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1 / 南昌橡膠廠

(建於1958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上海路出現了一大批從上海支內企業的員工,他們不遠千里,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南昌,只為支援內地建設。

南昌市的橡膠廠,就是他們其中一個支援點。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1 / 南昌橡膠廠

(建於1958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上海路出現了一大批從上海支內企業的員工,他們不遠千里,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南昌,只為支援內地建設。

南昌市的橡膠廠,就是他們其中一個支援點。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大門


泰豐輪胎集團的前身就是江西橡膠廠,1997年泰豐集團獨資買下了江西橡膠廠,是江西省第一家來南昌落戶的臺灣上市集團企業,生產全國馳名的英雄牌輪胎。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1 / 南昌橡膠廠

(建於1958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上海路出現了一大批從上海支內企業的員工,他們不遠千里,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南昌,只為支援內地建設。

南昌市的橡膠廠,就是他們其中一個支援點。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大門


泰豐輪胎集團的前身就是江西橡膠廠,1997年泰豐集團獨資買下了江西橡膠廠,是江西省第一家來南昌落戶的臺灣上市集團企業,生產全國馳名的英雄牌輪胎。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建築


很多老工廠,土地轉讓時出於拆遷成本等考慮,開發商拆遷徵用的只是他們的生產廠區,而家屬區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模樣。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1 / 南昌橡膠廠

(建於1958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上海路出現了一大批從上海支內企業的員工,他們不遠千里,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南昌,只為支援內地建設。

南昌市的橡膠廠,就是他們其中一個支援點。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大門


泰豐輪胎集團的前身就是江西橡膠廠,1997年泰豐集團獨資買下了江西橡膠廠,是江西省第一家來南昌落戶的臺灣上市集團企業,生產全國馳名的英雄牌輪胎。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建築


很多老工廠,土地轉讓時出於拆遷成本等考慮,開發商拆遷徵用的只是他們的生產廠區,而家屬區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模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停車場


曾經的橡膠廠大食堂被拆建成了停車場,一眼望去只剩下破敗的紅磚牆,經歷無數歲月的牆壁已殘破不堪,再也找尋不到大食堂的蹤跡。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1 / 南昌橡膠廠

(建於1958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上海路出現了一大批從上海支內企業的員工,他們不遠千里,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南昌,只為支援內地建設。

南昌市的橡膠廠,就是他們其中一個支援點。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大門


泰豐輪胎集團的前身就是江西橡膠廠,1997年泰豐集團獨資買下了江西橡膠廠,是江西省第一家來南昌落戶的臺灣上市集團企業,生產全國馳名的英雄牌輪胎。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建築


很多老工廠,土地轉讓時出於拆遷成本等考慮,開發商拆遷徵用的只是他們的生產廠區,而家屬區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模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停車場


曾經的橡膠廠大食堂被拆建成了停車場,一眼望去只剩下破敗的紅磚牆,經歷無數歲月的牆壁已殘破不堪,再也找尋不到大食堂的蹤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職工宿舍


在老廠房家屬區裡行走時,映入眼簾的除了老式的房屋建築,還感受到了一種不同往常的“煙火氣”,像是在放映一部回味無窮的老電影。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1 / 南昌橡膠廠

(建於1958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上海路出現了一大批從上海支內企業的員工,他們不遠千里,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南昌,只為支援內地建設。

南昌市的橡膠廠,就是他們其中一個支援點。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大門


泰豐輪胎集團的前身就是江西橡膠廠,1997年泰豐集團獨資買下了江西橡膠廠,是江西省第一家來南昌落戶的臺灣上市集團企業,生產全國馳名的英雄牌輪胎。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建築


很多老工廠,土地轉讓時出於拆遷成本等考慮,開發商拆遷徵用的只是他們的生產廠區,而家屬區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模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停車場


曾經的橡膠廠大食堂被拆建成了停車場,一眼望去只剩下破敗的紅磚牆,經歷無數歲月的牆壁已殘破不堪,再也找尋不到大食堂的蹤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職工宿舍


在老廠房家屬區裡行走時,映入眼簾的除了老式的房屋建築,還感受到了一種不同往常的“煙火氣”,像是在放映一部回味無窮的老電影。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馬路邊聊天的老人


陽光明媚的午後,老人們聚集在一起,晒著太陽聊天,其樂融融的場景讓人不忍心上前打擾,這裡是他們住了大半輩子的家。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1 / 南昌橡膠廠

(建於1958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上海路出現了一大批從上海支內企業的員工,他們不遠千里,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南昌,只為支援內地建設。

南昌市的橡膠廠,就是他們其中一個支援點。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大門


泰豐輪胎集團的前身就是江西橡膠廠,1997年泰豐集團獨資買下了江西橡膠廠,是江西省第一家來南昌落戶的臺灣上市集團企業,生產全國馳名的英雄牌輪胎。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建築


很多老工廠,土地轉讓時出於拆遷成本等考慮,開發商拆遷徵用的只是他們的生產廠區,而家屬區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模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停車場


曾經的橡膠廠大食堂被拆建成了停車場,一眼望去只剩下破敗的紅磚牆,經歷無數歲月的牆壁已殘破不堪,再也找尋不到大食堂的蹤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職工宿舍


在老廠房家屬區裡行走時,映入眼簾的除了老式的房屋建築,還感受到了一種不同往常的“煙火氣”,像是在放映一部回味無窮的老電影。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馬路邊聊天的老人


陽光明媚的午後,老人們聚集在一起,晒著太陽聊天,其樂融融的場景讓人不忍心上前打擾,這裡是他們住了大半輩子的家。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紅軍房子


橡膠廠曾經有一位老紅軍是廠子裡的領導,老紅軍住宅區與其他職工宿舍樓有所不同的是它擁有著獨立的院子,可即便是這樣,還是掩不住時光對它的摧殘。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1 / 南昌橡膠廠

(建於1958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上海路出現了一大批從上海支內企業的員工,他們不遠千里,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南昌,只為支援內地建設。

南昌市的橡膠廠,就是他們其中一個支援點。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大門


泰豐輪胎集團的前身就是江西橡膠廠,1997年泰豐集團獨資買下了江西橡膠廠,是江西省第一家來南昌落戶的臺灣上市集團企業,生產全國馳名的英雄牌輪胎。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建築


很多老工廠,土地轉讓時出於拆遷成本等考慮,開發商拆遷徵用的只是他們的生產廠區,而家屬區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模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停車場


曾經的橡膠廠大食堂被拆建成了停車場,一眼望去只剩下破敗的紅磚牆,經歷無數歲月的牆壁已殘破不堪,再也找尋不到大食堂的蹤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職工宿舍


在老廠房家屬區裡行走時,映入眼簾的除了老式的房屋建築,還感受到了一種不同往常的“煙火氣”,像是在放映一部回味無窮的老電影。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馬路邊聊天的老人


陽光明媚的午後,老人們聚集在一起,晒著太陽聊天,其樂融融的場景讓人不忍心上前打擾,這裡是他們住了大半輩子的家。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紅軍房子


橡膠廠曾經有一位老紅軍是廠子裡的領導,老紅軍住宅區與其他職工宿舍樓有所不同的是它擁有著獨立的院子,可即便是這樣,還是掩不住時光對它的摧殘。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字的老人

塗爺爺是廠子裡的廠委員,平日裡最愛在休閒區晒太陽看書看報,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最捨不得的就是這個地方。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1 / 南昌橡膠廠

(建於1958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上海路出現了一大批從上海支內企業的員工,他們不遠千里,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南昌,只為支援內地建設。

南昌市的橡膠廠,就是他們其中一個支援點。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大門


泰豐輪胎集團的前身就是江西橡膠廠,1997年泰豐集團獨資買下了江西橡膠廠,是江西省第一家來南昌落戶的臺灣上市集團企業,生產全國馳名的英雄牌輪胎。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建築


很多老工廠,土地轉讓時出於拆遷成本等考慮,開發商拆遷徵用的只是他們的生產廠區,而家屬區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模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停車場


曾經的橡膠廠大食堂被拆建成了停車場,一眼望去只剩下破敗的紅磚牆,經歷無數歲月的牆壁已殘破不堪,再也找尋不到大食堂的蹤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職工宿舍


在老廠房家屬區裡行走時,映入眼簾的除了老式的房屋建築,還感受到了一種不同往常的“煙火氣”,像是在放映一部回味無窮的老電影。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馬路邊聊天的老人


陽光明媚的午後,老人們聚集在一起,晒著太陽聊天,其樂融融的場景讓人不忍心上前打擾,這裡是他們住了大半輩子的家。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紅軍房子


橡膠廠曾經有一位老紅軍是廠子裡的領導,老紅軍住宅區與其他職工宿舍樓有所不同的是它擁有著獨立的院子,可即便是這樣,還是掩不住時光對它的摧殘。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字的老人

塗爺爺是廠子裡的廠委員,平日裡最愛在休閒區晒太陽看書看報,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最捨不得的就是這個地方。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打球的奶奶


塗爺爺說平日裡大夥聚在一起聊天、下棋,吃完飯一起散步聊天,現在廠子已經沒有了,好在大夥兒還在,有個說話的人,這日子過的還不算冷清。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1 / 南昌橡膠廠

(建於1958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上海路出現了一大批從上海支內企業的員工,他們不遠千里,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南昌,只為支援內地建設。

南昌市的橡膠廠,就是他們其中一個支援點。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大門


泰豐輪胎集團的前身就是江西橡膠廠,1997年泰豐集團獨資買下了江西橡膠廠,是江西省第一家來南昌落戶的臺灣上市集團企業,生產全國馳名的英雄牌輪胎。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建築


很多老工廠,土地轉讓時出於拆遷成本等考慮,開發商拆遷徵用的只是他們的生產廠區,而家屬區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模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停車場


曾經的橡膠廠大食堂被拆建成了停車場,一眼望去只剩下破敗的紅磚牆,經歷無數歲月的牆壁已殘破不堪,再也找尋不到大食堂的蹤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職工宿舍


在老廠房家屬區裡行走時,映入眼簾的除了老式的房屋建築,還感受到了一種不同往常的“煙火氣”,像是在放映一部回味無窮的老電影。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馬路邊聊天的老人


陽光明媚的午後,老人們聚集在一起,晒著太陽聊天,其樂融融的場景讓人不忍心上前打擾,這裡是他們住了大半輩子的家。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紅軍房子


橡膠廠曾經有一位老紅軍是廠子裡的領導,老紅軍住宅區與其他職工宿舍樓有所不同的是它擁有著獨立的院子,可即便是這樣,還是掩不住時光對它的摧殘。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字的老人

塗爺爺是廠子裡的廠委員,平日裡最愛在休閒區晒太陽看書看報,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最捨不得的就是這個地方。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打球的奶奶


塗爺爺說平日裡大夥聚在一起聊天、下棋,吃完飯一起散步聊天,現在廠子已經沒有了,好在大夥兒還在,有個說話的人,這日子過的還不算冷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認真看報的老人


在廠子裡沒有看見過年輕人,多的是年邁的老人,他們習慣了從前的慢生活,習慣了與知根知底的鄰居相處,夜不閉戶都是常有的事,我想這就是他們的“大同世界”吧。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1 / 南昌橡膠廠

(建於1958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上海路出現了一大批從上海支內企業的員工,他們不遠千里,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南昌,只為支援內地建設。

南昌市的橡膠廠,就是他們其中一個支援點。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大門


泰豐輪胎集團的前身就是江西橡膠廠,1997年泰豐集團獨資買下了江西橡膠廠,是江西省第一家來南昌落戶的臺灣上市集團企業,生產全國馳名的英雄牌輪胎。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建築


很多老工廠,土地轉讓時出於拆遷成本等考慮,開發商拆遷徵用的只是他們的生產廠區,而家屬區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模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停車場


曾經的橡膠廠大食堂被拆建成了停車場,一眼望去只剩下破敗的紅磚牆,經歷無數歲月的牆壁已殘破不堪,再也找尋不到大食堂的蹤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職工宿舍


在老廠房家屬區裡行走時,映入眼簾的除了老式的房屋建築,還感受到了一種不同往常的“煙火氣”,像是在放映一部回味無窮的老電影。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馬路邊聊天的老人


陽光明媚的午後,老人們聚集在一起,晒著太陽聊天,其樂融融的場景讓人不忍心上前打擾,這裡是他們住了大半輩子的家。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紅軍房子


橡膠廠曾經有一位老紅軍是廠子裡的領導,老紅軍住宅區與其他職工宿舍樓有所不同的是它擁有著獨立的院子,可即便是這樣,還是掩不住時光對它的摧殘。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字的老人

塗爺爺是廠子裡的廠委員,平日裡最愛在休閒區晒太陽看書看報,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最捨不得的就是這個地方。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打球的奶奶


塗爺爺說平日裡大夥聚在一起聊天、下棋,吃完飯一起散步聊天,現在廠子已經沒有了,好在大夥兒還在,有個說話的人,這日子過的還不算冷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認真看報的老人


在廠子裡沒有看見過年輕人,多的是年邁的老人,他們習慣了從前的慢生活,習慣了與知根知底的鄰居相處,夜不閉戶都是常有的事,我想這就是他們的“大同世界”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正在打掃的清潔工奶奶


奶奶今年68歲了,以前是橡膠廠的老員工,負責解放鞋的製作,後來退休後幹起了環衛工人的工作。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1 / 南昌橡膠廠

(建於1958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上海路出現了一大批從上海支內企業的員工,他們不遠千里,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南昌,只為支援內地建設。

南昌市的橡膠廠,就是他們其中一個支援點。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大門


泰豐輪胎集團的前身就是江西橡膠廠,1997年泰豐集團獨資買下了江西橡膠廠,是江西省第一家來南昌落戶的臺灣上市集團企業,生產全國馳名的英雄牌輪胎。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建築


很多老工廠,土地轉讓時出於拆遷成本等考慮,開發商拆遷徵用的只是他們的生產廠區,而家屬區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模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停車場


曾經的橡膠廠大食堂被拆建成了停車場,一眼望去只剩下破敗的紅磚牆,經歷無數歲月的牆壁已殘破不堪,再也找尋不到大食堂的蹤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職工宿舍


在老廠房家屬區裡行走時,映入眼簾的除了老式的房屋建築,還感受到了一種不同往常的“煙火氣”,像是在放映一部回味無窮的老電影。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馬路邊聊天的老人


陽光明媚的午後,老人們聚集在一起,晒著太陽聊天,其樂融融的場景讓人不忍心上前打擾,這裡是他們住了大半輩子的家。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紅軍房子


橡膠廠曾經有一位老紅軍是廠子裡的領導,老紅軍住宅區與其他職工宿舍樓有所不同的是它擁有著獨立的院子,可即便是這樣,還是掩不住時光對它的摧殘。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字的老人

塗爺爺是廠子裡的廠委員,平日裡最愛在休閒區晒太陽看書看報,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最捨不得的就是這個地方。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打球的奶奶


塗爺爺說平日裡大夥聚在一起聊天、下棋,吃完飯一起散步聊天,現在廠子已經沒有了,好在大夥兒還在,有個說話的人,這日子過的還不算冷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認真看報的老人


在廠子裡沒有看見過年輕人,多的是年邁的老人,他們習慣了從前的慢生活,習慣了與知根知底的鄰居相處,夜不閉戶都是常有的事,我想這就是他們的“大同世界”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正在打掃的清潔工奶奶


奶奶今年68歲了,以前是橡膠廠的老員工,負責解放鞋的製作,後來退休後幹起了環衛工人的工作。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院子裡賣麻團的奶奶


“在家也是打掃,在外面也是打掃,沒什麼不一樣,我每天看著廠子裡面乾乾淨淨的我這個心裡面也高興啊。” 奶奶笑了笑說道。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1 / 南昌橡膠廠

(建於1958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上海路出現了一大批從上海支內企業的員工,他們不遠千里,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南昌,只為支援內地建設。

南昌市的橡膠廠,就是他們其中一個支援點。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大門


泰豐輪胎集團的前身就是江西橡膠廠,1997年泰豐集團獨資買下了江西橡膠廠,是江西省第一家來南昌落戶的臺灣上市集團企業,生產全國馳名的英雄牌輪胎。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建築


很多老工廠,土地轉讓時出於拆遷成本等考慮,開發商拆遷徵用的只是他們的生產廠區,而家屬區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模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停車場


曾經的橡膠廠大食堂被拆建成了停車場,一眼望去只剩下破敗的紅磚牆,經歷無數歲月的牆壁已殘破不堪,再也找尋不到大食堂的蹤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職工宿舍


在老廠房家屬區裡行走時,映入眼簾的除了老式的房屋建築,還感受到了一種不同往常的“煙火氣”,像是在放映一部回味無窮的老電影。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馬路邊聊天的老人


陽光明媚的午後,老人們聚集在一起,晒著太陽聊天,其樂融融的場景讓人不忍心上前打擾,這裡是他們住了大半輩子的家。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紅軍房子


橡膠廠曾經有一位老紅軍是廠子裡的領導,老紅軍住宅區與其他職工宿舍樓有所不同的是它擁有著獨立的院子,可即便是這樣,還是掩不住時光對它的摧殘。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字的老人

塗爺爺是廠子裡的廠委員,平日裡最愛在休閒區晒太陽看書看報,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最捨不得的就是這個地方。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打球的奶奶


塗爺爺說平日裡大夥聚在一起聊天、下棋,吃完飯一起散步聊天,現在廠子已經沒有了,好在大夥兒還在,有個說話的人,這日子過的還不算冷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認真看報的老人


在廠子裡沒有看見過年輕人,多的是年邁的老人,他們習慣了從前的慢生活,習慣了與知根知底的鄰居相處,夜不閉戶都是常有的事,我想這就是他們的“大同世界”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正在打掃的清潔工奶奶


奶奶今年68歲了,以前是橡膠廠的老員工,負責解放鞋的製作,後來退休後幹起了環衛工人的工作。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院子裡賣麻團的奶奶


“在家也是打掃,在外面也是打掃,沒什麼不一樣,我每天看著廠子裡面乾乾淨淨的我這個心裡面也高興啊。” 奶奶笑了笑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江西橡膠幼兒園


1958年建廠之時,橡膠幼兒園也同時開工了,以前廠子裡的員工孩子都是在這裡長大的。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1 / 南昌橡膠廠

(建於1958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上海路出現了一大批從上海支內企業的員工,他們不遠千里,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南昌,只為支援內地建設。

南昌市的橡膠廠,就是他們其中一個支援點。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大門


泰豐輪胎集團的前身就是江西橡膠廠,1997年泰豐集團獨資買下了江西橡膠廠,是江西省第一家來南昌落戶的臺灣上市集團企業,生產全國馳名的英雄牌輪胎。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建築


很多老工廠,土地轉讓時出於拆遷成本等考慮,開發商拆遷徵用的只是他們的生產廠區,而家屬區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模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停車場


曾經的橡膠廠大食堂被拆建成了停車場,一眼望去只剩下破敗的紅磚牆,經歷無數歲月的牆壁已殘破不堪,再也找尋不到大食堂的蹤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職工宿舍


在老廠房家屬區裡行走時,映入眼簾的除了老式的房屋建築,還感受到了一種不同往常的“煙火氣”,像是在放映一部回味無窮的老電影。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馬路邊聊天的老人


陽光明媚的午後,老人們聚集在一起,晒著太陽聊天,其樂融融的場景讓人不忍心上前打擾,這裡是他們住了大半輩子的家。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紅軍房子


橡膠廠曾經有一位老紅軍是廠子裡的領導,老紅軍住宅區與其他職工宿舍樓有所不同的是它擁有著獨立的院子,可即便是這樣,還是掩不住時光對它的摧殘。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字的老人

塗爺爺是廠子裡的廠委員,平日裡最愛在休閒區晒太陽看書看報,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最捨不得的就是這個地方。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打球的奶奶


塗爺爺說平日裡大夥聚在一起聊天、下棋,吃完飯一起散步聊天,現在廠子已經沒有了,好在大夥兒還在,有個說話的人,這日子過的還不算冷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認真看報的老人


在廠子裡沒有看見過年輕人,多的是年邁的老人,他們習慣了從前的慢生活,習慣了與知根知底的鄰居相處,夜不閉戶都是常有的事,我想這就是他們的“大同世界”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正在打掃的清潔工奶奶


奶奶今年68歲了,以前是橡膠廠的老員工,負責解放鞋的製作,後來退休後幹起了環衛工人的工作。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院子裡賣麻團的奶奶


“在家也是打掃,在外面也是打掃,沒什麼不一樣,我每天看著廠子裡面乾乾淨淨的我這個心裡面也高興啊。” 奶奶笑了笑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江西橡膠幼兒園


1958年建廠之時,橡膠幼兒園也同時開工了,以前廠子裡的員工孩子都是在這裡長大的。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城東學校路牌


繼續前行,一家燒菜館旁樹立著南昌市城東學校的牌子。城東學校是1969年創辦的,它的前身是橡膠廠子弟學校,現在歸屬於青山湖區的管轄範圍。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1 / 南昌橡膠廠

(建於1958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上海路出現了一大批從上海支內企業的員工,他們不遠千里,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南昌,只為支援內地建設。

南昌市的橡膠廠,就是他們其中一個支援點。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大門


泰豐輪胎集團的前身就是江西橡膠廠,1997年泰豐集團獨資買下了江西橡膠廠,是江西省第一家來南昌落戶的臺灣上市集團企業,生產全國馳名的英雄牌輪胎。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建築


很多老工廠,土地轉讓時出於拆遷成本等考慮,開發商拆遷徵用的只是他們的生產廠區,而家屬區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模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停車場


曾經的橡膠廠大食堂被拆建成了停車場,一眼望去只剩下破敗的紅磚牆,經歷無數歲月的牆壁已殘破不堪,再也找尋不到大食堂的蹤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職工宿舍


在老廠房家屬區裡行走時,映入眼簾的除了老式的房屋建築,還感受到了一種不同往常的“煙火氣”,像是在放映一部回味無窮的老電影。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馬路邊聊天的老人


陽光明媚的午後,老人們聚集在一起,晒著太陽聊天,其樂融融的場景讓人不忍心上前打擾,這裡是他們住了大半輩子的家。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紅軍房子


橡膠廠曾經有一位老紅軍是廠子裡的領導,老紅軍住宅區與其他職工宿舍樓有所不同的是它擁有著獨立的院子,可即便是這樣,還是掩不住時光對它的摧殘。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字的老人

塗爺爺是廠子裡的廠委員,平日裡最愛在休閒區晒太陽看書看報,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最捨不得的就是這個地方。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打球的奶奶


塗爺爺說平日裡大夥聚在一起聊天、下棋,吃完飯一起散步聊天,現在廠子已經沒有了,好在大夥兒還在,有個說話的人,這日子過的還不算冷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認真看報的老人


在廠子裡沒有看見過年輕人,多的是年邁的老人,他們習慣了從前的慢生活,習慣了與知根知底的鄰居相處,夜不閉戶都是常有的事,我想這就是他們的“大同世界”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正在打掃的清潔工奶奶


奶奶今年68歲了,以前是橡膠廠的老員工,負責解放鞋的製作,後來退休後幹起了環衛工人的工作。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院子裡賣麻團的奶奶


“在家也是打掃,在外面也是打掃,沒什麼不一樣,我每天看著廠子裡面乾乾淨淨的我這個心裡面也高興啊。” 奶奶笑了笑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江西橡膠幼兒園


1958年建廠之時,橡膠幼兒園也同時開工了,以前廠子裡的員工孩子都是在這裡長大的。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城東學校路牌


繼續前行,一家燒菜館旁樹立著南昌市城東學校的牌子。城東學校是1969年創辦的,它的前身是橡膠廠子弟學校,現在歸屬於青山湖區的管轄範圍。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等表哥放學的妹妹


城東學校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農民工的孩子都在裡面讀書。正值週五下午,小妹妹騎著自行車過來等她的表哥放學。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1 / 南昌橡膠廠

(建於1958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上海路出現了一大批從上海支內企業的員工,他們不遠千里,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南昌,只為支援內地建設。

南昌市的橡膠廠,就是他們其中一個支援點。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大門


泰豐輪胎集團的前身就是江西橡膠廠,1997年泰豐集團獨資買下了江西橡膠廠,是江西省第一家來南昌落戶的臺灣上市集團企業,生產全國馳名的英雄牌輪胎。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建築


很多老工廠,土地轉讓時出於拆遷成本等考慮,開發商拆遷徵用的只是他們的生產廠區,而家屬區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模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停車場


曾經的橡膠廠大食堂被拆建成了停車場,一眼望去只剩下破敗的紅磚牆,經歷無數歲月的牆壁已殘破不堪,再也找尋不到大食堂的蹤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職工宿舍


在老廠房家屬區裡行走時,映入眼簾的除了老式的房屋建築,還感受到了一種不同往常的“煙火氣”,像是在放映一部回味無窮的老電影。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馬路邊聊天的老人


陽光明媚的午後,老人們聚集在一起,晒著太陽聊天,其樂融融的場景讓人不忍心上前打擾,這裡是他們住了大半輩子的家。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紅軍房子


橡膠廠曾經有一位老紅軍是廠子裡的領導,老紅軍住宅區與其他職工宿舍樓有所不同的是它擁有著獨立的院子,可即便是這樣,還是掩不住時光對它的摧殘。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字的老人

塗爺爺是廠子裡的廠委員,平日裡最愛在休閒區晒太陽看書看報,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最捨不得的就是這個地方。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打球的奶奶


塗爺爺說平日裡大夥聚在一起聊天、下棋,吃完飯一起散步聊天,現在廠子已經沒有了,好在大夥兒還在,有個說話的人,這日子過的還不算冷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認真看報的老人


在廠子裡沒有看見過年輕人,多的是年邁的老人,他們習慣了從前的慢生活,習慣了與知根知底的鄰居相處,夜不閉戶都是常有的事,我想這就是他們的“大同世界”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正在打掃的清潔工奶奶


奶奶今年68歲了,以前是橡膠廠的老員工,負責解放鞋的製作,後來退休後幹起了環衛工人的工作。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院子裡賣麻團的奶奶


“在家也是打掃,在外面也是打掃,沒什麼不一樣,我每天看著廠子裡面乾乾淨淨的我這個心裡面也高興啊。” 奶奶笑了笑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江西橡膠幼兒園


1958年建廠之時,橡膠幼兒園也同時開工了,以前廠子裡的員工孩子都是在這裡長大的。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城東學校路牌


繼續前行,一家燒菜館旁樹立著南昌市城東學校的牌子。城東學校是1969年創辦的,它的前身是橡膠廠子弟學校,現在歸屬於青山湖區的管轄範圍。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等表哥放學的妹妹


城東學校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農民工的孩子都在裡面讀書。正值週五下午,小妹妹騎著自行車過來等她的表哥放學。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安靜打毛衣的奶奶


在橡膠廠內,還有一家不容錯過的美食,一個開了23年的老店,老闆叫老萬,跟自己的結髮妻一起開了這家店,取名為“老萬炒蚌殼”。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1 / 南昌橡膠廠

(建於1958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上海路出現了一大批從上海支內企業的員工,他們不遠千里,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南昌,只為支援內地建設。

南昌市的橡膠廠,就是他們其中一個支援點。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大門


泰豐輪胎集團的前身就是江西橡膠廠,1997年泰豐集團獨資買下了江西橡膠廠,是江西省第一家來南昌落戶的臺灣上市集團企業,生產全國馳名的英雄牌輪胎。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建築


很多老工廠,土地轉讓時出於拆遷成本等考慮,開發商拆遷徵用的只是他們的生產廠區,而家屬區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模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停車場


曾經的橡膠廠大食堂被拆建成了停車場,一眼望去只剩下破敗的紅磚牆,經歷無數歲月的牆壁已殘破不堪,再也找尋不到大食堂的蹤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職工宿舍


在老廠房家屬區裡行走時,映入眼簾的除了老式的房屋建築,還感受到了一種不同往常的“煙火氣”,像是在放映一部回味無窮的老電影。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馬路邊聊天的老人


陽光明媚的午後,老人們聚集在一起,晒著太陽聊天,其樂融融的場景讓人不忍心上前打擾,這裡是他們住了大半輩子的家。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紅軍房子


橡膠廠曾經有一位老紅軍是廠子裡的領導,老紅軍住宅區與其他職工宿舍樓有所不同的是它擁有著獨立的院子,可即便是這樣,還是掩不住時光對它的摧殘。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字的老人

塗爺爺是廠子裡的廠委員,平日裡最愛在休閒區晒太陽看書看報,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最捨不得的就是這個地方。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打球的奶奶


塗爺爺說平日裡大夥聚在一起聊天、下棋,吃完飯一起散步聊天,現在廠子已經沒有了,好在大夥兒還在,有個說話的人,這日子過的還不算冷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認真看報的老人


在廠子裡沒有看見過年輕人,多的是年邁的老人,他們習慣了從前的慢生活,習慣了與知根知底的鄰居相處,夜不閉戶都是常有的事,我想這就是他們的“大同世界”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正在打掃的清潔工奶奶


奶奶今年68歲了,以前是橡膠廠的老員工,負責解放鞋的製作,後來退休後幹起了環衛工人的工作。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院子裡賣麻團的奶奶


“在家也是打掃,在外面也是打掃,沒什麼不一樣,我每天看著廠子裡面乾乾淨淨的我這個心裡面也高興啊。” 奶奶笑了笑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江西橡膠幼兒園


1958年建廠之時,橡膠幼兒園也同時開工了,以前廠子裡的員工孩子都是在這裡長大的。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城東學校路牌


繼續前行,一家燒菜館旁樹立著南昌市城東學校的牌子。城東學校是1969年創辦的,它的前身是橡膠廠子弟學校,現在歸屬於青山湖區的管轄範圍。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等表哥放學的妹妹


城東學校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農民工的孩子都在裡面讀書。正值週五下午,小妹妹騎著自行車過來等她的表哥放學。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安靜打毛衣的奶奶


在橡膠廠內,還有一家不容錯過的美食,一個開了23年的老店,老闆叫老萬,跟自己的結髮妻一起開了這家店,取名為“老萬炒蚌殼”。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萬炒蚌殼招牌


2008年,老萬身體不適,常年臥病在床,老萬的老伴兒彭奶奶捨不得常前來吃飯的食客,自己一個人撐起了這家店。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1 / 南昌橡膠廠

(建於1958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上海路出現了一大批從上海支內企業的員工,他們不遠千里,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南昌,只為支援內地建設。

南昌市的橡膠廠,就是他們其中一個支援點。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大門


泰豐輪胎集團的前身就是江西橡膠廠,1997年泰豐集團獨資買下了江西橡膠廠,是江西省第一家來南昌落戶的臺灣上市集團企業,生產全國馳名的英雄牌輪胎。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建築


很多老工廠,土地轉讓時出於拆遷成本等考慮,開發商拆遷徵用的只是他們的生產廠區,而家屬區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模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停車場


曾經的橡膠廠大食堂被拆建成了停車場,一眼望去只剩下破敗的紅磚牆,經歷無數歲月的牆壁已殘破不堪,再也找尋不到大食堂的蹤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職工宿舍


在老廠房家屬區裡行走時,映入眼簾的除了老式的房屋建築,還感受到了一種不同往常的“煙火氣”,像是在放映一部回味無窮的老電影。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馬路邊聊天的老人


陽光明媚的午後,老人們聚集在一起,晒著太陽聊天,其樂融融的場景讓人不忍心上前打擾,這裡是他們住了大半輩子的家。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紅軍房子


橡膠廠曾經有一位老紅軍是廠子裡的領導,老紅軍住宅區與其他職工宿舍樓有所不同的是它擁有著獨立的院子,可即便是這樣,還是掩不住時光對它的摧殘。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字的老人

塗爺爺是廠子裡的廠委員,平日裡最愛在休閒區晒太陽看書看報,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最捨不得的就是這個地方。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打球的奶奶


塗爺爺說平日裡大夥聚在一起聊天、下棋,吃完飯一起散步聊天,現在廠子已經沒有了,好在大夥兒還在,有個說話的人,這日子過的還不算冷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認真看報的老人


在廠子裡沒有看見過年輕人,多的是年邁的老人,他們習慣了從前的慢生活,習慣了與知根知底的鄰居相處,夜不閉戶都是常有的事,我想這就是他們的“大同世界”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正在打掃的清潔工奶奶


奶奶今年68歲了,以前是橡膠廠的老員工,負責解放鞋的製作,後來退休後幹起了環衛工人的工作。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院子裡賣麻團的奶奶


“在家也是打掃,在外面也是打掃,沒什麼不一樣,我每天看著廠子裡面乾乾淨淨的我這個心裡面也高興啊。” 奶奶笑了笑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江西橡膠幼兒園


1958年建廠之時,橡膠幼兒園也同時開工了,以前廠子裡的員工孩子都是在這裡長大的。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城東學校路牌


繼續前行,一家燒菜館旁樹立著南昌市城東學校的牌子。城東學校是1969年創辦的,它的前身是橡膠廠子弟學校,現在歸屬於青山湖區的管轄範圍。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等表哥放學的妹妹


城東學校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農民工的孩子都在裡面讀書。正值週五下午,小妹妹騎著自行車過來等她的表哥放學。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安靜打毛衣的奶奶


在橡膠廠內,還有一家不容錯過的美食,一個開了23年的老店,老闆叫老萬,跟自己的結髮妻一起開了這家店,取名為“老萬炒蚌殼”。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萬炒蚌殼招牌


2008年,老萬身體不適,常年臥病在床,老萬的老伴兒彭奶奶捨不得常前來吃飯的食客,自己一個人撐起了這家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毫不起眼的店面


來過的人都知道,這家毫不起眼的帳篷房下居然隱藏著這樣的美食。店面雖小,口碑卻是極好的,昌北昌東的吃貨們就是打車都要過來吃上一口。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1 / 南昌橡膠廠

(建於1958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上海路出現了一大批從上海支內企業的員工,他們不遠千里,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南昌,只為支援內地建設。

南昌市的橡膠廠,就是他們其中一個支援點。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大門


泰豐輪胎集團的前身就是江西橡膠廠,1997年泰豐集團獨資買下了江西橡膠廠,是江西省第一家來南昌落戶的臺灣上市集團企業,生產全國馳名的英雄牌輪胎。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建築


很多老工廠,土地轉讓時出於拆遷成本等考慮,開發商拆遷徵用的只是他們的生產廠區,而家屬區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模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停車場


曾經的橡膠廠大食堂被拆建成了停車場,一眼望去只剩下破敗的紅磚牆,經歷無數歲月的牆壁已殘破不堪,再也找尋不到大食堂的蹤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職工宿舍


在老廠房家屬區裡行走時,映入眼簾的除了老式的房屋建築,還感受到了一種不同往常的“煙火氣”,像是在放映一部回味無窮的老電影。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馬路邊聊天的老人


陽光明媚的午後,老人們聚集在一起,晒著太陽聊天,其樂融融的場景讓人不忍心上前打擾,這裡是他們住了大半輩子的家。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紅軍房子


橡膠廠曾經有一位老紅軍是廠子裡的領導,老紅軍住宅區與其他職工宿舍樓有所不同的是它擁有著獨立的院子,可即便是這樣,還是掩不住時光對它的摧殘。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字的老人

塗爺爺是廠子裡的廠委員,平日裡最愛在休閒區晒太陽看書看報,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最捨不得的就是這個地方。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打球的奶奶


塗爺爺說平日裡大夥聚在一起聊天、下棋,吃完飯一起散步聊天,現在廠子已經沒有了,好在大夥兒還在,有個說話的人,這日子過的還不算冷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認真看報的老人


在廠子裡沒有看見過年輕人,多的是年邁的老人,他們習慣了從前的慢生活,習慣了與知根知底的鄰居相處,夜不閉戶都是常有的事,我想這就是他們的“大同世界”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正在打掃的清潔工奶奶


奶奶今年68歲了,以前是橡膠廠的老員工,負責解放鞋的製作,後來退休後幹起了環衛工人的工作。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院子裡賣麻團的奶奶


“在家也是打掃,在外面也是打掃,沒什麼不一樣,我每天看著廠子裡面乾乾淨淨的我這個心裡面也高興啊。” 奶奶笑了笑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江西橡膠幼兒園


1958年建廠之時,橡膠幼兒園也同時開工了,以前廠子裡的員工孩子都是在這裡長大的。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城東學校路牌


繼續前行,一家燒菜館旁樹立著南昌市城東學校的牌子。城東學校是1969年創辦的,它的前身是橡膠廠子弟學校,現在歸屬於青山湖區的管轄範圍。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等表哥放學的妹妹


城東學校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農民工的孩子都在裡面讀書。正值週五下午,小妹妹騎著自行車過來等她的表哥放學。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安靜打毛衣的奶奶


在橡膠廠內,還有一家不容錯過的美食,一個開了23年的老店,老闆叫老萬,跟自己的結髮妻一起開了這家店,取名為“老萬炒蚌殼”。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萬炒蚌殼招牌


2008年,老萬身體不適,常年臥病在床,老萬的老伴兒彭奶奶捨不得常前來吃飯的食客,自己一個人撐起了這家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毫不起眼的店面


來過的人都知道,這家毫不起眼的帳篷房下居然隱藏著這樣的美食。店面雖小,口碑卻是極好的,昌北昌東的吃貨們就是打車都要過來吃上一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街景


不論是已經不復存在的橡膠廠大食堂還是依舊充滿活力的宿舍大樓、幼兒園、小學、老萬蚌殼店,都是橡膠老工廠的集體記憶,也是橡膠廠人永遠的情感牽掛。

#2 / 南昌化纖廠

(建於上個世紀四十年代)

南昌老廠,是有溫度和文脈氣息的時代載體,它們的保護、更新與再利用,只有真正融入城市建設中,融入人們的生活裡,才能煥發新的活力與生機。

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1 / 南昌橡膠廠

(建於1958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上海路出現了一大批從上海支內企業的員工,他們不遠千里,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南昌,只為支援內地建設。

南昌市的橡膠廠,就是他們其中一個支援點。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大門


泰豐輪胎集團的前身就是江西橡膠廠,1997年泰豐集團獨資買下了江西橡膠廠,是江西省第一家來南昌落戶的臺灣上市集團企業,生產全國馳名的英雄牌輪胎。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建築


很多老工廠,土地轉讓時出於拆遷成本等考慮,開發商拆遷徵用的只是他們的生產廠區,而家屬區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模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停車場


曾經的橡膠廠大食堂被拆建成了停車場,一眼望去只剩下破敗的紅磚牆,經歷無數歲月的牆壁已殘破不堪,再也找尋不到大食堂的蹤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職工宿舍


在老廠房家屬區裡行走時,映入眼簾的除了老式的房屋建築,還感受到了一種不同往常的“煙火氣”,像是在放映一部回味無窮的老電影。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馬路邊聊天的老人


陽光明媚的午後,老人們聚集在一起,晒著太陽聊天,其樂融融的場景讓人不忍心上前打擾,這裡是他們住了大半輩子的家。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紅軍房子


橡膠廠曾經有一位老紅軍是廠子裡的領導,老紅軍住宅區與其他職工宿舍樓有所不同的是它擁有著獨立的院子,可即便是這樣,還是掩不住時光對它的摧殘。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字的老人

塗爺爺是廠子裡的廠委員,平日裡最愛在休閒區晒太陽看書看報,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最捨不得的就是這個地方。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打球的奶奶


塗爺爺說平日裡大夥聚在一起聊天、下棋,吃完飯一起散步聊天,現在廠子已經沒有了,好在大夥兒還在,有個說話的人,這日子過的還不算冷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認真看報的老人


在廠子裡沒有看見過年輕人,多的是年邁的老人,他們習慣了從前的慢生活,習慣了與知根知底的鄰居相處,夜不閉戶都是常有的事,我想這就是他們的“大同世界”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正在打掃的清潔工奶奶


奶奶今年68歲了,以前是橡膠廠的老員工,負責解放鞋的製作,後來退休後幹起了環衛工人的工作。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院子裡賣麻團的奶奶


“在家也是打掃,在外面也是打掃,沒什麼不一樣,我每天看著廠子裡面乾乾淨淨的我這個心裡面也高興啊。” 奶奶笑了笑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江西橡膠幼兒園


1958年建廠之時,橡膠幼兒園也同時開工了,以前廠子裡的員工孩子都是在這裡長大的。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城東學校路牌


繼續前行,一家燒菜館旁樹立著南昌市城東學校的牌子。城東學校是1969年創辦的,它的前身是橡膠廠子弟學校,現在歸屬於青山湖區的管轄範圍。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等表哥放學的妹妹


城東學校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農民工的孩子都在裡面讀書。正值週五下午,小妹妹騎著自行車過來等她的表哥放學。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安靜打毛衣的奶奶


在橡膠廠內,還有一家不容錯過的美食,一個開了23年的老店,老闆叫老萬,跟自己的結髮妻一起開了這家店,取名為“老萬炒蚌殼”。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萬炒蚌殼招牌


2008年,老萬身體不適,常年臥病在床,老萬的老伴兒彭奶奶捨不得常前來吃飯的食客,自己一個人撐起了這家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毫不起眼的店面


來過的人都知道,這家毫不起眼的帳篷房下居然隱藏著這樣的美食。店面雖小,口碑卻是極好的,昌北昌東的吃貨們就是打車都要過來吃上一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街景


不論是已經不復存在的橡膠廠大食堂還是依舊充滿活力的宿舍大樓、幼兒園、小學、老萬蚌殼店,都是橡膠老工廠的集體記憶,也是橡膠廠人永遠的情感牽掛。

#2 / 南昌化纖廠

(建於上個世紀四十年代)

南昌老廠,是有溫度和文脈氣息的時代載體,它們的保護、更新與再利用,只有真正融入城市建設中,融入人們的生活裡,才能煥發新的活力與生機。

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標誌

斑駁的牆壁、高大聳立的煙囪、碩大的窗戶、蜿蜒的管道、鐵質的樓梯,各個充滿工業化時代烙印的老廠房,在保留原來的房屋外形上被各個商家修整成全新的店面。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1 / 南昌橡膠廠

(建於1958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上海路出現了一大批從上海支內企業的員工,他們不遠千里,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南昌,只為支援內地建設。

南昌市的橡膠廠,就是他們其中一個支援點。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大門


泰豐輪胎集團的前身就是江西橡膠廠,1997年泰豐集團獨資買下了江西橡膠廠,是江西省第一家來南昌落戶的臺灣上市集團企業,生產全國馳名的英雄牌輪胎。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建築


很多老工廠,土地轉讓時出於拆遷成本等考慮,開發商拆遷徵用的只是他們的生產廠區,而家屬區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模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停車場


曾經的橡膠廠大食堂被拆建成了停車場,一眼望去只剩下破敗的紅磚牆,經歷無數歲月的牆壁已殘破不堪,再也找尋不到大食堂的蹤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職工宿舍


在老廠房家屬區裡行走時,映入眼簾的除了老式的房屋建築,還感受到了一種不同往常的“煙火氣”,像是在放映一部回味無窮的老電影。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馬路邊聊天的老人


陽光明媚的午後,老人們聚集在一起,晒著太陽聊天,其樂融融的場景讓人不忍心上前打擾,這裡是他們住了大半輩子的家。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紅軍房子


橡膠廠曾經有一位老紅軍是廠子裡的領導,老紅軍住宅區與其他職工宿舍樓有所不同的是它擁有著獨立的院子,可即便是這樣,還是掩不住時光對它的摧殘。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字的老人

塗爺爺是廠子裡的廠委員,平日裡最愛在休閒區晒太陽看書看報,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最捨不得的就是這個地方。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打球的奶奶


塗爺爺說平日裡大夥聚在一起聊天、下棋,吃完飯一起散步聊天,現在廠子已經沒有了,好在大夥兒還在,有個說話的人,這日子過的還不算冷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認真看報的老人


在廠子裡沒有看見過年輕人,多的是年邁的老人,他們習慣了從前的慢生活,習慣了與知根知底的鄰居相處,夜不閉戶都是常有的事,我想這就是他們的“大同世界”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正在打掃的清潔工奶奶


奶奶今年68歲了,以前是橡膠廠的老員工,負責解放鞋的製作,後來退休後幹起了環衛工人的工作。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院子裡賣麻團的奶奶


“在家也是打掃,在外面也是打掃,沒什麼不一樣,我每天看著廠子裡面乾乾淨淨的我這個心裡面也高興啊。” 奶奶笑了笑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江西橡膠幼兒園


