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這是怎麼了?各行業巨頭(包括華為)爭相佈局農業

一,概述:

阿里,京東,百度和騰訊都進入了農業領域。華為不願示弱,今年正式進入農業領域。經銷農業的企業幾乎擁抱了各個行業的巨頭。為什麼資本會加速農業佈局?

其次,你可能沒想到,佈局農業的企業幾乎囊括了各個行業的巨頭,養豬企業越來越多。

1,網易佈局養豬,2009年網易成立“網易香精中心”開始養豬,為此,丁磊養豬成了網絡圈的“傳奇”。豬撞豬事件聲名鵲起後,丁磊與王興攜手打造“長汀和田飛雞”品牌,開始養雞,並在農業上玩“不”。很高興見到你。

2到2017-2018年,互聯網巨頭農業佈局明顯呈現井噴態勢:

2017年2月,華為宣佈養牛;2018年2月,阿里宣佈養豬;2018年3月,京東宣佈養雞;2018年4月,騰訊宣佈養鵝;2018年11月,京東宣佈養豬,成立京東農場,不僅養豬,而且鴨子,也賣蔬菜。

"

這是怎麼了?各行業巨頭(包括華為)爭相佈局農業

一,概述:

阿里,京東,百度和騰訊都進入了農業領域。華為不願示弱,今年正式進入農業領域。經銷農業的企業幾乎擁抱了各個行業的巨頭。為什麼資本會加速農業佈局?

其次,你可能沒想到,佈局農業的企業幾乎囊括了各個行業的巨頭,養豬企業越來越多。

1,網易佈局養豬,2009年網易成立“網易香精中心”開始養豬,為此,丁磊養豬成了網絡圈的“傳奇”。豬撞豬事件聲名鵲起後,丁磊與王興攜手打造“長汀和田飛雞”品牌,開始養雞,並在農業上玩“不”。很高興見到你。

2到2017-2018年,互聯網巨頭農業佈局明顯呈現井噴態勢:

2017年2月,華為宣佈養牛;2018年2月,阿里宣佈養豬;2018年3月,京東宣佈養雞;2018年4月,騰訊宣佈養鵝;2018年11月,京東宣佈養豬,成立京東農場,不僅養豬,而且鴨子,也賣蔬菜。

這是怎麼了?各行業巨頭(包括華為)爭相佈局農業

3碧桂園進軍農業,碧桂園宣佈與袁隆平的研發公司達成合作,研究和推廣第三代雜交水稻,碧桂園還創立農產品零售品牌“鳳凰優選”,佈局農業在全國的一二三四五六線城市進行覆蓋。

三。為什麼所有的巨頭都把與主營業務無關的農業佈局好?

1,農業的可盈利市場空間,一直被大眾所忽視。馬雲在一次國外演講中曾透露過一個數據,他說中國每年要吃掉7億頭豬,70億隻雞,若按照這個數據,以一頭豬300元左右的利潤計算,就有2000億以上的市場,對一個千億級別市場,誰又會跟錢過不去呢。

2低成本。目前來看,進行農業佈局巨頭們大多所選的地方,往往都是在偏遠地區,以騰訊養鵝為例,選址在貴州的某個山區,而這些區域,往往地價要比一二線城市便宜的太多,而這些巨頭不僅有流量優勢,還有技術優勢,所以合作基本上是一拍即合。

3,隨著市場競爭相對飽和,越來越多企業只試圖通過多元化競爭的方式,來增加公司的企業市場競爭力。

目前國內的互聯網企業和房地產企業,基本上市場都已呈現出飽和狀態,互聯網企業隨著互聯網紅利消失,也只好紛紛扎堆線下佈局改造傳統行業。而房企還面臨著政策調控壓力,如果死把自己當做一家純地產公司,當樓市寒冬來臨時,“分分鐘”可能死掉,所以跨界尋求出路是十分有必要的。此時農業對他們來說就是個不錯的行業選擇標的,互聯網巨頭有流量,技術優勢,房企巨頭有土地,資金優勢。

4,AI+養殖。這些率先佈局農業的企業,往往在行業中有較大話語權,且有自己的核心優勢——在國內擁有相對成熟的人工智能技術。

眾所周知,只要是養殖業,基本上都會面臨一個問題,如果通過純人工處理,會造成效率低下的問題,但科技公司就可以通過科技投入很大程度上的解決這一問題,比如用機器智能“替代”人的經驗。

通過智能養豬,可真正實現養豬“無人,無線,無干擾,無接觸”。

通過儀器給豬“刷臉”後,不僅可以瞭解到每隻豬的健康情況,甚至包括豬喜歡吃什麼,不喜歡吃什麼,以及其他諸如生日,後代信息,都能夠以生成代碼的方式,把每頭豬的基本信息記錄下來,甚至可以用紅外測溫技術,判斷豬是否生病,提前做出疫情預警,能大大提高安全性。

AI+養殖看似毫不相關的兩件事,現在正在變成現實,可以想象,以後極有可能從豬出生開始的四個環節,出生,育肥,配種,生產,都會有人工智能的深度參與。

四,華為做農業的目標也很偉大:解決全球饑荒問題。

數據統計,到2030年,全球人口預計將突破85億。解決全球糧食的供給,已成為國際社會面臨的一大挑戰。人類在索取食物的過程中,對環境造成了巨大壓力,使得環境承載力到了幾近崩潰的邊緣。

與此同時,洪水和酷熱等極端天氣阻礙了農作物的生長,導致某些地區農作物減產超過20%。面對水資源短缺,氣候影響與耕地面積減少,農場主亟需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優化資源配置,擴大糧食產量。

同時,由於歷史原因,農業創新面臨諸多障礙。在發展中國家,農業市場主要由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場構成;在發達國家,主要由中小企業主導。這些農場主由於資金不足,無法大力投資新技術,也無法快速收回投資。

另外,通過部署僅適用於某項農業生產環節的解決方案,規模經濟難以實現。此外,農業聯網業務和解決方案有限,數據收集,整合和管理缺乏標準,也阻礙了農業的發展。

因此,智慧農業將成為世界農業的“救命稻草”。

1,華為首次提出“互聯網農場”的概念

2017年10月份,華為X Labs近日發佈了智能農業白皮書——《聯網農場智慧農業市場評估》,重點闡述了運營商在通過智能農業助力數字化轉型的市場發展潛力。

其報告指出,到2020年,智慧農業的潛在市場規模有望由2015年的137億美元增長至268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達14.3%。

同時該報告,還指出智能農業豐富的IoT應用給運營商帶來了市場機遇。其中包括精準耕作,可變速率技術,智能灌溉,無人機,智能溫室,產量監測,畜牧監測,支付系統,信息平臺和農業貿易平臺等。

其實,這就是華為構想的“互聯網農場”的概念。

"

這是怎麼了?各行業巨頭(包括華為)爭相佈局農業

一,概述:

阿里,京東,百度和騰訊都進入了農業領域。華為不願示弱,今年正式進入農業領域。經銷農業的企業幾乎擁抱了各個行業的巨頭。為什麼資本會加速農業佈局?

