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努爾哈赤青少年時代的傳說'

"


"


太祖努爾哈赤青少年時代的傳說

 努爾哈赤青少年時期受到第二次大的磨難,是他在明軍攻破建州女真王杲(gǎo)寨後,到了遼東總兵李成樑帳下。先是,建州右衛指揮使王杲,兵強馬壯,自恃雄長。他先於嘉靖四十一年(1562)設伏擒殺明遼東副總兵黑春;又於萬曆二年(1574)七月,會同來力紅殺明遊擊斐承祖等。明絕王杲市賞,杲因糾眾入犯。明遼東總兵李成樑敗王杲兵,十月,率軍疾攻王杲寨。王杲寨險阻,城堅柵密,精兵守衛。李成樑督兵具炮石、火器,斧其柵,攻其寨。

王杲兵敗後,翌年走投哈達部。王臺率子扈爾幹縛王杲獻明邊官。后王杲被“檻車致闕下,磔於市”(《清史稿·王杲傳》第222卷),時年四十七歲。

王杲死後,努爾哈赤到了明遼東總兵李成樑的帳下。努爾哈赤投奔李成樑的原因,或言其流落撫順為李總兵收養;或言其王杲寨破遭俘後為李總兵收降。

《姚宮詹文集》記載:

奴兒哈赤……抱成樑馬足,請死。成樑憐之,不殺,留帳下。(《姚宮詹文集》第十卷)。

"


太祖努爾哈赤青少年時代的傳說

 努爾哈赤青少年時期受到第二次大的磨難,是他在明軍攻破建州女真王杲(gǎo)寨後,到了遼東總兵李成樑帳下。先是,建州右衛指揮使王杲,兵強馬壯,自恃雄長。他先於嘉靖四十一年(1562)設伏擒殺明遼東副總兵黑春;又於萬曆二年(1574)七月,會同來力紅殺明遊擊斐承祖等。明絕王杲市賞,杲因糾眾入犯。明遼東總兵李成樑敗王杲兵,十月,率軍疾攻王杲寨。王杲寨險阻,城堅柵密,精兵守衛。李成樑督兵具炮石、火器,斧其柵,攻其寨。

王杲兵敗後,翌年走投哈達部。王臺率子扈爾幹縛王杲獻明邊官。后王杲被“檻車致闕下,磔於市”(《清史稿·王杲傳》第222卷),時年四十七歲。

王杲死後,努爾哈赤到了明遼東總兵李成樑的帳下。努爾哈赤投奔李成樑的原因,或言其流落撫順為李總兵收養;或言其王杲寨破遭俘後為李總兵收降。

《姚宮詹文集》記載:

奴兒哈赤……抱成樑馬足,請死。成樑憐之,不殺,留帳下。(《姚宮詹文集》第十卷)。

太祖努爾哈赤青少年時代的傳說

《山中聞見錄》記載:

太祖既長,身長八尺,智力過人,隸成樑標下。每戰必先登,屢立功,成樑厚待之。(彭孫貽:《山中聞見錄》第十卷)

《葉赫國貝勒家乘》記載:

壬午,十年,秋九月,辛亥朔,太祖如葉赫國。時上脫李成樑難而奔我,貝勒仰佳努識上為非常人,加禮優待。(《葉赫國貝勒家乘》清鈔本)

葉赫貝勒揚佳努器重努爾哈赤,以愛女妻之,並贈馬匹、甲冑,派兵護送回赫圖阿拉。

另如《明史鈔略·李成樑傳》等書也有相似記載。有人認為此事出於明人手筆,不足徵信。但康熙時徐乾學纂《葉赫國貝勒家乘》和乾隆時阿桂等修《清朝開國方略》,均有所記載。甚至在滿族中流傳著的《關於罕王的傳說》中,也記述了努爾哈赤的這段經歷:

那時候明朝天下大災,各處反亂。罕王下山後投到李總兵的部下。李總兵見大罕長得標緻可愛,聰明伶俐,便把他留在帳下,當個書童,用來伺候自己。

有一天晚上,總兵洗腳,對他的愛妾驕傲地說:“你看,我之所以能當總兵,正是因為腳上長了這七個黑痣!”其愛妾對他說:“咱帳下書童的腳下卻長了七個紅痣!”總兵聞聽,不免大吃一驚。這明明是天子的象徵。前些時候才接到聖旨,說是紫微星下降,東北有天子象,諭我嚴密緝捕。原來要捉拿的人就在眼前。總兵暗暗下令做囚車,準備解送罕王進京,問罪斬首。