1958年建廠之時,橡膠幼兒園也同時開工了,以前廠子裡的員工孩子都是在這裡長大的。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城東學校路牌


繼續前行,一家燒菜館旁樹立著南昌市城東學校的牌子。城東學校是1969年創辦的,它的前身是橡膠廠子弟學校,現在歸屬於青山湖區的管轄範圍。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等表哥放學的妹妹


城東學校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農民工的孩子都在裡面讀書。正值週五下午,小妹妹騎著自行車過來等她的表哥放學。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安靜打毛衣的奶奶


在橡膠廠內,還有一家不容錯過的美食,一個開了23年的老店,老闆叫老萬,跟自己的結髮妻一起開了這家店,取名為“老萬炒蚌殼”。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萬炒蚌殼招牌


2008年,老萬身體不適,常年臥病在床,老萬的老伴兒彭奶奶捨不得常前來吃飯的食客,自己一個人撐起了這家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毫不起眼的店面


來過的人都知道,這家毫不起眼的帳篷房下居然隱藏著這樣的美食。店面雖小,口碑卻是極好的,昌北昌東的吃貨們就是打車都要過來吃上一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街景


不論是已經不復存在的橡膠廠大食堂還是依舊充滿活力的宿舍大樓、幼兒園、小學、老萬蚌殼店,都是橡膠老工廠的集體記憶,也是橡膠廠人永遠的情感牽掛。

#2 / 南昌化纖廠

(建於上個世紀四十年代)

南昌老廠,是有溫度和文脈氣息的時代載體,它們的保護、更新與再利用,只有真正融入城市建設中,融入人們的生活裡,才能煥發新的活力與生機。

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標誌

斑駁的牆壁、高大聳立的煙囪、碩大的窗戶、蜿蜒的管道、鐵質的樓梯,各個充滿工業化時代烙印的老廠房,在保留原來的房屋外形上被各個商家修整成全新的店面。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充滿現代感的磚房


化纖廠同橡膠廠一樣,已經尋不到老廠子的蹤跡,但它卻與另一種方式存在在人們的生活裡。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1 / 南昌橡膠廠

(建於1958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上海路出現了一大批從上海支內企業的員工,他們不遠千里,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南昌,只為支援內地建設。

南昌市的橡膠廠,就是他們其中一個支援點。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大門


泰豐輪胎集團的前身就是江西橡膠廠,1997年泰豐集團獨資買下了江西橡膠廠,是江西省第一家來南昌落戶的臺灣上市集團企業,生產全國馳名的英雄牌輪胎。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建築


很多老工廠,土地轉讓時出於拆遷成本等考慮,開發商拆遷徵用的只是他們的生產廠區,而家屬區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模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停車場


曾經的橡膠廠大食堂被拆建成了停車場,一眼望去只剩下破敗的紅磚牆,經歷無數歲月的牆壁已殘破不堪,再也找尋不到大食堂的蹤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職工宿舍


在老廠房家屬區裡行走時,映入眼簾的除了老式的房屋建築,還感受到了一種不同往常的“煙火氣”,像是在放映一部回味無窮的老電影。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馬路邊聊天的老人


陽光明媚的午後,老人們聚集在一起,晒著太陽聊天,其樂融融的場景讓人不忍心上前打擾,這裡是他們住了大半輩子的家。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紅軍房子


橡膠廠曾經有一位老紅軍是廠子裡的領導,老紅軍住宅區與其他職工宿舍樓有所不同的是它擁有著獨立的院子,可即便是這樣,還是掩不住時光對它的摧殘。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字的老人

塗爺爺是廠子裡的廠委員,平日裡最愛在休閒區晒太陽看書看報,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最捨不得的就是這個地方。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打球的奶奶


塗爺爺說平日裡大夥聚在一起聊天、下棋,吃完飯一起散步聊天,現在廠子已經沒有了,好在大夥兒還在,有個說話的人,這日子過的還不算冷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認真看報的老人


在廠子裡沒有看見過年輕人,多的是年邁的老人,他們習慣了從前的慢生活,習慣了與知根知底的鄰居相處,夜不閉戶都是常有的事,我想這就是他們的“大同世界”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正在打掃的清潔工奶奶


奶奶今年68歲了,以前是橡膠廠的老員工,負責解放鞋的製作,後來退休後幹起了環衛工人的工作。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院子裡賣麻團的奶奶


“在家也是打掃,在外面也是打掃,沒什麼不一樣,我每天看著廠子裡面乾乾淨淨的我這個心裡面也高興啊。” 奶奶笑了笑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江西橡膠幼兒園


1958年建廠之時,橡膠幼兒園也同時開工了,以前廠子裡的員工孩子都是在這裡長大的。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城東學校路牌


繼續前行,一家燒菜館旁樹立著南昌市城東學校的牌子。城東學校是1969年創辦的,它的前身是橡膠廠子弟學校,現在歸屬於青山湖區的管轄範圍。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等表哥放學的妹妹


城東學校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農民工的孩子都在裡面讀書。正值週五下午,小妹妹騎著自行車過來等她的表哥放學。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安靜打毛衣的奶奶


在橡膠廠內,還有一家不容錯過的美食,一個開了23年的老店,老闆叫老萬,跟自己的結髮妻一起開了這家店,取名為“老萬炒蚌殼”。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萬炒蚌殼招牌


2008年,老萬身體不適,常年臥病在床,老萬的老伴兒彭奶奶捨不得常前來吃飯的食客,自己一個人撐起了這家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毫不起眼的店面


來過的人都知道,這家毫不起眼的帳篷房下居然隱藏著這樣的美食。店面雖小,口碑卻是極好的,昌北昌東的吃貨們就是打車都要過來吃上一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街景


不論是已經不復存在的橡膠廠大食堂還是依舊充滿活力的宿舍大樓、幼兒園、小學、老萬蚌殼店,都是橡膠老工廠的集體記憶,也是橡膠廠人永遠的情感牽掛。

#2 / 南昌化纖廠

(建於上個世紀四十年代)

南昌老廠,是有溫度和文脈氣息的時代載體,它們的保護、更新與再利用,只有真正融入城市建設中,融入人們的生活裡,才能煥發新的活力與生機。

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標誌

斑駁的牆壁、高大聳立的煙囪、碩大的窗戶、蜿蜒的管道、鐵質的樓梯,各個充滿工業化時代烙印的老廠房,在保留原來的房屋外形上被各個商家修整成全新的店面。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充滿現代感的磚房


化纖廠同橡膠廠一樣,已經尋不到老廠子的蹤跡,但它卻與另一種方式存在在人們的生活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宿舍


關閉了破舊的工廠,承載了都市的創意文化,廢舊的油漆桶和輪胎,經過彩色塗鴉,搖身一變成為綠色家園。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1 / 南昌橡膠廠

(建於1958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上海路出現了一大批從上海支內企業的員工,他們不遠千里,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南昌,只為支援內地建設。

南昌市的橡膠廠,就是他們其中一個支援點。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大門


泰豐輪胎集團的前身就是江西橡膠廠,1997年泰豐集團獨資買下了江西橡膠廠,是江西省第一家來南昌落戶的臺灣上市集團企業,生產全國馳名的英雄牌輪胎。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建築


很多老工廠,土地轉讓時出於拆遷成本等考慮,開發商拆遷徵用的只是他們的生產廠區,而家屬區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模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停車場


曾經的橡膠廠大食堂被拆建成了停車場,一眼望去只剩下破敗的紅磚牆,經歷無數歲月的牆壁已殘破不堪,再也找尋不到大食堂的蹤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職工宿舍


在老廠房家屬區裡行走時,映入眼簾的除了老式的房屋建築,還感受到了一種不同往常的“煙火氣”,像是在放映一部回味無窮的老電影。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馬路邊聊天的老人


陽光明媚的午後,老人們聚集在一起,晒著太陽聊天,其樂融融的場景讓人不忍心上前打擾,這裡是他們住了大半輩子的家。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紅軍房子


橡膠廠曾經有一位老紅軍是廠子裡的領導,老紅軍住宅區與其他職工宿舍樓有所不同的是它擁有著獨立的院子,可即便是這樣,還是掩不住時光對它的摧殘。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字的老人

塗爺爺是廠子裡的廠委員,平日裡最愛在休閒區晒太陽看書看報,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最捨不得的就是這個地方。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打球的奶奶


塗爺爺說平日裡大夥聚在一起聊天、下棋,吃完飯一起散步聊天,現在廠子已經沒有了,好在大夥兒還在,有個說話的人,這日子過的還不算冷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認真看報的老人


在廠子裡沒有看見過年輕人,多的是年邁的老人,他們習慣了從前的慢生活,習慣了與知根知底的鄰居相處,夜不閉戶都是常有的事,我想這就是他們的“大同世界”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正在打掃的清潔工奶奶


奶奶今年68歲了,以前是橡膠廠的老員工,負責解放鞋的製作,後來退休後幹起了環衛工人的工作。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院子裡賣麻團的奶奶


“在家也是打掃,在外面也是打掃,沒什麼不一樣,我每天看著廠子裡面乾乾淨淨的我這個心裡面也高興啊。” 奶奶笑了笑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江西橡膠幼兒園


1958年建廠之時,橡膠幼兒園也同時開工了,以前廠子裡的員工孩子都是在這裡長大的。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城東學校路牌


繼續前行,一家燒菜館旁樹立著南昌市城東學校的牌子。城東學校是1969年創辦的,它的前身是橡膠廠子弟學校,現在歸屬於青山湖區的管轄範圍。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等表哥放學的妹妹


城東學校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農民工的孩子都在裡面讀書。正值週五下午,小妹妹騎著自行車過來等她的表哥放學。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安靜打毛衣的奶奶


在橡膠廠內,還有一家不容錯過的美食,一個開了23年的老店,老闆叫老萬,跟自己的結髮妻一起開了這家店,取名為“老萬炒蚌殼”。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萬炒蚌殼招牌


2008年,老萬身體不適,常年臥病在床,老萬的老伴兒彭奶奶捨不得常前來吃飯的食客,自己一個人撐起了這家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毫不起眼的店面


來過的人都知道,這家毫不起眼的帳篷房下居然隱藏著這樣的美食。店面雖小,口碑卻是極好的,昌北昌東的吃貨們就是打車都要過來吃上一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街景


不論是已經不復存在的橡膠廠大食堂還是依舊充滿活力的宿舍大樓、幼兒園、小學、老萬蚌殼店,都是橡膠老工廠的集體記憶,也是橡膠廠人永遠的情感牽掛。

#2 / 南昌化纖廠

(建於上個世紀四十年代)

南昌老廠,是有溫度和文脈氣息的時代載體,它們的保護、更新與再利用,只有真正融入城市建設中,融入人們的生活裡,才能煥發新的活力與生機。

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標誌

斑駁的牆壁、高大聳立的煙囪、碩大的窗戶、蜿蜒的管道、鐵質的樓梯,各個充滿工業化時代烙印的老廠房,在保留原來的房屋外形上被各個商家修整成全新的店面。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充滿現代感的磚房


化纖廠同橡膠廠一樣,已經尋不到老廠子的蹤跡,但它卻與另一種方式存在在人們的生活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宿舍


關閉了破舊的工廠,承載了都市的創意文化,廢舊的油漆桶和輪胎,經過彩色塗鴉,搖身一變成為綠色家園。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工廠遺產

走遍整個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發現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老廠中,留下來的老物件甚少,其中最醒目的就是這個煙囪了。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1 / 南昌橡膠廠

(建於1958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上海路出現了一大批從上海支內企業的員工,他們不遠千里,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南昌,只為支援內地建設。

南昌市的橡膠廠,就是他們其中一個支援點。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大門


泰豐輪胎集團的前身就是江西橡膠廠,1997年泰豐集團獨資買下了江西橡膠廠,是江西省第一家來南昌落戶的臺灣上市集團企業,生產全國馳名的英雄牌輪胎。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建築


很多老工廠,土地轉讓時出於拆遷成本等考慮,開發商拆遷徵用的只是他們的生產廠區,而家屬區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模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停車場


曾經的橡膠廠大食堂被拆建成了停車場,一眼望去只剩下破敗的紅磚牆,經歷無數歲月的牆壁已殘破不堪,再也找尋不到大食堂的蹤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職工宿舍


在老廠房家屬區裡行走時,映入眼簾的除了老式的房屋建築,還感受到了一種不同往常的“煙火氣”,像是在放映一部回味無窮的老電影。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馬路邊聊天的老人


陽光明媚的午後,老人們聚集在一起,晒著太陽聊天,其樂融融的場景讓人不忍心上前打擾,這裡是他們住了大半輩子的家。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紅軍房子


橡膠廠曾經有一位老紅軍是廠子裡的領導,老紅軍住宅區與其他職工宿舍樓有所不同的是它擁有著獨立的院子,可即便是這樣,還是掩不住時光對它的摧殘。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字的老人

塗爺爺是廠子裡的廠委員,平日裡最愛在休閒區晒太陽看書看報,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最捨不得的就是這個地方。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打球的奶奶


塗爺爺說平日裡大夥聚在一起聊天、下棋,吃完飯一起散步聊天,現在廠子已經沒有了,好在大夥兒還在,有個說話的人,這日子過的還不算冷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認真看報的老人


在廠子裡沒有看見過年輕人,多的是年邁的老人,他們習慣了從前的慢生活,習慣了與知根知底的鄰居相處,夜不閉戶都是常有的事,我想這就是他們的“大同世界”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正在打掃的清潔工奶奶


奶奶今年68歲了,以前是橡膠廠的老員工,負責解放鞋的製作,後來退休後幹起了環衛工人的工作。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院子裡賣麻團的奶奶


“在家也是打掃,在外面也是打掃,沒什麼不一樣,我每天看著廠子裡面乾乾淨淨的我這個心裡面也高興啊。” 奶奶笑了笑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江西橡膠幼兒園


1958年建廠之時,橡膠幼兒園也同時開工了,以前廠子裡的員工孩子都是在這裡長大的。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城東學校路牌


繼續前行,一家燒菜館旁樹立著南昌市城東學校的牌子。城東學校是1969年創辦的,它的前身是橡膠廠子弟學校,現在歸屬於青山湖區的管轄範圍。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等表哥放學的妹妹


城東學校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農民工的孩子都在裡面讀書。正值週五下午,小妹妹騎著自行車過來等她的表哥放學。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安靜打毛衣的奶奶


在橡膠廠內,還有一家不容錯過的美食,一個開了23年的老店,老闆叫老萬,跟自己的結髮妻一起開了這家店,取名為“老萬炒蚌殼”。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萬炒蚌殼招牌


2008年,老萬身體不適,常年臥病在床,老萬的老伴兒彭奶奶捨不得常前來吃飯的食客,自己一個人撐起了這家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毫不起眼的店面


來過的人都知道,這家毫不起眼的帳篷房下居然隱藏著這樣的美食。店面雖小,口碑卻是極好的,昌北昌東的吃貨們就是打車都要過來吃上一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街景


不論是已經不復存在的橡膠廠大食堂還是依舊充滿活力的宿舍大樓、幼兒園、小學、老萬蚌殼店,都是橡膠老工廠的集體記憶,也是橡膠廠人永遠的情感牽掛。

#2 / 南昌化纖廠

(建於上個世紀四十年代)

南昌老廠,是有溫度和文脈氣息的時代載體,它們的保護、更新與再利用,只有真正融入城市建設中,融入人們的生活裡,才能煥發新的活力與生機。

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標誌

斑駁的牆壁、高大聳立的煙囪、碩大的窗戶、蜿蜒的管道、鐵質的樓梯,各個充滿工業化時代烙印的老廠房,在保留原來的房屋外形上被各個商家修整成全新的店面。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充滿現代感的磚房


化纖廠同橡膠廠一樣,已經尋不到老廠子的蹤跡,但它卻與另一種方式存在在人們的生活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宿舍


關閉了破舊的工廠,承載了都市的創意文化,廢舊的油漆桶和輪胎,經過彩色塗鴉,搖身一變成為綠色家園。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工廠遺產

走遍整個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發現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老廠中,留下來的老物件甚少,其中最醒目的就是這個煙囪了。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化纖廠職工宿舍

同橡膠廠一樣的是,化纖廠也有著自己的職工宿舍樓、學校、大食堂,彷彿一個人的一生都可以在這裡完成。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1 / 南昌橡膠廠

(建於1958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上海路出現了一大批從上海支內企業的員工,他們不遠千里,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南昌,只為支援內地建設。

南昌市的橡膠廠,就是他們其中一個支援點。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大門


泰豐輪胎集團的前身就是江西橡膠廠,1997年泰豐集團獨資買下了江西橡膠廠,是江西省第一家來南昌落戶的臺灣上市集團企業,生產全國馳名的英雄牌輪胎。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建築


很多老工廠,土地轉讓時出於拆遷成本等考慮,開發商拆遷徵用的只是他們的生產廠區,而家屬區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模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停車場


曾經的橡膠廠大食堂被拆建成了停車場,一眼望去只剩下破敗的紅磚牆,經歷無數歲月的牆壁已殘破不堪,再也找尋不到大食堂的蹤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職工宿舍


在老廠房家屬區裡行走時,映入眼簾的除了老式的房屋建築,還感受到了一種不同往常的“煙火氣”,像是在放映一部回味無窮的老電影。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馬路邊聊天的老人


陽光明媚的午後,老人們聚集在一起,晒著太陽聊天,其樂融融的場景讓人不忍心上前打擾,這裡是他們住了大半輩子的家。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紅軍房子


橡膠廠曾經有一位老紅軍是廠子裡的領導,老紅軍住宅區與其他職工宿舍樓有所不同的是它擁有著獨立的院子,可即便是這樣,還是掩不住時光對它的摧殘。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字的老人

塗爺爺是廠子裡的廠委員,平日裡最愛在休閒區晒太陽看書看報,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最捨不得的就是這個地方。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打球的奶奶


塗爺爺說平日裡大夥聚在一起聊天、下棋,吃完飯一起散步聊天,現在廠子已經沒有了,好在大夥兒還在,有個說話的人,這日子過的還不算冷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認真看報的老人


在廠子裡沒有看見過年輕人,多的是年邁的老人,他們習慣了從前的慢生活,習慣了與知根知底的鄰居相處,夜不閉戶都是常有的事,我想這就是他們的“大同世界”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正在打掃的清潔工奶奶


奶奶今年68歲了,以前是橡膠廠的老員工,負責解放鞋的製作,後來退休後幹起了環衛工人的工作。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院子裡賣麻團的奶奶


“在家也是打掃,在外面也是打掃,沒什麼不一樣,我每天看著廠子裡面乾乾淨淨的我這個心裡面也高興啊。” 奶奶笑了笑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江西橡膠幼兒園


1958年建廠之時,橡膠幼兒園也同時開工了,以前廠子裡的員工孩子都是在這裡長大的。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城東學校路牌


繼續前行,一家燒菜館旁樹立著南昌市城東學校的牌子。城東學校是1969年創辦的,它的前身是橡膠廠子弟學校,現在歸屬於青山湖區的管轄範圍。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等表哥放學的妹妹


城東學校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農民工的孩子都在裡面讀書。正值週五下午,小妹妹騎著自行車過來等她的表哥放學。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安靜打毛衣的奶奶


在橡膠廠內,還有一家不容錯過的美食,一個開了23年的老店,老闆叫老萬,跟自己的結髮妻一起開了這家店,取名為“老萬炒蚌殼”。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萬炒蚌殼招牌


2008年,老萬身體不適,常年臥病在床,老萬的老伴兒彭奶奶捨不得常前來吃飯的食客,自己一個人撐起了這家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毫不起眼的店面


來過的人都知道,這家毫不起眼的帳篷房下居然隱藏著這樣的美食。店面雖小,口碑卻是極好的,昌北昌東的吃貨們就是打車都要過來吃上一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街景


不論是已經不復存在的橡膠廠大食堂還是依舊充滿活力的宿舍大樓、幼兒園、小學、老萬蚌殼店,都是橡膠老工廠的集體記憶,也是橡膠廠人永遠的情感牽掛。

#2 / 南昌化纖廠

(建於上個世紀四十年代)

南昌老廠,是有溫度和文脈氣息的時代載體,它們的保護、更新與再利用,只有真正融入城市建設中,融入人們的生活裡,才能煥發新的活力與生機。

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標誌

斑駁的牆壁、高大聳立的煙囪、碩大的窗戶、蜿蜒的管道、鐵質的樓梯,各個充滿工業化時代烙印的老廠房,在保留原來的房屋外形上被各個商家修整成全新的店面。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充滿現代感的磚房


化纖廠同橡膠廠一樣,已經尋不到老廠子的蹤跡,但它卻與另一種方式存在在人們的生活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宿舍


關閉了破舊的工廠,承載了都市的創意文化,廢舊的油漆桶和輪胎,經過彩色塗鴉,搖身一變成為綠色家園。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工廠遺產

走遍整個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發現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老廠中,留下來的老物件甚少,其中最醒目的就是這個煙囪了。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化纖廠職工宿舍

同橡膠廠一樣的是,化纖廠也有著自己的職工宿舍樓、學校、大食堂,彷彿一個人的一生都可以在這裡完成。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分廠生活區


老人們三五成群,沐浴在陽光下享受著他們的天倫之樂,小孩子們圍繞著公園馬路一路奔跑,滿滿的童真。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1 / 南昌橡膠廠

(建於1958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上海路出現了一大批從上海支內企業的員工,他們不遠千里,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南昌,只為支援內地建設。

南昌市的橡膠廠,就是他們其中一個支援點。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大門


泰豐輪胎集團的前身就是江西橡膠廠,1997年泰豐集團獨資買下了江西橡膠廠,是江西省第一家來南昌落戶的臺灣上市集團企業,生產全國馳名的英雄牌輪胎。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建築


很多老工廠,土地轉讓時出於拆遷成本等考慮,開發商拆遷徵用的只是他們的生產廠區,而家屬區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模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停車場


曾經的橡膠廠大食堂被拆建成了停車場,一眼望去只剩下破敗的紅磚牆,經歷無數歲月的牆壁已殘破不堪,再也找尋不到大食堂的蹤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職工宿舍


在老廠房家屬區裡行走時,映入眼簾的除了老式的房屋建築,還感受到了一種不同往常的“煙火氣”,像是在放映一部回味無窮的老電影。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馬路邊聊天的老人


陽光明媚的午後,老人們聚集在一起,晒著太陽聊天,其樂融融的場景讓人不忍心上前打擾,這裡是他們住了大半輩子的家。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紅軍房子


橡膠廠曾經有一位老紅軍是廠子裡的領導,老紅軍住宅區與其他職工宿舍樓有所不同的是它擁有著獨立的院子,可即便是這樣,還是掩不住時光對它的摧殘。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字的老人

塗爺爺是廠子裡的廠委員,平日裡最愛在休閒區晒太陽看書看報,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最捨不得的就是這個地方。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打球的奶奶


塗爺爺說平日裡大夥聚在一起聊天、下棋,吃完飯一起散步聊天,現在廠子已經沒有了,好在大夥兒還在,有個說話的人,這日子過的還不算冷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認真看報的老人


在廠子裡沒有看見過年輕人,多的是年邁的老人,他們習慣了從前的慢生活,習慣了與知根知底的鄰居相處,夜不閉戶都是常有的事,我想這就是他們的“大同世界”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正在打掃的清潔工奶奶


奶奶今年68歲了,以前是橡膠廠的老員工,負責解放鞋的製作,後來退休後幹起了環衛工人的工作。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院子裡賣麻團的奶奶


“在家也是打掃,在外面也是打掃,沒什麼不一樣,我每天看著廠子裡面乾乾淨淨的我這個心裡面也高興啊。” 奶奶笑了笑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江西橡膠幼兒園


1958年建廠之時,橡膠幼兒園也同時開工了,以前廠子裡的員工孩子都是在這裡長大的。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城東學校路牌


繼續前行,一家燒菜館旁樹立著南昌市城東學校的牌子。城東學校是1969年創辦的,它的前身是橡膠廠子弟學校,現在歸屬於青山湖區的管轄範圍。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等表哥放學的妹妹


城東學校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農民工的孩子都在裡面讀書。正值週五下午,小妹妹騎著自行車過來等她的表哥放學。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安靜打毛衣的奶奶


在橡膠廠內,還有一家不容錯過的美食,一個開了23年的老店,老闆叫老萬,跟自己的結髮妻一起開了這家店,取名為“老萬炒蚌殼”。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萬炒蚌殼招牌


2008年,老萬身體不適,常年臥病在床,老萬的老伴兒彭奶奶捨不得常前來吃飯的食客,自己一個人撐起了這家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毫不起眼的店面


來過的人都知道,這家毫不起眼的帳篷房下居然隱藏著這樣的美食。店面雖小,口碑卻是極好的,昌北昌東的吃貨們就是打車都要過來吃上一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街景


不論是已經不復存在的橡膠廠大食堂還是依舊充滿活力的宿舍大樓、幼兒園、小學、老萬蚌殼店,都是橡膠老工廠的集體記憶,也是橡膠廠人永遠的情感牽掛。

#2 / 南昌化纖廠

(建於上個世紀四十年代)

南昌老廠,是有溫度和文脈氣息的時代載體,它們的保護、更新與再利用,只有真正融入城市建設中,融入人們的生活裡,才能煥發新的活力與生機。

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標誌

斑駁的牆壁、高大聳立的煙囪、碩大的窗戶、蜿蜒的管道、鐵質的樓梯,各個充滿工業化時代烙印的老廠房,在保留原來的房屋外形上被各個商家修整成全新的店面。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充滿現代感的磚房


化纖廠同橡膠廠一樣,已經尋不到老廠子的蹤跡,但它卻與另一種方式存在在人們的生活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宿舍


關閉了破舊的工廠,承載了都市的創意文化,廢舊的油漆桶和輪胎,經過彩色塗鴉,搖身一變成為綠色家園。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工廠遺產

走遍整個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發現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老廠中,留下來的老物件甚少,其中最醒目的就是這個煙囪了。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化纖廠職工宿舍

同橡膠廠一樣的是,化纖廠也有著自己的職工宿舍樓、學校、大食堂,彷彿一個人的一生都可以在這裡完成。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分廠生活區


老人們三五成群,沐浴在陽光下享受著他們的天倫之樂,小孩子們圍繞著公園馬路一路奔跑,滿滿的童真。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幼兒園


還未到放學時間,幼兒園門口已經有大爺在準備接孩子了,交談過後才知道,大爺原來是化纖廠的一名員工,做了幾十年的一線生產工作,退休後就在家照顧後輩的飲食起居。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1 / 南昌橡膠廠

(建於1958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上海路出現了一大批從上海支內企業的員工,他們不遠千里,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南昌,只為支援內地建設。

南昌市的橡膠廠,就是他們其中一個支援點。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大門


泰豐輪胎集團的前身就是江西橡膠廠,1997年泰豐集團獨資買下了江西橡膠廠,是江西省第一家來南昌落戶的臺灣上市集團企業,生產全國馳名的英雄牌輪胎。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建築


很多老工廠,土地轉讓時出於拆遷成本等考慮,開發商拆遷徵用的只是他們的生產廠區,而家屬區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模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停車場


曾經的橡膠廠大食堂被拆建成了停車場,一眼望去只剩下破敗的紅磚牆,經歷無數歲月的牆壁已殘破不堪,再也找尋不到大食堂的蹤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職工宿舍


在老廠房家屬區裡行走時,映入眼簾的除了老式的房屋建築,還感受到了一種不同往常的“煙火氣”,像是在放映一部回味無窮的老電影。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馬路邊聊天的老人


陽光明媚的午後,老人們聚集在一起,晒著太陽聊天,其樂融融的場景讓人不忍心上前打擾,這裡是他們住了大半輩子的家。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紅軍房子


橡膠廠曾經有一位老紅軍是廠子裡的領導,老紅軍住宅區與其他職工宿舍樓有所不同的是它擁有著獨立的院子,可即便是這樣,還是掩不住時光對它的摧殘。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字的老人

塗爺爺是廠子裡的廠委員,平日裡最愛在休閒區晒太陽看書看報,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最捨不得的就是這個地方。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打球的奶奶


塗爺爺說平日裡大夥聚在一起聊天、下棋,吃完飯一起散步聊天,現在廠子已經沒有了,好在大夥兒還在,有個說話的人,這日子過的還不算冷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認真看報的老人


在廠子裡沒有看見過年輕人,多的是年邁的老人,他們習慣了從前的慢生活,習慣了與知根知底的鄰居相處,夜不閉戶都是常有的事,我想這就是他們的“大同世界”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正在打掃的清潔工奶奶


奶奶今年68歲了,以前是橡膠廠的老員工,負責解放鞋的製作,後來退休後幹起了環衛工人的工作。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院子裡賣麻團的奶奶


“在家也是打掃,在外面也是打掃,沒什麼不一樣,我每天看著廠子裡面乾乾淨淨的我這個心裡面也高興啊。” 奶奶笑了笑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江西橡膠幼兒園


1958年建廠之時,橡膠幼兒園也同時開工了,以前廠子裡的員工孩子都是在這裡長大的。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城東學校路牌


繼續前行,一家燒菜館旁樹立著南昌市城東學校的牌子。城東學校是1969年創辦的,它的前身是橡膠廠子弟學校,現在歸屬於青山湖區的管轄範圍。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等表哥放學的妹妹


城東學校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農民工的孩子都在裡面讀書。正值週五下午,小妹妹騎著自行車過來等她的表哥放學。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安靜打毛衣的奶奶


在橡膠廠內,還有一家不容錯過的美食,一個開了23年的老店,老闆叫老萬,跟自己的結髮妻一起開了這家店,取名為“老萬炒蚌殼”。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萬炒蚌殼招牌


2008年,老萬身體不適,常年臥病在床,老萬的老伴兒彭奶奶捨不得常前來吃飯的食客,自己一個人撐起了這家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毫不起眼的店面


來過的人都知道,這家毫不起眼的帳篷房下居然隱藏著這樣的美食。店面雖小,口碑卻是極好的,昌北昌東的吃貨們就是打車都要過來吃上一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街景


不論是已經不復存在的橡膠廠大食堂還是依舊充滿活力的宿舍大樓、幼兒園、小學、老萬蚌殼店,都是橡膠老工廠的集體記憶,也是橡膠廠人永遠的情感牽掛。

#2 / 南昌化纖廠

(建於上個世紀四十年代)

南昌老廠,是有溫度和文脈氣息的時代載體,它們的保護、更新與再利用,只有真正融入城市建設中,融入人們的生活裡,才能煥發新的活力與生機。

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標誌

斑駁的牆壁、高大聳立的煙囪、碩大的窗戶、蜿蜒的管道、鐵質的樓梯,各個充滿工業化時代烙印的老廠房,在保留原來的房屋外形上被各個商家修整成全新的店面。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充滿現代感的磚房


化纖廠同橡膠廠一樣,已經尋不到老廠子的蹤跡,但它卻與另一種方式存在在人們的生活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宿舍


關閉了破舊的工廠,承載了都市的創意文化,廢舊的油漆桶和輪胎,經過彩色塗鴉,搖身一變成為綠色家園。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工廠遺產

走遍整個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發現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老廠中,留下來的老物件甚少,其中最醒目的就是這個煙囪了。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化纖廠職工宿舍

同橡膠廠一樣的是,化纖廠也有著自己的職工宿舍樓、學校、大食堂,彷彿一個人的一生都可以在這裡完成。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分廠生活區


老人們三五成群,沐浴在陽光下享受著他們的天倫之樂,小孩子們圍繞著公園馬路一路奔跑,滿滿的童真。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幼兒園


還未到放學時間,幼兒園門口已經有大爺在準備接孩子了,交談過後才知道,大爺原來是化纖廠的一名員工,做了幾十年的一線生產工作,退休後就在家照顧後輩的飲食起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交談甚歡的老人


“年輕的時候,只顧著工作,多少都疏忽了家庭,為了熟悉業務,瞭解生產,最忙的時候還會睡在車間裡。現在退休了,趁身體還算硬朗,多陪陪家人,特別是我的孫女,最喜歡跟我在一起。人老了,也越來越害怕分離了。”大爺滿是感慨的說道。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1 / 南昌橡膠廠

(建於1958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上海路出現了一大批從上海支內企業的員工,他們不遠千里,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南昌,只為支援內地建設。

南昌市的橡膠廠,就是他們其中一個支援點。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大門


泰豐輪胎集團的前身就是江西橡膠廠,1997年泰豐集團獨資買下了江西橡膠廠,是江西省第一家來南昌落戶的臺灣上市集團企業,生產全國馳名的英雄牌輪胎。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建築


很多老工廠,土地轉讓時出於拆遷成本等考慮,開發商拆遷徵用的只是他們的生產廠區,而家屬區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模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停車場


曾經的橡膠廠大食堂被拆建成了停車場,一眼望去只剩下破敗的紅磚牆,經歷無數歲月的牆壁已殘破不堪,再也找尋不到大食堂的蹤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職工宿舍


在老廠房家屬區裡行走時,映入眼簾的除了老式的房屋建築,還感受到了一種不同往常的“煙火氣”,像是在放映一部回味無窮的老電影。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馬路邊聊天的老人


陽光明媚的午後,老人們聚集在一起,晒著太陽聊天,其樂融融的場景讓人不忍心上前打擾,這裡是他們住了大半輩子的家。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紅軍房子


橡膠廠曾經有一位老紅軍是廠子裡的領導,老紅軍住宅區與其他職工宿舍樓有所不同的是它擁有著獨立的院子,可即便是這樣,還是掩不住時光對它的摧殘。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字的老人

塗爺爺是廠子裡的廠委員,平日裡最愛在休閒區晒太陽看書看報,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最捨不得的就是這個地方。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打球的奶奶


塗爺爺說平日裡大夥聚在一起聊天、下棋,吃完飯一起散步聊天,現在廠子已經沒有了,好在大夥兒還在,有個說話的人,這日子過的還不算冷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認真看報的老人


在廠子裡沒有看見過年輕人,多的是年邁的老人,他們習慣了從前的慢生活,習慣了與知根知底的鄰居相處,夜不閉戶都是常有的事,我想這就是他們的“大同世界”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正在打掃的清潔工奶奶


奶奶今年68歲了,以前是橡膠廠的老員工,負責解放鞋的製作,後來退休後幹起了環衛工人的工作。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院子裡賣麻團的奶奶


“在家也是打掃,在外面也是打掃,沒什麼不一樣,我每天看著廠子裡面乾乾淨淨的我這個心裡面也高興啊。” 奶奶笑了笑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江西橡膠幼兒園


1958年建廠之時,橡膠幼兒園也同時開工了,以前廠子裡的員工孩子都是在這裡長大的。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城東學校路牌


繼續前行,一家燒菜館旁樹立著南昌市城東學校的牌子。城東學校是1969年創辦的,它的前身是橡膠廠子弟學校,現在歸屬於青山湖區的管轄範圍。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等表哥放學的妹妹


城東學校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農民工的孩子都在裡面讀書。正值週五下午,小妹妹騎著自行車過來等她的表哥放學。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安靜打毛衣的奶奶


在橡膠廠內,還有一家不容錯過的美食,一個開了23年的老店,老闆叫老萬,跟自己的結髮妻一起開了這家店,取名為“老萬炒蚌殼”。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萬炒蚌殼招牌


2008年,老萬身體不適,常年臥病在床,老萬的老伴兒彭奶奶捨不得常前來吃飯的食客,自己一個人撐起了這家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毫不起眼的店面


來過的人都知道,這家毫不起眼的帳篷房下居然隱藏著這樣的美食。店面雖小,口碑卻是極好的,昌北昌東的吃貨們就是打車都要過來吃上一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街景


不論是已經不復存在的橡膠廠大食堂還是依舊充滿活力的宿舍大樓、幼兒園、小學、老萬蚌殼店,都是橡膠老工廠的集體記憶,也是橡膠廠人永遠的情感牽掛。

#2 / 南昌化纖廠

(建於上個世紀四十年代)

南昌老廠,是有溫度和文脈氣息的時代載體,它們的保護、更新與再利用,只有真正融入城市建設中,融入人們的生活裡,才能煥發新的活力與生機。

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標誌

斑駁的牆壁、高大聳立的煙囪、碩大的窗戶、蜿蜒的管道、鐵質的樓梯,各個充滿工業化時代烙印的老廠房,在保留原來的房屋外形上被各個商家修整成全新的店面。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充滿現代感的磚房


化纖廠同橡膠廠一樣,已經尋不到老廠子的蹤跡,但它卻與另一種方式存在在人們的生活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宿舍


關閉了破舊的工廠,承載了都市的創意文化,廢舊的油漆桶和輪胎,經過彩色塗鴉,搖身一變成為綠色家園。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工廠遺產

走遍整個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發現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老廠中,留下來的老物件甚少,其中最醒目的就是這個煙囪了。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化纖廠職工宿舍

同橡膠廠一樣的是,化纖廠也有著自己的職工宿舍樓、學校、大食堂,彷彿一個人的一生都可以在這裡完成。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分廠生活區


老人們三五成群,沐浴在陽光下享受著他們的天倫之樂,小孩子們圍繞著公園馬路一路奔跑,滿滿的童真。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幼兒園


還未到放學時間,幼兒園門口已經有大爺在準備接孩子了,交談過後才知道,大爺原來是化纖廠的一名員工,做了幾十年的一線生產工作,退休後就在家照顧後輩的飲食起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交談甚歡的老人


“年輕的時候,只顧著工作,多少都疏忽了家庭,為了熟悉業務,瞭解生產,最忙的時候還會睡在車間裡。現在退休了,趁身體還算硬朗,多陪陪家人,特別是我的孫女,最喜歡跟我在一起。人老了,也越來越害怕分離了。”大爺滿是感慨的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大展身手的爺爺


平日裡大爺和其他老人一樣,愛打乒乓球。乒乓球是我們的“國球”我們就應當學會,雖然我的技術跟奧運冠軍比不了,但是還是很不賴的,大爺打趣的說著。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1 / 南昌橡膠廠

(建於1958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上海路出現了一大批從上海支內企業的員工,他們不遠千里,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南昌,只為支援內地建設。

南昌市的橡膠廠,就是他們其中一個支援點。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大門


泰豐輪胎集團的前身就是江西橡膠廠,1997年泰豐集團獨資買下了江西橡膠廠,是江西省第一家來南昌落戶的臺灣上市集團企業,生產全國馳名的英雄牌輪胎。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建築


很多老工廠,土地轉讓時出於拆遷成本等考慮,開發商拆遷徵用的只是他們的生產廠區,而家屬區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模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停車場


曾經的橡膠廠大食堂被拆建成了停車場,一眼望去只剩下破敗的紅磚牆,經歷無數歲月的牆壁已殘破不堪,再也找尋不到大食堂的蹤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職工宿舍


在老廠房家屬區裡行走時,映入眼簾的除了老式的房屋建築,還感受到了一種不同往常的“煙火氣”,像是在放映一部回味無窮的老電影。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馬路邊聊天的老人


陽光明媚的午後,老人們聚集在一起,晒著太陽聊天,其樂融融的場景讓人不忍心上前打擾,這裡是他們住了大半輩子的家。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紅軍房子


橡膠廠曾經有一位老紅軍是廠子裡的領導,老紅軍住宅區與其他職工宿舍樓有所不同的是它擁有著獨立的院子,可即便是這樣,還是掩不住時光對它的摧殘。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字的老人

塗爺爺是廠子裡的廠委員,平日裡最愛在休閒區晒太陽看書看報,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最捨不得的就是這個地方。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打球的奶奶


塗爺爺說平日裡大夥聚在一起聊天、下棋,吃完飯一起散步聊天,現在廠子已經沒有了,好在大夥兒還在,有個說話的人,這日子過的還不算冷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認真看報的老人


在廠子裡沒有看見過年輕人,多的是年邁的老人,他們習慣了從前的慢生活,習慣了與知根知底的鄰居相處,夜不閉戶都是常有的事,我想這就是他們的“大同世界”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正在打掃的清潔工奶奶


奶奶今年68歲了,以前是橡膠廠的老員工,負責解放鞋的製作,後來退休後幹起了環衛工人的工作。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院子裡賣麻團的奶奶


“在家也是打掃,在外面也是打掃,沒什麼不一樣,我每天看著廠子裡面乾乾淨淨的我這個心裡面也高興啊。” 奶奶笑了笑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江西橡膠幼兒園


1958年建廠之時,橡膠幼兒園也同時開工了,以前廠子裡的員工孩子都是在這裡長大的。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城東學校路牌


繼續前行,一家燒菜館旁樹立著南昌市城東學校的牌子。城東學校是1969年創辦的,它的前身是橡膠廠子弟學校,現在歸屬於青山湖區的管轄範圍。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等表哥放學的妹妹


城東學校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農民工的孩子都在裡面讀書。正值週五下午,小妹妹騎著自行車過來等她的表哥放學。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安靜打毛衣的奶奶


在橡膠廠內,還有一家不容錯過的美食,一個開了23年的老店,老闆叫老萬,跟自己的結髮妻一起開了這家店,取名為“老萬炒蚌殼”。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萬炒蚌殼招牌


2008年,老萬身體不適,常年臥病在床,老萬的老伴兒彭奶奶捨不得常前來吃飯的食客,自己一個人撐起了這家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毫不起眼的店面


來過的人都知道,這家毫不起眼的帳篷房下居然隱藏著這樣的美食。店面雖小,口碑卻是極好的,昌北昌東的吃貨們就是打車都要過來吃上一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街景


不論是已經不復存在的橡膠廠大食堂還是依舊充滿活力的宿舍大樓、幼兒園、小學、老萬蚌殼店,都是橡膠老工廠的集體記憶,也是橡膠廠人永遠的情感牽掛。

#2 / 南昌化纖廠

(建於上個世紀四十年代)

南昌老廠,是有溫度和文脈氣息的時代載體,它們的保護、更新與再利用,只有真正融入城市建設中,融入人們的生活裡,才能煥發新的活力與生機。

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標誌

斑駁的牆壁、高大聳立的煙囪、碩大的窗戶、蜿蜒的管道、鐵質的樓梯,各個充滿工業化時代烙印的老廠房,在保留原來的房屋外形上被各個商家修整成全新的店面。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充滿現代感的磚房


化纖廠同橡膠廠一樣,已經尋不到老廠子的蹤跡,但它卻與另一種方式存在在人們的生活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宿舍


關閉了破舊的工廠,承載了都市的創意文化,廢舊的油漆桶和輪胎,經過彩色塗鴉,搖身一變成為綠色家園。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工廠遺產

走遍整個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發現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老廠中,留下來的老物件甚少,其中最醒目的就是這個煙囪了。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化纖廠職工宿舍

同橡膠廠一樣的是,化纖廠也有著自己的職工宿舍樓、學校、大食堂,彷彿一個人的一生都可以在這裡完成。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分廠生活區


老人們三五成群,沐浴在陽光下享受著他們的天倫之樂,小孩子們圍繞著公園馬路一路奔跑,滿滿的童真。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幼兒園


還未到放學時間,幼兒園門口已經有大爺在準備接孩子了,交談過後才知道,大爺原來是化纖廠的一名員工,做了幾十年的一線生產工作,退休後就在家照顧後輩的飲食起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交談甚歡的老人


“年輕的時候,只顧著工作,多少都疏忽了家庭,為了熟悉業務,瞭解生產,最忙的時候還會睡在車間裡。現在退休了,趁身體還算硬朗,多陪陪家人,特別是我的孫女,最喜歡跟我在一起。人老了,也越來越害怕分離了。”大爺滿是感慨的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大展身手的爺爺


平日裡大爺和其他老人一樣,愛打乒乓球。乒乓球是我們的“國球”我們就應當學會,雖然我的技術跟奧運冠軍比不了,但是還是很不賴的,大爺打趣的說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曾經化纖廠大食堂舊址


1956年在化纖廠任職的老員工奶奶告訴我,曾經香味四溢的化纖廠大食堂,早在20多年前就搬走了,現在變身成了羽毛球綜合館。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1 / 南昌橡膠廠

(建於1958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上海路出現了一大批從上海支內企業的員工,他們不遠千里,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南昌,只為支援內地建設。

南昌市的橡膠廠,就是他們其中一個支援點。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大門


泰豐輪胎集團的前身就是江西橡膠廠,1997年泰豐集團獨資買下了江西橡膠廠,是江西省第一家來南昌落戶的臺灣上市集團企業,生產全國馳名的英雄牌輪胎。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建築