其次,你可能沒想到,佈局農業的企業幾乎囊括了各個行業的巨頭,養豬企業越來越多。

1,網易佈局養豬,2009年網易成立“網易香精中心”開始養豬,為此,丁磊養豬成了網絡圈的“傳奇”。豬撞豬事件聲名鵲起後,丁磊與王興攜手打造“長汀和田飛雞”品牌,開始養雞,並在農業上玩“不”。很高興見到你。

2到2017-2018年,互聯網巨頭農業佈局明顯呈現井噴態勢:

2017年2月,華為宣佈養牛;2018年2月,阿里宣佈養豬;2018年3月,京東宣佈養雞;2018年4月,騰訊宣佈養鵝;2018年11月,京東宣佈養豬,成立京東農場,不僅養豬,而且鴨子,也賣蔬菜。

這是怎麼了?各行業巨頭(包括華為)爭相佈局農業

3碧桂園進軍農業,碧桂園宣佈與袁隆平的研發公司達成合作,研究和推廣第三代雜交水稻,碧桂園還創立農產品零售品牌“鳳凰優選”,佈局農業在全國的一二三四五六線城市進行覆蓋。

三。為什麼所有的巨頭都把與主營業務無關的農業佈局好?

1,農業的可盈利市場空間,一直被大眾所忽視。馬雲在一次國外演講中曾透露過一個數據,他說中國每年要吃掉7億頭豬,70億隻雞,若按照這個數據,以一頭豬300元左右的利潤計算,就有2000億以上的市場,對一個千億級別市場,誰又會跟錢過不去呢。

2低成本。目前來看,進行農業佈局巨頭們大多所選的地方,往往都是在偏遠地區,以騰訊養鵝為例,選址在貴州的某個山區,而這些區域,往往地價要比一二線城市便宜的太多,而這些巨頭不僅有流量優勢,還有技術優勢,所以合作基本上是一拍即合。

3,隨著市場競爭相對飽和,越來越多企業只試圖通過多元化競爭的方式,來增加公司的企業市場競爭力。

目前國內的互聯網企業和房地產企業,基本上市場都已呈現出飽和狀態,互聯網企業隨著互聯網紅利消失,也只好紛紛扎堆線下佈局改造傳統行業。而房企還面臨著政策調控壓力,如果死把自己當做一家純地產公司,當樓市寒冬來臨時,“分分鐘”可能死掉,所以跨界尋求出路是十分有必要的。此時農業對他們來說就是個不錯的行業選擇標的,互聯網巨頭有流量,技術優勢,房企巨頭有土地,資金優勢。

4,AI+養殖。這些率先佈局農業的企業,往往在行業中有較大話語權,且有自己的核心優勢——在國內擁有相對成熟的人工智能技術。

眾所周知,只要是養殖業,基本上都會面臨一個問題,如果通過純人工處理,會造成效率低下的問題,但科技公司就可以通過科技投入很大程度上的解決這一問題,比如用機器智能“替代”人的經驗。

通過智能養豬,可真正實現養豬“無人,無線,無干擾,無接觸”。

通過儀器給豬“刷臉”後,不僅可以瞭解到每隻豬的健康情況,甚至包括豬喜歡吃什麼,不喜歡吃什麼,以及其他諸如生日,後代信息,都能夠以生成代碼的方式,把每頭豬的基本信息記錄下來,甚至可以用紅外測溫技術,判斷豬是否生病,提前做出疫情預警,能大大提高安全性。

AI+養殖看似毫不相關的兩件事,現在正在變成現實,可以想象,以後極有可能從豬出生開始的四個環節,出生,育肥,配種,生產,都會有人工智能的深度參與。

四,華為做農業的目標也很偉大:解決全球饑荒問題。

數據統計,到2030年,全球人口預計將突破85億。解決全球糧食的供給,已成為國際社會面臨的一大挑戰。人類在索取食物的過程中,對環境造成了巨大壓力,使得環境承載力到了幾近崩潰的邊緣。

與此同時,洪水和酷熱等極端天氣阻礙了農作物的生長,導致某些地區農作物減產超過20%。面對水資源短缺,氣候影響與耕地面積減少,農場主亟需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優化資源配置,擴大糧食產量。

同時,由於歷史原因,農業創新面臨諸多障礙。在發展中國家,農業市場主要由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場構成;在發達國家,主要由中小企業主導。這些農場主由於資金不足,無法大力投資新技術,也無法快速收回投資。

另外,通過部署僅適用於某項農業生產環節的解決方案,規模經濟難以實現。此外,農業聯網業務和解決方案有限,數據收集,整合和管理缺乏標準,也阻礙了農業的發展。

因此,智慧農業將成為世界農業的“救命稻草”。

1,華為首次提出“互聯網農場”的概念

2017年10月份,華為X Labs近日發佈了智能農業白皮書——《聯網農場智慧農業市場評估》,重點闡述了運營商在通過智能農業助力數字化轉型的市場發展潛力。

其報告指出,到2020年,智慧農業的潛在市場規模有望由2015年的137億美元增長至268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達14.3%。

同時該報告,還指出智能農業豐富的IoT應用給運營商帶來了市場機遇。其中包括精準耕作,可變速率技術,智能灌溉,無人機,智能溫室,產量監測,畜牧監測,支付系統,信息平臺和農業貿易平臺等。

其實,這就是華為構想的“互聯網農場”的概念。

這是怎麼了?各行業巨頭(包括華為)爭相佈局農業

2,華為對“互聯網農場”的構想還包含2個層面:

一是互聯網技術企業參與智慧農業建設;二是農民利用互聯網技術改變農業。比如,

農場主將藉助互聯網技術,互聯網應用,大數據,傳感器,互聯網設備,互聯網平臺等運用到農業生產,管理,渠道,服務當中。同時,運營商和企業可以積極發揮自身作用,增加網絡連接,推出更多技術產品和應用,使規模各異的農場都可以從智慧農業中獲益。

農場主可以利用各種新技術迅速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對環境的影響,增加糧食產出。

業內人士指出,在中國一直是農業強國,而“聯網農場”是農業的未來,這一理念必定在農業領域掀起一場巨大的革新。“聯網農場”潛力無限。

3,華為農業佈局突破口:袁隆平的“海水稻”

"

這是怎麼了?各行業巨頭(包括華為)爭相佈局農業

一,概述:

阿里,京東,百度和騰訊都進入了農業領域。華為不願示弱,今年正式進入農業領域。經銷農業的企業幾乎擁抱了各個行業的巨頭。為什麼資本會加速農業佈局?

