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為何這麼難搞?其實父母用錯了方法,教育男孩,只需要這一招'

哪吒 不完美媽媽 美女 童話 龍寶育兒 2019-08-07
"

不管是近期火熱的《哪吒》,還是充滿育兒難題的《小歡喜》,這些孩子給父母的感覺就是倆字,難搞,哪吒自尊心強,又有點小叛逆,想要得到別人的認可,可又放不下身段。《小歡喜》中的幾個高三兒女,更是讓父母操碎了心,這些焦頭爛額的背後,統統指向了一個問題,育兒方式的正確運用,尤其是男孩,比如像哪吒這樣難搞的孩子,其實只需要一招,別的方法根本不管用。

"

不管是近期火熱的《哪吒》,還是充滿育兒難題的《小歡喜》,這些孩子給父母的感覺就是倆字,難搞,哪吒自尊心強,又有點小叛逆,想要得到別人的認可,可又放不下身段。《小歡喜》中的幾個高三兒女,更是讓父母操碎了心,這些焦頭爛額的背後,統統指向了一個問題,育兒方式的正確運用,尤其是男孩,比如像哪吒這樣難搞的孩子,其實只需要一招,別的方法根本不管用。

哪吒為何這麼難搞?其實父母用錯了方法,教育男孩,只需要這一招

哪吒為什麼如此難搞?男孩家庭都會存在的育兒問題

在這部被改編很大的童話故事中,哪吒是魔丸降世,天生帶有魔性,這是一出生就被告知天下的真相,太乙真人無奈地說,這是魔丸轉世,留不得,所有人視他為妖怪,沒人願意跟他玩,一面是委屈無法訴說,一面是得不到認可的破罐子破摔,讓哪吒極度叛逆,用玩世不恭的態度來掩藏受傷的內心,所以每次闖了禍,他都是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進而被師傅和父母關進了“小黑屋”,獨自面對孤獨,這像不像我們周圍的那些被父母或老師貼上標籤的“差孩子”?

那些調皮愛闖禍,被定義為“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孩子,那些被父母指責,“你怎麼這麼差勁,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的孩子,是不是也是如此的自我放棄?反正我是差生,反正我不聰明,乾脆就這樣吧,父母在努力糾正無果的情況下,也會這樣想,可能我的孩子天生就是這樣的,一輩子沒有大出息,愛怎麼樣就怎麼樣吧。美國的心理學家貝克爾認為,“人一旦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設定的人”,所以哪吒就是朝著標籤設定的形象轉變,這可能更能引起一部分人的共鳴,看吧,當初我就是這樣被誤解的,如果當時父母多一些理解,多一些耐心,可能我的命運就會有所不同,可惜沒有如果,我們沒有哪吒的天生神力,也沒有哪吒父母的身份加持,哪吒的火爆,不如說是育兒問題的集中式爆發,生活中的“哪吒”又何其多?那麼如何正確地引導男孩子呢?

"

不管是近期火熱的《哪吒》,還是充滿育兒難題的《小歡喜》,這些孩子給父母的感覺就是倆字,難搞,哪吒自尊心強,又有點小叛逆,想要得到別人的認可,可又放不下身段。《小歡喜》中的幾個高三兒女,更是讓父母操碎了心,這些焦頭爛額的背後,統統指向了一個問題,育兒方式的正確運用,尤其是男孩,比如像哪吒這樣難搞的孩子,其實只需要一招,別的方法根本不管用。

哪吒為何這麼難搞?其實父母用錯了方法,教育男孩,只需要這一招

哪吒為什麼如此難搞?男孩家庭都會存在的育兒問題

在這部被改編很大的童話故事中,哪吒是魔丸降世,天生帶有魔性,這是一出生就被告知天下的真相,太乙真人無奈地說,這是魔丸轉世,留不得,所有人視他為妖怪,沒人願意跟他玩,一面是委屈無法訴說,一面是得不到認可的破罐子破摔,讓哪吒極度叛逆,用玩世不恭的態度來掩藏受傷的內心,所以每次闖了禍,他都是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進而被師傅和父母關進了“小黑屋”,獨自面對孤獨,這像不像我們周圍的那些被父母或老師貼上標籤的“差孩子”?

那些調皮愛闖禍,被定義為“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孩子,那些被父母指責,“你怎麼這麼差勁,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的孩子,是不是也是如此的自我放棄?反正我是差生,反正我不聰明,乾脆就這樣吧,父母在努力糾正無果的情況下,也會這樣想,可能我的孩子天生就是這樣的,一輩子沒有大出息,愛怎麼樣就怎麼樣吧。美國的心理學家貝克爾認為,“人一旦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設定的人”,所以哪吒就是朝著標籤設定的形象轉變,這可能更能引起一部分人的共鳴,看吧,當初我就是這樣被誤解的,如果當時父母多一些理解,多一些耐心,可能我的命運就會有所不同,可惜沒有如果,我們沒有哪吒的天生神力,也沒有哪吒父母的身份加持,哪吒的火爆,不如說是育兒問題的集中式爆發,生活中的“哪吒”又何其多?那麼如何正確地引導男孩子呢?

