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
"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最新數據顯示,韓國2018年總生育率降至0.98(即平均一名女子終生生產不足1名子女),創歷史新低。

韓國官員將韓國人口下降趨勢與兩個因素聯繫在一起:選擇單身的韓國人越來越多,以及已婚夫婦越來越不願意生孩子。

韓國嬰兒荒愈演愈烈,鄰國日本和中國也不樂觀。2018年,日本出生嬰兒91.8萬人,比上年減少2.7萬人,是自有統計以來的最低水平。2018年,中國出生人口1523萬人,比前兩年少了兩百萬,跌至歷史最低點。

低生育成了中日韓三國普遍性的難題,除了經濟方面的因素(高房價、高額的教育支出等),究竟是什麼原因影響了女性的生育意願呢?

"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最新數據顯示,韓國2018年總生育率降至0.98(即平均一名女子終生生產不足1名子女),創歷史新低。

韓國官員將韓國人口下降趨勢與兩個因素聯繫在一起:選擇單身的韓國人越來越多,以及已婚夫婦越來越不願意生孩子。

韓國嬰兒荒愈演愈烈,鄰國日本和中國也不樂觀。2018年,日本出生嬰兒91.8萬人,比上年減少2.7萬人,是自有統計以來的最低水平。2018年,中國出生人口1523萬人,比前兩年少了兩百萬,跌至歷史最低點。

低生育成了中日韓三國普遍性的難題,除了經濟方面的因素(高房價、高額的教育支出等),究竟是什麼原因影響了女性的生育意願呢?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女人不願意生孩子呢?

女性生育意願低與個人(生育本身)、家庭、和社會三者有關。

1、個體的生育焦慮

朋友青說她很怕疼,從打算懷孕就想好了生孩子時一定要剖腹產,因為她無法忍受順產的疼痛,孩子未出生,讓她去面對太多未知她整個人會崩潰掉。

為什麼青對順產的疼痛如此敏感?

因為在她的認知中,順產的疼是常人受不了的。

網友曾將疼痛劃分為12級,其中最高級(12) 難以忍受的痛,便是分娩時疼痛。

朋友對於生產過程產生的緊張、憂慮便屬於生育焦慮。

所謂生育焦慮指的是未婚或者已婚女性對於生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未來可能的行為引發的焦慮。具體表現為女性生產前後身體及心理方面的擔憂及困擾。比如:生娃怕疼怎麼辦?生娃後乳房下垂、身材變形怎麼辦?生了孩子沒奶怎麼辦?生完孩子誰來帶娃?還能不能上班等等。

"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最新數據顯示,韓國2018年總生育率降至0.98(即平均一名女子終生生產不足1名子女),創歷史新低。

韓國官員將韓國人口下降趨勢與兩個因素聯繫在一起:選擇單身的韓國人越來越多,以及已婚夫婦越來越不願意生孩子。

韓國嬰兒荒愈演愈烈,鄰國日本和中國也不樂觀。2018年,日本出生嬰兒91.8萬人,比上年減少2.7萬人,是自有統計以來的最低水平。2018年,中國出生人口1523萬人,比前兩年少了兩百萬,跌至歷史最低點。

低生育成了中日韓三國普遍性的難題,除了經濟方面的因素(高房價、高額的教育支出等),究竟是什麼原因影響了女性的生育意願呢?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女人不願意生孩子呢?

女性生育意願低與個人(生育本身)、家庭、和社會三者有關。

1、個體的生育焦慮

朋友青說她很怕疼,從打算懷孕就想好了生孩子時一定要剖腹產,因為她無法忍受順產的疼痛,孩子未出生,讓她去面對太多未知她整個人會崩潰掉。

為什麼青對順產的疼痛如此敏感?

因為在她的認知中,順產的疼是常人受不了的。

網友曾將疼痛劃分為12級,其中最高級(12) 難以忍受的痛,便是分娩時疼痛。

朋友對於生產過程產生的緊張、憂慮便屬於生育焦慮。

所謂生育焦慮指的是未婚或者已婚女性對於生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未來可能的行為引發的焦慮。具體表現為女性生產前後身體及心理方面的擔憂及困擾。比如:生娃怕疼怎麼辦?生娃後乳房下垂、身材變形怎麼辦?生了孩子沒奶怎麼辦?生完孩子誰來帶娃?還能不能上班等等。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在孕期生活觀察類真人秀節目《新生日記》中, 作為高齡產婦的李艾就有著嚴重的生育焦慮:高齡產婦比起年輕孕媽,身體的不適感、潛在的風險,無疑是更高的,對李艾來說更多的是來自思想上的焦慮。

她說:“我焦慮如果我是順產的話,不知道是哪天,我的主治(醫生)就可能跟不到我”

生活中,像朋友青和李艾這種被生育焦慮(生產方式)困擾的女性不在少數,但是,生孩子不止疼這一種,生娃(順或者刨)僅僅是“九九八十一難”的開始,而非結束,熬夜餵奶,孩子鬧覺、腸絞痛等等,精神的折磨遠遠大於身體的疼痛。

由此可見,育兒路上,女性個體生育焦慮始終是一個未解的難題。

2、家庭的影響

①生育觀念的轉變(傳宗接代PK完美生育)

從《詩經》中的“母氏劬勞”到兒歌“世上只有媽媽好”,母親在中國家庭中的地位比西方方家庭中要高一些,但是這並沒有改變女性處於劣等地位的事實,自古就認為“女子以生育為其唯一天職”。

中國傳統文化強調“百善孝為先”,“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在封建社會,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模式中,傳宗接代是生育的主要目的,女性需要通過生育來完成自身社會化角色的建構。

但是,自從女性有了受教育的權利以後,生育不再是女子的首要任務。

"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最新數據顯示,韓國2018年總生育率降至0.98(即平均一名女子終生生產不足1名子女),創歷史新低。

韓國官員將韓國人口下降趨勢與兩個因素聯繫在一起:選擇單身的韓國人越來越多,以及已婚夫婦越來越不願意生孩子。

韓國嬰兒荒愈演愈烈,鄰國日本和中國也不樂觀。2018年,日本出生嬰兒91.8萬人,比上年減少2.7萬人,是自有統計以來的最低水平。2018年,中國出生人口1523萬人,比前兩年少了兩百萬,跌至歷史最低點。

低生育成了中日韓三國普遍性的難題,除了經濟方面的因素(高房價、高額的教育支出等),究竟是什麼原因影響了女性的生育意願呢?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女人不願意生孩子呢?

女性生育意願低與個人(生育本身)、家庭、和社會三者有關。

1、個體的生育焦慮

朋友青說她很怕疼,從打算懷孕就想好了生孩子時一定要剖腹產,因為她無法忍受順產的疼痛,孩子未出生,讓她去面對太多未知她整個人會崩潰掉。

為什麼青對順產的疼痛如此敏感?

因為在她的認知中,順產的疼是常人受不了的。

網友曾將疼痛劃分為12級,其中最高級(12) 難以忍受的痛,便是分娩時疼痛。

朋友對於生產過程產生的緊張、憂慮便屬於生育焦慮。

所謂生育焦慮指的是未婚或者已婚女性對於生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未來可能的行為引發的焦慮。具體表現為女性生產前後身體及心理方面的擔憂及困擾。比如:生娃怕疼怎麼辦?生娃後乳房下垂、身材變形怎麼辦?生了孩子沒奶怎麼辦?生完孩子誰來帶娃?還能不能上班等等。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在孕期生活觀察類真人秀節目《新生日記》中, 作為高齡產婦的李艾就有著嚴重的生育焦慮:高齡產婦比起年輕孕媽,身體的不適感、潛在的風險,無疑是更高的,對李艾來說更多的是來自思想上的焦慮。

她說:“我焦慮如果我是順產的話,不知道是哪天,我的主治(醫生)就可能跟不到我”

生活中,像朋友青和李艾這種被生育焦慮(生產方式)困擾的女性不在少數,但是,生孩子不止疼這一種,生娃(順或者刨)僅僅是“九九八十一難”的開始,而非結束,熬夜餵奶,孩子鬧覺、腸絞痛等等,精神的折磨遠遠大於身體的疼痛。

由此可見,育兒路上,女性個體生育焦慮始終是一個未解的難題。

2、家庭的影響

①生育觀念的轉變(傳宗接代PK完美生育)

從《詩經》中的“母氏劬勞”到兒歌“世上只有媽媽好”,母親在中國家庭中的地位比西方方家庭中要高一些,但是這並沒有改變女性處於劣等地位的事實,自古就認為“女子以生育為其唯一天職”。

中國傳統文化強調“百善孝為先”,“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在封建社會,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模式中,傳宗接代是生育的主要目的,女性需要通過生育來完成自身社會化角色的建構。

但是,自從女性有了受教育的權利以後,生育不再是女子的首要任務。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自民國始,女性運動領袖秋瑾就提倡女學和主張女性經濟自由,並主張女性走向社會,參與國事。

希特勒曾有一句臭名昭著的言論:“女人該呆的地方是床上、廚房和教堂,”但是,隨著21世紀科技的進步,女性家務勞動負擔的降低,女性的生活領域將進一步擴大——從以家庭為主到私人與公共領域並重(甚至是以公共領域為主),現代女性更多的追求經濟獨立、人格自由以及自我實現。

一家財經雜誌和一家招聘網站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現在20-40歲的韓國女性中有3/4的人認為沒必要結婚。這當中有很多人最終選擇跟自己生活,只致力於“自我實現”這個目標,被稱為所謂的“三破世代”(Sampo generation):無親密關係、不結婚、不生娃。

娜今年38歲,中部沿海城市高級白領,年薪頗豐,前年在東北老家給父母買了一套房,當做孝敬父母晚年的禮物。然而,單身未婚的她卻一直是爸爸媽媽的心病。面對家人的催婚,前些年她還有些著急,可如今越來越清醒了:一方面自己有經濟能力獨立生活,另一方面男人對她來說並不是必須品。

出於工作需要,一年當中有1-2次長期駐外(東南亞國家)出差的任務,再加上經常出國旅遊,娜根本沒時間談戀愛。她養了兩隻較名貴的貓(每月的花費不低於養一個孩子的花費),這使得她的業餘生活看起來並不單調。

顯然,娜是一個典型的不婚主義的代表。

除了女性自身,家庭對於生育孩子已經不再簡單滿足於把孩子養大,而是思考孩子如何更好成長,在社會競爭中先人一步。

由此可見,女性對自身角色的定位以及家庭的生育觀念決定了“結或者不結”、“生或者不生”和“生一個還是生兩個”。

②婆媳的衝突

濛濛是南方女子,喜食肉,卻嫁了一個北方丈夫。生完孩子,婆婆前來照顧她,但是婆婆擅麵食,濛濛整日見不到半點肉腥。

老公不會做飯,叫外賣又嫌味重,在忍了十天無肉食的日子後,濛濛選擇了自力更生——等孩子睡著了戴著手套(冬天)開始自己殺雞做飯,而婆婆每天坐沙發看電視等著產婦做好飯叫她吃,偶爾還對養育孩子的方式說三道四。(所謂“月子仇”恐怕就是這樣結下的吧)。

2017上半年離婚大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有185萬對夫妻離婚,比去年同期上升10.3%。離婚的六大原因為:出軌、家暴、性格不合、婆媳不睦、購房。

在國內影視劇的渲染下,婆婆儼然已經成為了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物種”,甚至有人戲謔稱“遠離婆婆,長命百歲。”

papi醬曾在某網絡綜藝節目上分享了她的婆媳相處經驗,她說:“婆婆要把兒媳當女兒,而兒媳要把婆婆當婆婆”。papi醬解釋說:自己所有的壞情緒都會對媽媽展現,卻要給婆婆尊重。

"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最新數據顯示,韓國2018年總生育率降至0.98(即平均一名女子終生生產不足1名子女),創歷史新低。

韓國官員將韓國人口下降趨勢與兩個因素聯繫在一起:選擇單身的韓國人越來越多,以及已婚夫婦越來越不願意生孩子。

韓國嬰兒荒愈演愈烈,鄰國日本和中國也不樂觀。2018年,日本出生嬰兒91.8萬人,比上年減少2.7萬人,是自有統計以來的最低水平。2018年,中國出生人口1523萬人,比前兩年少了兩百萬,跌至歷史最低點。

低生育成了中日韓三國普遍性的難題,除了經濟方面的因素(高房價、高額的教育支出等),究竟是什麼原因影響了女性的生育意願呢?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女人不願意生孩子呢?

女性生育意願低與個人(生育本身)、家庭、和社會三者有關。

1、個體的生育焦慮

朋友青說她很怕疼,從打算懷孕就想好了生孩子時一定要剖腹產,因為她無法忍受順產的疼痛,孩子未出生,讓她去面對太多未知她整個人會崩潰掉。

為什麼青對順產的疼痛如此敏感?