其次,你可能沒想到,佈局農業的企業幾乎囊括了各個行業的巨頭,養豬企業越來越多。

1,網易佈局養豬,2009年網易成立“網易香精中心”開始養豬,為此,丁磊養豬成了網絡圈的“傳奇”。豬撞豬事件聲名鵲起後,丁磊與王興攜手打造“長汀和田飛雞”品牌,開始養雞,並在農業上玩“不”。很高興見到你。

2到2017-2018年,互聯網巨頭農業佈局明顯呈現井噴態勢:

2017年2月,華為宣佈養牛;2018年2月,阿里宣佈養豬;2018年3月,京東宣佈養雞;2018年4月,騰訊宣佈養鵝;2018年11月,京東宣佈養豬,成立京東農場,不僅養豬,而且鴨子,也賣蔬菜。

這是怎麼了?各行業巨頭(包括華為)爭相佈局農業

3碧桂園進軍農業,碧桂園宣佈與袁隆平的研發公司達成合作,研究和推廣第三代雜交水稻,碧桂園還創立農產品零售品牌“鳳凰優選”,佈局農業在全國的一二三四五六線城市進行覆蓋。

三。為什麼所有的巨頭都把與主營業務無關的農業佈局好?

1,農業的可盈利市場空間,一直被大眾所忽視。馬雲在一次國外演講中曾透露過一個數據,他說中國每年要吃掉7億頭豬,70億隻雞,若按照這個數據,以一頭豬300元左右的利潤計算,就有2000億以上的市場,對一個千億級別市場,誰又會跟錢過不去呢。

2低成本。目前來看,進行農業佈局巨頭們大多所選的地方,往往都是在偏遠地區,以騰訊養鵝為例,選址在貴州的某個山區,而這些區域,往往地價要比一二線城市便宜的太多,而這些巨頭不僅有流量優勢,還有技術優勢,所以合作基本上是一拍即合。

3,隨著市場競爭相對飽和,越來越多企業只試圖通過多元化競爭的方式,來增加公司的企業市場競爭力。

目前國內的互聯網企業和房地產企業,基本上市場都已呈現出飽和狀態,互聯網企業隨著互聯網紅利消失,也只好紛紛扎堆線下佈局改造傳統行業。而房企還面臨著政策調控壓力,如果死把自己當做一家純地產公司,當樓市寒冬來臨時,“分分鐘”可能死掉,所以跨界尋求出路是十分有必要的。此時農業對他們來說就是個不錯的行業選擇標的,互聯網巨頭有流量,技術優勢,房企巨頭有土地,資金優勢。

4,AI+養殖。這些率先佈局農業的企業,往往在行業中有較大話語權,且有自己的核心優勢——在國內擁有相對成熟的人工智能技術。

眾所周知,只要是養殖業,基本上都會面臨一個問題,如果通過純人工處理,會造成效率低下的問題,但科技公司就可以通過科技投入很大程度上的解決這一問題,比如用機器智能“替代”人的經驗。

通過智能養豬,可真正實現養豬“無人,無線,無干擾,無接觸”。

通過儀器給豬“刷臉”後,不僅可以瞭解到每隻豬的健康情況,甚至包括豬喜歡吃什麼,不喜歡吃什麼,以及其他諸如生日,後代信息,都能夠以生成代碼的方式,把每頭豬的基本信息記錄下來,甚至可以用紅外測溫技術,判斷豬是否生病,提前做出疫情預警,能大大提高安全性。

AI+養殖看似毫不相關的兩件事,現在正在變成現實,可以想象,以後極有可能從豬出生開始的四個環節,出生,育肥,配種,生產,都會有人工智能的深度參與。

四,華為做農業的目標也很偉大:解決全球饑荒問題。

數據統計,到2030年,全球人口預計將突破85億。解決全球糧食的供給,已成為國際社會面臨的一大挑戰。人類在索取食物的過程中,對環境造成了巨大壓力,使得環境承載力到了幾近崩潰的邊緣。

與此同時,洪水和酷熱等極端天氣阻礙了農作物的生長,導致某些地區農作物減產超過20%。面對水資源短缺,氣候影響與耕地面積減少,農場主亟需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優化資源配置,擴大糧食產量。

同時,由於歷史原因,農業創新面臨諸多障礙。在發展中國家,農業市場主要由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場構成;在發達國家,主要由中小企業主導。這些農場主由於資金不足,無法大力投資新技術,也無法快速收回投資。

另外,通過部署僅適用於某項農業生產環節的解決方案,規模經濟難以實現。此外,農業聯網業務和解決方案有限,數據收集,整合和管理缺乏標準,也阻礙了農業的發展。

因此,智慧農業將成為世界農業的“救命稻草”。

1,華為首次提出“互聯網農場”的概念

2017年10月份,華為X Labs近日發佈了智能農業白皮書——《聯網農場智慧農業市場評估》,重點闡述了運營商在通過智能農業助力數字化轉型的市場發展潛力。

其報告指出,到2020年,智慧農業的潛在市場規模有望由2015年的137億美元增長至268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達14.3%。

同時該報告,還指出智能農業豐富的IoT應用給運營商帶來了市場機遇。其中包括精準耕作,可變速率技術,智能灌溉,無人機,智能溫室,產量監測,畜牧監測,支付系統,信息平臺和農業貿易平臺等。

其實,這就是華為構想的“互聯網農場”的概念。

這是怎麼了?各行業巨頭(包括華為)爭相佈局農業

2,華為對“互聯網農場”的構想還包含2個層面:

一是互聯網技術企業參與智慧農業建設;二是農民利用互聯網技術改變農業。比如,

農場主將藉助互聯網技術,互聯網應用,大數據,傳感器,互聯網設備,互聯網平臺等運用到農業生產,管理,渠道,服務當中。同時,運營商和企業可以積極發揮自身作用,增加網絡連接,推出更多技術產品和應用,使規模各異的農場都可以從智慧農業中獲益。

農場主可以利用各種新技術迅速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對環境的影響,增加糧食產出。

業內人士指出,在中國一直是農業強國,而“聯網農場”是農業的未來,這一理念必定在農業領域掀起一場巨大的革新。“聯網農場”潛力無限。

3,華為農業佈局突破口:袁隆平的“海水稻”

這是怎麼了?各行業巨頭(包括華為)爭相佈局農業

在農業領域,華為需要證明做農業的“可行性”!

