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周(515年)是中國歷史上的朝代,諸侯擁立原先被廢的太子宜臼為王,史稱周平王,建立東周,即位第二年定都洛邑,史稱“東周”,以別於西周。東周的前半期,諸侯爭相稱霸,稱為“春秋時代”;東周的後半期,周天子名存實亡,各諸侯相互征伐,稱為“戰國時代”。平王東遷以後,管轄範圍大減,形同一個小國,加上有弒父之嫌,在諸侯中的威望已經大不如前。周赧王時,國勢益弱,同時內部爭鬥不休,以至分為東周國和西周國。赧王遷都西周。東西兩週位於諸強國之間,不能同心協力,反而彼此攻殺。至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西周被秦所滅,赧王死。七年後,東周國亦被秦所滅,東周覆亡。共傳25王,歷時515年。

"

東周(515年)是中國歷史上的朝代,諸侯擁立原先被廢的太子宜臼為王,史稱周平王,建立東周,即位第二年定都洛邑,史稱“東周”,以別於西周。東周的前半期,諸侯爭相稱霸,稱為“春秋時代”;東周的後半期,周天子名存實亡,各諸侯相互征伐,稱為“戰國時代”。平王東遷以後,管轄範圍大減,形同一個小國,加上有弒父之嫌,在諸侯中的威望已經大不如前。周赧王時,國勢益弱,同時內部爭鬥不休,以至分為東周國和西周國。赧王遷都西周。東西兩週位於諸強國之間,不能同心協力,反而彼此攻殺。至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西周被秦所滅,赧王死。七年後,東周國亦被秦所滅,東周覆亡。共傳25王,歷時515年。

殘餘王朝,從東周到南明

東周是西周末代太子遷都而成,王朝正朔完全延續。西周300年,東周500年,後繼殘餘王朝壽命超過前朝,也許“管得最少的王朝是最長名的王朝”。

東晉(103年)是由西晉宗室司馬睿南遷後建立起來的政權,建都洛陽的西晉覆亡,史稱東晉,此外,史書中又仿東漢稱中漢,稱東晉為中晉,寓以晉室中興之意;又東晉統治地區大部分在江東,古稱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東晉。東晉也曾多次試圖北伐,但由於內部不團結,除了最後篡晉的劉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餘都無建樹。祖逖本有希望恢復舊土,但他被司馬睿挾制,鬱鬱而終。桓溫的北伐則被慕容垂擊敗。383年,前秦苻堅率兵南侵,東晉宰相謝安力主抗擊,派謝石謝玄率軍,在淝水之戰大獲全勝,苻堅隻身逃回北方,南北分立之勢從此而成。後有桓玄叛亂,廢安帝,自立為天子,後為大將劉裕所平,擁恭帝,然大權落裕。公元420年,劉裕篡奪帝位,取代東晉。

"

東周(515年)是中國歷史上的朝代,諸侯擁立原先被廢的太子宜臼為王,史稱周平王,建立東周,即位第二年定都洛邑,史稱“東周”,以別於西周。東周的前半期,諸侯爭相稱霸,稱為“春秋時代”;東周的後半期,周天子名存實亡,各諸侯相互征伐,稱為“戰國時代”。平王東遷以後,管轄範圍大減,形同一個小國,加上有弒父之嫌,在諸侯中的威望已經大不如前。周赧王時,國勢益弱,同時內部爭鬥不休,以至分為東周國和西周國。赧王遷都西周。東西兩週位於諸強國之間,不能同心協力,反而彼此攻殺。至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西周被秦所滅,赧王死。七年後,東周國亦被秦所滅,東周覆亡。共傳25王,歷時515年。

殘餘王朝,從東周到南明

東周是西周末代太子遷都而成,王朝正朔完全延續。西周300年,東周500年,後繼殘餘王朝壽命超過前朝,也許“管得最少的王朝是最長名的王朝”。

東晉(103年)是由西晉宗室司馬睿南遷後建立起來的政權,建都洛陽的西晉覆亡,史稱東晉,此外,史書中又仿東漢稱中漢,稱東晉為中晉,寓以晉室中興之意;又東晉統治地區大部分在江東,古稱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東晉。東晉也曾多次試圖北伐,但由於內部不團結,除了最後篡晉的劉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餘都無建樹。祖逖本有希望恢復舊土,但他被司馬睿挾制,鬱鬱而終。桓溫的北伐則被慕容垂擊敗。383年,前秦苻堅率兵南侵,東晉宰相謝安力主抗擊,派謝石謝玄率軍,在淝水之戰大獲全勝,苻堅隻身逃回北方,南北分立之勢從此而成。後有桓玄叛亂,廢安帝,自立為天子,後為大將劉裕所平,擁恭帝,然大權落裕。公元420年,劉裕篡奪帝位,取代東晉。