因為在她的認知中,順產的疼是常人受不了的。

網友曾將疼痛劃分為12級,其中最高級(12) 難以忍受的痛,便是分娩時疼痛。

朋友對於生產過程產生的緊張、憂慮便屬於生育焦慮。

所謂生育焦慮指的是未婚或者已婚女性對於生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未來可能的行為引發的焦慮。具體表現為女性生產前後身體及心理方面的擔憂及困擾。比如:生娃怕疼怎麼辦?生娃後乳房下垂、身材變形怎麼辦?生了孩子沒奶怎麼辦?生完孩子誰來帶娃?還能不能上班等等。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在孕期生活觀察類真人秀節目《新生日記》中, 作為高齡產婦的李艾就有著嚴重的生育焦慮:高齡產婦比起年輕孕媽,身體的不適感、潛在的風險,無疑是更高的,對李艾來說更多的是來自思想上的焦慮。

她說:“我焦慮如果我是順產的話,不知道是哪天,我的主治(醫生)就可能跟不到我”

生活中,像朋友青和李艾這種被生育焦慮(生產方式)困擾的女性不在少數,但是,生孩子不止疼這一種,生娃(順或者刨)僅僅是“九九八十一難”的開始,而非結束,熬夜餵奶,孩子鬧覺、腸絞痛等等,精神的折磨遠遠大於身體的疼痛。

由此可見,育兒路上,女性個體生育焦慮始終是一個未解的難題。

2、家庭的影響

①生育觀念的轉變(傳宗接代PK完美生育)

從《詩經》中的“母氏劬勞”到兒歌“世上只有媽媽好”,母親在中國家庭中的地位比西方方家庭中要高一些,但是這並沒有改變女性處於劣等地位的事實,自古就認為“女子以生育為其唯一天職”。

中國傳統文化強調“百善孝為先”,“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在封建社會,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模式中,傳宗接代是生育的主要目的,女性需要通過生育來完成自身社會化角色的建構。

但是,自從女性有了受教育的權利以後,生育不再是女子的首要任務。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自民國始,女性運動領袖秋瑾就提倡女學和主張女性經濟自由,並主張女性走向社會,參與國事。

希特勒曾有一句臭名昭著的言論:“女人該呆的地方是床上、廚房和教堂,”但是,隨著21世紀科技的進步,女性家務勞動負擔的降低,女性的生活領域將進一步擴大——從以家庭為主到私人與公共領域並重(甚至是以公共領域為主),現代女性更多的追求經濟獨立、人格自由以及自我實現。

一家財經雜誌和一家招聘網站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現在20-40歲的韓國女性中有3/4的人認為沒必要結婚。這當中有很多人最終選擇跟自己生活,只致力於“自我實現”這個目標,被稱為所謂的“三破世代”(Sampo generation):無親密關係、不結婚、不生娃。

娜今年38歲,中部沿海城市高級白領,年薪頗豐,前年在東北老家給父母買了一套房,當做孝敬父母晚年的禮物。然而,單身未婚的她卻一直是爸爸媽媽的心病。面對家人的催婚,前些年她還有些著急,可如今越來越清醒了:一方面自己有經濟能力獨立生活,另一方面男人對她來說並不是必須品。

出於工作需要,一年當中有1-2次長期駐外(東南亞國家)出差的任務,再加上經常出國旅遊,娜根本沒時間談戀愛。她養了兩隻較名貴的貓(每月的花費不低於養一個孩子的花費),這使得她的業餘生活看起來並不單調。

顯然,娜是一個典型的不婚主義的代表。

除了女性自身,家庭對於生育孩子已經不再簡單滿足於把孩子養大,而是思考孩子如何更好成長,在社會競爭中先人一步。

由此可見,女性對自身角色的定位以及家庭的生育觀念決定了“結或者不結”、“生或者不生”和“生一個還是生兩個”。

②婆媳的衝突

濛濛是南方女子,喜食肉,卻嫁了一個北方丈夫。生完孩子,婆婆前來照顧她,但是婆婆擅麵食,濛濛整日見不到半點肉腥。

老公不會做飯,叫外賣又嫌味重,在忍了十天無肉食的日子後,濛濛選擇了自力更生——等孩子睡著了戴著手套(冬天)開始自己殺雞做飯,而婆婆每天坐沙發看電視等著產婦做好飯叫她吃,偶爾還對養育孩子的方式說三道四。(所謂“月子仇”恐怕就是這樣結下的吧)。

2017上半年離婚大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有185萬對夫妻離婚,比去年同期上升10.3%。離婚的六大原因為:出軌、家暴、性格不合、婆媳不睦、購房。

在國內影視劇的渲染下,婆婆儼然已經成為了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物種”,甚至有人戲謔稱“遠離婆婆,長命百歲。”

papi醬曾在某網絡綜藝節目上分享了她的婆媳相處經驗,她說:“婆婆要把兒媳當女兒,而兒媳要把婆婆當婆婆”。papi醬解釋說:自己所有的壞情緒都會對媽媽展現,卻要給婆婆尊重。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為什麼papi醬會有如此的言論?李銀河在《女性主義》一書中提到:

在某些部族文化中,“自由”一詞的本意是“回孃家”。由此逆推,女性在婆家是失去自由的。

另外,專家指出:女性和男性結合,生兒育女,夫妻關係(密切性)和親子關係(穩定性)才是一個家庭內部的基本關係,而婆媳關係只是由親子關係和夫妻關係的延伸而形成的。

朋友云云說生孩子後和公婆同住,她愛乾淨,婆婆卻比較邋遢,兩人經常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起爭執,剛開始他會跟老公嘮叨一下,老公說他來處理。後來發現婆媳關係並沒有好轉,慢慢地,她習慣偽裝起自己情緒(不管什麼事情都壓在心理),半年後,她嚴重失眠,經過診斷為產後抑鬱症,每個月要靠藥物來控制。

這個事例可以看出,家庭關係不和諧成為女性產後抑鬱的引爆點,而丈夫中介角色的缺失又為本來互不友好的婆媳關係雪上加霜。

茲認為在一個新的家庭中,只有夫妻關係和睦,媳婦因愛丈夫而愛婆婆,婆婆因愛兒子而愛媳婦,一個家庭的關係才會融洽,否則的話就會雞飛狗跳,一地雞毛。

如果婆媳雙方都試圖從兒子或老公那裡爭奪更多愛的資源和權力,那麼一個家庭內部將永無寧日,如果生孩子之前這種關係還能維持表面的和諧,那麼新成員的加入將會打破這種局面,而妻子的焦慮和抑鬱將會愈演愈烈。

3、社會環境

從社會方面來看,職場環境逼仄公共福利落後是影響女性生育意願的主要因素。

姚晨曾在《星空演講》發表了題為《一箇中年女演員的尬與惑》中提到自己兩次懷孕的經歷:

2012年,我終於遇到了幾個好劇本,我雄心勃勃摩拳擦掌擼起袖子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我懷孕了。沒多久,我的經紀人告訴我,她也懷孕了。三年後,成立了自己的小工作室。就在我雄心勃勃的時候,我又懷孕了。更神奇的是,我的經紀人,她也又懷孕了

"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最新數據顯示,韓國2018年總生育率降至0.98(即平均一名女子終生生產不足1名子女),創歷史新低。

韓國官員將韓國人口下降趨勢與兩個因素聯繫在一起:選擇單身的韓國人越來越多,以及已婚夫婦越來越不願意生孩子。

韓國嬰兒荒愈演愈烈,鄰國日本和中國也不樂觀。2018年,日本出生嬰兒91.8萬人,比上年減少2.7萬人,是自有統計以來的最低水平。2018年,中國出生人口1523萬人,比前兩年少了兩百萬,跌至歷史最低點。

低生育成了中日韓三國普遍性的難題,除了經濟方面的因素(高房價、高額的教育支出等),究竟是什麼原因影響了女性的生育意願呢?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女人不願意生孩子呢?

女性生育意願低與個人(生育本身)、家庭、和社會三者有關。

1、個體的生育焦慮

朋友青說她很怕疼,從打算懷孕就想好了生孩子時一定要剖腹產,因為她無法忍受順產的疼痛,孩子未出生,讓她去面對太多未知她整個人會崩潰掉。

為什麼青對順產的疼痛如此敏感?

因為在她的認知中,順產的疼是常人受不了的。

網友曾將疼痛劃分為12級,其中最高級(12) 難以忍受的痛,便是分娩時疼痛。

朋友對於生產過程產生的緊張、憂慮便屬於生育焦慮。

所謂生育焦慮指的是未婚或者已婚女性對於生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未來可能的行為引發的焦慮。具體表現為女性生產前後身體及心理方面的擔憂及困擾。比如:生娃怕疼怎麼辦?生娃後乳房下垂、身材變形怎麼辦?生了孩子沒奶怎麼辦?生完孩子誰來帶娃?還能不能上班等等。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在孕期生活觀察類真人秀節目《新生日記》中, 作為高齡產婦的李艾就有著嚴重的生育焦慮:高齡產婦比起年輕孕媽,身體的不適感、潛在的風險,無疑是更高的,對李艾來說更多的是來自思想上的焦慮。

她說:“我焦慮如果我是順產的話,不知道是哪天,我的主治(醫生)就可能跟不到我”

生活中,像朋友青和李艾這種被生育焦慮(生產方式)困擾的女性不在少數,但是,生孩子不止疼這一種,生娃(順或者刨)僅僅是“九九八十一難”的開始,而非結束,熬夜餵奶,孩子鬧覺、腸絞痛等等,精神的折磨遠遠大於身體的疼痛。

由此可見,育兒路上,女性個體生育焦慮始終是一個未解的難題。

2、家庭的影響

①生育觀念的轉變(傳宗接代PK完美生育)

從《詩經》中的“母氏劬勞”到兒歌“世上只有媽媽好”,母親在中國家庭中的地位比西方方家庭中要高一些,但是這並沒有改變女性處於劣等地位的事實,自古就認為“女子以生育為其唯一天職”。

中國傳統文化強調“百善孝為先”,“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在封建社會,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模式中,傳宗接代是生育的主要目的,女性需要通過生育來完成自身社會化角色的建構。

但是,自從女性有了受教育的權利以後,生育不再是女子的首要任務。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自民國始,女性運動領袖秋瑾就提倡女學和主張女性經濟自由,並主張女性走向社會,參與國事。

希特勒曾有一句臭名昭著的言論:“女人該呆的地方是床上、廚房和教堂,”但是,隨著21世紀科技的進步,女性家務勞動負擔的降低,女性的生活領域將進一步擴大——從以家庭為主到私人與公共領域並重(甚至是以公共領域為主),現代女性更多的追求經濟獨立、人格自由以及自我實現。

一家財經雜誌和一家招聘網站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現在20-40歲的韓國女性中有3/4的人認為沒必要結婚。這當中有很多人最終選擇跟自己生活,只致力於“自我實現”這個目標,被稱為所謂的“三破世代”(Sampo generation):無親密關係、不結婚、不生娃。

娜今年38歲,中部沿海城市高級白領,年薪頗豐,前年在東北老家給父母買了一套房,當做孝敬父母晚年的禮物。然而,單身未婚的她卻一直是爸爸媽媽的心病。面對家人的催婚,前些年她還有些著急,可如今越來越清醒了:一方面自己有經濟能力獨立生活,另一方面男人對她來說並不是必須品。

出於工作需要,一年當中有1-2次長期駐外(東南亞國家)出差的任務,再加上經常出國旅遊,娜根本沒時間談戀愛。她養了兩隻較名貴的貓(每月的花費不低於養一個孩子的花費),這使得她的業餘生活看起來並不單調。

顯然,娜是一個典型的不婚主義的代表。

除了女性自身,家庭對於生育孩子已經不再簡單滿足於把孩子養大,而是思考孩子如何更好成長,在社會競爭中先人一步。

由此可見,女性對自身角色的定位以及家庭的生育觀念決定了“結或者不結”、“生或者不生”和“生一個還是生兩個”。

②婆媳的衝突

濛濛是南方女子,喜食肉,卻嫁了一個北方丈夫。生完孩子,婆婆前來照顧她,但是婆婆擅麵食,濛濛整日見不到半點肉腥。

老公不會做飯,叫外賣又嫌味重,在忍了十天無肉食的日子後,濛濛選擇了自力更生——等孩子睡著了戴著手套(冬天)開始自己殺雞做飯,而婆婆每天坐沙發看電視等著產婦做好飯叫她吃,偶爾還對養育孩子的方式說三道四。(所謂“月子仇”恐怕就是這樣結下的吧)。

2017上半年離婚大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有185萬對夫妻離婚,比去年同期上升10.3%。離婚的六大原因為:出軌、家暴、性格不合、婆媳不睦、購房。

在國內影視劇的渲染下,婆婆儼然已經成為了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物種”,甚至有人戲謔稱“遠離婆婆,長命百歲。”

papi醬曾在某網絡綜藝節目上分享了她的婆媳相處經驗,她說:“婆婆要把兒媳當女兒,而兒媳要把婆婆當婆婆”。papi醬解釋說:自己所有的壞情緒都會對媽媽展現,卻要給婆婆尊重。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為什麼papi醬會有如此的言論?李銀河在《女性主義》一書中提到:

在某些部族文化中,“自由”一詞的本意是“回孃家”。由此逆推,女性在婆家是失去自由的。

另外,專家指出:女性和男性結合,生兒育女,夫妻關係(密切性)和親子關係(穩定性)才是一個家庭內部的基本關係,而婆媳關係只是由親子關係和夫妻關係的延伸而形成的。

朋友云云說生孩子後和公婆同住,她愛乾淨,婆婆卻比較邋遢,兩人經常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起爭執,剛開始他會跟老公嘮叨一下,老公說他來處理。後來發現婆媳關係並沒有好轉,慢慢地,她習慣偽裝起自己情緒(不管什麼事情都壓在心理),半年後,她嚴重失眠,經過診斷為產後抑鬱症,每個月要靠藥物來控制。

這個事例可以看出,家庭關係不和諧成為女性產後抑鬱的引爆點,而丈夫中介角色的缺失又為本來互不友好的婆媳關係雪上加霜。

茲認為在一個新的家庭中,只有夫妻關係和睦,媳婦因愛丈夫而愛婆婆,婆婆因愛兒子而愛媳婦,一個家庭的關係才會融洽,否則的話就會雞飛狗跳,一地雞毛。

如果婆媳雙方都試圖從兒子或老公那裡爭奪更多愛的資源和權力,那麼一個家庭內部將永無寧日,如果生孩子之前這種關係還能維持表面的和諧,那麼新成員的加入將會打破這種局面,而妻子的焦慮和抑鬱將會愈演愈烈。

3、社會環境

從社會方面來看,職場環境逼仄公共福利落後是影響女性生育意願的主要因素。

姚晨曾在《星空演講》發表了題為《一箇中年女演員的尬與惑》中提到自己兩次懷孕的經歷:

2012年,我終於遇到了幾個好劇本,我雄心勃勃摩拳擦掌擼起袖子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我懷孕了。沒多久,我的經紀人告訴我,她也懷孕了。三年後,成立了自己的小工作室。就在我雄心勃勃的時候,我又懷孕了。更神奇的是,我的經紀人,她也又懷孕了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姚晨說,當年被自己拉出來的那支團隊,在自己懷了二胎後,也基本走光了。

她感慨道:這次生完娃,我發誓再也不生娃了!