另外,解決全球饑荒問題,先從“糧食安全”開始。

目前,袁隆平的“海水稻”的事業如火如荼,也是華為選擇合作伙伴的的關鍵。

據瞭解,我國有15億畝之多的鹽鹼地,而耕地只有18億畝。袁隆平院士團隊正在推動從15億畝鹽鹼地裡改造出1億畝的良田,而且要種上水稻——“海水稻”,也就是一種耐鹽鹼地水稻。

按照,袁隆平院士說,按改良後每畝產量300公斤來計算,改造1億畝鹽鹼地,可以多供給300億公斤糧食,這相當於湖南省的全年糧食總產量,能夠多養活8000萬人口。

據悉,華為與袁隆平雙方將共同研發並向客戶提供農業物聯網系統解決方案,計劃今年在國內部署兩到三朵“沃土雲”,位於青島城陽的沃土雲平臺已經基本搭建完成進入試運行狀態。

那麼,在海水稻上,華為到底是如何做的呢?

在“海水稻”的培育過程中,能讓鹽鹼地上長出水稻,除了需要培育新的水稻品種外,還需要對植物和土壤進行調節,而這一套系統的基礎就是華為所參與的“要素物聯網系統”。

那麼什麼是要素物聯網呢?華為給出的解釋:要素物聯網其實就是土壤數字化。

"

這是怎麼了?各行業巨頭(包括華為)爭相佈局農業

一,概述:

阿里,京東,百度和騰訊都進入了農業領域。華為不願示弱,今年正式進入農業領域。經銷農業的企業幾乎擁抱了各個行業的巨頭。為什麼資本會加速農業佈局?

其次,你可能沒想到,佈局農業的企業幾乎囊括了各個行業的巨頭,養豬企業越來越多。

1,網易佈局養豬,2009年網易成立“網易香精中心”開始養豬,為此,丁磊養豬成了網絡圈的“傳奇”。豬撞豬事件聲名鵲起後,丁磊與王興攜手打造“長汀和田飛雞”品牌,開始養雞,並在農業上玩“不”。很高興見到你。

2到2017-2018年,互聯網巨頭農業佈局明顯呈現井噴態勢:

2017年2月,華為宣佈養牛;2018年2月,阿里宣佈養豬;2018年3月,京東宣佈養雞;2018年4月,騰訊宣佈養鵝;2018年11月,京東宣佈養豬,成立京東農場,不僅養豬,而且鴨子,也賣蔬菜。

這是怎麼了?各行業巨頭(包括華為)爭相佈局農業

3碧桂園進軍農業,碧桂園宣佈與袁隆平的研發公司達成合作,研究和推廣第三代雜交水稻,碧桂園還創立農產品零售品牌“鳳凰優選”,佈局農業在全國的一二三四五六線城市進行覆蓋。

三。為什麼所有的巨頭都把與主營業務無關的農業佈局好?

1,農業的可盈利市場空間,一直被大眾所忽視。馬雲在一次國外演講中曾透露過一個數據,他說中國每年要吃掉7億頭豬,70億隻雞,若按照這個數據,以一頭豬300元左右的利潤計算,就有2000億以上的市場,對一個千億級別市場,誰又會跟錢過不去呢。

2低成本。目前來看,進行農業佈局巨頭們大多所選的地方,往往都是在偏遠地區,以騰訊養鵝為例,選址在貴州的某個山區,而這些區域,往往地價要比一二線城市便宜的太多,而這些巨頭不僅有流量優勢,還有技術優勢,所以合作基本上是一拍即合。

3,隨著市場競爭相對飽和,越來越多企業只試圖通過多元化競爭的方式,來增加公司的企業市場競爭力。

目前國內的互聯網企業和房地產企業,基本上市場都已呈現出飽和狀態,互聯網企業隨著互聯網紅利消失,也只好紛紛扎堆線下佈局改造傳統行業。而房企還面臨著政策調控壓力,如果死把自己當做一家純地產公司,當樓市寒冬來臨時,“分分鐘”可能死掉,所以跨界尋求出路是十分有必要的。此時農業對他們來說就是個不錯的行業選擇標的,互聯網巨頭有流量,技術優勢,房企巨頭有土地,資金優勢。

4,AI+養殖。這些率先佈局農業的企業,往往在行業中有較大話語權,且有自己的核心優勢——在國內擁有相對成熟的人工智能技術。

眾所周知,只要是養殖業,基本上都會面臨一個問題,如果通過純人工處理,會造成效率低下的問題,但科技公司就可以通過科技投入很大程度上的解決這一問題,比如用機器智能“替代”人的經驗。

通過智能養豬,可真正實現養豬“無人,無線,無干擾,無接觸”。

通過儀器給豬“刷臉”後,不僅可以瞭解到每隻豬的健康情況,甚至包括豬喜歡吃什麼,不喜歡吃什麼,以及其他諸如生日,後代信息,都能夠以生成代碼的方式,把每頭豬的基本信息記錄下來,甚至可以用紅外測溫技術,判斷豬是否生病,提前做出疫情預警,能大大提高安全性。

AI+養殖看似毫不相關的兩件事,現在正在變成現實,可以想象,以後極有可能從豬出生開始的四個環節,出生,育肥,配種,生產,都會有人工智能的深度參與。

四,華為做農業的目標也很偉大:解決全球饑荒問題。

數據統計,到2030年,全球人口預計將突破85億。解決全球糧食的供給,已成為國際社會面臨的一大挑戰。人類在索取食物的過程中,對環境造成了巨大壓力,使得環境承載力到了幾近崩潰的邊緣。

與此同時,洪水和酷熱等極端天氣阻礙了農作物的生長,導致某些地區農作物減產超過20%。面對水資源短缺,氣候影響與耕地面積減少,農場主亟需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優化資源配置,擴大糧食產量。