殘餘王朝,從東周到南明

東晉是西晉皇族南遷而建成,但實權長期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最終被大將控制。東晉的壽命遠遠超過西晉,苟延殘喘似乎更長命。

北漢(29年),是五代十國時期的政權之一,也是十國中最後一個政權。劉崇所建。都晉陽(今山西太原南),稱太原府。盛時疆域十二州(一作十州),約為今山西省中部和北部。公元951年,後漢大將郭威因被後漢隱帝(劉承佑)猜忌,反叛。漢隱帝為潰軍所殺。郭威擁劉崇之子劉贇即帝位,後來郭威殺了劉贇,建立後周。劉崇遂在太原稱帝,建立北漢。公元979年,宋太宗趙光義親率大軍滅亡北漢,北漢都城晉陽(今山西太原南)陷落,北漢皇帝劉繼元出降,北漢亡。歷四主,共二十九年。

"

東周(515年)是中國歷史上的朝代,諸侯擁立原先被廢的太子宜臼為王,史稱周平王,建立東周,即位第二年定都洛邑,史稱“東周”,以別於西周。東周的前半期,諸侯爭相稱霸,稱為“春秋時代”;東周的後半期,周天子名存實亡,各諸侯相互征伐,稱為“戰國時代”。平王東遷以後,管轄範圍大減,形同一個小國,加上有弒父之嫌,在諸侯中的威望已經大不如前。周赧王時,國勢益弱,同時內部爭鬥不休,以至分為東周國和西周國。赧王遷都西周。東西兩週位於諸強國之間,不能同心協力,反而彼此攻殺。至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西周被秦所滅,赧王死。七年後,東周國亦被秦所滅,東周覆亡。共傳25王,歷時515年。

殘餘王朝,從東周到南明

東周是西周末代太子遷都而成,王朝正朔完全延續。西周300年,東周500年,後繼殘餘王朝壽命超過前朝,也許“管得最少的王朝是最長名的王朝”。

東晉(103年)是由西晉宗室司馬睿南遷後建立起來的政權,建都洛陽的西晉覆亡,史稱東晉,此外,史書中又仿東漢稱中漢,稱東晉為中晉,寓以晉室中興之意;又東晉統治地區大部分在江東,古稱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東晉。東晉也曾多次試圖北伐,但由於內部不團結,除了最後篡晉的劉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餘都無建樹。祖逖本有希望恢復舊土,但他被司馬睿挾制,鬱鬱而終。桓溫的北伐則被慕容垂擊敗。383年,前秦苻堅率兵南侵,東晉宰相謝安力主抗擊,派謝石謝玄率軍,在淝水之戰大獲全勝,苻堅隻身逃回北方,南北分立之勢從此而成。後有桓玄叛亂,廢安帝,自立為天子,後為大將劉裕所平,擁恭帝,然大權落裕。公元420年,劉裕篡奪帝位,取代東晉。

殘餘王朝,從東周到南明

東晉是西晉皇族南遷而建成,但實權長期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最終被大將控制。東晉的壽命遠遠超過西晉,苟延殘喘似乎更長命。

北漢(29年),是五代十國時期的政權之一,也是十國中最後一個政權。劉崇所建。都晉陽(今山西太原南),稱太原府。盛時疆域十二州(一作十州),約為今山西省中部和北部。公元951年,後漢大將郭威因被後漢隱帝(劉承佑)猜忌,反叛。漢隱帝為潰軍所殺。郭威擁劉崇之子劉贇即帝位,後來郭威殺了劉贇,建立後周。劉崇遂在太原稱帝,建立北漢。公元979年,宋太宗趙光義親率大軍滅亡北漢,北漢都城晉陽(今山西太原南)陷落,北漢皇帝劉繼元出降,北漢亡。歷四主,共二十九年。

殘餘王朝,從東周到南明

後漢只有區區4年,後漢皇族建立的北漢卻延續29年,也許不被注意的王朝最能在亂世保全。

南宋(153年)是北宋靖康之恥後宋室在江南建立的政權,與北宋合稱宋朝,共傳五世九帝,享國一百五十三年。1127年靖康之變時宋徽宗、宋欽宗被金國所俘,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繼承大宋皇位,為了延續宋朝皇統和法統,定國號仍為宋,史稱南宋,後遷都臨安。金國幾度南征都未能消滅南宋,而南宋也有過數次北伐皆無功而返,南宋和金國形成對峙局面。後宋、金達成紹興和議,雙方以秦嶺淮河為界。到南宋中後期奸相頻出,朝政糜爛腐敗,而處於漠北草原的蒙古人開始崛起,1206年鐵木真建立大蒙古國,征服金國後開始大舉入侵南宋,南宋軍民拼死抵抗,直到1276年南宋都城臨安被攻佔,1279年崖山海戰宋軍戰敗,宋末帝趙昺隨陸秀夫揹著跳海而死,南宋滅亡。

"

