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父母總是看到孩子缺點?只因這3種心理,這樣做發現孩子優勢'

"

前些天,一位媽媽諮詢我,“總是聽說要關注孩子的優點,可我真的是特別擅長髮現孩子的缺點,怎麼辦?”

相信這位媽媽的問題也是很多父母的問題:我們總是很容易發現孩子身上存在的各種各樣的問題,“鞋子總是亂擺放”、“上課愛講小話”、“沒有恆心,學什麼都堅持不了幾天”……的確,關注負面確實很容易,我們總是擅長髮現孩子身上的缺點。

另一方面,很多父母也知道,總是這樣盯著孩子的缺點期望孩子改正,很難得到理想的效果。然而,他們卻有著和這位媽媽一樣的困惑:“我的孩子有優點嗎?我怎麼總是看到他的缺點呢?”

1.

孩子真的一無是處、渾身是缺點嗎?其實如果進一步引導這些爸爸媽媽們靜下來,他們總能發現不少孩子的優勢。那麼,到底是什麼矇蔽了我們的雙眼,讓我們只看到孩子的缺點呢?心理學家發現我們大腦裡有3種容易誘發這種狀態的機制。

選擇性關注

有這樣一個試驗:假設你被要求看一個短視頻,在短視頻中有6個人分成兩組傳球,其中3人穿著白色短袖,另3人穿著黑色短袖,你的任務是記住穿白色短袖的一組一共傳了幾個球。

在視頻進行到30秒的時候,一個打扮成大猩猩的人出現在了畫面裡面,對鏡頭拍拍自己的胸脯,然後走出了畫面,這個毛茸茸的傢伙在畫面中停留了整整9秒鐘,這當然是非常搶眼的,你甚至會忘記了數傳了多少個球,對吧?

但事實並非如此如此,研究人員發現50%觀看短視頻的人根本就沒有注意到大猩猩。這種現象被稱為“非注意盲視”,它的出現是因為人們主動即有選擇性的把注意力放在了某一件事情上面,而忽視了其他的事情。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容易選擇性的注意到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而忽視了孩子所做出的其他努力。

"

前些天,一位媽媽諮詢我,“總是聽說要關注孩子的優點,可我真的是特別擅長髮現孩子的缺點,怎麼辦?”

相信這位媽媽的問題也是很多父母的問題:我們總是很容易發現孩子身上存在的各種各樣的問題,“鞋子總是亂擺放”、“上課愛講小話”、“沒有恆心,學什麼都堅持不了幾天”……的確,關注負面確實很容易,我們總是擅長髮現孩子身上的缺點。

另一方面,很多父母也知道,總是這樣盯著孩子的缺點期望孩子改正,很難得到理想的效果。然而,他們卻有著和這位媽媽一樣的困惑:“我的孩子有優點嗎?我怎麼總是看到他的缺點呢?”

1.

孩子真的一無是處、渾身是缺點嗎?其實如果進一步引導這些爸爸媽媽們靜下來,他們總能發現不少孩子的優勢。那麼,到底是什麼矇蔽了我們的雙眼,讓我們只看到孩子的缺點呢?心理學家發現我們大腦裡有3種容易誘發這種狀態的機制。

選擇性關注

有這樣一個試驗:假設你被要求看一個短視頻,在短視頻中有6個人分成兩組傳球,其中3人穿著白色短袖,另3人穿著黑色短袖,你的任務是記住穿白色短袖的一組一共傳了幾個球。

在視頻進行到30秒的時候,一個打扮成大猩猩的人出現在了畫面裡面,對鏡頭拍拍自己的胸脯,然後走出了畫面,這個毛茸茸的傢伙在畫面中停留了整整9秒鐘,這當然是非常搶眼的,你甚至會忘記了數傳了多少個球,對吧?

但事實並非如此如此,研究人員發現50%觀看短視頻的人根本就沒有注意到大猩猩。這種現象被稱為“非注意盲視”,它的出現是因為人們主動即有選擇性的把注意力放在了某一件事情上面,而忽視了其他的事情。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容易選擇性的注意到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而忽視了孩子所做出的其他努力。

為何父母總是看到孩子缺點?只因這3種心理,這樣做發現孩子優勢

選擇性注意是進化的產物,大腦的這一特徵,確保了我們在信息爆炸的世界裡能夠正常工作,但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它的缺點。我們的過濾系統高效卻並不完美,因此我們會經常錯過一些信息,而這些信息可能有助於我們評估周圍發生的事情。有效利用選擇性注意,最關鍵的一點在於意識到其存在,如果我們能夠意識到它的存在,我們就可以選擇我們的關注點,比如關注孩子優點,而不是他們的缺點。

