展開。

從理性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的“鬼魂”文化

二、超乎自然的妖怪

《莊子·達生》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春秋時期,齊桓公乘田車準備去野外打獵,路過一段森林時,見一惡鬼。

恆公受驚,連忙問駕車的管仲:“仲父何見?”管仲回道:“臣無所見。

齊桓公回去後便生了一場大病,數日不起。有個叫“皇子告敖”的醫生給桓公診斷,桓公問他:“然則有鬼乎?”皇子告敖答道:

有。沈有履。灶有髻。戶內之煩壤,雷霆處之;東北方之下 者倍阿,鮭蠪躍之;西北方之下 者,則泆陽處之。水有罔象,丘有峷,山有夔,野有彷徨,澤有委蛇 。

因為桓公正是在“澤”中遇到的惡鬼,所以他連忙問:委蛇()是什麼樣的?

告敖答道:“它形如蟒蛇,粗若輪轂......委蛇是隱形的,常人俗眼是看不見的。誰要是有幸看見委蛇,誰便是一代霸主。

齊桓公聽完後哈哈大笑,病也立刻好了。

從理性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的“鬼魂”文化

按皇子告敖所言,爐灶、河水、山澤等等之地都有鬼的存在,這一類鬼大概類似於一些超乎自然的妖怪。

三、形狀怪異之生物

《論衡·卷二十二·訂鬼篇》中,引《山海經》曰:

北方有鬼國......又言:國,人物之黨也。《山海經》又曰:滄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間東北曰鬼門,萬鬼所出入也。

《論衡》明確的推斷,所謂的鬼,是一類生物(人物之黨也)。

"

在科技發達、思想解放的今天,我們明確的知道,“鬼魂”是子虛烏有的。

但這個詞卻依舊令人望而生畏,不敢多言。

其實,早在先秦時期,鬼魂文化就對當時人們的生活風俗、祭祀典禮等等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那麼,鬼魂這個概念是怎麼誕生的?鬼魂文化又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而孕育的?

我們總結了以往的資料,來具體談一談先秦時期的鬼魂文化。

從理性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的“鬼魂”文化

鬼魂的含義

鬼魂這個詞,其重點在於“鬼”字。若是我們將鬼字去掉,單拿“魂”字來說,則其意大概為靈魂。

鬼是已死之人所化,靈魂是活人之靈。這大概是我們今天的認知。

古代的鬼與魂也是有嚴格界限的。我們主要談談“鬼”。

鬼的意思在古代大概有三種:

一、死後之人

這種認識與我們今天對鬼的理解一樣。《禮記·祭法》記載:

大凡生於天地之間者,皆曰命。其萬物死,皆曰折;人死,曰鬼;此五代之所不變也。

五代,大概指唐(堯)、虞(舜)、夏、商和周。

由禮記的這段記載,我們可知死人即為鬼的概念的由來已久,而且有可能不止是五代,甚至有可能早在石器時代就誕生出了這種概念,下文也將圍繞這種概念展開。

從理性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的“鬼魂”文化

二、超乎自然的妖怪

《莊子·達生》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春秋時期,齊桓公乘田車準備去野外打獵,路過一段森林時,見一惡鬼。

恆公受驚,連忙問駕車的管仲:“仲父何見?”管仲回道:“臣無所見。

齊桓公回去後便生了一場大病,數日不起。有個叫“皇子告敖”的醫生給桓公診斷,桓公問他:“然則有鬼乎?”皇子告敖答道:

有。沈有履。灶有髻。戶內之煩壤,雷霆處之;東北方之下 者倍阿,鮭蠪躍之;西北方之下 者,則泆陽處之。水有罔象,丘有峷,山有夔,野有彷徨,澤有委蛇 。

因為桓公正是在“澤”中遇到的惡鬼,所以他連忙問:委蛇()是什麼樣的?

告敖答道:“它形如蟒蛇,粗若輪轂......委蛇是隱形的,常人俗眼是看不見的。誰要是有幸看見委蛇,誰便是一代霸主。

齊桓公聽完後哈哈大笑,病也立刻好了。

從理性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的“鬼魂”文化

按皇子告敖所言,爐灶、河水、山澤等等之地都有鬼的存在,這一類鬼大概類似於一些超乎自然的妖怪。

三、形狀怪異之生物

《論衡·卷二十二·訂鬼篇》中,引《山海經》曰:

北方有鬼國......又言:國,人物之黨也。《山海經》又曰:滄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間東北曰鬼門,萬鬼所出入也。

《論衡》明確的推斷,所謂的鬼,是一類生物(人物之黨也)。

從理性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的“鬼魂”文化

論衡所引的山海經,已不見於記載。但現今流傳下的《山海經·海內北經》又說:

