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點,我發了一條朋友圈,才知道回家的意義。”'
01
去年冬天,我從韓國回來,恰遇飛機晚點近六個小時,原本晚上八點抵達的航班,直到深夜兩點才落地白雲機場。
拿了行李,取了車,回家已是凌晨三點。
我隨手發了一條小區樓下的朋友圈:“終於到家了!”
幾秒鐘後,我收到了第一個點贊回覆,竟來自一向早睡的爸爸:“平安就好,那我放心睡了。”
一時間,我握著手機,鼻尖溜溜酸了。
凌晨三點,全世界都睡了,父親還在等待女兒平安的消息。
我不知道那個夜晚,父親懷著怎樣的忐忑,或許他整晚都盯著手機吧。他的女兒一刻沒有回家,他就一刻懸著那顆心,即便早在登機之前,我便囑咐他安心去睡……
突然想起這樁事,是因為看了賈樟柯導演的一則短片。
每一幀畫面都在講述同一個故事,叫做“思念”。
灑滿陽光的教室裡,老師唸了一首古詩詞: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01
去年冬天,我從韓國回來,恰遇飛機晚點近六個小時,原本晚上八點抵達的航班,直到深夜兩點才落地白雲機場。
拿了行李,取了車,回家已是凌晨三點。
我隨手發了一條小區樓下的朋友圈:“終於到家了!”
幾秒鐘後,我收到了第一個點贊回覆,竟來自一向早睡的爸爸:“平安就好,那我放心睡了。”
一時間,我握著手機,鼻尖溜溜酸了。
凌晨三點,全世界都睡了,父親還在等待女兒平安的消息。
我不知道那個夜晚,父親懷著怎樣的忐忑,或許他整晚都盯著手機吧。他的女兒一刻沒有回家,他就一刻懸著那顆心,即便早在登機之前,我便囑咐他安心去睡……
突然想起這樁事,是因為看了賈樟柯導演的一則短片。
每一幀畫面都在講述同一個故事,叫做“思念”。
灑滿陽光的教室裡,老師唸了一首古詩詞: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大一的軍訓晚會上,新生們圍著篝火興奮地舞蹈。男孩把劉亮程的詩句摘抄在朋友圈,前兩位點讚的是爸爸和媽媽,於是男孩自己也點了一個贊。
這樣,他的名字,就和爸爸媽媽並列在一起了。
01
去年冬天,我從韓國回來,恰遇飛機晚點近六個小時,原本晚上八點抵達的航班,直到深夜兩點才落地白雲機場。
拿了行李,取了車,回家已是凌晨三點。
我隨手發了一條小區樓下的朋友圈:“終於到家了!”
幾秒鐘後,我收到了第一個點贊回覆,竟來自一向早睡的爸爸:“平安就好,那我放心睡了。”
一時間,我握著手機,鼻尖溜溜酸了。
凌晨三點,全世界都睡了,父親還在等待女兒平安的消息。
我不知道那個夜晚,父親懷著怎樣的忐忑,或許他整晚都盯著手機吧。他的女兒一刻沒有回家,他就一刻懸著那顆心,即便早在登機之前,我便囑咐他安心去睡……
突然想起這樁事,是因為看了賈樟柯導演的一則短片。
每一幀畫面都在講述同一個故事,叫做“思念”。
灑滿陽光的教室裡,老師唸了一首古詩詞: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大一的軍訓晚會上,新生們圍著篝火興奮地舞蹈。男孩把劉亮程的詩句摘抄在朋友圈,前兩位點讚的是爸爸和媽媽,於是男孩自己也點了一個贊。
這樣,他的名字,就和爸爸媽媽並列在一起了。
即將過節了,爸媽在籌備孩子最愛吃的月餅,兩個老人在廚房忙得手忙腳亂,嘴裡唸叨的是:“兒子愛吃這個。”
01
去年冬天,我從韓國回來,恰遇飛機晚點近六個小時,原本晚上八點抵達的航班,直到深夜兩點才落地白雲機場。
拿了行李,取了車,回家已是凌晨三點。
我隨手發了一條小區樓下的朋友圈:“終於到家了!”