負面偏見

大腦的構造本身就讓我們容易忽視孩子的優勢,簡單來說就是我們身體的機制會讓我們更快更清楚地看到壞的方面,而不是好的方面,這種負面偏見是一個自動化的過程,它往往在我們還沒有意識到的時候就已經起作用了。

這種負面偏見的產生,與人類進化史上優勝劣汰的法則密切相關,它讓我們免於受到傷害。而它的消極影響在於,尤其是育兒方面,它讓我們看到孩子的消極行為,看不到他們的積極行為,它讓我們無法客觀地看待孩子的能力,只看到有限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投射

我們很容易看到別人身上的缺點,但是我們很更容易忽視自己身上的缺點。毫無疑問,積極的自我認知會讓我們感覺良好,而消極的自我認知讓我們感覺不好,所以我們就發展出了一種方法來過濾我們自身消極的一面,放大積極的一面。當積極的自我認識遭到懷疑時,我們就會立即修復積極的自我認知,這個過程被心理學家稱為“防禦機制”。投射,或者說推卸責任就是一種防禦機制。在投射機制上,我們會下意識地把自己的缺點轉移到別人身上,這樣我們就自欺欺人地認為看到了別人的缺點,從而使積極的自我認知得到修復。

我曾經接觸過這樣一個媽媽:她對她上小學的女兒不愛收拾,這一點非常惱火。每次一回家,只要看到她女兒把鞋子、書包、外套等沒有放在規定的地方,她就會火冒三丈。後來我們有過一次深層的談話,原來,其實在她的成長過程中,自己也是一個不愛收拾的人,當發現孩子也表現出邋遢的品質時,就下意識的把自己的弱點轉移到了孩子身上。

作為父母,我們總是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防禦機制,當看到孩子表現出一種我們厭惡的品質時,就會突然發火。我們以為這樣是在幫助孩子,但是真實的原因是,我們不願看到孩子這一面鏡子,投射出我們認為的那個醜陋的自我。

2.

這些消極機制不會憑空消失,然而我們大腦能容下的也不止這些消極機制,那麼如何儘量擺脫這些消極機制的影響呢?澳大利亞的知名心理學家莉·沃特斯在其著作《優勢教養》一書中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十分有效而又容易操作的方法——打開優勢開關

"

前些天,一位媽媽諮詢我,“總是聽說要關注孩子的優點,可我真的是特別擅長髮現孩子的缺點,怎麼辦?”

相信這位媽媽的問題也是很多父母的問題:我們總是很容易發現孩子身上存在的各種各樣的問題,“鞋子總是亂擺放”、“上課愛講小話”、“沒有恆心,學什麼都堅持不了幾天”……的確,關注負面確實很容易,我們總是擅長髮現孩子身上的缺點。

另一方面,很多父母也知道,總是這樣盯著孩子的缺點期望孩子改正,很難得到理想的效果。然而,他們卻有著和這位媽媽一樣的困惑:“我的孩子有優點嗎?我怎麼總是看到他的缺點呢?”

1.

孩子真的一無是處、渾身是缺點嗎?其實如果進一步引導這些爸爸媽媽們靜下來,他們總能發現不少孩子的優勢。那麼,到底是什麼矇蔽了我們的雙眼,讓我們只看到孩子的缺點呢?心理學家發現我們大腦裡有3種容易誘發這種狀態的機制。

選擇性關注

有這樣一個試驗:假設你被要求看一個短視頻,在短視頻中有6個人分成兩組傳球,其中3人穿著白色短袖,另3人穿著黑色短袖,你的任務是記住穿白色短袖的一組一共傳了幾個球。

在視頻進行到30秒的時候,一個打扮成大猩猩的人出現在了畫面裡面,對鏡頭拍拍自己的胸脯,然後走出了畫面,這個毛茸茸的傢伙在畫面中停留了整整9秒鐘,這當然是非常搶眼的,你甚至會忘記了數傳了多少個球,對吧?

