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後,一晃就老了,好尷尬,好無奈

70後,一晃就奔五的年紀了,

人生已過半百,不知不覺就老了,

回頭看看走過的路,深一腳淺一腳,

歪歪扭扭的足跡寫滿辛酸,不忍細看,

生怕一個不小心,自己都要心疼地流下淚來,

但夢想還路上,不管多苦多難,

依然要咬牙堅持......

70後,一晃就老了,好尷尬,好無奈

70後,成了中年人的主力軍!

好像一眨眼功夫,頭上的白髮就冒出來了,臉上的皺紋就多起來了,就連上下樓梯,也要不時停下來歇息,大口喘氣。原來,70後,已然成為了中年人的主力軍,青春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四十歲,算年輕的;越來越多的人跨入了五十歲的門檻,生活的重擔,挑不起,就用背扛起,

哪怕流汗,甚至流血,也不再輕易流淚。因為深切地懂得“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回頭望望,已經沒有可以依靠的人,父母已經老去,能夠身體健康不用我們操心就是最大的幫助,孩子還未成年,總有操不完的心。

加班加點,努力賺錢;通宵熬夜,努力賺錢;低聲下氣,努力賺錢;喝酒應酬,努力賺錢......

生活,變成了一場鏖戰,沒有退路,也很難找到出路,只能一刻也不停歇地往前趕。

那些熟悉的歌曲也漸漸淡忘了,那些愛看的電影也覺得沒啥意思了。再和年輕人一交流,才發現“流行歌曲“不流行了,電影明星換成”流量小花“了......

“人到中年不容易,保溫杯裡泡枸杞”,曾經“叱吒風雲”的小夥子,也漸漸有了蹣跚的步態和微駝的背影......

70後,一晃就老了,好尷尬,好無奈

70後的童年,苦難的幸福,簡單的快樂!

沒有空調、WIFI,沒有上不完的輔導班,做不完的家庭作業,70後的童年,寫滿了自由自在,也交織的心酸與苦楚。

那是一個剛剛解決溫飽的年代,能夠”吃飽飯“已經是很幸運的一件事。

零食,是很多人的奢望,只有在過年或過節的時候才能打打牙祭,嘗一嘗是什麼滋味。

記憶裡,最爽的是六月天,吃上一根幾分錢的冰棒;最甜的,是黏牙又膩人的牛軋糖;

玩具大多是自制的,木頭槍、紙板牌、彈弓,也不用人教,大的帶小的,一學就會。

70後,一晃就老了,好尷尬,好無奈

遊戲大多是成群結隊一起玩:以人當馬墩玩跳馬,圍成一圈丟手絹,還有滾鐵環、打彈珠,玩跳房子......

看電視還是稀罕事,黑白電視在農村也是不多見的,經常圍滿了一屋子的人,最怕就是信號不好,看著看著就成雪花點了;

看電影就更開心了,一般在村部或學校露天放映。哪怕要走很遠的路,也要趕過去,寬大的幕布一拉起來,快樂也就隨之而來。

學習,完全是自己的事情。每天放學回來,自己做完作業,還要放牛、餵豬、餵雞餵鴨,做晚飯......成績好不好,全靠自己,老師不會逼,家長也不會管。

70後,一晃就老了,好尷尬,好無奈

70後的愛情,自由戀愛,相伴到老。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生於70年代的人,對待愛情的態度比老一輩人多了幾分浪漫,多幾分幾分”新潮“!

電影院,是不二的約會首選地點。一起看的電影,或許還記憶猶新,

公園,那是城裡裡才有的休閒場所,情侶們肩並著肩,一起散步,也算了很吸引眼球了。

農村裡,兩個人談戀愛了,更多的是男方經常到女方家裡幫忙幹活,耕地耙田、砍山背樹,磨破多少鞋,流了多少汗。女方則貼心地做一雙布鞋,或者織毛線衣,就是最好的禮物了。

結婚了,最流行的嫁妝是自行車、手錶和縫紉機。所有的嫁妝還要被纏上紅絲線,寓意長長久久,紅紅火火。

人到中年,當你的小夫妻也成了老夫老妻,吵過鬧過,愛過恨過,一切都磨平了,只剩下濃濃的親情,最希望的,是一直走下去,走到老!

70後,一晃就老了,好尷尬,好無奈

70後,開始關注健康,注重運動和養生!

高強度的工作,快節奏的生活,身體被透支,疾病也悄然找上門來。

尤其是,不時冒出的關於猝死的新聞,不外乎連軸轉早已經掏空了生命,只是自己沒有察覺,或者察覺時已經為時已晚。

看到這些,給自己也是一個警醒,別再仗著自己還扛得住,留得青山在才能不愁沒柴燒。

於是,也開始儘量不加班了;於是,能步行的,絕不開車了;於是,也抽空出來晨跑或夜跑了......

70後,一晃就老了,好尷尬,好無奈

70後,看淡了人世的繁華,經歷了人生的滄桑,

失去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雖然改變了很多,但骨子裡的倔強依然。

在看清了生活的本質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只是,嘴上不在說了,心中不再迷茫了,

只是,一步一個腳印,哪怕很難,也依然堅定地前行著......

作者:如風輕似雲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圖片源自網絡,謝謝原作者。

原創文章,抄襲必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