東周(515年)是中國歷史上的朝代,諸侯擁立原先被廢的太子宜臼為王,史稱周平王,建立東周,即位第二年定都洛邑,史稱“東周”,以別於西周。東周的前半期,諸侯爭相稱霸,稱為“春秋時代”;東周的後半期,周天子名存實亡,各諸侯相互征伐,稱為“戰國時代”。平王東遷以後,管轄範圍大減,形同一個小國,加上有弒父之嫌,在諸侯中的威望已經大不如前。周赧王時,國勢益弱,同時內部爭鬥不休,以至分為東周國和西周國。赧王遷都西周。東西兩週位於諸強國之間,不能同心協力,反而彼此攻殺。至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西周被秦所滅,赧王死。七年後,東周國亦被秦所滅,東周覆亡。共傳25王,歷時515年。

殘餘王朝,從東周到南明

東周是西周末代太子遷都而成,王朝正朔完全延續。西周300年,東周500年,後繼殘餘王朝壽命超過前朝,也許“管得最少的王朝是最長名的王朝”。

東晉(103年)是由西晉宗室司馬睿南遷後建立起來的政權,建都洛陽的西晉覆亡,史稱東晉,此外,史書中又仿東漢稱中漢,稱東晉為中晉,寓以晉室中興之意;又東晉統治地區大部分在江東,古稱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東晉。東晉也曾多次試圖北伐,但由於內部不團結,除了最後篡晉的劉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餘都無建樹。祖逖本有希望恢復舊土,但他被司馬睿挾制,鬱鬱而終。桓溫的北伐則被慕容垂擊敗。383年,前秦苻堅率兵南侵,東晉宰相謝安力主抗擊,派謝石謝玄率軍,在淝水之戰大獲全勝,苻堅隻身逃回北方,南北分立之勢從此而成。後有桓玄叛亂,廢安帝,自立為天子,後為大將劉裕所平,擁恭帝,然大權落裕。公元420年,劉裕篡奪帝位,取代東晉。

殘餘王朝,從東周到南明

東晉是西晉皇族南遷而建成,但實權長期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最終被大將控制。東晉的壽命遠遠超過西晉,苟延殘喘似乎更長命。

北漢(29年),是五代十國時期的政權之一,也是十國中最後一個政權。劉崇所建。都晉陽(今山西太原南),稱太原府。盛時疆域十二州(一作十州),約為今山西省中部和北部。公元951年,後漢大將郭威因被後漢隱帝(劉承佑)猜忌,反叛。漢隱帝為潰軍所殺。郭威擁劉崇之子劉贇即帝位,後來郭威殺了劉贇,建立後周。劉崇遂在太原稱帝,建立北漢。公元979年,宋太宗趙光義親率大軍滅亡北漢,北漢都城晉陽(今山西太原南)陷落,北漢皇帝劉繼元出降,北漢亡。歷四主,共二十九年。

殘餘王朝,從東周到南明

後漢只有區區4年,後漢皇族建立的北漢卻延續29年,也許不被注意的王朝最能在亂世保全。

南宋(153年)是北宋靖康之恥後宋室在江南建立的政權,與北宋合稱宋朝,共傳五世九帝,享國一百五十三年。1127年靖康之變時宋徽宗、宋欽宗被金國所俘,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繼承大宋皇位,為了延續宋朝皇統和法統,定國號仍為宋,史稱南宋,後遷都臨安。金國幾度南征都未能消滅南宋,而南宋也有過數次北伐皆無功而返,南宋和金國形成對峙局面。後宋、金達成紹興和議,雙方以秦嶺淮河為界。到南宋中後期奸相頻出,朝政糜爛腐敗,而處於漠北草原的蒙古人開始崛起,1206年鐵木真建立大蒙古國,征服金國後開始大舉入侵南宋,南宋軍民拼死抵抗,直到1276年南宋都城臨安被攻佔,1279年崖山海戰宋軍戰敗,宋末帝趙昺隨陸秀夫揹著跳海而死,南宋滅亡。

殘餘王朝,從東周到南明

北宋滅亡後,皇族趙構建立起南宋,雖然多次北伐勞而無功,卻能避免被金朝滅亡。蒙古輕鬆擊敗周邊各國,與南宋卻交戰數十年,南宋生命力夠強勁。

西遼(94年)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權,西遼的建立者耶律大石是遼朝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的八世孫。耶律大石原本效力於遼天祚帝,在遼朝即將滅亡之際出奔。1124年,耶律大石稱王,到達可敦城(今蒙古國布爾幹省青託羅蓋古回鶻城)建立根據地。1132年,耶律大石在葉密立城登基稱帝,號“菊兒汗”,群臣又尊漢號為“天祐皇帝”,建元延慶,西遼正式建立。隨後耶律大石向西域、漠北、中亞等地區擴張,建都於虎思斡魯朵(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瑪克東南布拉納)。在1141年的卡特萬之戰,擊敗塞爾柱帝國聯軍後稱霸中亞,威名遠播至歐洲。突厥語和西方史籍稱之為哈剌契丹(Qara -Khitay)或喀喇契丹。高昌回鶻、西喀喇汗國、東喀喇汗國及花剌子模先後臣服於強盛期的西遼。耶律大石死後,歷經蕭塔不煙、耶律夷列、耶律普速完三代君主後,到耶律直魯古時期,由於長期對外戰爭,使西遼的國力走向衰落,最終被屈出律篡國。蒙古帝國崛起後,於1218年西遼被大蒙古國所滅。