對於姚晨來說,女人生孩子等於人生按下暫停鍵。

但在韓劇《未生》裡,女員工出現早孕反應,男上司斥責她:“你這麼愛生孩子,幹嘛不乾脆回家?”“上面又不會因為我們組有懷孕的女員工而降低考核標準,大家都得幫她幹活。”

對於大部分女人來說,懷孕即意味著失業。

研究表明:越來越多的職業女性傾向於晚婚甚至不婚,適齡生育女性的未婚率、不婚率提高,導致婚內生育率下降。

"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最新數據顯示,韓國2018年總生育率降至0.98(即平均一名女子終生生產不足1名子女),創歷史新低。

韓國官員將韓國人口下降趨勢與兩個因素聯繫在一起:選擇單身的韓國人越來越多,以及已婚夫婦越來越不願意生孩子。

韓國嬰兒荒愈演愈烈,鄰國日本和中國也不樂觀。2018年,日本出生嬰兒91.8萬人,比上年減少2.7萬人,是自有統計以來的最低水平。2018年,中國出生人口1523萬人,比前兩年少了兩百萬,跌至歷史最低點。

低生育成了中日韓三國普遍性的難題,除了經濟方面的因素(高房價、高額的教育支出等),究竟是什麼原因影響了女性的生育意願呢?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女人不願意生孩子呢?

女性生育意願低與個人(生育本身)、家庭、和社會三者有關。

1、個體的生育焦慮

朋友青說她很怕疼,從打算懷孕就想好了生孩子時一定要剖腹產,因為她無法忍受順產的疼痛,孩子未出生,讓她去面對太多未知她整個人會崩潰掉。

為什麼青對順產的疼痛如此敏感?

因為在她的認知中,順產的疼是常人受不了的。

網友曾將疼痛劃分為12級,其中最高級(12) 難以忍受的痛,便是分娩時疼痛。

朋友對於生產過程產生的緊張、憂慮便屬於生育焦慮。

所謂生育焦慮指的是未婚或者已婚女性對於生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未來可能的行為引發的焦慮。具體表現為女性生產前後身體及心理方面的擔憂及困擾。比如:生娃怕疼怎麼辦?生娃後乳房下垂、身材變形怎麼辦?生了孩子沒奶怎麼辦?生完孩子誰來帶娃?還能不能上班等等。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在孕期生活觀察類真人秀節目《新生日記》中, 作為高齡產婦的李艾就有著嚴重的生育焦慮:高齡產婦比起年輕孕媽,身體的不適感、潛在的風險,無疑是更高的,對李艾來說更多的是來自思想上的焦慮。

她說:“我焦慮如果我是順產的話,不知道是哪天,我的主治(醫生)就可能跟不到我”

生活中,像朋友青和李艾這種被生育焦慮(生產方式)困擾的女性不在少數,但是,生孩子不止疼這一種,生娃(順或者刨)僅僅是“九九八十一難”的開始,而非結束,熬夜餵奶,孩子鬧覺、腸絞痛等等,精神的折磨遠遠大於身體的疼痛。

由此可見,育兒路上,女性個體生育焦慮始終是一個未解的難題。

2、家庭的影響

①生育觀念的轉變(傳宗接代PK完美生育)

從《詩經》中的“母氏劬勞”到兒歌“世上只有媽媽好”,母親在中國家庭中的地位比西方方家庭中要高一些,但是這並沒有改變女性處於劣等地位的事實,自古就認為“女子以生育為其唯一天職”。

中國傳統文化強調“百善孝為先”,“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在封建社會,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模式中,傳宗接代是生育的主要目的,女性需要通過生育來完成自身社會化角色的建構。

但是,自從女性有了受教育的權利以後,生育不再是女子的首要任務。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自民國始,女性運動領袖秋瑾就提倡女學和主張女性經濟自由,並主張女性走向社會,參與國事。

希特勒曾有一句臭名昭著的言論:“女人該呆的地方是床上、廚房和教堂,”但是,隨著21世紀科技的進步,女性家務勞動負擔的降低,女性的生活領域將進一步擴大——從以家庭為主到私人與公共領域並重(甚至是以公共領域為主),現代女性更多的追求經濟獨立、人格自由以及自我實現。

一家財經雜誌和一家招聘網站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現在20-40歲的韓國女性中有3/4的人認為沒必要結婚。這當中有很多人最終選擇跟自己生活,只致力於“自我實現”這個目標,被稱為所謂的“三破世代”(Sampo generation):無親密關係、不結婚、不生娃。

娜今年38歲,中部沿海城市高級白領,年薪頗豐,前年在東北老家給父母買了一套房,當做孝敬父母晚年的禮物。然而,單身未婚的她卻一直是爸爸媽媽的心病。面對家人的催婚,前些年她還有些著急,可如今越來越清醒了:一方面自己有經濟能力獨立生活,另一方面男人對她來說並不是必須品。

出於工作需要,一年當中有1-2次長期駐外(東南亞國家)出差的任務,再加上經常出國旅遊,娜根本沒時間談戀愛。她養了兩隻較名貴的貓(每月的花費不低於養一個孩子的花費),這使得她的業餘生活看起來並不單調。

顯然,娜是一個典型的不婚主義的代表。

除了女性自身,家庭對於生育孩子已經不再簡單滿足於把孩子養大,而是思考孩子如何更好成長,在社會競爭中先人一步。

由此可見,女性對自身角色的定位以及家庭的生育觀念決定了“結或者不結”、“生或者不生”和“生一個還是生兩個”。

②婆媳的衝突

濛濛是南方女子,喜食肉,卻嫁了一個北方丈夫。生完孩子,婆婆前來照顧她,但是婆婆擅麵食,濛濛整日見不到半點肉腥。

老公不會做飯,叫外賣又嫌味重,在忍了十天無肉食的日子後,濛濛選擇了自力更生——等孩子睡著了戴著手套(冬天)開始自己殺雞做飯,而婆婆每天坐沙發看電視等著產婦做好飯叫她吃,偶爾還對養育孩子的方式說三道四。(所謂“月子仇”恐怕就是這樣結下的吧)。

2017上半年離婚大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有185萬對夫妻離婚,比去年同期上升10.3%。離婚的六大原因為:出軌、家暴、性格不合、婆媳不睦、購房。

在國內影視劇的渲染下,婆婆儼然已經成為了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物種”,甚至有人戲謔稱“遠離婆婆,長命百歲。”

papi醬曾在某網絡綜藝節目上分享了她的婆媳相處經驗,她說:“婆婆要把兒媳當女兒,而兒媳要把婆婆當婆婆”。papi醬解釋說:自己所有的壞情緒都會對媽媽展現,卻要給婆婆尊重。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為什麼papi醬會有如此的言論?李銀河在《女性主義》一書中提到:

在某些部族文化中,“自由”一詞的本意是“回孃家”。由此逆推,女性在婆家是失去自由的。

另外,專家指出:女性和男性結合,生兒育女,夫妻關係(密切性)和親子關係(穩定性)才是一個家庭內部的基本關係,而婆媳關係只是由親子關係和夫妻關係的延伸而形成的。

朋友云云說生孩子後和公婆同住,她愛乾淨,婆婆卻比較邋遢,兩人經常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起爭執,剛開始他會跟老公嘮叨一下,老公說他來處理。後來發現婆媳關係並沒有好轉,慢慢地,她習慣偽裝起自己情緒(不管什麼事情都壓在心理),半年後,她嚴重失眠,經過診斷為產後抑鬱症,每個月要靠藥物來控制。

這個事例可以看出,家庭關係不和諧成為女性產後抑鬱的引爆點,而丈夫中介角色的缺失又為本來互不友好的婆媳關係雪上加霜。

茲認為在一個新的家庭中,只有夫妻關係和睦,媳婦因愛丈夫而愛婆婆,婆婆因愛兒子而愛媳婦,一個家庭的關係才會融洽,否則的話就會雞飛狗跳,一地雞毛。

如果婆媳雙方都試圖從兒子或老公那裡爭奪更多愛的資源和權力,那麼一個家庭內部將永無寧日,如果生孩子之前這種關係還能維持表面的和諧,那麼新成員的加入將會打破這種局面,而妻子的焦慮和抑鬱將會愈演愈烈。

3、社會環境

從社會方面來看,職場環境逼仄公共福利落後是影響女性生育意願的主要因素。

姚晨曾在《星空演講》發表了題為《一箇中年女演員的尬與惑》中提到自己兩次懷孕的經歷:

2012年,我終於遇到了幾個好劇本,我雄心勃勃摩拳擦掌擼起袖子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我懷孕了。沒多久,我的經紀人告訴我,她也懷孕了。三年後,成立了自己的小工作室。就在我雄心勃勃的時候,我又懷孕了。更神奇的是,我的經紀人,她也又懷孕了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姚晨說,當年被自己拉出來的那支團隊,在自己懷了二胎後,也基本走光了。

她感慨道:這次生完娃,我發誓再也不生娃了!

對於姚晨來說,女人生孩子等於人生按下暫停鍵。

但在韓劇《未生》裡,女員工出現早孕反應,男上司斥責她:“你這麼愛生孩子,幹嘛不乾脆回家?”“上面又不會因為我們組有懷孕的女員工而降低考核標準,大家都得幫她幹活。”

對於大部分女人來說,懷孕即意味著失業。

研究表明:越來越多的職業女性傾向於晚婚甚至不婚,適齡生育女性的未婚率、不婚率提高,導致婚內生育率下降。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女性除了在職場遭受不平等對待外,社會公共環境也沒有提供給女性一個安心的餵養環境,女性外出較少有適合哺乳的場合。

馬伊琍曾在微博發過一次她在機場衛生間洗漱臺給孩子換尿不溼的狼狽經歷,並呼籲公共場合完善哺乳室的建立。

而我自己曾在省級婦幼醫院經歷了找到哺乳室而被告知哺乳室下班的“奇妙經歷

有一次帶孩子看兒科,孩子飢餓難耐,我找了兩層樓才找到哺乳室,發現門是關著的。等了好久都沒人出來,就問旁邊的保潔阿姨,沒想到阿姨淡定地說:“哺乳室”下班了

生育焦慮、產後抑鬱、職場歧視,福利不完善,無一不是壓垮女性的稻草,那麼新時代的女性,該何去何從呢?

新時代女性如何應對

1、女性自身應樹立正確的生育觀

今年520期間,Angelababy曾因為談生育觀上過一次熱議榜。

當天在參加某個品牌舉行的520活動的時候,一位想要小孩的現場女觀眾提問baby:當時懷小海綿時的心態是怎樣的?

聽完這個問題之後,Angelababy幾乎是不假思索的就回答了她。

其實生孩子這件事情對於她來說是不需要太多的準備的,當一個女孩子遇到對的人之後,就可以趕緊趁著年輕要一個孩子。

"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最新數據顯示,韓國2018年總生育率降至0.98(即平均一名女子終生生產不足1名子女),創歷史新低。

韓國官員將韓國人口下降趨勢與兩個因素聯繫在一起:選擇單身的韓國人越來越多,以及已婚夫婦越來越不願意生孩子。

韓國嬰兒荒愈演愈烈,鄰國日本和中國也不樂觀。2018年,日本出生嬰兒91.8萬人,比上年減少2.7萬人,是自有統計以來的最低水平。2018年,中國出生人口1523萬人,比前兩年少了兩百萬,跌至歷史最低點。

低生育成了中日韓三國普遍性的難題,除了經濟方面的因素(高房價、高額的教育支出等),究竟是什麼原因影響了女性的生育意願呢?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女人不願意生孩子呢?

女性生育意願低與個人(生育本身)、家庭、和社會三者有關。

1、個體的生育焦慮

朋友青說她很怕疼,從打算懷孕就想好了生孩子時一定要剖腹產,因為她無法忍受順產的疼痛,孩子未出生,讓她去面對太多未知她整個人會崩潰掉。

為什麼青對順產的疼痛如此敏感?

