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育兒常見問題,父母看這篇就夠了'

"

很多家長可能都經歷過這樣的情況:孩子哭鬧個不停,怎麼哄都不行,突然之間像變了個人,無緣無故發脾氣,熬了半宿也不睡覺。父母經常搞不懂,到底是孩子出了毛病,還是我們做錯了什麼?

當今社會,父母的教育理念都在逐步提高,經常探討學習各種流行的教養理論。

可理論終歸是理論,還是有一個問題總在困擾著父母:究竟怎樣與孩子相處,採取什麼樣的教育,才能培養出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

我在媽媽群裡跟上百個媽媽進行討論,找到了一些最普遍的養育問題,涉及孩子的安全感、社交能力、創造力等等。

這些媽媽們各抒己見,用多年的經驗總結出一套科學的教育方法,不但能糾正一些育兒家長們搞不明白的問題,還能讓父母更加理性、從容地培養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

"

很多家長可能都經歷過這樣的情況:孩子哭鬧個不停,怎麼哄都不行,突然之間像變了個人,無緣無故發脾氣,熬了半宿也不睡覺。父母經常搞不懂,到底是孩子出了毛病,還是我們做錯了什麼?

當今社會,父母的教育理念都在逐步提高,經常探討學習各種流行的教養理論。

可理論終歸是理論,還是有一個問題總在困擾著父母:究竟怎樣與孩子相處,採取什麼樣的教育,才能培養出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

我在媽媽群裡跟上百個媽媽進行討論,找到了一些最普遍的養育問題,涉及孩子的安全感、社交能力、創造力等等。

這些媽媽們各抒己見,用多年的經驗總結出一套科學的教育方法,不但能糾正一些育兒家長們搞不明白的問題,還能讓父母更加理性、從容地培養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

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育兒常見問題,父母看這篇就夠了

01 孩子矯情怎麼了?!

在帶孩子的過程中,相信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經歷,你說東,熊孩子偏往西,你為他好攔著他,他卻跟你大哭大叫。

有人可能會說:這孩子真矯情!其實,這是孩子出現不良情緒了。

我們這裡要說的第一個內容就是:情緒是不能避免的,只能去融合。

為什麼孩子這麼不聽話?如果父母這麼想,就已經錯了,因為你下意識地用成人的思維,去判斷孩子。

你因為孩子屢教不改,而對孩子怒目而視,甚至動手打罵,這就錯上加錯了。

孩子矯情,多數情況是因為他們的情緒沒有轉過彎兒,如果我們通過認同他們的情緒,並且引導他們把情緒轉過彎兒,孩子就容易教育了。

正、負兩面情緒是人的共性,只不過在自我控制能力發育還不健全的孩子身上,負面情緒體現得更明顯而已。

"

很多家長可能都經歷過這樣的情況:孩子哭鬧個不停,怎麼哄都不行,突然之間像變了個人,無緣無故發脾氣,熬了半宿也不睡覺。父母經常搞不懂,到底是孩子出了毛病,還是我們做錯了什麼?

當今社會,父母的教育理念都在逐步提高,經常探討學習各種流行的教養理論。

可理論終歸是理論,還是有一個問題總在困擾著父母:究竟怎樣與孩子相處,採取什麼樣的教育,才能培養出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

我在媽媽群裡跟上百個媽媽進行討論,找到了一些最普遍的養育問題,涉及孩子的安全感、社交能力、創造力等等。

這些媽媽們各抒己見,用多年的經驗總結出一套科學的教育方法,不但能糾正一些育兒家長們搞不明白的問題,還能讓父母更加理性、從容地培養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

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育兒常見問題,父母看這篇就夠了

01 孩子矯情怎麼了?!

在帶孩子的過程中,相信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經歷,你說東,熊孩子偏往西,你為他好攔著他,他卻跟你大哭大叫。

有人可能會說:這孩子真矯情!其實,這是孩子出現不良情緒了。

我們這裡要說的第一個內容就是:情緒是不能避免的,只能去融合。

為什麼孩子這麼不聽話?如果父母這麼想,就已經錯了,因為你下意識地用成人的思維,去判斷孩子。

你因為孩子屢教不改,而對孩子怒目而視,甚至動手打罵,這就錯上加錯了。

孩子矯情,多數情況是因為他們的情緒沒有轉過彎兒,如果我們通過認同他們的情緒,並且引導他們把情緒轉過彎兒,孩子就容易教育了。

正、負兩面情緒是人的共性,只不過在自我控制能力發育還不健全的孩子身上,負面情緒體現得更明顯而已。

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育兒常見問題,父母看這篇就夠了

科學研究發現,人類的情緒產生是先天的,但是情緒的表達卻是後天學習的。

對孩子而言,相比讀書、寫字等等我們能看到的顯性技能,調節和疏導情緒,是一項隱性技能。這種隱性技能的培養,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那麼,怎麼幫孩子從零開始,正確表達、管理情緒呢?

1、要給孩子的情緒定義。

譬如幫孩子分析,你咬牙切齒還攥緊拳頭,是生氣的表現。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是因為害怕?還是有點受挫?家長聽過之後,先不做評判,讓孩子把痛苦講出來,情緒就能消減少一半。

2、父母可以講一些故事給孩子聽。

譬如人人都會生氣,媽媽會生氣,老師會生氣,你的好朋友也會生氣,這沒什麼大不了的。別的孩子因為什麼生氣了,哭鬧之後並未解決問題,反而會難過。父母做這些旨在讓孩子明白,自己是完全理解他的,你用語言和行動同時表現出了理解,往往就會平息孩子的情緒。

3、讓孩子知道生氣並不可怕,只要學會如何正確表達情緒就是最棒的。

在這裡,家長要給孩子一個"限度"的概念,譬如生氣的時候不能隨意喊叫,不要摔東西,更不能攻擊他任何自己。

4、讓孩子自己想一想,怎麼表達情緒比較合適?

"

很多家長可能都經歷過這樣的情況:孩子哭鬧個不停,怎麼哄都不行,突然之間像變了個人,無緣無故發脾氣,熬了半宿也不睡覺。父母經常搞不懂,到底是孩子出了毛病,還是我們做錯了什麼?

當今社會,父母的教育理念都在逐步提高,經常探討學習各種流行的教養理論。

可理論終歸是理論,還是有一個問題總在困擾著父母:究竟怎樣與孩子相處,採取什麼樣的教育,才能培養出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

我在媽媽群裡跟上百個媽媽進行討論,找到了一些最普遍的養育問題,涉及孩子的安全感、社交能力、創造力等等。

這些媽媽們各抒己見,用多年的經驗總結出一套科學的教育方法,不但能糾正一些育兒家長們搞不明白的問題,還能讓父母更加理性、從容地培養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

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育兒常見問題,父母看這篇就夠了

01 孩子矯情怎麼了?!

在帶孩子的過程中,相信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經歷,你說東,熊孩子偏往西,你為他好攔著他,他卻跟你大哭大叫。

有人可能會說:這孩子真矯情!其實,這是孩子出現不良情緒了。

我們這裡要說的第一個內容就是:情緒是不能避免的,只能去融合。

為什麼孩子這麼不聽話?如果父母這麼想,就已經錯了,因為你下意識地用成人的思維,去判斷孩子。

你因為孩子屢教不改,而對孩子怒目而視,甚至動手打罵,這就錯上加錯了。

孩子矯情,多數情況是因為他們的情緒沒有轉過彎兒,如果我們通過認同他們的情緒,並且引導他們把情緒轉過彎兒,孩子就容易教育了。

正、負兩面情緒是人的共性,只不過在自我控制能力發育還不健全的孩子身上,負面情緒體現得更明顯而已。

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育兒常見問題,父母看這篇就夠了

科學研究發現,人類的情緒產生是先天的,但是情緒的表達卻是後天學習的。

對孩子而言,相比讀書、寫字等等我們能看到的顯性技能,調節和疏導情緒,是一項隱性技能。這種隱性技能的培養,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那麼,怎麼幫孩子從零開始,正確表達、管理情緒呢?

1、要給孩子的情緒定義。

譬如幫孩子分析,你咬牙切齒還攥緊拳頭,是生氣的表現。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是因為害怕?還是有點受挫?家長聽過之後,先不做評判,讓孩子把痛苦講出來,情緒就能消減少一半。

2、父母可以講一些故事給孩子聽。

譬如人人都會生氣,媽媽會生氣,老師會生氣,你的好朋友也會生氣,這沒什麼大不了的。別的孩子因為什麼生氣了,哭鬧之後並未解決問題,反而會難過。父母做這些旨在讓孩子明白,自己是完全理解他的,你用語言和行動同時表現出了理解,往往就會平息孩子的情緒。

3、讓孩子知道生氣並不可怕,只要學會如何正確表達情緒就是最棒的。

在這裡,家長要給孩子一個"限度"的概念,譬如生氣的時候不能隨意喊叫,不要摔東西,更不能攻擊他任何自己。

4、讓孩子自己想一想,怎麼表達情緒比較合適?

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育兒常見問題,父母看這篇就夠了

我曾經看到過一些介紹情緒的漫畫書,孩子非常喜歡看,而且也很適合小朋友直觀地學習。

群裡的媽媽聽過孩子幼兒園的一節開放課,就是老師教孩子怎麼表達情緒的。

在他們班的牆上,經常會貼上各種表情圖片,其中就包含怎麼表達情緒的漫畫。比如說,生氣的時候,孩子要怎麼做才能讓自己平靜下來,可以深呼吸,把手放在肚子上,舒緩憤怒。老師還會結合一些故事,讓孩子們寫出和畫出這種情緒。除此之外,還有專門的行為指導課,通過木偶劇來傳遞怎樣表達情緒的行為是合適的。

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借鑑的。

作為父母不能心急,不能以負面情緒對抗負面情緒,要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引導孩子認識情緒的存在,更好地表達、疏導情緒。這是一項隱性技能,對孩子未來成長是非常有用的。

02 孩子有脾氣怎麼了?!

現在的孩子,普遍在認可和誇讚下生活,經不起一點批評,甚至連不誇他都受不了。

有父母說,那就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別表揚孩子,別肯定他,在批評中讓他養成好習慣。

結果,一些孩子好習慣是建立了,卻留下了不可抹面的心理陰影,這樣更加危險。

"

很多家長可能都經歷過這樣的情況:孩子哭鬧個不停,怎麼哄都不行,突然之間像變了個人,無緣無故發脾氣,熬了半宿也不睡覺。父母經常搞不懂,到底是孩子出了毛病,還是我們做錯了什麼?