幾秒鐘後,我收到了第一個點贊回覆,竟來自一向早睡的爸爸:“平安就好,那我放心睡了。”
一時間,我握著手機,鼻尖溜溜酸了。
凌晨三點,全世界都睡了,父親還在等待女兒平安的消息。
我不知道那個夜晚,父親懷著怎樣的忐忑,或許他整晚都盯著手機吧。他的女兒一刻沒有回家,他就一刻懸著那顆心,即便早在登機之前,我便囑咐他安心去睡……
突然想起這樁事,是因為看了賈樟柯導演的一則短片。
每一幀畫面都在講述同一個故事,叫做“思念”。
灑滿陽光的教室裡,老師唸了一首古詩詞: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大一的軍訓晚會上,新生們圍著篝火興奮地舞蹈。男孩把劉亮程的詩句摘抄在朋友圈,前兩位點讚的是爸爸和媽媽,於是男孩自己也點了一個贊。
這樣,他的名字,就和爸爸媽媽並列在一起了。
即將過節了,爸媽在籌備孩子最愛吃的月餅,兩個老人在廚房忙得手忙腳亂,嘴裡唸叨的是:“兒子愛吃這個。”
月亮這一頭是沒搶到回家票的孩子,月亮那一頭是圍著桌子吃月餅的父母,一個冷冷清清的中秋,卻在視頻電話響起的一瞬間,變得熱鬧起來:“兒子,吃飯了嗎?我和你爸正吃著呢,你在那邊都好嗎……”
01
去年冬天,我從韓國回來,恰遇飛機晚點近六個小時,原本晚上八點抵達的航班,直到深夜兩點才落地白雲機場。
拿了行李,取了車,回家已是凌晨三點。
我隨手發了一條小區樓下的朋友圈:“終於到家了!”
幾秒鐘後,我收到了第一個點贊回覆,竟來自一向早睡的爸爸:“平安就好,那我放心睡了。”
一時間,我握著手機,鼻尖溜溜酸了。
凌晨三點,全世界都睡了,父親還在等待女兒平安的消息。
我不知道那個夜晚,父親懷著怎樣的忐忑,或許他整晚都盯著手機吧。他的女兒一刻沒有回家,他就一刻懸著那顆心,即便早在登機之前,我便囑咐他安心去睡……
突然想起這樁事,是因為看了賈樟柯導演的一則短片。
每一幀畫面都在講述同一個故事,叫做“思念”。
灑滿陽光的教室裡,老師唸了一首古詩詞: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大一的軍訓晚會上,新生們圍著篝火興奮地舞蹈。男孩把劉亮程的詩句摘抄在朋友圈,前兩位點讚的是爸爸和媽媽,於是男孩自己也點了一個贊。
這樣,他的名字,就和爸爸媽媽並列在一起了。
即將過節了,爸媽在籌備孩子最愛吃的月餅,兩個老人在廚房忙得手忙腳亂,嘴裡唸叨的是:“兒子愛吃這個。”
月亮這一頭是沒搶到回家票的孩子,月亮那一頭是圍著桌子吃月餅的父母,一個冷冷清清的中秋,卻在視頻電話響起的一瞬間,變得熱鬧起來:“兒子,吃飯了嗎?我和你爸正吃著呢,你在那邊都好嗎……”
中國人的思念很美:“我要還家,我要轉回故鄉,頭上插滿鮮花,我要在故鄉的天空下,沉默寡言或大聲談吐,我要頭上插滿故鄉的鮮花……”
01
去年冬天,我從韓國回來,恰遇飛機晚點近六個小時,原本晚上八點抵達的航班,直到深夜兩點才落地白雲機場。
拿了行李,取了車,回家已是凌晨三點。
我隨手發了一條小區樓下的朋友圈:“終於到家了!”