因為在她的認知中,順產的疼是常人受不了的。

網友曾將疼痛劃分為12級,其中最高級(12) 難以忍受的痛,便是分娩時疼痛。

朋友對於生產過程產生的緊張、憂慮便屬於生育焦慮。

所謂生育焦慮指的是未婚或者已婚女性對於生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未來可能的行為引發的焦慮。具體表現為女性生產前後身體及心理方面的擔憂及困擾。比如:生娃怕疼怎麼辦?生娃後乳房下垂、身材變形怎麼辦?生了孩子沒奶怎麼辦?生完孩子誰來帶娃?還能不能上班等等。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在孕期生活觀察類真人秀節目《新生日記》中, 作為高齡產婦的李艾就有著嚴重的生育焦慮:高齡產婦比起年輕孕媽,身體的不適感、潛在的風險,無疑是更高的,對李艾來說更多的是來自思想上的焦慮。

她說:“我焦慮如果我是順產的話,不知道是哪天,我的主治(醫生)就可能跟不到我”

生活中,像朋友青和李艾這種被生育焦慮(生產方式)困擾的女性不在少數,但是,生孩子不止疼這一種,生娃(順或者刨)僅僅是“九九八十一難”的開始,而非結束,熬夜餵奶,孩子鬧覺、腸絞痛等等,精神的折磨遠遠大於身體的疼痛。

由此可見,育兒路上,女性個體生育焦慮始終是一個未解的難題。

2、家庭的影響

①生育觀念的轉變(傳宗接代PK完美生育)

從《詩經》中的“母氏劬勞”到兒歌“世上只有媽媽好”,母親在中國家庭中的地位比西方方家庭中要高一些,但是這並沒有改變女性處於劣等地位的事實,自古就認為“女子以生育為其唯一天職”。

中國傳統文化強調“百善孝為先”,“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在封建社會,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模式中,傳宗接代是生育的主要目的,女性需要通過生育來完成自身社會化角色的建構。

但是,自從女性有了受教育的權利以後,生育不再是女子的首要任務。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自民國始,女性運動領袖秋瑾就提倡女學和主張女性經濟自由,並主張女性走向社會,參與國事。

希特勒曾有一句臭名昭著的言論:“女人該呆的地方是床上、廚房和教堂,”但是,隨著21世紀科技的進步,女性家務勞動負擔的降低,女性的生活領域將進一步擴大——從以家庭為主到私人與公共領域並重(甚至是以公共領域為主),現代女性更多的追求經濟獨立、人格自由以及自我實現。

一家財經雜誌和一家招聘網站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現在20-40歲的韓國女性中有3/4的人認為沒必要結婚。這當中有很多人最終選擇跟自己生活,只致力於“自我實現”這個目標,被稱為所謂的“三破世代”(Sampo generation):無親密關係、不結婚、不生娃。

娜今年38歲,中部沿海城市高級白領,年薪頗豐,前年在東北老家給父母買了一套房,當做孝敬父母晚年的禮物。然而,單身未婚的她卻一直是爸爸媽媽的心病。面對家人的催婚,前些年她還有些著急,可如今越來越清醒了:一方面自己有經濟能力獨立生活,另一方面男人對她來說並不是必須品。

出於工作需要,一年當中有1-2次長期駐外(東南亞國家)出差的任務,再加上經常出國旅遊,娜根本沒時間談戀愛。她養了兩隻較名貴的貓(每月的花費不低於養一個孩子的花費),這使得她的業餘生活看起來並不單調。

顯然,娜是一個典型的不婚主義的代表。

除了女性自身,家庭對於生育孩子已經不再簡單滿足於把孩子養大,而是思考孩子如何更好成長,在社會競爭中先人一步。

由此可見,女性對自身角色的定位以及家庭的生育觀念決定了“結或者不結”、“生或者不生”和“生一個還是生兩個”。

②婆媳的衝突

濛濛是南方女子,喜食肉,卻嫁了一個北方丈夫。生完孩子,婆婆前來照顧她,但是婆婆擅麵食,濛濛整日見不到半點肉腥。

老公不會做飯,叫外賣又嫌味重,在忍了十天無肉食的日子後,濛濛選擇了自力更生——等孩子睡著了戴著手套(冬天)開始自己殺雞做飯,而婆婆每天坐沙發看電視等著產婦做好飯叫她吃,偶爾還對養育孩子的方式說三道四。(所謂“月子仇”恐怕就是這樣結下的吧)。

2017上半年離婚大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有185萬對夫妻離婚,比去年同期上升10.3%。離婚的六大原因為:出軌、家暴、性格不合、婆媳不睦、購房。

在國內影視劇的渲染下,婆婆儼然已經成為了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物種”,甚至有人戲謔稱“遠離婆婆,長命百歲。”

papi醬曾在某網絡綜藝節目上分享了她的婆媳相處經驗,她說:“婆婆要把兒媳當女兒,而兒媳要把婆婆當婆婆”。papi醬解釋說:自己所有的壞情緒都會對媽媽展現,卻要給婆婆尊重。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為什麼papi醬會有如此的言論?李銀河在《女性主義》一書中提到:

在某些部族文化中,“自由”一詞的本意是“回孃家”。由此逆推,女性在婆家是失去自由的。

另外,專家指出:女性和男性結合,生兒育女,夫妻關係(密切性)和親子關係(穩定性)才是一個家庭內部的基本關係,而婆媳關係只是由親子關係和夫妻關係的延伸而形成的。

朋友云云說生孩子後和公婆同住,她愛乾淨,婆婆卻比較邋遢,兩人經常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起爭執,剛開始他會跟老公嘮叨一下,老公說他來處理。後來發現婆媳關係並沒有好轉,慢慢地,她習慣偽裝起自己情緒(不管什麼事情都壓在心理),半年後,她嚴重失眠,經過診斷為產後抑鬱症,每個月要靠藥物來控制。

這個事例可以看出,家庭關係不和諧成為女性產後抑鬱的引爆點,而丈夫中介角色的缺失又為本來互不友好的婆媳關係雪上加霜。

茲認為在一個新的家庭中,只有夫妻關係和睦,媳婦因愛丈夫而愛婆婆,婆婆因愛兒子而愛媳婦,一個家庭的關係才會融洽,否則的話就會雞飛狗跳,一地雞毛。

如果婆媳雙方都試圖從兒子或老公那裡爭奪更多愛的資源和權力,那麼一個家庭內部將永無寧日,如果生孩子之前這種關係還能維持表面的和諧,那麼新成員的加入將會打破這種局面,而妻子的焦慮和抑鬱將會愈演愈烈。

3、社會環境

從社會方面來看,職場環境逼仄公共福利落後是影響女性生育意願的主要因素。

姚晨曾在《星空演講》發表了題為《一箇中年女演員的尬與惑》中提到自己兩次懷孕的經歷:

2012年,我終於遇到了幾個好劇本,我雄心勃勃摩拳擦掌擼起袖子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我懷孕了。沒多久,我的經紀人告訴我,她也懷孕了。三年後,成立了自己的小工作室。就在我雄心勃勃的時候,我又懷孕了。更神奇的是,我的經紀人,她也又懷孕了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姚晨說,當年被自己拉出來的那支團隊,在自己懷了二胎後,也基本走光了。

她感慨道:這次生完娃,我發誓再也不生娃了!

對於姚晨來說,女人生孩子等於人生按下暫停鍵。

但在韓劇《未生》裡,女員工出現早孕反應,男上司斥責她:“你這麼愛生孩子,幹嘛不乾脆回家?”“上面又不會因為我們組有懷孕的女員工而降低考核標準,大家都得幫她幹活。”

對於大部分女人來說,懷孕即意味著失業。

研究表明:越來越多的職業女性傾向於晚婚甚至不婚,適齡生育女性的未婚率、不婚率提高,導致婚內生育率下降。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女性除了在職場遭受不平等對待外,社會公共環境也沒有提供給女性一個安心的餵養環境,女性外出較少有適合哺乳的場合。

馬伊琍曾在微博發過一次她在機場衛生間洗漱臺給孩子換尿不溼的狼狽經歷,並呼籲公共場合完善哺乳室的建立。

而我自己曾在省級婦幼醫院經歷了找到哺乳室而被告知哺乳室下班的“奇妙經歷

有一次帶孩子看兒科,孩子飢餓難耐,我找了兩層樓才找到哺乳室,發現門是關著的。等了好久都沒人出來,就問旁邊的保潔阿姨,沒想到阿姨淡定地說:“哺乳室”下班了

生育焦慮、產後抑鬱、職場歧視,福利不完善,無一不是壓垮女性的稻草,那麼新時代的女性,該何去何從呢?

新時代女性如何應對

1、女性自身應樹立正確的生育觀

今年520期間,Angelababy曾因為談生育觀上過一次熱議榜。

當天在參加某個品牌舉行的520活動的時候,一位想要小孩的現場女觀眾提問baby:當時懷小海綿時的心態是怎樣的?

聽完這個問題之後,Angelababy幾乎是不假思索的就回答了她。

其實生孩子這件事情對於她來說是不需要太多的準備的,當一個女孩子遇到對的人之後,就可以趕緊趁著年輕要一個孩子。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關於女明星,大眾從來只著墨於“剩女”,卻很少有人會去嘲笑一個懷孕生孩子,及時復出,並努力工作的的女演員。

今年5月份有一檔上線的紀錄短片集《女人30+》,裡面有兩位女嘉賓陳喬恩和張柏芝,在生不生孩子這件事情上非常具有代表性。

張柏芝早在20幾歲事業大好的時候,就揚言過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生孩子

而瞭解陳喬恩的觀眾都知道,她不喜歡孩子。在節目中她表示結婚和生孩子她都想過,只是沒有遇到合適的,沒有把這些事認真地提上過日程(大部分剩女的心態)。

"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最新數據顯示,韓國2018年總生育率降至0.98(即平均一名女子終生生產不足1名子女),創歷史新低。

韓國官員將韓國人口下降趨勢與兩個因素聯繫在一起:選擇單身的韓國人越來越多,以及已婚夫婦越來越不願意生孩子。

韓國嬰兒荒愈演愈烈,鄰國日本和中國也不樂觀。2018年,日本出生嬰兒91.8萬人,比上年減少2.7萬人,是自有統計以來的最低水平。2018年,中國出生人口1523萬人,比前兩年少了兩百萬,跌至歷史最低點。

低生育成了中日韓三國普遍性的難題,除了經濟方面的因素(高房價、高額的教育支出等),究竟是什麼原因影響了女性的生育意願呢?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女人不願意生孩子呢?

女性生育意願低與個人(生育本身)、家庭、和社會三者有關。

1、個體的生育焦慮

朋友青說她很怕疼,從打算懷孕就想好了生孩子時一定要剖腹產,因為她無法忍受順產的疼痛,孩子未出生,讓她去面對太多未知她整個人會崩潰掉。

為什麼青對順產的疼痛如此敏感?

因為在她的認知中,順產的疼是常人受不了的。

網友曾將疼痛劃分為12級,其中最高級(12) 難以忍受的痛,便是分娩時疼痛。

朋友對於生產過程產生的緊張、憂慮便屬於生育焦慮。

所謂生育焦慮指的是未婚或者已婚女性對於生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未來可能的行為引發的焦慮。具體表現為女性生產前後身體及心理方面的擔憂及困擾。比如:生娃怕疼怎麼辦?生娃後乳房下垂、身材變形怎麼辦?生了孩子沒奶怎麼辦?生完孩子誰來帶娃?還能不能上班等等。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在孕期生活觀察類真人秀節目《新生日記》中, 作為高齡產婦的李艾就有著嚴重的生育焦慮:高齡產婦比起年輕孕媽,身體的不適感、潛在的風險,無疑是更高的,對李艾來說更多的是來自思想上的焦慮。

她說:“我焦慮如果我是順產的話,不知道是哪天,我的主治(醫生)就可能跟不到我”

生活中,像朋友青和李艾這種被生育焦慮(生產方式)困擾的女性不在少數,但是,生孩子不止疼這一種,生娃(順或者刨)僅僅是“九九八十一難”的開始,而非結束,熬夜餵奶,孩子鬧覺、腸絞痛等等,精神的折磨遠遠大於身體的疼痛。

由此可見,育兒路上,女性個體生育焦慮始終是一個未解的難題。

2、家庭的影響

①生育觀念的轉變(傳宗接代PK完美生育)

從《詩經》中的“母氏劬勞”到兒歌“世上只有媽媽好”,母親在中國家庭中的地位比西方方家庭中要高一些,但是這並沒有改變女性處於劣等地位的事實,自古就認為“女子以生育為其唯一天職”。

中國傳統文化強調“百善孝為先”,“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在封建社會,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模式中,傳宗接代是生育的主要目的,女性需要通過生育來完成自身社會化角色的建構。

但是,自從女性有了受教育的權利以後,生育不再是女子的首要任務。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自民國始,女性運動領袖秋瑾就提倡女學和主張女性經濟自由,並主張女性走向社會,參與國事。

希特勒曾有一句臭名昭著的言論:“女人該呆的地方是床上、廚房和教堂,”但是,隨著21世紀科技的進步,女性家務勞動負擔的降低,女性的生活領域將進一步擴大——從以家庭為主到私人與公共領域並重(甚至是以公共領域為主),現代女性更多的追求經濟獨立、人格自由以及自我實現。

一家財經雜誌和一家招聘網站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現在20-40歲的韓國女性中有3/4的人認為沒必要結婚。這當中有很多人最終選擇跟自己生活,只致力於“自我實現”這個目標,被稱為所謂的“三破世代”(Sampo generation):無親密關係、不結婚、不生娃。

娜今年38歲,中部沿海城市高級白領,年薪頗豐,前年在東北老家給父母買了一套房,當做孝敬父母晚年的禮物。然而,單身未婚的她卻一直是爸爸媽媽的心病。面對家人的催婚,前些年她還有些著急,可如今越來越清醒了:一方面自己有經濟能力獨立生活,另一方面男人對她來說並不是必須品。

出於工作需要,一年當中有1-2次長期駐外(東南亞國家)出差的任務,再加上經常出國旅遊,娜根本沒時間談戀愛。她養了兩隻較名貴的貓(每月的花費不低於養一個孩子的花費),這使得她的業餘生活看起來並不單調。