"

東周(515年)是中國歷史上的朝代,諸侯擁立原先被廢的太子宜臼為王,史稱周平王,建立東周,即位第二年定都洛邑,史稱“東周”,以別於西周。東周的前半期,諸侯爭相稱霸,稱為“春秋時代”;東周的後半期,周天子名存實亡,各諸侯相互征伐,稱為“戰國時代”。平王東遷以後,管轄範圍大減,形同一個小國,加上有弒父之嫌,在諸侯中的威望已經大不如前。周赧王時,國勢益弱,同時內部爭鬥不休,以至分為東周國和西周國。赧王遷都西周。東西兩週位於諸強國之間,不能同心協力,反而彼此攻殺。至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西周被秦所滅,赧王死。七年後,東周國亦被秦所滅,東周覆亡。共傳25王,歷時515年。

殘餘王朝,從東周到南明

東周是西周末代太子遷都而成,王朝正朔完全延續。西周300年,東周500年,後繼殘餘王朝壽命超過前朝,也許“管得最少的王朝是最長名的王朝”。

東晉(103年)是由西晉宗室司馬睿南遷後建立起來的政權,建都洛陽的西晉覆亡,史稱東晉,此外,史書中又仿東漢稱中漢,稱東晉為中晉,寓以晉室中興之意;又東晉統治地區大部分在江東,古稱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東晉。東晉也曾多次試圖北伐,但由於內部不團結,除了最後篡晉的劉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餘都無建樹。祖逖本有希望恢復舊土,但他被司馬睿挾制,鬱鬱而終。桓溫的北伐則被慕容垂擊敗。383年,前秦苻堅率兵南侵,東晉宰相謝安力主抗擊,派謝石謝玄率軍,在淝水之戰大獲全勝,苻堅隻身逃回北方,南北分立之勢從此而成。後有桓玄叛亂,廢安帝,自立為天子,後為大將劉裕所平,擁恭帝,然大權落裕。公元420年,劉裕篡奪帝位,取代東晉。

殘餘王朝,從東周到南明

東晉是西晉皇族南遷而建成,但實權長期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最終被大將控制。東晉的壽命遠遠超過西晉,苟延殘喘似乎更長命。

北漢(29年),是五代十國時期的政權之一,也是十國中最後一個政權。劉崇所建。都晉陽(今山西太原南),稱太原府。盛時疆域十二州(一作十州),約為今山西省中部和北部。公元951年,後漢大將郭威因被後漢隱帝(劉承佑)猜忌,反叛。漢隱帝為潰軍所殺。郭威擁劉崇之子劉贇即帝位,後來郭威殺了劉贇,建立後周。劉崇遂在太原稱帝,建立北漢。公元979年,宋太宗趙光義親率大軍滅亡北漢,北漢都城晉陽(今山西太原南)陷落,北漢皇帝劉繼元出降,北漢亡。歷四主,共二十九年。

殘餘王朝,從東周到南明

後漢只有區區4年,後漢皇族建立的北漢卻延續29年,也許不被注意的王朝最能在亂世保全。

南宋(153年)是北宋靖康之恥後宋室在江南建立的政權,與北宋合稱宋朝,共傳五世九帝,享國一百五十三年。1127年靖康之變時宋徽宗、宋欽宗被金國所俘,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繼承大宋皇位,為了延續宋朝皇統和法統,定國號仍為宋,史稱南宋,後遷都臨安。金國幾度南征都未能消滅南宋,而南宋也有過數次北伐皆無功而返,南宋和金國形成對峙局面。後宋、金達成紹興和議,雙方以秦嶺淮河為界。到南宋中後期奸相頻出,朝政糜爛腐敗,而處於漠北草原的蒙古人開始崛起,1206年鐵木真建立大蒙古國,征服金國後開始大舉入侵南宋,南宋軍民拼死抵抗,直到1276年南宋都城臨安被攻佔,1279年崖山海戰宋軍戰敗,宋末帝趙昺隨陸秀夫揹著跳海而死,南宋滅亡。