但事實並非如此如此,研究人員發現50%觀看短視頻的人根本就沒有注意到大猩猩。這種現象被稱為“非注意盲視”,它的出現是因為人們主動即有選擇性的把注意力放在了某一件事情上面,而忽視了其他的事情。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容易選擇性的注意到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而忽視了孩子所做出的其他努力。

為何父母總是看到孩子缺點?只因這3種心理,這樣做發現孩子優勢

選擇性注意是進化的產物,大腦的這一特徵,確保了我們在信息爆炸的世界裡能夠正常工作,但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它的缺點。我們的過濾系統高效卻並不完美,因此我們會經常錯過一些信息,而這些信息可能有助於我們評估周圍發生的事情。有效利用選擇性注意,最關鍵的一點在於意識到其存在,如果我們能夠意識到它的存在,我們就可以選擇我們的關注點,比如關注孩子優點,而不是他們的缺點。

負面偏見

大腦的構造本身就讓我們容易忽視孩子的優勢,簡單來說就是我們身體的機制會讓我們更快更清楚地看到壞的方面,而不是好的方面,這種負面偏見是一個自動化的過程,它往往在我們還沒有意識到的時候就已經起作用了。

這種負面偏見的產生,與人類進化史上優勝劣汰的法則密切相關,它讓我們免於受到傷害。而它的消極影響在於,尤其是育兒方面,它讓我們看到孩子的消極行為,看不到他們的積極行為,它讓我們無法客觀地看待孩子的能力,只看到有限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投射

我們很容易看到別人身上的缺點,但是我們很更容易忽視自己身上的缺點。毫無疑問,積極的自我認知會讓我們感覺良好,而消極的自我認知讓我們感覺不好,所以我們就發展出了一種方法來過濾我們自身消極的一面,放大積極的一面。當積極的自我認識遭到懷疑時,我們就會立即修復積極的自我認知,這個過程被心理學家稱為“防禦機制”。投射,或者說推卸責任就是一種防禦機制。在投射機制上,我們會下意識地把自己的缺點轉移到別人身上,這樣我們就自欺欺人地認為看到了別人的缺點,從而使積極的自我認知得到修復。

我曾經接觸過這樣一個媽媽:她對她上小學的女兒不愛收拾,這一點非常惱火。每次一回家,只要看到她女兒把鞋子、書包、外套等沒有放在規定的地方,她就會火冒三丈。後來我們有過一次深層的談話,原來,其實在她的成長過程中,自己也是一個不愛收拾的人,當發現孩子也表現出邋遢的品質時,就下意識的把自己的弱點轉移到了孩子身上。

作為父母,我們總是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防禦機制,當看到孩子表現出一種我們厭惡的品質時,就會突然發火。我們以為這樣是在幫助孩子,但是真實的原因是,我們不願看到孩子這一面鏡子,投射出我們認為的那個醜陋的自我。

2.

這些消極機制不會憑空消失,然而我們大腦能容下的也不止這些消極機制,那麼如何儘量擺脫這些消極機制的影響呢?澳大利亞的知名心理學家莉·沃特斯在其著作《優勢教養》一書中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十分有效而又容易操作的方法——打開優勢開關

為何父母總是看到孩子缺點?只因這3種心理,這樣做發現孩子優勢

其實當我們看不到孩子的優勢並不代表他們沒有,我們必須想辦法發現優勢。我們要努力注意本能的消極機制何時登場,然後暫停,理清自己的想法和反應。可以先深呼吸幾次,然後讓告訴自己:優勢是有的,但現在它藏起來了,我要打開轉換開關,找到優勢——優勢開關就這樣打開了。

優勢開關就像一個斷路器,在我們的腦海裡,想象出有一個開關,撥動它,關掉負面思維的燈,打開正面思維的燈。優勢開關的作用在於提醒我們要去發現孩子的優勢,去看看孩子做對了什麼,然後再看看他們做錯了什麼,我們需要先關注他的優點,其次才是他們的缺點。當先看到缺點時,我們就可以運用優勢開關,從消極模式切換到積極模式。

還記得前面我提到的見孩子亂扔東西就火冒三丈的媽媽嗎?她跟我分享了她用優勢開關改變了孩子不愛收拾這個特點。

這天回到家,她又看到孩子沒把鞋子擺放到鞋架上,而是門口一隻,客廳中央一隻。她感到很惱怒,但是想到要暫停一下,她想象了一下,打開了優勢開關。孩子跑過來微笑著跟她打打招呼。她看到了孩子很期待她回家,這意味著她是愛媽媽的。然後她來到廚房注意到孩子淘好了米,把飯煮上了,這意味著孩子有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也體諒媽媽的辛苦,想盡量幫助媽媽減輕負擔。她意識到孩子經常都是這麼做的,但是她之前忽視了這些,因為她以前把注意力放在唯一孩子沒有做好的事情上。

於是,她首先表揚了孩子,對她能幫媽媽做家務表示感謝。然後提醒她,鞋子如果能夠擺到鞋櫃裡就更好了。在此後的幾周裡,她堅持用這樣的方法。堅持這樣一段時間,孩子漸漸能夠自覺的把鞋子擺放到鞋架上去了。

利用優勢開關,只要你願意看到孩子的優勢,你就能看到。

"

前些天,一位媽媽諮詢我,“總是聽說要關注孩子的優點,可我真的是特別擅長髮現孩子的缺點,怎麼辦?”