當今社會,父母的教育理念都在逐步提高,經常探討學習各種流行的教養理論。

可理論終歸是理論,還是有一個問題總在困擾著父母:究竟怎樣與孩子相處,採取什麼樣的教育,才能培養出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

我在媽媽群裡跟上百個媽媽進行討論,找到了一些最普遍的養育問題,涉及孩子的安全感、社交能力、創造力等等。

這些媽媽們各抒己見,用多年的經驗總結出一套科學的教育方法,不但能糾正一些育兒家長們搞不明白的問題,還能讓父母更加理性、從容地培養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

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育兒常見問題,父母看這篇就夠了

01 孩子矯情怎麼了?!

在帶孩子的過程中,相信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經歷,你說東,熊孩子偏往西,你為他好攔著他,他卻跟你大哭大叫。

有人可能會說:這孩子真矯情!其實,這是孩子出現不良情緒了。

我們這裡要說的第一個內容就是:情緒是不能避免的,只能去融合。

為什麼孩子這麼不聽話?如果父母這麼想,就已經錯了,因為你下意識地用成人的思維,去判斷孩子。

你因為孩子屢教不改,而對孩子怒目而視,甚至動手打罵,這就錯上加錯了。

孩子矯情,多數情況是因為他們的情緒沒有轉過彎兒,如果我們通過認同他們的情緒,並且引導他們把情緒轉過彎兒,孩子就容易教育了。

正、負兩面情緒是人的共性,只不過在自我控制能力發育還不健全的孩子身上,負面情緒體現得更明顯而已。

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育兒常見問題,父母看這篇就夠了

科學研究發現,人類的情緒產生是先天的,但是情緒的表達卻是後天學習的。

對孩子而言,相比讀書、寫字等等我們能看到的顯性技能,調節和疏導情緒,是一項隱性技能。這種隱性技能的培養,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那麼,怎麼幫孩子從零開始,正確表達、管理情緒呢?

1、要給孩子的情緒定義。

譬如幫孩子分析,你咬牙切齒還攥緊拳頭,是生氣的表現。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是因為害怕?還是有點受挫?家長聽過之後,先不做評判,讓孩子把痛苦講出來,情緒就能消減少一半。

2、父母可以講一些故事給孩子聽。

譬如人人都會生氣,媽媽會生氣,老師會生氣,你的好朋友也會生氣,這沒什麼大不了的。別的孩子因為什麼生氣了,哭鬧之後並未解決問題,反而會難過。父母做這些旨在讓孩子明白,自己是完全理解他的,你用語言和行動同時表現出了理解,往往就會平息孩子的情緒。

3、讓孩子知道生氣並不可怕,只要學會如何正確表達情緒就是最棒的。

在這裡,家長要給孩子一個"限度"的概念,譬如生氣的時候不能隨意喊叫,不要摔東西,更不能攻擊他任何自己。

4、讓孩子自己想一想,怎麼表達情緒比較合適?

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育兒常見問題,父母看這篇就夠了

我曾經看到過一些介紹情緒的漫畫書,孩子非常喜歡看,而且也很適合小朋友直觀地學習。

群裡的媽媽聽過孩子幼兒園的一節開放課,就是老師教孩子怎麼表達情緒的。

在他們班的牆上,經常會貼上各種表情圖片,其中就包含怎麼表達情緒的漫畫。比如說,生氣的時候,孩子要怎麼做才能讓自己平靜下來,可以深呼吸,把手放在肚子上,舒緩憤怒。老師還會結合一些故事,讓孩子們寫出和畫出這種情緒。除此之外,還有專門的行為指導課,通過木偶劇來傳遞怎樣表達情緒的行為是合適的。

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借鑑的。

作為父母不能心急,不能以負面情緒對抗負面情緒,要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引導孩子認識情緒的存在,更好地表達、疏導情緒。這是一項隱性技能,對孩子未來成長是非常有用的。

02 孩子有脾氣怎麼了?!

現在的孩子,普遍在認可和誇讚下生活,經不起一點批評,甚至連不誇他都受不了。

有父母說,那就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別表揚孩子,別肯定他,在批評中讓他養成好習慣。

結果,一些孩子好習慣是建立了,卻留下了不可抹面的心理陰影,這樣更加危險。

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育兒常見問題,父母看這篇就夠了

兒童心理學家說,父母不管做什麼,都不應該違反孩子心理和生理規律。

在孩子的世界裡,他們其實有足夠多的不順心的事。比如說,和別的小朋友沒玩到一塊、丟了心愛的玩具等等,真的不需要家長再人為製造更多挫折來鍛鍊孩子了。

那麼,父母真正該做的是什麼事呢?

1、區別對待敏感的孩子。

兒童心理學研究發現,每個孩子的個性不同,在進行教育時就要區別對待。敏感的孩子無法接受錯誤,受挫感往往很強,父母就要幫助他們消除這種感覺。譬如可以對孩子說,犯錯是很正常的,你看,爸爸媽媽都是大人了,也會這樣那樣的不順心,也會遇到挫折和困難。

2、給予孩子建議。

當父母的語氣緩解了孩子的壓力感後,要幫助孩子重塑心情,給與一些建議去解決問題。譬如告訴孩子,不管發生什麼,父母的愛永遠是他的堅強後盾,會時刻理解、包容他,並真的做出實際行動來給孩子支持和勇氣去面對一切。

3、用親情感化代替說教。

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最忌諱家長講道理,因為孩子會覺得媽媽是在說教,既不同情也不理解他。而且和孩子哭鬧的時候這些等於無用功,還會傷害親子感情,正確的做法是幫孩子梳理情緒再引導他解決問題。

記得有一次,我帶女兒去玩遊戲機,刷了兩次卡機器都不認,可裡面的幣子數都給扣了,女兒急得眼淚直流,跑過來說:怎麼辦啊?這也太不公平了!我本來想說沒事,再往卡里充點錢就是了,可又覺得這是一個教育她的好機會。於是便耐心地對她說:"彆著急,人都會犯錯誤,何況是機器呢,我給你個建議,你想聽嗎?"她擦乾眼淚點點頭,我建議她可以去找工作人員把情況好好說清楚,女兒半信半疑地去了,結果工作人員把幣子還給了女兒,她開心極了。

你看!這就是幫助孩子面對挫折最好的辦法,從情感上做好撫慰和疏導,支持他,鼓勵他,他將會得到不一樣的成長。

"

很多家長可能都經歷過這樣的情況:孩子哭鬧個不停,怎麼哄都不行,突然之間像變了個人,無緣無故發脾氣,熬了半宿也不睡覺。父母經常搞不懂,到底是孩子出了毛病,還是我們做錯了什麼?

當今社會,父母的教育理念都在逐步提高,經常探討學習各種流行的教養理論。

可理論終歸是理論,還是有一個問題總在困擾著父母:究竟怎樣與孩子相處,採取什麼樣的教育,才能培養出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

我在媽媽群裡跟上百個媽媽進行討論,找到了一些最普遍的養育問題,涉及孩子的安全感、社交能力、創造力等等。

這些媽媽們各抒己見,用多年的經驗總結出一套科學的教育方法,不但能糾正一些育兒家長們搞不明白的問題,還能讓父母更加理性、從容地培養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

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育兒常見問題,父母看這篇就夠了

01 孩子矯情怎麼了?!

在帶孩子的過程中,相信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經歷,你說東,熊孩子偏往西,你為他好攔著他,他卻跟你大哭大叫。

有人可能會說:這孩子真矯情!其實,這是孩子出現不良情緒了。

我們這裡要說的第一個內容就是:情緒是不能避免的,只能去融合。

為什麼孩子這麼不聽話?如果父母這麼想,就已經錯了,因為你下意識地用成人的思維,去判斷孩子。

你因為孩子屢教不改,而對孩子怒目而視,甚至動手打罵,這就錯上加錯了。

孩子矯情,多數情況是因為他們的情緒沒有轉過彎兒,如果我們通過認同他們的情緒,並且引導他們把情緒轉過彎兒,孩子就容易教育了。

正、負兩面情緒是人的共性,只不過在自我控制能力發育還不健全的孩子身上,負面情緒體現得更明顯而已。

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育兒常見問題,父母看這篇就夠了

科學研究發現,人類的情緒產生是先天的,但是情緒的表達卻是後天學習的。

對孩子而言,相比讀書、寫字等等我們能看到的顯性技能,調節和疏導情緒,是一項隱性技能。這種隱性技能的培養,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那麼,怎麼幫孩子從零開始,正確表達、管理情緒呢?

1、要給孩子的情緒定義。

譬如幫孩子分析,你咬牙切齒還攥緊拳頭,是生氣的表現。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是因為害怕?還是有點受挫?家長聽過之後,先不做評判,讓孩子把痛苦講出來,情緒就能消減少一半。

2、父母可以講一些故事給孩子聽。

譬如人人都會生氣,媽媽會生氣,老師會生氣,你的好朋友也會生氣,這沒什麼大不了的。別的孩子因為什麼生氣了,哭鬧之後並未解決問題,反而會難過。父母做這些旨在讓孩子明白,自己是完全理解他的,你用語言和行動同時表現出了理解,往往就會平息孩子的情緒。

3、讓孩子知道生氣並不可怕,只要學會如何正確表達情緒就是最棒的。

在這裡,家長要給孩子一個"限度"的概念,譬如生氣的時候不能隨意喊叫,不要摔東西,更不能攻擊他任何自己。

4、讓孩子自己想一想,怎麼表達情緒比較合適?

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育兒常見問題,父母看這篇就夠了

我曾經看到過一些介紹情緒的漫畫書,孩子非常喜歡看,而且也很適合小朋友直觀地學習。

群裡的媽媽聽過孩子幼兒園的一節開放課,就是老師教孩子怎麼表達情緒的。

在他們班的牆上,經常會貼上各種表情圖片,其中就包含怎麼表達情緒的漫畫。比如說,生氣的時候,孩子要怎麼做才能讓自己平靜下來,可以深呼吸,把手放在肚子上,舒緩憤怒。老師還會結合一些故事,讓孩子們寫出和畫出這種情緒。除此之外,還有專門的行為指導課,通過木偶劇來傳遞怎樣表達情緒的行為是合適的。

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借鑑的。

作為父母不能心急,不能以負面情緒對抗負面情緒,要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引導孩子認識情緒的存在,更好地表達、疏導情緒。這是一項隱性技能,對孩子未來成長是非常有用的。

02 孩子有脾氣怎麼了?!