殘餘王朝,從東周到南明

北宋滅亡後,皇族趙構建立起南宋,雖然多次北伐勞而無功,卻能避免被金朝滅亡。蒙古輕鬆擊敗周邊各國,與南宋卻交戰數十年,南宋生命力夠強勁。

西遼(94年)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權,西遼的建立者耶律大石是遼朝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的八世孫。耶律大石原本效力於遼天祚帝,在遼朝即將滅亡之際出奔。1124年,耶律大石稱王,到達可敦城(今蒙古國布爾幹省青託羅蓋古回鶻城)建立根據地。1132年,耶律大石在葉密立城登基稱帝,號“菊兒汗”,群臣又尊漢號為“天祐皇帝”,建元延慶,西遼正式建立。隨後耶律大石向西域、漠北、中亞等地區擴張,建都於虎思斡魯朵(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瑪克東南布拉納)。在1141年的卡特萬之戰,擊敗塞爾柱帝國聯軍後稱霸中亞,威名遠播至歐洲。突厥語和西方史籍稱之為哈剌契丹(Qara -Khitay)或喀喇契丹。高昌回鶻、西喀喇汗國、東喀喇汗國及花剌子模先後臣服於強盛期的西遼。耶律大石死後,歷經蕭塔不煙、耶律夷列、耶律普速完三代君主後,到耶律直魯古時期,由於長期對外戰爭,使西遼的國力走向衰落,最終被屈出律篡國。蒙古帝國崛起後,於1218年西遼被大蒙古國所滅。

殘餘王朝,從東周到南明

遼朝滅亡,遼朝皇族在中亞建立起西遼壽命幾乎與遼朝相近。不過,西遼與西夏、金朝、南宋、大理一樣,免不了被蒙古滅亡的命運。

北元(35年)是元朝潰退到蒙古高原之後的政權。共七位帝王,享國三十五年。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建立明朝,十月遣徐達北伐,七月惠宗出逃上都,八月明軍佔領大都。殘元朝廷在掌控之地繼續使用大元國號,因地處塞北,故稱“北元”。當時惠宗據嶺北行省,擴廓帖木兒據甘肅行省,把匝剌瓦爾密據云南行省,劉益據遼陽行省。宣光元年(1371年)遼陽行省平章政事劉益降明,殘元朝廷失去對遼南的控制。宣光二年(1372年)明將馮勝大敗齊王擴廓帖木兒,殘元朝廷失去對甘肅行省的控制。宣光八年(1378年)四月,元昭宗去世,繼位的北元后主脫古思帖木兒在1379年六月改年號為天元,繼續和明軍對抗,屢次侵犯明境。天元三年(1381年)明將沐英和傅友德攻入雲南,樑王把匝剌瓦爾密自殺,殘元朝廷失去對雲南行省的控制。天元十年(1388年)阿里不哥後裔也速迭兒弒脫古思帖木兒篡位,去“大元”國號。去帝號,稱可汗。不再使用漢文的年號、廟號、諡號。1402年鬼力赤篡位,大蒙古國分裂成韃靼和瓦剌。

"

東周(515年)是中國歷史上的朝代,諸侯擁立原先被廢的太子宜臼為王,史稱周平王,建立東周,即位第二年定都洛邑,史稱“東周”,以別於西周。東周的前半期,諸侯爭相稱霸,稱為“春秋時代”;東周的後半期,周天子名存實亡,各諸侯相互征伐,稱為“戰國時代”。平王東遷以後,管轄範圍大減,形同一個小國,加上有弒父之嫌,在諸侯中的威望已經大不如前。周赧王時,國勢益弱,同時內部爭鬥不休,以至分為東周國和西周國。赧王遷都西周。東西兩週位於諸強國之間,不能同心協力,反而彼此攻殺。至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西周被秦所滅,赧王死。七年後,東周國亦被秦所滅,東周覆亡。共傳25王,歷時515年。

殘餘王朝,從東周到南明

東周是西周末代太子遷都而成,王朝正朔完全延續。西周300年,東周500年,後繼殘餘王朝壽命超過前朝,也許“管得最少的王朝是最長名的王朝”。

東晉(103年)是由西晉宗室司馬睿南遷後建立起來的政權,建都洛陽的西晉覆亡,史稱東晉,此外,史書中又仿東漢稱中漢,稱東晉為中晉,寓以晉室中興之意;又東晉統治地區大部分在江東,古稱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東晉。東晉也曾多次試圖北伐,但由於內部不團結,除了最後篡晉的劉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餘都無建樹。祖逖本有希望恢復舊土,但他被司馬睿挾制,鬱鬱而終。桓溫的北伐則被慕容垂擊敗。383年,前秦苻堅率兵南侵,東晉宰相謝安力主抗擊,派謝石謝玄率軍,在淝水之戰大獲全勝,苻堅隻身逃回北方,南北分立之勢從此而成。後有桓玄叛亂,廢安帝,自立為天子,後為大將劉裕所平,擁恭帝,然大權落裕。公元420年,劉裕篡奪帝位,取代東晉。

殘餘王朝,從東周到南明

東晉是西晉皇族南遷而建成,但實權長期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最終被大將控制。東晉的壽命遠遠超過西晉,苟延殘喘似乎更長命。

