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農村人沒有城裡人富裕,出手卻很大方?

農村 農民 經濟 農業 三農 室內養殖 2018-11-30

我以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卻又在城裡生活了十幾年的城裡人的雙重身份為你回答。因為,只有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雙方,才能解釋說明這其中真正的原因。

為什麼農村人沒有城裡人富裕,出手卻很大方?


關於這個問題,我認為應該從如下幾個方面來看:

1、從絕對富裕和相對富裕來看:

題主問到,為什麼農村人沒有城裡人富裕,出手卻很大方。

在這一點上,我認為富裕是相對的。首先,有一點共識,即城裡再富一樣有窮人,農村再窮也一樣有富人,這點相信沒人反對吧!

那麼,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一句話:在城裡一月賺1萬不如在農村一月賺6千!

為什麼呢?我覺得這就是一個相對問題。在城裡,可能大家收入更高一些,經濟也更活躍一些,但是同樣的,你的支出也更多,什麼地方都是需要花錢去解決的。而在農村,這種情況就會有所不同,首先,很多東西自己家裡是有出產的,可以節省很多花費。比如在城裡,你租房要花錢吧?好,即使你買了房子不用租,那麼請問:物業費要交不?而在農村,則完全沒有這個事。再加上自己田地裡的出產所帶來的便利,實際上,在農村賺6千相當於城裡賺1萬,是有其道理的。

而這,是構成“農村人沒有城裡人富裕,出手卻很大方”的因由之一!因為,農村人可能絕對收入比城裡人低,但未必可支配收入比城裡人低。

為什麼農村人沒有城裡人富裕,出手卻很大方?


2、從人情環境和傳統因素來看:

所謂的人情環境和傳統因素,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好客的傳統。在絕大多數的農村,都比城市要好客得多。

舉個例子來說,陌生人可以在農村任何一戶人家討杯茶喝,但在城市,你還真不方便隨便去別人家。因為在農村誰家都不缺這一杯茶,反正不用花錢;城市則不然,什麼都要花錢不說,讓陌生人進家門相信絕大多數城裡人都不會同意的。這就是人情環境。

在農村,不說你一定認識全村人,但至少半個村的人你會覺得面熟;而在城市,可能你住了十幾年,隔壁住的到底是誰,有幾口人,你完全處於懵逼的狀態!甚至有沒有住人都搞不清。

在我國農村,絕大多數地方都有好客的傳統,認為客多家旺,經常有客來,代表這家人地位高有面子家業興旺。所以,農村大多好客,客人進門了,都會好好招待,好酒好菜殺雞殺鴨必不可少,自家有的都不會吝嗇,這是幾千年農耕文明與儒家文化留下來的傳統文化底蘊。

而在城市,大家可能來自於四面八方,存在人情隔籬。而且,城市多有不便,地方小,招待的空間不夠且麻煩,人們更多追求的是一個獨立自在的封閉小空間,而不是如農村那樣開放式的人情環境。即使來客,也多半是在客廳聊幾句,然後外面去吃飯,在家裡殺雞殺鴨待客基本不可想象。

為什麼農村人沒有城裡人富裕,出手卻很大方?


3、從生活態度和社會關係來看:

所謂的知足常樂,其實是分環境的。相對城市處處競爭的快節奏大環境來說,農村裡講究融洽的慢節奏。

在城市,大家都會為生活為財富弄得頭破血流;在農村,大家會更追求關係融洽一些。因為在城市,相對重財富而輕人情,不拼不爭取不奮鬥就生活不下去,什麼都要花錢,什麼都是用經濟來衡量的;而在農村則不一樣,重人情相對輕財富,與鄰里街坊的關係不好,生活就有很多麻煩膈應,畢竟祖祖輩輩都住在這裡,低頭不見抬頭見,沒必要找不自在。城裡如果我有錢,得罪幾個人無所謂,因為我有太多的途徑可以繞過他們生活,一樣過得很好;但在農村你試試看,得罪了張三你家的稻田裡就引不了水,因為你家稻田的水很可能需要從張三家稻田裡過,有錢也不好使。如此種種,慢慢就在生活態度上,形成了城鄉的最大區別。

為什麼農村人沒有城裡人富裕,出手卻很大方?


相較而之,社會關係越小越穩定,人情影響越大;社會關係越大變化越多,人情影響越小。不信的話,你可以從一個家庭——一個村莊——一個鄉鎮——一個城市——一個國家,乃至整個地球來看,你會發現這簡直就是真理。雖然不是百分百絕對,但絕對是主導。在農村,我可以找鄰居家借錢而且多半能成,原因是跑得了和尚跑不廟;在城裡不行啊,和尚跑了天知道你會不會把廟也帶走?!

綜上。各方面的城鄉區別還有很多,而這些區別都是影響“農村人沒有城裡人富裕,出手卻很大方”的原因。簡而言之就一句話:生存要素的根本決定生活態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