現在的孩子,普遍在認可和誇讚下生活,經不起一點批評,甚至連不誇他都受不了。

有父母說,那就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別表揚孩子,別肯定他,在批評中讓他養成好習慣。

結果,一些孩子好習慣是建立了,卻留下了不可抹面的心理陰影,這樣更加危險。

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育兒常見問題,父母看這篇就夠了

兒童心理學家說,父母不管做什麼,都不應該違反孩子心理和生理規律。

在孩子的世界裡,他們其實有足夠多的不順心的事。比如說,和別的小朋友沒玩到一塊、丟了心愛的玩具等等,真的不需要家長再人為製造更多挫折來鍛鍊孩子了。

那麼,父母真正該做的是什麼事呢?

1、區別對待敏感的孩子。

兒童心理學研究發現,每個孩子的個性不同,在進行教育時就要區別對待。敏感的孩子無法接受錯誤,受挫感往往很強,父母就要幫助他們消除這種感覺。譬如可以對孩子說,犯錯是很正常的,你看,爸爸媽媽都是大人了,也會這樣那樣的不順心,也會遇到挫折和困難。

2、給予孩子建議。

當父母的語氣緩解了孩子的壓力感後,要幫助孩子重塑心情,給與一些建議去解決問題。譬如告訴孩子,不管發生什麼,父母的愛永遠是他的堅強後盾,會時刻理解、包容他,並真的做出實際行動來給孩子支持和勇氣去面對一切。

3、用親情感化代替說教。

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最忌諱家長講道理,因為孩子會覺得媽媽是在說教,既不同情也不理解他。而且和孩子哭鬧的時候這些等於無用功,還會傷害親子感情,正確的做法是幫孩子梳理情緒再引導他解決問題。

記得有一次,我帶女兒去玩遊戲機,刷了兩次卡機器都不認,可裡面的幣子數都給扣了,女兒急得眼淚直流,跑過來說:怎麼辦啊?這也太不公平了!我本來想說沒事,再往卡里充點錢就是了,可又覺得這是一個教育她的好機會。於是便耐心地對她說:"彆著急,人都會犯錯誤,何況是機器呢,我給你個建議,你想聽嗎?"她擦乾眼淚點點頭,我建議她可以去找工作人員把情況好好說清楚,女兒半信半疑地去了,結果工作人員把幣子還給了女兒,她開心極了。

你看!這就是幫助孩子面對挫折最好的辦法,從情感上做好撫慰和疏導,支持他,鼓勵他,他將會得到不一樣的成長。

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育兒常見問題,父母看這篇就夠了

03 孩子有需求怎麼了?!

近兩年,有一個詞被父母們所熟知,那就是延遲滿足,但很多人已經提出了延遲滿足的弊端,而且它其實非常不利於自控力的培養。

帶孩子上街,孩子要買這個買那個,家長不給買,或者說以後再買,屬於最簡單的延遲滿足,但並非是培養自控力的全部。

我們需要注意的是,自控力的概念很複雜,真正的自控力,表現是非常豐富的。譬如在生活中,孩子聽從家長的指令,或者專注地玩玩具,這些都叫自控力的表現。

如果孩子的要求既簡單又合理,家長還有什麼理由去推遲不滿足?長期對孩子的情感不做及時和適當的迴應,會傷害親子關係。所以,培養自控力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讓孩子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做應該做的事。

那麼具體來說,要怎麼做呢?

1、比較有效的方式是,通過遊戲讓孩子更專注。

譬如有一個遊戲叫"請你跟我這樣做"。玩這個遊戲,孩子必須要注意別人的動作,還要自己跟著做同樣的動作。這對於孩子排除干擾,用意志控制自己的動作,有很大幫助。

如果想讓孩子安靜一段時間,建議你跟孩子玩間諜的遊戲,假裝需要躲貓貓,一動不動,不能讓別人看到。你會發現在遊戲的情境裡,孩子們能剋制更久一些。

"

很多家長可能都經歷過這樣的情況:孩子哭鬧個不停,怎麼哄都不行,突然之間像變了個人,無緣無故發脾氣,熬了半宿也不睡覺。父母經常搞不懂,到底是孩子出了毛病,還是我們做錯了什麼?

當今社會,父母的教育理念都在逐步提高,經常探討學習各種流行的教養理論。

可理論終歸是理論,還是有一個問題總在困擾著父母:究竟怎樣與孩子相處,採取什麼樣的教育,才能培養出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

我在媽媽群裡跟上百個媽媽進行討論,找到了一些最普遍的養育問題,涉及孩子的安全感、社交能力、創造力等等。

這些媽媽們各抒己見,用多年的經驗總結出一套科學的教育方法,不但能糾正一些育兒家長們搞不明白的問題,還能讓父母更加理性、從容地培養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

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育兒常見問題,父母看這篇就夠了

01 孩子矯情怎麼了?!

在帶孩子的過程中,相信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經歷,你說東,熊孩子偏往西,你為他好攔著他,他卻跟你大哭大叫。

有人可能會說:這孩子真矯情!其實,這是孩子出現不良情緒了。

我們這裡要說的第一個內容就是:情緒是不能避免的,只能去融合。

為什麼孩子這麼不聽話?如果父母這麼想,就已經錯了,因為你下意識地用成人的思維,去判斷孩子。

你因為孩子屢教不改,而對孩子怒目而視,甚至動手打罵,這就錯上加錯了。

孩子矯情,多數情況是因為他們的情緒沒有轉過彎兒,如果我們通過認同他們的情緒,並且引導他們把情緒轉過彎兒,孩子就容易教育了。

正、負兩面情緒是人的共性,只不過在自我控制能力發育還不健全的孩子身上,負面情緒體現得更明顯而已。

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育兒常見問題,父母看這篇就夠了

科學研究發現,人類的情緒產生是先天的,但是情緒的表達卻是後天學習的。

對孩子而言,相比讀書、寫字等等我們能看到的顯性技能,調節和疏導情緒,是一項隱性技能。這種隱性技能的培養,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那麼,怎麼幫孩子從零開始,正確表達、管理情緒呢?

1、要給孩子的情緒定義。

譬如幫孩子分析,你咬牙切齒還攥緊拳頭,是生氣的表現。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是因為害怕?還是有點受挫?家長聽過之後,先不做評判,讓孩子把痛苦講出來,情緒就能消減少一半。

2、父母可以講一些故事給孩子聽。

譬如人人都會生氣,媽媽會生氣,老師會生氣,你的好朋友也會生氣,這沒什麼大不了的。別的孩子因為什麼生氣了,哭鬧之後並未解決問題,反而會難過。父母做這些旨在讓孩子明白,自己是完全理解他的,你用語言和行動同時表現出了理解,往往就會平息孩子的情緒。

3、讓孩子知道生氣並不可怕,只要學會如何正確表達情緒就是最棒的。

在這裡,家長要給孩子一個"限度"的概念,譬如生氣的時候不能隨意喊叫,不要摔東西,更不能攻擊他任何自己。

4、讓孩子自己想一想,怎麼表達情緒比較合適?

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育兒常見問題,父母看這篇就夠了

我曾經看到過一些介紹情緒的漫畫書,孩子非常喜歡看,而且也很適合小朋友直觀地學習。

群裡的媽媽聽過孩子幼兒園的一節開放課,就是老師教孩子怎麼表達情緒的。

在他們班的牆上,經常會貼上各種表情圖片,其中就包含怎麼表達情緒的漫畫。比如說,生氣的時候,孩子要怎麼做才能讓自己平靜下來,可以深呼吸,把手放在肚子上,舒緩憤怒。老師還會結合一些故事,讓孩子們寫出和畫出這種情緒。除此之外,還有專門的行為指導課,通過木偶劇來傳遞怎樣表達情緒的行為是合適的。

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借鑑的。

作為父母不能心急,不能以負面情緒對抗負面情緒,要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引導孩子認識情緒的存在,更好地表達、疏導情緒。這是一項隱性技能,對孩子未來成長是非常有用的。

02 孩子有脾氣怎麼了?!

現在的孩子,普遍在認可和誇讚下生活,經不起一點批評,甚至連不誇他都受不了。

有父母說,那就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別表揚孩子,別肯定他,在批評中讓他養成好習慣。

結果,一些孩子好習慣是建立了,卻留下了不可抹面的心理陰影,這樣更加危險。

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育兒常見問題,父母看這篇就夠了

兒童心理學家說,父母不管做什麼,都不應該違反孩子心理和生理規律。

在孩子的世界裡,他們其實有足夠多的不順心的事。比如說,和別的小朋友沒玩到一塊、丟了心愛的玩具等等,真的不需要家長再人為製造更多挫折來鍛鍊孩子了。

那麼,父母真正該做的是什麼事呢?

1、區別對待敏感的孩子。

兒童心理學研究發現,每個孩子的個性不同,在進行教育時就要區別對待。敏感的孩子無法接受錯誤,受挫感往往很強,父母就要幫助他們消除這種感覺。譬如可以對孩子說,犯錯是很正常的,你看,爸爸媽媽都是大人了,也會這樣那樣的不順心,也會遇到挫折和困難。

2、給予孩子建議。

當父母的語氣緩解了孩子的壓力感後,要幫助孩子重塑心情,給與一些建議去解決問題。譬如告訴孩子,不管發生什麼,父母的愛永遠是他的堅強後盾,會時刻理解、包容他,並真的做出實際行動來給孩子支持和勇氣去面對一切。

3、用親情感化代替說教。

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最忌諱家長講道理,因為孩子會覺得媽媽是在說教,既不同情也不理解他。而且和孩子哭鬧的時候這些等於無用功,還會傷害親子感情,正確的做法是幫孩子梳理情緒再引導他解決問題。

記得有一次,我帶女兒去玩遊戲機,刷了兩次卡機器都不認,可裡面的幣子數都給扣了,女兒急得眼淚直流,跑過來說:怎麼辦啊?這也太不公平了!我本來想說沒事,再往卡里充點錢就是了,可又覺得這是一個教育她的好機會。於是便耐心地對她說:"彆著急,人都會犯錯誤,何況是機器呢,我給你個建議,你想聽嗎?"她擦乾眼淚點點頭,我建議她可以去找工作人員把情況好好說清楚,女兒半信半疑地去了,結果工作人員把幣子還給了女兒,她開心極了。

你看!這就是幫助孩子面對挫折最好的辦法,從情感上做好撫慰和疏導,支持他,鼓勵他,他將會得到不一樣的成長。

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育兒常見問題,父母看這篇就夠了

03 孩子有需求怎麼了?!