很多老工廠,土地轉讓時出於拆遷成本等考慮,開發商拆遷徵用的只是他們的生產廠區,而家屬區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模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停車場


曾經的橡膠廠大食堂被拆建成了停車場,一眼望去只剩下破敗的紅磚牆,經歷無數歲月的牆壁已殘破不堪,再也找尋不到大食堂的蹤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職工宿舍


在老廠房家屬區裡行走時,映入眼簾的除了老式的房屋建築,還感受到了一種不同往常的“煙火氣”,像是在放映一部回味無窮的老電影。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馬路邊聊天的老人


陽光明媚的午後,老人們聚集在一起,晒著太陽聊天,其樂融融的場景讓人不忍心上前打擾,這裡是他們住了大半輩子的家。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紅軍房子


橡膠廠曾經有一位老紅軍是廠子裡的領導,老紅軍住宅區與其他職工宿舍樓有所不同的是它擁有著獨立的院子,可即便是這樣,還是掩不住時光對它的摧殘。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字的老人

塗爺爺是廠子裡的廠委員,平日裡最愛在休閒區晒太陽看書看報,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最捨不得的就是這個地方。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打球的奶奶


塗爺爺說平日裡大夥聚在一起聊天、下棋,吃完飯一起散步聊天,現在廠子已經沒有了,好在大夥兒還在,有個說話的人,這日子過的還不算冷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認真看報的老人


在廠子裡沒有看見過年輕人,多的是年邁的老人,他們習慣了從前的慢生活,習慣了與知根知底的鄰居相處,夜不閉戶都是常有的事,我想這就是他們的“大同世界”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正在打掃的清潔工奶奶


奶奶今年68歲了,以前是橡膠廠的老員工,負責解放鞋的製作,後來退休後幹起了環衛工人的工作。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院子裡賣麻團的奶奶


“在家也是打掃,在外面也是打掃,沒什麼不一樣,我每天看著廠子裡面乾乾淨淨的我這個心裡面也高興啊。” 奶奶笑了笑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江西橡膠幼兒園


1958年建廠之時,橡膠幼兒園也同時開工了,以前廠子裡的員工孩子都是在這裡長大的。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城東學校路牌


繼續前行,一家燒菜館旁樹立著南昌市城東學校的牌子。城東學校是1969年創辦的,它的前身是橡膠廠子弟學校,現在歸屬於青山湖區的管轄範圍。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等表哥放學的妹妹


城東學校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農民工的孩子都在裡面讀書。正值週五下午,小妹妹騎著自行車過來等她的表哥放學。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安靜打毛衣的奶奶


在橡膠廠內,還有一家不容錯過的美食,一個開了23年的老店,老闆叫老萬,跟自己的結髮妻一起開了這家店,取名為“老萬炒蚌殼”。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萬炒蚌殼招牌


2008年,老萬身體不適,常年臥病在床,老萬的老伴兒彭奶奶捨不得常前來吃飯的食客,自己一個人撐起了這家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毫不起眼的店面


來過的人都知道,這家毫不起眼的帳篷房下居然隱藏著這樣的美食。店面雖小,口碑卻是極好的,昌北昌東的吃貨們就是打車都要過來吃上一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街景


不論是已經不復存在的橡膠廠大食堂還是依舊充滿活力的宿舍大樓、幼兒園、小學、老萬蚌殼店,都是橡膠老工廠的集體記憶,也是橡膠廠人永遠的情感牽掛。

#2 / 南昌化纖廠

(建於上個世紀四十年代)

南昌老廠,是有溫度和文脈氣息的時代載體,它們的保護、更新與再利用,只有真正融入城市建設中,融入人們的生活裡,才能煥發新的活力與生機。

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標誌

斑駁的牆壁、高大聳立的煙囪、碩大的窗戶、蜿蜒的管道、鐵質的樓梯,各個充滿工業化時代烙印的老廠房,在保留原來的房屋外形上被各個商家修整成全新的店面。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充滿現代感的磚房


化纖廠同橡膠廠一樣,已經尋不到老廠子的蹤跡,但它卻與另一種方式存在在人們的生活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宿舍


關閉了破舊的工廠,承載了都市的創意文化,廢舊的油漆桶和輪胎,經過彩色塗鴉,搖身一變成為綠色家園。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工廠遺產

走遍整個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發現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老廠中,留下來的老物件甚少,其中最醒目的就是這個煙囪了。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化纖廠職工宿舍

同橡膠廠一樣的是,化纖廠也有著自己的職工宿舍樓、學校、大食堂,彷彿一個人的一生都可以在這裡完成。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分廠生活區


老人們三五成群,沐浴在陽光下享受著他們的天倫之樂,小孩子們圍繞著公園馬路一路奔跑,滿滿的童真。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幼兒園


還未到放學時間,幼兒園門口已經有大爺在準備接孩子了,交談過後才知道,大爺原來是化纖廠的一名員工,做了幾十年的一線生產工作,退休後就在家照顧後輩的飲食起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交談甚歡的老人


“年輕的時候,只顧著工作,多少都疏忽了家庭,為了熟悉業務,瞭解生產,最忙的時候還會睡在車間裡。現在退休了,趁身體還算硬朗,多陪陪家人,特別是我的孫女,最喜歡跟我在一起。人老了,也越來越害怕分離了。”大爺滿是感慨的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大展身手的爺爺


平日裡大爺和其他老人一樣,愛打乒乓球。乒乓球是我們的“國球”我們就應當學會,雖然我的技術跟奧運冠軍比不了,但是還是很不賴的,大爺打趣的說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曾經化纖廠大食堂舊址


1956年在化纖廠任職的老員工奶奶告訴我,曾經香味四溢的化纖廠大食堂,早在20多年前就搬走了,現在變身成了羽毛球綜合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散步的奶奶


奶奶是化纖廠的紡紗工人,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建廠不久便入職了,算得上是廠子裡的第一代員工,在化纖廠生活了大半輩子,自然是希望廠子越來越好。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1 / 南昌橡膠廠

(建於1958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上海路出現了一大批從上海支內企業的員工,他們不遠千里,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南昌,只為支援內地建設。

南昌市的橡膠廠,就是他們其中一個支援點。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大門


泰豐輪胎集團的前身就是江西橡膠廠,1997年泰豐集團獨資買下了江西橡膠廠,是江西省第一家來南昌落戶的臺灣上市集團企業,生產全國馳名的英雄牌輪胎。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建築


很多老工廠,土地轉讓時出於拆遷成本等考慮,開發商拆遷徵用的只是他們的生產廠區,而家屬區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模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停車場


曾經的橡膠廠大食堂被拆建成了停車場,一眼望去只剩下破敗的紅磚牆,經歷無數歲月的牆壁已殘破不堪,再也找尋不到大食堂的蹤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職工宿舍


在老廠房家屬區裡行走時,映入眼簾的除了老式的房屋建築,還感受到了一種不同往常的“煙火氣”,像是在放映一部回味無窮的老電影。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馬路邊聊天的老人


陽光明媚的午後,老人們聚集在一起,晒著太陽聊天,其樂融融的場景讓人不忍心上前打擾,這裡是他們住了大半輩子的家。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紅軍房子


橡膠廠曾經有一位老紅軍是廠子裡的領導,老紅軍住宅區與其他職工宿舍樓有所不同的是它擁有著獨立的院子,可即便是這樣,還是掩不住時光對它的摧殘。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字的老人

塗爺爺是廠子裡的廠委員,平日裡最愛在休閒區晒太陽看書看報,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最捨不得的就是這個地方。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打球的奶奶


塗爺爺說平日裡大夥聚在一起聊天、下棋,吃完飯一起散步聊天,現在廠子已經沒有了,好在大夥兒還在,有個說話的人,這日子過的還不算冷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認真看報的老人


在廠子裡沒有看見過年輕人,多的是年邁的老人,他們習慣了從前的慢生活,習慣了與知根知底的鄰居相處,夜不閉戶都是常有的事,我想這就是他們的“大同世界”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正在打掃的清潔工奶奶


奶奶今年68歲了,以前是橡膠廠的老員工,負責解放鞋的製作,後來退休後幹起了環衛工人的工作。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院子裡賣麻團的奶奶


“在家也是打掃,在外面也是打掃,沒什麼不一樣,我每天看著廠子裡面乾乾淨淨的我這個心裡面也高興啊。” 奶奶笑了笑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江西橡膠幼兒園


1958年建廠之時,橡膠幼兒園也同時開工了,以前廠子裡的員工孩子都是在這裡長大的。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城東學校路牌


繼續前行,一家燒菜館旁樹立著南昌市城東學校的牌子。城東學校是1969年創辦的,它的前身是橡膠廠子弟學校,現在歸屬於青山湖區的管轄範圍。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等表哥放學的妹妹


城東學校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農民工的孩子都在裡面讀書。正值週五下午,小妹妹騎著自行車過來等她的表哥放學。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安靜打毛衣的奶奶


在橡膠廠內,還有一家不容錯過的美食,一個開了23年的老店,老闆叫老萬,跟自己的結髮妻一起開了這家店,取名為“老萬炒蚌殼”。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萬炒蚌殼招牌


2008年,老萬身體不適,常年臥病在床,老萬的老伴兒彭奶奶捨不得常前來吃飯的食客,自己一個人撐起了這家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毫不起眼的店面


來過的人都知道,這家毫不起眼的帳篷房下居然隱藏著這樣的美食。店面雖小,口碑卻是極好的,昌北昌東的吃貨們就是打車都要過來吃上一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街景


不論是已經不復存在的橡膠廠大食堂還是依舊充滿活力的宿舍大樓、幼兒園、小學、老萬蚌殼店,都是橡膠老工廠的集體記憶,也是橡膠廠人永遠的情感牽掛。

#2 / 南昌化纖廠

(建於上個世紀四十年代)

南昌老廠,是有溫度和文脈氣息的時代載體,它們的保護、更新與再利用,只有真正融入城市建設中,融入人們的生活裡,才能煥發新的活力與生機。

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標誌

斑駁的牆壁、高大聳立的煙囪、碩大的窗戶、蜿蜒的管道、鐵質的樓梯,各個充滿工業化時代烙印的老廠房,在保留原來的房屋外形上被各個商家修整成全新的店面。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充滿現代感的磚房


化纖廠同橡膠廠一樣,已經尋不到老廠子的蹤跡,但它卻與另一種方式存在在人們的生活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宿舍


關閉了破舊的工廠,承載了都市的創意文化,廢舊的油漆桶和輪胎,經過彩色塗鴉,搖身一變成為綠色家園。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工廠遺產

走遍整個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發現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老廠中,留下來的老物件甚少,其中最醒目的就是這個煙囪了。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化纖廠職工宿舍

同橡膠廠一樣的是,化纖廠也有著自己的職工宿舍樓、學校、大食堂,彷彿一個人的一生都可以在這裡完成。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分廠生活區


老人們三五成群,沐浴在陽光下享受著他們的天倫之樂,小孩子們圍繞著公園馬路一路奔跑,滿滿的童真。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幼兒園


還未到放學時間,幼兒園門口已經有大爺在準備接孩子了,交談過後才知道,大爺原來是化纖廠的一名員工,做了幾十年的一線生產工作,退休後就在家照顧後輩的飲食起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交談甚歡的老人


“年輕的時候,只顧著工作,多少都疏忽了家庭,為了熟悉業務,瞭解生產,最忙的時候還會睡在車間裡。現在退休了,趁身體還算硬朗,多陪陪家人,特別是我的孫女,最喜歡跟我在一起。人老了,也越來越害怕分離了。”大爺滿是感慨的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大展身手的爺爺


平日裡大爺和其他老人一樣,愛打乒乓球。乒乓球是我們的“國球”我們就應當學會,雖然我的技術跟奧運冠軍比不了,但是還是很不賴的,大爺打趣的說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曾經化纖廠大食堂舊址


1956年在化纖廠任職的老員工奶奶告訴我,曾經香味四溢的化纖廠大食堂,早在20多年前就搬走了,現在變身成了羽毛球綜合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散步的奶奶


奶奶是化纖廠的紡紗工人,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建廠不久便入職了,算得上是廠子裡的第一代員工,在化纖廠生活了大半輩子,自然是希望廠子越來越好。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木頭建築


奶奶說雖然現在一點也看不見以前廠子的痕跡,但是現在的文化生活公園也不比原來的差,雖然我們這些“老傢伙”喜歡懷舊,但人總是要與時俱進的嘛。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1 / 南昌橡膠廠

(建於1958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上海路出現了一大批從上海支內企業的員工,他們不遠千里,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南昌,只為支援內地建設。

南昌市的橡膠廠,就是他們其中一個支援點。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大門


泰豐輪胎集團的前身就是江西橡膠廠,1997年泰豐集團獨資買下了江西橡膠廠,是江西省第一家來南昌落戶的臺灣上市集團企業,生產全國馳名的英雄牌輪胎。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建築


很多老工廠,土地轉讓時出於拆遷成本等考慮,開發商拆遷徵用的只是他們的生產廠區,而家屬區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模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停車場


曾經的橡膠廠大食堂被拆建成了停車場,一眼望去只剩下破敗的紅磚牆,經歷無數歲月的牆壁已殘破不堪,再也找尋不到大食堂的蹤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職工宿舍


在老廠房家屬區裡行走時,映入眼簾的除了老式的房屋建築,還感受到了一種不同往常的“煙火氣”,像是在放映一部回味無窮的老電影。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馬路邊聊天的老人


陽光明媚的午後,老人們聚集在一起,晒著太陽聊天,其樂融融的場景讓人不忍心上前打擾,這裡是他們住了大半輩子的家。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紅軍房子


橡膠廠曾經有一位老紅軍是廠子裡的領導,老紅軍住宅區與其他職工宿舍樓有所不同的是它擁有著獨立的院子,可即便是這樣,還是掩不住時光對它的摧殘。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字的老人

塗爺爺是廠子裡的廠委員,平日裡最愛在休閒區晒太陽看書看報,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最捨不得的就是這個地方。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打球的奶奶


塗爺爺說平日裡大夥聚在一起聊天、下棋,吃完飯一起散步聊天,現在廠子已經沒有了,好在大夥兒還在,有個說話的人,這日子過的還不算冷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認真看報的老人


在廠子裡沒有看見過年輕人,多的是年邁的老人,他們習慣了從前的慢生活,習慣了與知根知底的鄰居相處,夜不閉戶都是常有的事,我想這就是他們的“大同世界”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正在打掃的清潔工奶奶


奶奶今年68歲了,以前是橡膠廠的老員工,負責解放鞋的製作,後來退休後幹起了環衛工人的工作。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院子裡賣麻團的奶奶


“在家也是打掃,在外面也是打掃,沒什麼不一樣,我每天看著廠子裡面乾乾淨淨的我這個心裡面也高興啊。” 奶奶笑了笑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江西橡膠幼兒園


1958年建廠之時,橡膠幼兒園也同時開工了,以前廠子裡的員工孩子都是在這裡長大的。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城東學校路牌


繼續前行,一家燒菜館旁樹立著南昌市城東學校的牌子。城東學校是1969年創辦的,它的前身是橡膠廠子弟學校,現在歸屬於青山湖區的管轄範圍。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等表哥放學的妹妹


城東學校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農民工的孩子都在裡面讀書。正值週五下午,小妹妹騎著自行車過來等她的表哥放學。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安靜打毛衣的奶奶


在橡膠廠內,還有一家不容錯過的美食,一個開了23年的老店,老闆叫老萬,跟自己的結髮妻一起開了這家店,取名為“老萬炒蚌殼”。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萬炒蚌殼招牌


2008年,老萬身體不適,常年臥病在床,老萬的老伴兒彭奶奶捨不得常前來吃飯的食客,自己一個人撐起了這家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毫不起眼的店面


來過的人都知道,這家毫不起眼的帳篷房下居然隱藏著這樣的美食。店面雖小,口碑卻是極好的,昌北昌東的吃貨們就是打車都要過來吃上一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街景


不論是已經不復存在的橡膠廠大食堂還是依舊充滿活力的宿舍大樓、幼兒園、小學、老萬蚌殼店,都是橡膠老工廠的集體記憶,也是橡膠廠人永遠的情感牽掛。

#2 / 南昌化纖廠

(建於上個世紀四十年代)

南昌老廠,是有溫度和文脈氣息的時代載體,它們的保護、更新與再利用,只有真正融入城市建設中,融入人們的生活裡,才能煥發新的活力與生機。

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標誌

斑駁的牆壁、高大聳立的煙囪、碩大的窗戶、蜿蜒的管道、鐵質的樓梯,各個充滿工業化時代烙印的老廠房,在保留原來的房屋外形上被各個商家修整成全新的店面。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充滿現代感的磚房


化纖廠同橡膠廠一樣,已經尋不到老廠子的蹤跡,但它卻與另一種方式存在在人們的生活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宿舍


關閉了破舊的工廠,承載了都市的創意文化,廢舊的油漆桶和輪胎,經過彩色塗鴉,搖身一變成為綠色家園。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工廠遺產

走遍整個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發現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老廠中,留下來的老物件甚少,其中最醒目的就是這個煙囪了。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化纖廠職工宿舍

同橡膠廠一樣的是,化纖廠也有著自己的職工宿舍樓、學校、大食堂,彷彿一個人的一生都可以在這裡完成。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分廠生活區


老人們三五成群,沐浴在陽光下享受著他們的天倫之樂,小孩子們圍繞著公園馬路一路奔跑,滿滿的童真。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幼兒園


還未到放學時間,幼兒園門口已經有大爺在準備接孩子了,交談過後才知道,大爺原來是化纖廠的一名員工,做了幾十年的一線生產工作,退休後就在家照顧後輩的飲食起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交談甚歡的老人


“年輕的時候,只顧著工作,多少都疏忽了家庭,為了熟悉業務,瞭解生產,最忙的時候還會睡在車間裡。現在退休了,趁身體還算硬朗,多陪陪家人,特別是我的孫女,最喜歡跟我在一起。人老了,也越來越害怕分離了。”大爺滿是感慨的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大展身手的爺爺


平日裡大爺和其他老人一樣,愛打乒乓球。乒乓球是我們的“國球”我們就應當學會,雖然我的技術跟奧運冠軍比不了,但是還是很不賴的,大爺打趣的說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曾經化纖廠大食堂舊址


1956年在化纖廠任職的老員工奶奶告訴我,曾經香味四溢的化纖廠大食堂,早在20多年前就搬走了,現在變身成了羽毛球綜合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散步的奶奶


奶奶是化纖廠的紡紗工人,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建廠不久便入職了,算得上是廠子裡的第一代員工,在化纖廠生活了大半輩子,自然是希望廠子越來越好。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木頭建築


奶奶說雖然現在一點也看不見以前廠子的痕跡,但是現在的文化生活公園也不比原來的差,雖然我們這些“老傢伙”喜歡懷舊,但人總是要與時俱進的嘛。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火車餐廳

老廠雖然已經拆遷,但好在廠子裡的人還生活在化纖廠家屬區,單獨行走在路上時,碰見一兩個彼此熟識的人,點頭打招呼,停下腳步詢問近況,這就是最好的生活狀態了吧。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1 / 南昌橡膠廠

(建於1958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上海路出現了一大批從上海支內企業的員工,他們不遠千里,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南昌,只為支援內地建設。

南昌市的橡膠廠,就是他們其中一個支援點。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大門


泰豐輪胎集團的前身就是江西橡膠廠,1997年泰豐集團獨資買下了江西橡膠廠,是江西省第一家來南昌落戶的臺灣上市集團企業,生產全國馳名的英雄牌輪胎。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建築


很多老工廠,土地轉讓時出於拆遷成本等考慮,開發商拆遷徵用的只是他們的生產廠區,而家屬區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模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停車場


曾經的橡膠廠大食堂被拆建成了停車場,一眼望去只剩下破敗的紅磚牆,經歷無數歲月的牆壁已殘破不堪,再也找尋不到大食堂的蹤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職工宿舍


在老廠房家屬區裡行走時,映入眼簾的除了老式的房屋建築,還感受到了一種不同往常的“煙火氣”,像是在放映一部回味無窮的老電影。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馬路邊聊天的老人


陽光明媚的午後,老人們聚集在一起,晒著太陽聊天,其樂融融的場景讓人不忍心上前打擾,這裡是他們住了大半輩子的家。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紅軍房子


橡膠廠曾經有一位老紅軍是廠子裡的領導,老紅軍住宅區與其他職工宿舍樓有所不同的是它擁有著獨立的院子,可即便是這樣,還是掩不住時光對它的摧殘。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字的老人

塗爺爺是廠子裡的廠委員,平日裡最愛在休閒區晒太陽看書看報,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最捨不得的就是這個地方。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打球的奶奶


塗爺爺說平日裡大夥聚在一起聊天、下棋,吃完飯一起散步聊天,現在廠子已經沒有了,好在大夥兒還在,有個說話的人,這日子過的還不算冷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認真看報的老人


在廠子裡沒有看見過年輕人,多的是年邁的老人,他們習慣了從前的慢生活,習慣了與知根知底的鄰居相處,夜不閉戶都是常有的事,我想這就是他們的“大同世界”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正在打掃的清潔工奶奶


奶奶今年68歲了,以前是橡膠廠的老員工,負責解放鞋的製作,後來退休後幹起了環衛工人的工作。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院子裡賣麻團的奶奶


“在家也是打掃,在外面也是打掃,沒什麼不一樣,我每天看著廠子裡面乾乾淨淨的我這個心裡面也高興啊。” 奶奶笑了笑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江西橡膠幼兒園


1958年建廠之時,橡膠幼兒園也同時開工了,以前廠子裡的員工孩子都是在這裡長大的。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城東學校路牌


繼續前行,一家燒菜館旁樹立著南昌市城東學校的牌子。城東學校是1969年創辦的,它的前身是橡膠廠子弟學校,現在歸屬於青山湖區的管轄範圍。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等表哥放學的妹妹


城東學校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農民工的孩子都在裡面讀書。正值週五下午,小妹妹騎著自行車過來等她的表哥放學。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安靜打毛衣的奶奶


在橡膠廠內,還有一家不容錯過的美食,一個開了23年的老店,老闆叫老萬,跟自己的結髮妻一起開了這家店,取名為“老萬炒蚌殼”。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萬炒蚌殼招牌


2008年,老萬身體不適,常年臥病在床,老萬的老伴兒彭奶奶捨不得常前來吃飯的食客,自己一個人撐起了這家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毫不起眼的店面


來過的人都知道,這家毫不起眼的帳篷房下居然隱藏著這樣的美食。店面雖小,口碑卻是極好的,昌北昌東的吃貨們就是打車都要過來吃上一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街景


不論是已經不復存在的橡膠廠大食堂還是依舊充滿活力的宿舍大樓、幼兒園、小學、老萬蚌殼店,都是橡膠老工廠的集體記憶,也是橡膠廠人永遠的情感牽掛。

#2 / 南昌化纖廠

(建於上個世紀四十年代)

南昌老廠,是有溫度和文脈氣息的時代載體,它們的保護、更新與再利用,只有真正融入城市建設中,融入人們的生活裡,才能煥發新的活力與生機。

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標誌

斑駁的牆壁、高大聳立的煙囪、碩大的窗戶、蜿蜒的管道、鐵質的樓梯,各個充滿工業化時代烙印的老廠房,在保留原來的房屋外形上被各個商家修整成全新的店面。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充滿現代感的磚房


化纖廠同橡膠廠一樣,已經尋不到老廠子的蹤跡,但它卻與另一種方式存在在人們的生活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宿舍


關閉了破舊的工廠,承載了都市的創意文化,廢舊的油漆桶和輪胎,經過彩色塗鴉,搖身一變成為綠色家園。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工廠遺產

走遍整個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發現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老廠中,留下來的老物件甚少,其中最醒目的就是這個煙囪了。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化纖廠職工宿舍

同橡膠廠一樣的是,化纖廠也有著自己的職工宿舍樓、學校、大食堂,彷彿一個人的一生都可以在這裡完成。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分廠生活區


老人們三五成群,沐浴在陽光下享受著他們的天倫之樂,小孩子們圍繞著公園馬路一路奔跑,滿滿的童真。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幼兒園


還未到放學時間,幼兒園門口已經有大爺在準備接孩子了,交談過後才知道,大爺原來是化纖廠的一名員工,做了幾十年的一線生產工作,退休後就在家照顧後輩的飲食起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交談甚歡的老人


“年輕的時候,只顧著工作,多少都疏忽了家庭,為了熟悉業務,瞭解生產,最忙的時候還會睡在車間裡。現在退休了,趁身體還算硬朗,多陪陪家人,特別是我的孫女,最喜歡跟我在一起。人老了,也越來越害怕分離了。”大爺滿是感慨的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大展身手的爺爺


平日裡大爺和其他老人一樣,愛打乒乓球。乒乓球是我們的“國球”我們就應當學會,雖然我的技術跟奧運冠軍比不了,但是還是很不賴的,大爺打趣的說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曾經化纖廠大食堂舊址


1956年在化纖廠任職的老員工奶奶告訴我,曾經香味四溢的化纖廠大食堂,早在20多年前就搬走了,現在變身成了羽毛球綜合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散步的奶奶


奶奶是化纖廠的紡紗工人,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建廠不久便入職了,算得上是廠子裡的第一代員工,在化纖廠生活了大半輩子,自然是希望廠子越來越好。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木頭建築


奶奶說雖然現在一點也看不見以前廠子的痕跡,但是現在的文化生活公園也不比原來的差,雖然我們這些“老傢伙”喜歡懷舊,但人總是要與時俱進的嘛。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火車餐廳

老廠雖然已經拆遷,但好在廠子裡的人還生活在化纖廠家屬區,單獨行走在路上時,碰見一兩個彼此熟識的人,點頭打招呼,停下腳步詢問近況,這就是最好的生活狀態了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3 / 南昌搪瓷廠

(建於1955年)

很多老廠,處於市區較為核心的位置,在搬遷和整體出售後,開發商考慮利益的情況下會在控制性規劃內儘量做大商品房面積,因此老廠保留的可能性也變得微乎其微。

南昌搪瓷廠也免不了被拆遷的命運。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1 / 南昌橡膠廠

(建於1958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上海路出現了一大批從上海支內企業的員工,他們不遠千里,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南昌,只為支援內地建設。

南昌市的橡膠廠,就是他們其中一個支援點。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大門


泰豐輪胎集團的前身就是江西橡膠廠,1997年泰豐集團獨資買下了江西橡膠廠,是江西省第一家來南昌落戶的臺灣上市集團企業,生產全國馳名的英雄牌輪胎。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建築


很多老工廠,土地轉讓時出於拆遷成本等考慮,開發商拆遷徵用的只是他們的生產廠區,而家屬區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模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停車場


曾經的橡膠廠大食堂被拆建成了停車場,一眼望去只剩下破敗的紅磚牆,經歷無數歲月的牆壁已殘破不堪,再也找尋不到大食堂的蹤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職工宿舍


在老廠房家屬區裡行走時,映入眼簾的除了老式的房屋建築,還感受到了一種不同往常的“煙火氣”,像是在放映一部回味無窮的老電影。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馬路邊聊天的老人


陽光明媚的午後,老人們聚集在一起,晒著太陽聊天,其樂融融的場景讓人不忍心上前打擾,這裡是他們住了大半輩子的家。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紅軍房子


橡膠廠曾經有一位老紅軍是廠子裡的領導,老紅軍住宅區與其他職工宿舍樓有所不同的是它擁有著獨立的院子,可即便是這樣,還是掩不住時光對它的摧殘。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字的老人

塗爺爺是廠子裡的廠委員,平日裡最愛在休閒區晒太陽看書看報,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最捨不得的就是這個地方。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打球的奶奶


塗爺爺說平日裡大夥聚在一起聊天、下棋,吃完飯一起散步聊天,現在廠子已經沒有了,好在大夥兒還在,有個說話的人,這日子過的還不算冷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認真看報的老人


在廠子裡沒有看見過年輕人,多的是年邁的老人,他們習慣了從前的慢生活,習慣了與知根知底的鄰居相處,夜不閉戶都是常有的事,我想這就是他們的“大同世界”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正在打掃的清潔工奶奶


奶奶今年68歲了,以前是橡膠廠的老員工,負責解放鞋的製作,後來退休後幹起了環衛工人的工作。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院子裡賣麻團的奶奶


“在家也是打掃,在外面也是打掃,沒什麼不一樣,我每天看著廠子裡面乾乾淨淨的我這個心裡面也高興啊。” 奶奶笑了笑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江西橡膠幼兒園


1958年建廠之時,橡膠幼兒園也同時開工了,以前廠子裡的員工孩子都是在這裡長大的。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城東學校路牌


繼續前行,一家燒菜館旁樹立著南昌市城東學校的牌子。城東學校是1969年創辦的,它的前身是橡膠廠子弟學校,現在歸屬於青山湖區的管轄範圍。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等表哥放學的妹妹


城東學校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農民工的孩子都在裡面讀書。正值週五下午,小妹妹騎著自行車過來等她的表哥放學。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安靜打毛衣的奶奶


在橡膠廠內,還有一家不容錯過的美食,一個開了23年的老店,老闆叫老萬,跟自己的結髮妻一起開了這家店,取名為“老萬炒蚌殼”。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萬炒蚌殼招牌


2008年,老萬身體不適,常年臥病在床,老萬的老伴兒彭奶奶捨不得常前來吃飯的食客,自己一個人撐起了這家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毫不起眼的店面


來過的人都知道,這家毫不起眼的帳篷房下居然隱藏著這樣的美食。店面雖小,口碑卻是極好的,昌北昌東的吃貨們就是打車都要過來吃上一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街景


不論是已經不復存在的橡膠廠大食堂還是依舊充滿活力的宿舍大樓、幼兒園、小學、老萬蚌殼店,都是橡膠老工廠的集體記憶,也是橡膠廠人永遠的情感牽掛。

#2 / 南昌化纖廠

(建於上個世紀四十年代)

南昌老廠,是有溫度和文脈氣息的時代載體,它們的保護、更新與再利用,只有真正融入城市建設中,融入人們的生活裡,才能煥發新的活力與生機。

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標誌

斑駁的牆壁、高大聳立的煙囪、碩大的窗戶、蜿蜒的管道、鐵質的樓梯,各個充滿工業化時代烙印的老廠房,在保留原來的房屋外形上被各個商家修整成全新的店面。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充滿現代感的磚房


化纖廠同橡膠廠一樣,已經尋不到老廠子的蹤跡,但它卻與另一種方式存在在人們的生活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宿舍


關閉了破舊的工廠,承載了都市的創意文化,廢舊的油漆桶和輪胎,經過彩色塗鴉,搖身一變成為綠色家園。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工廠遺產

走遍整個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發現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老廠中,留下來的老物件甚少,其中最醒目的就是這個煙囪了。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化纖廠職工宿舍

同橡膠廠一樣的是,化纖廠也有著自己的職工宿舍樓、學校、大食堂,彷彿一個人的一生都可以在這裡完成。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分廠生活區


老人們三五成群,沐浴在陽光下享受著他們的天倫之樂,小孩子們圍繞著公園馬路一路奔跑,滿滿的童真。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幼兒園


還未到放學時間,幼兒園門口已經有大爺在準備接孩子了,交談過後才知道,大爺原來是化纖廠的一名員工,做了幾十年的一線生產工作,退休後就在家照顧後輩的飲食起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交談甚歡的老人


“年輕的時候,只顧著工作,多少都疏忽了家庭,為了熟悉業務,瞭解生產,最忙的時候還會睡在車間裡。現在退休了,趁身體還算硬朗,多陪陪家人,特別是我的孫女,最喜歡跟我在一起。人老了,也越來越害怕分離了。”大爺滿是感慨的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大展身手的爺爺


平日裡大爺和其他老人一樣,愛打乒乓球。乒乓球是我們的“國球”我們就應當學會,雖然我的技術跟奧運冠軍比不了,但是還是很不賴的,大爺打趣的說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曾經化纖廠大食堂舊址


1956年在化纖廠任職的老員工奶奶告訴我,曾經香味四溢的化纖廠大食堂,早在20多年前就搬走了,現在變身成了羽毛球綜合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散步的奶奶


奶奶是化纖廠的紡紗工人,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建廠不久便入職了,算得上是廠子裡的第一代員工,在化纖廠生活了大半輩子,自然是希望廠子越來越好。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木頭建築


奶奶說雖然現在一點也看不見以前廠子的痕跡,但是現在的文化生活公園也不比原來的差,雖然我們這些“老傢伙”喜歡懷舊,但人總是要與時俱進的嘛。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火車餐廳

老廠雖然已經拆遷,但好在廠子裡的人還生活在化纖廠家屬區,單獨行走在路上時,碰見一兩個彼此熟識的人,點頭打招呼,停下腳步詢問近況,這就是最好的生活狀態了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3 / 南昌搪瓷廠

(建於1955年)

很多老廠,處於市區較為核心的位置,在搬遷和整體出售後,開發商考慮利益的情況下會在控制性規劃內儘量做大商品房面積,因此老廠保留的可能性也變得微乎其微。

南昌搪瓷廠也免不了被拆遷的命運。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南昌搪瓷廠


南昌搪瓷廠成立於1955年,內部廠區廣闊,廠房甚多,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南昌最重要的輕工企業。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1 / 南昌橡膠廠

(建於1958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上海路出現了一大批從上海支內企業的員工,他們不遠千里,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南昌,只為支援內地建設。

南昌市的橡膠廠,就是他們其中一個支援點。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大門


泰豐輪胎集團的前身就是江西橡膠廠,1997年泰豐集團獨資買下了江西橡膠廠,是江西省第一家來南昌落戶的臺灣上市集團企業,生產全國馳名的英雄牌輪胎。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建築


很多老工廠,土地轉讓時出於拆遷成本等考慮,開發商拆遷徵用的只是他們的生產廠區,而家屬區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模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停車場


曾經的橡膠廠大食堂被拆建成了停車場,一眼望去只剩下破敗的紅磚牆,經歷無數歲月的牆壁已殘破不堪,再也找尋不到大食堂的蹤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職工宿舍


在老廠房家屬區裡行走時,映入眼簾的除了老式的房屋建築,還感受到了一種不同往常的“煙火氣”,像是在放映一部回味無窮的老電影。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馬路邊聊天的老人


陽光明媚的午後,老人們聚集在一起,晒著太陽聊天,其樂融融的場景讓人不忍心上前打擾,這裡是他們住了大半輩子的家。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紅軍房子


橡膠廠曾經有一位老紅軍是廠子裡的領導,老紅軍住宅區與其他職工宿舍樓有所不同的是它擁有著獨立的院子,可即便是這樣,還是掩不住時光對它的摧殘。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字的老人

塗爺爺是廠子裡的廠委員,平日裡最愛在休閒區晒太陽看書看報,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最捨不得的就是這個地方。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打球的奶奶


塗爺爺說平日裡大夥聚在一起聊天、下棋,吃完飯一起散步聊天,現在廠子已經沒有了,好在大夥兒還在,有個說話的人,這日子過的還不算冷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認真看報的老人


在廠子裡沒有看見過年輕人,多的是年邁的老人,他們習慣了從前的慢生活,習慣了與知根知底的鄰居相處,夜不閉戶都是常有的事,我想這就是他們的“大同世界”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正在打掃的清潔工奶奶


奶奶今年68歲了,以前是橡膠廠的老員工,負責解放鞋的製作,後來退休後幹起了環衛工人的工作。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院子裡賣麻團的奶奶


“在家也是打掃,在外面也是打掃,沒什麼不一樣,我每天看著廠子裡面乾乾淨淨的我這個心裡面也高興啊。” 奶奶笑了笑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江西橡膠幼兒園


1958年建廠之時,橡膠幼兒園也同時開工了,以前廠子裡的員工孩子都是在這裡長大的。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城東學校路牌


繼續前行,一家燒菜館旁樹立著南昌市城東學校的牌子。城東學校是1969年創辦的,它的前身是橡膠廠子弟學校,現在歸屬於青山湖區的管轄範圍。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等表哥放學的妹妹


城東學校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農民工的孩子都在裡面讀書。正值週五下午,小妹妹騎著自行車過來等她的表哥放學。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安靜打毛衣的奶奶


在橡膠廠內,還有一家不容錯過的美食,一個開了23年的老店,老闆叫老萬,跟自己的結髮妻一起開了這家店,取名為“老萬炒蚌殼”。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萬炒蚌殼招牌


2008年,老萬身體不適,常年臥病在床,老萬的老伴兒彭奶奶捨不得常前來吃飯的食客,自己一個人撐起了這家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毫不起眼的店面


來過的人都知道,這家毫不起眼的帳篷房下居然隱藏著這樣的美食。店面雖小,口碑卻是極好的,昌北昌東的吃貨們就是打車都要過來吃上一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街景


不論是已經不復存在的橡膠廠大食堂還是依舊充滿活力的宿舍大樓、幼兒園、小學、老萬蚌殼店,都是橡膠老工廠的集體記憶,也是橡膠廠人永遠的情感牽掛。

#2 / 南昌化纖廠

(建於上個世紀四十年代)

南昌老廠,是有溫度和文脈氣息的時代載體,它們的保護、更新與再利用,只有真正融入城市建設中,融入人們的生活裡,才能煥發新的活力與生機。

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標誌

斑駁的牆壁、高大聳立的煙囪、碩大的窗戶、蜿蜒的管道、鐵質的樓梯,各個充滿工業化時代烙印的老廠房,在保留原來的房屋外形上被各個商家修整成全新的店面。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充滿現代感的磚房


化纖廠同橡膠廠一樣,已經尋不到老廠子的蹤跡,但它卻與另一種方式存在在人們的生活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宿舍


關閉了破舊的工廠,承載了都市的創意文化,廢舊的油漆桶和輪胎,經過彩色塗鴉,搖身一變成為綠色家園。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工廠遺產

走遍整個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發現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老廠中,留下來的老物件甚少,其中最醒目的就是這個煙囪了。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化纖廠職工宿舍

同橡膠廠一樣的是,化纖廠也有著自己的職工宿舍樓、學校、大食堂,彷彿一個人的一生都可以在這裡完成。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分廠生活區


老人們三五成群,沐浴在陽光下享受著他們的天倫之樂,小孩子們圍繞著公園馬路一路奔跑,滿滿的童真。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幼兒園


還未到放學時間,幼兒園門口已經有大爺在準備接孩子了,交談過後才知道,大爺原來是化纖廠的一名員工,做了幾十年的一線生產工作,退休後就在家照顧後輩的飲食起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交談甚歡的老人


“年輕的時候,只顧著工作,多少都疏忽了家庭,為了熟悉業務,瞭解生產,最忙的時候還會睡在車間裡。現在退休了,趁身體還算硬朗,多陪陪家人,特別是我的孫女,最喜歡跟我在一起。人老了,也越來越害怕分離了。”大爺滿是感慨的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大展身手的爺爺


平日裡大爺和其他老人一樣,愛打乒乓球。乒乓球是我們的“國球”我們就應當學會,雖然我的技術跟奧運冠軍比不了,但是還是很不賴的,大爺打趣的說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曾經化纖廠大食堂舊址


1956年在化纖廠任職的老員工奶奶告訴我,曾經香味四溢的化纖廠大食堂,早在20多年前就搬走了,現在變身成了羽毛球綜合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散步的奶奶


奶奶是化纖廠的紡紗工人,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建廠不久便入職了,算得上是廠子裡的第一代員工,在化纖廠生活了大半輩子,自然是希望廠子越來越好。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木頭建築


奶奶說雖然現在一點也看不見以前廠子的痕跡,但是現在的文化生活公園也不比原來的差,雖然我們這些“老傢伙”喜歡懷舊,但人總是要與時俱進的嘛。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火車餐廳

老廠雖然已經拆遷,但好在廠子裡的人還生活在化纖廠家屬區,單獨行走在路上時,碰見一兩個彼此熟識的人,點頭打招呼,停下腳步詢問近況,這就是最好的生活狀態了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3 / 南昌搪瓷廠

(建於1955年)

很多老廠,處於市區較為核心的位置,在搬遷和整體出售後,開發商考慮利益的情況下會在控制性規劃內儘量做大商品房面積,因此老廠保留的可能性也變得微乎其微。

南昌搪瓷廠也免不了被拆遷的命運。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南昌搪瓷廠


南昌搪瓷廠成立於1955年,內部廠區廣闊,廠房甚多,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南昌最重要的輕工企業。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搪瓷廠產品


像這樣的瓷器對每個南昌人來說並不會陌生。在新中國成立後,搪瓷產品得到迅猛發展,上世紀50年代,除了開發生產一系列日用搪瓷產品外,還形成了醫用搪瓷製品、鑄鐵搪瓷浴缸、工業搪瓷製品的生產能力。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1 / 南昌橡膠廠

(建於1958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上海路出現了一大批從上海支內企業的員工,他們不遠千里,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南昌,只為支援內地建設。

南昌市的橡膠廠,就是他們其中一個支援點。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大門


泰豐輪胎集團的前身就是江西橡膠廠,1997年泰豐集團獨資買下了江西橡膠廠,是江西省第一家來南昌落戶的臺灣上市集團企業,生產全國馳名的英雄牌輪胎。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建築


很多老工廠,土地轉讓時出於拆遷成本等考慮,開發商拆遷徵用的只是他們的生產廠區,而家屬區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模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停車場


曾經的橡膠廠大食堂被拆建成了停車場,一眼望去只剩下破敗的紅磚牆,經歷無數歲月的牆壁已殘破不堪,再也找尋不到大食堂的蹤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職工宿舍


在老廠房家屬區裡行走時,映入眼簾的除了老式的房屋建築,還感受到了一種不同往常的“煙火氣”,像是在放映一部回味無窮的老電影。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馬路邊聊天的老人


陽光明媚的午後,老人們聚集在一起,晒著太陽聊天,其樂融融的場景讓人不忍心上前打擾,這裡是他們住了大半輩子的家。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紅軍房子


橡膠廠曾經有一位老紅軍是廠子裡的領導,老紅軍住宅區與其他職工宿舍樓有所不同的是它擁有著獨立的院子,可即便是這樣,還是掩不住時光對它的摧殘。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字的老人

塗爺爺是廠子裡的廠委員,平日裡最愛在休閒區晒太陽看書看報,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最捨不得的就是這個地方。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打球的奶奶


塗爺爺說平日裡大夥聚在一起聊天、下棋,吃完飯一起散步聊天,現在廠子已經沒有了,好在大夥兒還在,有個說話的人,這日子過的還不算冷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認真看報的老人


在廠子裡沒有看見過年輕人,多的是年邁的老人,他們習慣了從前的慢生活,習慣了與知根知底的鄰居相處,夜不閉戶都是常有的事,我想這就是他們的“大同世界”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正在打掃的清潔工奶奶


奶奶今年68歲了,以前是橡膠廠的老員工,負責解放鞋的製作,後來退休後幹起了環衛工人的工作。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院子裡賣麻團的奶奶


“在家也是打掃,在外面也是打掃,沒什麼不一樣,我每天看著廠子裡面乾乾淨淨的我這個心裡面也高興啊。” 奶奶笑了笑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江西橡膠幼兒園


1958年建廠之時,橡膠幼兒園也同時開工了,以前廠子裡的員工孩子都是在這裡長大的。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城東學校路牌


繼續前行,一家燒菜館旁樹立著南昌市城東學校的牌子。城東學校是1969年創辦的,它的前身是橡膠廠子弟學校,現在歸屬於青山湖區的管轄範圍。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等表哥放學的妹妹


城東學校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農民工的孩子都在裡面讀書。正值週五下午,小妹妹騎著自行車過來等她的表哥放學。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安靜打毛衣的奶奶


在橡膠廠內,還有一家不容錯過的美食,一個開了23年的老店,老闆叫老萬,跟自己的結髮妻一起開了這家店,取名為“老萬炒蚌殼”。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萬炒蚌殼招牌


2008年,老萬身體不適,常年臥病在床,老萬的老伴兒彭奶奶捨不得常前來吃飯的食客,自己一個人撐起了這家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毫不起眼的店面


來過的人都知道,這家毫不起眼的帳篷房下居然隱藏著這樣的美食。店面雖小,口碑卻是極好的,昌北昌東的吃貨們就是打車都要過來吃上一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街景


不論是已經不復存在的橡膠廠大食堂還是依舊充滿活力的宿舍大樓、幼兒園、小學、老萬蚌殼店,都是橡膠老工廠的集體記憶,也是橡膠廠人永遠的情感牽掛。

#2 / 南昌化纖廠

(建於上個世紀四十年代)

