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故事:講究一點的山裡人家,光玉米碴就能想出至少3種吃法

秦嶺 徒步 貴州 終南山 專業行走 2019-04-06

徒步秦嶺椒園溝,遠遠看到半山腰這棟房子的時候,我真的是滿心歡喜,激動得淚花閃爍。山居、住山、隱世,漢語詞典中多少自帶仙氣的美好詞語,只有搭配上這樣的環境,一坡地、一條路、一叢竹、一棟房、一座山,才有詩意和靈性。

秦嶺故事:講究一點的山裡人家,光玉米碴就能想出至少3種吃法

遠遠看到半山腰有一棟房子

在今天的網絡語境中,“隱居”二字是秦嶺留給世人的全部印象,尤其是秦嶺北麓的終南山,更是被許多人炒作成了空谷幽蘭之所,稀裡糊塗號稱住著成千上萬的現代版隱士。

但作為一個常年行走秦嶺的徒步客,我知道那些隱士的故事參雜了大多水分,而只有眼前這樣的山裡農家,才是真實存在的。既不嬌柔,也不造作!

山中的老房子

聽不見雞鳴犬吠,不知道房子還有沒有人住。而眼前,又硬生生出現了一堵石牆,突兀而立,擋住了視線。我細細凝視,只發現了這樣一些好像還有人居住的蛛絲馬跡:石頭臺階上面,有人來人往踩過後留下的印跡;不遠處的屋簷下,隱隱伸出一小截接收電視信號的八木天線;正前方的電線杆子,樣子還比較新,豎起來應該沒多久。

秦嶺故事:講究一點的山裡人家,光玉米碴就能想出至少3種吃法

女主人剛剛從屋內走出來

秦嶺故事:講究一點的山裡人家,光玉米碴就能想出至少3種吃法

踩著石頭臺階,我一步一步往上走。等到登上最後一個臺階後,視野豁然開朗。哇!你瞧,這是一個多好的院子呀!地,打掃得乾乾淨淨。雜物,收拾得整整齊齊。那對聯,洋溢著讓每一箇中國人都覺得喜慶的紅。那石頭,壘砌成讓所有的強迫症患者都要命的形。

就在我靜靜地品味這一切時,聽到動靜的女主人從屋內走了出來,我拍下照片的那一刻,她的腳步剛剛準備邁出門檻。

有人就有生活,看來這裡會有故事。

釀酒桶和一盆火

屋簷下,放著一個大木桶。大木桶上面,箍了三圈竹篾。竹篾綁紮得很緊,木桶被捆得結結實實。

“這是釀酒用的桶吧?”這一次寒暄,我沒有按套路出牌,直接從木桶說起。

“嗯,你們還曉得這是釀酒用的!?”主人很詫異,接著熱情地說道,“上來坐,進屋烤烤火!”

秦嶺故事:講究一點的山裡人家,光玉米碴就能想出至少3種吃法

屋簷下,放著一個大木桶

秦嶺故事:講究一點的山裡人家,光玉米碴就能想出至少3種吃法

苗無規律地舞動著

我們只是路過的人,對方連姓名都沒有問,就直接邀請到屋裡去。秦嶺山中,越是這樣上了歲數的人,越是對人毫無戒心。

屋內光線很暗,堂屋正中間生著一盆火。我們來之前,主人應該正在火盆前,享受著柴火燃燒輻射出的溫暖熱量。四根四條腿的小凳子,呈圍合狀擺放成一圈。中間的火盆裡,此刻火苗無規律地舞動著。老屋的空氣中,散發著沉澱了幾十年的生活的味道。

雖然是隆冬季節,其實天並不太冷,而且一路走來都是上坡路,我們的身體還微微有些汗。之所以走進屋內,主要是想拍張照片,記錄一下山裡人家的日常。

靦腆的小夥子

“你們從哪裡來的?”

當得知我們是從西安過來的後,兩位主人看著剛從另一個屋子內走出來的孫子說:“他就在西安上大學!”

見來了陌生人,小夥子很靦腆,一直低著頭。

“大幾了?”

“大二!”

秦嶺故事:講究一點的山裡人家,光玉米碴就能想出至少3種吃法

兩位主人看著剛從另一個屋子內走出來的孫子

秦嶺故事:講究一點的山裡人家,光玉米碴就能想出至少3種吃法

“大幾了?” “大二!”