哪吒為何這麼難搞?其實父母用錯了方法,教育男孩,只需要這一招

說教和吼叫,針對男孩子是沒用的

不光是男孩子,父母的說教和吼叫,對女孩子也是沒用的,這個結果已經被驗證過無數次了,當父母說得口乾舌燥,還發了好大一通火,孩子真的改變了嗎?可能會在前兩天有所收斂,但是風頭過去了,該咋樣還是咋樣,於是父母陷入了這樣一種怪圈,是不是我的懲罰力度不夠大?下一次更嚴厲一點試試,而孩子呢,越是嚴厲,就越是破罐子破摔,他們在主要精力剛在跟父母對抗上,當孩子受到懲罰時,只能產生兩種結果。

一種是讓孩子感覺到深深的自卑,把自己真的當成了壞孩子,他們可能不會再觸犯父母的底線,你以為真的改變了嗎?他們只是害怕受到懲罰而已,而不是真的知道錯了。另一種就是跟父母玩“捉迷藏”,父母的懲罰升級,他們的應對段數也升級,他們專注於如何見招拆招,習慣於撒謊,甚至段數高到不被父母發現,就如同《小歡喜》中的黃磊海清家,孩子把幾千塊的樂高、美女雜誌等藏在床底下,孩子跟父母的鬥爭一旦轉為地下戰,父母能夠保證清理戰場嗎?只要有殘餘戰鬥力,孩子是絕不會投降的,無論哪種結果,都不是父母想要看到的,那麼對於這些問題,父母真的無計可施了嗎?

"

不管是近期火熱的《哪吒》,還是充滿育兒難題的《小歡喜》,這些孩子給父母的感覺就是倆字,難搞,哪吒自尊心強,又有點小叛逆,想要得到別人的認可,可又放不下身段。《小歡喜》中的幾個高三兒女,更是讓父母操碎了心,這些焦頭爛額的背後,統統指向了一個問題,育兒方式的正確運用,尤其是男孩,比如像哪吒這樣難搞的孩子,其實只需要一招,別的方法根本不管用。

哪吒為何這麼難搞?其實父母用錯了方法,教育男孩,只需要這一招

哪吒為什麼如此難搞?男孩家庭都會存在的育兒問題

在這部被改編很大的童話故事中,哪吒是魔丸降世,天生帶有魔性,這是一出生就被告知天下的真相,太乙真人無奈地說,這是魔丸轉世,留不得,所有人視他為妖怪,沒人願意跟他玩,一面是委屈無法訴說,一面是得不到認可的破罐子破摔,讓哪吒極度叛逆,用玩世不恭的態度來掩藏受傷的內心,所以每次闖了禍,他都是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進而被師傅和父母關進了“小黑屋”,獨自面對孤獨,這像不像我們周圍的那些被父母或老師貼上標籤的“差孩子”?

那些調皮愛闖禍,被定義為“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孩子,那些被父母指責,“你怎麼這麼差勁,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的孩子,是不是也是如此的自我放棄?反正我是差生,反正我不聰明,乾脆就這樣吧,父母在努力糾正無果的情況下,也會這樣想,可能我的孩子天生就是這樣的,一輩子沒有大出息,愛怎麼樣就怎麼樣吧。美國的心理學家貝克爾認為,“人一旦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設定的人”,所以哪吒就是朝著標籤設定的形象轉變,這可能更能引起一部分人的共鳴,看吧,當初我就是這樣被誤解的,如果當時父母多一些理解,多一些耐心,可能我的命運就會有所不同,可惜沒有如果,我們沒有哪吒的天生神力,也沒有哪吒父母的身份加持,哪吒的火爆,不如說是育兒問題的集中式爆發,生活中的“哪吒”又何其多?那麼如何正確地引導男孩子呢?

哪吒為何這麼難搞?其實父母用錯了方法,教育男孩,只需要這一招

說教和吼叫,針對男孩子是沒用的

不光是男孩子,父母的說教和吼叫,對女孩子也是沒用的,這個結果已經被驗證過無數次了,當父母說得口乾舌燥,還發了好大一通火,孩子真的改變了嗎?可能會在前兩天有所收斂,但是風頭過去了,該咋樣還是咋樣,於是父母陷入了這樣一種怪圈,是不是我的懲罰力度不夠大?下一次更嚴厲一點試試,而孩子呢,越是嚴厲,就越是破罐子破摔,他們在主要精力剛在跟父母對抗上,當孩子受到懲罰時,只能產生兩種結果。