北漢(29年),是五代十國時期的政權之一,也是十國中最後一個政權。劉崇所建。都晉陽(今山西太原南),稱太原府。盛時疆域十二州(一作十州),約為今山西省中部和北部。公元951年,後漢大將郭威因被後漢隱帝(劉承佑)猜忌,反叛。漢隱帝為潰軍所殺。郭威擁劉崇之子劉贇即帝位,後來郭威殺了劉贇,建立後周。劉崇遂在太原稱帝,建立北漢。公元979年,宋太宗趙光義親率大軍滅亡北漢,北漢都城晉陽(今山西太原南)陷落,北漢皇帝劉繼元出降,北漢亡。歷四主,共二十九年。

殘餘王朝,從東周到南明

後漢只有區區4年,後漢皇族建立的北漢卻延續29年,也許不被注意的王朝最能在亂世保全。

南宋(153年)是北宋靖康之恥後宋室在江南建立的政權,與北宋合稱宋朝,共傳五世九帝,享國一百五十三年。1127年靖康之變時宋徽宗、宋欽宗被金國所俘,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繼承大宋皇位,為了延續宋朝皇統和法統,定國號仍為宋,史稱南宋,後遷都臨安。金國幾度南征都未能消滅南宋,而南宋也有過數次北伐皆無功而返,南宋和金國形成對峙局面。後宋、金達成紹興和議,雙方以秦嶺淮河為界。到南宋中後期奸相頻出,朝政糜爛腐敗,而處於漠北草原的蒙古人開始崛起,1206年鐵木真建立大蒙古國,征服金國後開始大舉入侵南宋,南宋軍民拼死抵抗,直到1276年南宋都城臨安被攻佔,1279年崖山海戰宋軍戰敗,宋末帝趙昺隨陸秀夫揹著跳海而死,南宋滅亡。

殘餘王朝,從東周到南明

北宋滅亡後,皇族趙構建立起南宋,雖然多次北伐勞而無功,卻能避免被金朝滅亡。蒙古輕鬆擊敗周邊各國,與南宋卻交戰數十年,南宋生命力夠強勁。

西遼(94年)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權,西遼的建立者耶律大石是遼朝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的八世孫。耶律大石原本效力於遼天祚帝,在遼朝即將滅亡之際出奔。1124年,耶律大石稱王,到達可敦城(今蒙古國布爾幹省青託羅蓋古回鶻城)建立根據地。1132年,耶律大石在葉密立城登基稱帝,號“菊兒汗”,群臣又尊漢號為“天祐皇帝”,建元延慶,西遼正式建立。隨後耶律大石向西域、漠北、中亞等地區擴張,建都於虎思斡魯朵(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瑪克東南布拉納)。在1141年的卡特萬之戰,擊敗塞爾柱帝國聯軍後稱霸中亞,威名遠播至歐洲。突厥語和西方史籍稱之為哈剌契丹(Qara -Khitay)或喀喇契丹。高昌回鶻、西喀喇汗國、東喀喇汗國及花剌子模先後臣服於強盛期的西遼。耶律大石死後,歷經蕭塔不煙、耶律夷列、耶律普速完三代君主後,到耶律直魯古時期,由於長期對外戰爭,使西遼的國力走向衰落,最終被屈出律篡國。蒙古帝國崛起後,於1218年西遼被大蒙古國所滅。

殘餘王朝,從東周到南明

遼朝滅亡,遼朝皇族在中亞建立起西遼壽命幾乎與遼朝相近。不過,西遼與西夏、金朝、南宋、大理一樣,免不了被蒙古滅亡的命運。

北元(35年)是元朝潰退到蒙古高原之後的政權。共七位帝王,享國三十五年。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建立明朝,十月遣徐達北伐,七月惠宗出逃上都,八月明軍佔領大都。殘元朝廷在掌控之地繼續使用大元國號,因地處塞北,故稱“北元”。當時惠宗據嶺北行省,擴廓帖木兒據甘肅行省,把匝剌瓦爾密據云南行省,劉益據遼陽行省。宣光元年(1371年)遼陽行省平章政事劉益降明,殘元朝廷失去對遼南的控制。宣光二年(1372年)明將馮勝大敗齊王擴廓帖木兒,殘元朝廷失去對甘肅行省的控制。宣光八年(1378年)四月,元昭宗去世,繼位的北元后主脫古思帖木兒在1379年六月改年號為天元,繼續和明軍對抗,屢次侵犯明境。天元三年(1381年)明將沐英和傅友德攻入雲南,樑王把匝剌瓦爾密自殺,殘元朝廷失去對雲南行省的控制。天元十年(1388年)阿里不哥後裔也速迭兒弒脫古思帖木兒篡位,去“大元”國號。去帝號,稱可汗。不再使用漢文的年號、廟號、諡號。1402年鬼力赤篡位,大蒙古國分裂成韃靼和瓦剌。