南昌老廠,是有溫度和文脈氣息的時代載體,它們的保護、更新與再利用,只有真正融入城市建設中,融入人們的生活裡,才能煥發新的活力與生機。

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標誌

斑駁的牆壁、高大聳立的煙囪、碩大的窗戶、蜿蜒的管道、鐵質的樓梯,各個充滿工業化時代烙印的老廠房,在保留原來的房屋外形上被各個商家修整成全新的店面。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充滿現代感的磚房


化纖廠同橡膠廠一樣,已經尋不到老廠子的蹤跡,但它卻與另一種方式存在在人們的生活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宿舍


關閉了破舊的工廠,承載了都市的創意文化,廢舊的油漆桶和輪胎,經過彩色塗鴉,搖身一變成為綠色家園。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工廠遺產

走遍整個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發現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老廠中,留下來的老物件甚少,其中最醒目的就是這個煙囪了。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化纖廠職工宿舍

同橡膠廠一樣的是,化纖廠也有著自己的職工宿舍樓、學校、大食堂,彷彿一個人的一生都可以在這裡完成。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分廠生活區


老人們三五成群,沐浴在陽光下享受著他們的天倫之樂,小孩子們圍繞著公園馬路一路奔跑,滿滿的童真。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幼兒園


還未到放學時間,幼兒園門口已經有大爺在準備接孩子了,交談過後才知道,大爺原來是化纖廠的一名員工,做了幾十年的一線生產工作,退休後就在家照顧後輩的飲食起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交談甚歡的老人


“年輕的時候,只顧著工作,多少都疏忽了家庭,為了熟悉業務,瞭解生產,最忙的時候還會睡在車間裡。現在退休了,趁身體還算硬朗,多陪陪家人,特別是我的孫女,最喜歡跟我在一起。人老了,也越來越害怕分離了。”大爺滿是感慨的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大展身手的爺爺


平日裡大爺和其他老人一樣,愛打乒乓球。乒乓球是我們的“國球”我們就應當學會,雖然我的技術跟奧運冠軍比不了,但是還是很不賴的,大爺打趣的說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曾經化纖廠大食堂舊址


1956年在化纖廠任職的老員工奶奶告訴我,曾經香味四溢的化纖廠大食堂,早在20多年前就搬走了,現在變身成了羽毛球綜合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散步的奶奶


奶奶是化纖廠的紡紗工人,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建廠不久便入職了,算得上是廠子裡的第一代員工,在化纖廠生活了大半輩子,自然是希望廠子越來越好。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木頭建築


奶奶說雖然現在一點也看不見以前廠子的痕跡,但是現在的文化生活公園也不比原來的差,雖然我們這些“老傢伙”喜歡懷舊,但人總是要與時俱進的嘛。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火車餐廳

老廠雖然已經拆遷,但好在廠子裡的人還生活在化纖廠家屬區,單獨行走在路上時,碰見一兩個彼此熟識的人,點頭打招呼,停下腳步詢問近況,這就是最好的生活狀態了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3 / 南昌搪瓷廠

(建於1955年)

很多老廠,處於市區較為核心的位置,在搬遷和整體出售後,開發商考慮利益的情況下會在控制性規劃內儘量做大商品房面積,因此老廠保留的可能性也變得微乎其微。

南昌搪瓷廠也免不了被拆遷的命運。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南昌搪瓷廠


南昌搪瓷廠成立於1955年,內部廠區廣闊,廠房甚多,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南昌最重要的輕工企業。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搪瓷廠產品


像這樣的瓷器對每個南昌人來說並不會陌生。在新中國成立後,搪瓷產品得到迅猛發展,上世紀50年代,除了開發生產一系列日用搪瓷產品外,還形成了醫用搪瓷製品、鑄鐵搪瓷浴缸、工業搪瓷製品的生產能力。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搪瓷廠印章

曾經的搪瓷工藝品都是工人們辛勤的汗水凝結而成,隨著時間的流逝,瓷器光澤度雖然有所降低,但依舊不影響它的使用。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1 / 南昌橡膠廠

(建於1958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上海路出現了一大批從上海支內企業的員工,他們不遠千里,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南昌,只為支援內地建設。

南昌市的橡膠廠,就是他們其中一個支援點。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大門


泰豐輪胎集團的前身就是江西橡膠廠,1997年泰豐集團獨資買下了江西橡膠廠,是江西省第一家來南昌落戶的臺灣上市集團企業,生產全國馳名的英雄牌輪胎。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建築


很多老工廠,土地轉讓時出於拆遷成本等考慮,開發商拆遷徵用的只是他們的生產廠區,而家屬區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模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停車場


曾經的橡膠廠大食堂被拆建成了停車場,一眼望去只剩下破敗的紅磚牆,經歷無數歲月的牆壁已殘破不堪,再也找尋不到大食堂的蹤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職工宿舍


在老廠房家屬區裡行走時,映入眼簾的除了老式的房屋建築,還感受到了一種不同往常的“煙火氣”,像是在放映一部回味無窮的老電影。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馬路邊聊天的老人


陽光明媚的午後,老人們聚集在一起,晒著太陽聊天,其樂融融的場景讓人不忍心上前打擾,這裡是他們住了大半輩子的家。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紅軍房子


橡膠廠曾經有一位老紅軍是廠子裡的領導,老紅軍住宅區與其他職工宿舍樓有所不同的是它擁有著獨立的院子,可即便是這樣,還是掩不住時光對它的摧殘。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字的老人

塗爺爺是廠子裡的廠委員,平日裡最愛在休閒區晒太陽看書看報,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最捨不得的就是這個地方。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打球的奶奶


塗爺爺說平日裡大夥聚在一起聊天、下棋,吃完飯一起散步聊天,現在廠子已經沒有了,好在大夥兒還在,有個說話的人,這日子過的還不算冷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認真看報的老人


在廠子裡沒有看見過年輕人,多的是年邁的老人,他們習慣了從前的慢生活,習慣了與知根知底的鄰居相處,夜不閉戶都是常有的事,我想這就是他們的“大同世界”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正在打掃的清潔工奶奶


奶奶今年68歲了,以前是橡膠廠的老員工,負責解放鞋的製作,後來退休後幹起了環衛工人的工作。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院子裡賣麻團的奶奶


“在家也是打掃,在外面也是打掃,沒什麼不一樣,我每天看著廠子裡面乾乾淨淨的我這個心裡面也高興啊。” 奶奶笑了笑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江西橡膠幼兒園


1958年建廠之時,橡膠幼兒園也同時開工了,以前廠子裡的員工孩子都是在這裡長大的。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城東學校路牌


繼續前行,一家燒菜館旁樹立著南昌市城東學校的牌子。城東學校是1969年創辦的,它的前身是橡膠廠子弟學校,現在歸屬於青山湖區的管轄範圍。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等表哥放學的妹妹


城東學校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農民工的孩子都在裡面讀書。正值週五下午,小妹妹騎著自行車過來等她的表哥放學。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安靜打毛衣的奶奶


在橡膠廠內,還有一家不容錯過的美食,一個開了23年的老店,老闆叫老萬,跟自己的結髮妻一起開了這家店,取名為“老萬炒蚌殼”。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萬炒蚌殼招牌


2008年,老萬身體不適,常年臥病在床,老萬的老伴兒彭奶奶捨不得常前來吃飯的食客,自己一個人撐起了這家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毫不起眼的店面


來過的人都知道,這家毫不起眼的帳篷房下居然隱藏著這樣的美食。店面雖小,口碑卻是極好的,昌北昌東的吃貨們就是打車都要過來吃上一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街景


不論是已經不復存在的橡膠廠大食堂還是依舊充滿活力的宿舍大樓、幼兒園、小學、老萬蚌殼店,都是橡膠老工廠的集體記憶,也是橡膠廠人永遠的情感牽掛。

#2 / 南昌化纖廠

(建於上個世紀四十年代)

南昌老廠,是有溫度和文脈氣息的時代載體,它們的保護、更新與再利用,只有真正融入城市建設中,融入人們的生活裡,才能煥發新的活力與生機。

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標誌

斑駁的牆壁、高大聳立的煙囪、碩大的窗戶、蜿蜒的管道、鐵質的樓梯,各個充滿工業化時代烙印的老廠房,在保留原來的房屋外形上被各個商家修整成全新的店面。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充滿現代感的磚房


化纖廠同橡膠廠一樣,已經尋不到老廠子的蹤跡,但它卻與另一種方式存在在人們的生活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宿舍


關閉了破舊的工廠,承載了都市的創意文化,廢舊的油漆桶和輪胎,經過彩色塗鴉,搖身一變成為綠色家園。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工廠遺產

走遍整個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發現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老廠中,留下來的老物件甚少,其中最醒目的就是這個煙囪了。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化纖廠職工宿舍

同橡膠廠一樣的是,化纖廠也有著自己的職工宿舍樓、學校、大食堂,彷彿一個人的一生都可以在這裡完成。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分廠生活區


老人們三五成群,沐浴在陽光下享受著他們的天倫之樂,小孩子們圍繞著公園馬路一路奔跑,滿滿的童真。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幼兒園


還未到放學時間,幼兒園門口已經有大爺在準備接孩子了,交談過後才知道,大爺原來是化纖廠的一名員工,做了幾十年的一線生產工作,退休後就在家照顧後輩的飲食起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交談甚歡的老人


“年輕的時候,只顧著工作,多少都疏忽了家庭,為了熟悉業務,瞭解生產,最忙的時候還會睡在車間裡。現在退休了,趁身體還算硬朗,多陪陪家人,特別是我的孫女,最喜歡跟我在一起。人老了,也越來越害怕分離了。”大爺滿是感慨的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大展身手的爺爺


平日裡大爺和其他老人一樣,愛打乒乓球。乒乓球是我們的“國球”我們就應當學會,雖然我的技術跟奧運冠軍比不了,但是還是很不賴的,大爺打趣的說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曾經化纖廠大食堂舊址


1956年在化纖廠任職的老員工奶奶告訴我,曾經香味四溢的化纖廠大食堂,早在20多年前就搬走了,現在變身成了羽毛球綜合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散步的奶奶


奶奶是化纖廠的紡紗工人,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建廠不久便入職了,算得上是廠子裡的第一代員工,在化纖廠生活了大半輩子,自然是希望廠子越來越好。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木頭建築


奶奶說雖然現在一點也看不見以前廠子的痕跡,但是現在的文化生活公園也不比原來的差,雖然我們這些“老傢伙”喜歡懷舊,但人總是要與時俱進的嘛。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火車餐廳

老廠雖然已經拆遷,但好在廠子裡的人還生活在化纖廠家屬區,單獨行走在路上時,碰見一兩個彼此熟識的人,點頭打招呼,停下腳步詢問近況,這就是最好的生活狀態了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3 / 南昌搪瓷廠

(建於1955年)

很多老廠,處於市區較為核心的位置,在搬遷和整體出售後,開發商考慮利益的情況下會在控制性規劃內儘量做大商品房面積,因此老廠保留的可能性也變得微乎其微。

南昌搪瓷廠也免不了被拆遷的命運。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南昌搪瓷廠


南昌搪瓷廠成立於1955年,內部廠區廣闊,廠房甚多,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南昌最重要的輕工企業。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搪瓷廠產品


像這樣的瓷器對每個南昌人來說並不會陌生。在新中國成立後,搪瓷產品得到迅猛發展,上世紀50年代,除了開發生產一系列日用搪瓷產品外,還形成了醫用搪瓷製品、鑄鐵搪瓷浴缸、工業搪瓷製品的生產能力。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搪瓷廠印章

曾經的搪瓷工藝品都是工人們辛勤的汗水凝結而成,隨著時間的流逝,瓷器光澤度雖然有所降低,但依舊不影響它的使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寬闊的廠房


工廠標語是廠房最有意思的部分,方方正正的標語,是老一輩人的青春記憶,也是在廠區長大的小孩子們的識字模板。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1 / 南昌橡膠廠

(建於1958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上海路出現了一大批從上海支內企業的員工,他們不遠千里,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南昌,只為支援內地建設。

南昌市的橡膠廠,就是他們其中一個支援點。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大門


泰豐輪胎集團的前身就是江西橡膠廠,1997年泰豐集團獨資買下了江西橡膠廠,是江西省第一家來南昌落戶的臺灣上市集團企業,生產全國馳名的英雄牌輪胎。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建築


很多老工廠,土地轉讓時出於拆遷成本等考慮,開發商拆遷徵用的只是他們的生產廠區,而家屬區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模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停車場


曾經的橡膠廠大食堂被拆建成了停車場,一眼望去只剩下破敗的紅磚牆,經歷無數歲月的牆壁已殘破不堪,再也找尋不到大食堂的蹤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職工宿舍


在老廠房家屬區裡行走時,映入眼簾的除了老式的房屋建築,還感受到了一種不同往常的“煙火氣”,像是在放映一部回味無窮的老電影。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馬路邊聊天的老人


陽光明媚的午後,老人們聚集在一起,晒著太陽聊天,其樂融融的場景讓人不忍心上前打擾,這裡是他們住了大半輩子的家。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紅軍房子


橡膠廠曾經有一位老紅軍是廠子裡的領導,老紅軍住宅區與其他職工宿舍樓有所不同的是它擁有著獨立的院子,可即便是這樣,還是掩不住時光對它的摧殘。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字的老人

塗爺爺是廠子裡的廠委員,平日裡最愛在休閒區晒太陽看書看報,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最捨不得的就是這個地方。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打球的奶奶


塗爺爺說平日裡大夥聚在一起聊天、下棋,吃完飯一起散步聊天,現在廠子已經沒有了,好在大夥兒還在,有個說話的人,這日子過的還不算冷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認真看報的老人


在廠子裡沒有看見過年輕人,多的是年邁的老人,他們習慣了從前的慢生活,習慣了與知根知底的鄰居相處,夜不閉戶都是常有的事,我想這就是他們的“大同世界”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正在打掃的清潔工奶奶


奶奶今年68歲了,以前是橡膠廠的老員工,負責解放鞋的製作,後來退休後幹起了環衛工人的工作。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院子裡賣麻團的奶奶


“在家也是打掃,在外面也是打掃,沒什麼不一樣,我每天看著廠子裡面乾乾淨淨的我這個心裡面也高興啊。” 奶奶笑了笑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江西橡膠幼兒園


1958年建廠之時,橡膠幼兒園也同時開工了,以前廠子裡的員工孩子都是在這裡長大的。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城東學校路牌


繼續前行,一家燒菜館旁樹立著南昌市城東學校的牌子。城東學校是1969年創辦的,它的前身是橡膠廠子弟學校,現在歸屬於青山湖區的管轄範圍。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等表哥放學的妹妹


城東學校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農民工的孩子都在裡面讀書。正值週五下午,小妹妹騎著自行車過來等她的表哥放學。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安靜打毛衣的奶奶


在橡膠廠內,還有一家不容錯過的美食,一個開了23年的老店,老闆叫老萬,跟自己的結髮妻一起開了這家店,取名為“老萬炒蚌殼”。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萬炒蚌殼招牌


2008年,老萬身體不適,常年臥病在床,老萬的老伴兒彭奶奶捨不得常前來吃飯的食客,自己一個人撐起了這家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毫不起眼的店面


來過的人都知道,這家毫不起眼的帳篷房下居然隱藏著這樣的美食。店面雖小,口碑卻是極好的,昌北昌東的吃貨們就是打車都要過來吃上一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街景


不論是已經不復存在的橡膠廠大食堂還是依舊充滿活力的宿舍大樓、幼兒園、小學、老萬蚌殼店,都是橡膠老工廠的集體記憶,也是橡膠廠人永遠的情感牽掛。

#2 / 南昌化纖廠

(建於上個世紀四十年代)

南昌老廠,是有溫度和文脈氣息的時代載體,它們的保護、更新與再利用,只有真正融入城市建設中,融入人們的生活裡,才能煥發新的活力與生機。

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標誌

斑駁的牆壁、高大聳立的煙囪、碩大的窗戶、蜿蜒的管道、鐵質的樓梯,各個充滿工業化時代烙印的老廠房,在保留原來的房屋外形上被各個商家修整成全新的店面。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充滿現代感的磚房


化纖廠同橡膠廠一樣,已經尋不到老廠子的蹤跡,但它卻與另一種方式存在在人們的生活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宿舍


關閉了破舊的工廠,承載了都市的創意文化,廢舊的油漆桶和輪胎,經過彩色塗鴉,搖身一變成為綠色家園。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工廠遺產

走遍整個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發現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老廠中,留下來的老物件甚少,其中最醒目的就是這個煙囪了。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化纖廠職工宿舍

同橡膠廠一樣的是,化纖廠也有著自己的職工宿舍樓、學校、大食堂,彷彿一個人的一生都可以在這裡完成。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分廠生活區


老人們三五成群,沐浴在陽光下享受著他們的天倫之樂,小孩子們圍繞著公園馬路一路奔跑,滿滿的童真。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幼兒園


還未到放學時間,幼兒園門口已經有大爺在準備接孩子了,交談過後才知道,大爺原來是化纖廠的一名員工,做了幾十年的一線生產工作,退休後就在家照顧後輩的飲食起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交談甚歡的老人


“年輕的時候,只顧著工作,多少都疏忽了家庭,為了熟悉業務,瞭解生產,最忙的時候還會睡在車間裡。現在退休了,趁身體還算硬朗,多陪陪家人,特別是我的孫女,最喜歡跟我在一起。人老了,也越來越害怕分離了。”大爺滿是感慨的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大展身手的爺爺


平日裡大爺和其他老人一樣,愛打乒乓球。乒乓球是我們的“國球”我們就應當學會,雖然我的技術跟奧運冠軍比不了,但是還是很不賴的,大爺打趣的說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曾經化纖廠大食堂舊址


1956年在化纖廠任職的老員工奶奶告訴我,曾經香味四溢的化纖廠大食堂,早在20多年前就搬走了,現在變身成了羽毛球綜合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散步的奶奶


奶奶是化纖廠的紡紗工人,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建廠不久便入職了,算得上是廠子裡的第一代員工,在化纖廠生活了大半輩子,自然是希望廠子越來越好。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木頭建築


奶奶說雖然現在一點也看不見以前廠子的痕跡,但是現在的文化生活公園也不比原來的差,雖然我們這些“老傢伙”喜歡懷舊,但人總是要與時俱進的嘛。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火車餐廳

老廠雖然已經拆遷,但好在廠子裡的人還生活在化纖廠家屬區,單獨行走在路上時,碰見一兩個彼此熟識的人,點頭打招呼,停下腳步詢問近況,這就是最好的生活狀態了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3 / 南昌搪瓷廠

(建於1955年)

很多老廠,處於市區較為核心的位置,在搬遷和整體出售後,開發商考慮利益的情況下會在控制性規劃內儘量做大商品房面積,因此老廠保留的可能性也變得微乎其微。

南昌搪瓷廠也免不了被拆遷的命運。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南昌搪瓷廠


南昌搪瓷廠成立於1955年,內部廠區廣闊,廠房甚多,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南昌最重要的輕工企業。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搪瓷廠產品


像這樣的瓷器對每個南昌人來說並不會陌生。在新中國成立後,搪瓷產品得到迅猛發展,上世紀50年代,除了開發生產一系列日用搪瓷產品外,還形成了醫用搪瓷製品、鑄鐵搪瓷浴缸、工業搪瓷製品的生產能力。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搪瓷廠印章

曾經的搪瓷工藝品都是工人們辛勤的汗水凝結而成,隨著時間的流逝,瓷器光澤度雖然有所降低,但依舊不影響它的使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寬闊的廠房


工廠標語是廠房最有意思的部分,方方正正的標語,是老一輩人的青春記憶,也是在廠區長大的小孩子們的識字模板。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著大字的廠房

破敗且鐵跡斑斑的廠房門就是如今蕭條的搪瓷廠最真實的寫照。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1 / 南昌橡膠廠

(建於1958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上海路出現了一大批從上海支內企業的員工,他們不遠千里,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南昌,只為支援內地建設。

南昌市的橡膠廠,就是他們其中一個支援點。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大門


泰豐輪胎集團的前身就是江西橡膠廠,1997年泰豐集團獨資買下了江西橡膠廠,是江西省第一家來南昌落戶的臺灣上市集團企業,生產全國馳名的英雄牌輪胎。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建築


很多老工廠,土地轉讓時出於拆遷成本等考慮,開發商拆遷徵用的只是他們的生產廠區,而家屬區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模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停車場


曾經的橡膠廠大食堂被拆建成了停車場,一眼望去只剩下破敗的紅磚牆,經歷無數歲月的牆壁已殘破不堪,再也找尋不到大食堂的蹤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職工宿舍


在老廠房家屬區裡行走時,映入眼簾的除了老式的房屋建築,還感受到了一種不同往常的“煙火氣”,像是在放映一部回味無窮的老電影。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馬路邊聊天的老人


陽光明媚的午後,老人們聚集在一起,晒著太陽聊天,其樂融融的場景讓人不忍心上前打擾,這裡是他們住了大半輩子的家。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紅軍房子


橡膠廠曾經有一位老紅軍是廠子裡的領導,老紅軍住宅區與其他職工宿舍樓有所不同的是它擁有著獨立的院子,可即便是這樣,還是掩不住時光對它的摧殘。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字的老人

塗爺爺是廠子裡的廠委員,平日裡最愛在休閒區晒太陽看書看報,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最捨不得的就是這個地方。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打球的奶奶


塗爺爺說平日裡大夥聚在一起聊天、下棋,吃完飯一起散步聊天,現在廠子已經沒有了,好在大夥兒還在,有個說話的人,這日子過的還不算冷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認真看報的老人


在廠子裡沒有看見過年輕人,多的是年邁的老人,他們習慣了從前的慢生活,習慣了與知根知底的鄰居相處,夜不閉戶都是常有的事,我想這就是他們的“大同世界”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正在打掃的清潔工奶奶


奶奶今年68歲了,以前是橡膠廠的老員工,負責解放鞋的製作,後來退休後幹起了環衛工人的工作。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院子裡賣麻團的奶奶


“在家也是打掃,在外面也是打掃,沒什麼不一樣,我每天看著廠子裡面乾乾淨淨的我這個心裡面也高興啊。” 奶奶笑了笑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江西橡膠幼兒園


1958年建廠之時,橡膠幼兒園也同時開工了,以前廠子裡的員工孩子都是在這裡長大的。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城東學校路牌


繼續前行,一家燒菜館旁樹立著南昌市城東學校的牌子。城東學校是1969年創辦的,它的前身是橡膠廠子弟學校,現在歸屬於青山湖區的管轄範圍。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等表哥放學的妹妹


城東學校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農民工的孩子都在裡面讀書。正值週五下午,小妹妹騎著自行車過來等她的表哥放學。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安靜打毛衣的奶奶


在橡膠廠內,還有一家不容錯過的美食,一個開了23年的老店,老闆叫老萬,跟自己的結髮妻一起開了這家店,取名為“老萬炒蚌殼”。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萬炒蚌殼招牌


2008年,老萬身體不適,常年臥病在床,老萬的老伴兒彭奶奶捨不得常前來吃飯的食客,自己一個人撐起了這家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毫不起眼的店面


來過的人都知道,這家毫不起眼的帳篷房下居然隱藏著這樣的美食。店面雖小,口碑卻是極好的,昌北昌東的吃貨們就是打車都要過來吃上一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街景


不論是已經不復存在的橡膠廠大食堂還是依舊充滿活力的宿舍大樓、幼兒園、小學、老萬蚌殼店,都是橡膠老工廠的集體記憶,也是橡膠廠人永遠的情感牽掛。

#2 / 南昌化纖廠

(建於上個世紀四十年代)

南昌老廠,是有溫度和文脈氣息的時代載體,它們的保護、更新與再利用,只有真正融入城市建設中,融入人們的生活裡,才能煥發新的活力與生機。

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標誌

斑駁的牆壁、高大聳立的煙囪、碩大的窗戶、蜿蜒的管道、鐵質的樓梯,各個充滿工業化時代烙印的老廠房,在保留原來的房屋外形上被各個商家修整成全新的店面。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充滿現代感的磚房


化纖廠同橡膠廠一樣,已經尋不到老廠子的蹤跡,但它卻與另一種方式存在在人們的生活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宿舍


關閉了破舊的工廠,承載了都市的創意文化,廢舊的油漆桶和輪胎,經過彩色塗鴉,搖身一變成為綠色家園。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工廠遺產

走遍整個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發現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老廠中,留下來的老物件甚少,其中最醒目的就是這個煙囪了。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化纖廠職工宿舍

同橡膠廠一樣的是,化纖廠也有著自己的職工宿舍樓、學校、大食堂,彷彿一個人的一生都可以在這裡完成。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分廠生活區


老人們三五成群,沐浴在陽光下享受著他們的天倫之樂,小孩子們圍繞著公園馬路一路奔跑,滿滿的童真。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幼兒園


還未到放學時間,幼兒園門口已經有大爺在準備接孩子了,交談過後才知道,大爺原來是化纖廠的一名員工,做了幾十年的一線生產工作,退休後就在家照顧後輩的飲食起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交談甚歡的老人


“年輕的時候,只顧著工作,多少都疏忽了家庭,為了熟悉業務,瞭解生產,最忙的時候還會睡在車間裡。現在退休了,趁身體還算硬朗,多陪陪家人,特別是我的孫女,最喜歡跟我在一起。人老了,也越來越害怕分離了。”大爺滿是感慨的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大展身手的爺爺


平日裡大爺和其他老人一樣,愛打乒乓球。乒乓球是我們的“國球”我們就應當學會,雖然我的技術跟奧運冠軍比不了,但是還是很不賴的,大爺打趣的說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曾經化纖廠大食堂舊址


1956年在化纖廠任職的老員工奶奶告訴我,曾經香味四溢的化纖廠大食堂,早在20多年前就搬走了,現在變身成了羽毛球綜合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散步的奶奶


奶奶是化纖廠的紡紗工人,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建廠不久便入職了,算得上是廠子裡的第一代員工,在化纖廠生活了大半輩子,自然是希望廠子越來越好。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木頭建築


奶奶說雖然現在一點也看不見以前廠子的痕跡,但是現在的文化生活公園也不比原來的差,雖然我們這些“老傢伙”喜歡懷舊,但人總是要與時俱進的嘛。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火車餐廳

老廠雖然已經拆遷,但好在廠子裡的人還生活在化纖廠家屬區,單獨行走在路上時,碰見一兩個彼此熟識的人,點頭打招呼,停下腳步詢問近況,這就是最好的生活狀態了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3 / 南昌搪瓷廠

(建於1955年)

很多老廠,處於市區較為核心的位置,在搬遷和整體出售後,開發商考慮利益的情況下會在控制性規劃內儘量做大商品房面積,因此老廠保留的可能性也變得微乎其微。

南昌搪瓷廠也免不了被拆遷的命運。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南昌搪瓷廠


南昌搪瓷廠成立於1955年,內部廠區廣闊,廠房甚多,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南昌最重要的輕工企業。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搪瓷廠產品


像這樣的瓷器對每個南昌人來說並不會陌生。在新中國成立後,搪瓷產品得到迅猛發展,上世紀50年代,除了開發生產一系列日用搪瓷產品外,還形成了醫用搪瓷製品、鑄鐵搪瓷浴缸、工業搪瓷製品的生產能力。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搪瓷廠印章

曾經的搪瓷工藝品都是工人們辛勤的汗水凝結而成,隨著時間的流逝,瓷器光澤度雖然有所降低,但依舊不影響它的使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寬闊的廠房


工廠標語是廠房最有意思的部分,方方正正的標語,是老一輩人的青春記憶,也是在廠區長大的小孩子們的識字模板。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著大字的廠房

破敗且鐵跡斑斑的廠房門就是如今蕭條的搪瓷廠最真實的寫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破敗不堪的廠房


自從這裡的搪瓷廠不再經營後,這些公共設備都被遺棄,帶不走的又留不下的,只好讓它沉睡在廠房裡,無人提起。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1 / 南昌橡膠廠

(建於1958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上海路出現了一大批從上海支內企業的員工,他們不遠千里,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南昌,只為支援內地建設。

南昌市的橡膠廠,就是他們其中一個支援點。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大門


泰豐輪胎集團的前身就是江西橡膠廠,1997年泰豐集團獨資買下了江西橡膠廠,是江西省第一家來南昌落戶的臺灣上市集團企業,生產全國馳名的英雄牌輪胎。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建築


很多老工廠,土地轉讓時出於拆遷成本等考慮,開發商拆遷徵用的只是他們的生產廠區,而家屬區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模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停車場


曾經的橡膠廠大食堂被拆建成了停車場,一眼望去只剩下破敗的紅磚牆,經歷無數歲月的牆壁已殘破不堪,再也找尋不到大食堂的蹤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職工宿舍


在老廠房家屬區裡行走時,映入眼簾的除了老式的房屋建築,還感受到了一種不同往常的“煙火氣”,像是在放映一部回味無窮的老電影。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馬路邊聊天的老人


陽光明媚的午後,老人們聚集在一起,晒著太陽聊天,其樂融融的場景讓人不忍心上前打擾,這裡是他們住了大半輩子的家。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紅軍房子


橡膠廠曾經有一位老紅軍是廠子裡的領導,老紅軍住宅區與其他職工宿舍樓有所不同的是它擁有著獨立的院子,可即便是這樣,還是掩不住時光對它的摧殘。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字的老人

塗爺爺是廠子裡的廠委員,平日裡最愛在休閒區晒太陽看書看報,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最捨不得的就是這個地方。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打球的奶奶


塗爺爺說平日裡大夥聚在一起聊天、下棋,吃完飯一起散步聊天,現在廠子已經沒有了,好在大夥兒還在,有個說話的人,這日子過的還不算冷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認真看報的老人


在廠子裡沒有看見過年輕人,多的是年邁的老人,他們習慣了從前的慢生活,習慣了與知根知底的鄰居相處,夜不閉戶都是常有的事,我想這就是他們的“大同世界”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正在打掃的清潔工奶奶


奶奶今年68歲了,以前是橡膠廠的老員工,負責解放鞋的製作,後來退休後幹起了環衛工人的工作。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院子裡賣麻團的奶奶


“在家也是打掃,在外面也是打掃,沒什麼不一樣,我每天看著廠子裡面乾乾淨淨的我這個心裡面也高興啊。” 奶奶笑了笑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江西橡膠幼兒園


1958年建廠之時,橡膠幼兒園也同時開工了,以前廠子裡的員工孩子都是在這裡長大的。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城東學校路牌


繼續前行,一家燒菜館旁樹立著南昌市城東學校的牌子。城東學校是1969年創辦的,它的前身是橡膠廠子弟學校,現在歸屬於青山湖區的管轄範圍。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等表哥放學的妹妹


城東學校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農民工的孩子都在裡面讀書。正值週五下午,小妹妹騎著自行車過來等她的表哥放學。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安靜打毛衣的奶奶


在橡膠廠內,還有一家不容錯過的美食,一個開了23年的老店,老闆叫老萬,跟自己的結髮妻一起開了這家店,取名為“老萬炒蚌殼”。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萬炒蚌殼招牌


2008年,老萬身體不適,常年臥病在床,老萬的老伴兒彭奶奶捨不得常前來吃飯的食客,自己一個人撐起了這家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毫不起眼的店面


來過的人都知道,這家毫不起眼的帳篷房下居然隱藏著這樣的美食。店面雖小,口碑卻是極好的,昌北昌東的吃貨們就是打車都要過來吃上一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街景


不論是已經不復存在的橡膠廠大食堂還是依舊充滿活力的宿舍大樓、幼兒園、小學、老萬蚌殼店,都是橡膠老工廠的集體記憶,也是橡膠廠人永遠的情感牽掛。

#2 / 南昌化纖廠

(建於上個世紀四十年代)

南昌老廠,是有溫度和文脈氣息的時代載體,它們的保護、更新與再利用,只有真正融入城市建設中,融入人們的生活裡,才能煥發新的活力與生機。

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標誌

斑駁的牆壁、高大聳立的煙囪、碩大的窗戶、蜿蜒的管道、鐵質的樓梯,各個充滿工業化時代烙印的老廠房,在保留原來的房屋外形上被各個商家修整成全新的店面。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充滿現代感的磚房


化纖廠同橡膠廠一樣,已經尋不到老廠子的蹤跡,但它卻與另一種方式存在在人們的生活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宿舍


關閉了破舊的工廠,承載了都市的創意文化,廢舊的油漆桶和輪胎,經過彩色塗鴉,搖身一變成為綠色家園。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工廠遺產

走遍整個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發現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老廠中,留下來的老物件甚少,其中最醒目的就是這個煙囪了。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化纖廠職工宿舍

同橡膠廠一樣的是,化纖廠也有著自己的職工宿舍樓、學校、大食堂,彷彿一個人的一生都可以在這裡完成。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分廠生活區


老人們三五成群,沐浴在陽光下享受著他們的天倫之樂,小孩子們圍繞著公園馬路一路奔跑,滿滿的童真。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幼兒園


還未到放學時間,幼兒園門口已經有大爺在準備接孩子了,交談過後才知道,大爺原來是化纖廠的一名員工,做了幾十年的一線生產工作,退休後就在家照顧後輩的飲食起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交談甚歡的老人


“年輕的時候,只顧著工作,多少都疏忽了家庭,為了熟悉業務,瞭解生產,最忙的時候還會睡在車間裡。現在退休了,趁身體還算硬朗,多陪陪家人,特別是我的孫女,最喜歡跟我在一起。人老了,也越來越害怕分離了。”大爺滿是感慨的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大展身手的爺爺


平日裡大爺和其他老人一樣,愛打乒乓球。乒乓球是我們的“國球”我們就應當學會,雖然我的技術跟奧運冠軍比不了,但是還是很不賴的,大爺打趣的說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曾經化纖廠大食堂舊址


1956年在化纖廠任職的老員工奶奶告訴我,曾經香味四溢的化纖廠大食堂,早在20多年前就搬走了,現在變身成了羽毛球綜合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散步的奶奶


奶奶是化纖廠的紡紗工人,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建廠不久便入職了,算得上是廠子裡的第一代員工,在化纖廠生活了大半輩子,自然是希望廠子越來越好。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木頭建築


奶奶說雖然現在一點也看不見以前廠子的痕跡,但是現在的文化生活公園也不比原來的差,雖然我們這些“老傢伙”喜歡懷舊,但人總是要與時俱進的嘛。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火車餐廳

老廠雖然已經拆遷,但好在廠子裡的人還生活在化纖廠家屬區,單獨行走在路上時,碰見一兩個彼此熟識的人,點頭打招呼,停下腳步詢問近況,這就是最好的生活狀態了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3 / 南昌搪瓷廠

(建於1955年)

很多老廠,處於市區較為核心的位置,在搬遷和整體出售後,開發商考慮利益的情況下會在控制性規劃內儘量做大商品房面積,因此老廠保留的可能性也變得微乎其微。

南昌搪瓷廠也免不了被拆遷的命運。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南昌搪瓷廠


南昌搪瓷廠成立於1955年,內部廠區廣闊,廠房甚多,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南昌最重要的輕工企業。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搪瓷廠產品


像這樣的瓷器對每個南昌人來說並不會陌生。在新中國成立後,搪瓷產品得到迅猛發展,上世紀50年代,除了開發生產一系列日用搪瓷產品外,還形成了醫用搪瓷製品、鑄鐵搪瓷浴缸、工業搪瓷製品的生產能力。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搪瓷廠印章

曾經的搪瓷工藝品都是工人們辛勤的汗水凝結而成,隨著時間的流逝,瓷器光澤度雖然有所降低,但依舊不影響它的使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寬闊的廠房


工廠標語是廠房最有意思的部分,方方正正的標語,是老一輩人的青春記憶,也是在廠區長大的小孩子們的識字模板。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著大字的廠房

破敗且鐵跡斑斑的廠房門就是如今蕭條的搪瓷廠最真實的寫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破敗不堪的廠房


自從這裡的搪瓷廠不再經營後,這些公共設備都被遺棄,帶不走的又留不下的,只好讓它沉睡在廠房裡,無人提起。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無人問津的機器

這裡沒有食堂沒有學校,就連宿舍樓都變的空無一人,留下來的只有少數還未搬遷的居民和冰冷的機器。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1 / 南昌橡膠廠

(建於1958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上海路出現了一大批從上海支內企業的員工,他們不遠千里,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南昌,只為支援內地建設。

南昌市的橡膠廠,就是他們其中一個支援點。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大門


泰豐輪胎集團的前身就是江西橡膠廠,1997年泰豐集團獨資買下了江西橡膠廠,是江西省第一家來南昌落戶的臺灣上市集團企業,生產全國馳名的英雄牌輪胎。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建築


很多老工廠,土地轉讓時出於拆遷成本等考慮,開發商拆遷徵用的只是他們的生產廠區,而家屬區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模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停車場


曾經的橡膠廠大食堂被拆建成了停車場,一眼望去只剩下破敗的紅磚牆,經歷無數歲月的牆壁已殘破不堪,再也找尋不到大食堂的蹤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職工宿舍


在老廠房家屬區裡行走時,映入眼簾的除了老式的房屋建築,還感受到了一種不同往常的“煙火氣”,像是在放映一部回味無窮的老電影。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馬路邊聊天的老人


陽光明媚的午後,老人們聚集在一起,晒著太陽聊天,其樂融融的場景讓人不忍心上前打擾,這裡是他們住了大半輩子的家。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紅軍房子


橡膠廠曾經有一位老紅軍是廠子裡的領導,老紅軍住宅區與其他職工宿舍樓有所不同的是它擁有著獨立的院子,可即便是這樣,還是掩不住時光對它的摧殘。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字的老人

塗爺爺是廠子裡的廠委員,平日裡最愛在休閒區晒太陽看書看報,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最捨不得的就是這個地方。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打球的奶奶


塗爺爺說平日裡大夥聚在一起聊天、下棋,吃完飯一起散步聊天,現在廠子已經沒有了,好在大夥兒還在,有個說話的人,這日子過的還不算冷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認真看報的老人


在廠子裡沒有看見過年輕人,多的是年邁的老人,他們習慣了從前的慢生活,習慣了與知根知底的鄰居相處,夜不閉戶都是常有的事,我想這就是他們的“大同世界”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正在打掃的清潔工奶奶


奶奶今年68歲了,以前是橡膠廠的老員工,負責解放鞋的製作,後來退休後幹起了環衛工人的工作。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院子裡賣麻團的奶奶


“在家也是打掃,在外面也是打掃,沒什麼不一樣,我每天看著廠子裡面乾乾淨淨的我這個心裡面也高興啊。” 奶奶笑了笑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江西橡膠幼兒園


1958年建廠之時,橡膠幼兒園也同時開工了,以前廠子裡的員工孩子都是在這裡長大的。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城東學校路牌


繼續前行,一家燒菜館旁樹立著南昌市城東學校的牌子。城東學校是1969年創辦的,它的前身是橡膠廠子弟學校,現在歸屬於青山湖區的管轄範圍。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等表哥放學的妹妹


城東學校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農民工的孩子都在裡面讀書。正值週五下午,小妹妹騎著自行車過來等她的表哥放學。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安靜打毛衣的奶奶


在橡膠廠內,還有一家不容錯過的美食,一個開了23年的老店,老闆叫老萬,跟自己的結髮妻一起開了這家店,取名為“老萬炒蚌殼”。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萬炒蚌殼招牌


2008年,老萬身體不適,常年臥病在床,老萬的老伴兒彭奶奶捨不得常前來吃飯的食客,自己一個人撐起了這家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毫不起眼的店面


來過的人都知道,這家毫不起眼的帳篷房下居然隱藏著這樣的美食。店面雖小,口碑卻是極好的,昌北昌東的吃貨們就是打車都要過來吃上一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街景


不論是已經不復存在的橡膠廠大食堂還是依舊充滿活力的宿舍大樓、幼兒園、小學、老萬蚌殼店,都是橡膠老工廠的集體記憶,也是橡膠廠人永遠的情感牽掛。

#2 / 南昌化纖廠

(建於上個世紀四十年代)

南昌老廠,是有溫度和文脈氣息的時代載體,它們的保護、更新與再利用,只有真正融入城市建設中,融入人們的生活裡,才能煥發新的活力與生機。

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標誌

斑駁的牆壁、高大聳立的煙囪、碩大的窗戶、蜿蜒的管道、鐵質的樓梯,各個充滿工業化時代烙印的老廠房,在保留原來的房屋外形上被各個商家修整成全新的店面。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充滿現代感的磚房


化纖廠同橡膠廠一樣,已經尋不到老廠子的蹤跡,但它卻與另一種方式存在在人們的生活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宿舍


關閉了破舊的工廠,承載了都市的創意文化,廢舊的油漆桶和輪胎,經過彩色塗鴉,搖身一變成為綠色家園。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工廠遺產

走遍整個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發現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老廠中,留下來的老物件甚少,其中最醒目的就是這個煙囪了。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化纖廠職工宿舍

同橡膠廠一樣的是,化纖廠也有著自己的職工宿舍樓、學校、大食堂,彷彿一個人的一生都可以在這裡完成。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分廠生活區


老人們三五成群,沐浴在陽光下享受著他們的天倫之樂,小孩子們圍繞著公園馬路一路奔跑,滿滿的童真。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幼兒園


還未到放學時間,幼兒園門口已經有大爺在準備接孩子了,交談過後才知道,大爺原來是化纖廠的一名員工,做了幾十年的一線生產工作,退休後就在家照顧後輩的飲食起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交談甚歡的老人


“年輕的時候,只顧著工作,多少都疏忽了家庭,為了熟悉業務,瞭解生產,最忙的時候還會睡在車間裡。現在退休了,趁身體還算硬朗,多陪陪家人,特別是我的孫女,最喜歡跟我在一起。人老了,也越來越害怕分離了。”大爺滿是感慨的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大展身手的爺爺


平日裡大爺和其他老人一樣,愛打乒乓球。乒乓球是我們的“國球”我們就應當學會,雖然我的技術跟奧運冠軍比不了,但是還是很不賴的,大爺打趣的說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曾經化纖廠大食堂舊址


1956年在化纖廠任職的老員工奶奶告訴我,曾經香味四溢的化纖廠大食堂,早在20多年前就搬走了,現在變身成了羽毛球綜合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散步的奶奶


奶奶是化纖廠的紡紗工人,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建廠不久便入職了,算得上是廠子裡的第一代員工,在化纖廠生活了大半輩子,自然是希望廠子越來越好。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木頭建築


奶奶說雖然現在一點也看不見以前廠子的痕跡,但是現在的文化生活公園也不比原來的差,雖然我們這些“老傢伙”喜歡懷舊,但人總是要與時俱進的嘛。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火車餐廳

老廠雖然已經拆遷,但好在廠子裡的人還生活在化纖廠家屬區,單獨行走在路上時,碰見一兩個彼此熟識的人,點頭打招呼,停下腳步詢問近況,這就是最好的生活狀態了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3 / 南昌搪瓷廠

(建於1955年)

很多老廠,處於市區較為核心的位置,在搬遷和整體出售後,開發商考慮利益的情況下會在控制性規劃內儘量做大商品房面積,因此老廠保留的可能性也變得微乎其微。

南昌搪瓷廠也免不了被拆遷的命運。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南昌搪瓷廠


南昌搪瓷廠成立於1955年,內部廠區廣闊,廠房甚多,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南昌最重要的輕工企業。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搪瓷廠產品


像這樣的瓷器對每個南昌人來說並不會陌生。在新中國成立後,搪瓷產品得到迅猛發展,上世紀50年代,除了開發生產一系列日用搪瓷產品外,還形成了醫用搪瓷製品、鑄鐵搪瓷浴缸、工業搪瓷製品的生產能力。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搪瓷廠印章

曾經的搪瓷工藝品都是工人們辛勤的汗水凝結而成,隨著時間的流逝,瓷器光澤度雖然有所降低,但依舊不影響它的使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寬闊的廠房


工廠標語是廠房最有意思的部分,方方正正的標語,是老一輩人的青春記憶,也是在廠區長大的小孩子們的識字模板。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著大字的廠房

破敗且鐵跡斑斑的廠房門就是如今蕭條的搪瓷廠最真實的寫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破敗不堪的廠房


自從這裡的搪瓷廠不再經營後,這些公共設備都被遺棄,帶不走的又留不下的,只好讓它沉睡在廠房裡,無人提起。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無人問津的機器

這裡沒有食堂沒有學校,就連宿舍樓都變的空無一人,留下來的只有少數還未搬遷的居民和冰冷的機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空蕩的樓房

