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父母最焦慮?孩子還在起跑線上,請別用錯誤教育傷害孩子'

"

九月金秋,每年一到這個季節,就會有大批的家長進入到了焦慮期——主要在於孩子。

一牽涉到孩子的事情,家長們總是各種焦慮,主要表現在這幾個時期:

孩子準備上幼兒園時,

孩子幼升小時,

孩子小升初時,

孩子高中三年以及高考報志願時,

孩子畢業找工作時,

孩子談婚論嫁時,

……

總之在這幾個重大時期內,作為家長,作為父母,焦慮是避免不了的。

其中以中小學生家長的焦慮更為嚴重,也表現得更加統一標準化,他們的焦慮集中表現在孩子的學習成績、小升初、初升高中、青春期教育等方面,幼兒園和高中生家長的焦慮也是千奇百怪,那麼家長們到底都在焦慮些什麼呢?

"

九月金秋,每年一到這個季節,就會有大批的家長進入到了焦慮期——主要在於孩子。

一牽涉到孩子的事情,家長們總是各種焦慮,主要表現在這幾個時期:

孩子準備上幼兒園時,

孩子幼升小時,

孩子小升初時,

孩子高中三年以及高考報志願時,

孩子畢業找工作時,

孩子談婚論嫁時,

……

總之在這幾個重大時期內,作為家長,作為父母,焦慮是避免不了的。

其中以中小學生家長的焦慮更為嚴重,也表現得更加統一標準化,他們的焦慮集中表現在孩子的學習成績、小升初、初升高中、青春期教育等方面,幼兒園和高中生家長的焦慮也是千奇百怪,那麼家長們到底都在焦慮些什麼呢?

為何中國父母最焦慮?孩子還在起跑線上,請別用錯誤教育傷害孩子

第一:關於孩子成長方面的焦慮

孩子出生時,新手爸媽會極為關注寶寶的各個方面,有一點不同都會讓新手爸媽苦惱半天。尤其是在孩子嬰兒時期,因為不同的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的身心發育都會有些許的差異,可是新手爸媽卻因此極為焦慮。

有的一歲嬰幼兒已經能夠較為熟練地表達自己的意願,而有的孩子可能到一歲半才能完整敘述自己的想法;

有的兩歲的孩子已經可以奔跑了,但是有的三歲了還只是穩穩當當的走;

有的孩子四歲時已經可以使用筷子吃飯,而有些孩子到了5歲還不能熟練使用筷子;

有的孩子能夠輕鬆的學會家長教的數字單詞等,而有的孩子需要一遍又一遍的教導才能讓他記住。

其實以上這些現象都是非常普遍且正常的,只是嬰幼兒在不同時期的表現差異而已。

可是有些嬰幼兒家長會覺得問題特別嚴重,他們會非常擔心,非常焦慮,以至於胡思亂想:

是不是孩子身體發育不健全?

是不是頭腦發育遲緩?

是不是存在發育障礙?

......

為此,他們徹夜難眠,併到處尋找良方祕藥,可是有時候這樣做反而會對孩子的生長髮育不好。

"

九月金秋,每年一到這個季節,就會有大批的家長進入到了焦慮期——主要在於孩子。

一牽涉到孩子的事情,家長們總是各種焦慮,主要表現在這幾個時期:

孩子準備上幼兒園時,

孩子幼升小時,

孩子小升初時,

孩子高中三年以及高考報志願時,

孩子畢業找工作時,

孩子談婚論嫁時,

……

總之在這幾個重大時期內,作為家長,作為父母,焦慮是避免不了的。

其中以中小學生家長的焦慮更為嚴重,也表現得更加統一標準化,他們的焦慮集中表現在孩子的學習成績、小升初、初升高中、青春期教育等方面,幼兒園和高中生家長的焦慮也是千奇百怪,那麼家長們到底都在焦慮些什麼呢?