近兩年,有一個詞被父母們所熟知,那就是延遲滿足,但很多人已經提出了延遲滿足的弊端,而且它其實非常不利於自控力的培養。

帶孩子上街,孩子要買這個買那個,家長不給買,或者說以後再買,屬於最簡單的延遲滿足,但並非是培養自控力的全部。

我們需要注意的是,自控力的概念很複雜,真正的自控力,表現是非常豐富的。譬如在生活中,孩子聽從家長的指令,或者專注地玩玩具,這些都叫自控力的表現。

如果孩子的要求既簡單又合理,家長還有什麼理由去推遲不滿足?長期對孩子的情感不做及時和適當的迴應,會傷害親子關係。所以,培養自控力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讓孩子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做應該做的事。

那麼具體來說,要怎麼做呢?

1、比較有效的方式是,通過遊戲讓孩子更專注。

譬如有一個遊戲叫"請你跟我這樣做"。玩這個遊戲,孩子必須要注意別人的動作,還要自己跟著做同樣的動作。這對於孩子排除干擾,用意志控制自己的動作,有很大幫助。

如果想讓孩子安靜一段時間,建議你跟孩子玩間諜的遊戲,假裝需要躲貓貓,一動不動,不能讓別人看到。你會發現在遊戲的情境裡,孩子們能剋制更久一些。

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育兒常見問題,父母看這篇就夠了

2、採取短暫等待的方式。

很多時候,父母低估了孩子等待的耐性,其實,孩子並不是天生就是急性子。很多研究發現,孩子更適合短暫性等待。

譬如過生日時,孩子會等吃了生日蛋糕以後,再拆生日禮物。又或者,滑滑梯時,他會等一個小朋友玩好了以後,再上去滑。

3、自言自語。

著名心理學家維果斯基發現:自言自語其實是孩子控制自己行為的手段。

譬如,剛會繫鞋帶時,一邊系一邊嘴裡說著每個步驟。這其實是孩子自控力自然發展的表現,因為這樣他們的專注力會更久。

隨著年齡和能力的發展,慢慢的也就不再需要用這種方式來思考了,這是他自我成長的表現。

4、滿足一些小願望。

這樣做的意義在於,滿足孩子的一些小願望,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是被重視的,當今後不能被滿足的時候,從情感上就比較容易接受。

隨著現代生活的快捷和便利,滿足孩子願望的機會增多了。但父母一定要讓孩子知道,只有可控範圍的要求愛能被滿足,學會控制自己的慾望。

"

很多家長可能都經歷過這樣的情況:孩子哭鬧個不停,怎麼哄都不行,突然之間像變了個人,無緣無故發脾氣,熬了半宿也不睡覺。父母經常搞不懂,到底是孩子出了毛病,還是我們做錯了什麼?

當今社會,父母的教育理念都在逐步提高,經常探討學習各種流行的教養理論。

可理論終歸是理論,還是有一個問題總在困擾著父母:究竟怎樣與孩子相處,採取什麼樣的教育,才能培養出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

我在媽媽群裡跟上百個媽媽進行討論,找到了一些最普遍的養育問題,涉及孩子的安全感、社交能力、創造力等等。

這些媽媽們各抒己見,用多年的經驗總結出一套科學的教育方法,不但能糾正一些育兒家長們搞不明白的問題,還能讓父母更加理性、從容地培養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

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育兒常見問題,父母看這篇就夠了

01 孩子矯情怎麼了?!

在帶孩子的過程中,相信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經歷,你說東,熊孩子偏往西,你為他好攔著他,他卻跟你大哭大叫。

有人可能會說:這孩子真矯情!其實,這是孩子出現不良情緒了。

我們這裡要說的第一個內容就是:情緒是不能避免的,只能去融合。

為什麼孩子這麼不聽話?如果父母這麼想,就已經錯了,因為你下意識地用成人的思維,去判斷孩子。

你因為孩子屢教不改,而對孩子怒目而視,甚至動手打罵,這就錯上加錯了。

孩子矯情,多數情況是因為他們的情緒沒有轉過彎兒,如果我們通過認同他們的情緒,並且引導他們把情緒轉過彎兒,孩子就容易教育了。

正、負兩面情緒是人的共性,只不過在自我控制能力發育還不健全的孩子身上,負面情緒體現得更明顯而已。

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育兒常見問題,父母看這篇就夠了

科學研究發現,人類的情緒產生是先天的,但是情緒的表達卻是後天學習的。

對孩子而言,相比讀書、寫字等等我們能看到的顯性技能,調節和疏導情緒,是一項隱性技能。這種隱性技能的培養,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那麼,怎麼幫孩子從零開始,正確表達、管理情緒呢?

1、要給孩子的情緒定義。

譬如幫孩子分析,你咬牙切齒還攥緊拳頭,是生氣的表現。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是因為害怕?還是有點受挫?家長聽過之後,先不做評判,讓孩子把痛苦講出來,情緒就能消減少一半。

2、父母可以講一些故事給孩子聽。

譬如人人都會生氣,媽媽會生氣,老師會生氣,你的好朋友也會生氣,這沒什麼大不了的。別的孩子因為什麼生氣了,哭鬧之後並未解決問題,反而會難過。父母做這些旨在讓孩子明白,自己是完全理解他的,你用語言和行動同時表現出了理解,往往就會平息孩子的情緒。

3、讓孩子知道生氣並不可怕,只要學會如何正確表達情緒就是最棒的。

在這裡,家長要給孩子一個"限度"的概念,譬如生氣的時候不能隨意喊叫,不要摔東西,更不能攻擊他任何自己。

4、讓孩子自己想一想,怎麼表達情緒比較合適?

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育兒常見問題,父母看這篇就夠了

我曾經看到過一些介紹情緒的漫畫書,孩子非常喜歡看,而且也很適合小朋友直觀地學習。

群裡的媽媽聽過孩子幼兒園的一節開放課,就是老師教孩子怎麼表達情緒的。

在他們班的牆上,經常會貼上各種表情圖片,其中就包含怎麼表達情緒的漫畫。比如說,生氣的時候,孩子要怎麼做才能讓自己平靜下來,可以深呼吸,把手放在肚子上,舒緩憤怒。老師還會結合一些故事,讓孩子們寫出和畫出這種情緒。除此之外,還有專門的行為指導課,通過木偶劇來傳遞怎樣表達情緒的行為是合適的。

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借鑑的。

作為父母不能心急,不能以負面情緒對抗負面情緒,要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引導孩子認識情緒的存在,更好地表達、疏導情緒。這是一項隱性技能,對孩子未來成長是非常有用的。

02 孩子有脾氣怎麼了?!

現在的孩子,普遍在認可和誇讚下生活,經不起一點批評,甚至連不誇他都受不了。

有父母說,那就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別表揚孩子,別肯定他,在批評中讓他養成好習慣。

結果,一些孩子好習慣是建立了,卻留下了不可抹面的心理陰影,這樣更加危險。

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育兒常見問題,父母看這篇就夠了

兒童心理學家說,父母不管做什麼,都不應該違反孩子心理和生理規律。

在孩子的世界裡,他們其實有足夠多的不順心的事。比如說,和別的小朋友沒玩到一塊、丟了心愛的玩具等等,真的不需要家長再人為製造更多挫折來鍛鍊孩子了。

那麼,父母真正該做的是什麼事呢?

1、區別對待敏感的孩子。

兒童心理學研究發現,每個孩子的個性不同,在進行教育時就要區別對待。敏感的孩子無法接受錯誤,受挫感往往很強,父母就要幫助他們消除這種感覺。譬如可以對孩子說,犯錯是很正常的,你看,爸爸媽媽都是大人了,也會這樣那樣的不順心,也會遇到挫折和困難。

2、給予孩子建議。

當父母的語氣緩解了孩子的壓力感後,要幫助孩子重塑心情,給與一些建議去解決問題。譬如告訴孩子,不管發生什麼,父母的愛永遠是他的堅強後盾,會時刻理解、包容他,並真的做出實際行動來給孩子支持和勇氣去面對一切。

3、用親情感化代替說教。

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最忌諱家長講道理,因為孩子會覺得媽媽是在說教,既不同情也不理解他。而且和孩子哭鬧的時候這些等於無用功,還會傷害親子感情,正確的做法是幫孩子梳理情緒再引導他解決問題。

記得有一次,我帶女兒去玩遊戲機,刷了兩次卡機器都不認,可裡面的幣子數都給扣了,女兒急得眼淚直流,跑過來說:怎麼辦啊?這也太不公平了!我本來想說沒事,再往卡里充點錢就是了,可又覺得這是一個教育她的好機會。於是便耐心地對她說:"彆著急,人都會犯錯誤,何況是機器呢,我給你個建議,你想聽嗎?"她擦乾眼淚點點頭,我建議她可以去找工作人員把情況好好說清楚,女兒半信半疑地去了,結果工作人員把幣子還給了女兒,她開心極了。

你看!這就是幫助孩子面對挫折最好的辦法,從情感上做好撫慰和疏導,支持他,鼓勵他,他將會得到不一樣的成長。

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育兒常見問題,父母看這篇就夠了

03 孩子有需求怎麼了?!

近兩年,有一個詞被父母們所熟知,那就是延遲滿足,但很多人已經提出了延遲滿足的弊端,而且它其實非常不利於自控力的培養。

帶孩子上街,孩子要買這個買那個,家長不給買,或者說以後再買,屬於最簡單的延遲滿足,但並非是培養自控力的全部。

我們需要注意的是,自控力的概念很複雜,真正的自控力,表現是非常豐富的。譬如在生活中,孩子聽從家長的指令,或者專注地玩玩具,這些都叫自控力的表現。

如果孩子的要求既簡單又合理,家長還有什麼理由去推遲不滿足?長期對孩子的情感不做及時和適當的迴應,會傷害親子關係。所以,培養自控力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讓孩子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做應該做的事。

那麼具體來說,要怎麼做呢?

1、比較有效的方式是,通過遊戲讓孩子更專注。

譬如有一個遊戲叫"請你跟我這樣做"。玩這個遊戲,孩子必須要注意別人的動作,還要自己跟著做同樣的動作。這對於孩子排除干擾,用意志控制自己的動作,有很大幫助。

如果想讓孩子安靜一段時間,建議你跟孩子玩間諜的遊戲,假裝需要躲貓貓,一動不動,不能讓別人看到。你會發現在遊戲的情境裡,孩子們能剋制更久一些。

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育兒常見問題,父母看這篇就夠了

2、採取短暫等待的方式。

很多時候,父母低估了孩子等待的耐性,其實,孩子並不是天生就是急性子。很多研究發現,孩子更適合短暫性等待。

譬如過生日時,孩子會等吃了生日蛋糕以後,再拆生日禮物。又或者,滑滑梯時,他會等一個小朋友玩好了以後,再上去滑。

3、自言自語。

著名心理學家維果斯基發現:自言自語其實是孩子控制自己行為的手段。

譬如,剛會繫鞋帶時,一邊系一邊嘴裡說著每個步驟。這其實是孩子自控力自然發展的表現,因為這樣他們的專注力會更久。

隨著年齡和能力的發展,慢慢的也就不再需要用這種方式來思考了,這是他自我成長的表現。

4、滿足一些小願望。

這樣做的意義在於,滿足孩子的一些小願望,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是被重視的,當今後不能被滿足的時候,從情感上就比較容易接受。

隨著現代生活的快捷和便利,滿足孩子願望的機會增多了。但父母一定要讓孩子知道,只有可控範圍的要求愛能被滿足,學會控制自己的慾望。

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育兒常見問題,父母看這篇就夠了

回到我們剛才的例子,帶孩子上街,孩子要買這買那,如果孩子想要的很多,父母不妨說:今天我可以給你買,但你要好好想想到底要哪一個,只能挑一個。這樣,既達到了鍛鍊孩子剋制自我意識的目的,也培養了他做決策的能力。

04 孩子有思想怎麼了?!