紅色轎車旁的大爺是啤酒廠普通的一名員工,在搪瓷廠職工樓底租了個不大的門面,每天守著一堆有一堆的啤酒。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1 / 南昌橡膠廠

(建於1958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上海路出現了一大批從上海支內企業的員工,他們不遠千里,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南昌,只為支援內地建設。

南昌市的橡膠廠,就是他們其中一個支援點。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大門


泰豐輪胎集團的前身就是江西橡膠廠,1997年泰豐集團獨資買下了江西橡膠廠,是江西省第一家來南昌落戶的臺灣上市集團企業,生產全國馳名的英雄牌輪胎。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建築


很多老工廠,土地轉讓時出於拆遷成本等考慮,開發商拆遷徵用的只是他們的生產廠區,而家屬區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模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停車場


曾經的橡膠廠大食堂被拆建成了停車場,一眼望去只剩下破敗的紅磚牆,經歷無數歲月的牆壁已殘破不堪,再也找尋不到大食堂的蹤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職工宿舍


在老廠房家屬區裡行走時,映入眼簾的除了老式的房屋建築,還感受到了一種不同往常的“煙火氣”,像是在放映一部回味無窮的老電影。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馬路邊聊天的老人


陽光明媚的午後,老人們聚集在一起,晒著太陽聊天,其樂融融的場景讓人不忍心上前打擾,這裡是他們住了大半輩子的家。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紅軍房子


橡膠廠曾經有一位老紅軍是廠子裡的領導,老紅軍住宅區與其他職工宿舍樓有所不同的是它擁有著獨立的院子,可即便是這樣,還是掩不住時光對它的摧殘。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字的老人

塗爺爺是廠子裡的廠委員,平日裡最愛在休閒區晒太陽看書看報,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最捨不得的就是這個地方。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打球的奶奶


塗爺爺說平日裡大夥聚在一起聊天、下棋,吃完飯一起散步聊天,現在廠子已經沒有了,好在大夥兒還在,有個說話的人,這日子過的還不算冷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認真看報的老人


在廠子裡沒有看見過年輕人,多的是年邁的老人,他們習慣了從前的慢生活,習慣了與知根知底的鄰居相處,夜不閉戶都是常有的事,我想這就是他們的“大同世界”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正在打掃的清潔工奶奶


奶奶今年68歲了,以前是橡膠廠的老員工,負責解放鞋的製作,後來退休後幹起了環衛工人的工作。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院子裡賣麻團的奶奶


“在家也是打掃,在外面也是打掃,沒什麼不一樣,我每天看著廠子裡面乾乾淨淨的我這個心裡面也高興啊。” 奶奶笑了笑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江西橡膠幼兒園


1958年建廠之時,橡膠幼兒園也同時開工了,以前廠子裡的員工孩子都是在這裡長大的。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城東學校路牌


繼續前行,一家燒菜館旁樹立著南昌市城東學校的牌子。城東學校是1969年創辦的,它的前身是橡膠廠子弟學校,現在歸屬於青山湖區的管轄範圍。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等表哥放學的妹妹


城東學校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農民工的孩子都在裡面讀書。正值週五下午,小妹妹騎著自行車過來等她的表哥放學。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安靜打毛衣的奶奶


在橡膠廠內,還有一家不容錯過的美食,一個開了23年的老店,老闆叫老萬,跟自己的結髮妻一起開了這家店,取名為“老萬炒蚌殼”。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萬炒蚌殼招牌


2008年,老萬身體不適,常年臥病在床,老萬的老伴兒彭奶奶捨不得常前來吃飯的食客,自己一個人撐起了這家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毫不起眼的店面


來過的人都知道,這家毫不起眼的帳篷房下居然隱藏著這樣的美食。店面雖小,口碑卻是極好的,昌北昌東的吃貨們就是打車都要過來吃上一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街景


不論是已經不復存在的橡膠廠大食堂還是依舊充滿活力的宿舍大樓、幼兒園、小學、老萬蚌殼店,都是橡膠老工廠的集體記憶,也是橡膠廠人永遠的情感牽掛。

#2 / 南昌化纖廠

(建於上個世紀四十年代)

南昌老廠,是有溫度和文脈氣息的時代載體,它們的保護、更新與再利用,只有真正融入城市建設中,融入人們的生活裡,才能煥發新的活力與生機。

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標誌

斑駁的牆壁、高大聳立的煙囪、碩大的窗戶、蜿蜒的管道、鐵質的樓梯,各個充滿工業化時代烙印的老廠房,在保留原來的房屋外形上被各個商家修整成全新的店面。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充滿現代感的磚房


化纖廠同橡膠廠一樣,已經尋不到老廠子的蹤跡,但它卻與另一種方式存在在人們的生活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宿舍


關閉了破舊的工廠,承載了都市的創意文化,廢舊的油漆桶和輪胎,經過彩色塗鴉,搖身一變成為綠色家園。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工廠遺產

走遍整個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發現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老廠中,留下來的老物件甚少,其中最醒目的就是這個煙囪了。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化纖廠職工宿舍

同橡膠廠一樣的是,化纖廠也有著自己的職工宿舍樓、學校、大食堂,彷彿一個人的一生都可以在這裡完成。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分廠生活區


老人們三五成群,沐浴在陽光下享受著他們的天倫之樂,小孩子們圍繞著公園馬路一路奔跑,滿滿的童真。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幼兒園


還未到放學時間,幼兒園門口已經有大爺在準備接孩子了,交談過後才知道,大爺原來是化纖廠的一名員工,做了幾十年的一線生產工作,退休後就在家照顧後輩的飲食起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交談甚歡的老人


“年輕的時候,只顧著工作,多少都疏忽了家庭,為了熟悉業務,瞭解生產,最忙的時候還會睡在車間裡。現在退休了,趁身體還算硬朗,多陪陪家人,特別是我的孫女,最喜歡跟我在一起。人老了,也越來越害怕分離了。”大爺滿是感慨的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大展身手的爺爺


平日裡大爺和其他老人一樣,愛打乒乓球。乒乓球是我們的“國球”我們就應當學會,雖然我的技術跟奧運冠軍比不了,但是還是很不賴的,大爺打趣的說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曾經化纖廠大食堂舊址


1956年在化纖廠任職的老員工奶奶告訴我,曾經香味四溢的化纖廠大食堂,早在20多年前就搬走了,現在變身成了羽毛球綜合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散步的奶奶


奶奶是化纖廠的紡紗工人,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建廠不久便入職了,算得上是廠子裡的第一代員工,在化纖廠生活了大半輩子,自然是希望廠子越來越好。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木頭建築


奶奶說雖然現在一點也看不見以前廠子的痕跡,但是現在的文化生活公園也不比原來的差,雖然我們這些“老傢伙”喜歡懷舊,但人總是要與時俱進的嘛。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火車餐廳

老廠雖然已經拆遷,但好在廠子裡的人還生活在化纖廠家屬區,單獨行走在路上時,碰見一兩個彼此熟識的人,點頭打招呼,停下腳步詢問近況,這就是最好的生活狀態了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3 / 南昌搪瓷廠

(建於1955年)

很多老廠,處於市區較為核心的位置,在搬遷和整體出售後,開發商考慮利益的情況下會在控制性規劃內儘量做大商品房面積,因此老廠保留的可能性也變得微乎其微。

南昌搪瓷廠也免不了被拆遷的命運。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南昌搪瓷廠


南昌搪瓷廠成立於1955年,內部廠區廣闊,廠房甚多,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南昌最重要的輕工企業。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搪瓷廠產品


像這樣的瓷器對每個南昌人來說並不會陌生。在新中國成立後,搪瓷產品得到迅猛發展,上世紀50年代,除了開發生產一系列日用搪瓷產品外,還形成了醫用搪瓷製品、鑄鐵搪瓷浴缸、工業搪瓷製品的生產能力。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搪瓷廠印章

曾經的搪瓷工藝品都是工人們辛勤的汗水凝結而成,隨著時間的流逝,瓷器光澤度雖然有所降低,但依舊不影響它的使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寬闊的廠房


工廠標語是廠房最有意思的部分,方方正正的標語,是老一輩人的青春記憶,也是在廠區長大的小孩子們的識字模板。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著大字的廠房

破敗且鐵跡斑斑的廠房門就是如今蕭條的搪瓷廠最真實的寫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破敗不堪的廠房


自從這裡的搪瓷廠不再經營後,這些公共設備都被遺棄,帶不走的又留不下的,只好讓它沉睡在廠房裡,無人提起。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無人問津的機器

這裡沒有食堂沒有學校,就連宿舍樓都變的空無一人,留下來的只有少數還未搬遷的居民和冰冷的機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空蕩的樓房

紅色轎車旁的大爺是啤酒廠普通的一名員工,在搪瓷廠職工樓底租了個不大的門面,每天守著一堆有一堆的啤酒。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已搬遷的居民房

大爺說這個地方要集體拆遷,這裡的人都基本上已經搬走了。“我們下個月也要搬走了,以前還有人說說話聊聊天,現在呀每天都對著這些啤酒打交道了。”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1 / 南昌橡膠廠

(建於1958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上海路出現了一大批從上海支內企業的員工,他們不遠千里,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南昌,只為支援內地建設。

南昌市的橡膠廠,就是他們其中一個支援點。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大門


泰豐輪胎集團的前身就是江西橡膠廠,1997年泰豐集團獨資買下了江西橡膠廠,是江西省第一家來南昌落戶的臺灣上市集團企業,生產全國馳名的英雄牌輪胎。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建築


很多老工廠,土地轉讓時出於拆遷成本等考慮,開發商拆遷徵用的只是他們的生產廠區,而家屬區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模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停車場


曾經的橡膠廠大食堂被拆建成了停車場,一眼望去只剩下破敗的紅磚牆,經歷無數歲月的牆壁已殘破不堪,再也找尋不到大食堂的蹤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職工宿舍


在老廠房家屬區裡行走時,映入眼簾的除了老式的房屋建築,還感受到了一種不同往常的“煙火氣”,像是在放映一部回味無窮的老電影。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馬路邊聊天的老人


陽光明媚的午後,老人們聚集在一起,晒著太陽聊天,其樂融融的場景讓人不忍心上前打擾,這裡是他們住了大半輩子的家。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紅軍房子


橡膠廠曾經有一位老紅軍是廠子裡的領導,老紅軍住宅區與其他職工宿舍樓有所不同的是它擁有著獨立的院子,可即便是這樣,還是掩不住時光對它的摧殘。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字的老人

塗爺爺是廠子裡的廠委員,平日裡最愛在休閒區晒太陽看書看報,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最捨不得的就是這個地方。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打球的奶奶


塗爺爺說平日裡大夥聚在一起聊天、下棋,吃完飯一起散步聊天,現在廠子已經沒有了,好在大夥兒還在,有個說話的人,這日子過的還不算冷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認真看報的老人


在廠子裡沒有看見過年輕人,多的是年邁的老人,他們習慣了從前的慢生活,習慣了與知根知底的鄰居相處,夜不閉戶都是常有的事,我想這就是他們的“大同世界”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正在打掃的清潔工奶奶


奶奶今年68歲了,以前是橡膠廠的老員工,負責解放鞋的製作,後來退休後幹起了環衛工人的工作。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院子裡賣麻團的奶奶


“在家也是打掃,在外面也是打掃,沒什麼不一樣,我每天看著廠子裡面乾乾淨淨的我這個心裡面也高興啊。” 奶奶笑了笑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江西橡膠幼兒園


1958年建廠之時,橡膠幼兒園也同時開工了,以前廠子裡的員工孩子都是在這裡長大的。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城東學校路牌


繼續前行,一家燒菜館旁樹立著南昌市城東學校的牌子。城東學校是1969年創辦的,它的前身是橡膠廠子弟學校,現在歸屬於青山湖區的管轄範圍。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等表哥放學的妹妹


城東學校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農民工的孩子都在裡面讀書。正值週五下午,小妹妹騎著自行車過來等她的表哥放學。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安靜打毛衣的奶奶


在橡膠廠內,還有一家不容錯過的美食,一個開了23年的老店,老闆叫老萬,跟自己的結髮妻一起開了這家店,取名為“老萬炒蚌殼”。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萬炒蚌殼招牌


2008年,老萬身體不適,常年臥病在床,老萬的老伴兒彭奶奶捨不得常前來吃飯的食客,自己一個人撐起了這家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毫不起眼的店面


來過的人都知道,這家毫不起眼的帳篷房下居然隱藏著這樣的美食。店面雖小,口碑卻是極好的,昌北昌東的吃貨們就是打車都要過來吃上一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街景


不論是已經不復存在的橡膠廠大食堂還是依舊充滿活力的宿舍大樓、幼兒園、小學、老萬蚌殼店,都是橡膠老工廠的集體記憶,也是橡膠廠人永遠的情感牽掛。

#2 / 南昌化纖廠

(建於上個世紀四十年代)

南昌老廠,是有溫度和文脈氣息的時代載體,它們的保護、更新與再利用,只有真正融入城市建設中,融入人們的生活裡,才能煥發新的活力與生機。

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標誌

斑駁的牆壁、高大聳立的煙囪、碩大的窗戶、蜿蜒的管道、鐵質的樓梯,各個充滿工業化時代烙印的老廠房,在保留原來的房屋外形上被各個商家修整成全新的店面。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充滿現代感的磚房


化纖廠同橡膠廠一樣,已經尋不到老廠子的蹤跡,但它卻與另一種方式存在在人們的生活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宿舍


關閉了破舊的工廠,承載了都市的創意文化,廢舊的油漆桶和輪胎,經過彩色塗鴉,搖身一變成為綠色家園。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工廠遺產

走遍整個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發現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老廠中,留下來的老物件甚少,其中最醒目的就是這個煙囪了。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化纖廠職工宿舍

同橡膠廠一樣的是,化纖廠也有著自己的職工宿舍樓、學校、大食堂,彷彿一個人的一生都可以在這裡完成。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分廠生活區


老人們三五成群,沐浴在陽光下享受著他們的天倫之樂,小孩子們圍繞著公園馬路一路奔跑,滿滿的童真。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幼兒園


還未到放學時間,幼兒園門口已經有大爺在準備接孩子了,交談過後才知道,大爺原來是化纖廠的一名員工,做了幾十年的一線生產工作,退休後就在家照顧後輩的飲食起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交談甚歡的老人


“年輕的時候,只顧著工作,多少都疏忽了家庭,為了熟悉業務,瞭解生產,最忙的時候還會睡在車間裡。現在退休了,趁身體還算硬朗,多陪陪家人,特別是我的孫女,最喜歡跟我在一起。人老了,也越來越害怕分離了。”大爺滿是感慨的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大展身手的爺爺


平日裡大爺和其他老人一樣,愛打乒乓球。乒乓球是我們的“國球”我們就應當學會,雖然我的技術跟奧運冠軍比不了,但是還是很不賴的,大爺打趣的說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曾經化纖廠大食堂舊址


1956年在化纖廠任職的老員工奶奶告訴我,曾經香味四溢的化纖廠大食堂,早在20多年前就搬走了,現在變身成了羽毛球綜合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散步的奶奶


奶奶是化纖廠的紡紗工人,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建廠不久便入職了,算得上是廠子裡的第一代員工,在化纖廠生活了大半輩子,自然是希望廠子越來越好。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木頭建築


奶奶說雖然現在一點也看不見以前廠子的痕跡,但是現在的文化生活公園也不比原來的差,雖然我們這些“老傢伙”喜歡懷舊,但人總是要與時俱進的嘛。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火車餐廳

老廠雖然已經拆遷,但好在廠子裡的人還生活在化纖廠家屬區,單獨行走在路上時,碰見一兩個彼此熟識的人,點頭打招呼,停下腳步詢問近況,這就是最好的生活狀態了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3 / 南昌搪瓷廠

(建於1955年)

很多老廠,處於市區較為核心的位置,在搬遷和整體出售後,開發商考慮利益的情況下會在控制性規劃內儘量做大商品房面積,因此老廠保留的可能性也變得微乎其微。

南昌搪瓷廠也免不了被拆遷的命運。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南昌搪瓷廠


南昌搪瓷廠成立於1955年,內部廠區廣闊,廠房甚多,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南昌最重要的輕工企業。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搪瓷廠產品


像這樣的瓷器對每個南昌人來說並不會陌生。在新中國成立後,搪瓷產品得到迅猛發展,上世紀50年代,除了開發生產一系列日用搪瓷產品外,還形成了醫用搪瓷製品、鑄鐵搪瓷浴缸、工業搪瓷製品的生產能力。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搪瓷廠印章

曾經的搪瓷工藝品都是工人們辛勤的汗水凝結而成,隨著時間的流逝,瓷器光澤度雖然有所降低,但依舊不影響它的使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寬闊的廠房


工廠標語是廠房最有意思的部分,方方正正的標語,是老一輩人的青春記憶,也是在廠區長大的小孩子們的識字模板。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著大字的廠房

破敗且鐵跡斑斑的廠房門就是如今蕭條的搪瓷廠最真實的寫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破敗不堪的廠房


自從這裡的搪瓷廠不再經營後,這些公共設備都被遺棄,帶不走的又留不下的,只好讓它沉睡在廠房裡,無人提起。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無人問津的機器

這裡沒有食堂沒有學校,就連宿舍樓都變的空無一人,留下來的只有少數還未搬遷的居民和冰冷的機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空蕩的樓房

紅色轎車旁的大爺是啤酒廠普通的一名員工,在搪瓷廠職工樓底租了個不大的門面,每天守著一堆有一堆的啤酒。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已搬遷的居民房

大爺說這個地方要集體拆遷,這裡的人都基本上已經搬走了。“我們下個月也要搬走了,以前還有人說說話聊聊天,現在呀每天都對著這些啤酒打交道了。”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運輸材料的工人


相對於橡膠廠和化纖廠,搪瓷廠少了幾分人情味,更多的則是寂靜和淒涼。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1 / 南昌橡膠廠

(建於1958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上海路出現了一大批從上海支內企業的員工,他們不遠千里,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南昌,只為支援內地建設。

南昌市的橡膠廠,就是他們其中一個支援點。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大門


泰豐輪胎集團的前身就是江西橡膠廠,1997年泰豐集團獨資買下了江西橡膠廠,是江西省第一家來南昌落戶的臺灣上市集團企業,生產全國馳名的英雄牌輪胎。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建築


很多老工廠,土地轉讓時出於拆遷成本等考慮,開發商拆遷徵用的只是他們的生產廠區,而家屬區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模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停車場


曾經的橡膠廠大食堂被拆建成了停車場,一眼望去只剩下破敗的紅磚牆,經歷無數歲月的牆壁已殘破不堪,再也找尋不到大食堂的蹤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職工宿舍


在老廠房家屬區裡行走時,映入眼簾的除了老式的房屋建築,還感受到了一種不同往常的“煙火氣”,像是在放映一部回味無窮的老電影。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馬路邊聊天的老人


陽光明媚的午後,老人們聚集在一起,晒著太陽聊天,其樂融融的場景讓人不忍心上前打擾,這裡是他們住了大半輩子的家。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紅軍房子


橡膠廠曾經有一位老紅軍是廠子裡的領導,老紅軍住宅區與其他職工宿舍樓有所不同的是它擁有著獨立的院子,可即便是這樣,還是掩不住時光對它的摧殘。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字的老人

塗爺爺是廠子裡的廠委員,平日裡最愛在休閒區晒太陽看書看報,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最捨不得的就是這個地方。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打球的奶奶


塗爺爺說平日裡大夥聚在一起聊天、下棋,吃完飯一起散步聊天,現在廠子已經沒有了,好在大夥兒還在,有個說話的人,這日子過的還不算冷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認真看報的老人


在廠子裡沒有看見過年輕人,多的是年邁的老人,他們習慣了從前的慢生活,習慣了與知根知底的鄰居相處,夜不閉戶都是常有的事,我想這就是他們的“大同世界”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正在打掃的清潔工奶奶


奶奶今年68歲了,以前是橡膠廠的老員工,負責解放鞋的製作,後來退休後幹起了環衛工人的工作。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院子裡賣麻團的奶奶


“在家也是打掃,在外面也是打掃,沒什麼不一樣,我每天看著廠子裡面乾乾淨淨的我這個心裡面也高興啊。” 奶奶笑了笑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江西橡膠幼兒園


1958年建廠之時,橡膠幼兒園也同時開工了,以前廠子裡的員工孩子都是在這裡長大的。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城東學校路牌


繼續前行,一家燒菜館旁樹立著南昌市城東學校的牌子。城東學校是1969年創辦的,它的前身是橡膠廠子弟學校,現在歸屬於青山湖區的管轄範圍。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等表哥放學的妹妹


城東學校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農民工的孩子都在裡面讀書。正值週五下午,小妹妹騎著自行車過來等她的表哥放學。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安靜打毛衣的奶奶


在橡膠廠內,還有一家不容錯過的美食,一個開了23年的老店,老闆叫老萬,跟自己的結髮妻一起開了這家店,取名為“老萬炒蚌殼”。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萬炒蚌殼招牌


2008年,老萬身體不適,常年臥病在床,老萬的老伴兒彭奶奶捨不得常前來吃飯的食客,自己一個人撐起了這家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毫不起眼的店面


來過的人都知道,這家毫不起眼的帳篷房下居然隱藏著這樣的美食。店面雖小,口碑卻是極好的,昌北昌東的吃貨們就是打車都要過來吃上一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街景


不論是已經不復存在的橡膠廠大食堂還是依舊充滿活力的宿舍大樓、幼兒園、小學、老萬蚌殼店,都是橡膠老工廠的集體記憶,也是橡膠廠人永遠的情感牽掛。

#2 / 南昌化纖廠

(建於上個世紀四十年代)

南昌老廠,是有溫度和文脈氣息的時代載體,它們的保護、更新與再利用,只有真正融入城市建設中,融入人們的生活裡,才能煥發新的活力與生機。

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標誌

斑駁的牆壁、高大聳立的煙囪、碩大的窗戶、蜿蜒的管道、鐵質的樓梯,各個充滿工業化時代烙印的老廠房,在保留原來的房屋外形上被各個商家修整成全新的店面。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充滿現代感的磚房


化纖廠同橡膠廠一樣,已經尋不到老廠子的蹤跡,但它卻與另一種方式存在在人們的生活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宿舍


關閉了破舊的工廠,承載了都市的創意文化,廢舊的油漆桶和輪胎,經過彩色塗鴉,搖身一變成為綠色家園。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工廠遺產

走遍整個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發現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老廠中,留下來的老物件甚少,其中最醒目的就是這個煙囪了。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化纖廠職工宿舍

同橡膠廠一樣的是,化纖廠也有著自己的職工宿舍樓、學校、大食堂,彷彿一個人的一生都可以在這裡完成。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分廠生活區


老人們三五成群,沐浴在陽光下享受著他們的天倫之樂,小孩子們圍繞著公園馬路一路奔跑,滿滿的童真。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幼兒園


還未到放學時間,幼兒園門口已經有大爺在準備接孩子了,交談過後才知道,大爺原來是化纖廠的一名員工,做了幾十年的一線生產工作,退休後就在家照顧後輩的飲食起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交談甚歡的老人


“年輕的時候,只顧著工作,多少都疏忽了家庭,為了熟悉業務,瞭解生產,最忙的時候還會睡在車間裡。現在退休了,趁身體還算硬朗,多陪陪家人,特別是我的孫女,最喜歡跟我在一起。人老了,也越來越害怕分離了。”大爺滿是感慨的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大展身手的爺爺


平日裡大爺和其他老人一樣,愛打乒乓球。乒乓球是我們的“國球”我們就應當學會,雖然我的技術跟奧運冠軍比不了,但是還是很不賴的,大爺打趣的說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曾經化纖廠大食堂舊址


1956年在化纖廠任職的老員工奶奶告訴我,曾經香味四溢的化纖廠大食堂,早在20多年前就搬走了,現在變身成了羽毛球綜合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散步的奶奶


奶奶是化纖廠的紡紗工人,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建廠不久便入職了,算得上是廠子裡的第一代員工,在化纖廠生活了大半輩子,自然是希望廠子越來越好。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木頭建築


奶奶說雖然現在一點也看不見以前廠子的痕跡,但是現在的文化生活公園也不比原來的差,雖然我們這些“老傢伙”喜歡懷舊,但人總是要與時俱進的嘛。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火車餐廳

老廠雖然已經拆遷,但好在廠子裡的人還生活在化纖廠家屬區,單獨行走在路上時,碰見一兩個彼此熟識的人,點頭打招呼,停下腳步詢問近況,這就是最好的生活狀態了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3 / 南昌搪瓷廠

(建於1955年)

很多老廠,處於市區較為核心的位置,在搬遷和整體出售後,開發商考慮利益的情況下會在控制性規劃內儘量做大商品房面積,因此老廠保留的可能性也變得微乎其微。

南昌搪瓷廠也免不了被拆遷的命運。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南昌搪瓷廠


南昌搪瓷廠成立於1955年,內部廠區廣闊,廠房甚多,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南昌最重要的輕工企業。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搪瓷廠產品


像這樣的瓷器對每個南昌人來說並不會陌生。在新中國成立後,搪瓷產品得到迅猛發展,上世紀50年代,除了開發生產一系列日用搪瓷產品外,還形成了醫用搪瓷製品、鑄鐵搪瓷浴缸、工業搪瓷製品的生產能力。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搪瓷廠印章

曾經的搪瓷工藝品都是工人們辛勤的汗水凝結而成,隨著時間的流逝,瓷器光澤度雖然有所降低,但依舊不影響它的使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寬闊的廠房


工廠標語是廠房最有意思的部分,方方正正的標語,是老一輩人的青春記憶,也是在廠區長大的小孩子們的識字模板。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著大字的廠房

破敗且鐵跡斑斑的廠房門就是如今蕭條的搪瓷廠最真實的寫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破敗不堪的廠房


自從這裡的搪瓷廠不再經營後,這些公共設備都被遺棄,帶不走的又留不下的,只好讓它沉睡在廠房裡,無人提起。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無人問津的機器

這裡沒有食堂沒有學校,就連宿舍樓都變的空無一人,留下來的只有少數還未搬遷的居民和冰冷的機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空蕩的樓房

紅色轎車旁的大爺是啤酒廠普通的一名員工,在搪瓷廠職工樓底租了個不大的門面,每天守著一堆有一堆的啤酒。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已搬遷的居民房

大爺說這個地方要集體拆遷,這裡的人都基本上已經搬走了。“我們下個月也要搬走了,以前還有人說說話聊聊天,現在呀每天都對著這些啤酒打交道了。”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運輸材料的工人


相對於橡膠廠和化纖廠,搪瓷廠少了幾分人情味,更多的則是寂靜和淒涼。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塗膠的阿姨


建立在搪瓷廠廠區的其他小工廠還沒有搬遷,阿姨坐在廠房門口給油漆底盤上膠。他們是為數不多的還未搬遷的員工。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1 / 南昌橡膠廠

(建於1958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上海路出現了一大批從上海支內企業的員工,他們不遠千里,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南昌,只為支援內地建設。

南昌市的橡膠廠,就是他們其中一個支援點。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大門


泰豐輪胎集團的前身就是江西橡膠廠,1997年泰豐集團獨資買下了江西橡膠廠,是江西省第一家來南昌落戶的臺灣上市集團企業,生產全國馳名的英雄牌輪胎。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建築


很多老工廠,土地轉讓時出於拆遷成本等考慮,開發商拆遷徵用的只是他們的生產廠區,而家屬區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模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停車場


曾經的橡膠廠大食堂被拆建成了停車場,一眼望去只剩下破敗的紅磚牆,經歷無數歲月的牆壁已殘破不堪,再也找尋不到大食堂的蹤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職工宿舍


在老廠房家屬區裡行走時,映入眼簾的除了老式的房屋建築,還感受到了一種不同往常的“煙火氣”,像是在放映一部回味無窮的老電影。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馬路邊聊天的老人


陽光明媚的午後,老人們聚集在一起,晒著太陽聊天,其樂融融的場景讓人不忍心上前打擾,這裡是他們住了大半輩子的家。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紅軍房子


橡膠廠曾經有一位老紅軍是廠子裡的領導,老紅軍住宅區與其他職工宿舍樓有所不同的是它擁有著獨立的院子,可即便是這樣,還是掩不住時光對它的摧殘。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字的老人

塗爺爺是廠子裡的廠委員,平日裡最愛在休閒區晒太陽看書看報,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最捨不得的就是這個地方。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打球的奶奶


塗爺爺說平日裡大夥聚在一起聊天、下棋,吃完飯一起散步聊天,現在廠子已經沒有了,好在大夥兒還在,有個說話的人,這日子過的還不算冷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認真看報的老人


在廠子裡沒有看見過年輕人,多的是年邁的老人,他們習慣了從前的慢生活,習慣了與知根知底的鄰居相處,夜不閉戶都是常有的事,我想這就是他們的“大同世界”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正在打掃的清潔工奶奶


奶奶今年68歲了,以前是橡膠廠的老員工,負責解放鞋的製作,後來退休後幹起了環衛工人的工作。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院子裡賣麻團的奶奶


“在家也是打掃,在外面也是打掃,沒什麼不一樣,我每天看著廠子裡面乾乾淨淨的我這個心裡面也高興啊。” 奶奶笑了笑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江西橡膠幼兒園


1958年建廠之時,橡膠幼兒園也同時開工了,以前廠子裡的員工孩子都是在這裡長大的。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城東學校路牌


繼續前行,一家燒菜館旁樹立著南昌市城東學校的牌子。城東學校是1969年創辦的,它的前身是橡膠廠子弟學校,現在歸屬於青山湖區的管轄範圍。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等表哥放學的妹妹


城東學校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農民工的孩子都在裡面讀書。正值週五下午,小妹妹騎著自行車過來等她的表哥放學。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安靜打毛衣的奶奶


在橡膠廠內,還有一家不容錯過的美食,一個開了23年的老店,老闆叫老萬,跟自己的結髮妻一起開了這家店,取名為“老萬炒蚌殼”。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萬炒蚌殼招牌


2008年,老萬身體不適,常年臥病在床,老萬的老伴兒彭奶奶捨不得常前來吃飯的食客,自己一個人撐起了這家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毫不起眼的店面


來過的人都知道,這家毫不起眼的帳篷房下居然隱藏著這樣的美食。店面雖小,口碑卻是極好的,昌北昌東的吃貨們就是打車都要過來吃上一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街景


不論是已經不復存在的橡膠廠大食堂還是依舊充滿活力的宿舍大樓、幼兒園、小學、老萬蚌殼店,都是橡膠老工廠的集體記憶,也是橡膠廠人永遠的情感牽掛。

#2 / 南昌化纖廠

(建於上個世紀四十年代)

南昌老廠,是有溫度和文脈氣息的時代載體,它們的保護、更新與再利用,只有真正融入城市建設中,融入人們的生活裡,才能煥發新的活力與生機。

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標誌

斑駁的牆壁、高大聳立的煙囪、碩大的窗戶、蜿蜒的管道、鐵質的樓梯,各個充滿工業化時代烙印的老廠房,在保留原來的房屋外形上被各個商家修整成全新的店面。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充滿現代感的磚房


化纖廠同橡膠廠一樣,已經尋不到老廠子的蹤跡,但它卻與另一種方式存在在人們的生活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宿舍


關閉了破舊的工廠,承載了都市的創意文化,廢舊的油漆桶和輪胎,經過彩色塗鴉,搖身一變成為綠色家園。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工廠遺產

走遍整個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發現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老廠中,留下來的老物件甚少,其中最醒目的就是這個煙囪了。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化纖廠職工宿舍

同橡膠廠一樣的是,化纖廠也有著自己的職工宿舍樓、學校、大食堂,彷彿一個人的一生都可以在這裡完成。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分廠生活區


老人們三五成群,沐浴在陽光下享受著他們的天倫之樂,小孩子們圍繞著公園馬路一路奔跑,滿滿的童真。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幼兒園


還未到放學時間,幼兒園門口已經有大爺在準備接孩子了,交談過後才知道,大爺原來是化纖廠的一名員工,做了幾十年的一線生產工作,退休後就在家照顧後輩的飲食起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交談甚歡的老人


“年輕的時候,只顧著工作,多少都疏忽了家庭,為了熟悉業務,瞭解生產,最忙的時候還會睡在車間裡。現在退休了,趁身體還算硬朗,多陪陪家人,特別是我的孫女,最喜歡跟我在一起。人老了,也越來越害怕分離了。”大爺滿是感慨的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大展身手的爺爺


平日裡大爺和其他老人一樣,愛打乒乓球。乒乓球是我們的“國球”我們就應當學會,雖然我的技術跟奧運冠軍比不了,但是還是很不賴的,大爺打趣的說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曾經化纖廠大食堂舊址


1956年在化纖廠任職的老員工奶奶告訴我,曾經香味四溢的化纖廠大食堂,早在20多年前就搬走了,現在變身成了羽毛球綜合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散步的奶奶


奶奶是化纖廠的紡紗工人,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建廠不久便入職了,算得上是廠子裡的第一代員工,在化纖廠生活了大半輩子,自然是希望廠子越來越好。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木頭建築


奶奶說雖然現在一點也看不見以前廠子的痕跡,但是現在的文化生活公園也不比原來的差,雖然我們這些“老傢伙”喜歡懷舊,但人總是要與時俱進的嘛。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火車餐廳

老廠雖然已經拆遷,但好在廠子裡的人還生活在化纖廠家屬區,單獨行走在路上時,碰見一兩個彼此熟識的人,點頭打招呼,停下腳步詢問近況,這就是最好的生活狀態了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3 / 南昌搪瓷廠

(建於1955年)

很多老廠,處於市區較為核心的位置,在搬遷和整體出售後,開發商考慮利益的情況下會在控制性規劃內儘量做大商品房面積,因此老廠保留的可能性也變得微乎其微。

南昌搪瓷廠也免不了被拆遷的命運。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南昌搪瓷廠


南昌搪瓷廠成立於1955年,內部廠區廣闊,廠房甚多,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南昌最重要的輕工企業。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搪瓷廠產品


像這樣的瓷器對每個南昌人來說並不會陌生。在新中國成立後,搪瓷產品得到迅猛發展,上世紀50年代,除了開發生產一系列日用搪瓷產品外,還形成了醫用搪瓷製品、鑄鐵搪瓷浴缸、工業搪瓷製品的生產能力。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搪瓷廠印章

曾經的搪瓷工藝品都是工人們辛勤的汗水凝結而成,隨著時間的流逝,瓷器光澤度雖然有所降低,但依舊不影響它的使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寬闊的廠房


工廠標語是廠房最有意思的部分,方方正正的標語,是老一輩人的青春記憶,也是在廠區長大的小孩子們的識字模板。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著大字的廠房

破敗且鐵跡斑斑的廠房門就是如今蕭條的搪瓷廠最真實的寫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破敗不堪的廠房


自從這裡的搪瓷廠不再經營後,這些公共設備都被遺棄,帶不走的又留不下的,只好讓它沉睡在廠房裡,無人提起。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無人問津的機器

這裡沒有食堂沒有學校,就連宿舍樓都變的空無一人,留下來的只有少數還未搬遷的居民和冰冷的機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空蕩的樓房

紅色轎車旁的大爺是啤酒廠普通的一名員工,在搪瓷廠職工樓底租了個不大的門面,每天守著一堆有一堆的啤酒。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已搬遷的居民房

大爺說這個地方要集體拆遷,這裡的人都基本上已經搬走了。“我們下個月也要搬走了,以前還有人說說話聊聊天,現在呀每天都對著這些啤酒打交道了。”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運輸材料的工人


相對於橡膠廠和化纖廠,搪瓷廠少了幾分人情味,更多的則是寂靜和淒涼。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塗膠的阿姨


建立在搪瓷廠廠區的其他小工廠還沒有搬遷,阿姨坐在廠房門口給油漆底盤上膠。他們是為數不多的還未搬遷的員工。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排放標誌


阿姨雖然不是搪瓷廠的員工,但是在搪瓷廠區裡做事也有一段時間了。“以前搪瓷廠有上千人,一到飯點,大家都跑去吃飯,那時候的大鍋飯大家都吃的井井有味。現在除了空蕩的廠房,全都走了,我們也一樣,待不長久喲。”阿姨一邊做著手頭的工作一邊說道。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1 / 南昌橡膠廠

(建於1958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上海路出現了一大批從上海支內企業的員工,他們不遠千里,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南昌,只為支援內地建設。

南昌市的橡膠廠,就是他們其中一個支援點。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大門


泰豐輪胎集團的前身就是江西橡膠廠,1997年泰豐集團獨資買下了江西橡膠廠,是江西省第一家來南昌落戶的臺灣上市集團企業,生產全國馳名的英雄牌輪胎。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建築


很多老工廠,土地轉讓時出於拆遷成本等考慮,開發商拆遷徵用的只是他們的生產廠區,而家屬區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模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停車場


曾經的橡膠廠大食堂被拆建成了停車場,一眼望去只剩下破敗的紅磚牆,經歷無數歲月的牆壁已殘破不堪,再也找尋不到大食堂的蹤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職工宿舍


在老廠房家屬區裡行走時,映入眼簾的除了老式的房屋建築,還感受到了一種不同往常的“煙火氣”,像是在放映一部回味無窮的老電影。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馬路邊聊天的老人


陽光明媚的午後,老人們聚集在一起,晒著太陽聊天,其樂融融的場景讓人不忍心上前打擾,這裡是他們住了大半輩子的家。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紅軍房子


橡膠廠曾經有一位老紅軍是廠子裡的領導,老紅軍住宅區與其他職工宿舍樓有所不同的是它擁有著獨立的院子,可即便是這樣,還是掩不住時光對它的摧殘。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字的老人

塗爺爺是廠子裡的廠委員,平日裡最愛在休閒區晒太陽看書看報,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最捨不得的就是這個地方。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打球的奶奶


塗爺爺說平日裡大夥聚在一起聊天、下棋,吃完飯一起散步聊天,現在廠子已經沒有了,好在大夥兒還在,有個說話的人,這日子過的還不算冷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認真看報的老人


在廠子裡沒有看見過年輕人,多的是年邁的老人,他們習慣了從前的慢生活,習慣了與知根知底的鄰居相處,夜不閉戶都是常有的事,我想這就是他們的“大同世界”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正在打掃的清潔工奶奶


奶奶今年68歲了,以前是橡膠廠的老員工,負責解放鞋的製作,後來退休後幹起了環衛工人的工作。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院子裡賣麻團的奶奶


“在家也是打掃,在外面也是打掃,沒什麼不一樣,我每天看著廠子裡面乾乾淨淨的我這個心裡面也高興啊。” 奶奶笑了笑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江西橡膠幼兒園


1958年建廠之時,橡膠幼兒園也同時開工了,以前廠子裡的員工孩子都是在這裡長大的。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城東學校路牌


繼續前行,一家燒菜館旁樹立著南昌市城東學校的牌子。城東學校是1969年創辦的,它的前身是橡膠廠子弟學校,現在歸屬於青山湖區的管轄範圍。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等表哥放學的妹妹


城東學校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農民工的孩子都在裡面讀書。正值週五下午,小妹妹騎著自行車過來等她的表哥放學。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安靜打毛衣的奶奶


在橡膠廠內,還有一家不容錯過的美食,一個開了23年的老店,老闆叫老萬,跟自己的結髮妻一起開了這家店,取名為“老萬炒蚌殼”。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萬炒蚌殼招牌


2008年,老萬身體不適,常年臥病在床,老萬的老伴兒彭奶奶捨不得常前來吃飯的食客,自己一個人撐起了這家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毫不起眼的店面


來過的人都知道,這家毫不起眼的帳篷房下居然隱藏著這樣的美食。店面雖小,口碑卻是極好的,昌北昌東的吃貨們就是打車都要過來吃上一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街景


不論是已經不復存在的橡膠廠大食堂還是依舊充滿活力的宿舍大樓、幼兒園、小學、老萬蚌殼店,都是橡膠老工廠的集體記憶,也是橡膠廠人永遠的情感牽掛。

#2 / 南昌化纖廠

(建於上個世紀四十年代)

南昌老廠,是有溫度和文脈氣息的時代載體,它們的保護、更新與再利用,只有真正融入城市建設中,融入人們的生活裡,才能煥發新的活力與生機。

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標誌

斑駁的牆壁、高大聳立的煙囪、碩大的窗戶、蜿蜒的管道、鐵質的樓梯,各個充滿工業化時代烙印的老廠房,在保留原來的房屋外形上被各個商家修整成全新的店面。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充滿現代感的磚房


化纖廠同橡膠廠一樣,已經尋不到老廠子的蹤跡,但它卻與另一種方式存在在人們的生活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宿舍


關閉了破舊的工廠,承載了都市的創意文化,廢舊的油漆桶和輪胎,經過彩色塗鴉,搖身一變成為綠色家園。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工廠遺產

走遍整個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發現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老廠中,留下來的老物件甚少,其中最醒目的就是這個煙囪了。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化纖廠職工宿舍

同橡膠廠一樣的是,化纖廠也有著自己的職工宿舍樓、學校、大食堂,彷彿一個人的一生都可以在這裡完成。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分廠生活區


老人們三五成群,沐浴在陽光下享受著他們的天倫之樂,小孩子們圍繞著公園馬路一路奔跑,滿滿的童真。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幼兒園


還未到放學時間,幼兒園門口已經有大爺在準備接孩子了,交談過後才知道,大爺原來是化纖廠的一名員工,做了幾十年的一線生產工作,退休後就在家照顧後輩的飲食起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交談甚歡的老人


“年輕的時候,只顧著工作,多少都疏忽了家庭,為了熟悉業務,瞭解生產,最忙的時候還會睡在車間裡。現在退休了,趁身體還算硬朗,多陪陪家人,特別是我的孫女,最喜歡跟我在一起。人老了,也越來越害怕分離了。”大爺滿是感慨的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大展身手的爺爺


平日裡大爺和其他老人一樣,愛打乒乓球。乒乓球是我們的“國球”我們就應當學會,雖然我的技術跟奧運冠軍比不了,但是還是很不賴的,大爺打趣的說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曾經化纖廠大食堂舊址


1956年在化纖廠任職的老員工奶奶告訴我,曾經香味四溢的化纖廠大食堂,早在20多年前就搬走了,現在變身成了羽毛球綜合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散步的奶奶


奶奶是化纖廠的紡紗工人,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建廠不久便入職了,算得上是廠子裡的第一代員工,在化纖廠生活了大半輩子,自然是希望廠子越來越好。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木頭建築


奶奶說雖然現在一點也看不見以前廠子的痕跡,但是現在的文化生活公園也不比原來的差,雖然我們這些“老傢伙”喜歡懷舊,但人總是要與時俱進的嘛。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火車餐廳

老廠雖然已經拆遷,但好在廠子裡的人還生活在化纖廠家屬區,單獨行走在路上時,碰見一兩個彼此熟識的人,點頭打招呼,停下腳步詢問近況,這就是最好的生活狀態了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3 / 南昌搪瓷廠

(建於1955年)

很多老廠,處於市區較為核心的位置,在搬遷和整體出售後,開發商考慮利益的情況下會在控制性規劃內儘量做大商品房面積,因此老廠保留的可能性也變得微乎其微。

南昌搪瓷廠也免不了被拆遷的命運。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南昌搪瓷廠


南昌搪瓷廠成立於1955年,內部廠區廣闊,廠房甚多,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南昌最重要的輕工企業。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搪瓷廠產品


像這樣的瓷器對每個南昌人來說並不會陌生。在新中國成立後,搪瓷產品得到迅猛發展,上世紀50年代,除了開發生產一系列日用搪瓷產品外,還形成了醫用搪瓷製品、鑄鐵搪瓷浴缸、工業搪瓷製品的生產能力。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搪瓷廠印章

曾經的搪瓷工藝品都是工人們辛勤的汗水凝結而成,隨著時間的流逝,瓷器光澤度雖然有所降低,但依舊不影響它的使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寬闊的廠房


工廠標語是廠房最有意思的部分,方方正正的標語,是老一輩人的青春記憶,也是在廠區長大的小孩子們的識字模板。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著大字的廠房

破敗且鐵跡斑斑的廠房門就是如今蕭條的搪瓷廠最真實的寫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破敗不堪的廠房


自從這裡的搪瓷廠不再經營後,這些公共設備都被遺棄,帶不走的又留不下的,只好讓它沉睡在廠房裡,無人提起。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無人問津的機器