相信這位媽媽的問題也是很多父母的問題:我們總是很容易發現孩子身上存在的各種各樣的問題,“鞋子總是亂擺放”、“上課愛講小話”、“沒有恆心,學什麼都堅持不了幾天”……的確,關注負面確實很容易,我們總是擅長髮現孩子身上的缺點。

另一方面,很多父母也知道,總是這樣盯著孩子的缺點期望孩子改正,很難得到理想的效果。然而,他們卻有著和這位媽媽一樣的困惑:“我的孩子有優點嗎?我怎麼總是看到他的缺點呢?”

1.

孩子真的一無是處、渾身是缺點嗎?其實如果進一步引導這些爸爸媽媽們靜下來,他們總能發現不少孩子的優勢。那麼,到底是什麼矇蔽了我們的雙眼,讓我們只看到孩子的缺點呢?心理學家發現我們大腦裡有3種容易誘發這種狀態的機制。

選擇性關注

有這樣一個試驗:假設你被要求看一個短視頻,在短視頻中有6個人分成兩組傳球,其中3人穿著白色短袖,另3人穿著黑色短袖,你的任務是記住穿白色短袖的一組一共傳了幾個球。

在視頻進行到30秒的時候,一個打扮成大猩猩的人出現在了畫面裡面,對鏡頭拍拍自己的胸脯,然後走出了畫面,這個毛茸茸的傢伙在畫面中停留了整整9秒鐘,這當然是非常搶眼的,你甚至會忘記了數傳了多少個球,對吧?

但事實並非如此如此,研究人員發現50%觀看短視頻的人根本就沒有注意到大猩猩。這種現象被稱為“非注意盲視”,它的出現是因為人們主動即有選擇性的把注意力放在了某一件事情上面,而忽視了其他的事情。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容易選擇性的注意到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而忽視了孩子所做出的其他努力。

為何父母總是看到孩子缺點?只因這3種心理,這樣做發現孩子優勢

選擇性注意是進化的產物,大腦的這一特徵,確保了我們在信息爆炸的世界裡能夠正常工作,但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它的缺點。我們的過濾系統高效卻並不完美,因此我們會經常錯過一些信息,而這些信息可能有助於我們評估周圍發生的事情。有效利用選擇性注意,最關鍵的一點在於意識到其存在,如果我們能夠意識到它的存在,我們就可以選擇我們的關注點,比如關注孩子優點,而不是他們的缺點。

負面偏見

大腦的構造本身就讓我們容易忽視孩子的優勢,簡單來說就是我們身體的機制會讓我們更快更清楚地看到壞的方面,而不是好的方面,這種負面偏見是一個自動化的過程,它往往在我們還沒有意識到的時候就已經起作用了。

這種負面偏見的產生,與人類進化史上優勝劣汰的法則密切相關,它讓我們免於受到傷害。而它的消極影響在於,尤其是育兒方面,它讓我們看到孩子的消極行為,看不到他們的積極行為,它讓我們無法客觀地看待孩子的能力,只看到有限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投射

我們很容易看到別人身上的缺點,但是我們很更容易忽視自己身上的缺點。毫無疑問,積極的自我認知會讓我們感覺良好,而消極的自我認知讓我們感覺不好,所以我們就發展出了一種方法來過濾我們自身消極的一面,放大積極的一面。當積極的自我認識遭到懷疑時,我們就會立即修復積極的自我認知,這個過程被心理學家稱為“防禦機制”。投射,或者說推卸責任就是一種防禦機制。在投射機制上,我們會下意識地把自己的缺點轉移到別人身上,這樣我們就自欺欺人地認為看到了別人的缺點,從而使積極的自我認知得到修復。

我曾經接觸過這樣一個媽媽:她對她上小學的女兒不愛收拾,這一點非常惱火。每次一回家,只要看到她女兒把鞋子、書包、外套等沒有放在規定的地方,她就會火冒三丈。後來我們有過一次深層的談話,原來,其實在她的成長過程中,自己也是一個不愛收拾的人,當發現孩子也表現出邋遢的品質時,就下意識的把自己的弱點轉移到了孩子身上。

作為父母,我們總是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防禦機制,當看到孩子表現出一種我們厭惡的品質時,就會突然發火。我們以為這樣是在幫助孩子,但是真實的原因是,我們不願看到孩子這一面鏡子,投射出我們認為的那個醜陋的自我。

2.

