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鍛鍊“雷區”,千萬別踩!健步走方法不對反傷身

跑步 減肥 關節炎 黃金 動脈硬化 人民網 2018-11-29
老人鍛鍊“雷區”,千萬別踩!健步走方法不對反傷身

人民健康

一切為了人民健康

一切為了人民幸福

關注

運動有利於健康,可是不當的運動將對身體帶來危害。現實生活中,有很多老年人在健身方面存在著許多誤區。廣東省中醫院骨傷二科主任、主任醫師陳海云為您具體介紹老年人的常見鍛鍊誤區。

老人鍛鍊“雷區”,千萬別踩!

誤區1 爬樓梯

城市裡,爬樓梯被不少老年人列為健身鍛鍊項目,認為健身就在家門口,方便快捷,不用額外場地,不用專門時間。但其實,爬樓梯的過程中,膝關節的壓力明顯增大,膝關節反覆撞擊,周而復始的重複動作,無疑會加大膝關節的損傷,誘發膝關節疾病。

提示:爬樓梯不如快步走。如勻速步行,步速80-90步/分,每次15-20分鐘。快速步行,步速5-6千米/小時,每次步行25-30分鐘。以上均可增加老人腿部肌力和心血管系統的功能。

誤區2 頭頸部繞旋練習

很多老人經常做頭頸部繞旋練習,認為這樣對頸椎好,也有利於緩解頸肩部的痠痛。如果老年人患有重度動脈硬化、甚至頸動脈斑塊形成,頭頸部劇烈繞旋,可能出現頭暈噁心嘔吐,甚至跌倒,重則會釀成動脈斑塊脫落,導致意外事件的發生。

提示:老年人進行頭頸部鍛鍊要適度,應降低動作幅度、速度和繞旋力度。兩側及前後擺動的幅度應該控制在180度以內,並可不時靜歇2-3秒,以達到舒筋活絡、活血化淤的效果。

誤區3 大運動量練習

有的老年人覺得,運動強度越大,運動量越大,越是有益於健康,這樣才能達到鍛鍊的目的。

提示:爆發性的運動,可造成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心肌缺血缺氧,運動貴在堅持,而不是在於速度和強度。

誤區4 晨練越早越好

絕大部分老年人認為,晨練比暮練好。他們認為,早上的空氣質量好,適宜鍛鍊。鍛鍊時間過早,氣溫較低,尤其是春季秋季或冬季,早晚溫差大,老年人晨練容易受涼,罹患感冒、關節炎的概率大大升高,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提示:晨練應該選擇在旭日東昇的時候,花草樹木經過陽光輻射,發揮光合作用,釋放氧氣,此時才有利於人體健康。

誤區5 鍛鍊累了才有效果

有些老年總是認為,運動累了能出一身大汗,才有效果。

提示:鍛鍊過程中感到勞累時,應該降低、減慢運動,調節運動量。如果在運動中出現眩暈、胸悶、胸痛、氣短或者過度疲勞狀態,應該立即終止運動,必要時到醫院進行查治。

誤區6 運動損傷後“熱敷”

由於運動不科學,或者身體不協調,不時會導致腳踝扭傷等情況,局部組織會出現疼痛、腫脹,有些老年人會立即採用“熱敷”的方法,認為這樣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快痊癒速度。

提示:運動損傷(如腳踝扭傷),正確的處理是:損傷24小時內,冷敷(如冰塊),將傷處組織內溫度降低,毛細血管收縮,減少出血和滲液,有利於控制病情的發展;24小時後,熱療,加速局部的血液循環達到活血散淤、消腫、減輕疼痛的療效。