為何中國父母最焦慮?孩子還在起跑線上,請別用錯誤教育傷害孩子

第一:關於孩子成長方面的焦慮

孩子出生時,新手爸媽會極為關注寶寶的各個方面,有一點不同都會讓新手爸媽苦惱半天。尤其是在孩子嬰兒時期,因為不同的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的身心發育都會有些許的差異,可是新手爸媽卻因此極為焦慮。

有的一歲嬰幼兒已經能夠較為熟練地表達自己的意願,而有的孩子可能到一歲半才能完整敘述自己的想法;

有的兩歲的孩子已經可以奔跑了,但是有的三歲了還只是穩穩當當的走;

有的孩子四歲時已經可以使用筷子吃飯,而有些孩子到了5歲還不能熟練使用筷子;

有的孩子能夠輕鬆的學會家長教的數字單詞等,而有的孩子需要一遍又一遍的教導才能讓他記住。

其實以上這些現象都是非常普遍且正常的,只是嬰幼兒在不同時期的表現差異而已。

可是有些嬰幼兒家長會覺得問題特別嚴重,他們會非常擔心,非常焦慮,以至於胡思亂想:

是不是孩子身體發育不健全?

是不是頭腦發育遲緩?

是不是存在發育障礙?

......

為此,他們徹夜難眠,併到處尋找良方祕藥,可是有時候這樣做反而會對孩子的生長髮育不好。

為何中國父母最焦慮?孩子還在起跑線上,請別用錯誤教育傷害孩子

第二:關於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焦慮

現在我國精英化教育的趨勢日趨明顯,尤其是在一些方面加大了西方化程度,而且不可否認的是我國目前仍普遍存在優質教育資源不均衡現象。

中國絕大部分人,尤其是父母,他們都希望自己的下一代比自己更加優秀,或者跳出自己的圈子,這種想法在一些小城市市民身上或者通過自己的奮鬥好不容易從小城市到大城市的中產階層身上就更為明顯。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位於社會底層的普通民眾的主要訴求還是在一家人的生存方面,對於下一代的教育,他們雖然也很重視,但大部分情況是有心無力。

所以只有工作在事業單位(公務員、事業單位和國企)的“中產階層”家長最為焦慮,他們無需為生活物質煩惱太多,所以就相對來說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下一代的成長與教育。

他們大都經歷過底層階級的教育資源,所以更清楚“起跑線”的重要性,為了能獲得更多的優質資源,為了讓自己的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們是想盡辦法讓自己的孩子得到更好的資源與教育。

於是家長們就開始安排孩子從三四歲始就在各類輔導班、特長班之間奔跑,希望能夠讓自己的孩子有一技之長,能夠在眾多孩子中脫穎而出,能夠在未來的小升初、初升高中得到加分項等。

同時,有一些父母在子女教育問題上抗風險能力弱,普遍有“輸不起”的心理,他們將自己未能達成的人生目標和人生全部希望加在孩子身上,就像《小別離》裡面陶虹飾演的宋倩一樣。

陶虹飾演的宋倩跟沙溢飾演的喬衛東離婚了,由宋倩自己撫養並教育女兒學霸喬英子。她們在經濟上不成問題,所以宋倩將自己的人生目標與希望全部寄託在女兒身上,因此她對女兒的要求極為嚴格,甚至可以說是苛刻,這讓女兒喬英子背上了沉重的壓力。

宋倩為英子的付出和犧牲,英子清楚,卻不敢說讓媽媽不要再把意志強加到自己頭上;宋倩也明白自己在剝奪女兒的興趣和愛好,可是卻不能控制自己不去這麼做。

就是因為“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育兒觀念,才讓宋倩和女兒的母女關係出現裂痕。

"

九月金秋,每年一到這個季節,就會有大批的家長進入到了焦慮期——主要在於孩子。

一牽涉到孩子的事情,家長們總是各種焦慮,主要表現在這幾個時期:

孩子準備上幼兒園時,

孩子幼升小時,

孩子小升初時,

孩子高中三年以及高考報志願時,

孩子畢業找工作時,

孩子談婚論嫁時,

……

總之在這幾個重大時期內,作為家長,作為父母,焦慮是避免不了的。

其中以中小學生家長的焦慮更為嚴重,也表現得更加統一標準化,他們的焦慮集中表現在孩子的學習成績、小升初、初升高中、青春期教育等方面,幼兒園和高中生家長的焦慮也是千奇百怪,那麼家長們到底都在焦慮些什麼呢?