很多家長都知道:孩子獨立思考很重要,也知道傾聽很重要。

但當這兩件事放在一起,一些家長往往就會覺得矛盾了,因為他們可能會說:孩子太聽話了,就沒有獨立思考能力了。

其實這是把傾聽和盲目服從混淆了。

但實際情況是怎樣的呢?傾聽僅僅意味著聽話嗎?

根據腦神經學的研究發現,孩子的大腦,需要聲音和畫面的雙重刺激,才能記憶深刻。譬如說,當我們對孩子介紹香蕉,會手指著香蕉同時說出"香蕉"。孩子聽到發音,順著我們的手指看到香蕉,聽覺和視覺信息同時進入大腦,在大腦中加工整合,輸送到長期記憶裡才會被記住。

在這裡,傾聽是孩子接受信息、瞭解世界的一種方式。而思考,是孩子在接受信息之後的思維活動。至於獨立思考,則是在信息足夠充分的基礎上,所做的更高維度的思考。本質上,傾聽和獨立思考這兩者,並不是一個層面的概念,它們是可以相互結合的。

所以,父母不要糾結於聽話或者不聽話,以及太聽話了就沒有獨立思考能力這些問題。把兩者結合起來,既鍛鍊了孩子的傾聽,又讓他們學習使用證據來支持自己的意見,其實是更深一步提高了孩子的能力。

你看!認真傾聽,獲取充分信息,實際上是孩子獨立思考的第一步。

"

很多家長可能都經歷過這樣的情況:孩子哭鬧個不停,怎麼哄都不行,突然之間像變了個人,無緣無故發脾氣,熬了半宿也不睡覺。父母經常搞不懂,到底是孩子出了毛病,還是我們做錯了什麼?

當今社會,父母的教育理念都在逐步提高,經常探討學習各種流行的教養理論。

可理論終歸是理論,還是有一個問題總在困擾著父母:究竟怎樣與孩子相處,採取什麼樣的教育,才能培養出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

我在媽媽群裡跟上百個媽媽進行討論,找到了一些最普遍的養育問題,涉及孩子的安全感、社交能力、創造力等等。

這些媽媽們各抒己見,用多年的經驗總結出一套科學的教育方法,不但能糾正一些育兒家長們搞不明白的問題,還能讓父母更加理性、從容地培養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

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育兒常見問題,父母看這篇就夠了

01 孩子矯情怎麼了?!

在帶孩子的過程中,相信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經歷,你說東,熊孩子偏往西,你為他好攔著他,他卻跟你大哭大叫。

有人可能會說:這孩子真矯情!其實,這是孩子出現不良情緒了。

我們這裡要說的第一個內容就是:情緒是不能避免的,只能去融合。

為什麼孩子這麼不聽話?如果父母這麼想,就已經錯了,因為你下意識地用成人的思維,去判斷孩子。

你因為孩子屢教不改,而對孩子怒目而視,甚至動手打罵,這就錯上加錯了。

孩子矯情,多數情況是因為他們的情緒沒有轉過彎兒,如果我們通過認同他們的情緒,並且引導他們把情緒轉過彎兒,孩子就容易教育了。

正、負兩面情緒是人的共性,只不過在自我控制能力發育還不健全的孩子身上,負面情緒體現得更明顯而已。

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育兒常見問題,父母看這篇就夠了

科學研究發現,人類的情緒產生是先天的,但是情緒的表達卻是後天學習的。

對孩子而言,相比讀書、寫字等等我們能看到的顯性技能,調節和疏導情緒,是一項隱性技能。這種隱性技能的培養,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那麼,怎麼幫孩子從零開始,正確表達、管理情緒呢?

1、要給孩子的情緒定義。

譬如幫孩子分析,你咬牙切齒還攥緊拳頭,是生氣的表現。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是因為害怕?還是有點受挫?家長聽過之後,先不做評判,讓孩子把痛苦講出來,情緒就能消減少一半。

2、父母可以講一些故事給孩子聽。

譬如人人都會生氣,媽媽會生氣,老師會生氣,你的好朋友也會生氣,這沒什麼大不了的。別的孩子因為什麼生氣了,哭鬧之後並未解決問題,反而會難過。父母做這些旨在讓孩子明白,自己是完全理解他的,你用語言和行動同時表現出了理解,往往就會平息孩子的情緒。

3、讓孩子知道生氣並不可怕,只要學會如何正確表達情緒就是最棒的。

在這裡,家長要給孩子一個"限度"的概念,譬如生氣的時候不能隨意喊叫,不要摔東西,更不能攻擊他任何自己。

4、讓孩子自己想一想,怎麼表達情緒比較合適?

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育兒常見問題,父母看這篇就夠了

我曾經看到過一些介紹情緒的漫畫書,孩子非常喜歡看,而且也很適合小朋友直觀地學習。

群裡的媽媽聽過孩子幼兒園的一節開放課,就是老師教孩子怎麼表達情緒的。

在他們班的牆上,經常會貼上各種表情圖片,其中就包含怎麼表達情緒的漫畫。比如說,生氣的時候,孩子要怎麼做才能讓自己平靜下來,可以深呼吸,把手放在肚子上,舒緩憤怒。老師還會結合一些故事,讓孩子們寫出和畫出這種情緒。除此之外,還有專門的行為指導課,通過木偶劇來傳遞怎樣表達情緒的行為是合適的。

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借鑑的。

作為父母不能心急,不能以負面情緒對抗負面情緒,要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引導孩子認識情緒的存在,更好地表達、疏導情緒。這是一項隱性技能,對孩子未來成長是非常有用的。

02 孩子有脾氣怎麼了?!

現在的孩子,普遍在認可和誇讚下生活,經不起一點批評,甚至連不誇他都受不了。

有父母說,那就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別表揚孩子,別肯定他,在批評中讓他養成好習慣。

結果,一些孩子好習慣是建立了,卻留下了不可抹面的心理陰影,這樣更加危險。

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育兒常見問題,父母看這篇就夠了

兒童心理學家說,父母不管做什麼,都不應該違反孩子心理和生理規律。

在孩子的世界裡,他們其實有足夠多的不順心的事。比如說,和別的小朋友沒玩到一塊、丟了心愛的玩具等等,真的不需要家長再人為製造更多挫折來鍛鍊孩子了。

那麼,父母真正該做的是什麼事呢?

1、區別對待敏感的孩子。

兒童心理學研究發現,每個孩子的個性不同,在進行教育時就要區別對待。敏感的孩子無法接受錯誤,受挫感往往很強,父母就要幫助他們消除這種感覺。譬如可以對孩子說,犯錯是很正常的,你看,爸爸媽媽都是大人了,也會這樣那樣的不順心,也會遇到挫折和困難。

2、給予孩子建議。

當父母的語氣緩解了孩子的壓力感後,要幫助孩子重塑心情,給與一些建議去解決問題。譬如告訴孩子,不管發生什麼,父母的愛永遠是他的堅強後盾,會時刻理解、包容他,並真的做出實際行動來給孩子支持和勇氣去面對一切。

3、用親情感化代替說教。

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最忌諱家長講道理,因為孩子會覺得媽媽是在說教,既不同情也不理解他。而且和孩子哭鬧的時候這些等於無用功,還會傷害親子感情,正確的做法是幫孩子梳理情緒再引導他解決問題。

記得有一次,我帶女兒去玩遊戲機,刷了兩次卡機器都不認,可裡面的幣子數都給扣了,女兒急得眼淚直流,跑過來說:怎麼辦啊?這也太不公平了!我本來想說沒事,再往卡里充點錢就是了,可又覺得這是一個教育她的好機會。於是便耐心地對她說:"彆著急,人都會犯錯誤,何況是機器呢,我給你個建議,你想聽嗎?"她擦乾眼淚點點頭,我建議她可以去找工作人員把情況好好說清楚,女兒半信半疑地去了,結果工作人員把幣子還給了女兒,她開心極了。

你看!這就是幫助孩子面對挫折最好的辦法,從情感上做好撫慰和疏導,支持他,鼓勵他,他將會得到不一樣的成長。

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育兒常見問題,父母看這篇就夠了

03 孩子有需求怎麼了?!

近兩年,有一個詞被父母們所熟知,那就是延遲滿足,但很多人已經提出了延遲滿足的弊端,而且它其實非常不利於自控力的培養。

帶孩子上街,孩子要買這個買那個,家長不給買,或者說以後再買,屬於最簡單的延遲滿足,但並非是培養自控力的全部。

我們需要注意的是,自控力的概念很複雜,真正的自控力,表現是非常豐富的。譬如在生活中,孩子聽從家長的指令,或者專注地玩玩具,這些都叫自控力的表現。

如果孩子的要求既簡單又合理,家長還有什麼理由去推遲不滿足?長期對孩子的情感不做及時和適當的迴應,會傷害親子關係。所以,培養自控力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讓孩子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做應該做的事。

那麼具體來說,要怎麼做呢?