總兵之妾,平素最喜歡罕王。她看到總兵要這般處理,心裡十分懊悔。有心要救罕王,卻又無可奈何。於是把掌門的侍從找來,與他商量這件事。掌門的侍從當即答道:“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定下計議,便急忙把罕王喚來,說給他事情的原委,讓他趕快逃跑。罕王聽說之後,出了一身冷汗,十分感激地說:“夫人相救,實是再生父母。它年得志,先敬夫人,後敬父母。”罕王拜謝夫人,惶急地盜了一匹大青馬,出了後門,騎上就朝長白山跑去。這時跟隨罕王的,還有他平常喂的那隻狗。

罕王逃跑之後,李總兵的愛妾就在柳枝上,掛上白綾,把脖子往裡一套,天鼓一響就死了。據說滿族在每年黃米下來那天,總是要插柳枝的,其原因就在這裡。

"


太祖努爾哈赤青少年時代的傳說

 努爾哈赤青少年時期受到第二次大的磨難,是他在明軍攻破建州女真王杲(gǎo)寨後,到了遼東總兵李成樑帳下。先是,建州右衛指揮使王杲,兵強馬壯,自恃雄長。他先於嘉靖四十一年(1562)設伏擒殺明遼東副總兵黑春;又於萬曆二年(1574)七月,會同來力紅殺明遊擊斐承祖等。明絕王杲市賞,杲因糾眾入犯。明遼東總兵李成樑敗王杲兵,十月,率軍疾攻王杲寨。王杲寨險阻,城堅柵密,精兵守衛。李成樑督兵具炮石、火器,斧其柵,攻其寨。

王杲兵敗後,翌年走投哈達部。王臺率子扈爾幹縛王杲獻明邊官。后王杲被“檻車致闕下,磔於市”(《清史稿·王杲傳》第222卷),時年四十七歲。

王杲死後,努爾哈赤到了明遼東總兵李成樑的帳下。努爾哈赤投奔李成樑的原因,或言其流落撫順為李總兵收養;或言其王杲寨破遭俘後為李總兵收降。

《姚宮詹文集》記載:

奴兒哈赤……抱成樑馬足,請死。成樑憐之,不殺,留帳下。(《姚宮詹文集》第十卷)。

太祖努爾哈赤青少年時代的傳說

《山中聞見錄》記載:

太祖既長,身長八尺,智力過人,隸成樑標下。每戰必先登,屢立功,成樑厚待之。(彭孫貽:《山中聞見錄》第十卷)

《葉赫國貝勒家乘》記載:

壬午,十年,秋九月,辛亥朔,太祖如葉赫國。時上脫李成樑難而奔我,貝勒仰佳努識上為非常人,加禮優待。(《葉赫國貝勒家乘》清鈔本)

葉赫貝勒揚佳努器重努爾哈赤,以愛女妻之,並贈馬匹、甲冑,派兵護送回赫圖阿拉。

另如《明史鈔略·李成樑傳》等書也有相似記載。有人認為此事出於明人手筆,不足徵信。但康熙時徐乾學纂《葉赫國貝勒家乘》和乾隆時阿桂等修《清朝開國方略》,均有所記載。甚至在滿族中流傳著的《關於罕王的傳說》中,也記述了努爾哈赤的這段經歷:

那時候明朝天下大災,各處反亂。罕王下山後投到李總兵的部下。李總兵見大罕長得標緻可愛,聰明伶俐,便把他留在帳下,當個書童,用來伺候自己。

有一天晚上,總兵洗腳,對他的愛妾驕傲地說:“你看,我之所以能當總兵,正是因為腳上長了這七個黑痣!”其愛妾對他說:“咱帳下書童的腳下卻長了七個紅痣!”總兵聞聽,不免大吃一驚。這明明是天子的象徵。前些時候才接到聖旨,說是紫微星下降,東北有天子象,諭我嚴密緝捕。原來要捉拿的人就在眼前。總兵暗暗下令做囚車,準備解送罕王進京,問罪斬首。

總兵之妾,平素最喜歡罕王。她看到總兵要這般處理,心裡十分懊悔。有心要救罕王,卻又無可奈何。於是把掌門的侍從找來,與他商量這件事。掌門的侍從當即答道:“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定下計議,便急忙把罕王喚來,說給他事情的原委,讓他趕快逃跑。罕王聽說之後,出了一身冷汗,十分感激地說:“夫人相救,實是再生父母。它年得志,先敬夫人,後敬父母。”罕王拜謝夫人,惶急地盜了一匹大青馬,出了後門,騎上就朝長白山跑去。這時跟隨罕王的,還有他平常喂的那隻狗。

