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行動,推動包括智慧農業在內的一系列領域自主創新。

目前,智慧農業技術已經應用到生產監測、溫室植物種植、精準灌溉、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等諸多領域,並形成獨特優勢。更引人注目的是,百度、阿里、騰訊、京東等國內互聯網巨頭一年來也紛紛加快了在智慧農業領域的佈局。智慧農業為何受到青睞?

提品質 促增收

下載一個APP在線預訂支付,半個小時後,無人機就像外賣一樣被送到種植戶面前,輕輕一撥操作器上的搖桿,載著農藥包裹的無人機便起飛了,所經之處的田地都均勻地噴灑上了農藥……以往需要幹幾天的活,如今在無人機的幫助下幾個小時就完成了。

這些都是智慧農業的生動體現。據介紹,所謂“智慧農業”,就是將物聯網技術運用到傳統農業中去,運用傳感器和軟件通過移動平臺或者電腦平臺對農業生產進行控制。從廣義上來講,智慧農業還包括農業電子商務、食品溯源防偽、農業休閒旅遊、農業信息服務等方面內容。

專家指出,信息和知識是智慧農業的核心要素。當前,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正在與農業深度融合,具備農業信息感知、定量決策、智能控制、精準投入、個性化服務的全新農業生產方式已經運用到了實踐中。

近年來,“智慧農業”在全國各地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廣東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要求三產融合發展,打造生產要素齊備的全產業鏈;河北省石家莊市大力實施農業物聯網示範工程,圍繞科學施肥、精準施藥,育種與產業結構優化佈局等實際生產決策需求,在11個縣(市)區建立區域站物聯網應用45個;山東省加快推廣“互聯網+農業科技綜合服務”模式,優化農科驛站、微課堂、手機APP、12396直播間、12316農業公益服務體系等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雲農業科技服務體系……

初起步 挑戰多

隨著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轉型,農業發展質量變得更高、競爭力也變得更強。

“互聯網時代利用技術發展農業是順應需求的,不僅可以提高傳統農業生產的效率和質量,也在改變農業從業者、消費者的生產與生活方式,加上我國原本是農業立國,大量的土地都和人口聯繫在一起,智慧農業也能走出中國特色。”現生活在北京的楊卓青曾去大型農場進行過社會實踐,對“智慧農業”很有感觸。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百度、阿里、騰訊、京東等國內互聯網巨頭紛紛加快了在智慧農業領域的佈局。例如,阿里AI養豬項目通過構建AI算法,實現“豬臉識別”,從而幫助養殖戶隨時隨地對動物的健康狀態進行管理;騰訊人工智能實驗室(AI Lab)在溫室種黃瓜的過程中,澆水、通風、光照和施肥等工作由人工智能傳感器收集的環境和生長數據,通過強化學習和計算,進行判斷再驅動溫室裡的設備元件自動完成。

和許多互聯網化產業發展歷程一樣,智慧農業也經歷著各類由人工走向智能的機遇和挑戰。中商產業研究院測算顯示,我國智慧農業的潛在市場規模巨大,前景十分廣闊。然而,目前,農業多數還停留在傳統農業的階段,大部分地區農業基礎設施仍然落後,對於智慧農業的接受程度相對較低,且較為分散。

業內人士表示,總體來看,應用智慧農業的技術費用較高,農業風險因素較多,若數據收集不夠多,鋪設設備的費用和傳統農業經營成本相比較並不一定划算。農業物聯網技術實際應用方面需要有完整的系統,不同類別的數據需要不同的零件,如果只是進行簡單的溫溼度監控,意義並不是很大。

有潛力 重規律

《中國智慧農業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2017—2021年投資商機研究報告》中的數據顯示,以應用(硬件和網絡平臺以及服務)為基礎的智慧農業市場有望在2022年達到184.5億美元的規模,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13.8%。

專家指出,總體來看,智慧農業在國內展現出較好的發展潛力。未來,需要進一步利用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新技術新成果,從多個方面向農業生產經營的各環節延伸,最終促進智慧農業更好地發展。

中國科學院院士種康指出,應尊重農業科研規律,拉長農業科技項目的考核週期,加大對草牧業應用基礎研究的支持力度,探索在改善草原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實現草牧業發展的技術模式;同時,可通過遙感、雷達等技術實時監測生態系統,將生態政績考核落實落細,這樣的智慧農業更具實際意義。

北京市農業物聯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李道亮認為,隨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及智能農業裝備在農業生產領域的廣泛應用,智慧農業逐漸為人所知。它不僅改變了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也滲透到農產品銷售、物流和服務監管的各個環節。當前,我國已經初步具備了實施智慧農業的軟硬件環境,未來智慧農業需要向農業資源管理、農作物生產管理、農產品質量管理、農村政務服務管理4個子方向進行延伸,真正和農業的各個環節融合起來。

李道亮建議,未來實現農業物聯網產業化,應著手突破農業物聯網核心技術和重大關鍵技術,探索農業物聯網商業模式,加快農業物聯網標準體系建設,開展農業物聯網補貼,大力開展農業物聯網示範工程;同時,加快制定農業物聯網發展的產業政策。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