幾秒鐘後,我收到了第一個點贊回覆,竟來自一向早睡的爸爸:“平安就好,那我放心睡了。”
一時間,我握著手機,鼻尖溜溜酸了。
凌晨三點,全世界都睡了,父親還在等待女兒平安的消息。
我不知道那個夜晚,父親懷著怎樣的忐忑,或許他整晚都盯著手機吧。他的女兒一刻沒有回家,他就一刻懸著那顆心,即便早在登機之前,我便囑咐他安心去睡……
突然想起這樁事,是因為看了賈樟柯導演的一則短片。
每一幀畫面都在講述同一個故事,叫做“思念”。
灑滿陽光的教室裡,老師唸了一首古詩詞: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大一的軍訓晚會上,新生們圍著篝火興奮地舞蹈。男孩把劉亮程的詩句摘抄在朋友圈,前兩位點讚的是爸爸和媽媽,於是男孩自己也點了一個贊。
這樣,他的名字,就和爸爸媽媽並列在一起了。
即將過節了,爸媽在籌備孩子最愛吃的月餅,兩個老人在廚房忙得手忙腳亂,嘴裡唸叨的是:“兒子愛吃這個。”
月亮這一頭是沒搶到回家票的孩子,月亮那一頭是圍著桌子吃月餅的父母,一個冷冷清清的中秋,卻在視頻電話響起的一瞬間,變得熱鬧起來:“兒子,吃飯了嗎?我和你爸正吃著呢,你在那邊都好嗎……”
中國人的思念很美:“我要還家,我要轉回故鄉,頭上插滿鮮花,我要在故鄉的天空下,沉默寡言或大聲談吐,我要頭上插滿故鄉的鮮花……”
人人會背幾句關於故鄉的詩句,但故鄉這個詞的真正含義,卻是在離家後才懂得。
02
有那麼兩年,我跟一個湖北的女孩子,合租了一套兩居室。
因為離家太遠,女孩過年都難得回家一趟。那年中秋,她下定決心請了年假,準備回家過節,卻不料一則臨時的加班通知,又打破了原有的計劃。
我眼見著她給爸媽打電話,嘴上還是有說有笑的,眼圈卻一點點紅了起來。
唯有在那樣的時刻,才懂得節日的意義。
朋友小K告訴我,每逢節假日,父母都會提前半個月,給她準備吃的喝的,連同床單被褥,都要清洗一遍。
她喜歡吃家鄉祕製的牛肉乾,市場上很難買到的,媽媽便螞蟻搬家似的,每天去肉攤上蹲點,一點點地預定,等她回來吃個暢快。
工作室的芳芳是獨生女,家裡常年只有兩個老人,對於父母而言,她哪天回家,哪天就是過節。三個人聚在一起看電視,多麼尋常的活動,可在爸媽心裡,沒有比這更盛大的慶祝方式了。
我們時常吐槽,現在的過年過節,實在太無聊了。
就拿剛過完的中秋來說吧,不管什麼口味的月餅,吃起來都很膩,沒有什麼好玩的節日活動,就連電視節目,都不過翻來覆去的那幾樣。
然而吐槽歸吐槽,每到逢年過節,大家還是口嫌體直地重複同樣的動作:搶票、塞車、回家。因為長大後,我們終於明白——團圓,就是過節的最大意義。
就像賈樟柯短片裡的這一家人,節日的到來,是從孩子的視頻電話響起開始的。一家三口在同一個畫面裡團圓了,家才熱鬧起來,節日才有了煙火氣。
01
去年冬天,我從韓國回來,恰遇飛機晚點近六個小時,原本晚上八點抵達的航班,直到深夜兩點才落地白雲機場。
拿了行李,取了車,回家已是凌晨三點。
我隨手發了一條小區樓下的朋友圈:“終於到家了!”