鬼國在貳負之屍北,為物人面而一目。

可見,一隻眼睛的怪人們被稱為“鬼”,而他們所聚居的地方,被稱為鬼國。

有鑑於此,我們可以說:對於長相怪異的生物,古人也將其稱為鬼。

古人對於鬼有很多說法,但我們只探討現今之“鬼”。也就是人死後為鬼這種概念的誕生與發展。

鬼的起源

鬼的含義是起源於何時呢?我認為大概產生在葬禮或陪葬品出現之時。

在沒有“人死化為鬼”的思想時,人們認為死了就是不復存在了。所以最開始時是沒有葬禮,或是陪葬品的。

當人們認為親友死後依舊存在,只不過化為鬼後。便會為死者建造死後的居室,並在居室中放置鬼在另一個世界所用之物品。

"

在科技發達、思想解放的今天,我們明確的知道,“鬼魂”是子虛烏有的。

但這個詞卻依舊令人望而生畏,不敢多言。

其實,早在先秦時期,鬼魂文化就對當時人們的生活風俗、祭祀典禮等等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那麼,鬼魂這個概念是怎麼誕生的?鬼魂文化又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而孕育的?

我們總結了以往的資料,來具體談一談先秦時期的鬼魂文化。

從理性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的“鬼魂”文化

鬼魂的含義

鬼魂這個詞,其重點在於“鬼”字。若是我們將鬼字去掉,單拿“魂”字來說,則其意大概為靈魂。

鬼是已死之人所化,靈魂是活人之靈。這大概是我們今天的認知。

古代的鬼與魂也是有嚴格界限的。我們主要談談“鬼”。

鬼的意思在古代大概有三種:

一、死後之人

這種認識與我們今天對鬼的理解一樣。《禮記·祭法》記載:

大凡生於天地之間者,皆曰命。其萬物死,皆曰折;人死,曰鬼;此五代之所不變也。

五代,大概指唐(堯)、虞(舜)、夏、商和周。

由禮記的這段記載,我們可知死人即為鬼的概念的由來已久,而且有可能不止是五代,甚至有可能早在石器時代就誕生出了這種概念,下文也將圍繞這種概念展開。

從理性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的“鬼魂”文化

二、超乎自然的妖怪

《莊子·達生》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春秋時期,齊桓公乘田車準備去野外打獵,路過一段森林時,見一惡鬼。

恆公受驚,連忙問駕車的管仲:“仲父何見?”管仲回道:“臣無所見。

齊桓公回去後便生了一場大病,數日不起。有個叫“皇子告敖”的醫生給桓公診斷,桓公問他:“然則有鬼乎?”皇子告敖答道:

有。沈有履。灶有髻。戶內之煩壤,雷霆處之;東北方之下 者倍阿,鮭蠪躍之;西北方之下 者,則泆陽處之。水有罔象,丘有峷,山有夔,野有彷徨,澤有委蛇 。

因為桓公正是在“澤”中遇到的惡鬼,所以他連忙問:委蛇()是什麼樣的?

告敖答道:“它形如蟒蛇,粗若輪轂......委蛇是隱形的,常人俗眼是看不見的。誰要是有幸看見委蛇,誰便是一代霸主。

齊桓公聽完後哈哈大笑,病也立刻好了。

從理性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的“鬼魂”文化

按皇子告敖所言,爐灶、河水、山澤等等之地都有鬼的存在,這一類鬼大概類似於一些超乎自然的妖怪。

三、形狀怪異之生物

《論衡·卷二十二·訂鬼篇》中,引《山海經》曰:

北方有鬼國......又言:國,人物之黨也。《山海經》又曰:滄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間東北曰鬼門,萬鬼所出入也。

《論衡》明確的推斷,所謂的鬼,是一類生物(人物之黨也)。

從理性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的“鬼魂”文化

論衡所引的山海經,已不見於記載。但現今流傳下的《山海經·海內北經》又說:

鬼國在貳負之屍北,為物人面而一目。

可見,一隻眼睛的怪人們被稱為“鬼”,而他們所聚居的地方,被稱為鬼國。

有鑑於此,我們可以說:對於長相怪異的生物,古人也將其稱為鬼。

古人對於鬼有很多說法,但我們只探討現今之“鬼”。也就是人死後為鬼這種概念的誕生與發展。

鬼的起源

鬼的含義是起源於何時呢?我認為大概產生在葬禮或陪葬品出現之時。

在沒有“人死化為鬼”的思想時,人們認為死了就是不復存在了。所以最開始時是沒有葬禮,或是陪葬品的。

當人們認為親友死後依舊存在,只不過化為鬼後。便會為死者建造死後的居室,並在居室中放置鬼在另一個世界所用之物品。

從理性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的“鬼魂”文化

《易傳·繫辭傳》中說: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

這是古代對於葬禮未興之時最好的記載。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中說:

其親死,則舉而委之於壑。他日過之,狐狸食之,蠅蚋姑嘬之。其顙有泚,睨而不視。夫泚也,非為人泚,中心達於面目。蓋歸反虆梩而掩之。

按孟子所言,埋葬形式的出現,是因為當時的人們不希望看到自己的親人的屍體暴屍荒野,為野獸所食。

即便如此,我們依舊可以確定,在葬禮之俗出現之前,“鬼”的含義是沒有誕生的。

"

在科技發達、思想解放的今天,我們明確的知道,“鬼魂”是子虛烏有的。

但這個詞卻依舊令人望而生畏,不敢多言。

其實,早在先秦時期,鬼魂文化就對當時人們的生活風俗、祭祀典禮等等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那麼,鬼魂這個概念是怎麼誕生的?鬼魂文化又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而孕育的?

我們總結了以往的資料,來具體談一談先秦時期的鬼魂文化。

從理性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的“鬼魂”文化

鬼魂的含義

鬼魂這個詞,其重點在於“鬼”字。若是我們將鬼字去掉,單拿“魂”字來說,則其意大概為靈魂。

鬼是已死之人所化,靈魂是活人之靈。這大概是我們今天的認知。

古代的鬼與魂也是有嚴格界限的。我們主要談談“鬼”。

鬼的意思在古代大概有三種:

一、死後之人

這種認識與我們今天對鬼的理解一樣。《禮記·祭法》記載:

大凡生於天地之間者,皆曰命。其萬物死,皆曰折;人死,曰鬼;此五代之所不變也。

五代,大概指唐(堯)、虞(舜)、夏、商和周。

由禮記的這段記載,我們可知死人即為鬼的概念的由來已久,而且有可能不止是五代,甚至有可能早在石器時代就誕生出了這種概念,下文也將圍繞這種概念展開。

從理性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的“鬼魂”文化

二、超乎自然的妖怪

《莊子·達生》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春秋時期,齊桓公乘田車準備去野外打獵,路過一段森林時,見一惡鬼。

恆公受驚,連忙問駕車的管仲:“仲父何見?”管仲回道:“臣無所見。

齊桓公回去後便生了一場大病,數日不起。有個叫“皇子告敖”的醫生給桓公診斷,桓公問他:“然則有鬼乎?”皇子告敖答道:

有。沈有履。灶有髻。戶內之煩壤,雷霆處之;東北方之下 者倍阿,鮭蠪躍之;西北方之下 者,則泆陽處之。水有罔象,丘有峷,山有夔,野有彷徨,澤有委蛇 。

因為桓公正是在“澤”中遇到的惡鬼,所以他連忙問:委蛇()是什麼樣的?

告敖答道:“它形如蟒蛇,粗若輪轂......委蛇是隱形的,常人俗眼是看不見的。誰要是有幸看見委蛇,誰便是一代霸主。

齊桓公聽完後哈哈大笑,病也立刻好了。

從理性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的“鬼魂”文化

按皇子告敖所言,爐灶、河水、山澤等等之地都有鬼的存在,這一類鬼大概類似於一些超乎自然的妖怪。

三、形狀怪異之生物

《論衡·卷二十二·訂鬼篇》中,引《山海經》曰:

北方有鬼國......又言:國,人物之黨也。《山海經》又曰:滄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間東北曰鬼門,萬鬼所出入也。

《論衡》明確的推斷,所謂的鬼,是一類生物(人物之黨也)。

從理性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的“鬼魂”文化

論衡所引的山海經,已不見於記載。但現今流傳下的《山海經·海內北經》又說:

鬼國在貳負之屍北,為物人面而一目。

可見,一隻眼睛的怪人們被稱為“鬼”,而他們所聚居的地方,被稱為鬼國。

有鑑於此,我們可以說:對於長相怪異的生物,古人也將其稱為鬼。

古人對於鬼有很多說法,但我們只探討現今之“鬼”。也就是人死後為鬼這種概念的誕生與發展。

鬼的起源

鬼的含義是起源於何時呢?我認為大概產生在葬禮或陪葬品出現之時。

在沒有“人死化為鬼”的思想時,人們認為死了就是不復存在了。所以最開始時是沒有葬禮,或是陪葬品的。

當人們認為親友死後依舊存在,只不過化為鬼後。便會為死者建造死後的居室,並在居室中放置鬼在另一個世界所用之物品。

從理性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的“鬼魂”文化

《易傳·繫辭傳》中說: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

這是古代對於葬禮未興之時最好的記載。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中說:

其親死,則舉而委之於壑。他日過之,狐狸食之,蠅蚋姑嘬之。其顙有泚,睨而不視。夫泚也,非為人泚,中心達於面目。蓋歸反虆梩而掩之。

按孟子所言,埋葬形式的出現,是因為當時的人們不希望看到自己的親人的屍體暴屍荒野,為野獸所食。

即便如此,我們依舊可以確定,在葬禮之俗出現之前,“鬼”的含義是沒有誕生的。

從理性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的“鬼魂”文化

對於葬禮與陪葬品的起源,大概可以追究到舊石器時代晚期。賈蘭坡先生在研究山頂洞人時說道:

在人的屍骨周圍有赤鐵礦粉末分佈,證明當時已有了埋葬。埋葬說明當時有了“死後生活”的觀念,比較複雜的上層建築萌芽了。

——賈蘭坡《氏族公社在山頂洞人時期已經形成》

由此可見,或許早在舊石器時代晚期,鬼的觀念就已經誕生。

而且,在目前發現的新石器時代的八十多處甕棺葬中,都發現了在甕棺底部或別處存在一個直徑0.8~2釐米的小孔,目前普遍認為這是用來供死者鬼魂出入的。

可見,鬼的起源,大概在舊石器時代晚期至新石器時代這段時間內。

“鬼魂”形象的變化

鬼魂形成之初,並不是給人恐怖的映像。

遠古之時崇拜祖先,所以當時的人們雖然稱死去的先祖為鬼,但依舊舉行種種祭祀典禮,希望與先人得以溝通。

《禮記·祭法》中說:

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如將見之。樂以迎來,哀以送往。

人們希望像春回大地般見到死去的親人,懷著快樂的心情去迎接鬼魂,再懷著悲痛的心情去送別鬼魂。

"

在科技發達、思想解放的今天,我們明確的知道,“鬼魂”是子虛烏有的。

但這個詞卻依舊令人望而生畏,不敢多言。

其實,早在先秦時期,鬼魂文化就對當時人們的生活風俗、祭祀典禮等等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那麼,鬼魂這個概念是怎麼誕生的?鬼魂文化又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而孕育的?

我們總結了以往的資料,來具體談一談先秦時期的鬼魂文化。

從理性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的“鬼魂”文化

鬼魂的含義

鬼魂這個詞,其重點在於“鬼”字。若是我們將鬼字去掉,單拿“魂”字來說,則其意大概為靈魂。

鬼是已死之人所化,靈魂是活人之靈。這大概是我們今天的認知。

古代的鬼與魂也是有嚴格界限的。我們主要談談“鬼”。

鬼的意思在古代大概有三種:

一、死後之人

這種認識與我們今天對鬼的理解一樣。《禮記·祭法》記載:

大凡生於天地之間者,皆曰命。其萬物死,皆曰折;人死,曰鬼;此五代之所不變也。

五代,大概指唐(堯)、虞(舜)、夏、商和周。

由禮記的這段記載,我們可知死人即為鬼的概念的由來已久,而且有可能不止是五代,甚至有可能早在石器時代就誕生出了這種概念,下文也將圍繞這種概念展開。

從理性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的“鬼魂”文化

二、超乎自然的妖怪

《莊子·達生》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春秋時期,齊桓公乘田車準備去野外打獵,路過一段森林時,見一惡鬼。

恆公受驚,連忙問駕車的管仲:“仲父何見?”管仲回道:“臣無所見。

齊桓公回去後便生了一場大病,數日不起。有個叫“皇子告敖”的醫生給桓公診斷,桓公問他:“然則有鬼乎?”皇子告敖答道:

有。沈有履。灶有髻。戶內之煩壤,雷霆處之;東北方之下 者倍阿,鮭蠪躍之;西北方之下 者,則泆陽處之。水有罔象,丘有峷,山有夔,野有彷徨,澤有委蛇 。

因為桓公正是在“澤”中遇到的惡鬼,所以他連忙問:委蛇()是什麼樣的?

告敖答道:“它形如蟒蛇,粗若輪轂......委蛇是隱形的,常人俗眼是看不見的。誰要是有幸看見委蛇,誰便是一代霸主。

齊桓公聽完後哈哈大笑,病也立刻好了。

從理性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的“鬼魂”文化

按皇子告敖所言,爐灶、河水、山澤等等之地都有鬼的存在,這一類鬼大概類似於一些超乎自然的妖怪。

三、形狀怪異之生物

《論衡·卷二十二·訂鬼篇》中,引《山海經》曰:

北方有鬼國......又言:國,人物之黨也。《山海經》又曰:滄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間東北曰鬼門,萬鬼所出入也。

《論衡》明確的推斷,所謂的鬼,是一類生物(人物之黨也)。

從理性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的“鬼魂”文化

論衡所引的山海經,已不見於記載。但現今流傳下的《山海經·海內北經》又說:

鬼國在貳負之屍北,為物人面而一目。

可見,一隻眼睛的怪人們被稱為“鬼”,而他們所聚居的地方,被稱為鬼國。

有鑑於此,我們可以說:對於長相怪異的生物,古人也將其稱為鬼。

古人對於鬼有很多說法,但我們只探討現今之“鬼”。也就是人死後為鬼這種概念的誕生與發展。

鬼的起源

鬼的含義是起源於何時呢?我認為大概產生在葬禮或陪葬品出現之時。

在沒有“人死化為鬼”的思想時,人們認為死了就是不復存在了。所以最開始時是沒有葬禮,或是陪葬品的。

當人們認為親友死後依舊存在,只不過化為鬼後。便會為死者建造死後的居室,並在居室中放置鬼在另一個世界所用之物品。

從理性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的“鬼魂”文化

《易傳·繫辭傳》中說: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

這是古代對於葬禮未興之時最好的記載。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中說:

其親死,則舉而委之於壑。他日過之,狐狸食之,蠅蚋姑嘬之。其顙有泚,睨而不視。夫泚也,非為人泚,中心達於面目。蓋歸反虆梩而掩之。

按孟子所言,埋葬形式的出現,是因為當時的人們不希望看到自己的親人的屍體暴屍荒野,為野獸所食。

即便如此,我們依舊可以確定,在葬禮之俗出現之前,“鬼”的含義是沒有誕生的。

從理性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的“鬼魂”文化

對於葬禮與陪葬品的起源,大概可以追究到舊石器時代晚期。賈蘭坡先生在研究山頂洞人時說道:

在人的屍骨周圍有赤鐵礦粉末分佈,證明當時已有了埋葬。埋葬說明當時有了“死後生活”的觀念,比較複雜的上層建築萌芽了。

——賈蘭坡《氏族公社在山頂洞人時期已經形成》

由此可見,或許早在舊石器時代晚期,鬼的觀念就已經誕生。

而且,在目前發現的新石器時代的八十多處甕棺葬中,都發現了在甕棺底部或別處存在一個直徑0.8~2釐米的小孔,目前普遍認為這是用來供死者鬼魂出入的。

可見,鬼的起源,大概在舊石器時代晚期至新石器時代這段時間內。

“鬼魂”形象的變化

鬼魂形成之初,並不是給人恐怖的映像。

遠古之時崇拜祖先,所以當時的人們雖然稱死去的先祖為鬼,但依舊舉行種種祭祀典禮,希望與先人得以溝通。

《禮記·祭法》中說:

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如將見之。樂以迎來,哀以送往。

人們希望像春回大地般見到死去的親人,懷著快樂的心情去迎接鬼魂,再懷著悲痛的心情去送別鬼魂。

從理性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的“鬼魂”文化

商周時期,有祭尸之禮。這個屍,並非是死者的屍體,而是類似於主持祭祀典禮的人或主角。人們通過祭尸來求得與先人的交流。

可見,鬼魂之形象,在最開始還是像親人一樣慈祥和藹的。那為什麼到了後世,鬼魂又變成了可怕的模樣呢?這是因為到了春秋時期,厲鬼的形象出現了。

《日知錄》中說:“屍禮廢而像事興 ,蓋在戰國之時矣 。”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繁雜的祭尸禮漸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彼時的人們,雖然依舊尊敬先祖,稱先祖為“鬼”,但卻誕生出了另一種惡鬼的形象。

"

在科技發達、思想解放的今天,我們明確的知道,“鬼魂”是子虛烏有的。

但這個詞卻依舊令人望而生畏,不敢多言。

其實,早在先秦時期,鬼魂文化就對當時人們的生活風俗、祭祀典禮等等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那麼,鬼魂這個概念是怎麼誕生的?鬼魂文化又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而孕育的?

我們總結了以往的資料,來具體談一談先秦時期的鬼魂文化。

從理性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的“鬼魂”文化

鬼魂的含義

鬼魂這個詞,其重點在於“鬼”字。若是我們將鬼字去掉,單拿“魂”字來說,則其意大概為靈魂。

鬼是已死之人所化,靈魂是活人之靈。這大概是我們今天的認知。

古代的鬼與魂也是有嚴格界限的。我們主要談談“鬼”。

鬼的意思在古代大概有三種:

一、死後之人

這種認識與我們今天對鬼的理解一樣。《禮記·祭法》記載:

大凡生於天地之間者,皆曰命。其萬物死,皆曰折;人死,曰鬼;此五代之所不變也。

五代,大概指唐(堯)、虞(舜)、夏、商和周。

由禮記的這段記載,我們可知死人即為鬼的概念的由來已久,而且有可能不止是五代,甚至有可能早在石器時代就誕生出了這種概念,下文也將圍繞這種概念展開。

從理性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的“鬼魂”文化

二、超乎自然的妖怪

《莊子·達生》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春秋時期,齊桓公乘田車準備去野外打獵,路過一段森林時,見一惡鬼。