同時,由於歷史原因,農業創新面臨諸多障礙。在發展中國家,農業市場主要由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場構成;在發達國家,主要由中小企業主導。這些農場主由於資金不足,無法大力投資新技術,也無法快速收回投資。

另外,通過部署僅適用於某項農業生產環節的解決方案,規模經濟難以實現。此外,農業聯網業務和解決方案有限,數據收集,整合和管理缺乏標準,也阻礙了農業的發展。

因此,智慧農業將成為世界農業的“救命稻草”。

1,華為首次提出“互聯網農場”的概念

2017年10月份,華為X Labs近日發佈了智能農業白皮書——《聯網農場智慧農業市場評估》,重點闡述了運營商在通過智能農業助力數字化轉型的市場發展潛力。

其報告指出,到2020年,智慧農業的潛在市場規模有望由2015年的137億美元增長至268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達14.3%。

同時該報告,還指出智能農業豐富的IoT應用給運營商帶來了市場機遇。其中包括精準耕作,可變速率技術,智能灌溉,無人機,智能溫室,產量監測,畜牧監測,支付系統,信息平臺和農業貿易平臺等。

其實,這就是華為構想的“互聯網農場”的概念。

這是怎麼了?各行業巨頭(包括華為)爭相佈局農業

2,華為對“互聯網農場”的構想還包含2個層面:

一是互聯網技術企業參與智慧農業建設;二是農民利用互聯網技術改變農業。比如,

農場主將藉助互聯網技術,互聯網應用,大數據,傳感器,互聯網設備,互聯網平臺等運用到農業生產,管理,渠道,服務當中。同時,運營商和企業可以積極發揮自身作用,增加網絡連接,推出更多技術產品和應用,使規模各異的農場都可以從智慧農業中獲益。

農場主可以利用各種新技術迅速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對環境的影響,增加糧食產出。

業內人士指出,在中國一直是農業強國,而“聯網農場”是農業的未來,這一理念必定在農業領域掀起一場巨大的革新。“聯網農場”潛力無限。

3,華為農業佈局突破口:袁隆平的“海水稻”

這是怎麼了?各行業巨頭(包括華為)爭相佈局農業

在農業領域,華為需要證明做農業的“可行性”!

另外,解決全球饑荒問題,先從“糧食安全”開始。

目前,袁隆平的“海水稻”的事業如火如荼,也是華為選擇合作伙伴的的關鍵。

據瞭解,我國有15億畝之多的鹽鹼地,而耕地只有18億畝。袁隆平院士團隊正在推動從15億畝鹽鹼地裡改造出1億畝的良田,而且要種上水稻——“海水稻”,也就是一種耐鹽鹼地水稻。

按照,袁隆平院士說,按改良後每畝產量300公斤來計算,改造1億畝鹽鹼地,可以多供給300億公斤糧食,這相當於湖南省的全年糧食總產量,能夠多養活8000萬人口。

據悉,華為與袁隆平雙方將共同研發並向客戶提供農業物聯網系統解決方案,計劃今年在國內部署兩到三朵“沃土雲”,位於青島城陽的沃土雲平臺已經基本搭建完成進入試運行狀態。

那麼,在海水稻上,華為到底是如何做的呢?

在“海水稻”的培育過程中,能讓鹽鹼地上長出水稻,除了需要培育新的水稻品種外,還需要對植物和土壤進行調節,而這一套系統的基礎就是華為所參與的“要素物聯網系統”。

那麼什麼是要素物聯網呢?華為給出的解釋:要素物聯網其實就是土壤數字化。

這是怎麼了?各行業巨頭(包括華為)爭相佈局農業

該系統地上部分配有小型氣象站,通信模塊,高清攝像頭,地下,地表則通過各種傳感器(射頻技術)對光照,溫度,鹽鹼度,等信息進行收集,然後傳送到華為雲端大數據中心,通過AI人工智能系統和專家診斷,提供靶向藥品,定向施肥,大幅提高用水量,施肥量。

另外,華為輪值董事長鬍厚崑透露,鹽鹼地改良的核心技術是“四維改造法”,包括培育新的水稻品種,對植物和土壤進行調節,整套方法的基礎是“要素物聯網系統”,華為正在參與這一建設。

華為方面解釋,這一技術除了改造鹽鹼地,還可以對現存的18億畝耕地進一步優化。

4,智能農業大跨越式佈局

"

這是怎麼了?各行業巨頭(包括華為)爭相佈局農業

一,概述:

阿里,京東,百度和騰訊都進入了農業領域。華為不願示弱,今年正式進入農業領域。經銷農業的企業幾乎擁抱了各個行業的巨頭。為什麼資本會加速農業佈局?

其次,你可能沒想到,佈局農業的企業幾乎囊括了各個行業的巨頭,養豬企業越來越多。

1,網易佈局養豬,2009年網易成立“網易香精中心”開始養豬,為此,丁磊養豬成了網絡圈的“傳奇”。豬撞豬事件聲名鵲起後,丁磊與王興攜手打造“長汀和田飛雞”品牌,開始養雞,並在農業上玩“不”。很高興見到你。

2到2017-2018年,互聯網巨頭農業佈局明顯呈現井噴態勢:

2017年2月,華為宣佈養牛;2018年2月,阿里宣佈養豬;2018年3月,京東宣佈養雞;2018年4月,騰訊宣佈養鵝;2018年11月,京東宣佈養豬,成立京東農場,不僅養豬,而且鴨子,也賣蔬菜。

這是怎麼了?各行業巨頭(包括華為)爭相佈局農業

3碧桂園進軍農業,碧桂園宣佈與袁隆平的研發公司達成合作,研究和推廣第三代雜交水稻,碧桂園還創立農產品零售品牌“鳳凰優選”,佈局農業在全國的一二三四五六線城市進行覆蓋。

三。為什麼所有的巨頭都把與主營業務無關的農業佈局好?