這裡沒有食堂沒有學校,就連宿舍樓都變的空無一人,留下來的只有少數還未搬遷的居民和冰冷的機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空蕩的樓房

紅色轎車旁的大爺是啤酒廠普通的一名員工,在搪瓷廠職工樓底租了個不大的門面,每天守著一堆有一堆的啤酒。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已搬遷的居民房

大爺說這個地方要集體拆遷,這裡的人都基本上已經搬走了。“我們下個月也要搬走了,以前還有人說說話聊聊天,現在呀每天都對著這些啤酒打交道了。”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運輸材料的工人


相對於橡膠廠和化纖廠,搪瓷廠少了幾分人情味,更多的則是寂靜和淒涼。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塗膠的阿姨


建立在搪瓷廠廠區的其他小工廠還沒有搬遷,阿姨坐在廠房門口給油漆底盤上膠。他們是為數不多的還未搬遷的員工。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排放標誌


阿姨雖然不是搪瓷廠的員工,但是在搪瓷廠區裡做事也有一段時間了。“以前搪瓷廠有上千人,一到飯點,大家都跑去吃飯,那時候的大鍋飯大家都吃的井井有味。現在除了空蕩的廠房,全都走了,我們也一樣,待不長久喲。”阿姨一邊做著手頭的工作一邊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煙囪

高大聳立著的煙囪不知道還能在此停留多久,然而城市化發展的同時勢必要犧牲一部分東西。昔日的繁華已然不在,留下來的只有一排排廢棄的廠房,和顆顆泛黃的大樹,一代人的記憶就由此劃上了句點。

#4 / 南昌華安針織總廠

(建於1957年)


上海路699號的華安針織總廠,又名華安內衣廠,建立於1957年,這個曾經是江西省規模最大的針織企業。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1 / 南昌橡膠廠

(建於1958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上海路出現了一大批從上海支內企業的員工,他們不遠千里,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南昌,只為支援內地建設。

南昌市的橡膠廠,就是他們其中一個支援點。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大門


泰豐輪胎集團的前身就是江西橡膠廠,1997年泰豐集團獨資買下了江西橡膠廠,是江西省第一家來南昌落戶的臺灣上市集團企業,生產全國馳名的英雄牌輪胎。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建築


很多老工廠,土地轉讓時出於拆遷成本等考慮,開發商拆遷徵用的只是他們的生產廠區,而家屬區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模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停車場


曾經的橡膠廠大食堂被拆建成了停車場,一眼望去只剩下破敗的紅磚牆,經歷無數歲月的牆壁已殘破不堪,再也找尋不到大食堂的蹤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職工宿舍


在老廠房家屬區裡行走時,映入眼簾的除了老式的房屋建築,還感受到了一種不同往常的“煙火氣”,像是在放映一部回味無窮的老電影。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馬路邊聊天的老人


陽光明媚的午後,老人們聚集在一起,晒著太陽聊天,其樂融融的場景讓人不忍心上前打擾,這裡是他們住了大半輩子的家。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紅軍房子


橡膠廠曾經有一位老紅軍是廠子裡的領導,老紅軍住宅區與其他職工宿舍樓有所不同的是它擁有著獨立的院子,可即便是這樣,還是掩不住時光對它的摧殘。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字的老人

塗爺爺是廠子裡的廠委員,平日裡最愛在休閒區晒太陽看書看報,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最捨不得的就是這個地方。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打球的奶奶


塗爺爺說平日裡大夥聚在一起聊天、下棋,吃完飯一起散步聊天,現在廠子已經沒有了,好在大夥兒還在,有個說話的人,這日子過的還不算冷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認真看報的老人


在廠子裡沒有看見過年輕人,多的是年邁的老人,他們習慣了從前的慢生活,習慣了與知根知底的鄰居相處,夜不閉戶都是常有的事,我想這就是他們的“大同世界”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正在打掃的清潔工奶奶


奶奶今年68歲了,以前是橡膠廠的老員工,負責解放鞋的製作,後來退休後幹起了環衛工人的工作。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院子裡賣麻團的奶奶


“在家也是打掃,在外面也是打掃,沒什麼不一樣,我每天看著廠子裡面乾乾淨淨的我這個心裡面也高興啊。” 奶奶笑了笑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江西橡膠幼兒園


1958年建廠之時,橡膠幼兒園也同時開工了,以前廠子裡的員工孩子都是在這裡長大的。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城東學校路牌


繼續前行,一家燒菜館旁樹立著南昌市城東學校的牌子。城東學校是1969年創辦的,它的前身是橡膠廠子弟學校,現在歸屬於青山湖區的管轄範圍。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等表哥放學的妹妹


城東學校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農民工的孩子都在裡面讀書。正值週五下午,小妹妹騎著自行車過來等她的表哥放學。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安靜打毛衣的奶奶


在橡膠廠內,還有一家不容錯過的美食,一個開了23年的老店,老闆叫老萬,跟自己的結髮妻一起開了這家店,取名為“老萬炒蚌殼”。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萬炒蚌殼招牌


2008年,老萬身體不適,常年臥病在床,老萬的老伴兒彭奶奶捨不得常前來吃飯的食客,自己一個人撐起了這家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毫不起眼的店面


來過的人都知道,這家毫不起眼的帳篷房下居然隱藏著這樣的美食。店面雖小,口碑卻是極好的,昌北昌東的吃貨們就是打車都要過來吃上一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街景


不論是已經不復存在的橡膠廠大食堂還是依舊充滿活力的宿舍大樓、幼兒園、小學、老萬蚌殼店,都是橡膠老工廠的集體記憶,也是橡膠廠人永遠的情感牽掛。

#2 / 南昌化纖廠

(建於上個世紀四十年代)

南昌老廠,是有溫度和文脈氣息的時代載體,它們的保護、更新與再利用,只有真正融入城市建設中,融入人們的生活裡,才能煥發新的活力與生機。

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標誌

斑駁的牆壁、高大聳立的煙囪、碩大的窗戶、蜿蜒的管道、鐵質的樓梯,各個充滿工業化時代烙印的老廠房,在保留原來的房屋外形上被各個商家修整成全新的店面。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充滿現代感的磚房


化纖廠同橡膠廠一樣,已經尋不到老廠子的蹤跡,但它卻與另一種方式存在在人們的生活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宿舍


關閉了破舊的工廠,承載了都市的創意文化,廢舊的油漆桶和輪胎,經過彩色塗鴉,搖身一變成為綠色家園。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工廠遺產

走遍整個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發現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老廠中,留下來的老物件甚少,其中最醒目的就是這個煙囪了。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化纖廠職工宿舍

同橡膠廠一樣的是,化纖廠也有著自己的職工宿舍樓、學校、大食堂,彷彿一個人的一生都可以在這裡完成。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分廠生活區


老人們三五成群,沐浴在陽光下享受著他們的天倫之樂,小孩子們圍繞著公園馬路一路奔跑,滿滿的童真。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幼兒園


還未到放學時間,幼兒園門口已經有大爺在準備接孩子了,交談過後才知道,大爺原來是化纖廠的一名員工,做了幾十年的一線生產工作,退休後就在家照顧後輩的飲食起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交談甚歡的老人


“年輕的時候,只顧著工作,多少都疏忽了家庭,為了熟悉業務,瞭解生產,最忙的時候還會睡在車間裡。現在退休了,趁身體還算硬朗,多陪陪家人,特別是我的孫女,最喜歡跟我在一起。人老了,也越來越害怕分離了。”大爺滿是感慨的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大展身手的爺爺


平日裡大爺和其他老人一樣,愛打乒乓球。乒乓球是我們的“國球”我們就應當學會,雖然我的技術跟奧運冠軍比不了,但是還是很不賴的,大爺打趣的說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曾經化纖廠大食堂舊址


1956年在化纖廠任職的老員工奶奶告訴我,曾經香味四溢的化纖廠大食堂,早在20多年前就搬走了,現在變身成了羽毛球綜合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散步的奶奶


奶奶是化纖廠的紡紗工人,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建廠不久便入職了,算得上是廠子裡的第一代員工,在化纖廠生活了大半輩子,自然是希望廠子越來越好。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木頭建築


奶奶說雖然現在一點也看不見以前廠子的痕跡,但是現在的文化生活公園也不比原來的差,雖然我們這些“老傢伙”喜歡懷舊,但人總是要與時俱進的嘛。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火車餐廳

老廠雖然已經拆遷,但好在廠子裡的人還生活在化纖廠家屬區,單獨行走在路上時,碰見一兩個彼此熟識的人,點頭打招呼,停下腳步詢問近況,這就是最好的生活狀態了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3 / 南昌搪瓷廠

(建於1955年)

很多老廠,處於市區較為核心的位置,在搬遷和整體出售後,開發商考慮利益的情況下會在控制性規劃內儘量做大商品房面積,因此老廠保留的可能性也變得微乎其微。

南昌搪瓷廠也免不了被拆遷的命運。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南昌搪瓷廠


南昌搪瓷廠成立於1955年,內部廠區廣闊,廠房甚多,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南昌最重要的輕工企業。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搪瓷廠產品


像這樣的瓷器對每個南昌人來說並不會陌生。在新中國成立後,搪瓷產品得到迅猛發展,上世紀50年代,除了開發生產一系列日用搪瓷產品外,還形成了醫用搪瓷製品、鑄鐵搪瓷浴缸、工業搪瓷製品的生產能力。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搪瓷廠印章

曾經的搪瓷工藝品都是工人們辛勤的汗水凝結而成,隨著時間的流逝,瓷器光澤度雖然有所降低,但依舊不影響它的使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寬闊的廠房


工廠標語是廠房最有意思的部分,方方正正的標語,是老一輩人的青春記憶,也是在廠區長大的小孩子們的識字模板。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著大字的廠房

破敗且鐵跡斑斑的廠房門就是如今蕭條的搪瓷廠最真實的寫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破敗不堪的廠房


自從這裡的搪瓷廠不再經營後,這些公共設備都被遺棄,帶不走的又留不下的,只好讓它沉睡在廠房裡,無人提起。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無人問津的機器

這裡沒有食堂沒有學校,就連宿舍樓都變的空無一人,留下來的只有少數還未搬遷的居民和冰冷的機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空蕩的樓房

紅色轎車旁的大爺是啤酒廠普通的一名員工,在搪瓷廠職工樓底租了個不大的門面,每天守著一堆有一堆的啤酒。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已搬遷的居民房

大爺說這個地方要集體拆遷,這裡的人都基本上已經搬走了。“我們下個月也要搬走了,以前還有人說說話聊聊天,現在呀每天都對著這些啤酒打交道了。”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運輸材料的工人


相對於橡膠廠和化纖廠,搪瓷廠少了幾分人情味,更多的則是寂靜和淒涼。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塗膠的阿姨


建立在搪瓷廠廠區的其他小工廠還沒有搬遷,阿姨坐在廠房門口給油漆底盤上膠。他們是為數不多的還未搬遷的員工。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排放標誌


阿姨雖然不是搪瓷廠的員工,但是在搪瓷廠區裡做事也有一段時間了。“以前搪瓷廠有上千人,一到飯點,大家都跑去吃飯,那時候的大鍋飯大家都吃的井井有味。現在除了空蕩的廠房,全都走了,我們也一樣,待不長久喲。”阿姨一邊做著手頭的工作一邊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煙囪

高大聳立著的煙囪不知道還能在此停留多久,然而城市化發展的同時勢必要犧牲一部分東西。昔日的繁華已然不在,留下來的只有一排排廢棄的廠房,和顆顆泛黃的大樹,一代人的記憶就由此劃上了句點。

#4 / 南昌華安針織總廠

(建於1957年)


上海路699號的華安針織總廠,又名華安內衣廠,建立於1957年,這個曾經是江西省規模最大的針織企業。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指路牌


生生不息,是事物變換的規律,城市的發展,一排排老工廠默然倒塌,華安針織總廠在此變成了歷史。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1 / 南昌橡膠廠

(建於1958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上海路出現了一大批從上海支內企業的員工,他們不遠千里,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南昌,只為支援內地建設。

南昌市的橡膠廠,就是他們其中一個支援點。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大門


泰豐輪胎集團的前身就是江西橡膠廠,1997年泰豐集團獨資買下了江西橡膠廠,是江西省第一家來南昌落戶的臺灣上市集團企業,生產全國馳名的英雄牌輪胎。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建築


很多老工廠,土地轉讓時出於拆遷成本等考慮,開發商拆遷徵用的只是他們的生產廠區,而家屬區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模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停車場


曾經的橡膠廠大食堂被拆建成了停車場,一眼望去只剩下破敗的紅磚牆,經歷無數歲月的牆壁已殘破不堪,再也找尋不到大食堂的蹤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職工宿舍


在老廠房家屬區裡行走時,映入眼簾的除了老式的房屋建築,還感受到了一種不同往常的“煙火氣”,像是在放映一部回味無窮的老電影。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馬路邊聊天的老人


陽光明媚的午後,老人們聚集在一起,晒著太陽聊天,其樂融融的場景讓人不忍心上前打擾,這裡是他們住了大半輩子的家。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紅軍房子


橡膠廠曾經有一位老紅軍是廠子裡的領導,老紅軍住宅區與其他職工宿舍樓有所不同的是它擁有著獨立的院子,可即便是這樣,還是掩不住時光對它的摧殘。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字的老人

塗爺爺是廠子裡的廠委員,平日裡最愛在休閒區晒太陽看書看報,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最捨不得的就是這個地方。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打球的奶奶


塗爺爺說平日裡大夥聚在一起聊天、下棋,吃完飯一起散步聊天,現在廠子已經沒有了,好在大夥兒還在,有個說話的人,這日子過的還不算冷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認真看報的老人


在廠子裡沒有看見過年輕人,多的是年邁的老人,他們習慣了從前的慢生活,習慣了與知根知底的鄰居相處,夜不閉戶都是常有的事,我想這就是他們的“大同世界”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正在打掃的清潔工奶奶


奶奶今年68歲了,以前是橡膠廠的老員工,負責解放鞋的製作,後來退休後幹起了環衛工人的工作。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院子裡賣麻團的奶奶


“在家也是打掃,在外面也是打掃,沒什麼不一樣,我每天看著廠子裡面乾乾淨淨的我這個心裡面也高興啊。” 奶奶笑了笑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江西橡膠幼兒園


1958年建廠之時,橡膠幼兒園也同時開工了,以前廠子裡的員工孩子都是在這裡長大的。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城東學校路牌


繼續前行,一家燒菜館旁樹立著南昌市城東學校的牌子。城東學校是1969年創辦的,它的前身是橡膠廠子弟學校,現在歸屬於青山湖區的管轄範圍。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等表哥放學的妹妹


城東學校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農民工的孩子都在裡面讀書。正值週五下午,小妹妹騎著自行車過來等她的表哥放學。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安靜打毛衣的奶奶


在橡膠廠內,還有一家不容錯過的美食,一個開了23年的老店,老闆叫老萬,跟自己的結髮妻一起開了這家店,取名為“老萬炒蚌殼”。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萬炒蚌殼招牌


2008年,老萬身體不適,常年臥病在床,老萬的老伴兒彭奶奶捨不得常前來吃飯的食客,自己一個人撐起了這家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毫不起眼的店面


來過的人都知道,這家毫不起眼的帳篷房下居然隱藏著這樣的美食。店面雖小,口碑卻是極好的,昌北昌東的吃貨們就是打車都要過來吃上一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街景


不論是已經不復存在的橡膠廠大食堂還是依舊充滿活力的宿舍大樓、幼兒園、小學、老萬蚌殼店,都是橡膠老工廠的集體記憶,也是橡膠廠人永遠的情感牽掛。

#2 / 南昌化纖廠

(建於上個世紀四十年代)

南昌老廠,是有溫度和文脈氣息的時代載體,它們的保護、更新與再利用,只有真正融入城市建設中,融入人們的生活裡,才能煥發新的活力與生機。

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標誌

斑駁的牆壁、高大聳立的煙囪、碩大的窗戶、蜿蜒的管道、鐵質的樓梯,各個充滿工業化時代烙印的老廠房,在保留原來的房屋外形上被各個商家修整成全新的店面。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充滿現代感的磚房


化纖廠同橡膠廠一樣,已經尋不到老廠子的蹤跡,但它卻與另一種方式存在在人們的生活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宿舍


關閉了破舊的工廠,承載了都市的創意文化,廢舊的油漆桶和輪胎,經過彩色塗鴉,搖身一變成為綠色家園。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工廠遺產

走遍整個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發現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老廠中,留下來的老物件甚少,其中最醒目的就是這個煙囪了。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化纖廠職工宿舍

同橡膠廠一樣的是,化纖廠也有著自己的職工宿舍樓、學校、大食堂,彷彿一個人的一生都可以在這裡完成。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分廠生活區


老人們三五成群,沐浴在陽光下享受著他們的天倫之樂,小孩子們圍繞著公園馬路一路奔跑,滿滿的童真。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幼兒園


還未到放學時間,幼兒園門口已經有大爺在準備接孩子了,交談過後才知道,大爺原來是化纖廠的一名員工,做了幾十年的一線生產工作,退休後就在家照顧後輩的飲食起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交談甚歡的老人


“年輕的時候,只顧著工作,多少都疏忽了家庭,為了熟悉業務,瞭解生產,最忙的時候還會睡在車間裡。現在退休了,趁身體還算硬朗,多陪陪家人,特別是我的孫女,最喜歡跟我在一起。人老了,也越來越害怕分離了。”大爺滿是感慨的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大展身手的爺爺


平日裡大爺和其他老人一樣,愛打乒乓球。乒乓球是我們的“國球”我們就應當學會,雖然我的技術跟奧運冠軍比不了,但是還是很不賴的,大爺打趣的說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曾經化纖廠大食堂舊址


1956年在化纖廠任職的老員工奶奶告訴我,曾經香味四溢的化纖廠大食堂,早在20多年前就搬走了,現在變身成了羽毛球綜合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散步的奶奶


奶奶是化纖廠的紡紗工人,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建廠不久便入職了,算得上是廠子裡的第一代員工,在化纖廠生活了大半輩子,自然是希望廠子越來越好。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木頭建築


奶奶說雖然現在一點也看不見以前廠子的痕跡,但是現在的文化生活公園也不比原來的差,雖然我們這些“老傢伙”喜歡懷舊,但人總是要與時俱進的嘛。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火車餐廳

老廠雖然已經拆遷,但好在廠子裡的人還生活在化纖廠家屬區,單獨行走在路上時,碰見一兩個彼此熟識的人,點頭打招呼,停下腳步詢問近況,這就是最好的生活狀態了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3 / 南昌搪瓷廠

(建於1955年)

很多老廠,處於市區較為核心的位置,在搬遷和整體出售後,開發商考慮利益的情況下會在控制性規劃內儘量做大商品房面積,因此老廠保留的可能性也變得微乎其微。

南昌搪瓷廠也免不了被拆遷的命運。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南昌搪瓷廠


南昌搪瓷廠成立於1955年,內部廠區廣闊,廠房甚多,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南昌最重要的輕工企業。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搪瓷廠產品


像這樣的瓷器對每個南昌人來說並不會陌生。在新中國成立後,搪瓷產品得到迅猛發展,上世紀50年代,除了開發生產一系列日用搪瓷產品外,還形成了醫用搪瓷製品、鑄鐵搪瓷浴缸、工業搪瓷製品的生產能力。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搪瓷廠印章

曾經的搪瓷工藝品都是工人們辛勤的汗水凝結而成,隨著時間的流逝,瓷器光澤度雖然有所降低,但依舊不影響它的使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寬闊的廠房


工廠標語是廠房最有意思的部分,方方正正的標語,是老一輩人的青春記憶,也是在廠區長大的小孩子們的識字模板。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著大字的廠房

破敗且鐵跡斑斑的廠房門就是如今蕭條的搪瓷廠最真實的寫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破敗不堪的廠房


自從這裡的搪瓷廠不再經營後,這些公共設備都被遺棄,帶不走的又留不下的,只好讓它沉睡在廠房裡,無人提起。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無人問津的機器

這裡沒有食堂沒有學校,就連宿舍樓都變的空無一人,留下來的只有少數還未搬遷的居民和冰冷的機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空蕩的樓房

紅色轎車旁的大爺是啤酒廠普通的一名員工,在搪瓷廠職工樓底租了個不大的門面,每天守著一堆有一堆的啤酒。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已搬遷的居民房

大爺說這個地方要集體拆遷,這裡的人都基本上已經搬走了。“我們下個月也要搬走了,以前還有人說說話聊聊天,現在呀每天都對著這些啤酒打交道了。”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運輸材料的工人


相對於橡膠廠和化纖廠,搪瓷廠少了幾分人情味,更多的則是寂靜和淒涼。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塗膠的阿姨


建立在搪瓷廠廠區的其他小工廠還沒有搬遷,阿姨坐在廠房門口給油漆底盤上膠。他們是為數不多的還未搬遷的員工。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排放標誌


阿姨雖然不是搪瓷廠的員工,但是在搪瓷廠區裡做事也有一段時間了。“以前搪瓷廠有上千人,一到飯點,大家都跑去吃飯,那時候的大鍋飯大家都吃的井井有味。現在除了空蕩的廠房,全都走了,我們也一樣,待不長久喲。”阿姨一邊做著手頭的工作一邊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煙囪

高大聳立著的煙囪不知道還能在此停留多久,然而城市化發展的同時勢必要犧牲一部分東西。昔日的繁華已然不在,留下來的只有一排排廢棄的廠房,和顆顆泛黃的大樹,一代人的記憶就由此劃上了句點。

#4 / 南昌華安針織總廠

(建於1957年)


上海路699號的華安針織總廠,又名華安內衣廠,建立於1957年,這個曾經是江西省規模最大的針織企業。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指路牌


生生不息,是事物變換的規律,城市的發展,一排排老工廠默然倒塌,華安針織總廠在此變成了歷史。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699文化創意園

可舊事物的消逝也代表著新事物的建立,於是699文化創意園出現在大眾視野裡。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1 / 南昌橡膠廠

(建於1958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上海路出現了一大批從上海支內企業的員工,他們不遠千里,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南昌,只為支援內地建設。

南昌市的橡膠廠,就是他們其中一個支援點。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大門


泰豐輪胎集團的前身就是江西橡膠廠,1997年泰豐集團獨資買下了江西橡膠廠,是江西省第一家來南昌落戶的臺灣上市集團企業,生產全國馳名的英雄牌輪胎。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建築


很多老工廠,土地轉讓時出於拆遷成本等考慮,開發商拆遷徵用的只是他們的生產廠區,而家屬區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模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停車場


曾經的橡膠廠大食堂被拆建成了停車場,一眼望去只剩下破敗的紅磚牆,經歷無數歲月的牆壁已殘破不堪,再也找尋不到大食堂的蹤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職工宿舍


在老廠房家屬區裡行走時,映入眼簾的除了老式的房屋建築,還感受到了一種不同往常的“煙火氣”,像是在放映一部回味無窮的老電影。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馬路邊聊天的老人


陽光明媚的午後,老人們聚集在一起,晒著太陽聊天,其樂融融的場景讓人不忍心上前打擾,這裡是他們住了大半輩子的家。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紅軍房子


橡膠廠曾經有一位老紅軍是廠子裡的領導,老紅軍住宅區與其他職工宿舍樓有所不同的是它擁有著獨立的院子,可即便是這樣,還是掩不住時光對它的摧殘。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字的老人

塗爺爺是廠子裡的廠委員,平日裡最愛在休閒區晒太陽看書看報,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最捨不得的就是這個地方。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打球的奶奶


塗爺爺說平日裡大夥聚在一起聊天、下棋,吃完飯一起散步聊天,現在廠子已經沒有了,好在大夥兒還在,有個說話的人,這日子過的還不算冷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認真看報的老人


在廠子裡沒有看見過年輕人,多的是年邁的老人,他們習慣了從前的慢生活,習慣了與知根知底的鄰居相處,夜不閉戶都是常有的事,我想這就是他們的“大同世界”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正在打掃的清潔工奶奶


奶奶今年68歲了,以前是橡膠廠的老員工,負責解放鞋的製作,後來退休後幹起了環衛工人的工作。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院子裡賣麻團的奶奶


“在家也是打掃,在外面也是打掃,沒什麼不一樣,我每天看著廠子裡面乾乾淨淨的我這個心裡面也高興啊。” 奶奶笑了笑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江西橡膠幼兒園


1958年建廠之時,橡膠幼兒園也同時開工了,以前廠子裡的員工孩子都是在這裡長大的。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城東學校路牌


繼續前行,一家燒菜館旁樹立著南昌市城東學校的牌子。城東學校是1969年創辦的,它的前身是橡膠廠子弟學校,現在歸屬於青山湖區的管轄範圍。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等表哥放學的妹妹


城東學校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農民工的孩子都在裡面讀書。正值週五下午,小妹妹騎著自行車過來等她的表哥放學。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安靜打毛衣的奶奶


在橡膠廠內,還有一家不容錯過的美食,一個開了23年的老店,老闆叫老萬,跟自己的結髮妻一起開了這家店,取名為“老萬炒蚌殼”。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萬炒蚌殼招牌


2008年,老萬身體不適,常年臥病在床,老萬的老伴兒彭奶奶捨不得常前來吃飯的食客,自己一個人撐起了這家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毫不起眼的店面


來過的人都知道,這家毫不起眼的帳篷房下居然隱藏著這樣的美食。店面雖小,口碑卻是極好的,昌北昌東的吃貨們就是打車都要過來吃上一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街景


不論是已經不復存在的橡膠廠大食堂還是依舊充滿活力的宿舍大樓、幼兒園、小學、老萬蚌殼店,都是橡膠老工廠的集體記憶,也是橡膠廠人永遠的情感牽掛。

#2 / 南昌化纖廠

(建於上個世紀四十年代)

南昌老廠,是有溫度和文脈氣息的時代載體,它們的保護、更新與再利用,只有真正融入城市建設中,融入人們的生活裡,才能煥發新的活力與生機。

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標誌

斑駁的牆壁、高大聳立的煙囪、碩大的窗戶、蜿蜒的管道、鐵質的樓梯,各個充滿工業化時代烙印的老廠房,在保留原來的房屋外形上被各個商家修整成全新的店面。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充滿現代感的磚房


化纖廠同橡膠廠一樣,已經尋不到老廠子的蹤跡,但它卻與另一種方式存在在人們的生活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宿舍


關閉了破舊的工廠,承載了都市的創意文化,廢舊的油漆桶和輪胎,經過彩色塗鴉,搖身一變成為綠色家園。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工廠遺產

走遍整個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發現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老廠中,留下來的老物件甚少,其中最醒目的就是這個煙囪了。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化纖廠職工宿舍

同橡膠廠一樣的是,化纖廠也有著自己的職工宿舍樓、學校、大食堂,彷彿一個人的一生都可以在這裡完成。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分廠生活區


老人們三五成群,沐浴在陽光下享受著他們的天倫之樂,小孩子們圍繞著公園馬路一路奔跑,滿滿的童真。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幼兒園


還未到放學時間,幼兒園門口已經有大爺在準備接孩子了,交談過後才知道,大爺原來是化纖廠的一名員工,做了幾十年的一線生產工作,退休後就在家照顧後輩的飲食起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交談甚歡的老人


“年輕的時候,只顧著工作,多少都疏忽了家庭,為了熟悉業務,瞭解生產,最忙的時候還會睡在車間裡。現在退休了,趁身體還算硬朗,多陪陪家人,特別是我的孫女,最喜歡跟我在一起。人老了,也越來越害怕分離了。”大爺滿是感慨的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大展身手的爺爺


平日裡大爺和其他老人一樣,愛打乒乓球。乒乓球是我們的“國球”我們就應當學會,雖然我的技術跟奧運冠軍比不了,但是還是很不賴的,大爺打趣的說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曾經化纖廠大食堂舊址


1956年在化纖廠任職的老員工奶奶告訴我,曾經香味四溢的化纖廠大食堂,早在20多年前就搬走了,現在變身成了羽毛球綜合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散步的奶奶


奶奶是化纖廠的紡紗工人,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建廠不久便入職了,算得上是廠子裡的第一代員工,在化纖廠生活了大半輩子,自然是希望廠子越來越好。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木頭建築


奶奶說雖然現在一點也看不見以前廠子的痕跡,但是現在的文化生活公園也不比原來的差,雖然我們這些“老傢伙”喜歡懷舊,但人總是要與時俱進的嘛。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火車餐廳

老廠雖然已經拆遷,但好在廠子裡的人還生活在化纖廠家屬區,單獨行走在路上時,碰見一兩個彼此熟識的人,點頭打招呼,停下腳步詢問近況,這就是最好的生活狀態了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3 / 南昌搪瓷廠

(建於1955年)

很多老廠,處於市區較為核心的位置,在搬遷和整體出售後,開發商考慮利益的情況下會在控制性規劃內儘量做大商品房面積,因此老廠保留的可能性也變得微乎其微。

南昌搪瓷廠也免不了被拆遷的命運。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南昌搪瓷廠


南昌搪瓷廠成立於1955年,內部廠區廣闊,廠房甚多,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南昌最重要的輕工企業。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搪瓷廠產品


像這樣的瓷器對每個南昌人來說並不會陌生。在新中國成立後,搪瓷產品得到迅猛發展,上世紀50年代,除了開發生產一系列日用搪瓷產品外,還形成了醫用搪瓷製品、鑄鐵搪瓷浴缸、工業搪瓷製品的生產能力。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搪瓷廠印章

曾經的搪瓷工藝品都是工人們辛勤的汗水凝結而成,隨著時間的流逝,瓷器光澤度雖然有所降低,但依舊不影響它的使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寬闊的廠房


工廠標語是廠房最有意思的部分,方方正正的標語,是老一輩人的青春記憶,也是在廠區長大的小孩子們的識字模板。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著大字的廠房

破敗且鐵跡斑斑的廠房門就是如今蕭條的搪瓷廠最真實的寫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破敗不堪的廠房


自從這裡的搪瓷廠不再經營後,這些公共設備都被遺棄,帶不走的又留不下的,只好讓它沉睡在廠房裡,無人提起。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無人問津的機器

這裡沒有食堂沒有學校,就連宿舍樓都變的空無一人,留下來的只有少數還未搬遷的居民和冰冷的機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空蕩的樓房

紅色轎車旁的大爺是啤酒廠普通的一名員工,在搪瓷廠職工樓底租了個不大的門面,每天守著一堆有一堆的啤酒。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已搬遷的居民房

大爺說這個地方要集體拆遷,這裡的人都基本上已經搬走了。“我們下個月也要搬走了,以前還有人說說話聊聊天,現在呀每天都對著這些啤酒打交道了。”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運輸材料的工人


相對於橡膠廠和化纖廠,搪瓷廠少了幾分人情味,更多的則是寂靜和淒涼。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塗膠的阿姨


建立在搪瓷廠廠區的其他小工廠還沒有搬遷,阿姨坐在廠房門口給油漆底盤上膠。他們是為數不多的還未搬遷的員工。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排放標誌


阿姨雖然不是搪瓷廠的員工,但是在搪瓷廠區裡做事也有一段時間了。“以前搪瓷廠有上千人,一到飯點,大家都跑去吃飯,那時候的大鍋飯大家都吃的井井有味。現在除了空蕩的廠房,全都走了,我們也一樣,待不長久喲。”阿姨一邊做著手頭的工作一邊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煙囪

高大聳立著的煙囪不知道還能在此停留多久,然而城市化發展的同時勢必要犧牲一部分東西。昔日的繁華已然不在,留下來的只有一排排廢棄的廠房,和顆顆泛黃的大樹,一代人的記憶就由此劃上了句點。

#4 / 南昌華安針織總廠

(建於1957年)


上海路699號的華安針織總廠,又名華安內衣廠,建立於1957年,這個曾經是江西省規模最大的針織企業。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指路牌


生生不息,是事物變換的規律,城市的發展,一排排老工廠默然倒塌,華安針織總廠在此變成了歷史。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699文化創意園

可舊事物的消逝也代表著新事物的建立,於是699文化創意園出現在大眾視野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紅磚廠房


現在廠房已經被改建為699文化創意園,它因獨特的裝潢和藝術氣息,吸引了一大批前來觀賞的遊客。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1 / 南昌橡膠廠

(建於1958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上海路出現了一大批從上海支內企業的員工,他們不遠千里,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南昌,只為支援內地建設。

南昌市的橡膠廠,就是他們其中一個支援點。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大門


泰豐輪胎集團的前身就是江西橡膠廠,1997年泰豐集團獨資買下了江西橡膠廠,是江西省第一家來南昌落戶的臺灣上市集團企業,生產全國馳名的英雄牌輪胎。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建築


很多老工廠,土地轉讓時出於拆遷成本等考慮,開發商拆遷徵用的只是他們的生產廠區,而家屬區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模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停車場


曾經的橡膠廠大食堂被拆建成了停車場,一眼望去只剩下破敗的紅磚牆,經歷無數歲月的牆壁已殘破不堪,再也找尋不到大食堂的蹤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職工宿舍


在老廠房家屬區裡行走時,映入眼簾的除了老式的房屋建築,還感受到了一種不同往常的“煙火氣”,像是在放映一部回味無窮的老電影。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馬路邊聊天的老人


陽光明媚的午後,老人們聚集在一起,晒著太陽聊天,其樂融融的場景讓人不忍心上前打擾,這裡是他們住了大半輩子的家。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紅軍房子


橡膠廠曾經有一位老紅軍是廠子裡的領導,老紅軍住宅區與其他職工宿舍樓有所不同的是它擁有著獨立的院子,可即便是這樣,還是掩不住時光對它的摧殘。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字的老人

塗爺爺是廠子裡的廠委員,平日裡最愛在休閒區晒太陽看書看報,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最捨不得的就是這個地方。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打球的奶奶


塗爺爺說平日裡大夥聚在一起聊天、下棋,吃完飯一起散步聊天,現在廠子已經沒有了,好在大夥兒還在,有個說話的人,這日子過的還不算冷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認真看報的老人


在廠子裡沒有看見過年輕人,多的是年邁的老人,他們習慣了從前的慢生活,習慣了與知根知底的鄰居相處,夜不閉戶都是常有的事,我想這就是他們的“大同世界”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正在打掃的清潔工奶奶


奶奶今年68歲了,以前是橡膠廠的老員工,負責解放鞋的製作,後來退休後幹起了環衛工人的工作。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院子裡賣麻團的奶奶


“在家也是打掃,在外面也是打掃,沒什麼不一樣,我每天看著廠子裡面乾乾淨淨的我這個心裡面也高興啊。” 奶奶笑了笑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江西橡膠幼兒園


1958年建廠之時,橡膠幼兒園也同時開工了,以前廠子裡的員工孩子都是在這裡長大的。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城東學校路牌


繼續前行,一家燒菜館旁樹立著南昌市城東學校的牌子。城東學校是1969年創辦的,它的前身是橡膠廠子弟學校,現在歸屬於青山湖區的管轄範圍。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等表哥放學的妹妹


城東學校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農民工的孩子都在裡面讀書。正值週五下午,小妹妹騎著自行車過來等她的表哥放學。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安靜打毛衣的奶奶


在橡膠廠內,還有一家不容錯過的美食,一個開了23年的老店,老闆叫老萬,跟自己的結髮妻一起開了這家店,取名為“老萬炒蚌殼”。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萬炒蚌殼招牌


2008年,老萬身體不適,常年臥病在床,老萬的老伴兒彭奶奶捨不得常前來吃飯的食客,自己一個人撐起了這家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毫不起眼的店面


來過的人都知道,這家毫不起眼的帳篷房下居然隱藏著這樣的美食。店面雖小,口碑卻是極好的,昌北昌東的吃貨們就是打車都要過來吃上一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街景


不論是已經不復存在的橡膠廠大食堂還是依舊充滿活力的宿舍大樓、幼兒園、小學、老萬蚌殼店,都是橡膠老工廠的集體記憶,也是橡膠廠人永遠的情感牽掛。

#2 / 南昌化纖廠

(建於上個世紀四十年代)

南昌老廠,是有溫度和文脈氣息的時代載體,它們的保護、更新與再利用,只有真正融入城市建設中,融入人們的生活裡,才能煥發新的活力與生機。

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標誌

斑駁的牆壁、高大聳立的煙囪、碩大的窗戶、蜿蜒的管道、鐵質的樓梯,各個充滿工業化時代烙印的老廠房,在保留原來的房屋外形上被各個商家修整成全新的店面。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充滿現代感的磚房


化纖廠同橡膠廠一樣,已經尋不到老廠子的蹤跡,但它卻與另一種方式存在在人們的生活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宿舍


關閉了破舊的工廠,承載了都市的創意文化,廢舊的油漆桶和輪胎,經過彩色塗鴉,搖身一變成為綠色家園。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工廠遺產

走遍整個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發現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老廠中,留下來的老物件甚少,其中最醒目的就是這個煙囪了。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化纖廠職工宿舍

同橡膠廠一樣的是,化纖廠也有著自己的職工宿舍樓、學校、大食堂,彷彿一個人的一生都可以在這裡完成。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分廠生活區


老人們三五成群,沐浴在陽光下享受著他們的天倫之樂,小孩子們圍繞著公園馬路一路奔跑,滿滿的童真。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幼兒園


還未到放學時間,幼兒園門口已經有大爺在準備接孩子了,交談過後才知道,大爺原來是化纖廠的一名員工,做了幾十年的一線生產工作,退休後就在家照顧後輩的飲食起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交談甚歡的老人


“年輕的時候,只顧著工作,多少都疏忽了家庭,為了熟悉業務,瞭解生產,最忙的時候還會睡在車間裡。現在退休了,趁身體還算硬朗,多陪陪家人,特別是我的孫女,最喜歡跟我在一起。人老了,也越來越害怕分離了。”大爺滿是感慨的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大展身手的爺爺


平日裡大爺和其他老人一樣,愛打乒乓球。乒乓球是我們的“國球”我們就應當學會,雖然我的技術跟奧運冠軍比不了,但是還是很不賴的,大爺打趣的說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曾經化纖廠大食堂舊址


1956年在化纖廠任職的老員工奶奶告訴我,曾經香味四溢的化纖廠大食堂,早在20多年前就搬走了,現在變身成了羽毛球綜合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散步的奶奶


奶奶是化纖廠的紡紗工人,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建廠不久便入職了,算得上是廠子裡的第一代員工,在化纖廠生活了大半輩子,自然是希望廠子越來越好。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木頭建築


奶奶說雖然現在一點也看不見以前廠子的痕跡,但是現在的文化生活公園也不比原來的差,雖然我們這些“老傢伙”喜歡懷舊,但人總是要與時俱進的嘛。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火車餐廳

老廠雖然已經拆遷,但好在廠子裡的人還生活在化纖廠家屬區,單獨行走在路上時,碰見一兩個彼此熟識的人,點頭打招呼,停下腳步詢問近況,這就是最好的生活狀態了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3 / 南昌搪瓷廠

(建於1955年)

很多老廠,處於市區較為核心的位置,在搬遷和整體出售後,開發商考慮利益的情況下會在控制性規劃內儘量做大商品房面積,因此老廠保留的可能性也變得微乎其微。

南昌搪瓷廠也免不了被拆遷的命運。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南昌搪瓷廠


南昌搪瓷廠成立於1955年,內部廠區廣闊,廠房甚多,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南昌最重要的輕工企業。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搪瓷廠產品


像這樣的瓷器對每個南昌人來說並不會陌生。在新中國成立後,搪瓷產品得到迅猛發展,上世紀50年代,除了開發生產一系列日用搪瓷產品外,還形成了醫用搪瓷製品、鑄鐵搪瓷浴缸、工業搪瓷製品的生產能力。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搪瓷廠印章

曾經的搪瓷工藝品都是工人們辛勤的汗水凝結而成,隨著時間的流逝,瓷器光澤度雖然有所降低,但依舊不影響它的使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寬闊的廠房


工廠標語是廠房最有意思的部分,方方正正的標語,是老一輩人的青春記憶,也是在廠區長大的小孩子們的識字模板。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著大字的廠房

破敗且鐵跡斑斑的廠房門就是如今蕭條的搪瓷廠最真實的寫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破敗不堪的廠房


自從這裡的搪瓷廠不再經營後,這些公共設備都被遺棄,帶不走的又留不下的,只好讓它沉睡在廠房裡,無人提起。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無人問津的機器

這裡沒有食堂沒有學校,就連宿舍樓都變的空無一人,留下來的只有少數還未搬遷的居民和冰冷的機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空蕩的樓房

紅色轎車旁的大爺是啤酒廠普通的一名員工,在搪瓷廠職工樓底租了個不大的門面,每天守著一堆有一堆的啤酒。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已搬遷的居民房

大爺說這個地方要集體拆遷,這裡的人都基本上已經搬走了。“我們下個月也要搬走了,以前還有人說說話聊聊天,現在呀每天都對著這些啤酒打交道了。”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運輸材料的工人


相對於橡膠廠和化纖廠,搪瓷廠少了幾分人情味,更多的則是寂靜和淒涼。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塗膠的阿姨


建立在搪瓷廠廠區的其他小工廠還沒有搬遷,阿姨坐在廠房門口給油漆底盤上膠。他們是為數不多的還未搬遷的員工。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排放標誌


阿姨雖然不是搪瓷廠的員工,但是在搪瓷廠區裡做事也有一段時間了。“以前搪瓷廠有上千人,一到飯點,大家都跑去吃飯,那時候的大鍋飯大家都吃的井井有味。現在除了空蕩的廠房,全都走了,我們也一樣,待不長久喲。”阿姨一邊做著手頭的工作一邊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煙囪

高大聳立著的煙囪不知道還能在此停留多久,然而城市化發展的同時勢必要犧牲一部分東西。昔日的繁華已然不在,留下來的只有一排排廢棄的廠房,和顆顆泛黃的大樹,一代人的記憶就由此劃上了句點。

#4 / 南昌華安針織總廠

(建於1957年)


上海路699號的華安針織總廠,又名華安內衣廠,建立於1957年,這個曾經是江西省規模最大的針織企業。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指路牌


生生不息,是事物變換的規律,城市的發展,一排排老工廠默然倒塌,華安針織總廠在此變成了歷史。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699文化創意園

可舊事物的消逝也代表著新事物的建立,於是699文化創意園出現在大眾視野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紅磚廠房


現在廠房已經被改建為699文化創意園,它因獨特的裝潢和藝術氣息,吸引了一大批前來觀賞的遊客。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掛滿樹葉的老廠房


每一個廠房都盡最大地可能保留原貌,在最初原有的基礎上,適時改造,往日的舊時光彷彿獲得了重生。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1 / 南昌橡膠廠

(建於1958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上海路出現了一大批從上海支內企業的員工,他們不遠千里,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南昌,只為支援內地建設。

南昌市的橡膠廠,就是他們其中一個支援點。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大門


泰豐輪胎集團的前身就是江西橡膠廠,1997年泰豐集團獨資買下了江西橡膠廠,是江西省第一家來南昌落戶的臺灣上市集團企業,生產全國馳名的英雄牌輪胎。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建築


很多老工廠,土地轉讓時出於拆遷成本等考慮,開發商拆遷徵用的只是他們的生產廠區,而家屬區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模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停車場


曾經的橡膠廠大食堂被拆建成了停車場,一眼望去只剩下破敗的紅磚牆,經歷無數歲月的牆壁已殘破不堪,再也找尋不到大食堂的蹤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職工宿舍


在老廠房家屬區裡行走時,映入眼簾的除了老式的房屋建築,還感受到了一種不同往常的“煙火氣”,像是在放映一部回味無窮的老電影。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馬路邊聊天的老人


陽光明媚的午後,老人們聚集在一起,晒著太陽聊天,其樂融融的場景讓人不忍心上前打擾,這裡是他們住了大半輩子的家。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紅軍房子


橡膠廠曾經有一位老紅軍是廠子裡的領導,老紅軍住宅區與其他職工宿舍樓有所不同的是它擁有著獨立的院子,可即便是這樣,還是掩不住時光對它的摧殘。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字的老人

塗爺爺是廠子裡的廠委員,平日裡最愛在休閒區晒太陽看書看報,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最捨不得的就是這個地方。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打球的奶奶


塗爺爺說平日裡大夥聚在一起聊天、下棋,吃完飯一起散步聊天,現在廠子已經沒有了,好在大夥兒還在,有個說話的人,這日子過的還不算冷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認真看報的老人