一種是讓孩子感覺到深深的自卑,把自己真的當成了壞孩子,他們可能不會再觸犯父母的底線,你以為真的改變了嗎?他們只是害怕受到懲罰而已,而不是真的知道錯了。另一種就是跟父母玩“捉迷藏”,父母的懲罰升級,他們的應對段數也升級,他們專注於如何見招拆招,習慣於撒謊,甚至段數高到不被父母發現,就如同《小歡喜》中的黃磊海清家,孩子把幾千塊的樂高、美女雜誌等藏在床底下,孩子跟父母的鬥爭一旦轉為地下戰,父母能夠保證清理戰場嗎?只要有殘餘戰鬥力,孩子是絕不會投降的,無論哪種結果,都不是父母想要看到的,那麼對於這些問題,父母真的無計可施了嗎?

哪吒為何這麼難搞?其實父母用錯了方法,教育男孩,只需要這一招

邏輯後果法,不妨試一試

《正面管教》的作者,簡·尼爾森曾經提到管理孩子的邏輯後果法,這種方法堅決抵制懲罰孩子,而是通過父母正面的干預,通過預設的結果影響孩子的行為,讓他為自己的行為承擔應有的後果,可以讓孩子變得自律和有責任感。

比如孩子拿著畫筆在桌子上亂塗亂畫,媽媽告訴他,是想拿著抹布把桌子擦乾淨,還是把畫筆沒收?給了孩子兩種結果,然後讓孩子選擇,孩子選擇拿著抹布把桌子擦乾淨,這就是邏輯後果法,父母參與到孩子的行為中去,讓孩子體驗行為帶來的後果,他下次就不會這樣做了。

那麼如何判斷父母的育兒方式,是邏輯後果的方式呢?主要有四個準則,一是相關,就是後果必須跟行為是相關的,第二是尊重,後果不一定是責難和羞辱,也不見得是痛苦,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體驗到了被尊重。第三是合理,父母不能借題發揮,讓孩子認為這種後果的承擔是合理的,他應該做的,第四,就是預先告知,當孩子選擇一種行為,父母要告訴他這種行為引發的後果,如果四缺一,那就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邏輯後果法”,效果就會差很多。

舉個例子,還是孩子拿著畫筆塗抹桌子,如果媽媽要求他清理桌子的同時,加上了羞辱性的語言,就變成了“你怎麼這麼皮,趕緊把桌子擦乾淨”,這是缺少第二條,尊重。如果借題發揮,讓孩子去罰站,這不是邏輯後果,這是懲罰,這是缺乏合理性,而很多父母誤以為,懲罰可以讓孩子長記性,但這往往會讓孩子內心不服氣,他只是屈從,而不是真的覺得自己錯了。

"

不管是近期火熱的《哪吒》,還是充滿育兒難題的《小歡喜》,這些孩子給父母的感覺就是倆字,難搞,哪吒自尊心強,又有點小叛逆,想要得到別人的認可,可又放不下身段。《小歡喜》中的幾個高三兒女,更是讓父母操碎了心,這些焦頭爛額的背後,統統指向了一個問題,育兒方式的正確運用,尤其是男孩,比如像哪吒這樣難搞的孩子,其實只需要一招,別的方法根本不管用。

哪吒為何這麼難搞?其實父母用錯了方法,教育男孩,只需要這一招

哪吒為什麼如此難搞?男孩家庭都會存在的育兒問題

在這部被改編很大的童話故事中,哪吒是魔丸降世,天生帶有魔性,這是一出生就被告知天下的真相,太乙真人無奈地說,這是魔丸轉世,留不得,所有人視他為妖怪,沒人願意跟他玩,一面是委屈無法訴說,一面是得不到認可的破罐子破摔,讓哪吒極度叛逆,用玩世不恭的態度來掩藏受傷的內心,所以每次闖了禍,他都是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進而被師傅和父母關進了“小黑屋”,獨自面對孤獨,這像不像我們周圍的那些被父母或老師貼上標籤的“差孩子”?

那些調皮愛闖禍,被定義為“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孩子,那些被父母指責,“你怎麼這麼差勁,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的孩子,是不是也是如此的自我放棄?反正我是差生,反正我不聰明,乾脆就這樣吧,父母在努力糾正無果的情況下,也會這樣想,可能我的孩子天生就是這樣的,一輩子沒有大出息,愛怎麼樣就怎麼樣吧。美國的心理學家貝克爾認為,“人一旦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設定的人”,所以哪吒就是朝著標籤設定的形象轉變,這可能更能引起一部分人的共鳴,看吧,當初我就是這樣被誤解的,如果當時父母多一些理解,多一些耐心,可能我的命運就會有所不同,可惜沒有如果,我們沒有哪吒的天生神力,也沒有哪吒父母的身份加持,哪吒的火爆,不如說是育兒問題的集中式爆發,生活中的“哪吒”又何其多?那麼如何正確地引導男孩子呢?