1,農業的可盈利市場空間,一直被大眾所忽視。馬雲在一次國外演講中曾透露過一個數據,他說中國每年要吃掉7億頭豬,70億隻雞,若按照這個數據,以一頭豬300元左右的利潤計算,就有2000億以上的市場,對一個千億級別市場,誰又會跟錢過不去呢。

2低成本。目前來看,進行農業佈局巨頭們大多所選的地方,往往都是在偏遠地區,以騰訊養鵝為例,選址在貴州的某個山區,而這些區域,往往地價要比一二線城市便宜的太多,而這些巨頭不僅有流量優勢,還有技術優勢,所以合作基本上是一拍即合。

3,隨著市場競爭相對飽和,越來越多企業只試圖通過多元化競爭的方式,來增加公司的企業市場競爭力。

目前國內的互聯網企業和房地產企業,基本上市場都已呈現出飽和狀態,互聯網企業隨著互聯網紅利消失,也只好紛紛扎堆線下佈局改造傳統行業。而房企還面臨著政策調控壓力,如果死把自己當做一家純地產公司,當樓市寒冬來臨時,“分分鐘”可能死掉,所以跨界尋求出路是十分有必要的。此時農業對他們來說就是個不錯的行業選擇標的,互聯網巨頭有流量,技術優勢,房企巨頭有土地,資金優勢。

4,AI+養殖。這些率先佈局農業的企業,往往在行業中有較大話語權,且有自己的核心優勢——在國內擁有相對成熟的人工智能技術。

眾所周知,只要是養殖業,基本上都會面臨一個問題,如果通過純人工處理,會造成效率低下的問題,但科技公司就可以通過科技投入很大程度上的解決這一問題,比如用機器智能“替代”人的經驗。

通過智能養豬,可真正實現養豬“無人,無線,無干擾,無接觸”。

通過儀器給豬“刷臉”後,不僅可以瞭解到每隻豬的健康情況,甚至包括豬喜歡吃什麼,不喜歡吃什麼,以及其他諸如生日,後代信息,都能夠以生成代碼的方式,把每頭豬的基本信息記錄下來,甚至可以用紅外測溫技術,判斷豬是否生病,提前做出疫情預警,能大大提高安全性。

AI+養殖看似毫不相關的兩件事,現在正在變成現實,可以想象,以後極有可能從豬出生開始的四個環節,出生,育肥,配種,生產,都會有人工智能的深度參與。

四,華為做農業的目標也很偉大:解決全球饑荒問題。

數據統計,到2030年,全球人口預計將突破85億。解決全球糧食的供給,已成為國際社會面臨的一大挑戰。人類在索取食物的過程中,對環境造成了巨大壓力,使得環境承載力到了幾近崩潰的邊緣。

與此同時,洪水和酷熱等極端天氣阻礙了農作物的生長,導致某些地區農作物減產超過20%。面對水資源短缺,氣候影響與耕地面積減少,農場主亟需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優化資源配置,擴大糧食產量。

同時,由於歷史原因,農業創新面臨諸多障礙。在發展中國家,農業市場主要由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場構成;在發達國家,主要由中小企業主導。這些農場主由於資金不足,無法大力投資新技術,也無法快速收回投資。

另外,通過部署僅適用於某項農業生產環節的解決方案,規模經濟難以實現。此外,農業聯網業務和解決方案有限,數據收集,整合和管理缺乏標準,也阻礙了農業的發展。

因此,智慧農業將成為世界農業的“救命稻草”。

1,華為首次提出“互聯網農場”的概念

2017年10月份,華為X Labs近日發佈了智能農業白皮書——《聯網農場智慧農業市場評估》,重點闡述了運營商在通過智能農業助力數字化轉型的市場發展潛力。

其報告指出,到2020年,智慧農業的潛在市場規模有望由2015年的137億美元增長至268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達14.3%。

同時該報告,還指出智能農業豐富的IoT應用給運營商帶來了市場機遇。其中包括精準耕作,可變速率技術,智能灌溉,無人機,智能溫室,產量監測,畜牧監測,支付系統,信息平臺和農業貿易平臺等。

其實,這就是華為構想的“互聯網農場”的概念。

這是怎麼了?各行業巨頭(包括華為)爭相佈局農業

2,華為對“互聯網農場”的構想還包含2個層面:

一是互聯網技術企業參與智慧農業建設;二是農民利用互聯網技術改變農業。比如,

農場主將藉助互聯網技術,互聯網應用,大數據,傳感器,互聯網設備,互聯網平臺等運用到農業生產,管理,渠道,服務當中。同時,運營商和企業可以積極發揮自身作用,增加網絡連接,推出更多技術產品和應用,使規模各異的農場都可以從智慧農業中獲益。

農場主可以利用各種新技術迅速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對環境的影響,增加糧食產出。

業內人士指出,在中國一直是農業強國,而“聯網農場”是農業的未來,這一理念必定在農業領域掀起一場巨大的革新。“聯網農場”潛力無限。

3,華為農業佈局突破口:袁隆平的“海水稻”

這是怎麼了?各行業巨頭(包括華為)爭相佈局農業

在農業領域,華為需要證明做農業的“可行性”!

另外,解決全球饑荒問題,先從“糧食安全”開始。

目前,袁隆平的“海水稻”的事業如火如荼,也是華為選擇合作伙伴的的關鍵。

據瞭解,我國有15億畝之多的鹽鹼地,而耕地只有18億畝。袁隆平院士團隊正在推動從15億畝鹽鹼地裡改造出1億畝的良田,而且要種上水稻——“海水稻”,也就是一種耐鹽鹼地水稻。

按照,袁隆平院士說,按改良後每畝產量300公斤來計算,改造1億畝鹽鹼地,可以多供給300億公斤糧食,這相當於湖南省的全年糧食總產量,能夠多養活8000萬人口。

據悉,華為與袁隆平雙方將共同研發並向客戶提供農業物聯網系統解決方案,計劃今年在國內部署兩到三朵“沃土雲”,位於青島城陽的沃土雲平臺已經基本搭建完成進入試運行狀態。

那麼,在海水稻上,華為到底是如何做的呢?

在“海水稻”的培育過程中,能讓鹽鹼地上長出水稻,除了需要培育新的水稻品種外,還需要對植物和土壤進行調節,而這一套系統的基礎就是華為所參與的“要素物聯網系統”。

那麼什麼是要素物聯網呢?華為給出的解釋:要素物聯網其實就是土壤數字化。

這是怎麼了?各行業巨頭(包括華為)爭相佈局農業

該系統地上部分配有小型氣象站,通信模塊,高清攝像頭,地下,地表則通過各種傳感器(射頻技術)對光照,溫度,鹽鹼度,等信息進行收集,然後傳送到華為雲端大數據中心,通過AI人工智能系統和專家診斷,提供靶向藥品,定向施肥,大幅提高用水量,施肥量。

另外,華為輪值董事長鬍厚崑透露,鹽鹼地改良的核心技術是“四維改造法”,包括培育新的水稻品種,對植物和土壤進行調節,整套方法的基礎是“要素物聯網系統”,華為正在參與這一建設。

華為方面解釋,這一技術除了改造鹽鹼地,還可以對現存的18億畝耕地進一步優化。

4,智能農業大跨越式佈局

這是怎麼了?各行業巨頭(包括華為)爭相佈局農業

什麼是華為技術?技術應用。

華為切入農業,必須要找一些實力相當的企業,才能實施智慧農業助力農業發展的大夢想。

因此,華為佈局智慧農業用了2個大步驟:

第一步:幫助農業企業提供先進的智能農業技術系統和應用。

第二步:與其他農業科技公司開展合作,形成一個具體的解決方案。

我們先看華為第一步,農業沃土平臺。

"

這是怎麼了?各行業巨頭(包括華為)爭相佈局農業

一,概述:

阿里,京東,百度和騰訊都進入了農業領域。華為不願示弱,今年正式進入農業領域。經銷農業的企業幾乎擁抱了各個行業的巨頭。為什麼資本會加速農業佈局?

