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村:讓資源“活”起來

農村 三農 移民 創業 井岡山報融媒體 2017-05-12

肖祖源、樑生斌

“‘路’通了,思想才能通;思想通了,富民之路才會通。”

從泰和縣城出發,沿著G319線往東南方向前行,你會發現不僅G319線貫穿該縣沙村鎮,還有京九鐵路也貫穿全境。其實,當地離全南高速泰和東出口也不過十來分鐘車程。是周邊水槎、中龍、上圯、老營盤、灌溪等鄉鎮通往縣城要道。

因路通達,便捷的鄉村公路把周邊五六個鄉鎮緊緊地維繫在一起;因路通達,當地成為山區移民理想的遷居地,日漸成為商賈雲集之城鎮,被列為市、縣的中心發展鎮。

沙村鎮位於泰和縣東南方,距泰和縣城30公里,常住人口1.5萬人。如何讓1.5萬沙村人富起來、樂起來,當地黨委政府借擴權強鎮之勢決定走出一條沙村人自己的路子,那就是想方設法讓沙村的資源活起來,讓當地百姓幸福指數提升的路子寬起來。

利用道路通達的優勢,整合移民搬遷、危舊房改造等資源,在圩鎮旁統一規劃建設移民新村,讓深山庫區裡的農民走出來;沿G319線建設雲龍新區,規劃涉及6個村。

規劃出臺了,沙村人的思路活起來了,用自己的力量為建設家鄉的願望越來越熱切。由當地企業家籌建佔地面積1500平方米的商會大廈也拉開序幕。

人氣旺了,沙村人不滿足,當地統一規劃建設集鎮市場。有位幹部說,讓圩鎮旺起來,是提升當地群眾幸福指數的一條必由之路。該鎮積極對接吉泰走廊規劃,打造菸葉、蔬菜、蜜柚、糧食收儲加工、旅遊為一體的產業聚集區。

底數清,擴權強鎮的思路才能活。讓本土資源“活”起來是沙村鎮建設“工業強鎮、商貿重鎮、旅遊新鎮”的必由之路。

當地黨委政府注重本土資源信息的蒐集,每一任班子成員都要逐一走訪各村組,摸清當地的致富能人、在外創業能人、鄉賢等。走近才能走進,走心才能生情。在外創業人士一次次被感動,返鄉創業之路越來越通暢。

如今,“雁歸經濟”成為當地做強做大工業經濟的主打。本土人士投資打造的傲農生物科技和金糠實業等項目落地生根。項目落地生根,幫扶是大事,借力降成本優環境真心幫扶雁歸客商,本土老闆投資的邦力達公司已在新三板上市。

2016年,全鎮完成工業企業稅收670萬元,成為強鎮動力之源的“硬貨”。

讓鎮區“活起來”直至“火起來”,“放好權、接好權、用好權、管好權”是出路,全面提升“十七個一”工程基礎設施建設和兩個平臺建設。針對下放(委託)的10個方面33項管理權限,逐一落實分管領導和承接人員。佔地730平方米的便民服務場所建成,七站八所也派專人到大廳辦公,群眾辦事“一站式”服務日漸便捷。同時,當地還將村級便民服務站納入日常考核。

思路清,方向明。規劃漸漸落實,鎮區建設逐步加速。2016年,鎮區常住人口達8156人,同比增長18.5%。當地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商人覓得商機,3個超千平方米的大型超市開張即火,3家小車商家也不甘示弱。

鎮區路子寬了,鄉村建設步伐也加快了。沿珠陵江旅遊開發的構想已然成型,挖掘“紅、古、綠”資源,展現本土元素的旅遊度假村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之中。本土元素,本土人士來打造,借力在外創業人士引進實體客商打造觀光、採摘於一體的採摘園正在建設之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