難得在山裡碰到年輕人,尤其是大學生,本想多問幾句,但小夥子話不多,問一句才答一句。探訪椒園溝的這個時節,城裡大部分的學校已經臨近放假。而那些急一點的大學,學生都考完了試,這會早已返回家中準備過年。這小夥子必定就是如此。

“他學軟件工程的。爸媽都在外面打工,在外地還沒回來呢。他剛放假,回來還不到幾天。”見孫子不說話,兩個老人主動告訴我們。毫無疑問,這個上大學的孫子,是這兩位秦嶺老人一輩子最大的驕傲。

對於一個在秦嶺山中長大的孩子來說,走出大山其實只是邁出了人生的第一步。後面的道路還有更多荊棘,還有比在山裡生活更多的挑戰在等著他!看著小夥子稚嫩的肩膀,想象著他未來還會承擔起秦嶺山一樣沉重的負擔,我真想告訴他:出生於大山,物質生活不富足,並沒有什麼值得害羞的,自信一點,繼續努力,要把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像當年迎接高考一樣認真對待,更沉著些,更耐心點!

因為,我們都是過來人!

玉米碴子和玉米麵

屋簷的臺階下,院子的簸箕裡,三個竹製盛器裡面,正晒著磨碎的玉米碴子和玉米麵。

“這種玉米碴大一點,是用來熬粥喝的,也可以混合在米里蒸乾飯吃。”女主人見我拿著相機拍攝,主動告訴我這種玉米碴的用處。撮箕裡的這種玉米碴子,顆粒比較大,應該是將玉米脫皮後,每粒破碎成三四份製成的。

秦嶺故事:講究一點的山裡人家,光玉米碴就能想出至少3種吃法

這種玉米碴大一點

秦嶺故事:講究一點的山裡人家,光玉米碴就能想出至少3種吃法

玉米粒的大小更細了

秦嶺故事:講究一點的山裡人家,光玉米碴就能想出至少3種吃法

玉米麵

另一個圓簸箕裡,玉米粒的大小更細了,不過粒粒金黃,看起來就像一堆砂金一樣。

“這種玉米碴,是用來做包穀糊湯的,對吧?”我主動問道,主人聽到後,佈滿滄桑的臉上,出現了燦爛的笑容。“對,就是用來做糊湯的,你們咋曉得這個吃法?玉米麵咋吃,你們肯定也曉得吧?”

我雖然拍了寫了很多秦嶺故事,實際上我並不是土生土長的秦嶺人。我老家是貴州的,18歲上大學以前,我生活的軌跡,一直都在貴州一個小村莊的田坎邊、山坡上、水田裡。過了而立之年進入不惑年紀之後,當我無意間徒步進入大秦嶺,那些關於童年的全部記憶瞬間爆發,一種無形的力量促使我寫下了許多秦嶺的文字。也正是從這個角度去看,所以我前面才會說到,我和那個低著頭一直不說話的小夥子一樣,我們都是同樣的人。唯一的區別是,在人生這列火車上,我只是早出發了20年而已!

回到玉米碴子的話題,之所以食用的時候還有顆粒大小的不同,我想大概和我們貴州人對待辣椒的態度一樣吧。眾所周知,貴州人喜食辣椒,小時候記憶中講究一點的人家,家中都會備上好幾種辣椒,比如餈粑辣椒、油辣椒、糊辣椒、糟辣椒、渣海椒……這秦嶺商洛柞水的秦嶺人家,把玉米磨成不同大小的顆粒,大概初衷也是一樣的。

如今是好時代,秦嶺最深處,即便再窮再苦的人家,其物質生活特別是在食物這個層面上,相信也是富足的。手裡緊一點,但食物豐富、時間充裕,所以並不會影響生活的情致,能把玉米去皮後想出三種吃法,這完全是正常的。

中國人對製作食物的態度,並不會因為富與窮而有區別,但凡熱愛生活的人家,都會善待自己的味蕾!畢竟,我們總要把這日子慢慢過下去!

本故事採集於2019年1月13日,地址陝西商洛柞水縣鳳凰鎮大寺溝村椒園溝。喜歡秦嶺的圖文,請轉發、收藏、評論,歡迎關注“專業行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