其次,你可能沒想到,佈局農業的企業幾乎囊括了各個行業的巨頭,養豬企業越來越多。

1,網易佈局養豬,2009年網易成立“網易香精中心”開始養豬,為此,丁磊養豬成了網絡圈的“傳奇”。豬撞豬事件聲名鵲起後,丁磊與王興攜手打造“長汀和田飛雞”品牌,開始養雞,並在農業上玩“不”。很高興見到你。

2到2017-2018年,互聯網巨頭農業佈局明顯呈現井噴態勢:

2017年2月,華為宣佈養牛;2018年2月,阿里宣佈養豬;2018年3月,京東宣佈養雞;2018年4月,騰訊宣佈養鵝;2018年11月,京東宣佈養豬,成立京東農場,不僅養豬,而且鴨子,也賣蔬菜。

這是怎麼了?各行業巨頭(包括華為)爭相佈局農業

3碧桂園進軍農業,碧桂園宣佈與袁隆平的研發公司達成合作,研究和推廣第三代雜交水稻,碧桂園還創立農產品零售品牌“鳳凰優選”,佈局農業在全國的一二三四五六線城市進行覆蓋。

三。為什麼所有的巨頭都把與主營業務無關的農業佈局好?

1,農業的可盈利市場空間,一直被大眾所忽視。馬雲在一次國外演講中曾透露過一個數據,他說中國每年要吃掉7億頭豬,70億隻雞,若按照這個數據,以一頭豬300元左右的利潤計算,就有2000億以上的市場,對一個千億級別市場,誰又會跟錢過不去呢。

2低成本。目前來看,進行農業佈局巨頭們大多所選的地方,往往都是在偏遠地區,以騰訊養鵝為例,選址在貴州的某個山區,而這些區域,往往地價要比一二線城市便宜的太多,而這些巨頭不僅有流量優勢,還有技術優勢,所以合作基本上是一拍即合。

3,隨著市場競爭相對飽和,越來越多企業只試圖通過多元化競爭的方式,來增加公司的企業市場競爭力。

目前國內的互聯網企業和房地產企業,基本上市場都已呈現出飽和狀態,互聯網企業隨著互聯網紅利消失,也只好紛紛扎堆線下佈局改造傳統行業。而房企還面臨著政策調控壓力,如果死把自己當做一家純地產公司,當樓市寒冬來臨時,“分分鐘”可能死掉,所以跨界尋求出路是十分有必要的。此時農業對他們來說就是個不錯的行業選擇標的,互聯網巨頭有流量,技術優勢,房企巨頭有土地,資金優勢。

4,AI+養殖。這些率先佈局農業的企業,往往在行業中有較大話語權,且有自己的核心優勢——在國內擁有相對成熟的人工智能技術。

眾所周知,只要是養殖業,基本上都會面臨一個問題,如果通過純人工處理,會造成效率低下的問題,但科技公司就可以通過科技投入很大程度上的解決這一問題,比如用機器智能“替代”人的經驗。

通過智能養豬,可真正實現養豬“無人,無線,無干擾,無接觸”。

通過儀器給豬“刷臉”後,不僅可以瞭解到每隻豬的健康情況,甚至包括豬喜歡吃什麼,不喜歡吃什麼,以及其他諸如生日,後代信息,都能夠以生成代碼的方式,把每頭豬的基本信息記錄下來,甚至可以用紅外測溫技術,判斷豬是否生病,提前做出疫情預警,能大大提高安全性。

AI+養殖看似毫不相關的兩件事,現在正在變成現實,可以想象,以後極有可能從豬出生開始的四個環節,出生,育肥,配種,生產,都會有人工智能的深度參與。

四,華為做農業的目標也很偉大:解決全球饑荒問題。

數據統計,到2030年,全球人口預計將突破85億。解決全球糧食的供給,已成為國際社會面臨的一大挑戰。人類在索取食物的過程中,對環境造成了巨大壓力,使得環境承載力到了幾近崩潰的邊緣。

與此同時,洪水和酷熱等極端天氣阻礙了農作物的生長,導致某些地區農作物減產超過20%。面對水資源短缺,氣候影響與耕地面積減少,農場主亟需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優化資源配置,擴大糧食產量。

同時,由於歷史原因,農業創新面臨諸多障礙。在發展中國家,農業市場主要由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場構成;在發達國家,主要由中小企業主導。這些農場主由於資金不足,無法大力投資新技術,也無法快速收回投資。

另外,通過部署僅適用於某項農業生產環節的解決方案,規模經濟難以實現。此外,農業聯網業務和解決方案有限,數據收集,整合和管理缺乏標準,也阻礙了農業的發展。

因此,智慧農業將成為世界農業的“救命稻草”。

1,華為首次提出“互聯網農場”的概念

2017年10月份,華為X Labs近日發佈了智能農業白皮書——《聯網農場智慧農業市場評估》,重點闡述了運營商在通過智能農業助力數字化轉型的市場發展潛力。

其報告指出,到2020年,智慧農業的潛在市場規模有望由2015年的137億美元增長至268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達14.3%。

同時該報告,還指出智能農業豐富的IoT應用給運營商帶來了市場機遇。其中包括精準耕作,可變速率技術,智能灌溉,無人機,智能溫室,產量監測,畜牧監測,支付系統,信息平臺和農業貿易平臺等。

其實,這就是華為構想的“互聯網農場”的概念。

這是怎麼了?各行業巨頭(包括華為)爭相佈局農業

2,華為對“互聯網農場”的構想還包含2個層面:

一是互聯網技術企業參與智慧農業建設;二是農民利用互聯網技術改變農業。比如,

農場主將藉助互聯網技術,互聯網應用,大數據,傳感器,互聯網設備,互聯網平臺等運用到農業生產,管理,渠道,服務當中。同時,運營商和企業可以積極發揮自身作用,增加網絡連接,推出更多技術產品和應用,使規模各異的農場都可以從智慧農業中獲益。

農場主可以利用各種新技術迅速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對環境的影響,增加糧食產出。

業內人士指出,在中國一直是農業強國,而“聯網農場”是農業的未來,這一理念必定在農業領域掀起一場巨大的革新。“聯網農場”潛力無限。

3,華為農業佈局突破口:袁隆平的“海水稻”

這是怎麼了?各行業巨頭(包括華為)爭相佈局農業

在農業領域,華為需要證明做農業的“可行性”!