1、比較有效的方式是,通過遊戲讓孩子更專注。

譬如有一個遊戲叫"請你跟我這樣做"。玩這個遊戲,孩子必須要注意別人的動作,還要自己跟著做同樣的動作。這對於孩子排除干擾,用意志控制自己的動作,有很大幫助。

如果想讓孩子安靜一段時間,建議你跟孩子玩間諜的遊戲,假裝需要躲貓貓,一動不動,不能讓別人看到。你會發現在遊戲的情境裡,孩子們能剋制更久一些。

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育兒常見問題,父母看這篇就夠了

2、採取短暫等待的方式。

很多時候,父母低估了孩子等待的耐性,其實,孩子並不是天生就是急性子。很多研究發現,孩子更適合短暫性等待。

譬如過生日時,孩子會等吃了生日蛋糕以後,再拆生日禮物。又或者,滑滑梯時,他會等一個小朋友玩好了以後,再上去滑。

3、自言自語。

著名心理學家維果斯基發現:自言自語其實是孩子控制自己行為的手段。

譬如,剛會繫鞋帶時,一邊系一邊嘴裡說著每個步驟。這其實是孩子自控力自然發展的表現,因為這樣他們的專注力會更久。

隨著年齡和能力的發展,慢慢的也就不再需要用這種方式來思考了,這是他自我成長的表現。

4、滿足一些小願望。

這樣做的意義在於,滿足孩子的一些小願望,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是被重視的,當今後不能被滿足的時候,從情感上就比較容易接受。

隨著現代生活的快捷和便利,滿足孩子願望的機會增多了。但父母一定要讓孩子知道,只有可控範圍的要求愛能被滿足,學會控制自己的慾望。

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育兒常見問題,父母看這篇就夠了

回到我們剛才的例子,帶孩子上街,孩子要買這買那,如果孩子想要的很多,父母不妨說:今天我可以給你買,但你要好好想想到底要哪一個,只能挑一個。這樣,既達到了鍛鍊孩子剋制自我意識的目的,也培養了他做決策的能力。

04 孩子有思想怎麼了?!

很多家長都知道:孩子獨立思考很重要,也知道傾聽很重要。

但當這兩件事放在一起,一些家長往往就會覺得矛盾了,因為他們可能會說:孩子太聽話了,就沒有獨立思考能力了。

其實這是把傾聽和盲目服從混淆了。

但實際情況是怎樣的呢?傾聽僅僅意味著聽話嗎?

根據腦神經學的研究發現,孩子的大腦,需要聲音和畫面的雙重刺激,才能記憶深刻。譬如說,當我們對孩子介紹香蕉,會手指著香蕉同時說出"香蕉"。孩子聽到發音,順著我們的手指看到香蕉,聽覺和視覺信息同時進入大腦,在大腦中加工整合,輸送到長期記憶裡才會被記住。

在這裡,傾聽是孩子接受信息、瞭解世界的一種方式。而思考,是孩子在接受信息之後的思維活動。至於獨立思考,則是在信息足夠充分的基礎上,所做的更高維度的思考。本質上,傾聽和獨立思考這兩者,並不是一個層面的概念,它們是可以相互結合的。

所以,父母不要糾結於聽話或者不聽話,以及太聽話了就沒有獨立思考能力這些問題。把兩者結合起來,既鍛鍊了孩子的傾聽,又讓他們學習使用證據來支持自己的意見,其實是更深一步提高了孩子的能力。

你看!認真傾聽,獲取充分信息,實際上是孩子獨立思考的第一步。

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育兒常見問題,父母看這篇就夠了

兒童心理學家表示,從小練習過傾聽的孩子,等到上學了,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去聽老師講話。

在課堂上,聽覺是一個很重要的信息通道。暢通這個通道,會使孩子獲得更多自我成長的機會,如果傾聽練習不充分,反而會使大腦發育遲緩。

家長要怎麼引導孩子學會傾聽呢?其實這完全是可以反覆練習的。

譬如在收拾玩具的時候,有意識地對孩子說:來,媽媽和你一起收積木,請你把這幾塊積木放到筐裡。

還可以用遊戲的方式讓這些指令變得有趣,譬如:我們來開火車啦,這就比"我們排隊走"要有趣多了。

05 孩子犯錯誤怎麼了?!

兒童心理學家表示,要容許孩子犯錯,這是孩子獲得創造力的重要前提。

你可能會問,創造力和容許孩子犯錯能有什麼聯繫?其實,這一點在家庭教育中很常見。

譬如說,孩子在拼玩具火車軌道,突然拿起火車當作手機,假裝給正在上班的爸爸打電話。一旁的爺爺卻說:不對,這是火車,應該放在軌道上!

你看!我們不遺餘力地指導,反而限制了孩子的想象空間。

在這裡,父母應該要有一個意識,那就是,成人眼裡看到的世界和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樣的,讓孩子試錯,或許會獲得更快的成長。

"

很多家長可能都經歷過這樣的情況:孩子哭鬧個不停,怎麼哄都不行,突然之間像變了個人,無緣無故發脾氣,熬了半宿也不睡覺。父母經常搞不懂,到底是孩子出了毛病,還是我們做錯了什麼?

當今社會,父母的教育理念都在逐步提高,經常探討學習各種流行的教養理論。

可理論終歸是理論,還是有一個問題總在困擾著父母:究竟怎樣與孩子相處,採取什麼樣的教育,才能培養出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

我在媽媽群裡跟上百個媽媽進行討論,找到了一些最普遍的養育問題,涉及孩子的安全感、社交能力、創造力等等。

這些媽媽們各抒己見,用多年的經驗總結出一套科學的教育方法,不但能糾正一些育兒家長們搞不明白的問題,還能讓父母更加理性、從容地培養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

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育兒常見問題,父母看這篇就夠了

01 孩子矯情怎麼了?!

在帶孩子的過程中,相信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經歷,你說東,熊孩子偏往西,你為他好攔著他,他卻跟你大哭大叫。

有人可能會說:這孩子真矯情!其實,這是孩子出現不良情緒了。

我們這裡要說的第一個內容就是:情緒是不能避免的,只能去融合。

為什麼孩子這麼不聽話?如果父母這麼想,就已經錯了,因為你下意識地用成人的思維,去判斷孩子。

你因為孩子屢教不改,而對孩子怒目而視,甚至動手打罵,這就錯上加錯了。

孩子矯情,多數情況是因為他們的情緒沒有轉過彎兒,如果我們通過認同他們的情緒,並且引導他們把情緒轉過彎兒,孩子就容易教育了。

正、負兩面情緒是人的共性,只不過在自我控制能力發育還不健全的孩子身上,負面情緒體現得更明顯而已。

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育兒常見問題,父母看這篇就夠了

科學研究發現,人類的情緒產生是先天的,但是情緒的表達卻是後天學習的。

對孩子而言,相比讀書、寫字等等我們能看到的顯性技能,調節和疏導情緒,是一項隱性技能。這種隱性技能的培養,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那麼,怎麼幫孩子從零開始,正確表達、管理情緒呢?

1、要給孩子的情緒定義。

譬如幫孩子分析,你咬牙切齒還攥緊拳頭,是生氣的表現。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是因為害怕?還是有點受挫?家長聽過之後,先不做評判,讓孩子把痛苦講出來,情緒就能消減少一半。

2、父母可以講一些故事給孩子聽。

譬如人人都會生氣,媽媽會生氣,老師會生氣,你的好朋友也會生氣,這沒什麼大不了的。別的孩子因為什麼生氣了,哭鬧之後並未解決問題,反而會難過。父母做這些旨在讓孩子明白,自己是完全理解他的,你用語言和行動同時表現出了理解,往往就會平息孩子的情緒。

3、讓孩子知道生氣並不可怕,只要學會如何正確表達情緒就是最棒的。

在這裡,家長要給孩子一個"限度"的概念,譬如生氣的時候不能隨意喊叫,不要摔東西,更不能攻擊他任何自己。

4、讓孩子自己想一想,怎麼表達情緒比較合適?

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育兒常見問題,父母看這篇就夠了

我曾經看到過一些介紹情緒的漫畫書,孩子非常喜歡看,而且也很適合小朋友直觀地學習。

群裡的媽媽聽過孩子幼兒園的一節開放課,就是老師教孩子怎麼表達情緒的。

在他們班的牆上,經常會貼上各種表情圖片,其中就包含怎麼表達情緒的漫畫。比如說,生氣的時候,孩子要怎麼做才能讓自己平靜下來,可以深呼吸,把手放在肚子上,舒緩憤怒。老師還會結合一些故事,讓孩子們寫出和畫出這種情緒。除此之外,還有專門的行為指導課,通過木偶劇來傳遞怎樣表達情緒的行為是合適的。

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借鑑的。

作為父母不能心急,不能以負面情緒對抗負面情緒,要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引導孩子認識情緒的存在,更好地表達、疏導情緒。這是一項隱性技能,對孩子未來成長是非常有用的。

02 孩子有脾氣怎麼了?!

現在的孩子,普遍在認可和誇讚下生活,經不起一點批評,甚至連不誇他都受不了。

有父母說,那就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別表揚孩子,別肯定他,在批評中讓他養成好習慣。

結果,一些孩子好習慣是建立了,卻留下了不可抹面的心理陰影,這樣更加危險。

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育兒常見問題,父母看這篇就夠了

兒童心理學家說,父母不管做什麼,都不應該違反孩子心理和生理規律。

在孩子的世界裡,他們其實有足夠多的不順心的事。比如說,和別的小朋友沒玩到一塊、丟了心愛的玩具等等,真的不需要家長再人為製造更多挫折來鍛鍊孩子了。

那麼,父母真正該做的是什麼事呢?

1、區別對待敏感的孩子。

兒童心理學研究發現,每個孩子的個性不同,在進行教育時就要區別對待。敏感的孩子無法接受錯誤,受挫感往往很強,父母就要幫助他們消除這種感覺。譬如可以對孩子說,犯錯是很正常的,你看,爸爸媽媽都是大人了,也會這樣那樣的不順心,也會遇到挫折和困難。

2、給予孩子建議。

當父母的語氣緩解了孩子的壓力感後,要幫助孩子重塑心情,給與一些建議去解決問題。譬如告訴孩子,不管發生什麼,父母的愛永遠是他的堅強後盾,會時刻理解、包容他,並真的做出實際行動來給孩子支持和勇氣去面對一切。

3、用親情感化代替說教。

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最忌諱家長講道理,因為孩子會覺得媽媽是在說教,既不同情也不理解他。而且和孩子哭鬧的時候這些等於無用功,還會傷害親子感情,正確的做法是幫孩子梳理情緒再引導他解決問題。

記得有一次,我帶女兒去玩遊戲機,刷了兩次卡機器都不認,可裡面的幣子數都給扣了,女兒急得眼淚直流,跑過來說:怎麼辦啊?這也太不公平了!我本來想說沒事,再往卡里充點錢就是了,可又覺得這是一個教育她的好機會。於是便耐心地對她說:"彆著急,人都會犯錯誤,何況是機器呢,我給你個建議,你想聽嗎?"她擦乾眼淚點點頭,我建議她可以去找工作人員把情況好好說清楚,女兒半信半疑地去了,結果工作人員把幣子還給了女兒,她開心極了。

你看!這就是幫助孩子面對挫折最好的辦法,從情感上做好撫慰和疏導,支持他,鼓勵他,他將會得到不一樣的成長。

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育兒常見問題,父母看這篇就夠了

03 孩子有需求怎麼了?!