恆公受驚,連忙問駕車的管仲:“仲父何見?”管仲回道:“臣無所見。

齊桓公回去後便生了一場大病,數日不起。有個叫“皇子告敖”的醫生給桓公診斷,桓公問他:“然則有鬼乎?”皇子告敖答道:

有。沈有履。灶有髻。戶內之煩壤,雷霆處之;東北方之下 者倍阿,鮭蠪躍之;西北方之下 者,則泆陽處之。水有罔象,丘有峷,山有夔,野有彷徨,澤有委蛇 。

因為桓公正是在“澤”中遇到的惡鬼,所以他連忙問:委蛇()是什麼樣的?

告敖答道:“它形如蟒蛇,粗若輪轂......委蛇是隱形的,常人俗眼是看不見的。誰要是有幸看見委蛇,誰便是一代霸主。

齊桓公聽完後哈哈大笑,病也立刻好了。

從理性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的“鬼魂”文化

按皇子告敖所言,爐灶、河水、山澤等等之地都有鬼的存在,這一類鬼大概類似於一些超乎自然的妖怪。

三、形狀怪異之生物

《論衡·卷二十二·訂鬼篇》中,引《山海經》曰:

北方有鬼國......又言:國,人物之黨也。《山海經》又曰:滄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間東北曰鬼門,萬鬼所出入也。

《論衡》明確的推斷,所謂的鬼,是一類生物(人物之黨也)。

從理性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的“鬼魂”文化

論衡所引的山海經,已不見於記載。但現今流傳下的《山海經·海內北經》又說:

鬼國在貳負之屍北,為物人面而一目。

可見,一隻眼睛的怪人們被稱為“鬼”,而他們所聚居的地方,被稱為鬼國。

有鑑於此,我們可以說:對於長相怪異的生物,古人也將其稱為鬼。

古人對於鬼有很多說法,但我們只探討現今之“鬼”。也就是人死後為鬼這種概念的誕生與發展。

鬼的起源

鬼的含義是起源於何時呢?我認為大概產生在葬禮或陪葬品出現之時。

在沒有“人死化為鬼”的思想時,人們認為死了就是不復存在了。所以最開始時是沒有葬禮,或是陪葬品的。

當人們認為親友死後依舊存在,只不過化為鬼後。便會為死者建造死後的居室,並在居室中放置鬼在另一個世界所用之物品。

從理性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的“鬼魂”文化

《易傳·繫辭傳》中說: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

這是古代對於葬禮未興之時最好的記載。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中說:

其親死,則舉而委之於壑。他日過之,狐狸食之,蠅蚋姑嘬之。其顙有泚,睨而不視。夫泚也,非為人泚,中心達於面目。蓋歸反虆梩而掩之。

按孟子所言,埋葬形式的出現,是因為當時的人們不希望看到自己的親人的屍體暴屍荒野,為野獸所食。

即便如此,我們依舊可以確定,在葬禮之俗出現之前,“鬼”的含義是沒有誕生的。

從理性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的“鬼魂”文化

對於葬禮與陪葬品的起源,大概可以追究到舊石器時代晚期。賈蘭坡先生在研究山頂洞人時說道:

在人的屍骨周圍有赤鐵礦粉末分佈,證明當時已有了埋葬。埋葬說明當時有了“死後生活”的觀念,比較複雜的上層建築萌芽了。

——賈蘭坡《氏族公社在山頂洞人時期已經形成》

由此可見,或許早在舊石器時代晚期,鬼的觀念就已經誕生。

而且,在目前發現的新石器時代的八十多處甕棺葬中,都發現了在甕棺底部或別處存在一個直徑0.8~2釐米的小孔,目前普遍認為這是用來供死者鬼魂出入的。

可見,鬼的起源,大概在舊石器時代晚期至新石器時代這段時間內。

“鬼魂”形象的變化

鬼魂形成之初,並不是給人恐怖的映像。

遠古之時崇拜祖先,所以當時的人們雖然稱死去的先祖為鬼,但依舊舉行種種祭祀典禮,希望與先人得以溝通。

《禮記·祭法》中說:

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如將見之。樂以迎來,哀以送往。

人們希望像春回大地般見到死去的親人,懷著快樂的心情去迎接鬼魂,再懷著悲痛的心情去送別鬼魂。

從理性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的“鬼魂”文化

商周時期,有祭尸之禮。這個屍,並非是死者的屍體,而是類似於主持祭祀典禮的人或主角。人們通過祭尸來求得與先人的交流。

可見,鬼魂之形象,在最開始還是像親人一樣慈祥和藹的。那為什麼到了後世,鬼魂又變成了可怕的模樣呢?這是因為到了春秋時期,厲鬼的形象出現了。

《日知錄》中說:“屍禮廢而像事興 ,蓋在戰國之時矣 。”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繁雜的祭尸禮漸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彼時的人們,雖然依舊尊敬先祖,稱先祖為“鬼”,但卻誕生出了另一種惡鬼的形象。