顯然,娜是一個典型的不婚主義的代表。

除了女性自身,家庭對於生育孩子已經不再簡單滿足於把孩子養大,而是思考孩子如何更好成長,在社會競爭中先人一步。

由此可見,女性對自身角色的定位以及家庭的生育觀念決定了“結或者不結”、“生或者不生”和“生一個還是生兩個”。

②婆媳的衝突

濛濛是南方女子,喜食肉,卻嫁了一個北方丈夫。生完孩子,婆婆前來照顧她,但是婆婆擅麵食,濛濛整日見不到半點肉腥。

老公不會做飯,叫外賣又嫌味重,在忍了十天無肉食的日子後,濛濛選擇了自力更生——等孩子睡著了戴著手套(冬天)開始自己殺雞做飯,而婆婆每天坐沙發看電視等著產婦做好飯叫她吃,偶爾還對養育孩子的方式說三道四。(所謂“月子仇”恐怕就是這樣結下的吧)。

2017上半年離婚大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有185萬對夫妻離婚,比去年同期上升10.3%。離婚的六大原因為:出軌、家暴、性格不合、婆媳不睦、購房。

在國內影視劇的渲染下,婆婆儼然已經成為了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物種”,甚至有人戲謔稱“遠離婆婆,長命百歲。”

papi醬曾在某網絡綜藝節目上分享了她的婆媳相處經驗,她說:“婆婆要把兒媳當女兒,而兒媳要把婆婆當婆婆”。papi醬解釋說:自己所有的壞情緒都會對媽媽展現,卻要給婆婆尊重。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為什麼papi醬會有如此的言論?李銀河在《女性主義》一書中提到:

在某些部族文化中,“自由”一詞的本意是“回孃家”。由此逆推,女性在婆家是失去自由的。

另外,專家指出:女性和男性結合,生兒育女,夫妻關係(密切性)和親子關係(穩定性)才是一個家庭內部的基本關係,而婆媳關係只是由親子關係和夫妻關係的延伸而形成的。

朋友云云說生孩子後和公婆同住,她愛乾淨,婆婆卻比較邋遢,兩人經常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起爭執,剛開始他會跟老公嘮叨一下,老公說他來處理。後來發現婆媳關係並沒有好轉,慢慢地,她習慣偽裝起自己情緒(不管什麼事情都壓在心理),半年後,她嚴重失眠,經過診斷為產後抑鬱症,每個月要靠藥物來控制。

這個事例可以看出,家庭關係不和諧成為女性產後抑鬱的引爆點,而丈夫中介角色的缺失又為本來互不友好的婆媳關係雪上加霜。

茲認為在一個新的家庭中,只有夫妻關係和睦,媳婦因愛丈夫而愛婆婆,婆婆因愛兒子而愛媳婦,一個家庭的關係才會融洽,否則的話就會雞飛狗跳,一地雞毛。

如果婆媳雙方都試圖從兒子或老公那裡爭奪更多愛的資源和權力,那麼一個家庭內部將永無寧日,如果生孩子之前這種關係還能維持表面的和諧,那麼新成員的加入將會打破這種局面,而妻子的焦慮和抑鬱將會愈演愈烈。

3、社會環境

從社會方面來看,職場環境逼仄公共福利落後是影響女性生育意願的主要因素。

姚晨曾在《星空演講》發表了題為《一箇中年女演員的尬與惑》中提到自己兩次懷孕的經歷:

2012年,我終於遇到了幾個好劇本,我雄心勃勃摩拳擦掌擼起袖子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我懷孕了。沒多久,我的經紀人告訴我,她也懷孕了。三年後,成立了自己的小工作室。就在我雄心勃勃的時候,我又懷孕了。更神奇的是,我的經紀人,她也又懷孕了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姚晨說,當年被自己拉出來的那支團隊,在自己懷了二胎後,也基本走光了。

她感慨道:這次生完娃,我發誓再也不生娃了!

對於姚晨來說,女人生孩子等於人生按下暫停鍵。

但在韓劇《未生》裡,女員工出現早孕反應,男上司斥責她:“你這麼愛生孩子,幹嘛不乾脆回家?”“上面又不會因為我們組有懷孕的女員工而降低考核標準,大家都得幫她幹活。”

對於大部分女人來說,懷孕即意味著失業。

研究表明:越來越多的職業女性傾向於晚婚甚至不婚,適齡生育女性的未婚率、不婚率提高,導致婚內生育率下降。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女性除了在職場遭受不平等對待外,社會公共環境也沒有提供給女性一個安心的餵養環境,女性外出較少有適合哺乳的場合。

馬伊琍曾在微博發過一次她在機場衛生間洗漱臺給孩子換尿不溼的狼狽經歷,並呼籲公共場合完善哺乳室的建立。

而我自己曾在省級婦幼醫院經歷了找到哺乳室而被告知哺乳室下班的“奇妙經歷

有一次帶孩子看兒科,孩子飢餓難耐,我找了兩層樓才找到哺乳室,發現門是關著的。等了好久都沒人出來,就問旁邊的保潔阿姨,沒想到阿姨淡定地說:“哺乳室”下班了

生育焦慮、產後抑鬱、職場歧視,福利不完善,無一不是壓垮女性的稻草,那麼新時代的女性,該何去何從呢?

新時代女性如何應對

1、女性自身應樹立正確的生育觀

今年520期間,Angelababy曾因為談生育觀上過一次熱議榜。

當天在參加某個品牌舉行的520活動的時候,一位想要小孩的現場女觀眾提問baby:當時懷小海綿時的心態是怎樣的?

聽完這個問題之後,Angelababy幾乎是不假思索的就回答了她。

其實生孩子這件事情對於她來說是不需要太多的準備的,當一個女孩子遇到對的人之後,就可以趕緊趁著年輕要一個孩子。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關於女明星,大眾從來只著墨於“剩女”,卻很少有人會去嘲笑一個懷孕生孩子,及時復出,並努力工作的的女演員。

今年5月份有一檔上線的紀錄短片集《女人30+》,裡面有兩位女嘉賓陳喬恩和張柏芝,在生不生孩子這件事情上非常具有代表性。

張柏芝早在20幾歲事業大好的時候,就揚言過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生孩子

而瞭解陳喬恩的觀眾都知道,她不喜歡孩子。在節目中她表示結婚和生孩子她都想過,只是沒有遇到合適的,沒有把這些事認真地提上過日程(大部分剩女的心態)。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Angelababy、張柏芝、陳喬恩三人不同的生育觀與原生家庭有關,但更重要的是她們的人生定位。

對於Angelababy來說,事業和孩子兩者可兼得;對於張柏芝來說,她的幸福和安全感,主要是來自於孩子;而對陳喬恩來說,事業(掙錢)更重要。

我們很難說哪一種生育觀是正確的,另一種是錯誤的。

就像姚晨在《星空演講》中說的:“過去五年裡,我生了兩個孩子,錯過了很多好導演的好項目,等再回到職場中時,我的事業已處於十分尷尬的境地。不過,生娃是我當時的人生選擇。每個人在不同的年齡段,都會有不同的人生選擇。選擇你能承擔的,承擔你所選擇的。

對於現代女性來說,只有努力工作,人生才有更多選擇的權利,只有生了孩子,一個人才能瞭解生命的全部意義,新的社會角色(母親)帶給你的不止是壓力,還有面對生活的勇氣。

2保障女性從生育到職場的順利過渡(解決孩子撫養問題)

2018年9月,新西蘭總理阿德恩在紐約聯合國大會發表講話時,帶著她剛出生不久的寶寶一同開會,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

面對質疑的聲音,聯合國發言人斯特凡納·迪雅裡克表示,阿德恩總理此行顯示,誰也比不上一個工作中的媽媽更有資格來代表新西蘭。他說“全世界只有5%的領導人是女性,我們需要儘可能地讓她們覺得受歡迎。”

新西蘭是世界上第一個為女性爭得選舉權的國家,保障女性權益的理念已紮根於每一個人的心中,總理以自身為表率,向民眾提供了良好的行為模範。

"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最新數據顯示,韓國2018年總生育率降至0.98(即平均一名女子終生生產不足1名子女),創歷史新低。

韓國官員將韓國人口下降趨勢與兩個因素聯繫在一起:選擇單身的韓國人越來越多,以及已婚夫婦越來越不願意生孩子。

韓國嬰兒荒愈演愈烈,鄰國日本和中國也不樂觀。2018年,日本出生嬰兒91.8萬人,比上年減少2.7萬人,是自有統計以來的最低水平。2018年,中國出生人口1523萬人,比前兩年少了兩百萬,跌至歷史最低點。

低生育成了中日韓三國普遍性的難題,除了經濟方面的因素(高房價、高額的教育支出等),究竟是什麼原因影響了女性的生育意願呢?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女人不願意生孩子呢?

女性生育意願低與個人(生育本身)、家庭、和社會三者有關。

1、個體的生育焦慮

朋友青說她很怕疼,從打算懷孕就想好了生孩子時一定要剖腹產,因為她無法忍受順產的疼痛,孩子未出生,讓她去面對太多未知她整個人會崩潰掉。

為什麼青對順產的疼痛如此敏感?

因為在她的認知中,順產的疼是常人受不了的。

網友曾將疼痛劃分為12級,其中最高級(12) 難以忍受的痛,便是分娩時疼痛。

朋友對於生產過程產生的緊張、憂慮便屬於生育焦慮。

所謂生育焦慮指的是未婚或者已婚女性對於生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未來可能的行為引發的焦慮。具體表現為女性生產前後身體及心理方面的擔憂及困擾。比如:生娃怕疼怎麼辦?生娃後乳房下垂、身材變形怎麼辦?生了孩子沒奶怎麼辦?生完孩子誰來帶娃?還能不能上班等等。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在孕期生活觀察類真人秀節目《新生日記》中, 作為高齡產婦的李艾就有著嚴重的生育焦慮:高齡產婦比起年輕孕媽,身體的不適感、潛在的風險,無疑是更高的,對李艾來說更多的是來自思想上的焦慮。

她說:“我焦慮如果我是順產的話,不知道是哪天,我的主治(醫生)就可能跟不到我”

生活中,像朋友青和李艾這種被生育焦慮(生產方式)困擾的女性不在少數,但是,生孩子不止疼這一種,生娃(順或者刨)僅僅是“九九八十一難”的開始,而非結束,熬夜餵奶,孩子鬧覺、腸絞痛等等,精神的折磨遠遠大於身體的疼痛。

由此可見,育兒路上,女性個體生育焦慮始終是一個未解的難題。

2、家庭的影響

①生育觀念的轉變(傳宗接代PK完美生育)

從《詩經》中的“母氏劬勞”到兒歌“世上只有媽媽好”,母親在中國家庭中的地位比西方方家庭中要高一些,但是這並沒有改變女性處於劣等地位的事實,自古就認為“女子以生育為其唯一天職”。

中國傳統文化強調“百善孝為先”,“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在封建社會,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模式中,傳宗接代是生育的主要目的,女性需要通過生育來完成自身社會化角色的建構。

但是,自從女性有了受教育的權利以後,生育不再是女子的首要任務。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自民國始,女性運動領袖秋瑾就提倡女學和主張女性經濟自由,並主張女性走向社會,參與國事。

希特勒曾有一句臭名昭著的言論:“女人該呆的地方是床上、廚房和教堂,”但是,隨著21世紀科技的進步,女性家務勞動負擔的降低,女性的生活領域將進一步擴大——從以家庭為主到私人與公共領域並重(甚至是以公共領域為主),現代女性更多的追求經濟獨立、人格自由以及自我實現。

一家財經雜誌和一家招聘網站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現在20-40歲的韓國女性中有3/4的人認為沒必要結婚。這當中有很多人最終選擇跟自己生活,只致力於“自我實現”這個目標,被稱為所謂的“三破世代”(Sampo generation):無親密關係、不結婚、不生娃。

娜今年38歲,中部沿海城市高級白領,年薪頗豐,前年在東北老家給父母買了一套房,當做孝敬父母晚年的禮物。然而,單身未婚的她卻一直是爸爸媽媽的心病。面對家人的催婚,前些年她還有些著急,可如今越來越清醒了:一方面自己有經濟能力獨立生活,另一方面男人對她來說並不是必須品。

出於工作需要,一年當中有1-2次長期駐外(東南亞國家)出差的任務,再加上經常出國旅遊,娜根本沒時間談戀愛。她養了兩隻較名貴的貓(每月的花費不低於養一個孩子的花費),這使得她的業餘生活看起來並不單調。

顯然,娜是一個典型的不婚主義的代表。

除了女性自身,家庭對於生育孩子已經不再簡單滿足於把孩子養大,而是思考孩子如何更好成長,在社會競爭中先人一步。

由此可見,女性對自身角色的定位以及家庭的生育觀念決定了“結或者不結”、“生或者不生”和“生一個還是生兩個”。

②婆媳的衝突

濛濛是南方女子,喜食肉,卻嫁了一個北方丈夫。生完孩子,婆婆前來照顧她,但是婆婆擅麵食,濛濛整日見不到半點肉腥。

老公不會做飯,叫外賣又嫌味重,在忍了十天無肉食的日子後,濛濛選擇了自力更生——等孩子睡著了戴著手套(冬天)開始自己殺雞做飯,而婆婆每天坐沙發看電視等著產婦做好飯叫她吃,偶爾還對養育孩子的方式說三道四。(所謂“月子仇”恐怕就是這樣結下的吧)。

2017上半年離婚大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有185萬對夫妻離婚,比去年同期上升10.3%。離婚的六大原因為:出軌、家暴、性格不合、婆媳不睦、購房。

在國內影視劇的渲染下,婆婆儼然已經成為了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物種”,甚至有人戲謔稱“遠離婆婆,長命百歲。”

papi醬曾在某網絡綜藝節目上分享了她的婆媳相處經驗,她說:“婆婆要把兒媳當女兒,而兒媳要把婆婆當婆婆”。papi醬解釋說:自己所有的壞情緒都會對媽媽展現,卻要給婆婆尊重。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為什麼papi醬會有如此的言論?李銀河在《女性主義》一書中提到:

在某些部族文化中,“自由”一詞的本意是“回孃家”。由此逆推,女性在婆家是失去自由的。

另外,專家指出:女性和男性結合,生兒育女,夫妻關係(密切性)和親子關係(穩定性)才是一個家庭內部的基本關係,而婆媳關係只是由親子關係和夫妻關係的延伸而形成的。

朋友云云說生孩子後和公婆同住,她愛乾淨,婆婆卻比較邋遢,兩人經常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起爭執,剛開始他會跟老公嘮叨一下,老公說他來處理。後來發現婆媳關係並沒有好轉,慢慢地,她習慣偽裝起自己情緒(不管什麼事情都壓在心理),半年後,她嚴重失眠,經過診斷為產後抑鬱症,每個月要靠藥物來控制。

這個事例可以看出,家庭關係不和諧成為女性產後抑鬱的引爆點,而丈夫中介角色的缺失又為本來互不友好的婆媳關係雪上加霜。

茲認為在一個新的家庭中,只有夫妻關係和睦,媳婦因愛丈夫而愛婆婆,婆婆因愛兒子而愛媳婦,一個家庭的關係才會融洽,否則的話就會雞飛狗跳,一地雞毛。

如果婆媳雙方都試圖從兒子或老公那裡爭奪更多愛的資源和權力,那麼一個家庭內部將永無寧日,如果生孩子之前這種關係還能維持表面的和諧,那麼新成員的加入將會打破這種局面,而妻子的焦慮和抑鬱將會愈演愈烈。

3、社會環境

從社會方面來看,職場環境逼仄公共福利落後是影響女性生育意願的主要因素。

姚晨曾在《星空演講》發表了題為《一箇中年女演員的尬與惑》中提到自己兩次懷孕的經歷:

2012年,我終於遇到了幾個好劇本,我雄心勃勃摩拳擦掌擼起袖子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我懷孕了。沒多久,我的經紀人告訴我,她也懷孕了。三年後,成立了自己的小工作室。就在我雄心勃勃的時候,我又懷孕了。更神奇的是,我的經紀人,她也又懷孕了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姚晨說,當年被自己拉出來的那支團隊,在自己懷了二胎後,也基本走光了。

她感慨道:這次生完娃,我發誓再也不生娃了!

對於姚晨來說,女人生孩子等於人生按下暫停鍵。

但在韓劇《未生》裡,女員工出現早孕反應,男上司斥責她:“你這麼愛生孩子,幹嘛不乾脆回家?”“上面又不會因為我們組有懷孕的女員工而降低考核標準,大家都得幫她幹活。”

對於大部分女人來說,懷孕即意味著失業。

研究表明:越來越多的職業女性傾向於晚婚甚至不婚,適齡生育女性的未婚率、不婚率提高,導致婚內生育率下降。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女性除了在職場遭受不平等對待外,社會公共環境也沒有提供給女性一個安心的餵養環境,女性外出較少有適合哺乳的場合。

馬伊琍曾在微博發過一次她在機場衛生間洗漱臺給孩子換尿不溼的狼狽經歷,並呼籲公共場合完善哺乳室的建立。

而我自己曾在省級婦幼醫院經歷了找到哺乳室而被告知哺乳室下班的“奇妙經歷

有一次帶孩子看兒科,孩子飢餓難耐,我找了兩層樓才找到哺乳室,發現門是關著的。等了好久都沒人出來,就問旁邊的保潔阿姨,沒想到阿姨淡定地說:“哺乳室”下班了

生育焦慮、產後抑鬱、職場歧視,福利不完善,無一不是壓垮女性的稻草,那麼新時代的女性,該何去何從呢?

新時代女性如何應對

1、女性自身應樹立正確的生育觀

今年520期間,Angelababy曾因為談生育觀上過一次熱議榜。

當天在參加某個品牌舉行的520活動的時候,一位想要小孩的現場女觀眾提問baby:當時懷小海綿時的心態是怎樣的?

聽完這個問題之後,Angelababy幾乎是不假思索的就回答了她。

其實生孩子這件事情對於她來說是不需要太多的準備的,當一個女孩子遇到對的人之後,就可以趕緊趁著年輕要一個孩子。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關於女明星,大眾從來只著墨於“剩女”,卻很少有人會去嘲笑一個懷孕生孩子,及時復出,並努力工作的的女演員。

今年5月份有一檔上線的紀錄短片集《女人30+》,裡面有兩位女嘉賓陳喬恩和張柏芝,在生不生孩子這件事情上非常具有代表性。

張柏芝早在20幾歲事業大好的時候,就揚言過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生孩子

而瞭解陳喬恩的觀眾都知道,她不喜歡孩子。在節目中她表示結婚和生孩子她都想過,只是沒有遇到合適的,沒有把這些事認真地提上過日程(大部分剩女的心態)。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Angelababy、張柏芝、陳喬恩三人不同的生育觀與原生家庭有關,但更重要的是她們的人生定位。

對於Angelababy來說,事業和孩子兩者可兼得;對於張柏芝來說,她的幸福和安全感,主要是來自於孩子;而對陳喬恩來說,事業(掙錢)更重要。

我們很難說哪一種生育觀是正確的,另一種是錯誤的。

就像姚晨在《星空演講》中說的:“過去五年裡,我生了兩個孩子,錯過了很多好導演的好項目,等再回到職場中時,我的事業已處於十分尷尬的境地。不過,生娃是我當時的人生選擇。每個人在不同的年齡段,都會有不同的人生選擇。選擇你能承擔的,承擔你所選擇的。

對於現代女性來說,只有努力工作,人生才有更多選擇的權利,只有生了孩子,一個人才能瞭解生命的全部意義,新的社會角色(母親)帶給你的不止是壓力,還有面對生活的勇氣。

2保障女性從生育到職場的順利過渡(解決孩子撫養問題)

2018年9月,新西蘭總理阿德恩在紐約聯合國大會發表講話時,帶著她剛出生不久的寶寶一同開會,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

面對質疑的聲音,聯合國發言人斯特凡納·迪雅裡克表示,阿德恩總理此行顯示,誰也比不上一個工作中的媽媽更有資格來代表新西蘭。他說“全世界只有5%的領導人是女性,我們需要儘可能地讓她們覺得受歡迎。”

新西蘭是世界上第一個為女性爭得選舉權的國家,保障女性權益的理念已紮根於每一個人的心中,總理以自身為表率,向民眾提供了良好的行為模範。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雖然不是每個女性都能像新西蘭總理那樣受寵,但是,家庭作為社會的最小單位,卻有責任、有能力為女性提供從生育到職場的保障。

知乎上曾有一個高贊回答《為什麼有些女生討厭生孩子》,這個網友提到自己生孩子的經歷:在經歷了婚前節育環手術,卻又被家人各種催生後,她同意了生孩子的要求,但是與家人達成了如下約定:

①生孩子必須在不影響事業和生活質量的前提下進行;②所有家庭成員都必須切實參與到撫養孩子的行列中;③男性在體力上比女性有優勢,應該承擔一些家務。

這位網友表示,在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並沒有因為生孩子而發生太大變化。

可見,家庭的支持是女性從生育到職場過渡的有力保障,只有孩子的撫養問題得到解決,媽媽們才能將更多的精力投入職場安心工作。

③承認全職媽媽的社會地位

動畫片《小豬佩奇》有一集中,佩奇、喬治和其他小朋友在小兔瑞貝卡家裡玩,其他人都去上班了,佩奇忍不住問兔媽媽:“你為什麼不上班?”兔媽媽說:“我也在工作啊,你以為是誰在照顧這兩個小傢伙呢(小兔瑞貝卡和理查德)”。

這是一部由英國人制作的於2004年發行首播的學前電視動畫片向世人傳達的理念,但在實際的家庭的分工上,沒有人將養育孩子視為勞動。

"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最新數據顯示,韓國2018年總生育率降至0.98(即平均一名女子終生生產不足1名子女),創歷史新低。

韓國官員將韓國人口下降趨勢與兩個因素聯繫在一起:選擇單身的韓國人越來越多,以及已婚夫婦越來越不願意生孩子。

韓國嬰兒荒愈演愈烈,鄰國日本和中國也不樂觀。2018年,日本出生嬰兒91.8萬人,比上年減少2.7萬人,是自有統計以來的最低水平。2018年,中國出生人口1523萬人,比前兩年少了兩百萬,跌至歷史最低點。

低生育成了中日韓三國普遍性的難題,除了經濟方面的因素(高房價、高額的教育支出等),究竟是什麼原因影響了女性的生育意願呢?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女人不願意生孩子呢?

女性生育意願低與個人(生育本身)、家庭、和社會三者有關。

1、個體的生育焦慮

朋友青說她很怕疼,從打算懷孕就想好了生孩子時一定要剖腹產,因為她無法忍受順產的疼痛,孩子未出生,讓她去面對太多未知她整個人會崩潰掉。

為什麼青對順產的疼痛如此敏感?

因為在她的認知中,順產的疼是常人受不了的。

網友曾將疼痛劃分為12級,其中最高級(12) 難以忍受的痛,便是分娩時疼痛。

朋友對於生產過程產生的緊張、憂慮便屬於生育焦慮。

所謂生育焦慮指的是未婚或者已婚女性對於生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未來可能的行為引發的焦慮。具體表現為女性生產前後身體及心理方面的擔憂及困擾。比如:生娃怕疼怎麼辦?生娃後乳房下垂、身材變形怎麼辦?生了孩子沒奶怎麼辦?生完孩子誰來帶娃?還能不能上班等等。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在孕期生活觀察類真人秀節目《新生日記》中, 作為高齡產婦的李艾就有著嚴重的生育焦慮:高齡產婦比起年輕孕媽,身體的不適感、潛在的風險,無疑是更高的,對李艾來說更多的是來自思想上的焦慮。

她說:“我焦慮如果我是順產的話,不知道是哪天,我的主治(醫生)就可能跟不到我”

生活中,像朋友青和李艾這種被生育焦慮(生產方式)困擾的女性不在少數,但是,生孩子不止疼這一種,生娃(順或者刨)僅僅是“九九八十一難”的開始,而非結束,熬夜餵奶,孩子鬧覺、腸絞痛等等,精神的折磨遠遠大於身體的疼痛。

由此可見,育兒路上,女性個體生育焦慮始終是一個未解的難題。

2、家庭的影響

①生育觀念的轉變(傳宗接代PK完美生育)

從《詩經》中的“母氏劬勞”到兒歌“世上只有媽媽好”,母親在中國家庭中的地位比西方方家庭中要高一些,但是這並沒有改變女性處於劣等地位的事實,自古就認為“女子以生育為其唯一天職”。

中國傳統文化強調“百善孝為先”,“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在封建社會,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模式中,傳宗接代是生育的主要目的,女性需要通過生育來完成自身社會化角色的建構。

但是,自從女性有了受教育的權利以後,生育不再是女子的首要任務。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自民國始,女性運動領袖秋瑾就提倡女學和主張女性經濟自由,並主張女性走向社會,參與國事。

希特勒曾有一句臭名昭著的言論:“女人該呆的地方是床上、廚房和教堂,”但是,隨著21世紀科技的進步,女性家務勞動負擔的降低,女性的生活領域將進一步擴大——從以家庭為主到私人與公共領域並重(甚至是以公共領域為主),現代女性更多的追求經濟獨立、人格自由以及自我實現。

一家財經雜誌和一家招聘網站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現在20-40歲的韓國女性中有3/4的人認為沒必要結婚。這當中有很多人最終選擇跟自己生活,只致力於“自我實現”這個目標,被稱為所謂的“三破世代”(Sampo generation):無親密關係、不結婚、不生娃。

娜今年38歲,中部沿海城市高級白領,年薪頗豐,前年在東北老家給父母買了一套房,當做孝敬父母晚年的禮物。然而,單身未婚的她卻一直是爸爸媽媽的心病。面對家人的催婚,前些年她還有些著急,可如今越來越清醒了:一方面自己有經濟能力獨立生活,另一方面男人對她來說並不是必須品。

出於工作需要,一年當中有1-2次長期駐外(東南亞國家)出差的任務,再加上經常出國旅遊,娜根本沒時間談戀愛。她養了兩隻較名貴的貓(每月的花費不低於養一個孩子的花費),這使得她的業餘生活看起來並不單調。

顯然,娜是一個典型的不婚主義的代表。

除了女性自身,家庭對於生育孩子已經不再簡單滿足於把孩子養大,而是思考孩子如何更好成長,在社會競爭中先人一步。

由此可見,女性對自身角色的定位以及家庭的生育觀念決定了“結或者不結”、“生或者不生”和“生一個還是生兩個”。

②婆媳的衝突

濛濛是南方女子,喜食肉,卻嫁了一個北方丈夫。生完孩子,婆婆前來照顧她,但是婆婆擅麵食,濛濛整日見不到半點肉腥。

老公不會做飯,叫外賣又嫌味重,在忍了十天無肉食的日子後,濛濛選擇了自力更生——等孩子睡著了戴著手套(冬天)開始自己殺雞做飯,而婆婆每天坐沙發看電視等著產婦做好飯叫她吃,偶爾還對養育孩子的方式說三道四。(所謂“月子仇”恐怕就是這樣結下的吧)。

2017上半年離婚大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有185萬對夫妻離婚,比去年同期上升10.3%。離婚的六大原因為:出軌、家暴、性格不合、婆媳不睦、購房。