另外,解決全球饑荒問題,先從“糧食安全”開始。

目前,袁隆平的“海水稻”的事業如火如荼,也是華為選擇合作伙伴的的關鍵。

據瞭解,我國有15億畝之多的鹽鹼地,而耕地只有18億畝。袁隆平院士團隊正在推動從15億畝鹽鹼地裡改造出1億畝的良田,而且要種上水稻——“海水稻”,也就是一種耐鹽鹼地水稻。

按照,袁隆平院士說,按改良後每畝產量300公斤來計算,改造1億畝鹽鹼地,可以多供給300億公斤糧食,這相當於湖南省的全年糧食總產量,能夠多養活8000萬人口。

據悉,華為與袁隆平雙方將共同研發並向客戶提供農業物聯網系統解決方案,計劃今年在國內部署兩到三朵“沃土雲”,位於青島城陽的沃土雲平臺已經基本搭建完成進入試運行狀態。

那麼,在海水稻上,華為到底是如何做的呢?

在“海水稻”的培育過程中,能讓鹽鹼地上長出水稻,除了需要培育新的水稻品種外,還需要對植物和土壤進行調節,而這一套系統的基礎就是華為所參與的“要素物聯網系統”。

那麼什麼是要素物聯網呢?華為給出的解釋:要素物聯網其實就是土壤數字化。

這是怎麼了?各行業巨頭(包括華為)爭相佈局農業

該系統地上部分配有小型氣象站,通信模塊,高清攝像頭,地下,地表則通過各種傳感器(射頻技術)對光照,溫度,鹽鹼度,等信息進行收集,然後傳送到華為雲端大數據中心,通過AI人工智能系統和專家診斷,提供靶向藥品,定向施肥,大幅提高用水量,施肥量。

另外,華為輪值董事長鬍厚崑透露,鹽鹼地改良的核心技術是“四維改造法”,包括培育新的水稻品種,對植物和土壤進行調節,整套方法的基礎是“要素物聯網系統”,華為正在參與這一建設。

華為方面解釋,這一技術除了改造鹽鹼地,還可以對現存的18億畝耕地進一步優化。

4,智能農業大跨越式佈局

這是怎麼了?各行業巨頭(包括華為)爭相佈局農業

什麼是華為技術?技術應用。

華為切入農業,必須要找一些實力相當的企業,才能實施智慧農業助力農業發展的大夢想。

因此,華為佈局智慧農業用了2個大步驟:

第一步:幫助農業企業提供先進的智能農業技術系統和應用。

第二步:與其他農業科技公司開展合作,形成一個具體的解決方案。

我們先看華為第一步,農業沃土平臺。

這是怎麼了?各行業巨頭(包括華為)爭相佈局農業

從相關報道中看到,袁隆平院士團隊特有的海水稻及鹽鹼地改良核心技術,與華為強大的通訊技術和大數據開發技術互為依託,打造海水稻引領的“農業沃土”平臺。

另外,該“農業沃土”平臺圍繞著影響和制約土地數字化產業發展的共性,關鍵,核心技術等難題,整合生態圈優勢,展開聯合技術攻關,推動相關產業實現重大科技突破,共同推進和主導制定國際,國內,行業技術標準;將傳感器,物聯網,大數據的信息技術產業鏈與種子,種植,管理,生產,加工銷售的農業產業鏈深度融合,形成土地數字化,農業物聯網和大數據的系列化,成套化和標準化農業高端裝備產品和服務,啟動千億級鹽鹼地稻作改良技術裝備和服務市場。

通過“四維改良”技術示範項目,實現信息技術產業和農業產業集聚發展,促進生態圈技術創新成果實現產業化發展;積極開展生態圈內外部的交流與合作,通過國內外學術會議,論壇,峰會和展會等方式,搭建生態圈成員在技術,市場和與管理方面的交流合作平臺。

再來看華為的第二步,佳格農業與華為的合作。

從諸多的報道中,華為與佳格農業是合作伙伴的關係。

華為想要創建“互聯網農業”,必須要有農業大數據作為支持。作為數字農業的佼佼者“佳格農業”就成為華為智慧農業推進的重要一環。

因此,在今年的楊凌智慧農業展上,華為和價格農業聯合參展,對外展示最新研發的數字農業成果,以數據驅動中國農業發展。

5,最後,從互聯網大佬佈局傳統農業來來,養殖和果蔬類是大方向,比如,京東,阿里都佈局養豬行業。

未來的華為佈局農業領域,不僅僅是與袁隆平合作,也將會涉及大型的農場或農產品基地。

農業革命真的來了!擺在傳統農業面前2條路:一條投靠互聯網大佬,另外一條與大佬合作。

兩條路實際上都很好。這取決於你是否有這樣的力量。

五,現在各行業巨頭紛紛佈局農業,會不會弱化中國3億農民的競爭力,甚至導致他們失業?

對於這樣的擔憂大可不必,巨頭紛紛佈局農業,對促進行業發展,總體上還是利大於弊。

可能有些人會擔憂,巨頭們的品牌,技術優勢,難道不會對進行散養的農民造成損失嗎?其實從長遠角度來看,畜牧業的集中養殖,智能養殖絕對是大勢所趨,可以說正是因為巨頭的“介入”,才能造成對中國農業,畜牧業的一場大變革。而且隨著巨頭市場的打開,勢必會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此時對有經驗的農民來說,也是一大機遇。

總的來說,正是由於巨頭之間的“發展瓶頸”,使得他們的主業趨向穩定,很難在短期內實現較大突破,所以才倒逼他們去尋找新的投資路徑。

未來,隨著人工智能全面普及,困擾中國已久的農業,畜牧業,將迎來大變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