從理性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的“鬼魂”文化

Δ日知錄作者:顧炎武

首先我們可以確定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人們還有稱先人為鬼的習俗。《國語·魯語》中記載,夏父弗忌要把魯僖公的位次升到魯閔公之前,展禽罵他這是犯了鬼道。

其次,當時的人認為,並非壽終正寢的人,死後將化為厲鬼。《東周列國志》(明清小說)第一章便是“周宣王聞謠輕殺,杜大夫化厲鳴冤”。在這裡面杜大夫就變化成了可怕的厲鬼。

《左傳·昭公七年》記載,晉候“夢黃熊入於寢門”,問“其何厲鬼也?

"

在科技發達、思想解放的今天,我們明確的知道,“鬼魂”是子虛烏有的。

但這個詞卻依舊令人望而生畏,不敢多言。

其實,早在先秦時期,鬼魂文化就對當時人們的生活風俗、祭祀典禮等等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那麼,鬼魂這個概念是怎麼誕生的?鬼魂文化又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而孕育的?

我們總結了以往的資料,來具體談一談先秦時期的鬼魂文化。

從理性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的“鬼魂”文化

鬼魂的含義

鬼魂這個詞,其重點在於“鬼”字。若是我們將鬼字去掉,單拿“魂”字來說,則其意大概為靈魂。

鬼是已死之人所化,靈魂是活人之靈。這大概是我們今天的認知。

古代的鬼與魂也是有嚴格界限的。我們主要談談“鬼”。

鬼的意思在古代大概有三種:

一、死後之人

這種認識與我們今天對鬼的理解一樣。《禮記·祭法》記載:

大凡生於天地之間者,皆曰命。其萬物死,皆曰折;人死,曰鬼;此五代之所不變也。

五代,大概指唐(堯)、虞(舜)、夏、商和周。

由禮記的這段記載,我們可知死人即為鬼的概念的由來已久,而且有可能不止是五代,甚至有可能早在石器時代就誕生出了這種概念,下文也將圍繞這種概念展開。

從理性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的“鬼魂”文化

二、超乎自然的妖怪

《莊子·達生》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春秋時期,齊桓公乘田車準備去野外打獵,路過一段森林時,見一惡鬼。

恆公受驚,連忙問駕車的管仲:“仲父何見?”管仲回道:“臣無所見。

齊桓公回去後便生了一場大病,數日不起。有個叫“皇子告敖”的醫生給桓公診斷,桓公問他:“然則有鬼乎?”皇子告敖答道:

有。沈有履。灶有髻。戶內之煩壤,雷霆處之;東北方之下 者倍阿,鮭蠪躍之;西北方之下 者,則泆陽處之。水有罔象,丘有峷,山有夔,野有彷徨,澤有委蛇 。

因為桓公正是在“澤”中遇到的惡鬼,所以他連忙問:委蛇()是什麼樣的?

告敖答道:“它形如蟒蛇,粗若輪轂......委蛇是隱形的,常人俗眼是看不見的。誰要是有幸看見委蛇,誰便是一代霸主。

齊桓公聽完後哈哈大笑,病也立刻好了。

從理性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的“鬼魂”文化

按皇子告敖所言,爐灶、河水、山澤等等之地都有鬼的存在,這一類鬼大概類似於一些超乎自然的妖怪。

三、形狀怪異之生物

《論衡·卷二十二·訂鬼篇》中,引《山海經》曰:

北方有鬼國......又言:國,人物之黨也。《山海經》又曰:滄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間東北曰鬼門,萬鬼所出入也。

《論衡》明確的推斷,所謂的鬼,是一類生物(人物之黨也)。

從理性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的“鬼魂”文化

論衡所引的山海經,已不見於記載。但現今流傳下的《山海經·海內北經》又說:

鬼國在貳負之屍北,為物人面而一目。

可見,一隻眼睛的怪人們被稱為“鬼”,而他們所聚居的地方,被稱為鬼國。

有鑑於此,我們可以說:對於長相怪異的生物,古人也將其稱為鬼。

古人對於鬼有很多說法,但我們只探討現今之“鬼”。也就是人死後為鬼這種概念的誕生與發展。

鬼的起源

鬼的含義是起源於何時呢?我認為大概產生在葬禮或陪葬品出現之時。

在沒有“人死化為鬼”的思想時,人們認為死了就是不復存在了。所以最開始時是沒有葬禮,或是陪葬品的。

當人們認為親友死後依舊存在,只不過化為鬼後。便會為死者建造死後的居室,並在居室中放置鬼在另一個世界所用之物品。

從理性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的“鬼魂”文化

《易傳·繫辭傳》中說: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

這是古代對於葬禮未興之時最好的記載。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中說:

其親死,則舉而委之於壑。他日過之,狐狸食之,蠅蚋姑嘬之。其顙有泚,睨而不視。夫泚也,非為人泚,中心達於面目。蓋歸反虆梩而掩之。

按孟子所言,埋葬形式的出現,是因為當時的人們不希望看到自己的親人的屍體暴屍荒野,為野獸所食。

即便如此,我們依舊可以確定,在葬禮之俗出現之前,“鬼”的含義是沒有誕生的。

從理性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的“鬼魂”文化

對於葬禮與陪葬品的起源,大概可以追究到舊石器時代晚期。賈蘭坡先生在研究山頂洞人時說道:

在人的屍骨周圍有赤鐵礦粉末分佈,證明當時已有了埋葬。埋葬說明當時有了“死後生活”的觀念,比較複雜的上層建築萌芽了。

——賈蘭坡《氏族公社在山頂洞人時期已經形成》

由此可見,或許早在舊石器時代晚期,鬼的觀念就已經誕生。

而且,在目前發現的新石器時代的八十多處甕棺葬中,都發現了在甕棺底部或別處存在一個直徑0.8~2釐米的小孔,目前普遍認為這是用來供死者鬼魂出入的。

可見,鬼的起源,大概在舊石器時代晚期至新石器時代這段時間內。

“鬼魂”形象的變化

鬼魂形成之初,並不是給人恐怖的映像。

遠古之時崇拜祖先,所以當時的人們雖然稱死去的先祖為鬼,但依舊舉行種種祭祀典禮,希望與先人得以溝通。

《禮記·祭法》中說:

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如將見之。樂以迎來,哀以送往。

人們希望像春回大地般見到死去的親人,懷著快樂的心情去迎接鬼魂,再懷著悲痛的心情去送別鬼魂。

從理性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的“鬼魂”文化

商周時期,有祭尸之禮。這個屍,並非是死者的屍體,而是類似於主持祭祀典禮的人或主角。人們通過祭尸來求得與先人的交流。

可見,鬼魂之形象,在最開始還是像親人一樣慈祥和藹的。那為什麼到了後世,鬼魂又變成了可怕的模樣呢?這是因為到了春秋時期,厲鬼的形象出現了。

《日知錄》中說:“屍禮廢而像事興 ,蓋在戰國之時矣 。”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繁雜的祭尸禮漸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彼時的人們,雖然依舊尊敬先祖,稱先祖為“鬼”,但卻誕生出了另一種惡鬼的形象。

從理性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的“鬼魂”文化

Δ日知錄作者:顧炎武

首先我們可以確定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人們還有稱先人為鬼的習俗。《國語·魯語》中記載,夏父弗忌要把魯僖公的位次升到魯閔公之前,展禽罵他這是犯了鬼道。

其次,當時的人認為,並非壽終正寢的人,死後將化為厲鬼。《東周列國志》(明清小說)第一章便是“周宣王聞謠輕殺,杜大夫化厲鳴冤”。在這裡面杜大夫就變化成了可怕的厲鬼。

《左傳·昭公七年》記載,晉候“夢黃熊入於寢門”,問“其何厲鬼也?

從理性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的“鬼魂”文化

故而厲鬼之觀念誕生後,從春秋戰國時期就開始誕生出了可怕的“厲鬼”。也因此有了眾多驅鬼之法的記載。

總結

鬼之觀念,誕生於人們對已逝先人的懷戀與遐想。

彼時,陪葬品或葬禮或許還未出現,這個時間段大概是舊石器時代晚期至新時期時代。

因為相信了鬼的存在,葬禮、祭祀等習俗慢慢完備。

商朝、西周及以前,對於鬼的形象還是美好的,這源於人們崇古的心理。

春秋戰國時,禮儀即廢,厲鬼的形象也誕生出了,鬼便形成了後世可怕的形象。

鬼魂文化,是古代思想落後、知識簡陋的產物。今天的我們,應該秉持唯物主義,對這類思想做出真實的認識,而不是相信傳說。

筆者淺薄,只能靠現有的資料加以推斷,若有不當之處,敬請方家指教。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參考文獻:

【1】《莊子》;

【2】《論衡》;

【3】《孟子》;

【4】《山海經》;

【5】賈蘭坡《氏族公社在山頂洞人時期已經形成》;

【6】楊虎、劉國祥《興隆窪文化居室葬俗及相關問題探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