在國內影視劇的渲染下,婆婆儼然已經成為了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物種”,甚至有人戲謔稱“遠離婆婆,長命百歲。”

papi醬曾在某網絡綜藝節目上分享了她的婆媳相處經驗,她說:“婆婆要把兒媳當女兒,而兒媳要把婆婆當婆婆”。papi醬解釋說:自己所有的壞情緒都會對媽媽展現,卻要給婆婆尊重。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為什麼papi醬會有如此的言論?李銀河在《女性主義》一書中提到:

在某些部族文化中,“自由”一詞的本意是“回孃家”。由此逆推,女性在婆家是失去自由的。

另外,專家指出:女性和男性結合,生兒育女,夫妻關係(密切性)和親子關係(穩定性)才是一個家庭內部的基本關係,而婆媳關係只是由親子關係和夫妻關係的延伸而形成的。

朋友云云說生孩子後和公婆同住,她愛乾淨,婆婆卻比較邋遢,兩人經常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起爭執,剛開始他會跟老公嘮叨一下,老公說他來處理。後來發現婆媳關係並沒有好轉,慢慢地,她習慣偽裝起自己情緒(不管什麼事情都壓在心理),半年後,她嚴重失眠,經過診斷為產後抑鬱症,每個月要靠藥物來控制。

這個事例可以看出,家庭關係不和諧成為女性產後抑鬱的引爆點,而丈夫中介角色的缺失又為本來互不友好的婆媳關係雪上加霜。

茲認為在一個新的家庭中,只有夫妻關係和睦,媳婦因愛丈夫而愛婆婆,婆婆因愛兒子而愛媳婦,一個家庭的關係才會融洽,否則的話就會雞飛狗跳,一地雞毛。

如果婆媳雙方都試圖從兒子或老公那裡爭奪更多愛的資源和權力,那麼一個家庭內部將永無寧日,如果生孩子之前這種關係還能維持表面的和諧,那麼新成員的加入將會打破這種局面,而妻子的焦慮和抑鬱將會愈演愈烈。

3、社會環境

從社會方面來看,職場環境逼仄公共福利落後是影響女性生育意願的主要因素。

姚晨曾在《星空演講》發表了題為《一箇中年女演員的尬與惑》中提到自己兩次懷孕的經歷:

2012年,我終於遇到了幾個好劇本,我雄心勃勃摩拳擦掌擼起袖子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我懷孕了。沒多久,我的經紀人告訴我,她也懷孕了。三年後,成立了自己的小工作室。就在我雄心勃勃的時候,我又懷孕了。更神奇的是,我的經紀人,她也又懷孕了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姚晨說,當年被自己拉出來的那支團隊,在自己懷了二胎後,也基本走光了。

她感慨道:這次生完娃,我發誓再也不生娃了!

對於姚晨來說,女人生孩子等於人生按下暫停鍵。

但在韓劇《未生》裡,女員工出現早孕反應,男上司斥責她:“你這麼愛生孩子,幹嘛不乾脆回家?”“上面又不會因為我們組有懷孕的女員工而降低考核標準,大家都得幫她幹活。”

對於大部分女人來說,懷孕即意味著失業。

研究表明:越來越多的職業女性傾向於晚婚甚至不婚,適齡生育女性的未婚率、不婚率提高,導致婚內生育率下降。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女性除了在職場遭受不平等對待外,社會公共環境也沒有提供給女性一個安心的餵養環境,女性外出較少有適合哺乳的場合。

馬伊琍曾在微博發過一次她在機場衛生間洗漱臺給孩子換尿不溼的狼狽經歷,並呼籲公共場合完善哺乳室的建立。

而我自己曾在省級婦幼醫院經歷了找到哺乳室而被告知哺乳室下班的“奇妙經歷

有一次帶孩子看兒科,孩子飢餓難耐,我找了兩層樓才找到哺乳室,發現門是關著的。等了好久都沒人出來,就問旁邊的保潔阿姨,沒想到阿姨淡定地說:“哺乳室”下班了

生育焦慮、產後抑鬱、職場歧視,福利不完善,無一不是壓垮女性的稻草,那麼新時代的女性,該何去何從呢?

新時代女性如何應對

1、女性自身應樹立正確的生育觀

今年520期間,Angelababy曾因為談生育觀上過一次熱議榜。

當天在參加某個品牌舉行的520活動的時候,一位想要小孩的現場女觀眾提問baby:當時懷小海綿時的心態是怎樣的?

聽完這個問題之後,Angelababy幾乎是不假思索的就回答了她。

其實生孩子這件事情對於她來說是不需要太多的準備的,當一個女孩子遇到對的人之後,就可以趕緊趁著年輕要一個孩子。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關於女明星,大眾從來只著墨於“剩女”,卻很少有人會去嘲笑一個懷孕生孩子,及時復出,並努力工作的的女演員。

今年5月份有一檔上線的紀錄短片集《女人30+》,裡面有兩位女嘉賓陳喬恩和張柏芝,在生不生孩子這件事情上非常具有代表性。

張柏芝早在20幾歲事業大好的時候,就揚言過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生孩子

而瞭解陳喬恩的觀眾都知道,她不喜歡孩子。在節目中她表示結婚和生孩子她都想過,只是沒有遇到合適的,沒有把這些事認真地提上過日程(大部分剩女的心態)。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Angelababy、張柏芝、陳喬恩三人不同的生育觀與原生家庭有關,但更重要的是她們的人生定位。

對於Angelababy來說,事業和孩子兩者可兼得;對於張柏芝來說,她的幸福和安全感,主要是來自於孩子;而對陳喬恩來說,事業(掙錢)更重要。

我們很難說哪一種生育觀是正確的,另一種是錯誤的。

就像姚晨在《星空演講》中說的:“過去五年裡,我生了兩個孩子,錯過了很多好導演的好項目,等再回到職場中時,我的事業已處於十分尷尬的境地。不過,生娃是我當時的人生選擇。每個人在不同的年齡段,都會有不同的人生選擇。選擇你能承擔的,承擔你所選擇的。

對於現代女性來說,只有努力工作,人生才有更多選擇的權利,只有生了孩子,一個人才能瞭解生命的全部意義,新的社會角色(母親)帶給你的不止是壓力,還有面對生活的勇氣。

2保障女性從生育到職場的順利過渡(解決孩子撫養問題)

2018年9月,新西蘭總理阿德恩在紐約聯合國大會發表講話時,帶著她剛出生不久的寶寶一同開會,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

面對質疑的聲音,聯合國發言人斯特凡納·迪雅裡克表示,阿德恩總理此行顯示,誰也比不上一個工作中的媽媽更有資格來代表新西蘭。他說“全世界只有5%的領導人是女性,我們需要儘可能地讓她們覺得受歡迎。”

新西蘭是世界上第一個為女性爭得選舉權的國家,保障女性權益的理念已紮根於每一個人的心中,總理以自身為表率,向民眾提供了良好的行為模範。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雖然不是每個女性都能像新西蘭總理那樣受寵,但是,家庭作為社會的最小單位,卻有責任、有能力為女性提供從生育到職場的保障。

知乎上曾有一個高贊回答《為什麼有些女生討厭生孩子》,這個網友提到自己生孩子的經歷:在經歷了婚前節育環手術,卻又被家人各種催生後,她同意了生孩子的要求,但是與家人達成了如下約定:

①生孩子必須在不影響事業和生活質量的前提下進行;②所有家庭成員都必須切實參與到撫養孩子的行列中;③男性在體力上比女性有優勢,應該承擔一些家務。

這位網友表示,在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並沒有因為生孩子而發生太大變化。

可見,家庭的支持是女性從生育到職場過渡的有力保障,只有孩子的撫養問題得到解決,媽媽們才能將更多的精力投入職場安心工作。

③承認全職媽媽的社會地位

動畫片《小豬佩奇》有一集中,佩奇、喬治和其他小朋友在小兔瑞貝卡家裡玩,其他人都去上班了,佩奇忍不住問兔媽媽:“你為什麼不上班?”兔媽媽說:“我也在工作啊,你以為是誰在照顧這兩個小傢伙呢(小兔瑞貝卡和理查德)”。

這是一部由英國人制作的於2004年發行首播的學前電視動畫片向世人傳達的理念,但在實際的家庭的分工上,沒有人將養育孩子視為勞動。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在《妻子的浪漫旅行》中,程莉莎說,自己已經十年沒有拍戲了,每天的日常就是圍著老公和孩子轉,她自曝自己其實挺焦慮,有著全職太太無奈,因為時間都是碎片

李銀行在《女性主義》中提到:改革後,中國在性別問題上的風氣為之一變,很多女性和男性又重新發現了所謂的“女性氣質”,很多人心嚮往之,沉浸在重新獲得“做女人”權利的快樂之中化妝品業和時裝業的飛速發展就是這種變化的證據,這種變化的極端形式是“專職太太”群體的體現。

程莉莎說:“雖然現在也能出演一些話劇角色,但是結婚前自己可都是出演的女一號”。看得出來,在這段犧牲式的婚姻中,程莉莎過得並不快樂,她的焦慮源於自身價值感的貶低。

茲認為全職媽媽是一出“溫水煮青蛙”式的悲劇,安逸的環境容易滋生懶惰的情緒,全職媽媽要做的就是跳出溫水,找到屬於自己的池塘。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的羅子君可謂是全職媽媽勵志的轉型,作者形象地將羅子君婚前的經歷稱為“前半生”(是相對於“重啟”的後半生而言),這一前一後,開啟了女性由“依附男性”到“自我實現”的轉折。

所以,對於全職媽媽們來說,舒適的環境往往蘊含著危險,在優越的環境中也要隨時保持警惕,這是新時代對於女性的新要求。

④社會政策支持緩解生育壓力

鄰國

根據新聞報道,日本首相安倍近日宣佈:10月份起,日本生活的所有日本人、外國人納稅人、無論收入多少、3-5歲的保育園、幼兒園所有費用全部免費。在初中畢業以前,學費全免、看病全免、每個月政府還給每個孩子發1000多元人民幣的“兒童工資”。

"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最新數據顯示,韓國2018年總生育率降至0.98(即平均一名女子終生生產不足1名子女),創歷史新低。

韓國官員將韓國人口下降趨勢與兩個因素聯繫在一起:選擇單身的韓國人越來越多,以及已婚夫婦越來越不願意生孩子。

韓國嬰兒荒愈演愈烈,鄰國日本和中國也不樂觀。2018年,日本出生嬰兒91.8萬人,比上年減少2.7萬人,是自有統計以來的最低水平。2018年,中國出生人口1523萬人,比前兩年少了兩百萬,跌至歷史最低點。

低生育成了中日韓三國普遍性的難題,除了經濟方面的因素(高房價、高額的教育支出等),究竟是什麼原因影響了女性的生育意願呢?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女人不願意生孩子呢?

女性生育意願低與個人(生育本身)、家庭、和社會三者有關。

1、個體的生育焦慮

朋友青說她很怕疼,從打算懷孕就想好了生孩子時一定要剖腹產,因為她無法忍受順產的疼痛,孩子未出生,讓她去面對太多未知她整個人會崩潰掉。

為什麼青對順產的疼痛如此敏感?

因為在她的認知中,順產的疼是常人受不了的。

網友曾將疼痛劃分為12級,其中最高級(12) 難以忍受的痛,便是分娩時疼痛。

朋友對於生產過程產生的緊張、憂慮便屬於生育焦慮。

所謂生育焦慮指的是未婚或者已婚女性對於生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未來可能的行為引發的焦慮。具體表現為女性生產前後身體及心理方面的擔憂及困擾。比如:生娃怕疼怎麼辦?生娃後乳房下垂、身材變形怎麼辦?生了孩子沒奶怎麼辦?生完孩子誰來帶娃?還能不能上班等等。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在孕期生活觀察類真人秀節目《新生日記》中, 作為高齡產婦的李艾就有著嚴重的生育焦慮:高齡產婦比起年輕孕媽,身體的不適感、潛在的風險,無疑是更高的,對李艾來說更多的是來自思想上的焦慮。

她說:“我焦慮如果我是順產的話,不知道是哪天,我的主治(醫生)就可能跟不到我”

生活中,像朋友青和李艾這種被生育焦慮(生產方式)困擾的女性不在少數,但是,生孩子不止疼這一種,生娃(順或者刨)僅僅是“九九八十一難”的開始,而非結束,熬夜餵奶,孩子鬧覺、腸絞痛等等,精神的折磨遠遠大於身體的疼痛。

由此可見,育兒路上,女性個體生育焦慮始終是一個未解的難題。

2、家庭的影響

①生育觀念的轉變(傳宗接代PK完美生育)

從《詩經》中的“母氏劬勞”到兒歌“世上只有媽媽好”,母親在中國家庭中的地位比西方方家庭中要高一些,但是這並沒有改變女性處於劣等地位的事實,自古就認為“女子以生育為其唯一天職”。

中國傳統文化強調“百善孝為先”,“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在封建社會,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模式中,傳宗接代是生育的主要目的,女性需要通過生育來完成自身社會化角色的建構。

但是,自從女性有了受教育的權利以後,生育不再是女子的首要任務。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自民國始,女性運動領袖秋瑾就提倡女學和主張女性經濟自由,並主張女性走向社會,參與國事。

希特勒曾有一句臭名昭著的言論:“女人該呆的地方是床上、廚房和教堂,”但是,隨著21世紀科技的進步,女性家務勞動負擔的降低,女性的生活領域將進一步擴大——從以家庭為主到私人與公共領域並重(甚至是以公共領域為主),現代女性更多的追求經濟獨立、人格自由以及自我實現。