為何中國父母最焦慮?孩子還在起跑線上,請別用錯誤教育傷害孩子

第一:關於孩子成長方面的焦慮

孩子出生時,新手爸媽會極為關注寶寶的各個方面,有一點不同都會讓新手爸媽苦惱半天。尤其是在孩子嬰兒時期,因為不同的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的身心發育都會有些許的差異,可是新手爸媽卻因此極為焦慮。

有的一歲嬰幼兒已經能夠較為熟練地表達自己的意願,而有的孩子可能到一歲半才能完整敘述自己的想法;

有的兩歲的孩子已經可以奔跑了,但是有的三歲了還只是穩穩當當的走;

有的孩子四歲時已經可以使用筷子吃飯,而有些孩子到了5歲還不能熟練使用筷子;

有的孩子能夠輕鬆的學會家長教的數字單詞等,而有的孩子需要一遍又一遍的教導才能讓他記住。

其實以上這些現象都是非常普遍且正常的,只是嬰幼兒在不同時期的表現差異而已。

可是有些嬰幼兒家長會覺得問題特別嚴重,他們會非常擔心,非常焦慮,以至於胡思亂想:

是不是孩子身體發育不健全?

是不是頭腦發育遲緩?

是不是存在發育障礙?

......

為此,他們徹夜難眠,併到處尋找良方祕藥,可是有時候這樣做反而會對孩子的生長髮育不好。

為何中國父母最焦慮?孩子還在起跑線上,請別用錯誤教育傷害孩子

第二:關於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焦慮

現在我國精英化教育的趨勢日趨明顯,尤其是在一些方面加大了西方化程度,而且不可否認的是我國目前仍普遍存在優質教育資源不均衡現象。

中國絕大部分人,尤其是父母,他們都希望自己的下一代比自己更加優秀,或者跳出自己的圈子,這種想法在一些小城市市民身上或者通過自己的奮鬥好不容易從小城市到大城市的中產階層身上就更為明顯。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位於社會底層的普通民眾的主要訴求還是在一家人的生存方面,對於下一代的教育,他們雖然也很重視,但大部分情況是有心無力。

所以只有工作在事業單位(公務員、事業單位和國企)的“中產階層”家長最為焦慮,他們無需為生活物質煩惱太多,所以就相對來說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下一代的成長與教育。

他們大都經歷過底層階級的教育資源,所以更清楚“起跑線”的重要性,為了能獲得更多的優質資源,為了讓自己的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們是想盡辦法讓自己的孩子得到更好的資源與教育。

於是家長們就開始安排孩子從三四歲始就在各類輔導班、特長班之間奔跑,希望能夠讓自己的孩子有一技之長,能夠在眾多孩子中脫穎而出,能夠在未來的小升初、初升高中得到加分項等。

同時,有一些父母在子女教育問題上抗風險能力弱,普遍有“輸不起”的心理,他們將自己未能達成的人生目標和人生全部希望加在孩子身上,就像《小別離》裡面陶虹飾演的宋倩一樣。

陶虹飾演的宋倩跟沙溢飾演的喬衛東離婚了,由宋倩自己撫養並教育女兒學霸喬英子。她們在經濟上不成問題,所以宋倩將自己的人生目標與希望全部寄託在女兒身上,因此她對女兒的要求極為嚴格,甚至可以說是苛刻,這讓女兒喬英子背上了沉重的壓力。

宋倩為英子的付出和犧牲,英子清楚,卻不敢說讓媽媽不要再把意志強加到自己頭上;宋倩也明白自己在剝奪女兒的興趣和愛好,可是卻不能控制自己不去這麼做。

就是因為“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育兒觀念,才讓宋倩和女兒的母女關係出現裂痕。

為何中國父母最焦慮?孩子還在起跑線上,請別用錯誤教育傷害孩子

第三:父母們的比較心理

為什麼要說比較心理,而不說是攀比心理呢?因為現在教育體系越來越完善,家長們或多或少都知道哪一些行為會對孩子的身心成長造成影響,所以一般都會控制自己的行為。

但是能控制在言語方面不代表不會表現在行為上面。身邊有這樣一位家長朋友,她曾經這樣說過:

我家孩子很聽話,文文靜靜的,比一般孩子好教育多了,也會畫畫、手工、還經常寫一些小日記之類的,感覺可優秀了。

可是,又一次去朋友家裡,發現人家的孩子唱歌、舞蹈、鋼琴,還會流利的外語,瞬間感覺我家孩子不如人家的。

回到家裡,我就找了幾家舞蹈唱歌培訓班,還有鋼琴什麼的也都安排上,可是孩子學也學了,怎麼感覺沉悶了呢?