近兩年,有一個詞被父母們所熟知,那就是延遲滿足,但很多人已經提出了延遲滿足的弊端,而且它其實非常不利於自控力的培養。

帶孩子上街,孩子要買這個買那個,家長不給買,或者說以後再買,屬於最簡單的延遲滿足,但並非是培養自控力的全部。

我們需要注意的是,自控力的概念很複雜,真正的自控力,表現是非常豐富的。譬如在生活中,孩子聽從家長的指令,或者專注地玩玩具,這些都叫自控力的表現。

如果孩子的要求既簡單又合理,家長還有什麼理由去推遲不滿足?長期對孩子的情感不做及時和適當的迴應,會傷害親子關係。所以,培養自控力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讓孩子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做應該做的事。

那麼具體來說,要怎麼做呢?

1、比較有效的方式是,通過遊戲讓孩子更專注。

譬如有一個遊戲叫"請你跟我這樣做"。玩這個遊戲,孩子必須要注意別人的動作,還要自己跟著做同樣的動作。這對於孩子排除干擾,用意志控制自己的動作,有很大幫助。

如果想讓孩子安靜一段時間,建議你跟孩子玩間諜的遊戲,假裝需要躲貓貓,一動不動,不能讓別人看到。你會發現在遊戲的情境裡,孩子們能剋制更久一些。

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育兒常見問題,父母看這篇就夠了

2、採取短暫等待的方式。

很多時候,父母低估了孩子等待的耐性,其實,孩子並不是天生就是急性子。很多研究發現,孩子更適合短暫性等待。

譬如過生日時,孩子會等吃了生日蛋糕以後,再拆生日禮物。又或者,滑滑梯時,他會等一個小朋友玩好了以後,再上去滑。

3、自言自語。

著名心理學家維果斯基發現:自言自語其實是孩子控制自己行為的手段。

譬如,剛會繫鞋帶時,一邊系一邊嘴裡說著每個步驟。這其實是孩子自控力自然發展的表現,因為這樣他們的專注力會更久。

隨著年齡和能力的發展,慢慢的也就不再需要用這種方式來思考了,這是他自我成長的表現。

4、滿足一些小願望。

這樣做的意義在於,滿足孩子的一些小願望,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是被重視的,當今後不能被滿足的時候,從情感上就比較容易接受。

隨著現代生活的快捷和便利,滿足孩子願望的機會增多了。但父母一定要讓孩子知道,只有可控範圍的要求愛能被滿足,學會控制自己的慾望。

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育兒常見問題,父母看這篇就夠了

回到我們剛才的例子,帶孩子上街,孩子要買這買那,如果孩子想要的很多,父母不妨說:今天我可以給你買,但你要好好想想到底要哪一個,只能挑一個。這樣,既達到了鍛鍊孩子剋制自我意識的目的,也培養了他做決策的能力。

04 孩子有思想怎麼了?!

很多家長都知道:孩子獨立思考很重要,也知道傾聽很重要。

但當這兩件事放在一起,一些家長往往就會覺得矛盾了,因為他們可能會說:孩子太聽話了,就沒有獨立思考能力了。

其實這是把傾聽和盲目服從混淆了。

但實際情況是怎樣的呢?傾聽僅僅意味著聽話嗎?

根據腦神經學的研究發現,孩子的大腦,需要聲音和畫面的雙重刺激,才能記憶深刻。譬如說,當我們對孩子介紹香蕉,會手指著香蕉同時說出"香蕉"。孩子聽到發音,順著我們的手指看到香蕉,聽覺和視覺信息同時進入大腦,在大腦中加工整合,輸送到長期記憶裡才會被記住。

在這裡,傾聽是孩子接受信息、瞭解世界的一種方式。而思考,是孩子在接受信息之後的思維活動。至於獨立思考,則是在信息足夠充分的基礎上,所做的更高維度的思考。本質上,傾聽和獨立思考這兩者,並不是一個層面的概念,它們是可以相互結合的。

所以,父母不要糾結於聽話或者不聽話,以及太聽話了就沒有獨立思考能力這些問題。把兩者結合起來,既鍛鍊了孩子的傾聽,又讓他們學習使用證據來支持自己的意見,其實是更深一步提高了孩子的能力。

你看!認真傾聽,獲取充分信息,實際上是孩子獨立思考的第一步。

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育兒常見問題,父母看這篇就夠了

兒童心理學家表示,從小練習過傾聽的孩子,等到上學了,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去聽老師講話。

在課堂上,聽覺是一個很重要的信息通道。暢通這個通道,會使孩子獲得更多自我成長的機會,如果傾聽練習不充分,反而會使大腦發育遲緩。

家長要怎麼引導孩子學會傾聽呢?其實這完全是可以反覆練習的。

譬如在收拾玩具的時候,有意識地對孩子說:來,媽媽和你一起收積木,請你把這幾塊積木放到筐裡。

還可以用遊戲的方式讓這些指令變得有趣,譬如:我們來開火車啦,這就比"我們排隊走"要有趣多了。

05 孩子犯錯誤怎麼了?!

兒童心理學家表示,要容許孩子犯錯,這是孩子獲得創造力的重要前提。

你可能會問,創造力和容許孩子犯錯能有什麼聯繫?其實,這一點在家庭教育中很常見。

譬如說,孩子在拼玩具火車軌道,突然拿起火車當作手機,假裝給正在上班的爸爸打電話。一旁的爺爺卻說:不對,這是火車,應該放在軌道上!

你看!我們不遺餘力地指導,反而限制了孩子的想象空間。

在這裡,父母應該要有一個意識,那就是,成人眼裡看到的世界和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樣的,讓孩子試錯,或許會獲得更快的成長。

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育兒常見問題,父母看這篇就夠了

在明確了"試錯同樣是成長"這個基本原則之後,怎樣才能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呢?

教父母一些方法。

譬如,鼓勵孩子用他自己的方式去面對一切。

我女兒喜歡看科普書,有一次看到不同的光波有不同波長,光波穿透不同材質的能力也不同,她很感興趣,便想出一個遊戲,讓我假扮貝塔射線和伽馬射線。女兒拿著一張紙說,媽媽請你扮演阿爾法射線和貝塔射線,穿透一張紙吧。我非常配合,馬上做出了光穿過紙的動作。

貝塔射線、阿爾法射線,這麼枯燥的物理學知識,孩子能用如此有創意的方式表演出來,其實我還是很驚喜的。

孩子自編自導的遊戲,能幫助他學習知識,這是想象力和創造力的體現。

這說明,孩子在寬鬆的環境,無拘無束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就會保持好奇心、強烈的興趣去探索周圍的世界,何樂而不為呢。

"

很多家長可能都經歷過這樣的情況:孩子哭鬧個不停,怎麼哄都不行,突然之間像變了個人,無緣無故發脾氣,熬了半宿也不睡覺。父母經常搞不懂,到底是孩子出了毛病,還是我們做錯了什麼?

當今社會,父母的教育理念都在逐步提高,經常探討學習各種流行的教養理論。

可理論終歸是理論,還是有一個問題總在困擾著父母:究竟怎樣與孩子相處,採取什麼樣的教育,才能培養出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

我在媽媽群裡跟上百個媽媽進行討論,找到了一些最普遍的養育問題,涉及孩子的安全感、社交能力、創造力等等。

這些媽媽們各抒己見,用多年的經驗總結出一套科學的教育方法,不但能糾正一些育兒家長們搞不明白的問題,還能讓父母更加理性、從容地培養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

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育兒常見問題,父母看這篇就夠了

01 孩子矯情怎麼了?!

在帶孩子的過程中,相信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經歷,你說東,熊孩子偏往西,你為他好攔著他,他卻跟你大哭大叫。

有人可能會說:這孩子真矯情!其實,這是孩子出現不良情緒了。

我們這裡要說的第一個內容就是:情緒是不能避免的,只能去融合。

為什麼孩子這麼不聽話?如果父母這麼想,就已經錯了,因為你下意識地用成人的思維,去判斷孩子。

你因為孩子屢教不改,而對孩子怒目而視,甚至動手打罵,這就錯上加錯了。

孩子矯情,多數情況是因為他們的情緒沒有轉過彎兒,如果我們通過認同他們的情緒,並且引導他們把情緒轉過彎兒,孩子就容易教育了。

正、負兩面情緒是人的共性,只不過在自我控制能力發育還不健全的孩子身上,負面情緒體現得更明顯而已。

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育兒常見問題,父母看這篇就夠了

科學研究發現,人類的情緒產生是先天的,但是情緒的表達卻是後天學習的。

對孩子而言,相比讀書、寫字等等我們能看到的顯性技能,調節和疏導情緒,是一項隱性技能。這種隱性技能的培養,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那麼,怎麼幫孩子從零開始,正確表達、管理情緒呢?

1、要給孩子的情緒定義。

譬如幫孩子分析,你咬牙切齒還攥緊拳頭,是生氣的表現。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是因為害怕?還是有點受挫?家長聽過之後,先不做評判,讓孩子把痛苦講出來,情緒就能消減少一半。

2、父母可以講一些故事給孩子聽。

譬如人人都會生氣,媽媽會生氣,老師會生氣,你的好朋友也會生氣,這沒什麼大不了的。別的孩子因為什麼生氣了,哭鬧之後並未解決問題,反而會難過。父母做這些旨在讓孩子明白,自己是完全理解他的,你用語言和行動同時表現出了理解,往往就會平息孩子的情緒。

3、讓孩子知道生氣並不可怕,只要學會如何正確表達情緒就是最棒的。

在這裡,家長要給孩子一個"限度"的概念,譬如生氣的時候不能隨意喊叫,不要摔東西,更不能攻擊他任何自己。

4、讓孩子自己想一想,怎麼表達情緒比較合適?

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育兒常見問題,父母看這篇就夠了

我曾經看到過一些介紹情緒的漫畫書,孩子非常喜歡看,而且也很適合小朋友直觀地學習。

群裡的媽媽聽過孩子幼兒園的一節開放課,就是老師教孩子怎麼表達情緒的。

在他們班的牆上,經常會貼上各種表情圖片,其中就包含怎麼表達情緒的漫畫。比如說,生氣的時候,孩子要怎麼做才能讓自己平靜下來,可以深呼吸,把手放在肚子上,舒緩憤怒。老師還會結合一些故事,讓孩子們寫出和畫出這種情緒。除此之外,還有專門的行為指導課,通過木偶劇來傳遞怎樣表達情緒的行為是合適的。

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借鑑的。

作為父母不能心急,不能以負面情緒對抗負面情緒,要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引導孩子認識情緒的存在,更好地表達、疏導情緒。這是一項隱性技能,對孩子未來成長是非常有用的。

02 孩子有脾氣怎麼了?!