一家財經雜誌和一家招聘網站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現在20-40歲的韓國女性中有3/4的人認為沒必要結婚。這當中有很多人最終選擇跟自己生活,只致力於“自我實現”這個目標,被稱為所謂的“三破世代”(Sampo generation):無親密關係、不結婚、不生娃。

娜今年38歲,中部沿海城市高級白領,年薪頗豐,前年在東北老家給父母買了一套房,當做孝敬父母晚年的禮物。然而,單身未婚的她卻一直是爸爸媽媽的心病。面對家人的催婚,前些年她還有些著急,可如今越來越清醒了:一方面自己有經濟能力獨立生活,另一方面男人對她來說並不是必須品。

出於工作需要,一年當中有1-2次長期駐外(東南亞國家)出差的任務,再加上經常出國旅遊,娜根本沒時間談戀愛。她養了兩隻較名貴的貓(每月的花費不低於養一個孩子的花費),這使得她的業餘生活看起來並不單調。

顯然,娜是一個典型的不婚主義的代表。

除了女性自身,家庭對於生育孩子已經不再簡單滿足於把孩子養大,而是思考孩子如何更好成長,在社會競爭中先人一步。

由此可見,女性對自身角色的定位以及家庭的生育觀念決定了“結或者不結”、“生或者不生”和“生一個還是生兩個”。

②婆媳的衝突

濛濛是南方女子,喜食肉,卻嫁了一個北方丈夫。生完孩子,婆婆前來照顧她,但是婆婆擅麵食,濛濛整日見不到半點肉腥。

老公不會做飯,叫外賣又嫌味重,在忍了十天無肉食的日子後,濛濛選擇了自力更生——等孩子睡著了戴著手套(冬天)開始自己殺雞做飯,而婆婆每天坐沙發看電視等著產婦做好飯叫她吃,偶爾還對養育孩子的方式說三道四。(所謂“月子仇”恐怕就是這樣結下的吧)。

2017上半年離婚大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有185萬對夫妻離婚,比去年同期上升10.3%。離婚的六大原因為:出軌、家暴、性格不合、婆媳不睦、購房。

在國內影視劇的渲染下,婆婆儼然已經成為了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物種”,甚至有人戲謔稱“遠離婆婆,長命百歲。”

papi醬曾在某網絡綜藝節目上分享了她的婆媳相處經驗,她說:“婆婆要把兒媳當女兒,而兒媳要把婆婆當婆婆”。papi醬解釋說:自己所有的壞情緒都會對媽媽展現,卻要給婆婆尊重。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為什麼papi醬會有如此的言論?李銀河在《女性主義》一書中提到:

在某些部族文化中,“自由”一詞的本意是“回孃家”。由此逆推,女性在婆家是失去自由的。

另外,專家指出:女性和男性結合,生兒育女,夫妻關係(密切性)和親子關係(穩定性)才是一個家庭內部的基本關係,而婆媳關係只是由親子關係和夫妻關係的延伸而形成的。

朋友云云說生孩子後和公婆同住,她愛乾淨,婆婆卻比較邋遢,兩人經常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起爭執,剛開始他會跟老公嘮叨一下,老公說他來處理。後來發現婆媳關係並沒有好轉,慢慢地,她習慣偽裝起自己情緒(不管什麼事情都壓在心理),半年後,她嚴重失眠,經過診斷為產後抑鬱症,每個月要靠藥物來控制。

這個事例可以看出,家庭關係不和諧成為女性產後抑鬱的引爆點,而丈夫中介角色的缺失又為本來互不友好的婆媳關係雪上加霜。

茲認為在一個新的家庭中,只有夫妻關係和睦,媳婦因愛丈夫而愛婆婆,婆婆因愛兒子而愛媳婦,一個家庭的關係才會融洽,否則的話就會雞飛狗跳,一地雞毛。

如果婆媳雙方都試圖從兒子或老公那裡爭奪更多愛的資源和權力,那麼一個家庭內部將永無寧日,如果生孩子之前這種關係還能維持表面的和諧,那麼新成員的加入將會打破這種局面,而妻子的焦慮和抑鬱將會愈演愈烈。

3、社會環境

從社會方面來看,職場環境逼仄公共福利落後是影響女性生育意願的主要因素。

姚晨曾在《星空演講》發表了題為《一箇中年女演員的尬與惑》中提到自己兩次懷孕的經歷:

2012年,我終於遇到了幾個好劇本,我雄心勃勃摩拳擦掌擼起袖子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我懷孕了。沒多久,我的經紀人告訴我,她也懷孕了。三年後,成立了自己的小工作室。就在我雄心勃勃的時候,我又懷孕了。更神奇的是,我的經紀人,她也又懷孕了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姚晨說,當年被自己拉出來的那支團隊,在自己懷了二胎後,也基本走光了。

她感慨道:這次生完娃,我發誓再也不生娃了!

對於姚晨來說,女人生孩子等於人生按下暫停鍵。

但在韓劇《未生》裡,女員工出現早孕反應,男上司斥責她:“你這麼愛生孩子,幹嘛不乾脆回家?”“上面又不會因為我們組有懷孕的女員工而降低考核標準,大家都得幫她幹活。”

對於大部分女人來說,懷孕即意味著失業。

研究表明:越來越多的職業女性傾向於晚婚甚至不婚,適齡生育女性的未婚率、不婚率提高,導致婚內生育率下降。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女性除了在職場遭受不平等對待外,社會公共環境也沒有提供給女性一個安心的餵養環境,女性外出較少有適合哺乳的場合。

馬伊琍曾在微博發過一次她在機場衛生間洗漱臺給孩子換尿不溼的狼狽經歷,並呼籲公共場合完善哺乳室的建立。

而我自己曾在省級婦幼醫院經歷了找到哺乳室而被告知哺乳室下班的“奇妙經歷

有一次帶孩子看兒科,孩子飢餓難耐,我找了兩層樓才找到哺乳室,發現門是關著的。等了好久都沒人出來,就問旁邊的保潔阿姨,沒想到阿姨淡定地說:“哺乳室”下班了

生育焦慮、產後抑鬱、職場歧視,福利不完善,無一不是壓垮女性的稻草,那麼新時代的女性,該何去何從呢?

新時代女性如何應對

1、女性自身應樹立正確的生育觀

今年520期間,Angelababy曾因為談生育觀上過一次熱議榜。

當天在參加某個品牌舉行的520活動的時候,一位想要小孩的現場女觀眾提問baby:當時懷小海綿時的心態是怎樣的?

聽完這個問題之後,Angelababy幾乎是不假思索的就回答了她。

其實生孩子這件事情對於她來說是不需要太多的準備的,當一個女孩子遇到對的人之後,就可以趕緊趁著年輕要一個孩子。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關於女明星,大眾從來只著墨於“剩女”,卻很少有人會去嘲笑一個懷孕生孩子,及時復出,並努力工作的的女演員。

今年5月份有一檔上線的紀錄短片集《女人30+》,裡面有兩位女嘉賓陳喬恩和張柏芝,在生不生孩子這件事情上非常具有代表性。

張柏芝早在20幾歲事業大好的時候,就揚言過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生孩子

而瞭解陳喬恩的觀眾都知道,她不喜歡孩子。在節目中她表示結婚和生孩子她都想過,只是沒有遇到合適的,沒有把這些事認真地提上過日程(大部分剩女的心態)。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Angelababy、張柏芝、陳喬恩三人不同的生育觀與原生家庭有關,但更重要的是她們的人生定位。

對於Angelababy來說,事業和孩子兩者可兼得;對於張柏芝來說,她的幸福和安全感,主要是來自於孩子;而對陳喬恩來說,事業(掙錢)更重要。

我們很難說哪一種生育觀是正確的,另一種是錯誤的。

就像姚晨在《星空演講》中說的:“過去五年裡,我生了兩個孩子,錯過了很多好導演的好項目,等再回到職場中時,我的事業已處於十分尷尬的境地。不過,生娃是我當時的人生選擇。每個人在不同的年齡段,都會有不同的人生選擇。選擇你能承擔的,承擔你所選擇的。

對於現代女性來說,只有努力工作,人生才有更多選擇的權利,只有生了孩子,一個人才能瞭解生命的全部意義,新的社會角色(母親)帶給你的不止是壓力,還有面對生活的勇氣。

2保障女性從生育到職場的順利過渡(解決孩子撫養問題)

2018年9月,新西蘭總理阿德恩在紐約聯合國大會發表講話時,帶著她剛出生不久的寶寶一同開會,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

面對質疑的聲音,聯合國發言人斯特凡納·迪雅裡克表示,阿德恩總理此行顯示,誰也比不上一個工作中的媽媽更有資格來代表新西蘭。他說“全世界只有5%的領導人是女性,我們需要儘可能地讓她們覺得受歡迎。”

新西蘭是世界上第一個為女性爭得選舉權的國家,保障女性權益的理念已紮根於每一個人的心中,總理以自身為表率,向民眾提供了良好的行為模範。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雖然不是每個女性都能像新西蘭總理那樣受寵,但是,家庭作為社會的最小單位,卻有責任、有能力為女性提供從生育到職場的保障。

知乎上曾有一個高贊回答《為什麼有些女生討厭生孩子》,這個網友提到自己生孩子的經歷:在經歷了婚前節育環手術,卻又被家人各種催生後,她同意了生孩子的要求,但是與家人達成了如下約定:

①生孩子必須在不影響事業和生活質量的前提下進行;②所有家庭成員都必須切實參與到撫養孩子的行列中;③男性在體力上比女性有優勢,應該承擔一些家務。

這位網友表示,在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並沒有因為生孩子而發生太大變化。

可見,家庭的支持是女性從生育到職場過渡的有力保障,只有孩子的撫養問題得到解決,媽媽們才能將更多的精力投入職場安心工作。

③承認全職媽媽的社會地位

動畫片《小豬佩奇》有一集中,佩奇、喬治和其他小朋友在小兔瑞貝卡家裡玩,其他人都去上班了,佩奇忍不住問兔媽媽:“你為什麼不上班?”兔媽媽說:“我也在工作啊,你以為是誰在照顧這兩個小傢伙呢(小兔瑞貝卡和理查德)”。

這是一部由英國人制作的於2004年發行首播的學前電視動畫片向世人傳達的理念,但在實際的家庭的分工上,沒有人將養育孩子視為勞動。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在《妻子的浪漫旅行》中,程莉莎說,自己已經十年沒有拍戲了,每天的日常就是圍著老公和孩子轉,她自曝自己其實挺焦慮,有著全職太太無奈,因為時間都是碎片

李銀行在《女性主義》中提到:改革後,中國在性別問題上的風氣為之一變,很多女性和男性又重新發現了所謂的“女性氣質”,很多人心嚮往之,沉浸在重新獲得“做女人”權利的快樂之中化妝品業和時裝業的飛速發展就是這種變化的證據,這種變化的極端形式是“專職太太”群體的體現。

程莉莎說:“雖然現在也能出演一些話劇角色,但是結婚前自己可都是出演的女一號”。看得出來,在這段犧牲式的婚姻中,程莉莎過得並不快樂,她的焦慮源於自身價值感的貶低。

茲認為全職媽媽是一出“溫水煮青蛙”式的悲劇,安逸的環境容易滋生懶惰的情緒,全職媽媽要做的就是跳出溫水,找到屬於自己的池塘。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的羅子君可謂是全職媽媽勵志的轉型,作者形象地將羅子君婚前的經歷稱為“前半生”(是相對於“重啟”的後半生而言),這一前一後,開啟了女性由“依附男性”到“自我實現”的轉折。

所以,對於全職媽媽們來說,舒適的環境往往蘊含著危險,在優越的環境中也要隨時保持警惕,這是新時代對於女性的新要求。

④社會政策支持緩解生育壓力

鄰國

根據新聞報道,日本首相安倍近日宣佈:10月份起,日本生活的所有日本人、外國人納稅人、無論收入多少、3-5歲的保育園、幼兒園所有費用全部免費。在初中畢業以前,學費全免、看病全免、每個月政府還給每個孩子發1000多元人民幣的“兒童工資”。

韓國零出生率:為什麼女人不願意生孩子?

為了應對人口危機,韓國在過去三年,政府投入了117萬億韓元(約合6922億人民幣)來激勵生育。文在寅政府規劃“小學入學之前醫療費免費”、增加對單親家庭的支持,補貼企業給父親發放帶薪的“陪產假”,增加雙職工中女性的福利。

我國

為了提高生育率,中國從2016年元旦起實施全面二孩政策,近幾年社會的福利保障措施也在建立健全中,比如:

省份女職工產假及配偶陪產假(護理假)方面的規定:各省份均延長了產假,並將產假的計算方式調整為“國家規定假期98天+生育獎勵假”。

各省鼓勵生育政策,多在孕期和產期相關政策上發力:加大醫保支持,推行基本生育免費;延長產假、配偶陪產假(護理假);增加產科、兒科醫護力量;推行彈性工作制,支持生育後重返崗位等。

總結:女性生育意願低表面看是女性個體的原因,其實與家庭和社會有很大的關係,“低生育率”、“嬰兒荒”、“人口老齡化加劇”這些帽子不應扣在女性一個人身上,而是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只有在職場環境寬鬆、社會福利健全、家庭關係和諧的前提下,女性才有可能產生較高的生育意願,當然,女性個體同時要克服自身焦慮,只有個人、家庭和社會三者共同努力,高生育率才成為可能。

——感謝閱讀——

數據參考:

《韓國嬰兒荒持續,成世界唯一“零出生率”國家》

《韓國成首個零出生率國家!背後真相真的是女性的復仇?》

書籍參考:

李銀河《女性主義》

我是@淑的寶麻麻,愛好古典文學和育兒心理,左手帶娃,右手碼字,歡迎關注,一起探討詩詞育兒、科學育兒。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