這些消極機制不會憑空消失,然而我們大腦能容下的也不止這些消極機制,那麼如何儘量擺脫這些消極機制的影響呢?澳大利亞的知名心理學家莉·沃特斯在其著作《優勢教養》一書中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十分有效而又容易操作的方法——打開優勢開關

為何父母總是看到孩子缺點?只因這3種心理,這樣做發現孩子優勢

其實當我們看不到孩子的優勢並不代表他們沒有,我們必須想辦法發現優勢。我們要努力注意本能的消極機制何時登場,然後暫停,理清自己的想法和反應。可以先深呼吸幾次,然後讓告訴自己:優勢是有的,但現在它藏起來了,我要打開轉換開關,找到優勢——優勢開關就這樣打開了。

優勢開關就像一個斷路器,在我們的腦海裡,想象出有一個開關,撥動它,關掉負面思維的燈,打開正面思維的燈。優勢開關的作用在於提醒我們要去發現孩子的優勢,去看看孩子做對了什麼,然後再看看他們做錯了什麼,我們需要先關注他的優點,其次才是他們的缺點。當先看到缺點時,我們就可以運用優勢開關,從消極模式切換到積極模式。

還記得前面我提到的見孩子亂扔東西就火冒三丈的媽媽嗎?她跟我分享了她用優勢開關改變了孩子不愛收拾這個特點。

這天回到家,她又看到孩子沒把鞋子擺放到鞋架上,而是門口一隻,客廳中央一隻。她感到很惱怒,但是想到要暫停一下,她想象了一下,打開了優勢開關。孩子跑過來微笑著跟她打打招呼。她看到了孩子很期待她回家,這意味著她是愛媽媽的。然後她來到廚房注意到孩子淘好了米,把飯煮上了,這意味著孩子有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也體諒媽媽的辛苦,想盡量幫助媽媽減輕負擔。她意識到孩子經常都是這麼做的,但是她之前忽視了這些,因為她以前把注意力放在唯一孩子沒有做好的事情上。

於是,她首先表揚了孩子,對她能幫媽媽做家務表示感謝。然後提醒她,鞋子如果能夠擺到鞋櫃裡就更好了。在此後的幾周裡,她堅持用這樣的方法。堅持這樣一段時間,孩子漸漸能夠自覺的把鞋子擺放到鞋架上去了。

利用優勢開關,只要你願意看到孩子的優勢,你就能看到。

為何父母總是看到孩子缺點?只因這3種心理,這樣做發現孩子優勢

3.

優勢開關可以幫助我們發現自己和孩子的優勢。不過要改變消極機制並不是那麼容易。這裡,有一些實用的小建議。

從相對輕鬆的情況開始。在那種不會惹惱你的情況下,在你不會覺得有壓力、疲憊或者飢餓的情況下,開始使用優勢開關。

處理那些可能升級為重大爭議的小事時,逐步使用優勢開關。困擾父母和孩子的常常是這些小事:吃飯慢、不願意寫作業、請求玩手機、亂髮脾氣、不愛收拾等等。

當你覺得自己的負面思維要一發不可收拾時,及時止住。這幾秒裡:

  • 你需要注意自己的感受,是生氣,憤怒,氣餒還是失望,承認這些感受,因為這些都是合乎情理的,但是不要一味地沉浸其中。
  • 選擇一種優勢。有沒有一種優勢,是你可以提醒孩子,藉助它拉擺脫眼前的困難的?問問你自己,孩子有什麼優勢可以讓他換一種方式處理問題?這將怎麼改變你自己針對此事的做法

說出孩子的優勢。當你看到孩子具有某種優勢時,說出來。比如孩子願與他人分享,你可以表揚他:“謝謝你,願意跟妹妹一起分享,你真有愛心。”在特定情況下,你可以引導他發揮揮去他具有的某種優勢,如果孩子打架,不要說“別打了”,而可以說,“你們可以考慮一下合作怎麼樣?”如果孩子喪失了學習的動機,也可以提醒他:“現在是時候發揮你的毅力的時候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