幾秒鐘後,我收到了第一個點贊回覆,竟來自一向早睡的爸爸:“平安就好,那我放心睡了。”
一時間,我握著手機,鼻尖溜溜酸了。
凌晨三點,全世界都睡了,父親還在等待女兒平安的消息。
我不知道那個夜晚,父親懷著怎樣的忐忑,或許他整晚都盯著手機吧。他的女兒一刻沒有回家,他就一刻懸著那顆心,即便早在登機之前,我便囑咐他安心去睡……
突然想起這樁事,是因為看了賈樟柯導演的一則短片。
每一幀畫面都在講述同一個故事,叫做“思念”。
灑滿陽光的教室裡,老師唸了一首古詩詞: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大一的軍訓晚會上,新生們圍著篝火興奮地舞蹈。男孩把劉亮程的詩句摘抄在朋友圈,前兩位點讚的是爸爸和媽媽,於是男孩自己也點了一個贊。
這樣,他的名字,就和爸爸媽媽並列在一起了。
即將過節了,爸媽在籌備孩子最愛吃的月餅,兩個老人在廚房忙得手忙腳亂,嘴裡唸叨的是:“兒子愛吃這個。”
月亮這一頭是沒搶到回家票的孩子,月亮那一頭是圍著桌子吃月餅的父母,一個冷冷清清的中秋,卻在視頻電話響起的一瞬間,變得熱鬧起來:“兒子,吃飯了嗎?我和你爸正吃著呢,你在那邊都好嗎……”
中國人的思念很美:“我要還家,我要轉回故鄉,頭上插滿鮮花,我要在故鄉的天空下,沉默寡言或大聲談吐,我要頭上插滿故鄉的鮮花……”
人人會背幾句關於故鄉的詩句,但故鄉這個詞的真正含義,卻是在離家後才懂得。
02
有那麼兩年,我跟一個湖北的女孩子,合租了一套兩居室。
因為離家太遠,女孩過年都難得回家一趟。那年中秋,她下定決心請了年假,準備回家過節,卻不料一則臨時的加班通知,又打破了原有的計劃。
我眼見著她給爸媽打電話,嘴上還是有說有笑的,眼圈卻一點點紅了起來。
唯有在那樣的時刻,才懂得節日的意義。
朋友小K告訴我,每逢節假日,父母都會提前半個月,給她準備吃的喝的,連同床單被褥,都要清洗一遍。
她喜歡吃家鄉祕製的牛肉乾,市場上很難買到的,媽媽便螞蟻搬家似的,每天去肉攤上蹲點,一點點地預定,等她回來吃個暢快。
工作室的芳芳是獨生女,家裡常年只有兩個老人,對於父母而言,她哪天回家,哪天就是過節。三個人聚在一起看電視,多麼尋常的活動,可在爸媽心裡,沒有比這更盛大的慶祝方式了。
我們時常吐槽,現在的過年過節,實在太無聊了。
就拿剛過完的中秋來說吧,不管什麼口味的月餅,吃起來都很膩,沒有什麼好玩的節日活動,就連電視節目,都不過翻來覆去的那幾樣。
然而吐槽歸吐槽,每到逢年過節,大家還是口嫌體直地重複同樣的動作:搶票、塞車、回家。因為長大後,我們終於明白——團圓,就是過節的最大意義。
就像賈樟柯短片裡的這一家人,節日的到來,是從孩子的視頻電話響起開始的。一家三口在同一個畫面裡團圓了,家才熱鬧起來,節日才有了煙火氣。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所謂嬋娟,即是思念。
我們有了思念的人,團圓才變得格外珍貴。
03
“我把故鄉隱藏在身後,單槍匹馬去闖蕩生活。”
01
去年冬天,我從韓國回來,恰遇飛機晚點近六個小時,原本晚上八點抵達的航班,直到深夜兩點才落地白雲機場。
拿了行李,取了車,回家已是凌晨三點。
我隨手發了一條小區樓下的朋友圈:“終於到家了!”
幾秒鐘後,我收到了第一個點贊回覆,竟來自一向早睡的爸爸:“平安就好,那我放心睡了。”
一時間,我握著手機,鼻尖溜溜酸了。
凌晨三點,全世界都睡了,父親還在等待女兒平安的消息。
我不知道那個夜晚,父親懷著怎樣的忐忑,或許他整晚都盯著手機吧。他的女兒一刻沒有回家,他就一刻懸著那顆心,即便早在登機之前,我便囑咐他安心去睡……
突然想起這樁事,是因為看了賈樟柯導演的一則短片。
每一幀畫面都在講述同一個故事,叫做“思念”。
灑滿陽光的教室裡,老師唸了一首古詩詞: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大一的軍訓晚會上,新生們圍著篝火興奮地舞蹈。男孩把劉亮程的詩句摘抄在朋友圈,前兩位點讚的是爸爸和媽媽,於是男孩自己也點了一個贊。