是的,時代在發展,教育也得跟上腳步,為了讓孩子比別人家的孩子優秀,很多家長開始重視孩子特長培養和潛能開發,於是各種培訓班,特長班統統給孩子安排上。

我身邊的這位家長朋友就代表了這類家長: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優秀有能力,而自己孩子卻普普通通沒有任何的特長,所以,焦慮感就這樣產生了。

其實,無論是哪種育兒焦慮,都離不開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綜合作用。

外在因素很簡單,主要是社會大環境與教育理念的推動;

內在原因就主要是在於家長普遍缺乏科學育兒理念,容易受外界言論和不可控因素的干擾。

很多家長做事情真的太功利,總想著學哪個特長、拿哪個獎項對升學有幫助。而家長因為種種焦慮情緒對孩子教育做出不當選擇,事後的解釋也往往只是一句:“爸媽都是為你好”。

"

九月金秋,每年一到這個季節,就會有大批的家長進入到了焦慮期——主要在於孩子。

一牽涉到孩子的事情,家長們總是各種焦慮,主要表現在這幾個時期:

孩子準備上幼兒園時,

孩子幼升小時,

孩子小升初時,

孩子高中三年以及高考報志願時,

孩子畢業找工作時,

孩子談婚論嫁時,

……

總之在這幾個重大時期內,作為家長,作為父母,焦慮是避免不了的。

其中以中小學生家長的焦慮更為嚴重,也表現得更加統一標準化,他們的焦慮集中表現在孩子的學習成績、小升初、初升高中、青春期教育等方面,幼兒園和高中生家長的焦慮也是千奇百怪,那麼家長們到底都在焦慮些什麼呢?

為何中國父母最焦慮?孩子還在起跑線上,請別用錯誤教育傷害孩子

第一:關於孩子成長方面的焦慮

孩子出生時,新手爸媽會極為關注寶寶的各個方面,有一點不同都會讓新手爸媽苦惱半天。尤其是在孩子嬰兒時期,因為不同的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的身心發育都會有些許的差異,可是新手爸媽卻因此極為焦慮。

有的一歲嬰幼兒已經能夠較為熟練地表達自己的意願,而有的孩子可能到一歲半才能完整敘述自己的想法;

有的兩歲的孩子已經可以奔跑了,但是有的三歲了還只是穩穩當當的走;

有的孩子四歲時已經可以使用筷子吃飯,而有些孩子到了5歲還不能熟練使用筷子;

有的孩子能夠輕鬆的學會家長教的數字單詞等,而有的孩子需要一遍又一遍的教導才能讓他記住。

其實以上這些現象都是非常普遍且正常的,只是嬰幼兒在不同時期的表現差異而已。

可是有些嬰幼兒家長會覺得問題特別嚴重,他們會非常擔心,非常焦慮,以至於胡思亂想:

是不是孩子身體發育不健全?

是不是頭腦發育遲緩?

是不是存在發育障礙?

......

為此,他們徹夜難眠,併到處尋找良方祕藥,可是有時候這樣做反而會對孩子的生長髮育不好。

為何中國父母最焦慮?孩子還在起跑線上,請別用錯誤教育傷害孩子

第二:關於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焦慮

現在我國精英化教育的趨勢日趨明顯,尤其是在一些方面加大了西方化程度,而且不可否認的是我國目前仍普遍存在優質教育資源不均衡現象。

中國絕大部分人,尤其是父母,他們都希望自己的下一代比自己更加優秀,或者跳出自己的圈子,這種想法在一些小城市市民身上或者通過自己的奮鬥好不容易從小城市到大城市的中產階層身上就更為明顯。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位於社會底層的普通民眾的主要訴求還是在一家人的生存方面,對於下一代的教育,他們雖然也很重視,但大部分情況是有心無力。