哪吒為何這麼難搞?其實父母用錯了方法,教育男孩,只需要這一招

說教和吼叫,針對男孩子是沒用的

不光是男孩子,父母的說教和吼叫,對女孩子也是沒用的,這個結果已經被驗證過無數次了,當父母說得口乾舌燥,還發了好大一通火,孩子真的改變了嗎?可能會在前兩天有所收斂,但是風頭過去了,該咋樣還是咋樣,於是父母陷入了這樣一種怪圈,是不是我的懲罰力度不夠大?下一次更嚴厲一點試試,而孩子呢,越是嚴厲,就越是破罐子破摔,他們在主要精力剛在跟父母對抗上,當孩子受到懲罰時,只能產生兩種結果。

一種是讓孩子感覺到深深的自卑,把自己真的當成了壞孩子,他們可能不會再觸犯父母的底線,你以為真的改變了嗎?他們只是害怕受到懲罰而已,而不是真的知道錯了。另一種就是跟父母玩“捉迷藏”,父母的懲罰升級,他們的應對段數也升級,他們專注於如何見招拆招,習慣於撒謊,甚至段數高到不被父母發現,就如同《小歡喜》中的黃磊海清家,孩子把幾千塊的樂高、美女雜誌等藏在床底下,孩子跟父母的鬥爭一旦轉為地下戰,父母能夠保證清理戰場嗎?只要有殘餘戰鬥力,孩子是絕不會投降的,無論哪種結果,都不是父母想要看到的,那麼對於這些問題,父母真的無計可施了嗎?

哪吒為何這麼難搞?其實父母用錯了方法,教育男孩,只需要這一招

邏輯後果法,不妨試一試

《正面管教》的作者,簡·尼爾森曾經提到管理孩子的邏輯後果法,這種方法堅決抵制懲罰孩子,而是通過父母正面的干預,通過預設的結果影響孩子的行為,讓他為自己的行為承擔應有的後果,可以讓孩子變得自律和有責任感。

比如孩子拿著畫筆在桌子上亂塗亂畫,媽媽告訴他,是想拿著抹布把桌子擦乾淨,還是把畫筆沒收?給了孩子兩種結果,然後讓孩子選擇,孩子選擇拿著抹布把桌子擦乾淨,這就是邏輯後果法,父母參與到孩子的行為中去,讓孩子體驗行為帶來的後果,他下次就不會這樣做了。

那麼如何判斷父母的育兒方式,是邏輯後果的方式呢?主要有四個準則,一是相關,就是後果必須跟行為是相關的,第二是尊重,後果不一定是責難和羞辱,也不見得是痛苦,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體驗到了被尊重。第三是合理,父母不能借題發揮,讓孩子認為這種後果的承擔是合理的,他應該做的,第四,就是預先告知,當孩子選擇一種行為,父母要告訴他這種行為引發的後果,如果四缺一,那就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邏輯後果法”,效果就會差很多。

舉個例子,還是孩子拿著畫筆塗抹桌子,如果媽媽要求他清理桌子的同時,加上了羞辱性的語言,就變成了“你怎麼這麼皮,趕緊把桌子擦乾淨”,這是缺少第二條,尊重。如果借題發揮,讓孩子去罰站,這不是邏輯後果,這是懲罰,這是缺乏合理性,而很多父母誤以為,懲罰可以讓孩子長記性,但這往往會讓孩子內心不服氣,他只是屈從,而不是真的覺得自己錯了。

哪吒為何這麼難搞?其實父母用錯了方法,教育男孩,只需要這一招

所以多年來,簡·尼爾森一直在提倡使用邏輯後果,但效果很差勁,原因就在於父母給予的邏輯後果的實例中,更多的是偽裝後的懲罰,但是懲罰會帶給孩子什麼影響呢?就是上面提到的吼叫和說教的後果,一種孩子會認為自己是壞孩子,是沒用的,一種孩子會報復,會藉機消除內心的不公平,當這種持續的鬥爭在孩子和父母中間繼續時,父母會感到非常震驚,他們懲罰孩子從來不是為了讓孩子產生自卑或者反叛的行為,而是成為更好的人,但是效果卻是截然相反,所以他現在不提倡使用邏輯後果法,除非父母真的瞭解邏輯後果法的實質。

邏輯後果法跟懲罰的最大區別

邏輯後果法的目的是停止孩子的不良行為,並找到解決的方法,它跟懲罰的最大區別是“相關、尊重、合理和預先告知”,也就是不讓孩子感覺到痛苦,當一個邏輯後果能夠讓孩子的行為轉化為有用的行為時,就是有效的邏輯後果,所以打罵和說教,孩子都是感覺痛苦的,父母應該把關注點放在有用行為上,比如孩子不早起,總是遲到,父母可以把鬧鐘設定好,告訴孩子,如果不早起,你就會遲到,要接受老師的懲罰,路上也可能很著急。當孩子一旦晚起,父母也不需要責罵,只是平靜地告訴孩子這個結果而已,他自會承擔行為帶來的結果,並覺得應該承擔結果,當他下次早起時,就證明,這種邏輯後果是有效的,他在轉變。

父母要使用“邏輯後果法”,還需要怎麼做?