這樣,他的名字,就和爸爸媽媽並列在一起了。
即將過節了,爸媽在籌備孩子最愛吃的月餅,兩個老人在廚房忙得手忙腳亂,嘴裡唸叨的是:“兒子愛吃這個。”
月亮這一頭是沒搶到回家票的孩子,月亮那一頭是圍著桌子吃月餅的父母,一個冷冷清清的中秋,卻在視頻電話響起的一瞬間,變得熱鬧起來:“兒子,吃飯了嗎?我和你爸正吃著呢,你在那邊都好嗎……”
中國人的思念很美:“我要還家,我要轉回故鄉,頭上插滿鮮花,我要在故鄉的天空下,沉默寡言或大聲談吐,我要頭上插滿故鄉的鮮花……”
人人會背幾句關於故鄉的詩句,但故鄉這個詞的真正含義,卻是在離家後才懂得。
02
有那麼兩年,我跟一個湖北的女孩子,合租了一套兩居室。
因為離家太遠,女孩過年都難得回家一趟。那年中秋,她下定決心請了年假,準備回家過節,卻不料一則臨時的加班通知,又打破了原有的計劃。
我眼見著她給爸媽打電話,嘴上還是有說有笑的,眼圈卻一點點紅了起來。
唯有在那樣的時刻,才懂得節日的意義。
朋友小K告訴我,每逢節假日,父母都會提前半個月,給她準備吃的喝的,連同床單被褥,都要清洗一遍。
她喜歡吃家鄉祕製的牛肉乾,市場上很難買到的,媽媽便螞蟻搬家似的,每天去肉攤上蹲點,一點點地預定,等她回來吃個暢快。
工作室的芳芳是獨生女,家裡常年只有兩個老人,對於父母而言,她哪天回家,哪天就是過節。三個人聚在一起看電視,多麼尋常的活動,可在爸媽心裡,沒有比這更盛大的慶祝方式了。
我們時常吐槽,現在的過年過節,實在太無聊了。
就拿剛過完的中秋來說吧,不管什麼口味的月餅,吃起來都很膩,沒有什麼好玩的節日活動,就連電視節目,都不過翻來覆去的那幾樣。
然而吐槽歸吐槽,每到逢年過節,大家還是口嫌體直地重複同樣的動作:搶票、塞車、回家。因為長大後,我們終於明白——團圓,就是過節的最大意義。
就像賈樟柯短片裡的這一家人,節日的到來,是從孩子的視頻電話響起開始的。一家三口在同一個畫面裡團圓了,家才熱鬧起來,節日才有了煙火氣。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所謂嬋娟,即是思念。
我們有了思念的人,團圓才變得格外珍貴。
03
“我把故鄉隱藏在身後,單槍匹馬去闖蕩生活。”
許多詩詞,總要長大後才懂。
從前生活很宏大,山高海闊,路遙馬死。如今才懂得,生活也可以很細小,柴米油鹽,一朝一夕。記得早段時間,有那麼一條微博熱搜:年輕人為了溜出門對父母說謊,成年人為了留在家對朋友說謊。
越長大,越懂得家的溫暖。
所有人都關心我們飛得多高,只有家人才會問一句:累不累。
爸爸媽媽老了,不太會用智能手機,但奇怪的是,他們竟然悄悄地找到了我們的微博,一頁一頁地翻,在心底開心,在心底難過。
記得有一回,我跟爸媽隨口提過一次,最近公眾號的閱讀不太好,第二天媽媽竟然問我:“我和你爸昨天都給點了好幾十次,你看有沒有好點……”
就在寫這篇文章前,我問了許多朋友,是怎麼度過剛剛過去的中秋,那些跟家人有關的答案,總是能輕易地打動我。
@大白子:
當然是陪爸媽看《武林外傳》啊,掐指一算,這至少是我陪他們看的第10遍了吧,可惜現在沒哪個臺播《還珠格格》了,不然我們還得看第20遍《還珠格格》。
@咖啡不加糖:
大清早地拉著我去買菜,我說不去,我媽就罵我沒良心。一家三口,買了十幾只螃蟹,還有一隻大西瓜,我媽一邊罵我懶,一邊搶著把西瓜拎到手裡!
@小糰子:
一個人在宿舍,媽媽給我發視頻,手把手教我做清蒸鱸魚,老人一遍遍地叮囑我,一定要好好吃飯。
@大喬妹妹:
跟男朋友訂婚了。這個中秋爸媽商量,想去男友的城市買一套房子,這樣,我就不是遠嫁的女兒了。
@江湖人:
留學生。獨在異鄉,才懂得什麼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想爸媽了。
你看,長大以後,家這個字啊,光是說出口,都讓人心頭一暖啊。
想念,是一條回家的路。
有人在想念,就是團圓的意義。