現在的孩子,普遍在認可和誇讚下生活,經不起一點批評,甚至連不誇他都受不了。

有父母說,那就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別表揚孩子,別肯定他,在批評中讓他養成好習慣。

結果,一些孩子好習慣是建立了,卻留下了不可抹面的心理陰影,這樣更加危險。

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育兒常見問題,父母看這篇就夠了

兒童心理學家說,父母不管做什麼,都不應該違反孩子心理和生理規律。

在孩子的世界裡,他們其實有足夠多的不順心的事。比如說,和別的小朋友沒玩到一塊、丟了心愛的玩具等等,真的不需要家長再人為製造更多挫折來鍛鍊孩子了。

那麼,父母真正該做的是什麼事呢?

1、區別對待敏感的孩子。

兒童心理學研究發現,每個孩子的個性不同,在進行教育時就要區別對待。敏感的孩子無法接受錯誤,受挫感往往很強,父母就要幫助他們消除這種感覺。譬如可以對孩子說,犯錯是很正常的,你看,爸爸媽媽都是大人了,也會這樣那樣的不順心,也會遇到挫折和困難。

2、給予孩子建議。

當父母的語氣緩解了孩子的壓力感後,要幫助孩子重塑心情,給與一些建議去解決問題。譬如告訴孩子,不管發生什麼,父母的愛永遠是他的堅強後盾,會時刻理解、包容他,並真的做出實際行動來給孩子支持和勇氣去面對一切。

3、用親情感化代替說教。

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最忌諱家長講道理,因為孩子會覺得媽媽是在說教,既不同情也不理解他。而且和孩子哭鬧的時候這些等於無用功,還會傷害親子感情,正確的做法是幫孩子梳理情緒再引導他解決問題。

記得有一次,我帶女兒去玩遊戲機,刷了兩次卡機器都不認,可裡面的幣子數都給扣了,女兒急得眼淚直流,跑過來說:怎麼辦啊?這也太不公平了!我本來想說沒事,再往卡里充點錢就是了,可又覺得這是一個教育她的好機會。於是便耐心地對她說:"彆著急,人都會犯錯誤,何況是機器呢,我給你個建議,你想聽嗎?"她擦乾眼淚點點頭,我建議她可以去找工作人員把情況好好說清楚,女兒半信半疑地去了,結果工作人員把幣子還給了女兒,她開心極了。

你看!這就是幫助孩子面對挫折最好的辦法,從情感上做好撫慰和疏導,支持他,鼓勵他,他將會得到不一樣的成長。

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育兒常見問題,父母看這篇就夠了

03 孩子有需求怎麼了?!

近兩年,有一個詞被父母們所熟知,那就是延遲滿足,但很多人已經提出了延遲滿足的弊端,而且它其實非常不利於自控力的培養。

帶孩子上街,孩子要買這個買那個,家長不給買,或者說以後再買,屬於最簡單的延遲滿足,但並非是培養自控力的全部。

我們需要注意的是,自控力的概念很複雜,真正的自控力,表現是非常豐富的。譬如在生活中,孩子聽從家長的指令,或者專注地玩玩具,這些都叫自控力的表現。

如果孩子的要求既簡單又合理,家長還有什麼理由去推遲不滿足?長期對孩子的情感不做及時和適當的迴應,會傷害親子關係。所以,培養自控力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讓孩子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做應該做的事。

那麼具體來說,要怎麼做呢?

1、比較有效的方式是,通過遊戲讓孩子更專注。

譬如有一個遊戲叫"請你跟我這樣做"。玩這個遊戲,孩子必須要注意別人的動作,還要自己跟著做同樣的動作。這對於孩子排除干擾,用意志控制自己的動作,有很大幫助。

如果想讓孩子安靜一段時間,建議你跟孩子玩間諜的遊戲,假裝需要躲貓貓,一動不動,不能讓別人看到。你會發現在遊戲的情境裡,孩子們能剋制更久一些。

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育兒常見問題,父母看這篇就夠了

2、採取短暫等待的方式。

很多時候,父母低估了孩子等待的耐性,其實,孩子並不是天生就是急性子。很多研究發現,孩子更適合短暫性等待。

譬如過生日時,孩子會等吃了生日蛋糕以後,再拆生日禮物。又或者,滑滑梯時,他會等一個小朋友玩好了以後,再上去滑。

3、自言自語。

著名心理學家維果斯基發現:自言自語其實是孩子控制自己行為的手段。

譬如,剛會繫鞋帶時,一邊系一邊嘴裡說著每個步驟。這其實是孩子自控力自然發展的表現,因為這樣他們的專注力會更久。

隨著年齡和能力的發展,慢慢的也就不再需要用這種方式來思考了,這是他自我成長的表現。

4、滿足一些小願望。

這樣做的意義在於,滿足孩子的一些小願望,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是被重視的,當今後不能被滿足的時候,從情感上就比較容易接受。

隨著現代生活的快捷和便利,滿足孩子願望的機會增多了。但父母一定要讓孩子知道,只有可控範圍的要求愛能被滿足,學會控制自己的慾望。

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育兒常見問題,父母看這篇就夠了

回到我們剛才的例子,帶孩子上街,孩子要買這買那,如果孩子想要的很多,父母不妨說:今天我可以給你買,但你要好好想想到底要哪一個,只能挑一個。這樣,既達到了鍛鍊孩子剋制自我意識的目的,也培養了他做決策的能力。

04 孩子有思想怎麼了?!

很多家長都知道:孩子獨立思考很重要,也知道傾聽很重要。

但當這兩件事放在一起,一些家長往往就會覺得矛盾了,因為他們可能會說:孩子太聽話了,就沒有獨立思考能力了。

其實這是把傾聽和盲目服從混淆了。

但實際情況是怎樣的呢?傾聽僅僅意味著聽話嗎?

根據腦神經學的研究發現,孩子的大腦,需要聲音和畫面的雙重刺激,才能記憶深刻。譬如說,當我們對孩子介紹香蕉,會手指著香蕉同時說出"香蕉"。孩子聽到發音,順著我們的手指看到香蕉,聽覺和視覺信息同時進入大腦,在大腦中加工整合,輸送到長期記憶裡才會被記住。

在這裡,傾聽是孩子接受信息、瞭解世界的一種方式。而思考,是孩子在接受信息之後的思維活動。至於獨立思考,則是在信息足夠充分的基礎上,所做的更高維度的思考。本質上,傾聽和獨立思考這兩者,並不是一個層面的概念,它們是可以相互結合的。

所以,父母不要糾結於聽話或者不聽話,以及太聽話了就沒有獨立思考能力這些問題。把兩者結合起來,既鍛鍊了孩子的傾聽,又讓他們學習使用證據來支持自己的意見,其實是更深一步提高了孩子的能力。

你看!認真傾聽,獲取充分信息,實際上是孩子獨立思考的第一步。

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育兒常見問題,父母看這篇就夠了

兒童心理學家表示,從小練習過傾聽的孩子,等到上學了,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去聽老師講話。

在課堂上,聽覺是一個很重要的信息通道。暢通這個通道,會使孩子獲得更多自我成長的機會,如果傾聽練習不充分,反而會使大腦發育遲緩。

家長要怎麼引導孩子學會傾聽呢?其實這完全是可以反覆練習的。

譬如在收拾玩具的時候,有意識地對孩子說:來,媽媽和你一起收積木,請你把這幾塊積木放到筐裡。

還可以用遊戲的方式讓這些指令變得有趣,譬如:我們來開火車啦,這就比"我們排隊走"要有趣多了。

05 孩子犯錯誤怎麼了?!

兒童心理學家表示,要容許孩子犯錯,這是孩子獲得創造力的重要前提。

你可能會問,創造力和容許孩子犯錯能有什麼聯繫?其實,這一點在家庭教育中很常見。

譬如說,孩子在拼玩具火車軌道,突然拿起火車當作手機,假裝給正在上班的爸爸打電話。一旁的爺爺卻說:不對,這是火車,應該放在軌道上!

你看!我們不遺餘力地指導,反而限制了孩子的想象空間。

在這裡,父母應該要有一個意識,那就是,成人眼裡看到的世界和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樣的,讓孩子試錯,或許會獲得更快的成長。

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育兒常見問題,父母看這篇就夠了

在明確了"試錯同樣是成長"這個基本原則之後,怎樣才能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呢?

教父母一些方法。

譬如,鼓勵孩子用他自己的方式去面對一切。

我女兒喜歡看科普書,有一次看到不同的光波有不同波長,光波穿透不同材質的能力也不同,她很感興趣,便想出一個遊戲,讓我假扮貝塔射線和伽馬射線。女兒拿著一張紙說,媽媽請你扮演阿爾法射線和貝塔射線,穿透一張紙吧。我非常配合,馬上做出了光穿過紙的動作。

貝塔射線、阿爾法射線,這麼枯燥的物理學知識,孩子能用如此有創意的方式表演出來,其實我還是很驚喜的。

孩子自編自導的遊戲,能幫助他學習知識,這是想象力和創造力的體現。

這說明,孩子在寬鬆的環境,無拘無束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就會保持好奇心、強烈的興趣去探索周圍的世界,何樂而不為呢。

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育兒常見問題,父母看這篇就夠了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認識到創造力不是通過單一活動或者短時間內可以培養出來的,而是通過"合力"激發出來的。

這裡的合力是什麼?它是指將孩子置身於綜合的教育環境之中,比如各種科學活動、藝術活動、積木搭建活動等等。

在這些活動中,孩子接觸到的各種人都會對他產生影響。在這些綜合的教育環境中,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往往會以你想象不到的方式迸發。

在書上看到過一個故事:有個小男孩,美術總是不及格,老師和父母早已下結論,說他沒有藝術細胞。一次偶然機會,小男孩被帶到一位藝術家的家裡。藝術家讓他畫一些塗鴉線條,補充成畫,再把這些畫組成一個故事。

這位藝術家吃驚地發現,這個孩子能把線條畫得活靈活現,而且講的故事很有邏輯性,也非常有想象力。

為什麼家長和老師卻覺得他沒有想象力呢?因為環境不同,伯樂不同。

拘謹的環境,會壓抑了孩子的表現,而在藝術氛圍的環境裡,讓他自由發揮,沒有標準答案的時候,孩子反而放鬆心態,像換了一個人。

在育兒的這條路上,家長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

為人父母,要用心地去體會孩子的心理,只有經過艱辛的磨鍊,才能把握住孩子的特點,因材施教。

你學會了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