在廠子裡沒有看見過年輕人,多的是年邁的老人,他們習慣了從前的慢生活,習慣了與知根知底的鄰居相處,夜不閉戶都是常有的事,我想這就是他們的“大同世界”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正在打掃的清潔工奶奶


奶奶今年68歲了,以前是橡膠廠的老員工,負責解放鞋的製作,後來退休後幹起了環衛工人的工作。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院子裡賣麻團的奶奶


“在家也是打掃,在外面也是打掃,沒什麼不一樣,我每天看著廠子裡面乾乾淨淨的我這個心裡面也高興啊。” 奶奶笑了笑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江西橡膠幼兒園


1958年建廠之時,橡膠幼兒園也同時開工了,以前廠子裡的員工孩子都是在這裡長大的。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城東學校路牌


繼續前行,一家燒菜館旁樹立著南昌市城東學校的牌子。城東學校是1969年創辦的,它的前身是橡膠廠子弟學校,現在歸屬於青山湖區的管轄範圍。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等表哥放學的妹妹


城東學校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農民工的孩子都在裡面讀書。正值週五下午,小妹妹騎著自行車過來等她的表哥放學。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安靜打毛衣的奶奶


在橡膠廠內,還有一家不容錯過的美食,一個開了23年的老店,老闆叫老萬,跟自己的結髮妻一起開了這家店,取名為“老萬炒蚌殼”。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萬炒蚌殼招牌


2008年,老萬身體不適,常年臥病在床,老萬的老伴兒彭奶奶捨不得常前來吃飯的食客,自己一個人撐起了這家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毫不起眼的店面


來過的人都知道,這家毫不起眼的帳篷房下居然隱藏著這樣的美食。店面雖小,口碑卻是極好的,昌北昌東的吃貨們就是打車都要過來吃上一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街景


不論是已經不復存在的橡膠廠大食堂還是依舊充滿活力的宿舍大樓、幼兒園、小學、老萬蚌殼店,都是橡膠老工廠的集體記憶,也是橡膠廠人永遠的情感牽掛。

#2 / 南昌化纖廠

(建於上個世紀四十年代)

南昌老廠,是有溫度和文脈氣息的時代載體,它們的保護、更新與再利用,只有真正融入城市建設中,融入人們的生活裡,才能煥發新的活力與生機。

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標誌

斑駁的牆壁、高大聳立的煙囪、碩大的窗戶、蜿蜒的管道、鐵質的樓梯,各個充滿工業化時代烙印的老廠房,在保留原來的房屋外形上被各個商家修整成全新的店面。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充滿現代感的磚房


化纖廠同橡膠廠一樣,已經尋不到老廠子的蹤跡,但它卻與另一種方式存在在人們的生活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宿舍


關閉了破舊的工廠,承載了都市的創意文化,廢舊的油漆桶和輪胎,經過彩色塗鴉,搖身一變成為綠色家園。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工廠遺產

走遍整個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發現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老廠中,留下來的老物件甚少,其中最醒目的就是這個煙囪了。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化纖廠職工宿舍

同橡膠廠一樣的是,化纖廠也有著自己的職工宿舍樓、學校、大食堂,彷彿一個人的一生都可以在這裡完成。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分廠生活區


老人們三五成群,沐浴在陽光下享受著他們的天倫之樂,小孩子們圍繞著公園馬路一路奔跑,滿滿的童真。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幼兒園


還未到放學時間,幼兒園門口已經有大爺在準備接孩子了,交談過後才知道,大爺原來是化纖廠的一名員工,做了幾十年的一線生產工作,退休後就在家照顧後輩的飲食起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交談甚歡的老人


“年輕的時候,只顧著工作,多少都疏忽了家庭,為了熟悉業務,瞭解生產,最忙的時候還會睡在車間裡。現在退休了,趁身體還算硬朗,多陪陪家人,特別是我的孫女,最喜歡跟我在一起。人老了,也越來越害怕分離了。”大爺滿是感慨的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大展身手的爺爺


平日裡大爺和其他老人一樣,愛打乒乓球。乒乓球是我們的“國球”我們就應當學會,雖然我的技術跟奧運冠軍比不了,但是還是很不賴的,大爺打趣的說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曾經化纖廠大食堂舊址


1956年在化纖廠任職的老員工奶奶告訴我,曾經香味四溢的化纖廠大食堂,早在20多年前就搬走了,現在變身成了羽毛球綜合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散步的奶奶


奶奶是化纖廠的紡紗工人,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建廠不久便入職了,算得上是廠子裡的第一代員工,在化纖廠生活了大半輩子,自然是希望廠子越來越好。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木頭建築


奶奶說雖然現在一點也看不見以前廠子的痕跡,但是現在的文化生活公園也不比原來的差,雖然我們這些“老傢伙”喜歡懷舊,但人總是要與時俱進的嘛。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火車餐廳

老廠雖然已經拆遷,但好在廠子裡的人還生活在化纖廠家屬區,單獨行走在路上時,碰見一兩個彼此熟識的人,點頭打招呼,停下腳步詢問近況,這就是最好的生活狀態了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3 / 南昌搪瓷廠

(建於1955年)

很多老廠,處於市區較為核心的位置,在搬遷和整體出售後,開發商考慮利益的情況下會在控制性規劃內儘量做大商品房面積,因此老廠保留的可能性也變得微乎其微。

南昌搪瓷廠也免不了被拆遷的命運。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南昌搪瓷廠


南昌搪瓷廠成立於1955年,內部廠區廣闊,廠房甚多,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南昌最重要的輕工企業。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搪瓷廠產品


像這樣的瓷器對每個南昌人來說並不會陌生。在新中國成立後,搪瓷產品得到迅猛發展,上世紀50年代,除了開發生產一系列日用搪瓷產品外,還形成了醫用搪瓷製品、鑄鐵搪瓷浴缸、工業搪瓷製品的生產能力。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搪瓷廠印章

曾經的搪瓷工藝品都是工人們辛勤的汗水凝結而成,隨著時間的流逝,瓷器光澤度雖然有所降低,但依舊不影響它的使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寬闊的廠房


工廠標語是廠房最有意思的部分,方方正正的標語,是老一輩人的青春記憶,也是在廠區長大的小孩子們的識字模板。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著大字的廠房

破敗且鐵跡斑斑的廠房門就是如今蕭條的搪瓷廠最真實的寫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破敗不堪的廠房


自從這裡的搪瓷廠不再經營後,這些公共設備都被遺棄,帶不走的又留不下的,只好讓它沉睡在廠房裡,無人提起。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無人問津的機器

這裡沒有食堂沒有學校,就連宿舍樓都變的空無一人,留下來的只有少數還未搬遷的居民和冰冷的機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空蕩的樓房

紅色轎車旁的大爺是啤酒廠普通的一名員工,在搪瓷廠職工樓底租了個不大的門面,每天守著一堆有一堆的啤酒。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已搬遷的居民房

大爺說這個地方要集體拆遷,這裡的人都基本上已經搬走了。“我們下個月也要搬走了,以前還有人說說話聊聊天,現在呀每天都對著這些啤酒打交道了。”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運輸材料的工人


相對於橡膠廠和化纖廠,搪瓷廠少了幾分人情味,更多的則是寂靜和淒涼。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塗膠的阿姨


建立在搪瓷廠廠區的其他小工廠還沒有搬遷,阿姨坐在廠房門口給油漆底盤上膠。他們是為數不多的還未搬遷的員工。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排放標誌


阿姨雖然不是搪瓷廠的員工,但是在搪瓷廠區裡做事也有一段時間了。“以前搪瓷廠有上千人,一到飯點,大家都跑去吃飯,那時候的大鍋飯大家都吃的井井有味。現在除了空蕩的廠房,全都走了,我們也一樣,待不長久喲。”阿姨一邊做著手頭的工作一邊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煙囪

高大聳立著的煙囪不知道還能在此停留多久,然而城市化發展的同時勢必要犧牲一部分東西。昔日的繁華已然不在,留下來的只有一排排廢棄的廠房,和顆顆泛黃的大樹,一代人的記憶就由此劃上了句點。

#4 / 南昌華安針織總廠

(建於1957年)


上海路699號的華安針織總廠,又名華安內衣廠,建立於1957年,這個曾經是江西省規模最大的針織企業。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指路牌


生生不息,是事物變換的規律,城市的發展,一排排老工廠默然倒塌,華安針織總廠在此變成了歷史。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699文化創意園

可舊事物的消逝也代表著新事物的建立,於是699文化創意園出現在大眾視野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紅磚廠房


現在廠房已經被改建為699文化創意園,它因獨特的裝潢和藝術氣息,吸引了一大批前來觀賞的遊客。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掛滿樹葉的老廠房


每一個廠房都盡最大地可能保留原貌,在最初原有的基礎上,適時改造,往日的舊時光彷彿獲得了重生。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式自行車


每一個老物件都有著它特有的陳年往事,曾經的輝煌隨著時間慢慢消逝,老物件也在時光的作用下變成了如今的遺產。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1 / 南昌橡膠廠

(建於1958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上海路出現了一大批從上海支內企業的員工,他們不遠千里,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南昌,只為支援內地建設。

南昌市的橡膠廠,就是他們其中一個支援點。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大門


泰豐輪胎集團的前身就是江西橡膠廠,1997年泰豐集團獨資買下了江西橡膠廠,是江西省第一家來南昌落戶的臺灣上市集團企業,生產全國馳名的英雄牌輪胎。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建築


很多老工廠,土地轉讓時出於拆遷成本等考慮,開發商拆遷徵用的只是他們的生產廠區,而家屬區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模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停車場


曾經的橡膠廠大食堂被拆建成了停車場,一眼望去只剩下破敗的紅磚牆,經歷無數歲月的牆壁已殘破不堪,再也找尋不到大食堂的蹤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職工宿舍


在老廠房家屬區裡行走時,映入眼簾的除了老式的房屋建築,還感受到了一種不同往常的“煙火氣”,像是在放映一部回味無窮的老電影。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馬路邊聊天的老人


陽光明媚的午後,老人們聚集在一起,晒著太陽聊天,其樂融融的場景讓人不忍心上前打擾,這裡是他們住了大半輩子的家。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紅軍房子


橡膠廠曾經有一位老紅軍是廠子裡的領導,老紅軍住宅區與其他職工宿舍樓有所不同的是它擁有著獨立的院子,可即便是這樣,還是掩不住時光對它的摧殘。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字的老人

塗爺爺是廠子裡的廠委員,平日裡最愛在休閒區晒太陽看書看報,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最捨不得的就是這個地方。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打球的奶奶


塗爺爺說平日裡大夥聚在一起聊天、下棋,吃完飯一起散步聊天,現在廠子已經沒有了,好在大夥兒還在,有個說話的人,這日子過的還不算冷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認真看報的老人


在廠子裡沒有看見過年輕人,多的是年邁的老人,他們習慣了從前的慢生活,習慣了與知根知底的鄰居相處,夜不閉戶都是常有的事,我想這就是他們的“大同世界”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正在打掃的清潔工奶奶


奶奶今年68歲了,以前是橡膠廠的老員工,負責解放鞋的製作,後來退休後幹起了環衛工人的工作。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院子裡賣麻團的奶奶


“在家也是打掃,在外面也是打掃,沒什麼不一樣,我每天看著廠子裡面乾乾淨淨的我這個心裡面也高興啊。” 奶奶笑了笑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江西橡膠幼兒園


1958年建廠之時,橡膠幼兒園也同時開工了,以前廠子裡的員工孩子都是在這裡長大的。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城東學校路牌


繼續前行,一家燒菜館旁樹立著南昌市城東學校的牌子。城東學校是1969年創辦的,它的前身是橡膠廠子弟學校,現在歸屬於青山湖區的管轄範圍。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等表哥放學的妹妹


城東學校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農民工的孩子都在裡面讀書。正值週五下午,小妹妹騎著自行車過來等她的表哥放學。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安靜打毛衣的奶奶


在橡膠廠內,還有一家不容錯過的美食,一個開了23年的老店,老闆叫老萬,跟自己的結髮妻一起開了這家店,取名為“老萬炒蚌殼”。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萬炒蚌殼招牌


2008年,老萬身體不適,常年臥病在床,老萬的老伴兒彭奶奶捨不得常前來吃飯的食客,自己一個人撐起了這家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毫不起眼的店面


來過的人都知道,這家毫不起眼的帳篷房下居然隱藏著這樣的美食。店面雖小,口碑卻是極好的,昌北昌東的吃貨們就是打車都要過來吃上一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街景


不論是已經不復存在的橡膠廠大食堂還是依舊充滿活力的宿舍大樓、幼兒園、小學、老萬蚌殼店,都是橡膠老工廠的集體記憶,也是橡膠廠人永遠的情感牽掛。

#2 / 南昌化纖廠

(建於上個世紀四十年代)

南昌老廠,是有溫度和文脈氣息的時代載體,它們的保護、更新與再利用,只有真正融入城市建設中,融入人們的生活裡,才能煥發新的活力與生機。

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標誌

斑駁的牆壁、高大聳立的煙囪、碩大的窗戶、蜿蜒的管道、鐵質的樓梯,各個充滿工業化時代烙印的老廠房,在保留原來的房屋外形上被各個商家修整成全新的店面。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充滿現代感的磚房


化纖廠同橡膠廠一樣,已經尋不到老廠子的蹤跡,但它卻與另一種方式存在在人們的生活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宿舍


關閉了破舊的工廠,承載了都市的創意文化,廢舊的油漆桶和輪胎,經過彩色塗鴉,搖身一變成為綠色家園。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工廠遺產

走遍整個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發現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老廠中,留下來的老物件甚少,其中最醒目的就是這個煙囪了。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化纖廠職工宿舍

同橡膠廠一樣的是,化纖廠也有著自己的職工宿舍樓、學校、大食堂,彷彿一個人的一生都可以在這裡完成。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分廠生活區


老人們三五成群,沐浴在陽光下享受著他們的天倫之樂,小孩子們圍繞著公園馬路一路奔跑,滿滿的童真。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幼兒園


還未到放學時間,幼兒園門口已經有大爺在準備接孩子了,交談過後才知道,大爺原來是化纖廠的一名員工,做了幾十年的一線生產工作,退休後就在家照顧後輩的飲食起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交談甚歡的老人


“年輕的時候,只顧著工作,多少都疏忽了家庭,為了熟悉業務,瞭解生產,最忙的時候還會睡在車間裡。現在退休了,趁身體還算硬朗,多陪陪家人,特別是我的孫女,最喜歡跟我在一起。人老了,也越來越害怕分離了。”大爺滿是感慨的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大展身手的爺爺


平日裡大爺和其他老人一樣,愛打乒乓球。乒乓球是我們的“國球”我們就應當學會,雖然我的技術跟奧運冠軍比不了,但是還是很不賴的,大爺打趣的說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曾經化纖廠大食堂舊址


1956年在化纖廠任職的老員工奶奶告訴我,曾經香味四溢的化纖廠大食堂,早在20多年前就搬走了,現在變身成了羽毛球綜合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散步的奶奶


奶奶是化纖廠的紡紗工人,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建廠不久便入職了,算得上是廠子裡的第一代員工,在化纖廠生活了大半輩子,自然是希望廠子越來越好。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木頭建築


奶奶說雖然現在一點也看不見以前廠子的痕跡,但是現在的文化生活公園也不比原來的差,雖然我們這些“老傢伙”喜歡懷舊,但人總是要與時俱進的嘛。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火車餐廳

老廠雖然已經拆遷,但好在廠子裡的人還生活在化纖廠家屬區,單獨行走在路上時,碰見一兩個彼此熟識的人,點頭打招呼,停下腳步詢問近況,這就是最好的生活狀態了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3 / 南昌搪瓷廠

(建於1955年)

很多老廠,處於市區較為核心的位置,在搬遷和整體出售後,開發商考慮利益的情況下會在控制性規劃內儘量做大商品房面積,因此老廠保留的可能性也變得微乎其微。

南昌搪瓷廠也免不了被拆遷的命運。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南昌搪瓷廠


南昌搪瓷廠成立於1955年,內部廠區廣闊,廠房甚多,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南昌最重要的輕工企業。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搪瓷廠產品


像這樣的瓷器對每個南昌人來說並不會陌生。在新中國成立後,搪瓷產品得到迅猛發展,上世紀50年代,除了開發生產一系列日用搪瓷產品外,還形成了醫用搪瓷製品、鑄鐵搪瓷浴缸、工業搪瓷製品的生產能力。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搪瓷廠印章

曾經的搪瓷工藝品都是工人們辛勤的汗水凝結而成,隨著時間的流逝,瓷器光澤度雖然有所降低,但依舊不影響它的使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寬闊的廠房


工廠標語是廠房最有意思的部分,方方正正的標語,是老一輩人的青春記憶,也是在廠區長大的小孩子們的識字模板。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著大字的廠房

破敗且鐵跡斑斑的廠房門就是如今蕭條的搪瓷廠最真實的寫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破敗不堪的廠房


自從這裡的搪瓷廠不再經營後,這些公共設備都被遺棄,帶不走的又留不下的,只好讓它沉睡在廠房裡,無人提起。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無人問津的機器

這裡沒有食堂沒有學校,就連宿舍樓都變的空無一人,留下來的只有少數還未搬遷的居民和冰冷的機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空蕩的樓房

紅色轎車旁的大爺是啤酒廠普通的一名員工,在搪瓷廠職工樓底租了個不大的門面,每天守著一堆有一堆的啤酒。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已搬遷的居民房

大爺說這個地方要集體拆遷,這裡的人都基本上已經搬走了。“我們下個月也要搬走了,以前還有人說說話聊聊天,現在呀每天都對著這些啤酒打交道了。”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運輸材料的工人


相對於橡膠廠和化纖廠,搪瓷廠少了幾分人情味,更多的則是寂靜和淒涼。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塗膠的阿姨


建立在搪瓷廠廠區的其他小工廠還沒有搬遷,阿姨坐在廠房門口給油漆底盤上膠。他們是為數不多的還未搬遷的員工。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排放標誌


阿姨雖然不是搪瓷廠的員工,但是在搪瓷廠區裡做事也有一段時間了。“以前搪瓷廠有上千人,一到飯點,大家都跑去吃飯,那時候的大鍋飯大家都吃的井井有味。現在除了空蕩的廠房,全都走了,我們也一樣,待不長久喲。”阿姨一邊做著手頭的工作一邊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煙囪

高大聳立著的煙囪不知道還能在此停留多久,然而城市化發展的同時勢必要犧牲一部分東西。昔日的繁華已然不在,留下來的只有一排排廢棄的廠房,和顆顆泛黃的大樹,一代人的記憶就由此劃上了句點。

#4 / 南昌華安針織總廠

(建於1957年)


上海路699號的華安針織總廠,又名華安內衣廠,建立於1957年,這個曾經是江西省規模最大的針織企業。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指路牌


生生不息,是事物變換的規律,城市的發展,一排排老工廠默然倒塌,華安針織總廠在此變成了歷史。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699文化創意園

可舊事物的消逝也代表著新事物的建立,於是699文化創意園出現在大眾視野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紅磚廠房


現在廠房已經被改建為699文化創意園,它因獨特的裝潢和藝術氣息,吸引了一大批前來觀賞的遊客。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掛滿樹葉的老廠房


每一個廠房都盡最大地可能保留原貌,在最初原有的基礎上,適時改造,往日的舊時光彷彿獲得了重生。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式自行車


每一個老物件都有著它特有的陳年往事,曾經的輝煌隨著時間慢慢消逝,老物件也在時光的作用下變成了如今的遺產。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軸流通風機


699創意園內的建築雖然經過了後期調整, 但大部分保留了舊廠房風格,老式紅磚房透露著濃濃的復古懷舊味。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1 / 南昌橡膠廠

(建於1958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上海路出現了一大批從上海支內企業的員工,他們不遠千里,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南昌,只為支援內地建設。

南昌市的橡膠廠,就是他們其中一個支援點。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大門


泰豐輪胎集團的前身就是江西橡膠廠,1997年泰豐集團獨資買下了江西橡膠廠,是江西省第一家來南昌落戶的臺灣上市集團企業,生產全國馳名的英雄牌輪胎。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建築


很多老工廠,土地轉讓時出於拆遷成本等考慮,開發商拆遷徵用的只是他們的生產廠區,而家屬區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模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停車場


曾經的橡膠廠大食堂被拆建成了停車場,一眼望去只剩下破敗的紅磚牆,經歷無數歲月的牆壁已殘破不堪,再也找尋不到大食堂的蹤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職工宿舍


在老廠房家屬區裡行走時,映入眼簾的除了老式的房屋建築,還感受到了一種不同往常的“煙火氣”,像是在放映一部回味無窮的老電影。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馬路邊聊天的老人


陽光明媚的午後,老人們聚集在一起,晒著太陽聊天,其樂融融的場景讓人不忍心上前打擾,這裡是他們住了大半輩子的家。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紅軍房子


橡膠廠曾經有一位老紅軍是廠子裡的領導,老紅軍住宅區與其他職工宿舍樓有所不同的是它擁有著獨立的院子,可即便是這樣,還是掩不住時光對它的摧殘。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字的老人

塗爺爺是廠子裡的廠委員,平日裡最愛在休閒區晒太陽看書看報,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最捨不得的就是這個地方。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打球的奶奶


塗爺爺說平日裡大夥聚在一起聊天、下棋,吃完飯一起散步聊天,現在廠子已經沒有了,好在大夥兒還在,有個說話的人,這日子過的還不算冷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認真看報的老人


在廠子裡沒有看見過年輕人,多的是年邁的老人,他們習慣了從前的慢生活,習慣了與知根知底的鄰居相處,夜不閉戶都是常有的事,我想這就是他們的“大同世界”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正在打掃的清潔工奶奶


奶奶今年68歲了,以前是橡膠廠的老員工,負責解放鞋的製作,後來退休後幹起了環衛工人的工作。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院子裡賣麻團的奶奶


“在家也是打掃,在外面也是打掃,沒什麼不一樣,我每天看著廠子裡面乾乾淨淨的我這個心裡面也高興啊。” 奶奶笑了笑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江西橡膠幼兒園


1958年建廠之時,橡膠幼兒園也同時開工了,以前廠子裡的員工孩子都是在這裡長大的。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城東學校路牌


繼續前行,一家燒菜館旁樹立著南昌市城東學校的牌子。城東學校是1969年創辦的,它的前身是橡膠廠子弟學校,現在歸屬於青山湖區的管轄範圍。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等表哥放學的妹妹


城東學校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農民工的孩子都在裡面讀書。正值週五下午,小妹妹騎著自行車過來等她的表哥放學。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安靜打毛衣的奶奶


在橡膠廠內,還有一家不容錯過的美食,一個開了23年的老店,老闆叫老萬,跟自己的結髮妻一起開了這家店,取名為“老萬炒蚌殼”。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萬炒蚌殼招牌


2008年,老萬身體不適,常年臥病在床,老萬的老伴兒彭奶奶捨不得常前來吃飯的食客,自己一個人撐起了這家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毫不起眼的店面


來過的人都知道,這家毫不起眼的帳篷房下居然隱藏著這樣的美食。店面雖小,口碑卻是極好的,昌北昌東的吃貨們就是打車都要過來吃上一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街景


不論是已經不復存在的橡膠廠大食堂還是依舊充滿活力的宿舍大樓、幼兒園、小學、老萬蚌殼店,都是橡膠老工廠的集體記憶,也是橡膠廠人永遠的情感牽掛。

#2 / 南昌化纖廠

(建於上個世紀四十年代)

南昌老廠,是有溫度和文脈氣息的時代載體,它們的保護、更新與再利用,只有真正融入城市建設中,融入人們的生活裡,才能煥發新的活力與生機。

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標誌

斑駁的牆壁、高大聳立的煙囪、碩大的窗戶、蜿蜒的管道、鐵質的樓梯,各個充滿工業化時代烙印的老廠房,在保留原來的房屋外形上被各個商家修整成全新的店面。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充滿現代感的磚房


化纖廠同橡膠廠一樣,已經尋不到老廠子的蹤跡,但它卻與另一種方式存在在人們的生活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宿舍


關閉了破舊的工廠,承載了都市的創意文化,廢舊的油漆桶和輪胎,經過彩色塗鴉,搖身一變成為綠色家園。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工廠遺產

走遍整個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發現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老廠中,留下來的老物件甚少,其中最醒目的就是這個煙囪了。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化纖廠職工宿舍

同橡膠廠一樣的是,化纖廠也有著自己的職工宿舍樓、學校、大食堂,彷彿一個人的一生都可以在這裡完成。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分廠生活區


老人們三五成群,沐浴在陽光下享受著他們的天倫之樂,小孩子們圍繞著公園馬路一路奔跑,滿滿的童真。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幼兒園


還未到放學時間,幼兒園門口已經有大爺在準備接孩子了,交談過後才知道,大爺原來是化纖廠的一名員工,做了幾十年的一線生產工作,退休後就在家照顧後輩的飲食起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交談甚歡的老人


“年輕的時候,只顧著工作,多少都疏忽了家庭,為了熟悉業務,瞭解生產,最忙的時候還會睡在車間裡。現在退休了,趁身體還算硬朗,多陪陪家人,特別是我的孫女,最喜歡跟我在一起。人老了,也越來越害怕分離了。”大爺滿是感慨的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大展身手的爺爺


平日裡大爺和其他老人一樣,愛打乒乓球。乒乓球是我們的“國球”我們就應當學會,雖然我的技術跟奧運冠軍比不了,但是還是很不賴的,大爺打趣的說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曾經化纖廠大食堂舊址


1956年在化纖廠任職的老員工奶奶告訴我,曾經香味四溢的化纖廠大食堂,早在20多年前就搬走了,現在變身成了羽毛球綜合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散步的奶奶


奶奶是化纖廠的紡紗工人,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建廠不久便入職了,算得上是廠子裡的第一代員工,在化纖廠生活了大半輩子,自然是希望廠子越來越好。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木頭建築


奶奶說雖然現在一點也看不見以前廠子的痕跡,但是現在的文化生活公園也不比原來的差,雖然我們這些“老傢伙”喜歡懷舊,但人總是要與時俱進的嘛。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火車餐廳

老廠雖然已經拆遷,但好在廠子裡的人還生活在化纖廠家屬區,單獨行走在路上時,碰見一兩個彼此熟識的人,點頭打招呼,停下腳步詢問近況,這就是最好的生活狀態了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3 / 南昌搪瓷廠

(建於1955年)

很多老廠,處於市區較為核心的位置,在搬遷和整體出售後,開發商考慮利益的情況下會在控制性規劃內儘量做大商品房面積,因此老廠保留的可能性也變得微乎其微。

南昌搪瓷廠也免不了被拆遷的命運。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南昌搪瓷廠


南昌搪瓷廠成立於1955年,內部廠區廣闊,廠房甚多,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南昌最重要的輕工企業。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搪瓷廠產品


像這樣的瓷器對每個南昌人來說並不會陌生。在新中國成立後,搪瓷產品得到迅猛發展,上世紀50年代,除了開發生產一系列日用搪瓷產品外,還形成了醫用搪瓷製品、鑄鐵搪瓷浴缸、工業搪瓷製品的生產能力。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搪瓷廠印章

曾經的搪瓷工藝品都是工人們辛勤的汗水凝結而成,隨著時間的流逝,瓷器光澤度雖然有所降低,但依舊不影響它的使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寬闊的廠房


工廠標語是廠房最有意思的部分,方方正正的標語,是老一輩人的青春記憶,也是在廠區長大的小孩子們的識字模板。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著大字的廠房

破敗且鐵跡斑斑的廠房門就是如今蕭條的搪瓷廠最真實的寫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破敗不堪的廠房


自從這裡的搪瓷廠不再經營後,這些公共設備都被遺棄,帶不走的又留不下的,只好讓它沉睡在廠房裡,無人提起。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無人問津的機器

這裡沒有食堂沒有學校,就連宿舍樓都變的空無一人,留下來的只有少數還未搬遷的居民和冰冷的機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空蕩的樓房

紅色轎車旁的大爺是啤酒廠普通的一名員工,在搪瓷廠職工樓底租了個不大的門面,每天守著一堆有一堆的啤酒。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已搬遷的居民房

大爺說這個地方要集體拆遷,這裡的人都基本上已經搬走了。“我們下個月也要搬走了,以前還有人說說話聊聊天,現在呀每天都對著這些啤酒打交道了。”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運輸材料的工人


相對於橡膠廠和化纖廠,搪瓷廠少了幾分人情味,更多的則是寂靜和淒涼。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塗膠的阿姨


建立在搪瓷廠廠區的其他小工廠還沒有搬遷,阿姨坐在廠房門口給油漆底盤上膠。他們是為數不多的還未搬遷的員工。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排放標誌


阿姨雖然不是搪瓷廠的員工,但是在搪瓷廠區裡做事也有一段時間了。“以前搪瓷廠有上千人,一到飯點,大家都跑去吃飯,那時候的大鍋飯大家都吃的井井有味。現在除了空蕩的廠房,全都走了,我們也一樣,待不長久喲。”阿姨一邊做著手頭的工作一邊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煙囪

高大聳立著的煙囪不知道還能在此停留多久,然而城市化發展的同時勢必要犧牲一部分東西。昔日的繁華已然不在,留下來的只有一排排廢棄的廠房,和顆顆泛黃的大樹,一代人的記憶就由此劃上了句點。

#4 / 南昌華安針織總廠

(建於1957年)


上海路699號的華安針織總廠,又名華安內衣廠,建立於1957年,這個曾經是江西省規模最大的針織企業。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指路牌


生生不息,是事物變換的規律,城市的發展,一排排老工廠默然倒塌,華安針織總廠在此變成了歷史。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699文化創意園

可舊事物的消逝也代表著新事物的建立,於是699文化創意園出現在大眾視野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紅磚廠房


現在廠房已經被改建為699文化創意園,它因獨特的裝潢和藝術氣息,吸引了一大批前來觀賞的遊客。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掛滿樹葉的老廠房


每一個廠房都盡最大地可能保留原貌,在最初原有的基礎上,適時改造,往日的舊時光彷彿獲得了重生。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式自行車


每一個老物件都有著它特有的陳年往事,曾經的輝煌隨著時間慢慢消逝,老物件也在時光的作用下變成了如今的遺產。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軸流通風機


699創意園內的建築雖然經過了後期調整, 但大部分保留了舊廠房風格,老式紅磚房透露著濃濃的復古懷舊味。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舊廠房改造後


說到華安針織總廠,很多人只有計劃經濟時代從施工到生產的零星片段記憶。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1 / 南昌橡膠廠

(建於1958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上海路出現了一大批從上海支內企業的員工,他們不遠千里,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南昌,只為支援內地建設。

南昌市的橡膠廠,就是他們其中一個支援點。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大門


泰豐輪胎集團的前身就是江西橡膠廠,1997年泰豐集團獨資買下了江西橡膠廠,是江西省第一家來南昌落戶的臺灣上市集團企業,生產全國馳名的英雄牌輪胎。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建築


很多老工廠,土地轉讓時出於拆遷成本等考慮,開發商拆遷徵用的只是他們的生產廠區,而家屬區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模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停車場


曾經的橡膠廠大食堂被拆建成了停車場,一眼望去只剩下破敗的紅磚牆,經歷無數歲月的牆壁已殘破不堪,再也找尋不到大食堂的蹤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職工宿舍


在老廠房家屬區裡行走時,映入眼簾的除了老式的房屋建築,還感受到了一種不同往常的“煙火氣”,像是在放映一部回味無窮的老電影。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馬路邊聊天的老人


陽光明媚的午後,老人們聚集在一起,晒著太陽聊天,其樂融融的場景讓人不忍心上前打擾,這裡是他們住了大半輩子的家。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紅軍房子


橡膠廠曾經有一位老紅軍是廠子裡的領導,老紅軍住宅區與其他職工宿舍樓有所不同的是它擁有著獨立的院子,可即便是這樣,還是掩不住時光對它的摧殘。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字的老人

塗爺爺是廠子裡的廠委員,平日裡最愛在休閒區晒太陽看書看報,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最捨不得的就是這個地方。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打球的奶奶


塗爺爺說平日裡大夥聚在一起聊天、下棋,吃完飯一起散步聊天,現在廠子已經沒有了,好在大夥兒還在,有個說話的人,這日子過的還不算冷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認真看報的老人


在廠子裡沒有看見過年輕人,多的是年邁的老人,他們習慣了從前的慢生活,習慣了與知根知底的鄰居相處,夜不閉戶都是常有的事,我想這就是他們的“大同世界”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正在打掃的清潔工奶奶


奶奶今年68歲了,以前是橡膠廠的老員工,負責解放鞋的製作,後來退休後幹起了環衛工人的工作。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院子裡賣麻團的奶奶


“在家也是打掃,在外面也是打掃,沒什麼不一樣,我每天看著廠子裡面乾乾淨淨的我這個心裡面也高興啊。” 奶奶笑了笑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江西橡膠幼兒園


1958年建廠之時,橡膠幼兒園也同時開工了,以前廠子裡的員工孩子都是在這裡長大的。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城東學校路牌


繼續前行,一家燒菜館旁樹立著南昌市城東學校的牌子。城東學校是1969年創辦的,它的前身是橡膠廠子弟學校,現在歸屬於青山湖區的管轄範圍。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等表哥放學的妹妹


城東學校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農民工的孩子都在裡面讀書。正值週五下午,小妹妹騎著自行車過來等她的表哥放學。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安靜打毛衣的奶奶


在橡膠廠內,還有一家不容錯過的美食,一個開了23年的老店,老闆叫老萬,跟自己的結髮妻一起開了這家店,取名為“老萬炒蚌殼”。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萬炒蚌殼招牌


2008年,老萬身體不適,常年臥病在床,老萬的老伴兒彭奶奶捨不得常前來吃飯的食客,自己一個人撐起了這家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毫不起眼的店面


來過的人都知道,這家毫不起眼的帳篷房下居然隱藏著這樣的美食。店面雖小,口碑卻是極好的,昌北昌東的吃貨們就是打車都要過來吃上一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街景


不論是已經不復存在的橡膠廠大食堂還是依舊充滿活力的宿舍大樓、幼兒園、小學、老萬蚌殼店,都是橡膠老工廠的集體記憶,也是橡膠廠人永遠的情感牽掛。

#2 / 南昌化纖廠

(建於上個世紀四十年代)

南昌老廠,是有溫度和文脈氣息的時代載體,它們的保護、更新與再利用,只有真正融入城市建設中,融入人們的生活裡,才能煥發新的活力與生機。

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標誌

斑駁的牆壁、高大聳立的煙囪、碩大的窗戶、蜿蜒的管道、鐵質的樓梯,各個充滿工業化時代烙印的老廠房,在保留原來的房屋外形上被各個商家修整成全新的店面。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充滿現代感的磚房


化纖廠同橡膠廠一樣,已經尋不到老廠子的蹤跡,但它卻與另一種方式存在在人們的生活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宿舍


關閉了破舊的工廠,承載了都市的創意文化,廢舊的油漆桶和輪胎,經過彩色塗鴉,搖身一變成為綠色家園。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工廠遺產

走遍整個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發現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老廠中,留下來的老物件甚少,其中最醒目的就是這個煙囪了。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化纖廠職工宿舍

同橡膠廠一樣的是,化纖廠也有著自己的職工宿舍樓、學校、大食堂,彷彿一個人的一生都可以在這裡完成。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分廠生活區


老人們三五成群,沐浴在陽光下享受著他們的天倫之樂,小孩子們圍繞著公園馬路一路奔跑,滿滿的童真。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幼兒園


還未到放學時間,幼兒園門口已經有大爺在準備接孩子了,交談過後才知道,大爺原來是化纖廠的一名員工,做了幾十年的一線生產工作,退休後就在家照顧後輩的飲食起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交談甚歡的老人


“年輕的時候,只顧著工作,多少都疏忽了家庭,為了熟悉業務,瞭解生產,最忙的時候還會睡在車間裡。現在退休了,趁身體還算硬朗,多陪陪家人,特別是我的孫女,最喜歡跟我在一起。人老了,也越來越害怕分離了。”大爺滿是感慨的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大展身手的爺爺


平日裡大爺和其他老人一樣,愛打乒乓球。乒乓球是我們的“國球”我們就應當學會,雖然我的技術跟奧運冠軍比不了,但是還是很不賴的,大爺打趣的說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曾經化纖廠大食堂舊址


1956年在化纖廠任職的老員工奶奶告訴我,曾經香味四溢的化纖廠大食堂,早在20多年前就搬走了,現在變身成了羽毛球綜合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散步的奶奶


奶奶是化纖廠的紡紗工人,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建廠不久便入職了,算得上是廠子裡的第一代員工,在化纖廠生活了大半輩子,自然是希望廠子越來越好。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木頭建築


奶奶說雖然現在一點也看不見以前廠子的痕跡,但是現在的文化生活公園也不比原來的差,雖然我們這些“老傢伙”喜歡懷舊,但人總是要與時俱進的嘛。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火車餐廳

老廠雖然已經拆遷,但好在廠子裡的人還生活在化纖廠家屬區,單獨行走在路上時,碰見一兩個彼此熟識的人,點頭打招呼,停下腳步詢問近況,這就是最好的生活狀態了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3 / 南昌搪瓷廠

(建於1955年)

很多老廠,處於市區較為核心的位置,在搬遷和整體出售後,開發商考慮利益的情況下會在控制性規劃內儘量做大商品房面積,因此老廠保留的可能性也變得微乎其微。

南昌搪瓷廠也免不了被拆遷的命運。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南昌搪瓷廠


南昌搪瓷廠成立於1955年,內部廠區廣闊,廠房甚多,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南昌最重要的輕工企業。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搪瓷廠產品


像這樣的瓷器對每個南昌人來說並不會陌生。在新中國成立後,搪瓷產品得到迅猛發展,上世紀50年代,除了開發生產一系列日用搪瓷產品外,還形成了醫用搪瓷製品、鑄鐵搪瓷浴缸、工業搪瓷製品的生產能力。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搪瓷廠印章

曾經的搪瓷工藝品都是工人們辛勤的汗水凝結而成,隨著時間的流逝,瓷器光澤度雖然有所降低,但依舊不影響它的使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寬闊的廠房


工廠標語是廠房最有意思的部分,方方正正的標語,是老一輩人的青春記憶,也是在廠區長大的小孩子們的識字模板。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著大字的廠房

破敗且鐵跡斑斑的廠房門就是如今蕭條的搪瓷廠最真實的寫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破敗不堪的廠房


自從這裡的搪瓷廠不再經營後,這些公共設備都被遺棄,帶不走的又留不下的,只好讓它沉睡在廠房裡,無人提起。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無人問津的機器

這裡沒有食堂沒有學校,就連宿舍樓都變的空無一人,留下來的只有少數還未搬遷的居民和冰冷的機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空蕩的樓房

紅色轎車旁的大爺是啤酒廠普通的一名員工,在搪瓷廠職工樓底租了個不大的門面,每天守著一堆有一堆的啤酒。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已搬遷的居民房

大爺說這個地方要集體拆遷,這裡的人都基本上已經搬走了。“我們下個月也要搬走了,以前還有人說說話聊聊天,現在呀每天都對著這些啤酒打交道了。”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運輸材料的工人


相對於橡膠廠和化纖廠,搪瓷廠少了幾分人情味,更多的則是寂靜和淒涼。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塗膠的阿姨


建立在搪瓷廠廠區的其他小工廠還沒有搬遷,阿姨坐在廠房門口給油漆底盤上膠。他們是為數不多的還未搬遷的員工。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排放標誌


阿姨雖然不是搪瓷廠的員工,但是在搪瓷廠區裡做事也有一段時間了。“以前搪瓷廠有上千人,一到飯點,大家都跑去吃飯,那時候的大鍋飯大家都吃的井井有味。現在除了空蕩的廠房,全都走了,我們也一樣,待不長久喲。”阿姨一邊做著手頭的工作一邊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煙囪

高大聳立著的煙囪不知道還能在此停留多久,然而城市化發展的同時勢必要犧牲一部分東西。昔日的繁華已然不在,留下來的只有一排排廢棄的廠房,和顆顆泛黃的大樹,一代人的記憶就由此劃上了句點。

#4 / 南昌華安針織總廠

(建於1957年)


上海路699號的華安針織總廠,又名華安內衣廠,建立於1957年,這個曾經是江西省規模最大的針織企業。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指路牌


生生不息,是事物變換的規律,城市的發展,一排排老工廠默然倒塌,華安針織總廠在此變成了歷史。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699文化創意園

可舊事物的消逝也代表著新事物的建立,於是699文化創意園出現在大眾視野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紅磚廠房


現在廠房已經被改建為699文化創意園,它因獨特的裝潢和藝術氣息,吸引了一大批前來觀賞的遊客。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掛滿樹葉的老廠房


每一個廠房都盡最大地可能保留原貌,在最初原有的基礎上,適時改造,往日的舊時光彷彿獲得了重生。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式自行車


每一個老物件都有著它特有的陳年往事,曾經的輝煌隨著時間慢慢消逝,老物件也在時光的作用下變成了如今的遺產。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軸流通風機


699創意園內的建築雖然經過了後期調整, 但大部分保留了舊廠房風格,老式紅磚房透露著濃濃的復古懷舊味。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舊廠房改造後


說到華安針織總廠,很多人只有計劃經濟時代從施工到生產的零星片段記憶。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菜票


當時為了廣大職工家屬的就業問題,1965年設立了“南昌內衣三廠”,是華安內衣廠的下屬廠。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1 / 南昌橡膠廠

(建於1958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上海路出現了一大批從上海支內企業的員工,他們不遠千里,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南昌,只為支援內地建設。

南昌市的橡膠廠,就是他們其中一個支援點。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大門


泰豐輪胎集團的前身就是江西橡膠廠,1997年泰豐集團獨資買下了江西橡膠廠,是江西省第一家來南昌落戶的臺灣上市集團企業,生產全國馳名的英雄牌輪胎。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建築


很多老工廠,土地轉讓時出於拆遷成本等考慮,開發商拆遷徵用的只是他們的生產廠區,而家屬區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模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停車場


曾經的橡膠廠大食堂被拆建成了停車場,一眼望去只剩下破敗的紅磚牆,經歷無數歲月的牆壁已殘破不堪,再也找尋不到大食堂的蹤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職工宿舍


在老廠房家屬區裡行走時,映入眼簾的除了老式的房屋建築,還感受到了一種不同往常的“煙火氣”,像是在放映一部回味無窮的老電影。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馬路邊聊天的老人


陽光明媚的午後,老人們聚集在一起,晒著太陽聊天,其樂融融的場景讓人不忍心上前打擾,這裡是他們住了大半輩子的家。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紅軍房子


橡膠廠曾經有一位老紅軍是廠子裡的領導,老紅軍住宅區與其他職工宿舍樓有所不同的是它擁有著獨立的院子,可即便是這樣,還是掩不住時光對它的摧殘。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字的老人

塗爺爺是廠子裡的廠委員,平日裡最愛在休閒區晒太陽看書看報,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最捨不得的就是這個地方。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打球的奶奶


塗爺爺說平日裡大夥聚在一起聊天、下棋,吃完飯一起散步聊天,現在廠子已經沒有了,好在大夥兒還在,有個說話的人,這日子過的還不算冷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認真看報的老人


在廠子裡沒有看見過年輕人,多的是年邁的老人,他們習慣了從前的慢生活,習慣了與知根知底的鄰居相處,夜不閉戶都是常有的事,我想這就是他們的“大同世界”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正在打掃的清潔工奶奶


奶奶今年68歲了,以前是橡膠廠的老員工,負責解放鞋的製作,後來退休後幹起了環衛工人的工作。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院子裡賣麻團的奶奶


“在家也是打掃,在外面也是打掃,沒什麼不一樣,我每天看著廠子裡面乾乾淨淨的我這個心裡面也高興啊。” 奶奶笑了笑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江西橡膠幼兒園


1958年建廠之時,橡膠幼兒園也同時開工了,以前廠子裡的員工孩子都是在這裡長大的。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城東學校路牌


繼續前行,一家燒菜館旁樹立著南昌市城東學校的牌子。城東學校是1969年創辦的,它的前身是橡膠廠子弟學校,現在歸屬於青山湖區的管轄範圍。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等表哥放學的妹妹


城東學校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農民工的孩子都在裡面讀書。正值週五下午,小妹妹騎著自行車過來等她的表哥放學。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安靜打毛衣的奶奶