父母要轉變自己的態度

尊重和合理是邏輯後果法的實質,所以父母必須轉變以往對孩子的態度慣性,忍不住指責和居高臨下,都會讓孩子感覺不被尊重,父母對待孩子的問題,更不要藉此發揮,新賬舊賬一起算,當你學會尊重孩子時,會發現一切都不一樣了,孩子也會以同樣的態度對待父母,他會在父母這裡感受到價值感,並以此為努力的目標。

"

不管是近期火熱的《哪吒》,還是充滿育兒難題的《小歡喜》,這些孩子給父母的感覺就是倆字,難搞,哪吒自尊心強,又有點小叛逆,想要得到別人的認可,可又放不下身段。《小歡喜》中的幾個高三兒女,更是讓父母操碎了心,這些焦頭爛額的背後,統統指向了一個問題,育兒方式的正確運用,尤其是男孩,比如像哪吒這樣難搞的孩子,其實只需要一招,別的方法根本不管用。

哪吒為何這麼難搞?其實父母用錯了方法,教育男孩,只需要這一招

哪吒為什麼如此難搞?男孩家庭都會存在的育兒問題

在這部被改編很大的童話故事中,哪吒是魔丸降世,天生帶有魔性,這是一出生就被告知天下的真相,太乙真人無奈地說,這是魔丸轉世,留不得,所有人視他為妖怪,沒人願意跟他玩,一面是委屈無法訴說,一面是得不到認可的破罐子破摔,讓哪吒極度叛逆,用玩世不恭的態度來掩藏受傷的內心,所以每次闖了禍,他都是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進而被師傅和父母關進了“小黑屋”,獨自面對孤獨,這像不像我們周圍的那些被父母或老師貼上標籤的“差孩子”?

那些調皮愛闖禍,被定義為“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孩子,那些被父母指責,“你怎麼這麼差勁,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的孩子,是不是也是如此的自我放棄?反正我是差生,反正我不聰明,乾脆就這樣吧,父母在努力糾正無果的情況下,也會這樣想,可能我的孩子天生就是這樣的,一輩子沒有大出息,愛怎麼樣就怎麼樣吧。美國的心理學家貝克爾認為,“人一旦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設定的人”,所以哪吒就是朝著標籤設定的形象轉變,這可能更能引起一部分人的共鳴,看吧,當初我就是這樣被誤解的,如果當時父母多一些理解,多一些耐心,可能我的命運就會有所不同,可惜沒有如果,我們沒有哪吒的天生神力,也沒有哪吒父母的身份加持,哪吒的火爆,不如說是育兒問題的集中式爆發,生活中的“哪吒”又何其多?那麼如何正確地引導男孩子呢?

哪吒為何這麼難搞?其實父母用錯了方法,教育男孩,只需要這一招

說教和吼叫,針對男孩子是沒用的

不光是男孩子,父母的說教和吼叫,對女孩子也是沒用的,這個結果已經被驗證過無數次了,當父母說得口乾舌燥,還發了好大一通火,孩子真的改變了嗎?可能會在前兩天有所收斂,但是風頭過去了,該咋樣還是咋樣,於是父母陷入了這樣一種怪圈,是不是我的懲罰力度不夠大?下一次更嚴厲一點試試,而孩子呢,越是嚴厲,就越是破罐子破摔,他們在主要精力剛在跟父母對抗上,當孩子受到懲罰時,只能產生兩種結果。

一種是讓孩子感覺到深深的自卑,把自己真的當成了壞孩子,他們可能不會再觸犯父母的底線,你以為真的改變了嗎?他們只是害怕受到懲罰而已,而不是真的知道錯了。另一種就是跟父母玩“捉迷藏”,父母的懲罰升級,他們的應對段數也升級,他們專注於如何見招拆招,習慣於撒謊,甚至段數高到不被父母發現,就如同《小歡喜》中的黃磊海清家,孩子把幾千塊的樂高、美女雜誌等藏在床底下,孩子跟父母的鬥爭一旦轉為地下戰,父母能夠保證清理戰場嗎?只要有殘餘戰鬥力,孩子是絕不會投降的,無論哪種結果,都不是父母想要看到的,那麼對於這些問題,父母真的無計可施了嗎?