殘餘王朝,從東周到南明

北元竟然是元朝皇帝本人建立的王朝,朱元璋將元順帝驅趕回漠北卻不能將其消滅,北元長期保留漢家王朝正朔,也說明漢化深入人心。

南明(39年)是明朝京師順天府失陷後,由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一系列政權.歷經三帝一王,共三十九年。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起義軍攻佔北京,崇禎帝朱由檢在煤山自縊。清軍入主中原,明朝宗室先後在南方建立政權抵抗清兵。包括弘光政權、魯王監國、隆武政權、紹武政權、永曆政權及明鄭時期。永曆十五年(1661年)吳三桂率清軍入緬,索求永曆帝,十二月緬王將永曆帝引渡清軍,次年四月永曆帝朱由榔與太子朱慈煊在昆明被吳三桂所弒,明統始亡。此後明鄭政權繼續沿用永曆年號,但未再擁立明朝宗室稱帝和監國。永曆三十七年(1683年)延平王鄭克塽降清,清軍佔領臺灣,寧靖王朱術桂自殺殉國,明朔始亡。

"

東周(515年)是中國歷史上的朝代,諸侯擁立原先被廢的太子宜臼為王,史稱周平王,建立東周,即位第二年定都洛邑,史稱“東周”,以別於西周。東周的前半期,諸侯爭相稱霸,稱為“春秋時代”;東周的後半期,周天子名存實亡,各諸侯相互征伐,稱為“戰國時代”。平王東遷以後,管轄範圍大減,形同一個小國,加上有弒父之嫌,在諸侯中的威望已經大不如前。周赧王時,國勢益弱,同時內部爭鬥不休,以至分為東周國和西周國。赧王遷都西周。東西兩週位於諸強國之間,不能同心協力,反而彼此攻殺。至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西周被秦所滅,赧王死。七年後,東周國亦被秦所滅,東周覆亡。共傳25王,歷時515年。

殘餘王朝,從東周到南明

東周是西周末代太子遷都而成,王朝正朔完全延續。西周300年,東周500年,後繼殘餘王朝壽命超過前朝,也許“管得最少的王朝是最長名的王朝”。

東晉(103年)是由西晉宗室司馬睿南遷後建立起來的政權,建都洛陽的西晉覆亡,史稱東晉,此外,史書中又仿東漢稱中漢,稱東晉為中晉,寓以晉室中興之意;又東晉統治地區大部分在江東,古稱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東晉。東晉也曾多次試圖北伐,但由於內部不團結,除了最後篡晉的劉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餘都無建樹。祖逖本有希望恢復舊土,但他被司馬睿挾制,鬱鬱而終。桓溫的北伐則被慕容垂擊敗。383年,前秦苻堅率兵南侵,東晉宰相謝安力主抗擊,派謝石謝玄率軍,在淝水之戰大獲全勝,苻堅隻身逃回北方,南北分立之勢從此而成。後有桓玄叛亂,廢安帝,自立為天子,後為大將劉裕所平,擁恭帝,然大權落裕。公元420年,劉裕篡奪帝位,取代東晉。

殘餘王朝,從東周到南明

東晉是西晉皇族南遷而建成,但實權長期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最終被大將控制。東晉的壽命遠遠超過西晉,苟延殘喘似乎更長命。

北漢(29年),是五代十國時期的政權之一,也是十國中最後一個政權。劉崇所建。都晉陽(今山西太原南),稱太原府。盛時疆域十二州(一作十州),約為今山西省中部和北部。公元951年,後漢大將郭威因被後漢隱帝(劉承佑)猜忌,反叛。漢隱帝為潰軍所殺。郭威擁劉崇之子劉贇即帝位,後來郭威殺了劉贇,建立後周。劉崇遂在太原稱帝,建立北漢。公元979年,宋太宗趙光義親率大軍滅亡北漢,北漢都城晉陽(今山西太原南)陷落,北漢皇帝劉繼元出降,北漢亡。歷四主,共二十九年。

殘餘王朝,從東周到南明

後漢只有區區4年,後漢皇族建立的北漢卻延續29年,也許不被注意的王朝最能在亂世保全。

南宋(153年)是北宋靖康之恥後宋室在江南建立的政權,與北宋合稱宋朝,共傳五世九帝,享國一百五十三年。1127年靖康之變時宋徽宗、宋欽宗被金國所俘,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繼承大宋皇位,為了延續宋朝皇統和法統,定國號仍為宋,史稱南宋,後遷都臨安。金國幾度南征都未能消滅南宋,而南宋也有過數次北伐皆無功而返,南宋和金國形成對峙局面。後宋、金達成紹興和議,雙方以秦嶺淮河為界。到南宋中後期奸相頻出,朝政糜爛腐敗,而處於漠北草原的蒙古人開始崛起,1206年鐵木真建立大蒙古國,征服金國後開始大舉入侵南宋,南宋軍民拼死抵抗,直到1276年南宋都城臨安被攻佔,1279年崖山海戰宋軍戰敗,宋末帝趙昺隨陸秀夫揹著跳海而死,南宋滅亡。