在橡膠廠內,還有一家不容錯過的美食,一個開了23年的老店,老闆叫老萬,跟自己的結髮妻一起開了這家店,取名為“老萬炒蚌殼”。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萬炒蚌殼招牌


2008年,老萬身體不適,常年臥病在床,老萬的老伴兒彭奶奶捨不得常前來吃飯的食客,自己一個人撐起了這家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毫不起眼的店面


來過的人都知道,這家毫不起眼的帳篷房下居然隱藏著這樣的美食。店面雖小,口碑卻是極好的,昌北昌東的吃貨們就是打車都要過來吃上一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街景


不論是已經不復存在的橡膠廠大食堂還是依舊充滿活力的宿舍大樓、幼兒園、小學、老萬蚌殼店,都是橡膠老工廠的集體記憶,也是橡膠廠人永遠的情感牽掛。

#2 / 南昌化纖廠

(建於上個世紀四十年代)

南昌老廠,是有溫度和文脈氣息的時代載體,它們的保護、更新與再利用,只有真正融入城市建設中,融入人們的生活裡,才能煥發新的活力與生機。

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標誌

斑駁的牆壁、高大聳立的煙囪、碩大的窗戶、蜿蜒的管道、鐵質的樓梯,各個充滿工業化時代烙印的老廠房,在保留原來的房屋外形上被各個商家修整成全新的店面。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充滿現代感的磚房


化纖廠同橡膠廠一樣,已經尋不到老廠子的蹤跡,但它卻與另一種方式存在在人們的生活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宿舍


關閉了破舊的工廠,承載了都市的創意文化,廢舊的油漆桶和輪胎,經過彩色塗鴉,搖身一變成為綠色家園。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工廠遺產

走遍整個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發現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老廠中,留下來的老物件甚少,其中最醒目的就是這個煙囪了。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化纖廠職工宿舍

同橡膠廠一樣的是,化纖廠也有著自己的職工宿舍樓、學校、大食堂,彷彿一個人的一生都可以在這裡完成。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分廠生活區


老人們三五成群,沐浴在陽光下享受著他們的天倫之樂,小孩子們圍繞著公園馬路一路奔跑,滿滿的童真。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幼兒園


還未到放學時間,幼兒園門口已經有大爺在準備接孩子了,交談過後才知道,大爺原來是化纖廠的一名員工,做了幾十年的一線生產工作,退休後就在家照顧後輩的飲食起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交談甚歡的老人


“年輕的時候,只顧著工作,多少都疏忽了家庭,為了熟悉業務,瞭解生產,最忙的時候還會睡在車間裡。現在退休了,趁身體還算硬朗,多陪陪家人,特別是我的孫女,最喜歡跟我在一起。人老了,也越來越害怕分離了。”大爺滿是感慨的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大展身手的爺爺


平日裡大爺和其他老人一樣,愛打乒乓球。乒乓球是我們的“國球”我們就應當學會,雖然我的技術跟奧運冠軍比不了,但是還是很不賴的,大爺打趣的說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曾經化纖廠大食堂舊址


1956年在化纖廠任職的老員工奶奶告訴我,曾經香味四溢的化纖廠大食堂,早在20多年前就搬走了,現在變身成了羽毛球綜合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散步的奶奶


奶奶是化纖廠的紡紗工人,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建廠不久便入職了,算得上是廠子裡的第一代員工,在化纖廠生活了大半輩子,自然是希望廠子越來越好。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木頭建築


奶奶說雖然現在一點也看不見以前廠子的痕跡,但是現在的文化生活公園也不比原來的差,雖然我們這些“老傢伙”喜歡懷舊,但人總是要與時俱進的嘛。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火車餐廳

老廠雖然已經拆遷,但好在廠子裡的人還生活在化纖廠家屬區,單獨行走在路上時,碰見一兩個彼此熟識的人,點頭打招呼,停下腳步詢問近況,這就是最好的生活狀態了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3 / 南昌搪瓷廠

(建於1955年)

很多老廠,處於市區較為核心的位置,在搬遷和整體出售後,開發商考慮利益的情況下會在控制性規劃內儘量做大商品房面積,因此老廠保留的可能性也變得微乎其微。

南昌搪瓷廠也免不了被拆遷的命運。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南昌搪瓷廠


南昌搪瓷廠成立於1955年,內部廠區廣闊,廠房甚多,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南昌最重要的輕工企業。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搪瓷廠產品


像這樣的瓷器對每個南昌人來說並不會陌生。在新中國成立後,搪瓷產品得到迅猛發展,上世紀50年代,除了開發生產一系列日用搪瓷產品外,還形成了醫用搪瓷製品、鑄鐵搪瓷浴缸、工業搪瓷製品的生產能力。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搪瓷廠印章

曾經的搪瓷工藝品都是工人們辛勤的汗水凝結而成,隨著時間的流逝,瓷器光澤度雖然有所降低,但依舊不影響它的使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寬闊的廠房


工廠標語是廠房最有意思的部分,方方正正的標語,是老一輩人的青春記憶,也是在廠區長大的小孩子們的識字模板。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著大字的廠房

破敗且鐵跡斑斑的廠房門就是如今蕭條的搪瓷廠最真實的寫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破敗不堪的廠房


自從這裡的搪瓷廠不再經營後,這些公共設備都被遺棄,帶不走的又留不下的,只好讓它沉睡在廠房裡,無人提起。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無人問津的機器

這裡沒有食堂沒有學校,就連宿舍樓都變的空無一人,留下來的只有少數還未搬遷的居民和冰冷的機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空蕩的樓房

紅色轎車旁的大爺是啤酒廠普通的一名員工,在搪瓷廠職工樓底租了個不大的門面,每天守著一堆有一堆的啤酒。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已搬遷的居民房

大爺說這個地方要集體拆遷,這裡的人都基本上已經搬走了。“我們下個月也要搬走了,以前還有人說說話聊聊天,現在呀每天都對著這些啤酒打交道了。”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運輸材料的工人


相對於橡膠廠和化纖廠,搪瓷廠少了幾分人情味,更多的則是寂靜和淒涼。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塗膠的阿姨


建立在搪瓷廠廠區的其他小工廠還沒有搬遷,阿姨坐在廠房門口給油漆底盤上膠。他們是為數不多的還未搬遷的員工。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排放標誌


阿姨雖然不是搪瓷廠的員工,但是在搪瓷廠區裡做事也有一段時間了。“以前搪瓷廠有上千人,一到飯點,大家都跑去吃飯,那時候的大鍋飯大家都吃的井井有味。現在除了空蕩的廠房,全都走了,我們也一樣,待不長久喲。”阿姨一邊做著手頭的工作一邊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煙囪

高大聳立著的煙囪不知道還能在此停留多久,然而城市化發展的同時勢必要犧牲一部分東西。昔日的繁華已然不在,留下來的只有一排排廢棄的廠房,和顆顆泛黃的大樹,一代人的記憶就由此劃上了句點。

#4 / 南昌華安針織總廠

(建於1957年)


上海路699號的華安針織總廠,又名華安內衣廠,建立於1957年,這個曾經是江西省規模最大的針織企業。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指路牌


生生不息,是事物變換的規律,城市的發展,一排排老工廠默然倒塌,華安針織總廠在此變成了歷史。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699文化創意園

可舊事物的消逝也代表著新事物的建立,於是699文化創意園出現在大眾視野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紅磚廠房


現在廠房已經被改建為699文化創意園,它因獨特的裝潢和藝術氣息,吸引了一大批前來觀賞的遊客。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掛滿樹葉的老廠房


每一個廠房都盡最大地可能保留原貌,在最初原有的基礎上,適時改造,往日的舊時光彷彿獲得了重生。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式自行車


每一個老物件都有著它特有的陳年往事,曾經的輝煌隨著時間慢慢消逝,老物件也在時光的作用下變成了如今的遺產。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軸流通風機


699創意園內的建築雖然經過了後期調整, 但大部分保留了舊廠房風格,老式紅磚房透露著濃濃的復古懷舊味。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舊廠房改造後


說到華安針織總廠,很多人只有計劃經濟時代從施工到生產的零星片段記憶。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菜票


當時為了廣大職工家屬的就業問題,1965年設立了“南昌內衣三廠”,是華安內衣廠的下屬廠。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高溫高壓染色機


李阿姨就是當時內衣廠的員工,“我丈夫在針織廠工作,為了解決我們這些家屬的就業問題,才創辦了內衣廠。現在每天過來逛逛看見這些孤零零的老物件,心裡很不是滋味。”李阿姨感慨的說道。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1 / 南昌橡膠廠

(建於1958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上海路出現了一大批從上海支內企業的員工,他們不遠千里,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南昌,只為支援內地建設。

南昌市的橡膠廠,就是他們其中一個支援點。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大門


泰豐輪胎集團的前身就是江西橡膠廠,1997年泰豐集團獨資買下了江西橡膠廠,是江西省第一家來南昌落戶的臺灣上市集團企業,生產全國馳名的英雄牌輪胎。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建築


很多老工廠,土地轉讓時出於拆遷成本等考慮,開發商拆遷徵用的只是他們的生產廠區,而家屬區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模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停車場


曾經的橡膠廠大食堂被拆建成了停車場,一眼望去只剩下破敗的紅磚牆,經歷無數歲月的牆壁已殘破不堪,再也找尋不到大食堂的蹤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職工宿舍


在老廠房家屬區裡行走時,映入眼簾的除了老式的房屋建築,還感受到了一種不同往常的“煙火氣”,像是在放映一部回味無窮的老電影。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馬路邊聊天的老人


陽光明媚的午後,老人們聚集在一起,晒著太陽聊天,其樂融融的場景讓人不忍心上前打擾,這裡是他們住了大半輩子的家。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紅軍房子


橡膠廠曾經有一位老紅軍是廠子裡的領導,老紅軍住宅區與其他職工宿舍樓有所不同的是它擁有著獨立的院子,可即便是這樣,還是掩不住時光對它的摧殘。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字的老人

塗爺爺是廠子裡的廠委員,平日裡最愛在休閒區晒太陽看書看報,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最捨不得的就是這個地方。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打球的奶奶


塗爺爺說平日裡大夥聚在一起聊天、下棋,吃完飯一起散步聊天,現在廠子已經沒有了,好在大夥兒還在,有個說話的人,這日子過的還不算冷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認真看報的老人


在廠子裡沒有看見過年輕人,多的是年邁的老人,他們習慣了從前的慢生活,習慣了與知根知底的鄰居相處,夜不閉戶都是常有的事,我想這就是他們的“大同世界”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正在打掃的清潔工奶奶


奶奶今年68歲了,以前是橡膠廠的老員工,負責解放鞋的製作,後來退休後幹起了環衛工人的工作。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院子裡賣麻團的奶奶


“在家也是打掃,在外面也是打掃,沒什麼不一樣,我每天看著廠子裡面乾乾淨淨的我這個心裡面也高興啊。” 奶奶笑了笑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江西橡膠幼兒園


1958年建廠之時,橡膠幼兒園也同時開工了,以前廠子裡的員工孩子都是在這裡長大的。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城東學校路牌


繼續前行,一家燒菜館旁樹立著南昌市城東學校的牌子。城東學校是1969年創辦的,它的前身是橡膠廠子弟學校,現在歸屬於青山湖區的管轄範圍。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等表哥放學的妹妹


城東學校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農民工的孩子都在裡面讀書。正值週五下午,小妹妹騎著自行車過來等她的表哥放學。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安靜打毛衣的奶奶


在橡膠廠內,還有一家不容錯過的美食,一個開了23年的老店,老闆叫老萬,跟自己的結髮妻一起開了這家店,取名為“老萬炒蚌殼”。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萬炒蚌殼招牌


2008年,老萬身體不適,常年臥病在床,老萬的老伴兒彭奶奶捨不得常前來吃飯的食客,自己一個人撐起了這家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毫不起眼的店面


來過的人都知道,這家毫不起眼的帳篷房下居然隱藏著這樣的美食。店面雖小,口碑卻是極好的,昌北昌東的吃貨們就是打車都要過來吃上一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街景


不論是已經不復存在的橡膠廠大食堂還是依舊充滿活力的宿舍大樓、幼兒園、小學、老萬蚌殼店,都是橡膠老工廠的集體記憶,也是橡膠廠人永遠的情感牽掛。

#2 / 南昌化纖廠

(建於上個世紀四十年代)

南昌老廠,是有溫度和文脈氣息的時代載體,它們的保護、更新與再利用,只有真正融入城市建設中,融入人們的生活裡,才能煥發新的活力與生機。

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標誌

斑駁的牆壁、高大聳立的煙囪、碩大的窗戶、蜿蜒的管道、鐵質的樓梯,各個充滿工業化時代烙印的老廠房,在保留原來的房屋外形上被各個商家修整成全新的店面。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充滿現代感的磚房


化纖廠同橡膠廠一樣,已經尋不到老廠子的蹤跡,但它卻與另一種方式存在在人們的生活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宿舍


關閉了破舊的工廠,承載了都市的創意文化,廢舊的油漆桶和輪胎,經過彩色塗鴉,搖身一變成為綠色家園。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工廠遺產

走遍整個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發現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老廠中,留下來的老物件甚少,其中最醒目的就是這個煙囪了。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化纖廠職工宿舍

同橡膠廠一樣的是,化纖廠也有著自己的職工宿舍樓、學校、大食堂,彷彿一個人的一生都可以在這裡完成。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分廠生活區


老人們三五成群,沐浴在陽光下享受著他們的天倫之樂,小孩子們圍繞著公園馬路一路奔跑,滿滿的童真。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幼兒園


還未到放學時間,幼兒園門口已經有大爺在準備接孩子了,交談過後才知道,大爺原來是化纖廠的一名員工,做了幾十年的一線生產工作,退休後就在家照顧後輩的飲食起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交談甚歡的老人


“年輕的時候,只顧著工作,多少都疏忽了家庭,為了熟悉業務,瞭解生產,最忙的時候還會睡在車間裡。現在退休了,趁身體還算硬朗,多陪陪家人,特別是我的孫女,最喜歡跟我在一起。人老了,也越來越害怕分離了。”大爺滿是感慨的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大展身手的爺爺


平日裡大爺和其他老人一樣,愛打乒乓球。乒乓球是我們的“國球”我們就應當學會,雖然我的技術跟奧運冠軍比不了,但是還是很不賴的,大爺打趣的說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曾經化纖廠大食堂舊址


1956年在化纖廠任職的老員工奶奶告訴我,曾經香味四溢的化纖廠大食堂,早在20多年前就搬走了,現在變身成了羽毛球綜合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散步的奶奶


奶奶是化纖廠的紡紗工人,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建廠不久便入職了,算得上是廠子裡的第一代員工,在化纖廠生活了大半輩子,自然是希望廠子越來越好。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木頭建築


奶奶說雖然現在一點也看不見以前廠子的痕跡,但是現在的文化生活公園也不比原來的差,雖然我們這些“老傢伙”喜歡懷舊,但人總是要與時俱進的嘛。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火車餐廳

老廠雖然已經拆遷,但好在廠子裡的人還生活在化纖廠家屬區,單獨行走在路上時,碰見一兩個彼此熟識的人,點頭打招呼,停下腳步詢問近況,這就是最好的生活狀態了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3 / 南昌搪瓷廠

(建於1955年)

很多老廠,處於市區較為核心的位置,在搬遷和整體出售後,開發商考慮利益的情況下會在控制性規劃內儘量做大商品房面積,因此老廠保留的可能性也變得微乎其微。

南昌搪瓷廠也免不了被拆遷的命運。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南昌搪瓷廠


南昌搪瓷廠成立於1955年,內部廠區廣闊,廠房甚多,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南昌最重要的輕工企業。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搪瓷廠產品


像這樣的瓷器對每個南昌人來說並不會陌生。在新中國成立後,搪瓷產品得到迅猛發展,上世紀50年代,除了開發生產一系列日用搪瓷產品外,還形成了醫用搪瓷製品、鑄鐵搪瓷浴缸、工業搪瓷製品的生產能力。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搪瓷廠印章

曾經的搪瓷工藝品都是工人們辛勤的汗水凝結而成,隨著時間的流逝,瓷器光澤度雖然有所降低,但依舊不影響它的使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寬闊的廠房


工廠標語是廠房最有意思的部分,方方正正的標語,是老一輩人的青春記憶,也是在廠區長大的小孩子們的識字模板。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著大字的廠房

破敗且鐵跡斑斑的廠房門就是如今蕭條的搪瓷廠最真實的寫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破敗不堪的廠房


自從這裡的搪瓷廠不再經營後,這些公共設備都被遺棄,帶不走的又留不下的,只好讓它沉睡在廠房裡,無人提起。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無人問津的機器

這裡沒有食堂沒有學校,就連宿舍樓都變的空無一人,留下來的只有少數還未搬遷的居民和冰冷的機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空蕩的樓房

紅色轎車旁的大爺是啤酒廠普通的一名員工,在搪瓷廠職工樓底租了個不大的門面,每天守著一堆有一堆的啤酒。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已搬遷的居民房

大爺說這個地方要集體拆遷,這裡的人都基本上已經搬走了。“我們下個月也要搬走了,以前還有人說說話聊聊天,現在呀每天都對著這些啤酒打交道了。”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運輸材料的工人


相對於橡膠廠和化纖廠,搪瓷廠少了幾分人情味,更多的則是寂靜和淒涼。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塗膠的阿姨


建立在搪瓷廠廠區的其他小工廠還沒有搬遷,阿姨坐在廠房門口給油漆底盤上膠。他們是為數不多的還未搬遷的員工。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排放標誌


阿姨雖然不是搪瓷廠的員工,但是在搪瓷廠區裡做事也有一段時間了。“以前搪瓷廠有上千人,一到飯點,大家都跑去吃飯,那時候的大鍋飯大家都吃的井井有味。現在除了空蕩的廠房,全都走了,我們也一樣,待不長久喲。”阿姨一邊做著手頭的工作一邊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煙囪

高大聳立著的煙囪不知道還能在此停留多久,然而城市化發展的同時勢必要犧牲一部分東西。昔日的繁華已然不在,留下來的只有一排排廢棄的廠房,和顆顆泛黃的大樹,一代人的記憶就由此劃上了句點。

#4 / 南昌華安針織總廠

(建於1957年)


上海路699號的華安針織總廠,又名華安內衣廠,建立於1957年,這個曾經是江西省規模最大的針織企業。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指路牌


生生不息,是事物變換的規律,城市的發展,一排排老工廠默然倒塌,華安針織總廠在此變成了歷史。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699文化創意園

可舊事物的消逝也代表著新事物的建立,於是699文化創意園出現在大眾視野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紅磚廠房


現在廠房已經被改建為699文化創意園,它因獨特的裝潢和藝術氣息,吸引了一大批前來觀賞的遊客。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掛滿樹葉的老廠房


每一個廠房都盡最大地可能保留原貌,在最初原有的基礎上,適時改造,往日的舊時光彷彿獲得了重生。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式自行車


每一個老物件都有著它特有的陳年往事,曾經的輝煌隨著時間慢慢消逝,老物件也在時光的作用下變成了如今的遺產。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軸流通風機


699創意園內的建築雖然經過了後期調整, 但大部分保留了舊廠房風格,老式紅磚房透露著濃濃的復古懷舊味。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舊廠房改造後


說到華安針織總廠,很多人只有計劃經濟時代從施工到生產的零星片段記憶。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菜票


當時為了廣大職工家屬的就業問題,1965年設立了“南昌內衣三廠”,是華安內衣廠的下屬廠。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高溫高壓染色機


李阿姨就是當時內衣廠的員工,“我丈夫在針織廠工作,為了解決我們這些家屬的就業問題,才創辦了內衣廠。現在每天過來逛逛看見這些孤零零的老物件,心裡很不是滋味。”李阿姨感慨的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紡織機


當時華安針織總廠除了有不同的生產車間外,還有用於召開重大會議的大禮堂。廠子裡舉辦新年舞會、國慶舞會時,李阿姨每次都會參加。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1 / 南昌橡膠廠

(建於1958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上海路出現了一大批從上海支內企業的員工,他們不遠千里,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南昌,只為支援內地建設。

南昌市的橡膠廠,就是他們其中一個支援點。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大門


泰豐輪胎集團的前身就是江西橡膠廠,1997年泰豐集團獨資買下了江西橡膠廠,是江西省第一家來南昌落戶的臺灣上市集團企業,生產全國馳名的英雄牌輪胎。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建築


很多老工廠,土地轉讓時出於拆遷成本等考慮,開發商拆遷徵用的只是他們的生產廠區,而家屬區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模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停車場


曾經的橡膠廠大食堂被拆建成了停車場,一眼望去只剩下破敗的紅磚牆,經歷無數歲月的牆壁已殘破不堪,再也找尋不到大食堂的蹤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職工宿舍


在老廠房家屬區裡行走時,映入眼簾的除了老式的房屋建築,還感受到了一種不同往常的“煙火氣”,像是在放映一部回味無窮的老電影。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馬路邊聊天的老人


陽光明媚的午後,老人們聚集在一起,晒著太陽聊天,其樂融融的場景讓人不忍心上前打擾,這裡是他們住了大半輩子的家。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紅軍房子


橡膠廠曾經有一位老紅軍是廠子裡的領導,老紅軍住宅區與其他職工宿舍樓有所不同的是它擁有著獨立的院子,可即便是這樣,還是掩不住時光對它的摧殘。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字的老人

塗爺爺是廠子裡的廠委員,平日裡最愛在休閒區晒太陽看書看報,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最捨不得的就是這個地方。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打球的奶奶


塗爺爺說平日裡大夥聚在一起聊天、下棋,吃完飯一起散步聊天,現在廠子已經沒有了,好在大夥兒還在,有個說話的人,這日子過的還不算冷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認真看報的老人


在廠子裡沒有看見過年輕人,多的是年邁的老人,他們習慣了從前的慢生活,習慣了與知根知底的鄰居相處,夜不閉戶都是常有的事,我想這就是他們的“大同世界”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正在打掃的清潔工奶奶


奶奶今年68歲了,以前是橡膠廠的老員工,負責解放鞋的製作,後來退休後幹起了環衛工人的工作。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院子裡賣麻團的奶奶


“在家也是打掃,在外面也是打掃,沒什麼不一樣,我每天看著廠子裡面乾乾淨淨的我這個心裡面也高興啊。” 奶奶笑了笑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江西橡膠幼兒園


1958年建廠之時,橡膠幼兒園也同時開工了,以前廠子裡的員工孩子都是在這裡長大的。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城東學校路牌


繼續前行,一家燒菜館旁樹立著南昌市城東學校的牌子。城東學校是1969年創辦的,它的前身是橡膠廠子弟學校,現在歸屬於青山湖區的管轄範圍。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等表哥放學的妹妹


城東學校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農民工的孩子都在裡面讀書。正值週五下午,小妹妹騎著自行車過來等她的表哥放學。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安靜打毛衣的奶奶


在橡膠廠內,還有一家不容錯過的美食,一個開了23年的老店,老闆叫老萬,跟自己的結髮妻一起開了這家店,取名為“老萬炒蚌殼”。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萬炒蚌殼招牌


2008年,老萬身體不適,常年臥病在床,老萬的老伴兒彭奶奶捨不得常前來吃飯的食客,自己一個人撐起了這家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毫不起眼的店面


來過的人都知道,這家毫不起眼的帳篷房下居然隱藏著這樣的美食。店面雖小,口碑卻是極好的,昌北昌東的吃貨們就是打車都要過來吃上一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街景


不論是已經不復存在的橡膠廠大食堂還是依舊充滿活力的宿舍大樓、幼兒園、小學、老萬蚌殼店,都是橡膠老工廠的集體記憶,也是橡膠廠人永遠的情感牽掛。

#2 / 南昌化纖廠

(建於上個世紀四十年代)

南昌老廠,是有溫度和文脈氣息的時代載體,它們的保護、更新與再利用,只有真正融入城市建設中,融入人們的生活裡,才能煥發新的活力與生機。

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標誌

斑駁的牆壁、高大聳立的煙囪、碩大的窗戶、蜿蜒的管道、鐵質的樓梯,各個充滿工業化時代烙印的老廠房,在保留原來的房屋外形上被各個商家修整成全新的店面。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充滿現代感的磚房


化纖廠同橡膠廠一樣,已經尋不到老廠子的蹤跡,但它卻與另一種方式存在在人們的生活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宿舍


關閉了破舊的工廠,承載了都市的創意文化,廢舊的油漆桶和輪胎,經過彩色塗鴉,搖身一變成為綠色家園。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工廠遺產

走遍整個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發現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老廠中,留下來的老物件甚少,其中最醒目的就是這個煙囪了。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化纖廠職工宿舍

同橡膠廠一樣的是,化纖廠也有著自己的職工宿舍樓、學校、大食堂,彷彿一個人的一生都可以在這裡完成。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分廠生活區


老人們三五成群,沐浴在陽光下享受著他們的天倫之樂,小孩子們圍繞著公園馬路一路奔跑,滿滿的童真。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幼兒園


還未到放學時間,幼兒園門口已經有大爺在準備接孩子了,交談過後才知道,大爺原來是化纖廠的一名員工,做了幾十年的一線生產工作,退休後就在家照顧後輩的飲食起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交談甚歡的老人


“年輕的時候,只顧著工作,多少都疏忽了家庭,為了熟悉業務,瞭解生產,最忙的時候還會睡在車間裡。現在退休了,趁身體還算硬朗,多陪陪家人,特別是我的孫女,最喜歡跟我在一起。人老了,也越來越害怕分離了。”大爺滿是感慨的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大展身手的爺爺


平日裡大爺和其他老人一樣,愛打乒乓球。乒乓球是我們的“國球”我們就應當學會,雖然我的技術跟奧運冠軍比不了,但是還是很不賴的,大爺打趣的說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曾經化纖廠大食堂舊址


1956年在化纖廠任職的老員工奶奶告訴我,曾經香味四溢的化纖廠大食堂,早在20多年前就搬走了,現在變身成了羽毛球綜合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散步的奶奶


奶奶是化纖廠的紡紗工人,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建廠不久便入職了,算得上是廠子裡的第一代員工,在化纖廠生活了大半輩子,自然是希望廠子越來越好。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木頭建築


奶奶說雖然現在一點也看不見以前廠子的痕跡,但是現在的文化生活公園也不比原來的差,雖然我們這些“老傢伙”喜歡懷舊,但人總是要與時俱進的嘛。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火車餐廳

老廠雖然已經拆遷,但好在廠子裡的人還生活在化纖廠家屬區,單獨行走在路上時,碰見一兩個彼此熟識的人,點頭打招呼,停下腳步詢問近況,這就是最好的生活狀態了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3 / 南昌搪瓷廠

(建於1955年)

很多老廠,處於市區較為核心的位置,在搬遷和整體出售後,開發商考慮利益的情況下會在控制性規劃內儘量做大商品房面積,因此老廠保留的可能性也變得微乎其微。

南昌搪瓷廠也免不了被拆遷的命運。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南昌搪瓷廠


南昌搪瓷廠成立於1955年,內部廠區廣闊,廠房甚多,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南昌最重要的輕工企業。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搪瓷廠產品


像這樣的瓷器對每個南昌人來說並不會陌生。在新中國成立後,搪瓷產品得到迅猛發展,上世紀50年代,除了開發生產一系列日用搪瓷產品外,還形成了醫用搪瓷製品、鑄鐵搪瓷浴缸、工業搪瓷製品的生產能力。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搪瓷廠印章

曾經的搪瓷工藝品都是工人們辛勤的汗水凝結而成,隨著時間的流逝,瓷器光澤度雖然有所降低,但依舊不影響它的使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寬闊的廠房


工廠標語是廠房最有意思的部分,方方正正的標語,是老一輩人的青春記憶,也是在廠區長大的小孩子們的識字模板。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著大字的廠房

破敗且鐵跡斑斑的廠房門就是如今蕭條的搪瓷廠最真實的寫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破敗不堪的廠房


自從這裡的搪瓷廠不再經營後,這些公共設備都被遺棄,帶不走的又留不下的,只好讓它沉睡在廠房裡,無人提起。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無人問津的機器

這裡沒有食堂沒有學校,就連宿舍樓都變的空無一人,留下來的只有少數還未搬遷的居民和冰冷的機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空蕩的樓房

紅色轎車旁的大爺是啤酒廠普通的一名員工,在搪瓷廠職工樓底租了個不大的門面,每天守著一堆有一堆的啤酒。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已搬遷的居民房

大爺說這個地方要集體拆遷,這裡的人都基本上已經搬走了。“我們下個月也要搬走了,以前還有人說說話聊聊天,現在呀每天都對著這些啤酒打交道了。”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運輸材料的工人


相對於橡膠廠和化纖廠,搪瓷廠少了幾分人情味,更多的則是寂靜和淒涼。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塗膠的阿姨


建立在搪瓷廠廠區的其他小工廠還沒有搬遷,阿姨坐在廠房門口給油漆底盤上膠。他們是為數不多的還未搬遷的員工。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排放標誌


阿姨雖然不是搪瓷廠的員工,但是在搪瓷廠區裡做事也有一段時間了。“以前搪瓷廠有上千人,一到飯點,大家都跑去吃飯,那時候的大鍋飯大家都吃的井井有味。現在除了空蕩的廠房,全都走了,我們也一樣,待不長久喲。”阿姨一邊做著手頭的工作一邊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煙囪

高大聳立著的煙囪不知道還能在此停留多久,然而城市化發展的同時勢必要犧牲一部分東西。昔日的繁華已然不在,留下來的只有一排排廢棄的廠房,和顆顆泛黃的大樹,一代人的記憶就由此劃上了句點。

#4 / 南昌華安針織總廠

(建於1957年)


上海路699號的華安針織總廠,又名華安內衣廠,建立於1957年,這個曾經是江西省規模最大的針織企業。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指路牌


生生不息,是事物變換的規律,城市的發展,一排排老工廠默然倒塌,華安針織總廠在此變成了歷史。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699文化創意園

可舊事物的消逝也代表著新事物的建立,於是699文化創意園出現在大眾視野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紅磚廠房


現在廠房已經被改建為699文化創意園,它因獨特的裝潢和藝術氣息,吸引了一大批前來觀賞的遊客。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掛滿樹葉的老廠房


每一個廠房都盡最大地可能保留原貌,在最初原有的基礎上,適時改造,往日的舊時光彷彿獲得了重生。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式自行車


每一個老物件都有著它特有的陳年往事,曾經的輝煌隨著時間慢慢消逝,老物件也在時光的作用下變成了如今的遺產。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軸流通風機


699創意園內的建築雖然經過了後期調整, 但大部分保留了舊廠房風格,老式紅磚房透露著濃濃的復古懷舊味。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舊廠房改造後


說到華安針織總廠,很多人只有計劃經濟時代從施工到生產的零星片段記憶。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菜票


當時為了廣大職工家屬的就業問題,1965年設立了“南昌內衣三廠”,是華安內衣廠的下屬廠。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高溫高壓染色機


李阿姨就是當時內衣廠的員工,“我丈夫在針織廠工作,為了解決我們這些家屬的就業問題,才創辦了內衣廠。現在每天過來逛逛看見這些孤零零的老物件,心裡很不是滋味。”李阿姨感慨的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紡織機


當時華安針織總廠除了有不同的生產車間外,還有用於召開重大會議的大禮堂。廠子裡舉辦新年舞會、國慶舞會時,李阿姨每次都會參加。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如今的廠房


“那時候每一年最盼望的就是舞會了,平日裡在車間忙的不可開交,哪有時間打理自己喲,那會兒啊姑娘們都打扮的漂漂亮亮的,盼望著跟心儀的小夥兒一起跳舞。”望著李阿姨的有些溼潤的眼眶,不禁有些感慨。

"

這些老工廠本身是上世紀遺留之物

這些一座座大型工廠裡

無數工人揮灑過汗水和青春

在南昌這片土地上

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的老工廠存在

讓我們一起重溫那些老工廠的輝煌歲月…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1 / 南昌橡膠廠

(建於1958年)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後期,上海路出現了一大批從上海支內企業的員工,他們不遠千里,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了南昌,只為支援內地建設。

南昌市的橡膠廠,就是他們其中一個支援點。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大門


泰豐輪胎集團的前身就是江西橡膠廠,1997年泰豐集團獨資買下了江西橡膠廠,是江西省第一家來南昌落戶的臺灣上市集團企業,生產全國馳名的英雄牌輪胎。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建築


很多老工廠,土地轉讓時出於拆遷成本等考慮,開發商拆遷徵用的只是他們的生產廠區,而家屬區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模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橡膠廠停車場


曾經的橡膠廠大食堂被拆建成了停車場,一眼望去只剩下破敗的紅磚牆,經歷無數歲月的牆壁已殘破不堪,再也找尋不到大食堂的蹤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家屬區職工宿舍


在老廠房家屬區裡行走時,映入眼簾的除了老式的房屋建築,還感受到了一種不同往常的“煙火氣”,像是在放映一部回味無窮的老電影。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馬路邊聊天的老人


陽光明媚的午後,老人們聚集在一起,晒著太陽聊天,其樂融融的場景讓人不忍心上前打擾,這裡是他們住了大半輩子的家。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紅軍房子


橡膠廠曾經有一位老紅軍是廠子裡的領導,老紅軍住宅區與其他職工宿舍樓有所不同的是它擁有著獨立的院子,可即便是這樣,還是掩不住時光對它的摧殘。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字的老人

塗爺爺是廠子裡的廠委員,平日裡最愛在休閒區晒太陽看書看報,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最捨不得的就是這個地方。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打球的奶奶


塗爺爺說平日裡大夥聚在一起聊天、下棋,吃完飯一起散步聊天,現在廠子已經沒有了,好在大夥兒還在,有個說話的人,這日子過的還不算冷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認真看報的老人


在廠子裡沒有看見過年輕人,多的是年邁的老人,他們習慣了從前的慢生活,習慣了與知根知底的鄰居相處,夜不閉戶都是常有的事,我想這就是他們的“大同世界”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正在打掃的清潔工奶奶


奶奶今年68歲了,以前是橡膠廠的老員工,負責解放鞋的製作,後來退休後幹起了環衛工人的工作。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院子裡賣麻團的奶奶


“在家也是打掃,在外面也是打掃,沒什麼不一樣,我每天看著廠子裡面乾乾淨淨的我這個心裡面也高興啊。” 奶奶笑了笑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江西橡膠幼兒園


1958年建廠之時,橡膠幼兒園也同時開工了,以前廠子裡的員工孩子都是在這裡長大的。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城東學校路牌


繼續前行,一家燒菜館旁樹立著南昌市城東學校的牌子。城東學校是1969年創辦的,它的前身是橡膠廠子弟學校,現在歸屬於青山湖區的管轄範圍。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等表哥放學的妹妹


城東學校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農民工的孩子都在裡面讀書。正值週五下午,小妹妹騎著自行車過來等她的表哥放學。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安靜打毛衣的奶奶


在橡膠廠內,還有一家不容錯過的美食,一個開了23年的老店,老闆叫老萬,跟自己的結髮妻一起開了這家店,取名為“老萬炒蚌殼”。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萬炒蚌殼招牌


2008年,老萬身體不適,常年臥病在床,老萬的老伴兒彭奶奶捨不得常前來吃飯的食客,自己一個人撐起了這家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毫不起眼的店面


來過的人都知道,這家毫不起眼的帳篷房下居然隱藏著這樣的美食。店面雖小,口碑卻是極好的,昌北昌東的吃貨們就是打車都要過來吃上一口。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街景


不論是已經不復存在的橡膠廠大食堂還是依舊充滿活力的宿舍大樓、幼兒園、小學、老萬蚌殼店,都是橡膠老工廠的集體記憶,也是橡膠廠人永遠的情感牽掛。

#2 / 南昌化纖廠

(建於上個世紀四十年代)

南昌老廠,是有溫度和文脈氣息的時代載體,它們的保護、更新與再利用,只有真正融入城市建設中,融入人們的生活裡,才能煥發新的活力與生機。

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標誌

斑駁的牆壁、高大聳立的煙囪、碩大的窗戶、蜿蜒的管道、鐵質的樓梯,各個充滿工業化時代烙印的老廠房,在保留原來的房屋外形上被各個商家修整成全新的店面。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充滿現代感的磚房


化纖廠同橡膠廠一樣,已經尋不到老廠子的蹤跡,但它卻與另一種方式存在在人們的生活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宿舍


關閉了破舊的工廠,承載了都市的創意文化,廢舊的油漆桶和輪胎,經過彩色塗鴉,搖身一變成為綠色家園。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工廠遺產

走遍整個樟樹林文化生活公園,發現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老廠中,留下來的老物件甚少,其中最醒目的就是這個煙囪了。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化纖廠職工宿舍

同橡膠廠一樣的是,化纖廠也有著自己的職工宿舍樓、學校、大食堂,彷彿一個人的一生都可以在這裡完成。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分廠生活區


老人們三五成群,沐浴在陽光下享受著他們的天倫之樂,小孩子們圍繞著公園馬路一路奔跑,滿滿的童真。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化纖廠幼兒園


還未到放學時間,幼兒園門口已經有大爺在準備接孩子了,交談過後才知道,大爺原來是化纖廠的一名員工,做了幾十年的一線生產工作,退休後就在家照顧後輩的飲食起居。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交談甚歡的老人


“年輕的時候,只顧著工作,多少都疏忽了家庭,為了熟悉業務,瞭解生產,最忙的時候還會睡在車間裡。現在退休了,趁身體還算硬朗,多陪陪家人,特別是我的孫女,最喜歡跟我在一起。人老了,也越來越害怕分離了。”大爺滿是感慨的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大展身手的爺爺


平日裡大爺和其他老人一樣,愛打乒乓球。乒乓球是我們的“國球”我們就應當學會,雖然我的技術跟奧運冠軍比不了,但是還是很不賴的,大爺打趣的說著。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曾經化纖廠大食堂舊址


1956年在化纖廠任職的老員工奶奶告訴我,曾經香味四溢的化纖廠大食堂,早在20多年前就搬走了,現在變身成了羽毛球綜合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散步的奶奶


奶奶是化纖廠的紡紗工人,從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建廠不久便入職了,算得上是廠子裡的第一代員工,在化纖廠生活了大半輩子,自然是希望廠子越來越好。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木頭建築


奶奶說雖然現在一點也看不見以前廠子的痕跡,但是現在的文化生活公園也不比原來的差,雖然我們這些“老傢伙”喜歡懷舊,但人總是要與時俱進的嘛。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火車餐廳

老廠雖然已經拆遷,但好在廠子裡的人還生活在化纖廠家屬區,單獨行走在路上時,碰見一兩個彼此熟識的人,點頭打招呼,停下腳步詢問近況,這就是最好的生活狀態了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3 / 南昌搪瓷廠

(建於1955年)

很多老廠,處於市區較為核心的位置,在搬遷和整體出售後,開發商考慮利益的情況下會在控制性規劃內儘量做大商品房面積,因此老廠保留的可能性也變得微乎其微。

南昌搪瓷廠也免不了被拆遷的命運。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南昌搪瓷廠


南昌搪瓷廠成立於1955年,內部廠區廣闊,廠房甚多,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南昌最重要的輕工企業。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搪瓷廠產品


像這樣的瓷器對每個南昌人來說並不會陌生。在新中國成立後,搪瓷產品得到迅猛發展,上世紀50年代,除了開發生產一系列日用搪瓷產品外,還形成了醫用搪瓷製品、鑄鐵搪瓷浴缸、工業搪瓷製品的生產能力。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搪瓷廠印章

曾經的搪瓷工藝品都是工人們辛勤的汗水凝結而成,隨著時間的流逝,瓷器光澤度雖然有所降低,但依舊不影響它的使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寬闊的廠房


工廠標語是廠房最有意思的部分,方方正正的標語,是老一輩人的青春記憶,也是在廠區長大的小孩子們的識字模板。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寫著大字的廠房

破敗且鐵跡斑斑的廠房門就是如今蕭條的搪瓷廠最真實的寫照。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破敗不堪的廠房


自從這裡的搪瓷廠不再經營後,這些公共設備都被遺棄,帶不走的又留不下的,只好讓它沉睡在廠房裡,無人提起。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無人問津的機器

這裡沒有食堂沒有學校,就連宿舍樓都變的空無一人,留下來的只有少數還未搬遷的居民和冰冷的機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空蕩的樓房

紅色轎車旁的大爺是啤酒廠普通的一名員工,在搪瓷廠職工樓底租了個不大的門面,每天守著一堆有一堆的啤酒。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已搬遷的居民房

大爺說這個地方要集體拆遷,這裡的人都基本上已經搬走了。“我們下個月也要搬走了,以前還有人說說話聊聊天,現在呀每天都對著這些啤酒打交道了。”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運輸材料的工人


相對於橡膠廠和化纖廠,搪瓷廠少了幾分人情味,更多的則是寂靜和淒涼。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塗膠的阿姨


建立在搪瓷廠廠區的其他小工廠還沒有搬遷,阿姨坐在廠房門口給油漆底盤上膠。他們是為數不多的還未搬遷的員工。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排放標誌


阿姨雖然不是搪瓷廠的員工,但是在搪瓷廠區裡做事也有一段時間了。“以前搪瓷廠有上千人,一到飯點,大家都跑去吃飯,那時候的大鍋飯大家都吃的井井有味。現在除了空蕩的廠房,全都走了,我們也一樣,待不長久喲。”阿姨一邊做著手頭的工作一邊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煙囪

高大聳立著的煙囪不知道還能在此停留多久,然而城市化發展的同時勢必要犧牲一部分東西。昔日的繁華已然不在,留下來的只有一排排廢棄的廠房,和顆顆泛黃的大樹,一代人的記憶就由此劃上了句點。

#4 / 南昌華安針織總廠

(建於1957年)


上海路699號的華安針織總廠,又名華安內衣廠,建立於1957年,這個曾經是江西省規模最大的針織企業。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指路牌


生生不息,是事物變換的規律,城市的發展,一排排老工廠默然倒塌,華安針織總廠在此變成了歷史。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699文化創意園

可舊事物的消逝也代表著新事物的建立,於是699文化創意園出現在大眾視野裡。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紅磚廠房


現在廠房已經被改建為699文化創意園,它因獨特的裝潢和藝術氣息,吸引了一大批前來觀賞的遊客。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掛滿樹葉的老廠房


每一個廠房都盡最大地可能保留原貌,在最初原有的基礎上,適時改造,往日的舊時光彷彿獲得了重生。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式自行車


每一個老物件都有著它特有的陳年往事,曾經的輝煌隨著時間慢慢消逝,老物件也在時光的作用下變成了如今的遺產。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軸流通風機


699創意園內的建築雖然經過了後期調整, 但大部分保留了舊廠房風格,老式紅磚房透露著濃濃的復古懷舊味。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舊廠房改造後


說到華安針織總廠,很多人只有計劃經濟時代從施工到生產的零星片段記憶。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菜票


當時為了廣大職工家屬的就業問題,1965年設立了“南昌內衣三廠”,是華安內衣廠的下屬廠。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高溫高壓染色機


李阿姨就是當時內衣廠的員工,“我丈夫在針織廠工作,為了解決我們這些家屬的就業問題,才創辦了內衣廠。現在每天過來逛逛看見這些孤零零的老物件,心裡很不是滋味。”李阿姨感慨的說道。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紡織機


當時華安針織總廠除了有不同的生產車間外,還有用於召開重大會議的大禮堂。廠子裡舉辦新年舞會、國慶舞會時,李阿姨每次都會參加。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如今的廠房


“那時候每一年最盼望的就是舞會了,平日裡在車間忙的不可開交,哪有時間打理自己喲,那會兒啊姑娘們都打扮的漂漂亮亮的,盼望著跟心儀的小夥兒一起跳舞。”望著李阿姨的有些溼潤的眼眶,不禁有些感慨。

走遍了南昌的老工廠,才知道那裡裝滿了另一種南昌


圖:老式水塔


華安針織廠不像橡膠廠、化纖廠那麼的市井味十足,但是它卻已另一種嶄新的形式展現它獨特的魅力。那些放置在路邊孤零零的工業遺產,在人們去往699文化創意園時,又會在人們心中掀起一絲漣漪。

也許它的過往輝煌將會無人提起,但針織廠留下的的老物件會永遠存在。


-

那些在這些老廠房生活過的人

或結婚生子,或白髮蒼蒼

但廠子裡的記憶一定深深的存在於他們的腦海裡

當人們經過這些去處

看到的都是嶄新的模樣

誰還知道這裡還曾有這樣一些老工廠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