所以只有工作在事業單位(公務員、事業單位和國企)的“中產階層”家長最為焦慮,他們無需為生活物質煩惱太多,所以就相對來說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下一代的成長與教育。

他們大都經歷過底層階級的教育資源,所以更清楚“起跑線”的重要性,為了能獲得更多的優質資源,為了讓自己的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們是想盡辦法讓自己的孩子得到更好的資源與教育。

於是家長們就開始安排孩子從三四歲始就在各類輔導班、特長班之間奔跑,希望能夠讓自己的孩子有一技之長,能夠在眾多孩子中脫穎而出,能夠在未來的小升初、初升高中得到加分項等。

同時,有一些父母在子女教育問題上抗風險能力弱,普遍有“輸不起”的心理,他們將自己未能達成的人生目標和人生全部希望加在孩子身上,就像《小別離》裡面陶虹飾演的宋倩一樣。

陶虹飾演的宋倩跟沙溢飾演的喬衛東離婚了,由宋倩自己撫養並教育女兒學霸喬英子。她們在經濟上不成問題,所以宋倩將自己的人生目標與希望全部寄託在女兒身上,因此她對女兒的要求極為嚴格,甚至可以說是苛刻,這讓女兒喬英子背上了沉重的壓力。

宋倩為英子的付出和犧牲,英子清楚,卻不敢說讓媽媽不要再把意志強加到自己頭上;宋倩也明白自己在剝奪女兒的興趣和愛好,可是卻不能控制自己不去這麼做。

就是因為“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育兒觀念,才讓宋倩和女兒的母女關係出現裂痕。

為何中國父母最焦慮?孩子還在起跑線上,請別用錯誤教育傷害孩子

第三:父母們的比較心理

為什麼要說比較心理,而不說是攀比心理呢?因為現在教育體系越來越完善,家長們或多或少都知道哪一些行為會對孩子的身心成長造成影響,所以一般都會控制自己的行為。

但是能控制在言語方面不代表不會表現在行為上面。身邊有這樣一位家長朋友,她曾經這樣說過:

我家孩子很聽話,文文靜靜的,比一般孩子好教育多了,也會畫畫、手工、還經常寫一些小日記之類的,感覺可優秀了。

可是,又一次去朋友家裡,發現人家的孩子唱歌、舞蹈、鋼琴,還會流利的外語,瞬間感覺我家孩子不如人家的。

回到家裡,我就找了幾家舞蹈唱歌培訓班,還有鋼琴什麼的也都安排上,可是孩子學也學了,怎麼感覺沉悶了呢?

是的,時代在發展,教育也得跟上腳步,為了讓孩子比別人家的孩子優秀,很多家長開始重視孩子特長培養和潛能開發,於是各種培訓班,特長班統統給孩子安排上。

我身邊的這位家長朋友就代表了這類家長: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優秀有能力,而自己孩子卻普普通通沒有任何的特長,所以,焦慮感就這樣產生了。

其實,無論是哪種育兒焦慮,都離不開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綜合作用。

外在因素很簡單,主要是社會大環境與教育理念的推動;

內在原因就主要是在於家長普遍缺乏科學育兒理念,容易受外界言論和不可控因素的干擾。

很多家長做事情真的太功利,總想著學哪個特長、拿哪個獎項對升學有幫助。而家長因為種種焦慮情緒對孩子教育做出不當選擇,事後的解釋也往往只是一句:“爸媽都是為你好”。

為何中國父母最焦慮?孩子還在起跑線上,請別用錯誤教育傷害孩子

為什麼中國父母的育焦慮最嚴重?

因為中國父母的焦慮證明了一個大多數人肯定的事實:在中國,教育是改變人生的最公平的獨木橋。即使這個獨木橋很狹窄很危險,想要過的人很多,可是通過之後的美好世界也是我們所向往的,所以它註定讓家長們焦慮。

因此,怎麼緩解家長的育兒焦慮,使父母成為孩子健康發展的的良師益友,並積極的在孩子教育的過程中發揮正確的作用,這需要社會教育、教育環境和家庭教育共同努力。

另外送家長朋友們一段我很喜歡的話,希望家長朋友們的焦慮不要傷害到孩子: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

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

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

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象他們一樣,

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