殘餘王朝,從東周到南明

北宋滅亡後,皇族趙構建立起南宋,雖然多次北伐勞而無功,卻能避免被金朝滅亡。蒙古輕鬆擊敗周邊各國,與南宋卻交戰數十年,南宋生命力夠強勁。

西遼(94年)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權,西遼的建立者耶律大石是遼朝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的八世孫。耶律大石原本效力於遼天祚帝,在遼朝即將滅亡之際出奔。1124年,耶律大石稱王,到達可敦城(今蒙古國布爾幹省青託羅蓋古回鶻城)建立根據地。1132年,耶律大石在葉密立城登基稱帝,號“菊兒汗”,群臣又尊漢號為“天祐皇帝”,建元延慶,西遼正式建立。隨後耶律大石向西域、漠北、中亞等地區擴張,建都於虎思斡魯朵(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瑪克東南布拉納)。在1141年的卡特萬之戰,擊敗塞爾柱帝國聯軍後稱霸中亞,威名遠播至歐洲。突厥語和西方史籍稱之為哈剌契丹(Qara -Khitay)或喀喇契丹。高昌回鶻、西喀喇汗國、東喀喇汗國及花剌子模先後臣服於強盛期的西遼。耶律大石死後,歷經蕭塔不煙、耶律夷列、耶律普速完三代君主後,到耶律直魯古時期,由於長期對外戰爭,使西遼的國力走向衰落,最終被屈出律篡國。蒙古帝國崛起後,於1218年西遼被大蒙古國所滅。

殘餘王朝,從東周到南明

遼朝滅亡,遼朝皇族在中亞建立起西遼壽命幾乎與遼朝相近。不過,西遼與西夏、金朝、南宋、大理一樣,免不了被蒙古滅亡的命運。

北元(35年)是元朝潰退到蒙古高原之後的政權。共七位帝王,享國三十五年。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建立明朝,十月遣徐達北伐,七月惠宗出逃上都,八月明軍佔領大都。殘元朝廷在掌控之地繼續使用大元國號,因地處塞北,故稱“北元”。當時惠宗據嶺北行省,擴廓帖木兒據甘肅行省,把匝剌瓦爾密據云南行省,劉益據遼陽行省。宣光元年(1371年)遼陽行省平章政事劉益降明,殘元朝廷失去對遼南的控制。宣光二年(1372年)明將馮勝大敗齊王擴廓帖木兒,殘元朝廷失去對甘肅行省的控制。宣光八年(1378年)四月,元昭宗去世,繼位的北元后主脫古思帖木兒在1379年六月改年號為天元,繼續和明軍對抗,屢次侵犯明境。天元三年(1381年)明將沐英和傅友德攻入雲南,樑王把匝剌瓦爾密自殺,殘元朝廷失去對雲南行省的控制。天元十年(1388年)阿里不哥後裔也速迭兒弒脫古思帖木兒篡位,去“大元”國號。去帝號,稱可汗。不再使用漢文的年號、廟號、諡號。1402年鬼力赤篡位,大蒙古國分裂成韃靼和瓦剌。

殘餘王朝,從東周到南明

北元竟然是元朝皇帝本人建立的王朝,朱元璋將元順帝驅趕回漠北卻不能將其消滅,北元長期保留漢家王朝正朔,也說明漢化深入人心。

南明(39年)是明朝京師順天府失陷後,由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一系列政權.歷經三帝一王,共三十九年。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起義軍攻佔北京,崇禎帝朱由檢在煤山自縊。清軍入主中原,明朝宗室先後在南方建立政權抵抗清兵。包括弘光政權、魯王監國、隆武政權、紹武政權、永曆政權及明鄭時期。永曆十五年(1661年)吳三桂率清軍入緬,索求永曆帝,十二月緬王將永曆帝引渡清軍,次年四月永曆帝朱由榔與太子朱慈煊在昆明被吳三桂所弒,明統始亡。此後明鄭政權繼續沿用永曆年號,但未再擁立明朝宗室稱帝和監國。永曆三十七年(1683年)延平王鄭克塽降清,清軍佔領臺灣,寧靖王朱術桂自殺殉國,明朔始亡。

殘餘王朝,從東周到南明

南明是明朝皇族建立的殘餘王朝,但南明卻一直不能改變孱弱的現狀,最終被投降清朝的漢人吳三桂、洪承疇、施琅等人消滅。

東漢、後金名義上是西漢、金朝的後繼者,其實是新開創一個王朝。王朝衰落後對地方控制衰弱,卻能保存更長壽命,也許“懷璧其罪”。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