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張秦嶺山區的農家照片,讓你感受靠山吃山的真實生活

農村 秦嶺 周至街頭巷尾 2019-04-07

老黃在這個院子裡住了四十多年,如今雖然跟著兒子們搬遷出去了,但每一次過來都要再拾掇整理下。 泥牆是用秦嶺黃土夯的,木頭是在秦嶺山裡砍的(以前政策寬鬆)、青瓦是從山外拉的,石頭是在河底撿的。 一個遮風避雨的家,就是這樣靠人力蓋起來的。

10張秦嶺山區的農家照片,讓你感受靠山吃山的真實生活

這是老黃家的三間大庫房,左邊是放糧食的,中間窯洞是牲口的窩,右邊堆放點柴火和雜物。 那個帶坑的石頭叫漿窩,是陝西農村很常見的老物件。以前的辣椒麵、花生面等等,都是在這窩裡搗碎的。 然而,我找了半天都沒看到“棒槌”。

10張秦嶺山區的農家照片,讓你感受靠山吃山的真實生活

山裡甚至是農村的人都有一個特點:物盡其用的程度超乎你想象。用不上的破揹簍和爛窗框都捨不得扔。 這是長期生活在物質短缺狀態下,演變出來的一種智慧。就像現在住進城的農村老人,還會撿點廢紙板和飲料瓶。 他們不是差那幾塊錢,而是一輩子“惜物”的習慣很難改。

10張秦嶺山區的農家照片,讓你感受靠山吃山的真實生活

老黃在屋后土崖上掏出十來個小窯洞,放進自己做的蜂箱。沒有風吹日晒,不怕雪打雨淋,這就是土蜂最舒服的家。 敬神的信眾鑿壁雕佛像,山裡的人們鑿洞放蜂箱。這都是一種信仰,只是精神和生活上的區別罷了。

10張秦嶺山區的農家照片,讓你感受靠山吃山的真實生活

這是養土蜂不可或缺的神器。先用招蜂帽在山裡的樹幹上、石縫間招來野蜂,帶回來倒入空蜂箱裡。 每年十月底開箱取蜜前,先點燃艾草薰散蜂群,再用招蜂帽引入蜂王,移走蜂群后才能安心割蜜。 一切都是最自然的方式。

10張秦嶺山區的農家照片,讓你感受靠山吃山的真實生活

這次還是李哥親自上陣,在一尺多寬的小路上挨個開箱查看。養蜂割蜜,是山裡人天生自帶的技能。 方箱子疊放大片完整的巢蜜,白圓桶裝稀碎破損的巢蜜,回去直接壓榨過濾成液體。小紅桶收集沒用的空脾,熬練蜂蠟。

10張秦嶺山區的農家照片,讓你感受靠山吃山的真實生活

取完收工,十二個蜂箱只取了七十多斤土蜂蜜。兩箱土蜂飛逃,三箱蜂群較弱,箱裡的蜜勉強夠過冬吃。 他們首先保證蜂群冬天有蜜吃,多餘的才會取出來賣。這是一種厚道的智慧,冬天能吃飽的蜂群,來年更容易分群或高產。 山裡人更懂土蜂,他們同樣都是靠天吃飯。

10張秦嶺山區的農家照片,讓你感受靠山吃山的真實生活

我不得不驚歎他們利用空間的能力,房簷臺和牆壁上都擺放土蜂箱。最重的箱子有五十多斤,只能抱著上上下下。 清苦勞作的山裡人,他們在那個年代出生在這個地方,能拼的只有一膀子力氣。所幸,生活終歸是越來越好了。 勤勞不一定致富,但他們都活的很踏實。

10張秦嶺山區的農家照片,讓你感受靠山吃山的真實生活

這種最老式的木桶土蜂快被淘汰了,因為產量太低。如今只有山裡人還捎帶養,雖然收蜜不多,卻是最順應自然的品質。 敲棒棒的就是秦嶺一白,不是膽子大到敢光著手,而是手套不夠用了。其實都被蟄習慣了,除了發腫兩三天,對身體還有點好處。

10張秦嶺山區的農家照片,讓你感受靠山吃山的真實生活

看看老黃笑的多燦爛!這是一年之中收穫的季節,他當然開心。 我們常常迷失於求不得、愛別離、痴貪嗔的起伏情緒,而他們總能大碗吃飯、高聲笑罵、倒頭就睡。 有時候,我真羨慕他們易於滿足的生活心態。

10張秦嶺山區的農家照片,讓你感受靠山吃山的真實生活

來源:秦嶺一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