罕王逃跑之後,李總兵的愛妾就在柳枝上,掛上白綾,把脖子往裡一套,天鼓一響就死了。據說滿族在每年黃米下來那天,總是要插柳枝的,其原因就在這裡。

太祖努爾哈赤青少年時代的傳說

第二天,總兵不見了罕王。他正在惶惑之際,忽而發現自己的愛妾吊死在那裡。李總兵立即省悟,頓時勃然大怒。在盛怒之下,把她全身脫光,重打四十(滿族祭祖時有一段時間滅燈,傳說是祭祀夫人的;因其死時赤身,為了避羞,熄燈祭祀)。然後派兵去追趕,定要捉回。

且說罕王逃了一夜,人困馬乏。他正要下馬休息,忽聽後面喊殺連天,覺察追兵已到,便策馬逃跑。但是,追兵越來越近,後面萬箭齊發,射死了大青馬。罕王惋傷地說:“如果以後能得天下,決忘不了‘大青’(清)!”所以後來罕王起國號叫“大清(青)”。罕王的戰馬已死,只好徒步逃奔,眼看追兵要趕上。正在危難之時,忽然發現路旁有一棵空心樹。罕王急中生智,便鑽到樹洞裡,恰巧飛來許多烏鴉,群集其上。追兵到此,見群鴉落在樹上,就繼續往前趕去。罕王安全脫險。等追兵走遠以後,罕王從樹洞中出來,又躲到荒草蘆葦中。他看見伴隨自己的,僅有一隻狗。罕王疲勞至極,一躺下就睡著啦。

追兵趕了一陣,什麼也沒有趕到;搜查多時,又四無人跡。於是縱火燒荒,然後收兵回營。

罕王一睡下來,就如泥人一般;漫天的大火,眼看要燒到身邊。這時跟隨他的那條狗,跑到河邊,浸溼全身,然後跑回來,在罕王的四周打滾。這樣往返多次,終於把罕王四周的草全部弄溼。罕王因此沒有被火燒死,但小狗卻由於勞累過度,死在罕王身旁。

罕王睜眼醒來,舉目四望,一片灰燼。跟隨自己的那隻狗又死在旁邊,渾身通溼。自己馬上就明白啦。罕王對狗發誓說:“今後子孫萬代,永遠不吃狗肉,不穿狗皮。”這就是滿族忌吃狗肉、忌穿狗皮的緣由。

罕王逃到長白山裡,用木杆來挖野菜、掘人蔘,以維持生活。在山裡,罕王想起自己在種種危急關頭,能化險為夷,俱是天公保佑。想到這裡,罕王立起手中的杆子來祭天。同時又想起烏鴉救駕之事,也依樣感激,就在杆子上掛些東西,讓烏鴉來吃,是報答烏鴉相救的意思。後沿習下來,遂成為風俗。

後來,罕王帶領人馬下山,攻佔了瀋陽。

上面引述了一個關於後金汗努爾哈赤青少年時代的傳說。傳說中敘述滿族木杆祭天,前已述及;關於對烏鴉的尊崇,屬原始圖騰崇拜的遺風;至於對狗的尊崇,除兼有原始圖騰崇拜的遺風外,還同滿族尚狩獵,狗與其主至關密切的民俗習俗有關。但傳說不同於歷史,它富有神祕的色彩;傳說也不同於神話,它帶有歷史的印跡。罕王的傳說,曲折地反映了滿族傑出首領努爾哈赤青少年時期片斷歷史的影子。

努爾哈赤青少年時期受到第三次大的磨難,是他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在明軍攻阿臺的古勒寨時,死於兵火。這是他以父祖“十三副遺甲”含恨起兵的直接原因。

總之,每一個偉大民族的每一個社會時代,都需要並會創造出自己的偉大人物。十六世紀末和十七世紀上半葉,明朝統治日趨沒落,滿族處於上升時期。這樣的社會時勢,為滿族出現偉大人物提供了歷史舞臺。努爾哈赤家道中衰後青少年時刻苦奮鬥與豐富閱歷的燧石,激發出他膽略、堅毅和智慧的火花。而其先世屢任明朝建州左衛指揮使煊赫官職的民族火把,一旦被這火花所點燃,就照亮了他以“十三副遺甲”含恨起兵,走上歷史舞臺的道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