哪吒為何這麼難搞?其實父母用錯了方法,教育男孩,只需要這一招

邏輯後果法,不妨試一試

《正面管教》的作者,簡·尼爾森曾經提到管理孩子的邏輯後果法,這種方法堅決抵制懲罰孩子,而是通過父母正面的干預,通過預設的結果影響孩子的行為,讓他為自己的行為承擔應有的後果,可以讓孩子變得自律和有責任感。

比如孩子拿著畫筆在桌子上亂塗亂畫,媽媽告訴他,是想拿著抹布把桌子擦乾淨,還是把畫筆沒收?給了孩子兩種結果,然後讓孩子選擇,孩子選擇拿著抹布把桌子擦乾淨,這就是邏輯後果法,父母參與到孩子的行為中去,讓孩子體驗行為帶來的後果,他下次就不會這樣做了。

那麼如何判斷父母的育兒方式,是邏輯後果的方式呢?主要有四個準則,一是相關,就是後果必須跟行為是相關的,第二是尊重,後果不一定是責難和羞辱,也不見得是痛苦,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體驗到了被尊重。第三是合理,父母不能借題發揮,讓孩子認為這種後果的承擔是合理的,他應該做的,第四,就是預先告知,當孩子選擇一種行為,父母要告訴他這種行為引發的後果,如果四缺一,那就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邏輯後果法”,效果就會差很多。

舉個例子,還是孩子拿著畫筆塗抹桌子,如果媽媽要求他清理桌子的同時,加上了羞辱性的語言,就變成了“你怎麼這麼皮,趕緊把桌子擦乾淨”,這是缺少第二條,尊重。如果借題發揮,讓孩子去罰站,這不是邏輯後果,這是懲罰,這是缺乏合理性,而很多父母誤以為,懲罰可以讓孩子長記性,但這往往會讓孩子內心不服氣,他只是屈從,而不是真的覺得自己錯了。

哪吒為何這麼難搞?其實父母用錯了方法,教育男孩,只需要這一招

所以多年來,簡·尼爾森一直在提倡使用邏輯後果,但效果很差勁,原因就在於父母給予的邏輯後果的實例中,更多的是偽裝後的懲罰,但是懲罰會帶給孩子什麼影響呢?就是上面提到的吼叫和說教的後果,一種孩子會認為自己是壞孩子,是沒用的,一種孩子會報復,會藉機消除內心的不公平,當這種持續的鬥爭在孩子和父母中間繼續時,父母會感到非常震驚,他們懲罰孩子從來不是為了讓孩子產生自卑或者反叛的行為,而是成為更好的人,但是效果卻是截然相反,所以他現在不提倡使用邏輯後果法,除非父母真的瞭解邏輯後果法的實質。

邏輯後果法跟懲罰的最大區別

邏輯後果法的目的是停止孩子的不良行為,並找到解決的方法,它跟懲罰的最大區別是“相關、尊重、合理和預先告知”,也就是不讓孩子感覺到痛苦,當一個邏輯後果能夠讓孩子的行為轉化為有用的行為時,就是有效的邏輯後果,所以打罵和說教,孩子都是感覺痛苦的,父母應該把關注點放在有用行為上,比如孩子不早起,總是遲到,父母可以把鬧鐘設定好,告訴孩子,如果不早起,你就會遲到,要接受老師的懲罰,路上也可能很著急。當孩子一旦晚起,父母也不需要責罵,只是平靜地告訴孩子這個結果而已,他自會承擔行為帶來的結果,並覺得應該承擔結果,當他下次早起時,就證明,這種邏輯後果是有效的,他在轉變。

父母要使用“邏輯後果法”,還需要怎麼做?

父母要轉變自己的態度

尊重和合理是邏輯後果法的實質,所以父母必須轉變以往對孩子的態度慣性,忍不住指責和居高臨下,都會讓孩子感覺不被尊重,父母對待孩子的問題,更不要藉此發揮,新賬舊賬一起算,當你學會尊重孩子時,會發現一切都不一樣了,孩子也會以同樣的態度對待父母,他會在父母這裡感受到價值感,並以此為努力的目標。

哪吒為何這麼難搞?其實父母用錯了方法,教育男孩,只需要這一招

不妨讓孩子參與進來

對待男孩採用邏輯後果法,不放孩子也參與進來,進而約束自己的不良行為,可以跟孩子討論,讓孩子為自己制定一些行為規範,這比父母直接制定要有效的多,比如孩子從不收拾玩具,父母可以跟孩子討論,這些玩具的去留問題,如果不想要的,可以送人或者捐贈,孩子很可能會提議收拾自己的玩具,並給自己的玩具分類,不然玩具就可能不再屬於自己,很多自律的孩子,都是這樣訓練出來的,這會節省父母大量的時間,也會讓父母不再發火和吼叫。

"