健步走方法不對反傷身

錯誤一:腰背不直

許多喜歡健步走的人一開始還能做到抬頭挺胸,但是後來慢慢變得“彎腰駝背”,長此以往,不僅達不到好的鍛鍊效果,反而會導致軟組織的損傷。

調整方法:走路時身體儘量挺直,讓脊椎成一直線,眼睛直視前方。這個時候要注意肩膀放鬆,但不要刻意緊張保持一種固定的健步走姿勢,以免出現頸肩背部不適。

錯誤二:大口呼吸,不收小腹

不少人健步走大口呼吸、不收小腹,這樣不但走起來吃力,也會影響健步走的保健效果,甚至誘發心肺不適。

調整方法:健步走時要慢慢收緊小腹,然後隨著運動的頻率慢慢舒展,這樣一收一舒之間就能很好地鍛鍊腹部肌肉,慢慢過渡到腹式呼吸。這樣的健步走還有助於腹部減肥。

錯誤三:負重行走

有些健步走者揹著雙肩包等物品,如果背太重的東西,膝蓋承載過重,時間久了會造成損傷。

調整方法:健步走最好少帶不必要的物品,如果一定要帶,也要注意重量控制,以行走時不覺負重吃力為宜。

錯誤四:不做熱身運動

沒做熱身運動就出發,容易造成肌肉拉傷。

調整方法:健步走前要進行適度熱身鍛鍊,慢慢起步,等到足部有些發熱,再遞增速度。快完成運動計劃時,要慢慢減緩速度,不要馬上停下來。

行走的速度要根據自身的體能狀態,每天快走30~40分鐘,走到“微微汗出”,健步走速度的快慢是決定鍛鍊效果的關鍵因素,通常因人而異地可分為慢步走(每分鐘約70~90步)、中速走(每分鐘90~120步)、快步走(每分鐘120~140步)。

健步走七個黃金標準

上海體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劉欣教授為大家推薦了一套“健走黃金標準”。

場所:塑膠場地、草地最好

健走要選擇空氣清新、視野開闊、安全的場所,最好有塑膠場地、草地;要避免在車流量大、空氣質量差的公路快走,且柏油路、水泥路面太堅硬,對膝蓋和腳踝衝擊力較大。

鞋衣:運動鞋護脊柱,衣服得透氣

鞋子要選擇彈性好、有足弓墊的運動鞋,能有效保護脊柱。衣服最好材質透氣、寬鬆,顏色以鮮豔的為主,或有反光條裝飾,可減少交通意外的發生。

動作:姿勢協調,腳趾內收

健走標準姿勢是:目平視,軀幹自然伸直,身體重心稍前傾,兩臂前後擺動,與肘關節成90度夾角。手臂擺動能帶動左右肩活動,還能運動腰腹,活動腿腳的同時還能鍛鍊上肢力量。走路時,儘量用腹式呼吸,與地面接觸的一隻腳要有個“抓地”的動作(腳趾內收),能緩衝足弓壓力,促進腿腳微循環。

步頻:每分鐘100步

走路速度太慢很難起到鍛鍊效果,太快又容易帶來疼痛和損傷,老年人尤其如此。一般情況下,健走的步速以每分鐘100步為宜,身體感覺是微微出汗、可以用正常節律說完整的句子但不能唱歌。

步數:最少連續10分鐘,走夠6000步

健步走推薦量為每天1小時,按每分鐘100步算,每天6000步是比較合適的。有減肥需求的人,可適當增量到8000~10000步。但也不要盲目追求步數,尤其是老年人或身體狀態不好者。如果做不到抽出整塊時間鍛鍊,也可在工作間隙分次完成,但每次最好連續走夠10分鐘以上,否則沒有健身價值。

時間:夏避中午冬避清晨

這樣能預防夏季中暑,冬天10點後出門可避免冷空氣導致血管急劇收縮。春秋兩季,氣溫適宜,時間可靈活選擇。建議糖尿病人一般在飯後1~1.5小時左右鍛鍊,以防低血糖。

熱身:運動前後都不能省

運動前可先做些伸展活動,比如活動膝關節和腳腕、原地慢跑等,運動後也不要立即停止活動,應逐漸放鬆,重複運動前的熱身動作,可緩解疲勞。

(來源:人民健康網綜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