不管是近期火熱的《哪吒》,還是充滿育兒難題的《小歡喜》,這些孩子給父母的感覺就是倆字,難搞,哪吒自尊心強,又有點小叛逆,想要得到別人的認可,可又放不下身段。《小歡喜》中的幾個高三兒女,更是讓父母操碎了心,這些焦頭爛額的背後,統統指向了一個問題,育兒方式的正確運用,尤其是男孩,比如像哪吒這樣難搞的孩子,其實只需要一招,別的方法根本不管用。

哪吒為何這麼難搞?其實父母用錯了方法,教育男孩,只需要這一招

哪吒為什麼如此難搞?男孩家庭都會存在的育兒問題

在這部被改編很大的童話故事中,哪吒是魔丸降世,天生帶有魔性,這是一出生就被告知天下的真相,太乙真人無奈地說,這是魔丸轉世,留不得,所有人視他為妖怪,沒人願意跟他玩,一面是委屈無法訴說,一面是得不到認可的破罐子破摔,讓哪吒極度叛逆,用玩世不恭的態度來掩藏受傷的內心,所以每次闖了禍,他都是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進而被師傅和父母關進了“小黑屋”,獨自面對孤獨,這像不像我們周圍的那些被父母或老師貼上標籤的“差孩子”?

那些調皮愛闖禍,被定義為“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孩子,那些被父母指責,“你怎麼這麼差勁,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的孩子,是不是也是如此的自我放棄?反正我是差生,反正我不聰明,乾脆就這樣吧,父母在努力糾正無果的情況下,也會這樣想,可能我的孩子天生就是這樣的,一輩子沒有大出息,愛怎麼樣就怎麼樣吧。美國的心理學家貝克爾認為,“人一旦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設定的人”,所以哪吒就是朝著標籤設定的形象轉變,這可能更能引起一部分人的共鳴,看吧,當初我就是這樣被誤解的,如果當時父母多一些理解,多一些耐心,可能我的命運就會有所不同,可惜沒有如果,我們沒有哪吒的天生神力,也沒有哪吒父母的身份加持,哪吒的火爆,不如說是育兒問題的集中式爆發,生活中的“哪吒”又何其多?那麼如何正確地引導男孩子呢?

哪吒為何這麼難搞?其實父母用錯了方法,教育男孩,只需要這一招

說教和吼叫,針對男孩子是沒用的

不光是男孩子,父母的說教和吼叫,對女孩子也是沒用的,這個結果已經被驗證過無數次了,當父母說得口乾舌燥,還發了好大一通火,孩子真的改變了嗎?可能會在前兩天有所收斂,但是風頭過去了,該咋樣還是咋樣,於是父母陷入了這樣一種怪圈,是不是我的懲罰力度不夠大?下一次更嚴厲一點試試,而孩子呢,越是嚴厲,就越是破罐子破摔,他們在主要精力剛在跟父母對抗上,當孩子受到懲罰時,只能產生兩種結果。

一種是讓孩子感覺到深深的自卑,把自己真的當成了壞孩子,他們可能不會再觸犯父母的底線,你以為真的改變了嗎?他們只是害怕受到懲罰而已,而不是真的知道錯了。另一種就是跟父母玩“捉迷藏”,父母的懲罰升級,他們的應對段數也升級,他們專注於如何見招拆招,習慣於撒謊,甚至段數高到不被父母發現,就如同《小歡喜》中的黃磊海清家,孩子把幾千塊的樂高、美女雜誌等藏在床底下,孩子跟父母的鬥爭一旦轉為地下戰,父母能夠保證清理戰場嗎?只要有殘餘戰鬥力,孩子是絕不會投降的,無論哪種結果,都不是父母想要看到的,那麼對於這些問題,父母真的無計可施了嗎?

哪吒為何這麼難搞?其實父母用錯了方法,教育男孩,只需要這一招

邏輯後果法,不妨試一試

《正面管教》的作者,簡·尼爾森曾經提到管理孩子的邏輯後果法,這種方法堅決抵制懲罰孩子,而是通過父母正面的干預,通過預設的結果影響孩子的行為,讓他為自己的行為承擔應有的後果,可以讓孩子變得自律和有責任感。

比如孩子拿著畫筆在桌子上亂塗亂畫,媽媽告訴他,是想拿著抹布把桌子擦乾淨,還是把畫筆沒收?給了孩子兩種結果,然後讓孩子選擇,孩子選擇拿著抹布把桌子擦乾淨,這就是邏輯後果法,父母參與到孩子的行為中去,讓孩子體驗行為帶來的後果,他下次就不會這樣做了。

那麼如何判斷父母的育兒方式,是邏輯後果的方式呢?主要有四個準則,一是相關,就是後果必須跟行為是相關的,第二是尊重,後果不一定是責難和羞辱,也不見得是痛苦,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體驗到了被尊重。第三是合理,父母不能借題發揮,讓孩子認為這種後果的承擔是合理的,他應該做的,第四,就是預先告知,當孩子選擇一種行為,父母要告訴他這種行為引發的後果,如果四缺一,那就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邏輯後果法”,效果就會差很多。

舉個例子,還是孩子拿著畫筆塗抹桌子,如果媽媽要求他清理桌子的同時,加上了羞辱性的語言,就變成了“你怎麼這麼皮,趕緊把桌子擦乾淨”,這是缺少第二條,尊重。如果借題發揮,讓孩子去罰站,這不是邏輯後果,這是懲罰,這是缺乏合理性,而很多父母誤以為,懲罰可以讓孩子長記性,但這往往會讓孩子內心不服氣,他只是屈從,而不是真的覺得自己錯了。

哪吒為何這麼難搞?其實父母用錯了方法,教育男孩,只需要這一招

所以多年來,簡·尼爾森一直在提倡使用邏輯後果,但效果很差勁,原因就在於父母給予的邏輯後果的實例中,更多的是偽裝後的懲罰,但是懲罰會帶給孩子什麼影響呢?就是上面提到的吼叫和說教的後果,一種孩子會認為自己是壞孩子,是沒用的,一種孩子會報復,會藉機消除內心的不公平,當這種持續的鬥爭在孩子和父母中間繼續時,父母會感到非常震驚,他們懲罰孩子從來不是為了讓孩子產生自卑或者反叛的行為,而是成為更好的人,但是效果卻是截然相反,所以他現在不提倡使用邏輯後果法,除非父母真的瞭解邏輯後果法的實質。

邏輯後果法跟懲罰的最大區別

邏輯後果法的目的是停止孩子的不良行為,並找到解決的方法,它跟懲罰的最大區別是“相關、尊重、合理和預先告知”,也就是不讓孩子感覺到痛苦,當一個邏輯後果能夠讓孩子的行為轉化為有用的行為時,就是有效的邏輯後果,所以打罵和說教,孩子都是感覺痛苦的,父母應該把關注點放在有用行為上,比如孩子不早起,總是遲到,父母可以把鬧鐘設定好,告訴孩子,如果不早起,你就會遲到,要接受老師的懲罰,路上也可能很著急。當孩子一旦晚起,父母也不需要責罵,只是平靜地告訴孩子這個結果而已,他自會承擔行為帶來的結果,並覺得應該承擔結果,當他下次早起時,就證明,這種邏輯後果是有效的,他在轉變。

父母要使用“邏輯後果法”,還需要怎麼做?

父母要轉變自己的態度

尊重和合理是邏輯後果法的實質,所以父母必須轉變以往對孩子的態度慣性,忍不住指責和居高臨下,都會讓孩子感覺不被尊重,父母對待孩子的問題,更不要藉此發揮,新賬舊賬一起算,當你學會尊重孩子時,會發現一切都不一樣了,孩子也會以同樣的態度對待父母,他會在父母這裡感受到價值感,並以此為努力的目標。

哪吒為何這麼難搞?其實父母用錯了方法,教育男孩,只需要這一招

不妨讓孩子參與進來

對待男孩採用邏輯後果法,不放孩子也參與進來,進而約束自己的不良行為,可以跟孩子討論,讓孩子為自己制定一些行為規範,這比父母直接制定要有效的多,比如孩子從不收拾玩具,父母可以跟孩子討論,這些玩具的去留問題,如果不想要的,可以送人或者捐贈,孩子很可能會提議收拾自己的玩具,並給自己的玩具分類,不然玩具就可能不再屬於自己,很多自律的孩子,都是這樣訓練出來的,這會節省父母大量的時間,也會讓父母不再發火和吼叫。

哪吒為何這麼難搞?其實父母用錯了方法,教育男孩,只需要這一招

但邏輯後果發也有短板,當孩子尋求父母關注時,邏輯後果法是有效的,但如果孩子的目的是尋求權利,那麼邏輯後果法是無效的,父母還可能陷入跟孩子的權利爭鬥中,比如孩子想看電視,父母會告訴他,看電視傷害眼睛,還會影響睡眠,但是孩子會跟父母討價還價,為什麼你們可以看呢?你們看多久我就看多久,這時候的父母,可能需要反思,是不是平時以身作則的事情太少,要求孩子的同時,自己卻沒有做到,又或者平時給予孩子的自由太少了,他不得不通過鬥爭的方式,才能獲得一些權力,父母不妨試著改變跟孩子的交流方式,比如一天可以看一次電視,時間為20分鐘,除了寫作業和睡覺前,他可以選擇任何時間去看電視,當孩子使用完了這次權力,再要求就是不合理的,他得到了應有的權利,就不會再跟父母陷入權利爭鬥了。

教育孩子從來不是容易的事,但只要抓住本質,也不是難事,尤其是面臨難管的男孩子,父母更要用對方式方法,不妨研究一下“邏輯後果法”,其實還是受益匪淺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